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集合文含解析42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4 函数性质与应用 理(含解析)

专题04 函数性质与应用考纲解读明方向1.考查函数的单调区间的求法及单调性的应用,如应用单调性求值域、比较大小或证明不等式,运用定义或导数判断或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等.2.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的综合性问题是高考热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3.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分值为5分左右,属于中档题.命题探究练扩展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8年理数全国卷II】已知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满足.若,则A. B. 0 C. 2 D. 50【答案】C【解析】分析:先根据奇函数性质以及对称性确定函数周期,再根据周期以及对应函数值求结果.详解:因为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且,所以,因此,因为,所以,,从而,选C.点睛: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相结合的问题多考查求值问题,常利用奇偶性及周期性进行变换,将所求函数值的自变量转化到已知解析式的函数定义域内求解.2.【2018年江苏卷】函数满足,且在区间上,则的值为________.【答案】点睛:(1)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要先确定要求值的自变量属于哪一段区间,然后代入该段的解析式求值,当出现的形式时,应从内到外依次求值.(2)求某条件下自变量的值,先假设所求的值在分段函数定义区间的各段上,然后求出相应自变量的值,切记代入检验,看所求的自变量的值是否满足相应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2018年理新课标I卷】已知函数,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首先对函数进行求导,化简求得,从而确定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减区间为,增区间为,确定出函数的最小值点,从而求得代入求得函数的最小值.详解:,所以当时函数单调减,当时函数单调增,从而得到函数的减区间为,函数的增区间为,所以当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此时,所以,故答案是.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相关的函数的求导公式,需要明白导数的符号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确定出函数的单调增区间和单调减区间,进而求得函数的最小值点,从而求得相应的三角函数值,代入求得函数的最小值.2017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7天津,理6】已知奇函数()f x 在R 上是增函数,()()g x xf x =.若2(log 5.1)a g =-,0.8(2)b g =,(3)c g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 (B )c b a <<(C )b a c <<(D )b c a <<【答案】C【解析】因为()f x 是奇函数且在R 上是增函数,所以在0x >时,()0f x >, 从而()()g x xf x =是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22(log 5.1)(log 5.1)a g g =-=,0.822<,又4 5.18<<,则22log 5.13<<,所以即0.8202log 5.13<<<,0.82(2)(log 5.1)(3)g g g <<,所以b a c <<,故选C .【考点】 指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名师点睛】比较大小是高考常见题,指数式、对数式的比较大小要结合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借助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大小,特别是灵活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数形结合不仅能比较大小,还可以解不等式.2.【2017课标3,理15】设函数10()20x x x f x x +≤⎧=⎨>⎩,,,,则满足1()()12f x 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答案】1,4⎛⎫-+∞ ⎪⎝⎭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132,021112,0222112,2x x x x g x f x f x x x x -⎧+≤⎪⎪⎪⎛⎫=+-=++<≤⎨ ⎪⎝⎭⎪⎪>⎪⎩,函数()g x 在区间(]11,0,0,,,22⎛⎤⎛⎫-∞+∞ ⎪⎥⎝⎦⎝⎭三段区间内均单调递增,且:)01111,201,12142g -⎛⎫-=++>⨯> ⎪⎝⎭,据此x 的取值范围是:1,4⎛⎫-+∞ ⎪⎝⎭. 【考点】 分段函数;分类讨论的思想【名师点睛】(1)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要先确定要求值的自变量属于哪一段区间,然后代入该段的解析式求值,当出现f (f (a ))的形式时,应从内到外依次求值.(2)当给出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值时,先假设所求的值在分段函数定义区间的各段上,然后求出相应自变量的值,切记要代入检验,看所求的自变量的值是否满足相应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2017山东,理15】若函数()x e f x ( 2.71828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在()f x 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增,则称函数()f x 具有M 性质.下列函数中所有具有M 性质的函数的序号为 . ①()2x f x -=②()3x f x -=③()3f x x = ④()22f x x =+【答案】①④④()()22x x e f x e x =+,令()()22x g x e x =+,则()()()2222110xx x g x ex e x e x ⎡⎤'=++⋅=++>⎣⎦,∴()()22x x e f x e x =+在R 上单调递增,故()22f x x =+具有M 性质.【考点】1.新定义问题.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名师点睛】1.本题考查新定义问题,属于创新题,符合新高考的走向.它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接受新思维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定义的概念实质上只是一个载体,解决新问题时,只要通过这个载体把问题转化为我们已经熟悉的知识即可.2.求可导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 (1)确定函数f (x )的定义域(定义域优先); (2)求导函数f ′(x );(3)在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求不等式f ′(x )>0或f ′(x )<0的解集.(4)由f ′(x )>0(f ′(x )<0)的解集确定函数f (x )的单调增(减)区间.若遇不等式中带有参数时,可分类讨论求得单调区间.3.由函数f (x )在(a ,b )上的单调性,求参数范围问题,可转化为f ′(x )≥0(或f ′(x )≤0)恒成立问题,要注意“=”是否可以取到.4.【2017浙江,17】已知α∈R ,函数a a xx x f +-+=|4|)(在区间[1,4]上的最大值是5,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9(,]2-∞ 【解析】试题分析:[][]41,4,4,5x x x∈+∈,分类讨论: ①.当5a ≥时,()442f x a x a a x x x =--+=--,函数的最大值9245,2a a -=∴=,舍去;②.当4a ≤时,()445f x x a a x x x=+-+=+≤,此时命题成立;③.当45a <<时,(){}max max 4,5f x a a a a =-+-+⎡⎤⎣⎦,则:4545a a a a a a ⎧-+≥-+⎪⎨-+=⎪⎩或:4555a a a a a a ⎧-+<-+⎪⎨-+=⎪⎩,解得:92a =或92a < 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9,2⎛⎤-∞ ⎥⎝⎦.【考点】基本不等式、函数最值【名师点睛】本题利用基本不等式,由[][]41,4,4,5x x x∈+∈,通过对解析式中绝对值号的处理,进行有效的分类讨论:①当5a ≥;②4a ≤;③45a <<,问题的难点最要在于对分界点的确认及讨论上,属难题.解题时,应仔细对各个情况进行逐一讨论. 5.【2017江苏,11】已知函数31()2e ex x f x x x =-+-, 其中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若2(1)(2)0f a f a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1,]2-【解析】因为31()2e ()ex x f x x f x x -=-++-=-,所以函数()f x 是奇函数,因为22()32e e 320x x f 'x x x -=-++≥-+≥,所以数()f x 在R 上单调递增, 又21)02()(f f a a +-≤,即2())2(1a a f f ≤-,所以221a a ≤-,即2120a a +-≤, 解得112a -≤≤,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1,]2-. 【考点】利用函数性质解不等式【名师点睛】解函数不等式:首先根据函数的性质把不等式转化为(())(())f g x f h x >的形式,然后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去掉“f ”,转化为具体的不等式(组),此时要注意()g x 与()h x 的取值应在外层函数的定义域内2016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6年高考北京理数】已知x ,y R ∈,且0x y >>,则( )A.11x y ->B.sin sin 0x y ->C.11()()022x y -<D.ln ln 0x y +> 【答案】C考点: 函数性质【名师点睛】函数单调性的判断:(1)常用的方法有:定义法、导数法、图象法及复合函数法. (2)两个增(减)函数的和仍为增(减)函数;一个增(减)函数与一个减(增)函数的差是增(减)函数; (3)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有相反的单调性.2.【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已知函数()()f x x ∈R 满足()2()f x f x -=-,若函数1x y x+=与()y f x =图像的交点为1122(,),(,),,(,),m m x y x y x y ⋅⋅⋅则1()miii x y =+=∑( )(A )0 (B )m (C )2m (D )4m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2f x f x -+=,不妨设()1f x x =+,与函数111x y x x+==+的交点为()()1,2,1,0-,故12122x x y y +++=,故选C. 考点: 函数图象的性质【名师点睛】如果函数()f x ,x D ∀∈,满足x D ∀∈,恒有()()f a x f b x +=-,那么函数的图象有对称轴2a bx +=;如果函数()f x ,x D ∀∈,满足x D ∀∈,恒有()()f a x f b x -=-+,那么函数的图象有对称中心.3. 【2016高考山东理数】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当x <0时,3()1f x x =- ;当11x -≤≤ 时,()()f x f x -=-;当12x >时,11()()22f x f x +=- .则f (6)= ( ) (A )−2 (B )−1(C )0(D )2【答案】D考点:1.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2.分段函数.【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是高考常考知识内容.本题具备一定难度.解答此类问题,关键在于利用分段函数的概念,发现周期函数特征,进行函数值的转化.本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计算能力等.4.【2016年高考四川理数】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 <1时,()4xf x =,则5()(1)2f f -+= . 【答案】-2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周期为2的奇函数,所以(1)(1),(1)(12)(1)f f f f f -=--=-+=,所以(1)(1)f f -=,即(1)0f =,125111()(2)()()422222f f f f -=--=-=-=-=-,所以5()(1)22f f -+=-.考点: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属于基本题,在求值时,只要把5()2f -和(1)f ,利用奇偶性与周期性化为(0,1)上的函数值即可.5.【2015高考新课标1,理13】若函数f (x )=ln(x x 为偶函数,则a = 【答案】1【解析】由题知ln(y x =+是奇函数,所以ln(ln(x x +- =22ln()ln 0a x x a +-==,解得a =1. 【考点定位】函数的奇偶性【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已知函数奇偶性求参数值问题,常用特值法,如函数是奇函数,在x =0处有意义,常用f (x )=0,求参数,否则用其他特值,利用特值法可以减少运算.6.【2016高考天津理数】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若实数a 足1(2)(a f f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13(,)22考点:利用函数性质解不等式【名师点睛】不等式中的数形结合问题,在解题时既要想形又要以形助数,常见的“以形助数”的方法有: (1)借助数轴,运用数轴的有关概念,解决与绝对值有关的问题,解决数集的交、并、补运算非常有效. (2)借助函数图象性质,利用函数图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需注意的问题是准确把握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实现“数”向“形”的转化。
【名校推荐】专题25 概率与统计-三年高考(2016-2018)数学(文)试题分项版解析 Word版含解析

考纲解读明方向分析解读 本节内容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最近几年的高考有以下特点:1.古典概型主要考查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常与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概率及统计知识综合起来考查;2.几何概型试题也有所体现,可能考查会有所增加,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分值为5分左右,属容易题.分析解读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本部分在高考中的考查点如下:1.主要考查分层抽样的定义,频率分布直方图,平均数、方差的计算,识图能力及借助概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注意小矩形的高=频率/组距,小矩形的面积为频率,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3.分析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独立性检验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分值为17分左右,属中档题.1.【2018年浙江卷】设0<p<1,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是则当p在(0,1)内增大时,A. D(ξ)减小B. D(ξ)增大C. D(ξ)先减小后增大D. D(ξ)先增大后减小【答案】D【解析】分析:先求数学期望,再求方差,最后根据方差函数确定单调性.点睛:2.【2018年全国卷Ⅲ文】若某群体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45,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A. 0.3B. 0.4C. 0.6D. 0.7【答案】B【解析】分析:由公式计算可得详解:设设事件A为只用现金支付,事件B为只用非现金支付,则,因为,所以,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事件的基本关系和概率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3.【2018年全国卷II文】从2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中任选2人参加社区服务,则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概率为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分别求出事件“2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中任选2人参加社区服务”的总可能及事件“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总可能,代入概率公式可求得概率.点睛:应用古典概型求某事件的步骤:第一步,判断本试验的结果是否为等可能事件,设出事件;第二步,分别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与所求事件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第三步,利用公式求出事件的概率.4.【2018年江苏卷】某兴趣小组有2名男生和3名女生,现从中任选2名学生去参加活动,则恰好选中2名女生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先确定总基本事件数,再从中确定满足条件的基本事件数,最后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概率.详解:从5名学生中抽取2名学生,共有10种方法,其中恰好选中2名女生的方法有3种,因此所求概率为点睛: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1)列举法.(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对于基本事件有“有序”与“无序”区别的题目,常采用树状图法.(3)列表法:适用于多元素基本事件的求解问题,通过列表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抽象的题目具体化.(4)排列组合法(理科):适用于限制条件较多且元素数目较多的题目.5.【2018年江苏卷】已知5位裁判给某运动员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如图所示,那么这5位裁判打出的分数的平均数为________.【答案】90【解析】分析:先由茎叶图得数据,再根据平均数公式求平均数.点睛:的平均数为.6.【2018年全国卷Ⅲ文】某公司有大量客户,且不同龄段客户对其服务的评价有较大差异.为了解客户的评价,该公司准备进行抽样调查,可供选择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则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答案】分层抽样【解析】分析:由题可知满足分层抽样特点详解:由于从不同龄段客户中抽取,故采用分层抽样,故答案为:分层抽样。
【新】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 集合 文(含解析)

专题01 集合文考纲解读明方向分析解读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2.深刻理解、掌握集合的元素,子、交、并、补集的概念.熟练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和性质.能用韦恩(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3.本部分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以函数、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为表现形式,考查数学思想方法.4.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分值约为5分,属中低档题.命题探究练扩展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8年新课标I卷文】已知集合,,则A. B. C. D.【答案】A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集合的运算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交集中元素的特征,从而求得结果.2.【2018年全国卷Ⅲ文】已知集合,,则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先解出集合A,进而得到结果。
详解:由集合A得,所以,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交集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3.【2018年全国卷II文】已知集合,,则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集合可直接求解.详解:,,故选C点睛:集合题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一般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先将参与运算的集合化为最简形式,如果是“离散型”集合可采用Venn图法解决,若是“连续型”集合则可借助不等式进行运算.4.【2018年北京卷文】已知集合A={(|||<2)},B={−2,0,1,2},则A. {0,1}B. {−1,0,1}C. {−2,0,1,2}D. {−1,0,1,2}【答案】A【解析】分析:将集合化成最简形式,再进行求交集运算.详解:,,,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属于送分题.5.【2018年天津卷文】设集合,,,则A. B. C. D.【答案】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并集运算、交集运算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求解能力. 6.【2018年浙江卷】已知全集U={1,2,3,4,5},A={1,3},则A. B. {1,3} C. {2,4,5} D. {1,2,3,4,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根据补集的定义可得结果.详解:因为全集,,所以根据补集的定义得,故选C.点睛:若集合的元素已知,则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时,可根据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求解.7.【2018年江苏卷】已知集合,,那么________.【答案】{1,8}【解析】由题设和交集的定义可知:.点睛:本题考查交集及其运算,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小.2017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7课表1,文1】已知集合A ={}|2x x <,B ={}|320x x ->,则A .AB =3|2x x ⎧⎫<⎨⎬⎩⎭B .A B =∅C .AB 3|2x x ⎧⎫=<⎨⎬⎩⎭D .AB=R【答案】A【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对于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处理.2.【2017课标II ,文1】设集合{1,2,3},{2,3,4}A B ==则AB =A. {}123,4,, B. {}123,, C. {}234,, D. {}134,, 【答案】A 【解析】由题意{1,2,3,4}A B =,故选A.【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关注点(1)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2)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 (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Venn 图. 3.【2017课标3,文1】已知集合A={1,2,3,4},B={2,4,6,8},则A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2,4A B = ,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2,所以选B.【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关注点(1)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2)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 (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Venn 图. 4.【2017天津,文1】设集合{1,2,6},{2,4},{1,2,3,4}A B C ===,则()A B C =(A ){2}(B ){1,2,4}(C ){1,2,4,6}(D ){1,2,3,4,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1,2,4,6,1,2,4A B A B C =∴=.本题选择B 选项.【考点】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集合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若集合个数比较少时可以用列举法表示,若集合是无限集合就用描述法表示,注意代表元素是什么,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进行处理.5.【2017北京,文1】已知U =R ,集合{|22}A x x x =<->或,则U A =ð (A )(2,2)- (B )(,2)(2,)-∞-+∞(C )[2,2]- (D )(,2][2,)-∞-+∞ 【答案】C【考点】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集合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若集合个数比较少时可以用列举法表示,若集合是无限集合就用描述法表示,注意代表元素是什么,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进行处理.6.【2017浙江,1】已知}11|{<<-=x x P , }20{<<=x Q ,则=Q PA .)2,1(-B .)1,0(C .)0,1(-D .)2,1(【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利用数轴,取Q P ,所有元素,得=Q P )2,1(-. 【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对于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处理.7.【2017山东,文1】设集合{}11M x x =-<,{}2N x x =<,则MN =A.()1,1-B. ()1,2-C. ()0,2D. ()1,2 【答案】C【考点】 不等式的解法,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对于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对连续数集间的运算,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对已知连续数集间的关系,求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单独考察等号能否取到,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Venn 图. 8.【2017江苏,1】已知集合{1,2}A =,2{,3}B a a =+,若{1}A B =则实数a 的值为 .【答案】1【解析】由题意1B ∈,显然233a +≥,所以1a =,此时234a +=,满足题意,故答案为1.【考点】元素的互异性【名师点睛】(1)认清元素的属性,解决集合问题时,认清集合中元素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和化简集合是正确求解的两个先决条件.(2)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在解决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注意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解题错误. (3)防范空集.在解决有关,AB A B =∅⊆等集合问题时,往往忽略空集的情况,一定先考虑∅是否成立,以防漏解.2016年高考全景展示1. 【2016高考新课标1文数】设集合{}1,3,5,7A =,{}25B x x =剟,则A B =( )(A ){1,3} (B ){3,5} (C ){5,7} (D ){1,7}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集合A 与集合B 公共元素有3,5,}5,3{=B A ,故选B. 考点:集合的交集运算2.【2016高考新课标2文数】已知集合{123}A =,,,2{|9}B x x =<,则A B =( )(A ){210123}--,,,,, (B ){21012}--,,,,(C ){123},, (D ){12},【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29x <得,33x -<<,所以{|33}B x x =-<<,因为{1,2,3}A =,所以{1,2}A B =,故选D.考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在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处理.3. [2016高考新课标Ⅲ文数]设集合{0,2,4,6,8,10},{4,8}A B ==,则A B ð=( ) (A ){48},(B ){026},, (C ){02610},,, (D ){0246810},,,,, 【答案】C考点:集合的补集运算.【技巧点拨】研究集合的关系,处理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问题,常用韦恩图、数轴等几何工具辅助解题.一般地,对离散的数集、抽象的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可借助韦恩图,而对连续的集合间的运算及关系,可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4. 【2016高考天津文数】已知集合}3,2,1{=A ,},12|{A x x y y B ∈-==,则A B =( )(A )}3,1{ (B )}2,1{(C )}3,2{(D )}3,2,1{【答案】A【解析】{1,3,5},{1,3}B A B ==,选A.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集合的运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审错题意,误求并集,属于基本题,难点系数较小.一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避免出现粗心错误,二是明确集合交集的考查立足于元素互异性,做到不重不漏.5.【2016高考四川文科】设集合{|15}A x x =≤≤,Z 为整数集,则集合A ∩Z 中元素的个数是( )(A)6 (B) 5 (C)4 (D)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1,2,3,4,5}AZ =,故其中的元素个数为5,选B.考点:集合中交集的运算.【名师点睛】集合的概念及运算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几乎是每年必考内容,属于容易题.一般是结合不等式,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韦恩图或数轴解答.6. 【2016高考浙江文数】已知全集U ={1,2,3,4,5,6},集合P ={1,3,5},Q ={1,2,4},则U P Q ()ð=( ) A.{1}B.{3,5}C.{1,2,4,6}D.{1,2,3,4,5} 【答案】C考点:补集的运算.【易错点睛】解本题时要看清楚是求“”还是求“”,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一定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防止出现错误.7.【2016高考北京文数】已知集合={|24}A x x <<,{|3B x x =<或5}x >,则A B =( )A.{|25}x x <<B.{|4x x <或5}x >C.{|23}x x <<D.{|2x x <或5}x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2,3)A B =,故选C.考点: 集合交集【名师点睛】1. 首先要弄清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的意义),是数集还是点集,如集合)}(|{x f y x =,)}(|{x f y y =,)}(|),{(x f y y x =三者是不同的.2.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特别是互异性,在判断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以及在含参的集合运算中,常因忽视互异性,疏于检验而出错.3.数形结合常使集合间的运算更简捷、直观.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Venn 图实施,对连续的数集间的运算,常利用数轴进行,对点集间的运算,则通过坐标平面内的图形求解,这在本质上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和运用.4.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在未明确说明一个集合非空的情况下,要考虑集合为空集的可能.另外,不可忽视空集是任何元素的子集.8. 【2016高考山东文数】设集合{1,2,3,4,5,6},{1,3,5},{3,4,5}U A B ===,则()U A B ð=( ) (A ){2,6} (B ){3,6}(C ){1,3,4,5}(D ){1,2,4,6}【答案】A考点: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补集,是一道基础题目.从历年高考题目看,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必考考点,也是考生必定得分的题目之一. 9.【2016江苏卷】已知集合{1,2,3,6},{|23},A B x x =-=-<<则=A B ____________.【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2,3,6}{|23}{1,2}AB x x =--<<=-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集合的运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审错题意,属于基本题,难点系数较小.一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避免出现粗心错误,二是明确江苏对于集合题的考查立足于列举法,强调对集合运算有关概念及法则的理解。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28 选修部分 文(含解析)

专题28 选修部分文考纲解读明方向考纲解读考点内容解读要求高考示例常考题型预测热度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文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会证明和求解绝对值不等式掌握2017课标全国Ⅰ,23;2016课标全国Ⅰ,24解答题★★★2。
不等式的证明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掌握2017课标全国Ⅱ,23;2016课标全国Ⅱ,24解答题★★☆分析解读 1.本章主要考查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2.绝对值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证明均为高考的常考点。
本章在高考中以解答题为主,往往涉及含有两个绝对值的问题,考查分类讨论、等价转化和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分值约为10分,难度中等。
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8年文数天津卷】已知圆的圆心为C,直线(为参数)与该圆相交于A,B两点,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由题意首先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然后结合弦长公式求得弦长,最后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得圆的标准方程为:,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即,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由弦长公式可得:,则.点睛:处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若两方程已知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易表达,则用几何法;若方程中含有参数,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表达较繁琐,则用代数法.2.【2018年文北京卷】在极坐标系中,直线与圆相切,则a=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将直线与圆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再根据圆心到直线距离等于半径解出a。
详解:因为,由,得,由,得,即,即,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点睛:(1)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只要运用公式及直接代入并化简即可;(2)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时常通过变形,构造形如的形式,进行整体代换.其中方程的两边同乘以(或同除以)及方程两边平方是常用的变形方法.但对方程进行变形时,方程必须同解,因此应注意对变形过程的检验.3.【2018年江苏卷】在极坐标系中,直线l的方程为,曲线C的方程为,求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答案】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为【解析】分析:先根据直线与圆极坐标方程得直线与圆的一个交点为A(4,0),且OA为直径.设直线与圆的另一个交点为B,根据直线倾斜角得∠OAB=.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OBA求弦长。
三年高考(2016-2018)数学(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32 选修部分(解析版)

专题32 选修部分考纲解读明方向考点内容解读要求高考示例常考题型预测热度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会证明和求解绝对值不等式掌握2017课标全国Ⅰ,23;2016课标全国Ⅰ,24解答题★★★2.不等式的证明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掌握2017课标全国Ⅱ,23;2016课标全国Ⅱ,24解答题★★☆分析解读 1.本章主要考查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2.绝对值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证明均为高考的常考点.本章在高考中以解答题为主,往往涉及含有两个绝对值的问题,考查分类讨论、等价转化和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分值约为10分,难度中等.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8年理数天津卷】已知圆的圆心为C,直线(为参数)与该圆相交于A,B两点,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由题意首先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然后结合弦长公式求得弦长,最后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得圆的标准方程为:,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即,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由弦长公式可得:,则.点睛: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若两方程已知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易表达,则用几何法;若方程中含有参数,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表达较繁琐,则用代数法.2.【2018年理北京卷】在极坐标系中,直线与圆相切,则a=__________.【答案】点睛:(1)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只要运用公式及直接代入并化简即可;(2)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时常通过变形,构造形如的形式,进行整体代换.其中方程的两边同乘以(或同除以)及方程两边平方是常用的变形方法.但对方程进行变形时,方程必须同解,因此应注意对变形过程的检验.3.【2018年江苏卷】在极坐标系中,直线l的方程为,曲线C的方程为,求直线l 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答案】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为【解析】分析:先根据直线与圆极坐标方程得直线与圆的一个交点为A(4,0),且OA为直径.设直线与圆的另一个交点为B,根据直线倾斜角得∠OAB=.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OBA求弦长.详解:因为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所以曲线C的圆心为(2,0),直径为4的圆.因为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则直线l过A(4,0),倾斜角为,所以A为直线l与圆C的一个交点.设另一个交点为B,则∠OAB=.连结OB,因为OA为直径,从而∠OBA=,所以.因此,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为.点睛:本题考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4.【2018年理新课标I卷】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方程为.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求的直角坐标方程;(2)若与有且仅有三个公共点,求的方程.【答案】 (1).(2)综上,所求的方程为.【解析】分析:(1)就根据,以及,将方程中的相关的量代换,求得直角坐标方程;(2)结合方程的形式,可以断定曲线是圆心为,半径为的圆,是过点且关于轴对称的两条射线,通过分析图形的特征,得到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三个公共点,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得到k所满足的关系式,从而求得结果.详解:(1)由,得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由(1)知是圆心为,半径为的圆.由题设知,是过点且关于轴对称的两条射线.记轴右边的射线为,轴左边的射线为.由于在圆的外面,故与有且仅有三个公共点等价于与只有一个公共点且与有两个公共点,或与只有一个公共点且与有两个公共点.当与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到所在直线的距离为,所以,故或.经检验,当时,与没有公共点;当时,与只有一个公共点,与有两个公共点.当与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到所在直线的距离为,所以,故或.经检验,当时,与没有公共点;当时,与没有公共点.综上,所求的方程为.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向平面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以及有关曲线相交交点个数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极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曲线相交交点个数结合图形,将其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所对应的需要满足的条件,从而求得结果.5.【2018年全国卷Ⅲ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过点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与交于两点.(1)求的取值范围;(2)求中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答案】(1)(2)为参数,(2)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设,,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则,且,满足.于是,.又点的坐标满足所以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是为参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参数方程,考查求点的轨迹方程,属于中档题。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26 算法 文(含解析)

专题26 算法文考纲解读明方向考纲解读分析解读 1.文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能熟练运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2.文解基本算法语句,掌握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编写程序解决简单问题.3.程序框图.高考对本章主要考查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有时与函数、数列、概率结合进行综合考查.根据题目条件补充判断框中的条件,读出程序框图的功能,执行程序框图并输出结果是高考的热点.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约为5分,属中低档题.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8年文数全国卷II】为计算,设计了下面的程序框图,则在空白框中应填入A.B.C.D.【答案】B点睛:算法与流程图的考查,侧重于对流程图循环结构的考查.先明晰算法及流程图的相关概念,包括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伪代码,其次要重视循环起点条件、循环次数、循环终止条件,更要通过循环规律,明确流程图研究的数学问题,是求和还是求项.2. 【2018年文数北京】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A )12 (B )56 (C )76 (D )7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为容易题.【答案】B【举一反三】高考对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的考查注意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已知程序框图,求输出的结果,可按程序框图的流程依次执行,最后得出结果.②完善程序框图问题,结合初始条件和输出结果,分析控制循环的变量应满足的条件或累加、累乘的变量的表达式.③对于辨析程序框图功能问题,可将程序执行几次,即可根据结果作出判断.3. 【2018年文数天津】阅读右边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若输入N 的值为20,则输出T 的值为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结合流程图运行程序即可求得输出的数值.点睛:识别、运行程序框图和完善程序框图的思路:(1)要明确程序框图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2)要识别、运行程序框图,文解框图所解决的实际问题.(3)按照题目的要求完成解答并验证.2017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7课标3,文7】执行右图的程序框图,为使输出S的值小于91,则输入的正整数N的最小值为A.5 B.4 C.3 D.2【答案】D【解析】【考点】 流程图【名师点睛】利用循环结构表示算法,一定要先确定是用当型循环结构,还是用直到型循环结构;当型循环结构的特点是先判断再循环,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特点是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注意输入框、处文框、判断框的功能,不可混用;赋值语句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不能是表达式,右边的表达式可以是一个常量、变量或含变量的运算式.2.【2017课标II ,文8】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1a =-,则输出的S =( ) A .2 B .3 C .4 D .5【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流程图,初始化数值1,1,0a k S =-== 循环结果执行如下:第一次:011,1,2S a k =-=-== ;【考点】 流程图【名师点睛】识别、运行程序框图和完善程序框图的思路 (1)要明确程序框图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32选修部分理含解析00

专题32 选修部分考纲解读明方向等式及不等式的证明均为高考的常考点.本章在高考中以解答题为主,往往涉及含有两个绝对值的问题,考查分类讨论、等价转化和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分值约为10分,难度中等.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8年理数天津卷】已知圆的圆心为C ,直线(为参数)与该圆相交于A ,B 两点,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由题意首先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然后结合弦长公式求得弦长,最后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得圆的标准方程为:,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即,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由弦长公式可得:,则.点睛: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若两方程已知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易表达,则用几何法;若方程中含有参数,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表达较繁琐,则用代数法. 2.【2018年理北京卷】在极坐标系中,直线与圆相切,则a =__________.【答案】点睛:(1)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只要运用公式及直接代入并化简即可; (2)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时常通过变形,构造形如的形式,进行整体代换.其中方程的两边同乘以(或同除以)及方程两边平方是常用的变形方法.但对方程进行变形时,方程必须同解,因此应注意对变形过程的检验.3.【2018年江苏卷】在极坐标系中,直线l的方程为,曲线C的方程为,求直线l 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答案】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为【解析】分析:先根据直线与圆极坐标方程得直线与圆的一个交点为A(4,0),且OA为直径.设直线与圆的另一个交点为B,根据直线倾斜角得∠OAB=.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OBA求弦长.详解:因为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所以曲线C的圆心为(2,0),直径为4的圆.因为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则直线l过A(4,0),倾斜角为,所以A为直线l与圆C的一个交点.设另一个交点为B,则∠OAB=.连结OB,因为OA为直径,从而∠OBA=,所以.因此,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为.点睛:本题考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4.【2018年理新课标I卷】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方程为.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求的直角坐标方程;(2)若与有且仅有三个公共点,求的方程.【答案】 (1).(2)综上,所求的方程为.【解析】分析:(1)就根据,以及,将方程中的相关的量代换,求得直角坐标方程;(2)结合方程的形式,可以断定曲线是圆心为,半径为的圆,是过点且关于轴对称的两条射线,通过分析图形的特征,得到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三个公共点,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得到k所满足的关系式,从而求得结果.详解:(1)由,得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由(1)知是圆心为,半径为的圆.由题设知,是过点且关于轴对称的两条射线.记轴右边的射线为,轴左边的射线为.由于在圆的外面,故与有且仅有三个公共点等价于与只有一个公共点且与有两个公共点,或与只有一个公共点且与有两个公共点.当与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到所在直线的距离为,所以,故或.经检验,当时,与没有公共点;当时,与只有一个公共点,与有两个公共点.当与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到所在直线的距离为,所以,故或.经检验,当时,与没有公共点;当时,与没有公共点.综上,所求的方程为.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向平面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以及有关曲线相交交点个数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极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曲线相交交点个数结合图形,将其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所对应的需要满足的条件,从而求得结果.【2018年全国卷Ⅲ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过点5.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与交于两点.(1)求的取值范围;(2)求中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答案】(1)(2)为参数,(2)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设,,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则,且,满足.于是,.又点的坐标满足所以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是为参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参数方程,考查求点的轨迹方程,属于中档题。
20162018年三年高考数学(理)真题分类专题01集合原卷版新版.doc

专题01 集合考纲解读明方向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2.深刻理解、掌握集合的元素,子、交、并、补集的概念.熟练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和性质.能用韦恩(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3.本部分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以函数、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为表现形式,考查数学思想方法.4.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分值约为5分,属中低档题.命题探究练扩展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8年理北京卷】已知集合A={x||x|<2},B={–2,0,1,2},则( )A. {0,1}B. {–1,0,1}C. {–2,0, 1,2}D. {–1,0,1,2}2.【2018年理新课标I )A.B.C. D.3.【2018,则 )A. B. C. D.4.【2018年理数全国卷II 】( ) A. 9 B. 8 C. 5 D. 45.【2018年理数天津卷】设全集为R ( )A . B. C.D.6.【2018. 2017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7课标1,理1】已知集合A ={x |x <1},B ={x |},则( )A .{|0}AB x x =< B .A B =RC .{|1}A B x x =>D .A B =∅2.【2017课标II ,理】设集合{}1,2,4A =,{}240x x x m B =-+=.若{}1A B =,则B =( )A.{}1,3-B.{}1,0C.{}1,3D.{}1,53.【2017课标3,理1】已知集合A ={}22(,)1x y x y +=│,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3B .2C .1D .04.【2017北京,理1】若集合A ={x |–2<x <1},B={x |x <–1或x >3},则A B =( )A .{x |–2<x <–1}B .{x |–2<x <3}C .{x |–1<x <1}D .{x |1<x <3}5.【2017浙江,1】已知}11|{<<-=x x P ,}20{<<=x Q ,则=Q P ( )A .)2,1(-B .)1,0(C .)0,1(-D .)2,1(6.【2017天津,理1】设集合{1,2,6},{2,4},{|15}A B C x x ===∈-≤≤R ,则()A B C =() (A ){2} (B ){1,2,4} (C ){1,2,4,6} (D ){|15}x x ∈-≤≤R7.【2017江苏,1】已知集合{1,2}A =,2{,3}B a a =+,若{1}A B =则实数a 的值为 . 2016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6课标1,理1】设集合{2430A x x x =-+< ,{}230x x ->,则A B = ( ) (A )33,2⎛⎫-- ⎪⎝⎭ (B )33,2⎛⎫- ⎪⎝⎭ (C )31,2⎛⎫ ⎪⎝⎭ (D )3,32⎛⎫⎪⎝⎭2.【2016新课标3理数】设集合{}{}|(2)(3)0,|0S x x x T x x =--≥=> ,则S T =( )(A) [2,3] (B)(-∞ ,2]U [3,+∞) (C) [3,+∞) (D)(0,2]U [3,+∞)3.【2016新课标2理数】已知集合{1,}A =2,3,{|(1)(2)0,}B x x x x =+-<∈Z ,则A B =( )(A ){1} (B ){12}, (C ){0123},,, (D ){10123}-,,,, 4. 【2016山东理数】设集合2{|2,},{|10},x A y y x B x x ==∈=-<R 则A B =( )(A )(1,1)- (B )(0,1) (C )(1,)-+∞ (D )(0,)+∞5.【2016浙江理数】已知集合{}{}213,4,P x x Q x x =∈≤≤=∈≥R R 则()P Q ⋃=R ð( )A .[2,3]B .( -2,3 ]C .[1,2)D .(,2][1,)-∞-⋃+∞6.【2016年北京理数】已知集合{|||2}A x x =<,{1,0,1,2,3}B =-,则A B =( )A.{0,1}B.{0,1,2}C.{1,0,1}-D.{1,0,1,2}-7.【2016年四川理数】设集合{|22}A x x =-≤≤,Z 为整数集,则AZ 中元素的个数是( )(A )3 (B )4 (C )5 (D )68.【2016天津理数】已知集合{1,2,3,4},{|32},A B y y x x A ===-∈,则A B =( ) (A ){1} (B ){4} (C ){1,3} (D ){1,4} 9.【2016江苏卷】已知集合{1,2,3,6},{|23},A B x x =-=-<<则=A B 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1 集合文考纲解读明方向分析解读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2.深刻理解、掌握集合的元素,子、交、并、补集的概念.熟练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和性质.能用韦恩(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3.本部分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以函数、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为表现形式,考查数学思想方法.4.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分值约为5分,属中低档题.命题探究练扩展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8年新课标I卷文】已知集合,,则A. B. C. D.【答案】A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集合的运算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交集中元素的特征,从而求得结果.2.【2018年全国卷Ⅲ文】已知集合,,则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先解出集合A,进而得到结果。
详解:由集合A得,所以,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交集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3.【2018年全国卷II文】已知集合,,则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集合可直接求解.详解:,,故选C点睛:集合题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一般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先将参与运算的集合化为最简形式,如果是“离散型”集合可采用Venn图法解决,若是“连续型”集合则可借助不等式进行运算.4.【2018年北京卷文】已知集合A={(|||<2)},B={−2,0,1,2},则A. {0,1}B. {−1,0,1}C. {−2,0,1,2}D. {−1,0,1,2}【答案】A【解析】分析:将集合化成最简形式,再进行求交集运算.详解:,,,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属于送分题.5.【2018年天津卷文】设集合,,,则A. B. C. D.【答案】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并集运算、交集运算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求解能力.6.【2018年浙江卷】已知全集U={1,2,3,4,5},A={1,3},则A. B. {1,3} C. {2,4,5} D. {1,2,3,4,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根据补集的定义可得结果.详解:因为全集,,所以根据补集的定义得,故选C.点睛:若集合的元素已知,则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时,可根据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求解.7.【2018年江苏卷】已知集合,,那么________.【答案】{1,8}【解析】由题设和交集的定义可知:.点睛:本题考查交集及其运算,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小.2017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7课表1,文1】已知集合A ={}|2x x <,B ={}|320x x ->,则A .AB =3|2x x ⎧⎫<⎨⎬⎩⎭B .A B =∅C .AB 3|2x x ⎧⎫=<⎨⎬⎩⎭D .AB=R【答案】A【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对于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处理. 2.【2017课标II ,文1】设集合{1,2,3},{2,3,4}A B ==则AB =A. {}123,4,, B. {}123,, C. {}234,, D. {}134,, 【答案】A 【解析】由题意{1,2,3,4}A B =,故选A.【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关注点(1)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 (2)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 (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Venn 图. 3.【2017课标3,文1】已知集合A={1,2,3,4},B={2,4,6,8},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2,4A B = ,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2,所以选B.【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关注点(1)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 (2)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 (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Venn 图. 4.【2017天津,文1】设集合{1,2,6},{2,4},{1,2,3,4}A B C ===,则()A B C =(A ){2}(B ){1,2,4}(C ){1,2,4,6}(D ){1,2,3,4,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1,2,4,6,1,2,4A B A B C =∴=.本题选择B 选项.【考点】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集合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若集合个数比较少时可以用列举法表示,若集合是无限集合就用描述法表示,注意代表元素是什么,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进行处理.5.【2017北京,文1】已知U =R ,集合{|22}A x x x =<->或,则U A =ð (A )(2,2)- (B )(,2)(2,)-∞-+∞(C )[2,2]- (D )(,2][2,)-∞-+∞ 【答案】C【考点】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集合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若集合个数比较少时可以用列举法表示,若集合是无限集合就用描述法表示,注意代表元素是什么,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进行处理.6.【2017浙江,1】已知}11|{<<-=x x P , }20{<<=x Q ,则=Q PA .)2,1(-B .)1,0(C .)0,1(-D .)2,1(【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利用数轴,取Q P ,所有元素,得=Q P )2,1(-.【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对于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处理. 7.【2017山东,文1】设集合{}11M x x =-<,{}2N x x =<,则M N =A.()1,1-B. ()1,2-C. ()0,2D. ()1,2 【答案】C【考点】 不等式的解法,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对于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对连续数集间的运算,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对已知连续数集间的关系,求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单独考察等号能否取到,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Venn 图.8.【2017江苏,1】已知集合{1,2}A =,2{,3}B a a =+,若{1}A B =则实数a 的值为 . 【答案】1【解析】由题意1B ∈,显然233a +≥,所以1a =,此时234a +=,满足题意,故答案为1.【考点】元素的互异性【名师点睛】(1)认清元素的属性,解决集合问题时,认清集合中元素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和化简集合是正确求解的两个先决条件.(2)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在解决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注意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解题错误. (3)防范空集.在解决有关,A B A B =∅⊆等集合问题时,往往忽略空集的情况,一定先考虑∅是否成立,以防漏解.2016年高考全景展示1. 【2016高考新课标1文数】设集合{}1,3,5,7A =,{}25B x x =剟,则A B =( )(A ){1,3} (B ){3,5} (C ){5,7} (D ){1,7}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集合A 与集合B 公共元素有3,5,}5,3{=B A ,故选B. 考点:集合的交集运算2.【2016高考新课标2文数】已知集合{123}A =,,,2{|9}B x x =<,则A B =( ) (A ){210123}--,,,,, (B ){21012}--,,,, (C ){123},,(D ){1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29x <得,33x -<<,所以{|33}B x x =-<<,因为{1,2,3}A =,所以{1,2}A B =,故选D.考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在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处理. 3. [2016高考新课标Ⅲ文数]设集合{0,2,4,6,8,10},{4,8}A B ==,则A B ð=( ) (A ){48}, (B ){026},,(C ){02610},,,(D ){0246810},,,,,【答案】C考点:集合的补集运算.【技巧点拨】研究集合的关系,处理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问题,常用韦恩图、数轴等几何工具辅助解题.一般地,对离散的数集、抽象的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可借助韦恩图,而对连续的集合间的运算及关系,可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4. 【2016高考天津文数】已知集合}3,2,1{=A ,},12|{A x x y y B ∈-==,则A B =( )(A )}3,1{ (B )}2,1{(C )}3,2{(D )}3,2,1{【答案】A【解析】{1,3,5},{1,3}B A B ==,选A.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集合的运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审错题意,误求并集,属于基本题,难点系数较小.一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避免出现粗心错误,二是明确集合交集的考查立足于元素互异性,做到不重不漏.5.【2016高考四川文科】设集合{|15}A x x =≤≤,Z 为整数集,则集合A ∩Z 中元素的个数是( )(A)6 (B) 5 (C)4 (D)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1,2,3,4,5}AZ =,故其中的元素个数为5,选B.考点:集合中交集的运算.【名师点睛】集合的概念及运算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几乎是每年必考内容,属于容易题.一般是结合不等式,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韦恩图或数轴解答.6. 【2016高考浙江文数】已知全集U ={1,2,3,4,5,6},集合P ={1,3,5},Q ={1,2,4},则U P Q ()ð=( ) A.{1} B.{3,5}C.{1,2,4,6}D.{1,2,3,4,5}【答案】C考点:补集的运算.【易错点睛】解本题时要看清楚是求“”还是求“”,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一定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防止出现错误.7.【2016高考北京文数】已知集合={|24}A x x <<,{|3B x x =<或5}x >,则A B =( )A.{|25}x x <<B.{|4x x <或5}x >C.{|23}x x <<D.{|2x x <或5}x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2,3)A B =,故选C.考点: 集合交集【名师点睛】1. 首先要弄清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的意义),是数集还是点集,如集合)}(|{x f y x =,)}(|{x f y y =,)}(|),{(x f y y x =三者是不同的.2.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特别是互异性,在判断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以及在含参的集合运算中,常因忽视互异性,疏于检验而出错.3.数形结合常使集合间的运算更简捷、直观.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Venn 图实施,对连续的数集间的运算,常利用数轴进行,对点集间的运算,则通过坐标平面内的图形求解,这在本质上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和运用.4.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在未明确说明一个集合非空的情况下,要考虑集合为空集的可能.另外,不可忽视空集是任何元素的子集.8. 【2016高考山东文数】设集合{1,2,3,4,5,6},{1,3,5},{3,4,5}U A B ===,则()U A B ð=( )(A ){2,6} (B ){3,6}(C ){1,3,4,5}(D ){1,2,4,6}【答案】A考点: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补集,是一道基础题目.从历年高考题目看,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必考考点,也是考生必定得分的题目之一.9.【2016江苏卷】已知集合{1,2,3,6},{|23},A B x x =-=-<<则=A B ____________.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2,3,6}{|23}{1,2}AB x x =--<<=-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集合的运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审错题意,属于基本题,难点系数较小.一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避免出现粗心错误,二是明确江苏对于集合题的考查立足于列举法,强调对集合运算有关概念及法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