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共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共2课时)教学设计
2.练习形式:采用个人练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3.解答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解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
2.强调重点知识,对难点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教学过程:
-课时一:通过导入、新课内容、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原子基本结构,理解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课时二:通过复习、新课内容、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并能应用于解释化学现象。
4.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设计一道家庭实验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原子结构模型,并拍摄照片或视频,记录实验过程和成果。
3.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化学键的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分层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探索原子结构相关的拓展知识。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序数等;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难点:理解原子内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排列规律;将原子结构知识应用于解释化学现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模型、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4.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主题一 第一节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021通用类

《主题一 第一节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021通用类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结构,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树立微观意识,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如何将原子结构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化学模型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3. 安排实验:进行简单的原子结构实验,让学生观察原子结构。

4. 预习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些常见的原子结构模型图片,如太阳系模型、星球模型等,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这些模型的关系,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子结构。

(二)新课教学1.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通过展示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理解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的内涵。

2.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通过模拟动画,让学生观察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情况,了解电子运动的状态包括电子层、电子亚层、自旋方向等。

3.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通过讲解电子排布规律,让学生了解电子是如何填充到各个能级的。

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具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

4.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通过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可以通过一些具体元素的性质变化,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三)课堂互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例如:* 为什么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为什么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都是稳定结构?* 为什么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正价?* 为什么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负价?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理解。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的构成部分及其性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原子的发现历程2.原子的基本结构3.原子的构成部分:质子、中子、电子4.原子的性质:原子量、原子半径、原子序数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的基本结构及其构成部分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原子的结构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探究规律3.讨论法:开展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物质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物质会有不同的性质。

2.学习原子的基本结构(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原子的发现历程和基本概念。

(2)组织学生观察原子模型,并讨论不同的原子模型对物质性质的解释。

3.学习原子的构成部分(25分钟)(1)介绍原子的构成部分:质子、中子、电子,并分析它们的性质和作用。

(2)安排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原子的构成部分。

4.深入探讨原子的性质(2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性质:原子量、原子半径、原子序数等。

(2)组织讨论,让学生探究原子的性质对物质性质和反应的影响。

5.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延伸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器材:原子模型、显微镜等2.PPT课件:包含原子基本结构、构成部分和性质等内容3.实验指导书: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指导书籍七、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问题解答:通过课堂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主题一 第一节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加工制造类

《主题一 第一节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加工制造类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原子结构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想象和理解,需要借助生动的比喻和实例,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原子结构概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模型、图片等。

2. 准备实验器材:实验室设备,进行原子结构实验的必要条件。

3. 准备教学材料:教材、教案、PPT课件等。

4. 安排教学活动:设计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初中化学中原子知识,提问学生原子结构模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2. 展示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发展过程。

3. 提出问题:原子结构是怎样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二)新课教学1. 认识原子的构成(1)介绍质子、中子、电子的发现历史。

(2)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

(3)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做高速运动。

(4)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 讲解氢原子结构的模型(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2)电子轨道和能级的概念。

(3)解释量子力学中的电子运动状态。

3. 认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1)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2)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3)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应用。

4. 实验演示(1)让学生观察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并解释现象。

(2)演示氨气的合成实验,解释氨气的用途。

5. 学生讨论与交流(1)让学生分组讨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在性质、应用等方面的区别。

(2)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6. 课堂小结(1)总结原子结构组成及模型。

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课题2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因此原子核中含有几个质子,就决定了原子核带有几个正电荷。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

【总结】原子的构成【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分析下面的表格,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氯171817【总结与交流】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原子种类不同,原子内质子数也不同【对应训练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答案】A【变式】核污水中的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答案】B【过渡】了解的原子结构后,接下来再从“量”的角度认识原子。

我们知道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你知道小到什么程度吗?科学家们测出了一些原子的质量: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讨论】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原子的真实数值真是太小了,这样的数据容易书写、记忆和使用吗?能不能有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呢?【总结】科学家们经过商议,一致同意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板书】二、相对原子质量【总结】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即用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即: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 r )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 ,通常省略不写。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观察下面表格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粒子种类质量 质子1.6726×10-27kg 中子 1.6749×10-27kg 电子质子质量的1/1836【总结】1.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2.电子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结构教案初中化学

原子结构教案初中化学

原子结构教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元素性质中的作用。

3. 能够画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重点:1. 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元素性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原子?原子有哪些基本组成?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二、原子结构(15分钟)1. 介绍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

2. 解释电子的作用和位置: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

3. 展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0分钟)1. 介绍电子层的概念:电子按照能量的高低分布在不同的层上。

2. 解释电子层排布的规律:电子先填满低能层,再填满高能层。

3. 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并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

四、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0分钟)1. 解释最外层电子数对元素性质的影响: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反应性质。

2. 举例说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例如,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容易获得电子。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绘制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它们的元素性质。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元素性质中的作用。

通过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组成和元素性质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入研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方案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电子、能级等;(2)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 原子核、电子、能级之间的关系;3.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4. 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原子结构的动态变化。

2. 问题探究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原子是如何保持稳定的?”、“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等。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原子结构的奥秘,如利用光谱仪观察原子的能级跃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原子结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是如何组成的?(2)提出问题: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2. 探究新知(1)小组讨论: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关系;(2)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3)实验演示:利用光谱仪观察原子的能级跃迁。

3. 巩固新知(1)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2)分析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的研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5. 作业布置(1)绘制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查阅资料,了解原子结构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教案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教案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云和质子、中子的性质;2. 理解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掌握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包括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4. 理解原子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和电子云;2.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3. 原子的基本参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4. 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5. 原子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 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梳理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 实验:进行一些原子结构相关的实验,如原子核实验和电子排布实验;3.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引起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兴趣;2. 讲解: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介绍原子的基本参数和电子排布规律;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原子结构的实验现象;4.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原子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探讨原子结构的深层次问题;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教材,巩固对原子结构的概念;2. 完成相关习题,提升对原子结构的运用能力;3. 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预习。

七、教学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3.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为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原理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2、能力目标:能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3、情感目标: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重点难点】构造原理,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书写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与启发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原子核外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多少?
2、各能层有多少个能级?如何排列?
3、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多少?有何规律? 二、新授——构造原理 1、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举例〗H 原子:1s 1 ;C 原子:1s 22s 22p 2 ;
〖学生活动〗根据已有知识,写出1-18号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
第1周期 H :1s 1;He :1s 2;
第2周期 Li :1s 22s 1;Be :1s 22s 2;B :1s 22s 22p 1;C :1s 22s 22p 2;N :1s 22s 22p 3;
O :1s 22s 22p 4;F :1s 22s 22p 5;Ne :1s 22s 22p 6;
第3周期 Na :1s 22s 22p 63s 1;Mg :1s 22s 22p 63s 2;Al :1s 22s 22p 63s 23p 1;Si :1s 22s 22p 63s 23p 2; P :1s 22s 22p 63s 23p 3;S :1s 22s 22p 63s 23p 4;Cl :1s 22s 22p 63s 23p 5;Ar :1s 22s 22p 63s 23p 6;
〖小结〗核外电子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能层、能级上 2、构造原理
〖提问〗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和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就可以得出各种原子
的电子排布呢?
〖探究〗根据已有知识,试写出K 原子的可能电子排布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猜想一:1s 22s 22p 63s 23p 63d 1
猜想二:1s 22s 22p 63s 23p 64s 1〖分析〗按能层能级顺序,应为一式,但按初中已
有知识,应为二式。

为什么?
〖介绍〗在多电子原子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并不完
全按能层次序排布。

经验表明,绝大多数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下图所示的能级顺序,称为构造原理。

〖学生活动〗用构造原理解释K
〖归纳〗按照构造原理,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顺序为:
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 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举例〗铁原子: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
〖学生活动〗写出第四周期19—36号元素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
钾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钙Ca :1s 22s 22p 63s 23p 64s 2; 钪Sc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4s 2; 钛Ti :1s 22s 22p 63s 23p 63d 24s 2;钒V :1s 22s 22p 63s 23p 63d 34s 2;铬Cr :1s 22s 22p 63s 23p 63d 44s 2; 锰Mn :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2;铁Fe :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钴Co :1s 22s 22p 63s 23p 63d 74s 2; 镍Ni :1s 22s 22p 63s 23p 63d 84s 2;铜Cu :1s 22s 22p 63s 23p 63d 94s 2;锌Zn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 镓Ga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1; 锗Ge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2; 砷As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3; 硒Se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4; 溴Br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5; 氪Kr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6;
〖探究〗将上述结果与元素周期表中相应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对比,看是否相同。

〖分析〗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 24号铬Cr :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 29号铜Cu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
〖思考与交流1〗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银、金的外围电子层排布。

它们是否符合构造原理? 〖归纳〗不符合
3、简化电子排布式与外围电子排布式
〖思考与交流2〗简化电子排布式:将钠1s 22s 22p 63s 1简化成[Ne]3s 1。

上式方括号里的符号的意义是什么? 写出氧、硅、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归纳〗“[Ne]”表示与Ne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即1s 22s 22p 6
氧O :[He]2s 22p 4、硅Si :[Ne]3s 23p 2、铁Fe :[Ar]3d 64s 2
简化方法:用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符号代替内层部分电子排布 〖介绍〗外围电子排布式:见元素周期表 三、总结练习
【教学反馈】【课后作业】附后
同步练习 1-1-2构造原理
1、某元素的原子3d 能级上有1个电子,它的N 能层上电子数是
( )
A .0
B .2
C .5
D .8 2、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
A .Ca 2+ 1s 22s 22p 63s 23p 6
B .O 1s 22s 22p 6
C .P :1s 22s 22p 63s 23p 3
D .Br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5
3、主族元素A 和B 可形成组成为AB 2的离子化合物,则A 、B 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
( )
A .ns 2np 2和ns 2np 4
B .ns 1和ns 2np 4
C .ns 2和ns 2np 5
D .ns 1和ns 2
4、某元素正二价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 9,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
A .29
B .30
C .31
D .32
5、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
( )
A .2s 22p 3
B . 2s 22p 5
C .3s 23p 3
D .3s 23p 5
6、填充:
(1)Zr(Z=40):[Kr]4d ( 2 )5s 2;(2)_Sn ___(Z=_50_):[Kr]4d ( 10 )5s ( 2 )5p 2; (3)Bi(Z=83):[Xe]4f ( 14 )5d ( 10 )6s ( 2 )6p ( 3 ) 7、填写下表:
8、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 (1)A M 层电子数是L 层电子数的一半 硅 1s 22s 22p 63s 23p 2
(2)B 1.5倍
硼 1s 22s 22p 1
(3)C
氟 1s 22s 22p 5
(4)D
氖 1s 22s 22p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