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社会稳定。

在农业生产中,农技推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工作。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资金短缺。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的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但由于拨款有限,导致农技推广活动无法开展得更全面和深入。

2. 人才不足。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大多来自农科院校,虽然专业知识过硬,但对农村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与农民沟通互动,难以取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

3. 农技推广资源不均衡。

农技推广资源主要集中在县级农技推广站,而乡镇及村级推广站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4. 服务内容单一。

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在服务内容上大多侧重于种植技术和农药使用,忽视了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农民身心健康等问题,导致农技推广效果不够显著。

5.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的工作衡量标准不够科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工作成效不能被充分衡量,也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1. 加大财政拨款力度。

相关部门应适当增加对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的财政拨款,保障其正常运转和开展农技推广活动。

鼓励农技推广单位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2.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沟通交流技巧的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农村的实际工作。

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定期到农田间,深入了解农户需求,及时调整农技服务项目。

3. 优化农技推广资源配置。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技推广资源的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农技推广服务能够覆盖到每一个乡村,并加大对村级推广站的支持力度。

5.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农技推广工作监督和评估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通过对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激励基层农技推广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指针对农村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种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其目的是提高农村地区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增效和增产。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我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农村基层的信息传递渠道相对封闭,农民往往难以获取到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造成了技术推广的滞后。

针对这一问题,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人员素质方面存在不足。

一些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农民对其技术推广工作的不信任。

应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对优秀农技推广人才的选拔和引进,提升整体队伍素质。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资源投入方面存在不平衡问题。

一些农村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应加大对农技推广体系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覆盖面和推广活动的质量。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有效监管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农技推广人员存在推广虚假农业技术、销售劣质农业产品等不良行为,给农民带来了损失。

应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工作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对农技推广人员的不端行为进行查处和惩戒。

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应加强科研院所和大学与农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和培训指导,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率。

要加强市场化推广模式的探索和应用,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农技培训中心等机构,集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村地区的技术推广效果。

建立起健全的激励机制,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南通市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南通市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南通市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南通市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通州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东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服务范围窄、服务能力不足、科技人员不足等,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必要对通州区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问题1. 农技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存在着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大部分人员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的参与。

这导致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活力不足,无法有效地满足农民的需求。

2. 农技服务网络不健全: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的服务网络比较薄弱,很多农民在农技问题上需要帮助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进行指导和解答。

这导致了农技推广工作的覆盖面不够广,无法真正地发挥作用。

3. 技术研发和推广不够及时:部分农技人员在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和前瞻性,导致推广的技术不够先进和实用,无法真正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质量。

4.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一些农技工作的成效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改进。

这使得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

2.2 存在的原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

由于基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财政收入有限,农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较低。

人才短缺也是导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层农技人才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缺乏对新农技新技术的及时学习和应用能力。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起来的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要功能的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体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数量不足、推广效果不明显、农技推广方法陈旧、农民参与度不高和农技推广资金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建议:应该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力度。

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数量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我们还应该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增加基层农技推广的人力资源。

这样可以提高推广效果,满足农民的需求。

应该更新农技推广方法,提高推广效果。

当前,农技推广方法还比较陈旧,主要依靠传统的宣传和示范。

这种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

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等,开展农技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还可以通过建立农技推广示范基地、组织农民培训班等方式,提高推广效果。

应该加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动性。

当前,农民普遍认为农技推广与自己的生产活动关系不大,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参与决策的机制,加强农民的意识和能动性。

可以将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合作社,共同参与农技推广活动,提高推广效果。

应该增加农技推广资金的投入。

当前,农技推广资金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基层农技推广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加大农技推广资金的投入,同时还可以探索多种筹资方式,如引进社会资本、开展农产品加工、发展农村经济等。

这样可以提高农技推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更新农技推广方法、加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动性、增加农技推广资金的投入等方式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的能力和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通市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南通市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南通市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经过长期的农业发展,南通市通州区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农技推广人员队伍不稳定。

农技推广人员的流动性大,很多人员在短时间内来去匆匆,不利于长期的技术服务和指导。

2.农技推广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农技推广人员的来源不一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员甚至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3.农技推广方式相对单一。

目前的农技推广工作主要以传统的会议、培训和宣传形式为主,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推广措施。

4.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不完善。

通州区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组织机制和运作模式,无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二、建议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和完善通州区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1.完善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农技推广工作,并提供稳定的岗位和盈利模式。

2.建立农技推广人员资质认定制度。

通过组织专业的评估和考核,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资质认定,确保其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推广效果和服务质量。

3.拓宽农技推广渠道和方式。

除了传统的会议、培训和宣传形式,可以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媒体等手段,通过互联网、手机应用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农技推广信息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需求。

4.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组织机制和运作模式,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包括技术咨询、培训、技术示范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5.加强农民培训和参与意识。

通过组织农民培训班和技术示范,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水平,增强其参与农技推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提高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农业技术的发展对于农民的收入、乡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基层推广农业技术的重要力量,农技推广人员在推广农业技术、服务农民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当前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问题1. 人员待遇问题。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数量少、工作强度大,但其待遇水平相对低,且长期缺乏职业晋升的机制,这不利于人才的留存。

2. 岗位职责不明确。

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目前农技推广工作岗位职责未得到科学合理的划分,导致很多农技推广人员感到困惑,工作不知所措。

3. 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服务是农技推广的一项重要工作。

但是,当前很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信息服务能力还较弱,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4.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不够高。

由于当前农技推广人员的硬实力水平相对低,无法全面适应农业高新技术新发展的要求,进而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二、建议1. 改善待遇。

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投入力度,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增加职业晋升渠道,也可以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以增强其专业性和技术水平。

2. 明确职责。

建立全国农技推广机构职责划分和标准化建议书,以便于明确岗位职责和职业绩效,减少工作冲突,提高工作效率。

3.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在信息服务方面,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技推广团队,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技术水平,建立更好的信息服务体系,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需求。

4. 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工作方法、语言沟通、学科前沿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

同时,建立学习模式,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其晋升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五、结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建共享。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

有必要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人才短缺问题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缺乏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才,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农技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人才短缺一直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的顽疾。

2. 制度不够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缺乏健全的制度和规章,导致了农技推广活动的不规范和无序,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效果。

3. 资金投入不足对基层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工作的延迟和推广力度不足的问题。

农技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当前的资金投入不足,很难满足农技推广工作的需求。

4. 农技推广服务覆盖范围窄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农技服务的点对点覆盖不够,导致许多农民得不到有效的技术支持,影响了他们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

二、建议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针对人才短缺问题,应当加大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加强对农技推广人才的引进,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来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

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需要增加对基层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从而满足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需求。

应当建立健全项目审核和资金监管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效益。

4. 扩大农技推广服务覆盖范围应当加强农技推广服务的资源整合,使农技服务的点对点覆盖更广,让更多的农民得到有效的技术支持。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信息平台,促进农技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结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有必要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健康发展。

南通市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南通市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南通市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南通市通州区地处江苏省中部,是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农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0%,农业产业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农技人员水平不高。

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的农技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技术水平不高,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掌握和推广能力较弱。

由于农技人员的水平不高,导致农技推广工作效果不佳,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

2. 农技推广基地不足。

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的农技推广基地较少,不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和示范。

农技推广基地的不足会影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限制农业产业的发展。

3. 资金投入不足。

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人员的配置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4. 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发挥农技推广的作用。

二、建议1. 提高农技人员水平。

应加大农技人员的岗位培训力度,提高农技人员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农技推广人才,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推广能力。

2. 加强农技推广基地建设。

应积极建立和拓展农技推广基地,加大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农技推广提供良好的试验和示范条件,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技人员水平不高、农技推广基地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加强农技推广基地建设、加大对农技推广体系的资金投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的组织和管理。

希望通州区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通州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经济学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0期摘要在新形势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通州区农技推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技推广;问题;对策;江苏南通;通州区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10-0233-01南通市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高丽丽(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农林科教管理站,江苏南通226300)通州区是南通市农业大区。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1-2]。

对于解决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破解农业科技人员技能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难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决定着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关键。

1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情况区级核定编制187人,实有174人,在编在岗174人,缺编13人。

在编在岗174人员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93人,大专50人,中专及以下29人;男性100人,女性74人;推广研究员8人,高级职称58人,中级职称39人,初级职称及以下69人;50岁以上66人,35~50岁97人,35岁以下11人。

镇级核定编制208人,实有199人,在编在岗199人,缺编9人。

在编在岗199人员中:研究生3人,本科生118人,大专69人,中专及以下9人;男性104人,女性95人;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81人,初级职称及以下96人;>50岁69人,35~50岁102人,<35岁28人。

目前,区级农技推广人员基本平衡,在未来5~6年将有30人退休,而35岁以下较少,会出现职称分配不合理以及专业配备专业人员短缺的情况;乡镇农技人员高级职称只有22人,而初级以下的偏多,未来几年也将有大批的农技人员退休,这与推广中心的职能不相匹配,工作热情难有提高,年龄较大的农技人员激情不高,而年纪轻的农技人员还没熟练上手,创新意识不强、活力不足,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

2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2.1乡镇农技人员的专业配备不合理,队伍发展不稳定农技推广队伍老龄化,未来5~6年将有一大批人员退休,缺额比例严重。

比如实施科技入户、补助项目的时候,收集统计的时候有些乡镇不能提供相关人员名单,有时一人兼几个专业,造成项目实施困难。

近年来,随着区划调整,有些乡镇进行了合并,范围变大了,工作量也随之变多,而人员变化不大,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乡镇农技队伍不稳定,农技人员经常被镇政府借用在其他单位工作,比如抽调至办公室、宣传、拆迁、督查等其他岗位,而自身的本职工作被忽视,正常的业务工作无法展开,靠其他农技人员来接替,工作量的增加导致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普及工作滞后。

2.2资产管理模式有待加强与规范近年来,通州区已建成“五有”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综合服务中心。

按照有先进的服务手段、有优良的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的财政保障“五有”建设标准,各个镇均建成了“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并通过了省级验收。

“五有”农业服务中心的建成,显著提高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在指导农业生产、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品种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仍有乡镇出现农技推广机构办公及业务用房遭挤占、闲置,甚至被拍卖、拆迁,配置的办公、仪器设备也存在被平调、挪用等现象,同时在资产管理上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不规范等问题频繁出现。

2.3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平台利用率不高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农业APP 也逐渐成为工作中的一部分。

从刚开始的新鲜,慢慢就有些农技推广人员对APP 的使用意愿不强,可能有的平台信息更新不及时,有些农技员年纪大,对新技术的使用和接收能力不强,指导别人更是有困难。

以“农技耘”为例,要消耗自己的手机流量,会产生额外的流量费用,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使用的愿望就不强了。

农民不会充分利用APP 获取有效信息。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留下的农村从业人员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使用智能手机有困难,好多使用的还是老人机,接收新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影响了农技推广的工作服务效率。

2.4缺乏激励措施,难以提高工作积极性乡镇农技人员工作本身就繁重、琐碎,基础工作任务重,政府中心工作分配不合理,有些人工作量较大,经常要加班,而有些人做事被动,工作量省,但待遇同等,因而难以提高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5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不足,业务提升能力不强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加强建设农技推广体系。

基层技术人员存在知识更新能力不明显,同时,村级农技人才储备更加严峻,受限于编制、绝大部分村一级没有专职的农技员,都是支书、主任兼任,平时事务繁忙,村级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不能有效及时地开展。

虽然政府对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重视,每2年轮训1次对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但仍然有些乡镇不积极选派工作人员参加,理由是工作忙脱不(下转第243页)作者简介高丽丽(1982-),女,江苏南通人,农艺师。

研究方向: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收稿日期2019-02-20(上接第233页)开身。

2.6机制活力不强袁基层农技人员服务热情有待提高一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是农技人员收入的一部分,绩效工资体现在工作量及实际贡献等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体现,到年末一并到位,绩效待遇方面尚未有明显的差异,难以起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

二是基层农技人员中初、中、高级配备不合理,10余人一个单位,只有一个高级职称,很多农技人员通过努力,取得了相应的职称资格,却只能收起来,出现职称评而不能聘的尴尬,就堵住了基层农技人员薪酬晋升的通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

3加强农技推广体系队伍的建议3.1加强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推进体制内机制创新,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明确各农业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强化考核和绩效管理。

推动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立和实施岗位管理,实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有效履职[3]。

3.2加快农技队伍建设提升素质,优化队伍,增强农技推广为农民服务的能力。

一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落实好知识更新培训,保质保量从而提高农技人员的整体素质。

根据产业发展和人员素质以及为农服务的科技需求,科学安排培训计划,因地制宜地创新培训方式,增加培训课程的实用性强和可操作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鼓励农技人员通过不同渠道方式提升自身的学历与专业理论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是适时补充基层农技人员。

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把一些热爱农业并愿意服务农业的毕业生吸引到农技推广的队伍中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农业相关专业的高职学院的毕业生可以参加。

一方面快速充实农技推广力量队伍,另一方面扩大农业院校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农技推广的工作效率[4]。

3.3强化考核机制加大投入,强化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农技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建立稳定的保障机制,对农技人员实行定编定岗,让他们有岗位,有责任。

对人员的配备提出一个合理化的比例,对某些设置不合理的单位让区人才管理部门重新核定编制人员,缺员的及时招录,保障农技队伍的稳定。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区、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

三是加大农技人员福利的同时,也应考虑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良好、轻松的工作环境,加强区镇农技员之间的调动,深入一线,充发挥其自身的潜能。

制定配套的考核办法,引入考核机制,提升农技人员技能。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面临重大变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出现,家庭农场的壮大,这就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千变万化的农业农村的发展,必须提高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建设,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养,深入一线,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中的推广、示范、引导作用。

4参考文献[1]向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措施[J].农家参谋,2018(23): 19.[2]门威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8(22):135.[3]张秋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研究[J].江西农业,2018(22):132.[4]杜平.东港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8(6):237.支撑,融合发展。

三是有条件的企业要利用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去,以消费基础较好的国家为起点,扩大国际市场。

2.8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青砖茶行业科技研发、营销管理、宣传推广和行业带头人等人才匮乏。

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人才严重缺失成为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目前,企业中存在学习空间不够、上升空间有限、薪资水平不高、工作环境艰苦的现实状况,造成了多数专业人才不愿长久留在企业发展的难题。

所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热诚引进专业人才,开展企业参与度高的“产学研”融合项目等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结语湖北是“茶圣”陆羽和“茶祖”神农氏的故乡,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加工历史和浓厚的茶文化氛围,拥有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完善的茶叶产业链[10-11]。

青砖茶产业具有良好的历史底蕴和产品优势,是鄂西南宜昌地区和幕阜山区的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全省茶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大环境下,各个青砖茶企业也要借势而上,依托政府有力政策支持,敢于面对行业发展矛盾,把“粗放型生产、数量型扩张、封闭式发展”的旧发展思路,转变为“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科研创新”的发展新思路上,使青砖茶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4参考文献[1]陈玉琼,张伟,倪德江,等.湖北青砖茶辅助降血脂作用及其抗氧化效果[J].茶叶科学,2010,30(2):124-128.[2]宗庆波,龚自明,匡胜.湖北省茶产业“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中国茶叶加工,2016(3):28.[3]何建刚,廖智慧.青砖茶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农业信息,2015 (11):138.[4]于澄清.“互联网+”背景下海南茶产业提升转型思考[J].现代商业, 2017(4):11.[5]何建刚.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对基地规范化建设的推动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4(21):149-151.[6]聂樟清,张莉娜,马承和,等.经济新常态下江西茶产业需化解四大矛盾[J].农业考古,2016(2):251.[7]陈刚俊.把握“一带一路”机遇打造中国名茶品牌[J].农业考古,2016 (2):263.[8]何建刚,黄道,李涛.从茶叶鲜叶到常升窗湖北青砖茶中茶多糖含量的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21):15.[9]何建刚,黄玮,肖长义,等.青砖茶加工过程品质成分变化研究.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12):4534-4538.[10]张亮,蔡维琼.湖北茶叶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7):28.[11]郑鹏程,龚自明,王胜鹏,等.青砖茶加工工艺及展望[J].中国茶叶加工,2017(2):46-49.何建刚等:湖北青砖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