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理解性默写
《琵琶行》《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理解性默写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1、《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诗中有四处描写月亮作衬托的诗句,它们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3、《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
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5、《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
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
但这都是6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登高》 《锦瑟》理解性默写

《登高》理解性默写题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登高》诗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3、《登高》诗中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4、《登高》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两句是:,。
5、《登高》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两句是:。
6、《登高》诗中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7、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8、诗人表现个人潦倒困苦、借酒消愁,深刻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悲愤的句子是“,”《锦瑟》理解性默写1、《锦瑟》诗中运用典故写自己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和有过殷切的思念,给诗歌营造了一种迷离意境的两句是:,。
2、诗中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怅惘之情的两句是:,。
3、《锦瑟》诗中写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
4、《大话西游》中“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诗中同样表达这种心情的两句是:,。
5、古典诗词善用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锦瑟》中的:“,。
《登高》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登高》理解性默写题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诗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3、诗中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4、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两句是:,。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两句是:。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理解性默写

15.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尽欢颜
16.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十、《卖炭翁》白居易
1.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1、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2.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4.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5.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半匹红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完整word版)杜甫诗三首理解性默写

《杜甫诗三首》理解性默写1.《秋兴八首(其一)》一诗中“,”两句以秋景起兴,开门见山,点明节气、地址,描述出拥有浓厚感情色彩的秋景、秋气,确立了全诗萧瑟衰残的基调。
2.《秋兴八首(其一)》一诗中以枫叶凋落、秋气萧索寄寓凄凉落寞情怀的两句是“,。
”3.《秋兴八首(其一)》中“,”两句将“气萧森”的悲壮情形睁开,既描绘了万里长江滔滔而来,波浪汹涌的眼前实景,又暗喻时势。
4.《秋兴八首(其一)》一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诗句动乱不安、诗人前程未卜的处境和诗人胸中翻滚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的两句是“,。
”5.《秋兴八首(其一)》中采纳直接抒怀的手法,写诗人由秋季光景触动羁旅情思的两句是“,。
”6. 《秋兴八首(其一)》顶用双关手法,情形交融,直接抒发生者故园之思的诗句是:“,。
”7. 《秋兴八首(其一)》中“,”两句时序由白日推移到日暮,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情。
8. 《秋兴八首(其一)》中“ ,”两句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望思乡之情。
9.《咏怀遗迹(其三)》中运用拟人手法,借高峰大川的宏伟气象来衬托昭君的形象,并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的两句是“,”。
10. 《咏怀遗迹(其三)》一诗中“,”两句运用想象,借用山川情形蓄势来衬托昭君形象。
11. 《咏怀遗迹(其三)》一诗中“,”两句简洁而雄浑有力,写尽了昭君一世的惨剧: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12.《咏怀遗迹(其三)》一诗借用理性的责问与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恼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惨剧本源的句子是“,。
”13.《咏怀遗迹(其三)》一诗中揭露汉元帝昏庸,描绘昭君不忘故乡,魂魄夜归的两句是“,。
”14.《咏怀遗迹(其三)》一诗中表现昭君遗恨之深,并寄寓诗人对昭君的怜悯,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触的两句是“,。
”15. 《咏怀遗迹(其三)》一诗中借千载作胡语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主题的两句是,。
”16. 《咏怀遗迹(其三)》一诗中“,”两句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流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杜甫诗三首》1.描写《望岳》中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细望泰山景色句是: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石壕吏》4.反应官吏残暴对待百姓诗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说明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6.最能概括凄惨情景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说明当时兵役苛酷的诗句是:三男邺城戍。
8、《春望》这首诗中采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0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晚躬耕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1.《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中有画)12.《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长江之景的句是: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13.《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长江之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一诗中顾影自怜,饱含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的诗句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5、《长歌行》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野望》这首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野望》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18、《早寒江上有怀》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黄鹤楼》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情景式默写:《杜甫诗三首》

中考语文情景式默写:《杜甫诗三首》
中考语文情景式默写:《杜甫诗三首》
《望岳》(杜甫)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24届高考理解性默写—杜甫专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杜甫必修上《登高》必修下《登岳阳楼》选修下《蜀相》《客至》《登高》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_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4.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密集的意象描绘登高的见闻,为抒发深沉丰富的情感做了充分铺垫。
5.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则由花谢之景触发伤春之情。
6.《登高》一诗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江水浩荡奔流的壮阔景象,用“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自己身患数疾,年老孤单的悲苦之情。
7.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8.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一样,景象旷远,境界雄阔,给人视通万里、山河尽览的感受。
9.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
“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登高》中,国难当头,仕途坎坷,面对眼前所见所闻,无限悲凉之意自然袭上心头,杜甫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之音。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

杜甫诗三首理解性默写《望岳》1、抒发人生誓言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6、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8、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望岳》中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春望》1、用拟人手法写作者感时伤世感情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7、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9、将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1 、诗人感时伤怀、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
七、诗歌内容理解性问题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诗的最后一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豪情壮志?)
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包含什么样的哲理?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两句诗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用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这正是杜甫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作为的人所不能缺少的。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作具体分析。
答:1、首联写出了远望中所见泰山的高大形象。
2、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
3、颈联写凝(细)望之景。
意思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4、尾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
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也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理解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6、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春望》七、诗歌内容理解性问题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中哪两个字用的好,请简要分析(“破”“深”二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们的作用。
)【“破”“深”二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们的作用。
】。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
心情。
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
2、诗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春天来临,草木繁茂),实际是写(都成沦陷,草盛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
3、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
4、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花鸟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在本诗中作者看了仍“溅泪”“惊心”,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这是运用反衬的手法,因为国破家亡,看见美好的景物,反而触目惊心,更加重悲剧色
彩。
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答: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6、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3分)
答:“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
8、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
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0、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C)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
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
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其愁苦之心。
《石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