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 练习

合集下载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一课《诲人不倦》随堂练习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一课《诲人不倦》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C)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知:通“智”B、有教无类.类:种类,类别C、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D、述而不作.,言而好古作:创作,创造解析C项厌:厌烦。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B)A、子亦有异闻..乎异闻:特别的听闻B、文学:子游,子夏文学:喜欢文学C、予欲无言..无言:不再有所言说D、由也兼人..兼人:敢作敢为,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解析B项文学:文献。

这里作动词用,可译为“熟悉文化典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就是(B)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A项之,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子贡/兼词,之乎;B项疑问代词,什么;C项用在主谓之间,助词/她,代词;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4、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就是(D)A、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B、告诸往而知来者C、由也兼人,故退之D、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解析A项“远”,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往”“来",动词用作名词;C项“退”,使动用法.5、名句填空。

(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她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检测版)姓名:学号:得分:批改人:一、选择题:27分1、下列字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诲人不倦.(huì)素以为绚.(xuàn)矜.而不争(jīn)三年之丧.(sāng)B、不悱.不发(fēi)贫而无谄.(chǎn)人焉廋.哉(shòu)钻燧.改火(suì)C、如切如磋.(cuō)信而好.古(hào)刑罚不中.(zhòng)曲肱.而枕(gōng)D、巧笑倩.兮(qiàn)向隅.而泣(yú)驷.不及舌(sì)虎豹之鞟.(kuò)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B、女与回也孰愈?C、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B、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4、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日月逝矣,岁不我与.②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

B、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C、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D、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②见之,虽少,必作.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兼人:敢作敢为,一人相当于两人。

B、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起:启发C、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愈:更加D、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移:改变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告诸.往而知来者。

②子路问:“闻斯行诸.?”B、①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②述而.不作,信而好古C、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②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D、①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②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7、下面句子,属于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好犯上而不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选修《《论语》选读》选修《《论语》选读》诲人不倦2780

选修《《论语》选读》选修《《论语》选读》诲人不倦2780

选修《《论语》选读》选修《《论语》选读》诲人不倦
测试题 2019.9
1,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有美玉于斯②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③文王既没④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2,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山弗扰以费畔②佛肸以中牟畔③怀其宝而迷其邦④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焉能系而不食 B.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C.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D.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4,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求善贾而沽诸?
A.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B.韫椟而藏诸
C.不曰坚乎,磨而不磷 D.焉能系而不食
5,子以四教:、、、。

6,为之不厌,。

7,不愤不启,。

8, ,则不复也。

9,贫而无谄,。

10,如切如磋,。

测试题答案
1, D 【①介词,在;②介词,对;③通“殁”,死;④死】
2, C【①②介词,因为;③连词,但是,却;④连词,于是,就】
3, A 【A语气助词,表反问;BCD陈述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4, B【B与例句均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AC连词,却;D连词,表修饰,相当于“着”】
5, 文、行、忠、信
6, 诲人不倦
7, 不悱不发
8,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9, 富而无骄
10, 如琢如磨。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目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试题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目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试题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目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试题 2019.091,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谦逊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并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性命来成全仁的。

】C.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人不可不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因为责任重大并且道路遥远。

】2,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如果他总是生怕失掉什么,那就什么地方也去不了。

】B.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当他还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时,总担心得到它。

既然得到了,又生怕失去它。

】C.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这责任不也是很重大的吗?奋斗终身,死了才停止,这路程不也是很遥远的吗?】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读书人有志于正道,而对那些以吃穿不好为耻辱的人,是不值得跟他们谈论道的。

】3,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棘子成(1)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2)。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3)犹犬羊之鞟。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⑴士不可不弘毅()⑵何以文为()⑶驷不及舌()⑷恭而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答:。

⑵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答:。

3.据本段文意请概括什么是“君子之风”?答:。

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

《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诲人不倦》原文】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5·39子曰:“有教无类。

” (成语“有教无类”)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 (成语“诲人不倦”)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成语“诗礼之训”)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举一反三”、“一隅三反”)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成语“闻一知十”)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成语“切磋琢磨”、“告往知来”)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成语“绘事后素”)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目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目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目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急剧的冷冻和复温过程中,温度下降时,血管强烈收缩,致使血流。

(2)对他擅自离队的处理意见尚待。

(3)魅力,几乎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然而,魅力却并不于所有的女人。

A.停止商榷衷情B.停滞协商钟情C.停滞商榷钟情D.停止协商衷情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毛毛雨陈金辉谚曰:“七月黑,八月白,九月落山白。

”山白,即毛毛雨,又有谚道“毛毛雨打湿衣裳”。

农谚道出毛毛雨发生的时间和其渐湿人衣的特点。

多年不见毛毛雨,在我居住的F城关,总是进行着阴晴云雨天气的交替变换,难得出现“落山白”。

屈指算来,我离开故乡熟悉的毛毛雨总该有30多个年头了。

一天傍晚,我乘公交汽车回乡,车子驶入城北不久,但见群山裹上白色的纱巾,那丝丝缕缕的毛毛细雨飘进车窗,抚摸着我滚烫的脸颊,一种亲切的温馨的家乡问候着实让我感动不己。

久违了,毛毛雨!抵达北西亭车站,我转乘摩的回乡。

我的话题仍离不开毛毛雨,中年司机也脱口赞颂起毛毛雨来。

他说:“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因我们地处城北,三面皆山,‘山白雨’只落在我们北区一带,很难落到县城。

”司机的话,道出了毛毛雨“贵客难来”的神秘感。

沐浴在柔柔软软飘飘洒洒的雨雾中,精神顿觉无比舒畅。

我仿佛置身在硕大无比的瀑布前,领受着细小雨滴的溅濡。

看着路上的行人,没有一个带上雨具,也许大家也如同我一样怀着好心情,接受这轻盈潇洒的使者“润物细无声”的馈赠。

自然万物,真是丰富多彩、耐人寻味。

它们走近人们的脚步和方式又是多么不一样:雷雨闪电是那么迅猛,暴风骤雨是那样粗鲁无礼,地震海啸又是多么恐怖无情。

惟独毛毛雨,她是如此温柔飘逸,可亲可近。

就是这可亲可近的毛毛雨,她曾落在我生命的旅程中。

我的故乡在“人山”(因山形而得名)脚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农历九月以后,人山山上山下常飘飞着毛毛细雨,她悄悄地润泽着山野草木田间庄稼。

高中 论语选读之诲人不倦课课练 试题(共3页)

高中 论语选读之诲人不倦课课练 试题(共3页)
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⑷,那么不复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⑸贫而无谄(pínér wúchǎ,。富而无骄
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⑺,,素以为绚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⑻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内容总结
(1)11诲人不倦【老师版】一、找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二、写出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G.形作使动H.形作意动I.动词作名词J.动词作使动三、写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四、写出以下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五、根底知识稳固性训练1.D【A行:社会理论
7.B【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8.B【A“习相远也〞应改为“由于习染不同而使品行智力相差甚远〞;C应译为:不到学生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D“美目盼兮〞应译为:美丽的眼睛黑白清楚啊。】
六、名句背诵检测
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⑵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11诲人不倦(huìrén bùjuàn)【老师版】
一、找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
通假字
本字
句子
通假字
本字
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⑶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⑵女与回也孰愈


⑷其斯之谓与


二、写出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
擅长辞令
说的话
⑷尝HY,鲤趋而过庭
单身一人站着
不依赖别人
⑵文学:子游、子夏

高中语文 第11课诲人不倦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

高中语文 第11课诲人不倦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

十一 诲人不倦(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知:通“智”B .有教无类. 类:种类,类别C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厌:满足D .述而不作.,言而好古 作:创作,创造解析 C 项厌:厌烦。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子亦有异闻..乎 异闻:特别的听闻B .文学..:子游,子夏 文学:喜欢文学C .予欲无言.. 无言:不再有所言说D .由也兼人.. 兼人:敢作敢为,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解析 B 项文学:文献。

这里作动词用,可译为“熟悉文化典籍”。

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 ⎩⎪⎨⎪⎧告诸.往而知来者闻斯行诸. B ⎩⎪⎨⎪⎧何.谓也天何.言哉C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求也退,故进之. D ⎩⎪⎨⎪⎧我非生而.知之者述而.不作解析 A 项之,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子贡/兼词,之乎;B 项疑问代词,什么;C 项用在主谓之间,助词/他,代词;D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3分)A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B .告诸往而知来者C .由也兼人,故退之D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解析A项“远”,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往”“来”,动词用作名词;C项“退”,使动用法。

答案 D.名句填空。

(3分)(1)子曰:“性相近也,____________。

”(2)抑为之不厌,____________,则可谓云尔已矣。

(3)子夏问曰:“‘____________,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答案(1)习相远也(2)诲人不倦(3)巧笑倩兮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言。

’..过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知识点整理
基本要求
1、背诵篇章:17.
2、7.8、1.15、3.8、17.19、7.1章
2、重点掌握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习、趋、愤、与、素、诸
3、明确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练习:( )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上知.( ) 闵.子骞.( )( ) 冉.伯牛( ) 仲.弓( ) 陈亢.( ) 不悱.不发( ) 举一隅.( ) 贫而无谄.( )切磋.( ) 兼.人( ) 素以为绚.兮( ) 怛.然( ) 僭.越( )
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通,释作。

2、女与回也孰愈通,释作。

3、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通,释作。

4、其斯之谓与通,释作。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2、问一.得三.
3、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4、告诸往.而知来.者
5、绘事后.素
6、求也退,故进之
7、由也兼人,故退.之
8、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四、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
1、诸
2、其
3、望
告诸.往而知来者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赐也何敢望.回
闻斯行诸.其.斯之谓与既望.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日夜望.将军至
归而谋诸.妇 5、与并汾乔木,望.秋先陨4、而女与.回也孰愈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鲤趋而.过庭吾与.女
鲤退而.学其斯之谓与.
贫而.无谄富而好礼
6、者闻斯二者.告诸往而知来者.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7、之其斯之.谓与抑为之.不厌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五、解释下列成语
1、诲人不倦:
2、有教无类: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举一反三:
5、闻一知十:
6、切磋琢磨:
7、述而不作:
8、各得其所:
六、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译:
2、陈亢问于伯鱼曰:,译:
3、其斯之谓与:,译:
4、素以为绚兮:,译:
5、何谓也?,译:
6、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译:
7、绘事后素/礼后乎?,译:
8、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译:
9、天何言哉,译:
10、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译:
11、窃比于我老彭,译:
七、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句中与现代意义有区别的字词,并解释)
古今
1、言语:宰我,子贡
2、文学:子游、子夏
3、素以为绚兮
4、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5、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八、其他重点字词(解释)
1、习.相远
2、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3、有教无类.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抑.为之不厌
6、子亦有异闻乎
7、无以立
... 8、闻斯.二者 9、贫而无谄.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1、素以为绚
..兮
12、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13、敢.问
14、女与回也孰愈
..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6、始.可与言《诗》已矣 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8、起.予者.商也 19、求也退. 20、由也兼人
..
21、四时行焉
.. 22、述而不作./见之,虽少,必作.
23、窃比于.我老彭24、各得其所.
九、自测练习: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有教无类.(种类)文,行.(品行),忠,信
B.抑.(或许)为之不厌,诲人不倦《雅》《颂》各得其所
....(各归适当的位置)
C.不愤.不启(气愤)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不发 D.述而不作.(创作),信而好古窃.(私下里)比于我老彭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举一隅.(方位)不以三隅反女与回也孰愈.(胜过) B.吾与.(跟)女,弗如也巧笑倩.(面颊美好)兮C.美目盼.兮(盼望) 素以为绚.(色彩繁盛)兮 D.绘事后素.(白色的底子)起.(检举)予者商也。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告诸.往而知来者闻斯行诸.? B.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吾与.女,弗如也
C.回也.闻一以知十求也.退,故进之 D.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陈亢退而.喜曰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③告诸往而.知来者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②③④都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闻斯二者.②起予者.商也③如之何其闻斯.行之④其斯.之谓与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鲤趋而.过庭②鲤退而.学诗③其斯之.谓与④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诗》,就无法说话。

】 B.其斯之谓与?【他说的不正是这个意思吗】C.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为人)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D.闻斯行诸?【听到了就要去做吗?】
8、常识填空
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弟子信再传弟子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3)“六艺”指的是
(4)“六经”指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