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卷年全国高考大纲解读及辽宁命题试题1

合集下载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解读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解读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解读2010高考大纲有什么特点?考查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今年的高考大纲有什么特点?更注重考查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刚一出炉,就成为高三学生、家长的热点。

2010年的新大纲仍以保持稳定为主向,内容变化并不明显。

但河南省实验中学的老师们提醒考生,作为最后一届非课改高中生,新课改是值得的方面。

据介绍,去年不少高考试题已开始涉及新课改的内容。

今年,预计涉及的新课改内容会增加。

语文2010年语文考纲较之2009年没有任何变化。

体现了高考试题思路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几点:作文错1字扣1分不变。

今年的高考大纲上,语文将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字的字音、字形能力,能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进行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等。

写作主要考查考生在记叙文、议论文及其他常见体裁写作方面的能力。

在写作中仍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1个字扣1分,重复不计,这与2008年、2009年高考大纲的要求相同。

支招随时练习规范性词语。

这段时间,考生一定要多注重字形、字音、成语等。

作文很关键,考生要勤于动笔。

在练习写作文时,一定要写规范字,记叙文应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写清楚,而议论文必须把论据、论点、论证理清楚。

另外,就是多阅读,尤其注意阅读中的探究题,对文章主旨多层次、深入性地探究,通过多阅读和动手实践,答题时才有话可说,而且思路要广一些,掌握规范性词语。

文学作品阅读备考需注意三个。

重要作家,例如雷抒雁、张炜、汪曾祺、史铁生、周国平、丰子恺、铁凝、冰心、孙犁、王蒙、迟子健、贾平凹等的散文都值得重点。

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尤其是对生活思考敏锐、表达技巧娴熟的散文。

文学作品考查的重点,如文章组织和结构、艺术手法、重要词句(理解含义,赏析意蕴)等。

数学重点考查思维能力根据大纲,数学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试题主要在基础知识的运用中,考查学生在数学思维和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2010年高考英语试题辽宁卷[解析版]

2010年高考英语试题辽宁卷[解析版]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 小题
6. What do we know about Nora?
A. she prefer a room of her own.
B. She likes to work with other girls.
C. She lives near the city center.
5.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At a hotel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独白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时间阅读各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A. to attend a wedding.
B. To visit an exhibition
C. To meet a friend
4. When does the bank close on Sunday?
A. at 1:00pm B. at 3:00pm C. at 4:00pm
A. Milan B. Florence. C. Rome
9. What has Barbara got in her suitcase?
A. shoes B. stones C. books
第 1 页 共 14 页
7. What is good about the flat?
A. it has a large sitting room.
B. it has good furniture

辽宁:名师解读2010年辽宁高考大纲

辽宁:名师解读2010年辽宁高考大纲

名师解读2010年辽宁高考大纲近日,《2010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出台,作为指引考试命题方向的全国高考大纲,备受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昨日,辽宁省实验中学的9位名师对高考大纲进行了解读,希望对考生备考能有所帮助。

辽宁省2010年高考科目设置为“3+文/理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数学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文科综合考试内容含地理、历史、政治三个科目,理科综合考试内容含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满分均为300分,四科总分为750分。

解读人: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王丽萍解读人:省实验中学高三数学高级教师郭秀玲解读人:省实验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杨福云解读人:省实验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长王博洋资料图片解读人: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长董野资料图片解读人:省实验中学教务处副主任、高级教师、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刘生波解读人:省实验中学高三政治教师耿云凤解读人:省实验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教研组组长丛丽萍解读人:省实验中学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鞠文艳语文表述有微调作文要多写多练考纲变化:有些表述作改动,更合理与2009年高考大纲相比,今年的大纲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有些表述作了改动,更科学、更合理。

2009年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今年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2009年时表述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今年调整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

备考攻略:侧重社会科学方面资料阅读现代文阅读中有论述内容,在复习中,学生应侧重社会科学方面的资料阅读,围绕考纲要点展开复习。

以前的高考题也是一个重要复习材料,建议学生们将往年的高考题找出来做几遍。

对作文的复习,要多写多练,即便时间再紧,也要花时间来写作,以保持和培养写作的感觉。

数学文科可能答数学选考题考纲变化:文科也涉及选考内容去年对文科生选考题上没有要求,今年文科也涉及选考内容。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1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1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

像《诗经》、《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

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有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继续发生影响,"不朽"并不具有哲学概念的"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苦流涕,今天试找了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没有接力站,是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由与今人不同处,世代相去久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详细解答(辽宁卷)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详细解答(辽宁卷)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详细解答(辽宁卷)新高考新题目2010-06-12 0840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解析于海生工作单位山东省临朐第二中学通讯地址山东省临朐第二中学语文组邮编262605Email fengliou@声明本答案为考试中心公布的标准答案,请保留解析信息。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虽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国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测试题 2019.91,七(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度过难关。

3,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B.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C.美国警方公布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的航拍照片,这些极具震撼力的照片,让公众有机会感受从空中目击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倒塌的一幕。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4,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

2010辽宁省高考试卷含解析考资料

2010辽宁省高考试卷含解析考资料

1、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B.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C.建立现代科学的三大基石是理论、实验和数学(包括计算、统计与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D.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标点符号用法》,我们要怎样贯彻: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亲和力声名鹊起闹别(biâ)扭称(chēng)心如意B.倒胃口皇天后土瞭(liǎo)望哨金蝉脱壳(qiào)C.哈蜜瓜明眸皓齿撑(chēng)场面姹(chà)紫嫣红D.敞篷车异彩纷呈差(chà)不多白雪皑皑(ái)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高考试题——数学文辽宁卷解析版

高考试题——数学文辽宁卷解析版

高考试题——数学文辽宁卷解析版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学(供文科考生使用)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3,5,7,9U =,{}1,5,7A =,则UC A =(A ){}1,3 (B ){}3,7,9 (C ){}3,5,9(D ){}3,9解析:选D. 在集合U 中,去掉1,5,7,剩下的元素构成.UC A(2)设,a b 为实数,若复数121ii a bi+=++,则 (A )31,22a b == (B )3,1a b == (C )13,22a b ==(D )1,3a b ==解析:选A. 1231122i a bi i i ++==++,因此31,22a b ==. (3)设n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3432Sa =-,2332S a =-,则公比q =(A )3 (B )4 (C )5 (D )6解析:选 B. 两式相减得, 3433aa a =-,44334,4a a a q a =∴==.(4)已知0a >,函数2()f x axbx c=++,若0x满足关于x 的方程20ax b +=,则下列选项的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 (A )0,()()x R f x f x ∃∈≤ (B )0,()()x R f x f x ∃∈≥(C ) 0,()()x R f x f x ∀∈≤ (D )0,()()x R f x f x ∀∈≥解析:选 C.函数()f x 的最小值是0()()2bf f x a-= 等价于0,()()x R f x f x ∀∈≥,所以命题C 错误.(5)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输入6,4n m ==,那么输出的p 等于(A )720 (B ) 360 (C ) 240 (D ) 120解析:选B.13456360.p =⨯⨯⨯⨯=(6)设0ω>,函数sin()23y x πω=++的图像向右平移43π个单位后与原图像重合,则ω的最小值是(A )23 (B ) 43 (C ) 32(D ) 3解析:选C.由已知,周期243,.32T ππωω==∴= (7)设抛物线28yx=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为抛物线上一点,PA l ⊥,A 为垂足,如果直线AF 斜率为3PF =(A )3(B ) 8 (C ) 3(D )16解析:选 B.利用抛物线定义,易证PAF ∆为正三角形,则4||8sin30PF ︒==(8)平面上,,O A B 三点不共线,设,OA a OB b ==,则OAB ∆的面积等于(A 222()a b a b -⋅ (B 222()a b a b +⋅ (C 2221()2a b a b -⋅ (D 2221()2a b a b +⋅解析:选C.222111(||||sin ,||||1cos ,||||1222||||OABa S ab a b a b a b a b a b ∆⋅=<>=-<>=-2221()2a b a b =-⋅(9)设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为F ,虚轴的一个端点为B ,如果直线FB 与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垂直,那么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2 (B )3 (C )312 (D )512解析:选 D.不妨设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设其方程为:22221(0,0)x ya b a b-=>>, 则一个焦点为(,0),(0,)F c B b一条渐近线斜率为:b a ,直线FB 的斜率为:bc-,()1b ba c∴⋅-=-,2bac∴=220c a ac --=,解得512c e a==.(10)设25ab m ==,且112a b+=,则m = (A )10(B )10 (C )20(D )100解析:选 A.211log 2log 5log 102,10,m m m m a b+=+==∴=又0,10.m m >∴(11)已知,,,S A B C 是球O 表面上的点,SA ABC ⊥平面,AB BC⊥,1SA AB ==,2BC =O 的表面积等于(A )4π (B )3π (C )2π (D )π解析:选A.由已知,球O 的直径为22R SC ==,∴表面积为244.Rππ=(12)已知点P 在曲线41xy e =+上,α为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则α的取值范围是(A)[0,4π) (B)[,)42ππ (C ) 3(,]24ππ(D) 3[,)4ππ解析:选D.2441212x x x x x e y e e e e'=-=-++++,12,10x xe y e '+≥∴-≤<,即1tan 0α-≤<,3[,)4παπ∴∈第Ⅱ卷本试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全国高考大纲解读及辽宁命题预测今年体现稳中求变;考试内容和考查难度变化不大;文科数学将增加选考内容;语文今年不考推断题今年6月,我省第二批接受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学生将迎来高考。

昨日,全国高考大纲公布,与去年的第一份课改后高考大纲相比,今年的高考大纲体现了稳中求变,考试内容和考查难度变化不大,文科数学将增加选考内容,语文今年不考推断题等变化对考生备考影响不大。

辽宁省2010年高考科目设置为“3+文/理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数学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文科综合考试内容含地理、历史、政治三个科目,理科综合考试内容含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今年的高考大纲有怎样的变化,考生又该如何应对。

昨日,记者邀请辽宁省实验中学的9位名师对高考大纲进行了解读,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地理增加选考题部分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地理组教师隋欣大纲精解:考生可“三选一”去年地理考题中没有选考题,今年的考试大纲新增加了选考题,考题会从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选修部分各出一道题,考生任选其一作答。

命题预测:着力“图文并茂”地理学科的图形是一个重点,考题多是图文并茂,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了探究地理问题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求联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

如“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

”备考提示:避免马虎注意审题第一轮复习已经接近尾声,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出现了审题马虎、表达不全面、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考生在这个阶段复习要注意表达能力提升和良好的答题习惯培养,通过做题,考生应该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回归教材来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

在审题中,需要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

历史重视材料分析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组教师董野大纲精解: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历史大纲今年相对于去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只有细微调整。

历史学科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此外,也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预测:围绕材料做文章材料是历史学习和考试题目中的重要元素。

在做每道材料题时,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这些能力考生必须具备。

备考提示:注重“线”的联系历史复习已经基本完成了知识点的积累,下一个阶段考生即将进入“线”的联系,因此还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的考生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了。

练习材料大题的时候,考生要先看一遍材料,然后再看问题,最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一遍材料,只有这样反复练习,考生才能练成全面掌握材料信息的能力。

政治把知识点“拉成网”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政治组高级教师耿云凤大纲精解:心中牢记每件大事政治知识点每年变化都不大,主要是根据这一年发生的大事侧重点不同有所调整。

往年政治客观题都很简单,但是去年高考政治客观题有点难,今年是课改第二年,预计难度不会降低。

政治科目仍然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相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命题预测:紧跟时事热点近年来政治命题很灵活,贴近现实,比如去年考的“资源与废物”的问题,就需要考生把教材上的主干知识点和现实生活热点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

比如今年的热点问题海地地震,就需要考生从“国际关系、中国对外政策,共同利益”等知识点进行解答。

备考提示:不要盲目搞“题海战术”大量做题并不是政治复习的好方法。

因为政治考试得分主要靠知识点,如果基本知识掌握不牢,说不出重点,根本得不了高分。

必须要以政治教材为主要复习资料,抓住考点,牢牢记住。

第一轮复习已经接近尾声,老师带领学生打通每一个知识点。

政治要求死记硬背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每一个点都不能落下。

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所有的知识点连成一个知识网。

生物注意提高信息获取能力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生物备课组长鞠文艳大纲精解:注意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生物高考大纲来看,考试范围和要求变化不大。

生物学科命题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测量。

命题预测:注意表格、曲线、图形等要素将表格、曲线、图形等形式融入高考试卷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面对这些试题要素,学生应注意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点,而是要综合分析,否则解答这类问题就不会顺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练习。

备考提示:一轮复习主要是对整体知识点的把握,二轮复习则要将点穿成线,构建起知识体系。

始终不能放弃的是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

英语慎重对待每一道阅读选择题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组英语特级教师杨福云大纲精解:对基础词汇进行“深加工”词汇是英语复习的重中之重。

大纲要求的3500个词汇,24个语法重点必须全部掌握。

对基础词汇要做到会认、会读、会应用。

要对常用词汇深入挖掘,了解掌握它更深层的用法。

每年考试都会出现2%左右的超纲词汇,一般都出现在阅读题中,所以必须对历年考题牢牢把握。

命题预测:注重语言运用近几年辽宁省高考英语命题注重基础阅读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阅读题分值很大,所以考生要慎重对待每一道阅读选项。

备考提示:和北京、广东等省相比,辽宁省的英语考题相对简单,难度偏于中等。

英语高考大纲的条框限制比较多,所以题目难度并不大,因此对于一般考生来说达到及格分数都没有问题。

物理注意两个定律增强运算能力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教务处副主任(主管高三教学工作)、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刘生波大纲精解:“两个定律”发生变化今年物理考试知识点没有变化,大纲出现的15道例题和去年都一样。

但对“库仑定律”、“楞次定律”两个知识点能力要求发生变化。

去年这两大定律要求考生只要了解并掌握,今年大纲要求考生除了了解掌握还要会运用,因此针对这两大知识点出现运算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命题预测:考生注意新的考查内容今年物理高考大纲中,去掉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题要求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这句话,说明今年可能会出现其他三角形的问题,希望考生注意。

备考提示:基本知识点要牢牢掌握,仔细研究发生变化的两大定律,自己可以假设几道计算题,增强物理运算题的能力,学会巧用、活用知识点。

化学稳中求变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长丛丽萍大纲精解:考试说明有变化2010年的考试大纲中考试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与内容部分没有任何变化。

但考试说明部分有几处明显变化。

如:必考部分概念与理论当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关于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今年的考试说明就做了相对详细的说明:“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等。

命题预测:知识难度稳中有变2010年的考纲及考试说明已经下达,虽然考试说明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的趋向离不开:知识难度逐年稳中有降,能力考查比重逐年增加,稳中求变。

备考提示: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三考”——即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考题及题型示例和高考考点。

要有系统的计划和准确的定位,抓好二轮构建知识网络的复习。

第二轮的复习主要以对专题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比较、整合,找出学科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文科数学增加选考内容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数学高级教师郭秀玲大纲精解:打牢基础关注变化今年理科数学高考大纲的变化不大,但文科学生需要注意了,今年高考文科数学将增加“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3个专题,这3个专题是否选考及选考专题的内容和数量由各省自行决定。

从考纲看考试内容和考查深度变化不大,学生复习时要注意稳中求变,重视基础知识的回归。

命题预测:应用题莫忽视现代背景一般考纲中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应引起注意,比如今年文科数学中增加的选考内容。

此外,学生还要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不要忽视结合现代现实背景的应用题的自我训练。

高考数学命题主要有两类:知识性试题和综合性试题。

综合性试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达到一定的深度,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而数学思想又是数学知识运用的高层次的体现。

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是走出思维困境的武器与指南。

备考提示:学生们接下来即将面临的是二轮复习,二轮复习实质上是知识专题和方法专题的综合复习,两个专题应紧密结合进行同步复习。

其中,知识专题要抓住主干知识及综合专题的复习,加强各板块知识的综合。

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使解题策略与方法明确化、系统化是高效完成二轮复习的关键。

在知识专题的复习上,应明确“主体”,突出重点;在方法专题的复习上,要注重串联考点,掌握通法,强化数学思想的运用。

此外,学生要注意,对数学问题在多种解法的基础上,重视基本能力和创新方法的培养,重视知识新旧交汇处的命题,不要过分追求难题。

语文今年不考推断题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组语文教师董维大纲精解:客观阅读复习分清主次就全国考试大纲来看,今年语文科目命题范围变化不大。

全国大纲要求的客观阅读推断题、标点符号题,并未出现在去年辽宁省的考卷中,今年应该也不会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是会延续主考小说文体,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传记文体。

董老师提醒考生,客观阅读题的训练要以社科类文章为主。

命题预测:作文命题关注现实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灵活,常常考查考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看法,比如对闯红灯、明星代言等问题的理解与态度,主要引导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备考提示:建议考生做到三点:把握答题要点,理清文章思路,正确掌握答题方法。

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对一个事件作出正确、理性的判断,调整好心态,积极查缺补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