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通信史
通信演变历史过程

通信演变历史过程1. 远古时代的通信方式
- 烽火传递信息
- 鼓声和号角传递信号
- 绘画和符号记录信息
2. 书写文字的出现
-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 纸张和羊皮纸的使用
- 书信和文书的传递
3. 印刷术的发明
- 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 大规模复制和传播信息
- 报纸和期刊的出现
4. 电报和电话的发明
- 电报线路的铺设
- 电话的发明和普及
- 远距离实时通信成为可能
5. 无线电和广播的发展
- 无线电波的发现和应用
- 广播电台的建立
- 信息传播范围扩大
6.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
- 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
- 互联网的诞生和蓬勃发展
- 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7. 移动通信和社交媒体的时代
- 手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
- 信息交流更加即时和互动
通信技术的不断演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传播。
从远古时代的原始方式,到现代科技时代的先进手段,通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通信技术将继续创新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信息交流体验。
通信发展史

1.3现代通信阶段
• 20世纪80年代,开通数字网络的公用业务;个 人计算机和计算机局域网出现;网络体系结构 国际标准陆续制定 • 20世纪90年代,蜂窝电话系统开通,各种无线 通信和数据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光纤通信 得到迅速普遍的应用;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通 信技术得到极大发展, • 1997年,68个国家签定国际协定,互相开放电 信市场
光纤通信的发展
• 1870年,英国科学家廷德尔在皇家学会上表演了一个实验装置。他用 光照亮盛水器内壁的小孔,让水从孔内流出,使大家看到光不再直线 前进,而是顺着水流弯曲传送 • 1930年,兰姆用石英纤维代替水流,做了光的弯曲传送实验,并叙述 了纤维光导的特性 • 1960年,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 • 1966年,高琨和G.A.Hockham提出“提纯原材料制造出适合于长距离 通信使用的低损耗石英光纤”的设想 • 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 同一时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用He-Ne激光器和CO2激光器进行了大气 激光通信实验 • 1970年,康宁公司根据这篇文章制造出石英光纤,损耗为20dB/km • 石英光纤与同一时期的其他两种发明——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 为开创一个全新的领域奠定了基础: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
1.2近代通信阶段
• • • • • • • 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建立了通信统计理论 1950年,时分多路通信应用于电话系统 1951年,直拨长途电话开通 1956年,敷设越洋通信电缆 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 1962年,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开通国际卫星电话; 脉冲编码调制进入实用阶段 • 20世纪60年代,彩色电视问世;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数 字传输理论与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出现 • 1969年,电视电话业务开通 • 20世纪70年代,商用卫星通信、程控数字交换机、光纤通 信系统投入使用;一些公司制定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通信发展史

通信发展史(1)古代通信:利用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人的基础感官(视觉,听觉等)可达性建立通信系统,是人类基于需求的最原始通信方式。
广为人知的“烽火传讯(2700多年前的周朝)”、“信鸽传书”、“击鼓传声”、“风筝传讯(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公输班和墨子为代表)”、“天灯(代表是三国时期的孔明灯的使用,发展到后期热气球成为其延伸)”、“旗语”以及随之发展依托于文字的“信件(周朝已经有驿站出现,传递公文)”都是古代传讯的方式,而信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成为人们主要传递信息的方式。
这些通信方式,或者是广播式,或者是可视化的、没有连接的,但是都满足现代通信信息传递的要求,或者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多对一。
而这种通信方式,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有的消散在历史的潮流中,有的依然在使用,可以说,其时间是从4000年前到现在;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一便士黑票”;1661年英国亨利·比绍普创制和使用第一个有日期的邮戳;(2)近现代通信:以电磁技术为起始,是电磁通信和数字时代的开始。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利用电和磁的技术,来实现通信的目的,是近代通信起始的标志,代表性事件如下:1835年,美国雕塑家、画家、科学爱好者塞缪乐.莫尔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有线)电报机。
他发明的莫尔斯电码,利用“点”、“划”和“间隔”,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
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43年,美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贝思(Alexander Bain )根据钟摆原理发明了传真。
通信的发展历程

通信的发展历程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通信的方式也经历了不断的变革与革新。
下面将从史前时期到现代的通信发展历程进行讲述。
史前时期,人们没有书写文字的能力,他们通过肢体语言、声音和古老的符号来进行交流。
在这个时期,通信的方式非常有限,人们只能亲自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进入到人类历史的文明时期,人们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进行交流。
在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中,人们用雕刻在木制或石制物品上的图案来进行交流。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扩大人们的通信能力,但由于符号数量有限,交流效率相对较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纸张、笔和墨水等工具进行书写,开创了纸质书信的时代。
人们将文字记录在纸上,通过邮递员将信件运送到目的地,实现了跨地域的沟通。
这一方式大大拓宽了通信的范围和速度。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电报作为一种革命性的通信方式被发明出来。
电报通过使用电流传递信息,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和效率。
人们可以用电码来编写和传输信息,使得通信更加迅速和准确。
电报的出现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交流和联系。
20世纪初,电话的问世改变了通信的面貌。
电话通信不再局限于书信的文字表达,人们可以直接通过声音进行交流。
电话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缩小了时空的距离。
而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手机、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等工具,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交流和信息传递。
通信的方式从单一的语音通话演变为短信、图片、视频、直播等多媒体形式。
这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人们的互动。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的通信方式也将持续创新与变革。
例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人们交流的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沉浸式的虚拟空间实现更加真实的交流体验。
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也将使得通信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
总的来说,通信的发展历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通信史

中国通信史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作为经济和技术落后的东方大国,在通信方面已经落在了其他国界的后面。
经过百年的努力,中国的现代通信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今天,中国在通信行业中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中国通信的历程:1881,英籍电气技师皮晓浦在上海十六铺沿街架起一对露天电话,付36文制钱可通话一次。
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话1882年2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扬于天路办起中国第一个电话局,用户25家。
同年夏,皮晓浦以“上海电话互助协会”名义开办了第二个电话局,有用户30余家。
年底,英商“东洋德律风”公司兼并上述两电话局经营,用户仍仅300多家。
后又由工部局“华洋德律风”接办。
1889(光绪25年),安徽省安庆州候补知州彭名保,自行设计、制造了五六十种大小零件,造出一部“争气电话”,为中国人扬眉吐气,震惊世界。
1899年,我国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的地区是广州。
早在1899年,就在广州督署、马口、前山、威远等要塞以及广海、宝壁、龙骧、江大、江巩等江防军舰上设立无线电机。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以后苏州、武汉、广州、北京、天津、上海、太原、沈阳等城市,在1900年到1906年之间也先后自行开办了市内电话局。
使用的都是磁石式电话交换机。
1901年,丹麦人濮尔生趁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机,在天津私设电话所,称为"电铃公司"。
1901年,该公司将电话线从天津伸展到北京,并开通了北京和天津之间的长途电话。
1905年,7月,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在南苑、保定、天津等处行营及部分军舰上装用,用无线电进行相互联系。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
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07年,北京市内电话改为共电式,4月1日,内外城电话一律改为共电式,月租费墙机由4元改为5元,桌机由5元改为6元,通话质量改善,用户已发展到2000户以上。
通信原理课件通信发展史

移动通信
1G:基于FDMA的第一代模拟系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
,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其次,提出并形成了移动 通信新体制。北美AMPS、N-AMPS;英国TACS;日本 JTAC;北欧NMT。缺点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 、话音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不能提供自动 漫游、频谱利用率低、移动设备复杂、费用较贵以及 通话易被窃听等,最主要的问题是其容量已不能满足 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需求。
专用术语
GSM -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AMPS -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N-AMPS - Narrowband AMPS 窄带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D-AMPS - Digital AMPS 数字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TACS -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全向通信系统 JTAC - Japan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日本全向通信系统 NMT - North-Europe Mobile Telephony 北欧移动电话 JDC/PDC - Japan/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 日本(个人)数字蜂窝系统 PCS - Pe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个人通信系统 IMT -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国际移动通信
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ENIAC )
1947年,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问世,为通信器件的进步创造 了条件
通信发展简史(3)
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建立了通信统计理论 1950年,时分多路通信应用于电话系统 1951年,直拨长途电话开通 1956年,铺设越洋通信电缆 1957年,前苏联的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一号”, 1970年,中国在酒泉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 1958年,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斯科尔”, 通过它传播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圣诞祝词,开始了卫星通 信实验阶段。 1962年,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开通国际卫星电话; 脉冲编码调制进入实用阶段。1984年4月8日,中国自行研 制的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由长征3号运 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上天。
通信发展史.ppt

1.1 中国古代通信技术
• 从烽火台说起 • 两千多年的邮驿通信 • 民信局的出现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 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 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 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 烽燧、墩埃、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 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婚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 “举烽” (火光)报警。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 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 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邮驿通信的负面影响
《新唐书·杨贵妃传》里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 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杨贵妃 爱吃荔枝,但荔枝易变味,那时候没有空运,只能靠驿 传,相当于现在的陆运快递。《大唐六典》记载:在唐 玄宗时期,全国大约有1639个驿站,其中水驿260个, 陆驿1297个,水陆相兼驿86个,唐代各道陆驿分为六 等:第一等驿配驿夫20 人,二等驿配驿夫15 人,三等 以下递减,最后一等第六等驿为驿夫二至三人。水驿则 根据驿务繁闲,也分为三等:事繁水驿配驿夫12 人, 事闲配驿夫九人,更闲水驿配备驿夫六人。有些学者据 有关各种资料统计,在唐代,全国的驿夫数总数合计当 在25000 人以上。这和1949 年前国民党统治时期全国 邮政人员总数几乎相当。
旗语
• 在15-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扬帆作训令, 指挥属下的舰只。1777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 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书的人。后来海军上 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记"字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 旗语字母。1805年,纳尔逊勋爵指挥特拉法加之役时,在 阵亡前发出的最后信号是波帕姆旗语第16号:"驶近敌人, 近距离作战。"
通信发展历史简介

通信发展历史简介第一章人类通信的起源人类通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们通过语言和手势进行交流。
这种简单的通信方式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传递信息、分享知识和进行合作。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需要更高效、更快速的通信方式。
第二章书信和邮件的兴起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书信进行远距离的通信。
古代的书信通过信使传递,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然而,随着邮政系统的建立,书信的传递速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人们可以通过邮局将书信发送到世界各地,这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第三章电报的出现19世纪中期,电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通信的方式。
电报是一种利用电信技术传输信息的系统,通过电线将信息从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
相比于书信和邮件,电报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这种新的通信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和政治交流的发展,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通信手段之一。
第四章电话的问世19世纪末,电话的问世再次改变了人类通信的面貌。
电话是一种利用电信技术实现语音通信的装置,通过电线将声音信号传输到接收方。
电话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实时地进行语音交流,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的效率和便利性。
电话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远程交流,无论是商业合作还是个人交流都变得更加便捷。
第五章无线电和电视的发展20世纪初,无线电和电视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人类通信的形式。
无线电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使得人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通信。
电视则通过图像和声音的传输,使得人们可以远程观看和听到各种信息。
这两种新的通信方式在娱乐、新闻和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工具。
第六章互联网的兴起20世纪末,互联网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类通信的方式。
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通过电信技术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浏览网页、进行在线聊天和视频通话等。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即时通信,极大地缩短了距离和时间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话电缆进入交换机房
电缆在交换机房走线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四)现代电话交换局机房概况
3、交换机布置和监控
交换机房内的交换机架组图
交换机背面的走线
交换机房监控室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五)数字程控交换机简介
1. 数 字 程 控 交 换 机 的 硬 件 组 成
硬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终端站
中继站
一、概述
地面微波通信当前的主要应用:
1. 电视微波移动转播车
2. 一点对多点(PMP)局域网中微 波数据传输
组成:中心站,端站 应用:不便敷设光纤或电缆的通信网络
用户 用户
干线系统。
(基地台)
用户 用户
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接入虽工作在 微波频段,但一般不划归于微波通信这一类。 “微波通信”一般是指微波接力通信。
移动通信是实现上述最终通 信目标的最佳通信方式!
一、概述
(二)移动性是通信发展主要方向(续) 移动通信的发展变化之快总是超出人们的预期! 预言在2010年全球用户数量有望达到40亿以上。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生活和相互沟通的方 式。互联网的下一波浪潮将使它自身真 正移动化,即移动通信与互联网逐渐融 合。音乐、手机电视和导航服务都是推 动这一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
鼓励 : “You have the idea for a great invention, Bell, Work
at it.”
电话传送的第一句完整语音 : 1876年3月10日“Mr.
Watson, come here, I want you!”
纪念: 电学和声学中计量单位或功率密度比值的单位被命
80年代随着N-ISDN的应用出现了数字电话机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磁石——共电——自动”的发展过程
(a)1878年手持电话
(b)1880年贝尔电话
(c)1885年木支架电话 (d)1892年磁力电话
(e)1901年磁力电话 (f)1914磁力发电机电话 (g)1920号码盘电话 (h)1930年号码盘电话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五)数字程控交换机简介(续3)
3.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组成 交 换 控 制 程 序 调 度 关 系 图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五)数字程控交换机简介(续4)
4. 程控交换机正朝软交换发展
软交换技术的优点:将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
传输。
复用原理:将电话线的频带划分出话音通道和数据通道。
电 话 线 复 用 方 式
0 话音通道 传送300~3400Hz频率的模拟语音信号 20kHz 25kHz
上行信道:可传768kbit/s数据
数据通道
1.104MHz
下行信道:可传6~8Mbit/s数据
调制:将数据变为高频 已调信号;解调:从高 频信号中还原出数据。
微 波 中 继 通 信 流 星 余 迹 通 信 微 波 散 射 通 信
卫 星 通 信
移 动 通 信
一、概述
(二)移动性是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 通信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Whoever) 可以在任何地点(wherever),在任何时间 (whenever)与其他任何对象(whichever)进行 任何方式(Whatever)的通信。
(五)数字程控交换机简介(续1)
1.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组成(续)
用户电路: 和电话机相对应,它完成模拟语音信号的编码与解码。各用户的编 码、解码独立进行。 用户交换机的机架中安装的绝大部分是用户电路板,通常1000 ~ 2000用户电路装一个机架。 对于局用交换机则没有用户电路或者只配置少量用户电路。
注:媒质不同,复用方式可能不同。电话线是最常用的传输媒质。
一、概述
(六) 数据通信(续2)
4.调制解调器的多种产品类型
计算内置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路由器
无线调制解调器
USB无线调制解调器
一、概述
(六) 数据通信(续3)
5.数据网的多种传输媒质组成示意图
数据网通过路由器交换数据
注:地面数据长途骨干网的主要通信媒质是光纤网。话音数据和计算机 数据同在地面光纤网中传输。有多种传输数据的通信体制。
第四章 通信技术与通信网
通信技术与通信网
提纲
一、 概述
2
3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三、 移动通信与移动通信网 四、 卫星通信
五、 GPS全球定位系统
小结
一、概述
(一)通信系统的众多类别 通信系统
有线通信系统 有线载波通信
架 空 明 线 对 称 电 缆 同 轴 电 缆
无线通信系统 光通信
光 纤 通 信 空 间 光 通 信
程控交换机阶段: 模拟程控交换机:1965年5月美国开通了第一个程控交换机。
数字程控交换机:1970年法国开通了第一个数字程控交换机。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四)现代电话交换局机房概况
1、电话电缆线
不 同 规 格 市 话 电 缆 照 片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四)现代电话交换局机房概况
2、机房电缆布线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1889年 纽约曼哈顿街上的电话线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我国电话的发展史
1881年,英籍电气技师皮晓浦在上海十六铺沿街架起一对露天电话,付36文制钱可 通话一次。(中国土地上的第一部电话) 1882年2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扬于天路开办第一个电话局,用户25家。 1882年6月,皮晓浦以“上海电话互助协会”名义开办了第二个电话局,用户30余家。 1882年6月, 英商“东洋德律风”公司兼并上述两电话局经营,用户仅300多家。 1889 ,安徽省安庆州候补知州彭名保,自行设计、制造了五六十种大小零件,造出 了中国的第一部电话机。 当代:“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通信企业。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三)电话交换机简介(续2)
人工交换阶段: 磁石式电话机 共电式电话机
早期的人工交换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三)电话交换机简介(续3)
机电式自动交换阶段: 步进制交换机: 原理:由用户拨出的电话号码直接控制步进继电器选线,接通线路。 缺点:步进继电器动作噪声大到机房维护人员难以承受。 纵横制交换机: 原理:改进了步进继电器,由用户拨号直接控制改为间接控制,接 线器动作噪声小。 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 半电子交换机:话路部分采用机械接点,控制部分采用电子器件。 全电子交换机:话路部分和控制部分均采用电子器件。
一、概述
(七)卫星通信概述
卫星通信的定义: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或反射无线电波,在两个 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的技术。
一、概述
(七)卫星通信概述
优点: 通信距离远,覆盖面大,不受地形条件限制,可达海洋、沙漠、高山。 缺点:可靠性不及光纤、微波中继通信。 主要应用:卫星电视、数据传输、卫星移动通信等。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电话的发明和应用回顾 电话交换机简介 现代电话交换局机房概况 数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控交换机简介 固定电话网 信令网概念
1 2 3 4 5 6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一)电话的发明与应用回顾
1834年,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电码。
用电流的“通”、“断”时长来表示“点”(通电时长0.1秒)、“划”
(接通时长0.3秒),用“点”、“划”组合来表示字母和数字的电码。
1837制作成了莫尔斯电报机。 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 递信息的历史。 注:莫尔斯原本是个画家,并不懂技术。可查阅其生平。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一)电话的发明与应用回顾 电话发明家:贝尔(1847—1922)
名为“贝尔”。 注:发明电话日的两种说法:a,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铜牌上
面镌有:“1875年6月2日电话诞生在此”;b,1876年3月10日。前 者只是制作出了一个可产生声音的装置,无法传连续语音。可用电 话的诞生时间是后者。
电话发明家 贝尔
贝尔发明的液体话筒
二、 固定电话与固定电话网
(二)电话技术进步与应用
一、概述
(六) 数据通信
1.基本模型 输入 字符
数字比特流 调制信号 调制信号 数字比特流
显示 字符
数据传输网 PC
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
数据通信系统 2.调制解调器
计算机接口
PC
背面
电话机
电话线
一、概述
(六) 数据通信(续1)
3.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作用:将话音、数据、视频等信号复用后通过同一条电话线(或电缆、光纤)
卫星
卫星通信系统示意图
一、概述
(八)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的信息交换的通信。己 成为目前世界最普及的通信工具。当前主要推广第三代(3G),正在研 究发展第四代。 至公用电话网 车载台 手持机
移动电 话局
基站
公用移动电话系统结构示意图
一、概述
概述小结
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 每一类通信都是为了满足某一类用户需求 而发展成熟起来的。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原有主 流通信方式可能会逐渐被新的通信方式所 取代。当前,移动通信、光通信(包括光 纤和空间光通信)已成为了通信发展的主 流。互联网的发展潮流也将是实现移动化, 该发展趋势正在改变原有通信格局。
1877年爱迪生发明碳精式送话器+
手柄+呼叫设备(电铃)+手摇发电机+干电池 (磁石式电话机)
1882年出现了共电式电话机 (没有手摇发电机和干电池,通话所用电源由交换机供给) 1896年美国人爱立克森发明了旋转式电话拨号盘 1920年美国人坎贝尔发明了消侧音电路 (自动电话机-拨号盘电话机) 60年代电子学飞速发展、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 (电子电话机-按键式电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