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红壳色选育子代2种壳色群体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合集下载

MasteralDisserta...

MasteralDisserta...

Masteral DissertationThe Study on Diallel Cross of Three Different Strains of Manlia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Master Candidate: Zeng ChaoSupervisor: Professor: Yan Xiwu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 Dalian Ocean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P.R. China本研究由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专项经费CARS-48项目支持摘要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的表型性状,进行了3种品系的双列杂交,分析了子一代的杂种优势,并对子二代的生长优势进行了跟踪测量。

具体结果如下:1.两道红、白蛤、斑马蛤及墨蛤品系的表型性状通过研究不同壳色蛤仔的表型性状,并对其自交后代的壳色表现、生长速度、抗逆性等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子一代蛤仔稚贝在壳长小于3mm时,壳色未表现出来,到幼贝育成期壳色已经完全显现出来。

结果表明两道红品系自繁后代仍为两道红;白蛤品系自繁后代仍为白蛤;斑马蛤品系自繁后代仍为斑马蛤;墨蛤品系自繁后代仍为墨蛤。

即蛤仔两道红、白蛤、斑马蛤及墨蛤品系的壳色这一质量性状可以100%稳定遗传。

通过对以上各品系的生长速度比较可发现,从受精卵到浮游幼虫期,蛤仔不同壳色间的卵径、D形幼虫大小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

幼贝生长至300日龄以后,白蛤的生长速度快,两道红和墨蛤次之,斑马蛤生长速度最慢。

对以上各品系的存活率比较可发现,从浮游幼虫期到幼虫变态期,两道红品系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它三个组(P<0.05);白蛤、斑马蛤、墨蛤品系的存活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

从稚贝培育期到幼贝育成期,四种品系蛤仔稚贝存活率为斑马蛤>白蛤>墨蛤>两道红,且每两组间存活率差异都显著(P<0.05)。

文蛤“万里2号”

文蛤“万里2号”

J芝 l()J 水 以 L 人 也I J』. 洗
上 除 东 壳 上 的 污 忮I;付 物 .
ji 川J 2()宅 兜 /,}’^ } n奄 }I订t i j
5 10分钟 。采 用 升温 和营 养 强 化 的促 熟 方法 。 将 水体 从 自然 水温 逐渐 升温 至 25~28℃ ,每 日升 温 幅度 为 0.5~1.0℃ ,稳 定培育 期 间 ,温度 日变 化 幅度小 于 1.0℃。培育 水体适 宜盐 度 20~25, 溶 解氧 ≥ 5毫 克 ,升 ,pH 7.8~8.5.氨氮 ≤ 0.1毫 克 /升 。
小 队 以 艾蚧 { 述 干『l壳 化纹 特 为 【1的悱 状 .以 l i然群 体 -II少数壳 包突 f小 (约 5% )为 选择 壤础群 ,迪l过 连续 4代 的群 f4t 选育 ,培育 尘 K述 发t 、 化纹 , 等一 状 特点 的 史蚧 养 新 .1ft利· “万 I{ 2 ” (J[iiur干If1 i :GS一 0I一0I2-2017) “ I 2 ’『u1 种 的产业 化应川 .-t孑 *:提 升我 脱 仃 义蛤 养殖 产 ,Ik Kt9 J : i i和I效益 , j 有 大的} 会效 济 效益
2 经 济性状 一 ( 化 纹 『 lI : 龄 、 均 Us! 长 5 I.1 6±6.04,。 水 , , ‘ 『 ’^ 42.87±3.19毫 水 ,,J。 范 18.47±2.60 水.体 币 40.30±5.67 , 状 系数 蔷:缩小 .较 术逃 订和fJ 群 平 均 增 J :34.8% 3 分 子 遗 传 学 特 征 “ 2 ’” 肝f小 爪 …较 『■ n 遗f々多佯性 神1杂 J ,SSI{f,J 多怂 息 丛 (PI( ) 工J《).684.眦 测 度 (Hn)为 ().626. f{ 合 (He)为 0.739, j r 肝 怵 卞『 匕无 叫 异

合浦珠母贝4种壳色选育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合浦珠母贝4种壳色选育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合浦珠母贝4种壳色选育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陈明强;刘宝锁;严俊贤;郭华阳;吴开畅;李有宁【摘要】为评估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白壳、黑壳、红壳和金壳色选育系F6代的育种性能,对养殖达18个月龄4种壳色合浦珠母贝的形态、质量、闭壳肌拉力和抗才女虫寄生病等12个性状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4种壳色选育系间壳高、绞合线长、壳宽、体质量、壳质量、软体部质量、闭壳肌质量、闭壳肌拉力、右壳感染率和贝壳感染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相关分析表明,白壳色选育系可作为壳高和低才女虫感染率同时选育的最优育种群体,金壳色选育系可作为壳宽、体质量和闭壳肌拉力复合选育的最优育种群体.该研究结果为开展合浦珠母贝多性状复合选择育种工作提供了科学根据.【期刊名称】《南方水产科学》【年(卷),期】2016(012)005【总页数】5页(P118-122)【关键词】合浦珠母贝;壳色;形态性状;质量性状;闭壳肌拉力;抗才女虫寄生病【作者】陈明强;刘宝锁;严俊贤;郭华阳;吴开畅;李有宁【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8.31+6.1合浦珠母贝( Pinctada fucata) 是中国培育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之一,但随着珍珠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养殖环境逐步恶化,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母贝生长缓慢,个体小,死亡率高,育珠质量差等[1],严重制约了合浦珠母贝养殖产业的发展。

不同地理种群红壳色文蛤的杂种优势

不同地理种群红壳色文蛤的杂种优势

不同地理种群红壳色文蛤的杂种优势陈爱华;姚国兴;吴杨平;张雨【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42)1【摘要】以广西原种种群中红壳色文蛤(G、g)、江苏原种种群红壳色文蛤(S、s)为材料,进行不同地理种群双列杂交试验,建立杂交组合G(♀)×s(♂)和S (♀)×g(♂),自交组合S(♀)×s(♂)和G(♀)×g(♂)。

对各组合受精卵直径、孵化率以及早期生长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以广西种群红壳色文蛤为母本的组合G×s、G×g在受精卵直径与以江苏种群为母本的组合S ×g、S ×s存在差异(P<0.05),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

浮游期以及附着期的壳生长均表现为母本效应,组合G×s、G×g生长较组合S ×s、S ×g更具生长优势。

杂交组合均比自交组合生长快,表现出杂种优势。

【总页数】4页(P180-183)【作者】陈爱华;姚国兴;吴杨平;张雨【作者单位】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海洋经济贝类研发中心,江苏南通226007;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海洋经济贝类研发中心,江苏南通226007;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海洋经济贝类研发中心,江苏南通226007;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海洋经济贝类研发中心,江苏南通22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相关文献】1.文蛤红壳色选育子代2种壳色群体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比较2.红壳文蛤双列杂交及杂种优势分析3.红壳色文蛤选育子代各壳色的形态分化及养殖效果的比较4.3个不同地理群体红壳色文蛤杂交的配合力分析5.红壳色文蛤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生产性能评估及其雌雄群体间的差异

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生产性能评估及其雌雄群体间的差异

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生产性能评估及其雌雄群体间的差异作者:魏海军邓正华陈明强邓林琪谭春明李有宁王雨王爱民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0年第02期摘要:【目的】综合评价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雌雄群体的生产性能,为其良种选育及优质珍珠养殖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对4种壳色(金壳色、红壳色、黑壳色和白壳色)选育系及常规壳色合浦珠母贝雌雄群体间的数量性状(湿重、壳重、软体重、闭壳肌重、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和闭壳肌拉力)和才女虫(Polydora ciliata)感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评价其生产性能及雌雄群体间的差异。

【结果】除闭壳肌拉力外,4种壳色选育系的数量性状均显著优于常规壳色合浦珠母贝(P<0.05),其中,红壳色选育系可作为以湿重、壳重、软体重、闭壳肌重、壳长、壳高和铰合线长为选育目标的最优选育群体,白壳色选育系可作为以闭壳肌拉力和壳宽为选育目标的最佳选育群体。

4种壳色选育系的才女虫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壳色合浦珠母贝,且以红壳色选育系的感染率最高、白壳色选育系的感染率最低。

5种壳色合浦珠母贝间的性别分化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白壳色选育系和金壳色选育系为偏雄群体,红壳色选育系为偏雌群体。

雌性合浦珠母贝通常比雄性合浦珠母贝大,但其闭壳肌拉力和抗才女虫感染能力与性别无关。

【结论】白壳色选育系和金壳色选育系的综合育种价值较红壳色选育系、黑壳色选育系及常规壳色合浦珠母贝高,建议在今后的合浦珠母贝选育工作中,可根据需求加强对白壳色选育系和金壳色选育系的优化选育,并应用到优质珍珠生产中。

关键词:合浦珠母贝;壳色;生产性能;才女虫;性别中图分类号: S968.31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20)02-0412-09Evaluation of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Pinctada fucata with different shell colors and its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WEI Hai-jun1,2,3, DENG Zheng-hua2,3, CHEN Ming-qiang2,3, DENG Lin-qi4, TAN Chun-ming2,3, LI You-ning2,3, WANG Yu2,3*, WANG Ai-min1*(1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2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South China Sea Fishery Resources Exploitation &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Guangzhou 510300, China; 3Tropical Aquacul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Sanya,Hainan 572018, China; 4School of Literatur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reveal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populations of Pinctada fucata with different shell color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breeding of P. fucata and high-quality pearl cultivation. 【Method】Quantitative traits(wet weight, shell weight, tissues weight, adductor muscle weight, shell length, shell height, shell width,hinge length and adductor muscle tension) and the infection status of Polydora ciliata in male and female of P. fucata breeding lines in four shell colors(golden shell color, red shell color, black shell color and white shell color)and normal-shell color were measured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opulations.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ntitative traits of the four 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s were better than the normal-shell color strains of P. fucata(P<0.05), except for the adductor muscle tension. Among them, the red-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of P. fucata could be used as the most preferred breeding line with wet weight, shell weight, tissues weight, adductor muscle weight,shell length, shell height, and hinge length as the targets of breeding,and the white-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could be used as the most preferred breeding line with adductor muscle tension and shell width as the targets of breeding. The infection ratesof P. ciliate in the four 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shell color strains of P. fucata, and the infection rate of P. ciliate in the red-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was the highest,the infection rate of P. ciliate in white-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was the lowest. Ther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differentiation among five different shell color strains of P. fucata(P<0.01), among which the white-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and golden-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were male-most strains, and the red-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was female-most breeding line. The females were bigger than the males in P. fucata,and the gender had no effect on the adductor muscle tension and the infection rates of P. ciliata. 【Conclusion】The comprehensive breeding values of the white-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and thegolden-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ed-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the black-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and the normal-shell color strains of P. fucata.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future selection and breeding work, the optimization and selection of white-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and golden-shell color bree-ding line can be strengthened according to demand and applied to high-quality pearl production.Key words: Pinctada fucata; shell color; production performance; Polydora ciliata; genderFoundation item: Hainan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319QN338); Special Project of Guangdong Fishing Port Construction and Fishery Development(B201601-Z02); Guangxi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AB18221090); Beihai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ject (Beikehe 201995002)0 引言【研究意义】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又称为马氏珠母贝(P. martensii),是生产海水珍珠的重要贝种之一,主要分布在红海、波斯湾及印度、中国、韩国、日本和西太平洋。

几种贝类消化酶活力的比较

几种贝类消化酶活力的比较

几种贝类消化酶活力的比较安贤惠;李联泰;林春梅【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016)001【摘要】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剖刀蛏(Cultellus scalpellum)、文蛤(Meretrix linnaeu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杂色鲍鱼(Haliotis diversicolor)等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并检测其消化腺中的消化酶,通过福林-酚法测定蛋白酶、碘-淀粉比色法测定淀粉酶和橄榄油乳化水解滴定法测定酯酶的酶活力,比较不同材料消化酶比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贝类消化腺中蛋白酶活力大小依次为栉孔扇贝、缢蛏、剖刀蛏、杂色鲍鱼和文蛤,淀粉酶酶活力大小依次为杂色鲍鱼、文蛤、栉孔扇贝、缢蛏和剖刀蛏,酯酶活力用橄榄油乳化水解滴定法没有检测到差别.【总页数】3页(P57-59)【作者】安贤惠;李联泰;林春梅【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连云港,22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5【相关文献】1.几种贝类中药钙含量的测定及其红外光谱的比较研究 [J], 陈志强;武志富;高艳萍2.几种帘形目贝类rDNA ITS序列的比较 [J], 刘相全;包振民;胡景杰;王师;方建光;王如才3.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几种消化酶活力比较研究 [J], 孙建礼;贾守菊;陈盛想;徐文新4.北草蜥几种消化酶活力比较 [J], 孙建礼;张永普;贾守菊5.几种贝类消化酶同工酶比较分析和遗传关系探讨 [J], 安贤惠;李联泰;林春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菲律宾蛤仔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菲律宾蛤仔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菲律宾蛤仔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聂鸿涛;李佳;霍忠明;郭炜;闫喜武【摘要】The Manila clam,Ruditapes philippinarum, 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coasts of China,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marine bivalve species in China’s aquaculture industry. The world production of this species was 3.6 million metric tons in 2010. As a country, China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90%) of the total global pro-duction of Manila clams, producing about 3.0 million metric tons annually. This species includes several pedigree lines, such as White, Zebra, Liangdao Red, and Marine Red that are distributed in the coastal areas in North China.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re a powerful tool because of their high level of polymorphism, stability, and co-dominance. As a result, they are used widely in studies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In this study, 10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analyzed in three selected lines and one wild population ofRuditapes philippinarum. 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ranged from 3 to 12, and allelic richness range was 3.0–10.7. Among all SSR loci, the mean number of alleles breeding populations of white zebra strain was 4.4. Allelic richness was lowest in the breeding white clam population (4.267). The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 and allelic richness was highest in the wild population from Longwangtang (5.100 and 5.278,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average allelic richness among all groups (Kruskal-Wallis test, df=3,P=0.412).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ranged from 0.307 to 0.757, and observed heterozygosityranged from 0.208 to 0.583. The 77.5% inbreeding coefficient (FIS) was positive,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level of inbreeding within populations, resulting in varying degrees of loss of heterozygosity. TheFst values between the three shell color strains ofR. philippinarum were between 0.05 and 0.15, indicating a moderate level of differentiation. TheFst values for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Longwangtang population and the three shell colored lines were 0.15−0.25, indicating a greater level of differenti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genetic variation has not bee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mass selection and there remains high genetic variability in the mass selection lines,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still potential for increased gains in future selective breeding programs.%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蛤三个野生种群的生化遗传变异

文蛤三个野生种群的生化遗传变异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1期
海 洋
通 报
Vo . 5, No 1 12 . Fb o6 e .2 0
20 0 6年 2月
MARI NE CI S ENCE BULL I ET N
文三个 野生种群 的生化遗 传变异
薛明,杜晓东,黄荣莲,王庆恒
F=删 ~l e l ( 一 Ho :Ⅳ = / 1 ) 。
用遗传相似度 U) 、遗传距离 ) 和基因分化系数 (s 来度量群体间的遗传差异 ,计 Gr ) 算公式分别 为:, ∑∑而 ・ / ∑∑ ・ ) ;D=一 ; Gr f 一 H ) r = ( ∑∑ … , s=胁 s H 。其中 /
1 0 mn离,2 i,两次 ,取上清液置 4℃ 冰箱中保存 ,样品使用不超过 3 。 50 i 5 0m n 0d , ~4 d 13 电泳 与染色 . 采 用北 京 六 一 仪器 厂生 产 的 DYY I 6 型稳 压 稳 流 电泳仪 及 DY —I 2 型 垂 直 电 泳 —I B I Y I l I 槽 ,方法主要参考朱蓝菲的报道… ,染色液配制及染色方法参照王中仁采用的方法 。 1 酶位点与等位基因的编号 . 4 对酶位点与各等位基 因按 A l dr等 ln o e f 的方法予以编号,即把 出现最多 的等位基因编 为 10 0 ,其余的均按相对于等位基因 10的相对迁移率的百分比来命名;酶位点则按从阴极 0 到阳极的方 向顺序编号为l ,3…。 ,2 1 遗传变异度量 . 5 用多态位点 比例 ) 、位点平均杂合度观察值 (o,位 点平均杂合度预期值 (,,杂 /) - I 1) - I 合子缺 失系数 ) ,位点有效等位基 因数 ( 来度量群体 的遗传多样性 ,计算公式分别 M) 为 :P=多 态 位 点 数/ 位 点数 ;Ho 杂 合 子 观 察 数/ 观 察 数 ;H =∑( 一 EXi / ; 总 = 总 o 1 )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酶 活性 定 义 : 组织 中每 毫 克 蛋 白在 3 7℃ 与 底 物 作用 3 i , 解 1 g淀 粉 为 1个 淀 粉 酶 活 性 单 位 u 0m n 水 0m
( 0m / 0 i) 1 g3 m n 。

: 3

13 数 据 处 理 .
的 ∞ 加 0 ∞ 蠢
2 1 2种 壳 色文蛤 群 体 生 长性 状 比 较 .
由表 1 可知 , 2种不同壳色文蛤群体的生长性状 差异显著 2 4 壳色与壳长对文蛤 消化酶活性的交互作用 .
( 00 ) P< .5 。红壳色文蛤四者分别为 (5 8 30 )In (2 2 .3± .5 / 、 1. L r 4 ±16 ) m、2 .8± .6 i 和( .O±17 )g黄壳色 1 .6 m ( 15 25 )ml 4 2 l .0 , 文蛤 的壳长 、 宽、 高 和体重 分别 为 ( 4 6 壳 壳 2 . 5±2 8 m . 2) m、
张 雨 ,陈爱华 姚 国兴 , ,吴杨平 ,张志伟 郑 , 培 ,沈和 定
(. 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 与生命学 院, 上海 2 10 ; . 0 36 2 江苏省海洋水 产研究所 , 江苏南通 2 60 ) 20 7
摘要 :以红壳色文蛤为亲本繁殖子一代 ( 红 、 F ) 黄壳色文蛤为试验材料 。2 1 年 3月 , 20 01 对 0 9年 8月保种选优 的红壳色文蛤 的养成池进行 随机取样 , 获取 7 6个个体 , 中黄壳色 文蛤 1 1个 , 壳色文蛤 5 5个 。对壳长 、 高、 2 其 8 红 4 壳 壳宽和体重几方 面进行生长效果 比较 ; 依据 壳长 大小将其分为 5个不 同规格试验组 , 进行 2个群体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活性 比较。结果表 明 :1 壳长 、 () 壳高 、 壳宽 和体重 , 红壳 色文 蛤群体 分别 为 (5 8 2 .3±30 ) m、 1 . 1±16 ) m、 .5 m (24 .6 m
12 2 制备酶液 ..
清洗 干净 的文蛤用 预冷 去离子水 冲洗后
置 于冰 盘 内解 剖 , 其 消 化 腺 , 浴 匀 浆 1 取 冰 0—1 i; 组 织 5 mn 将
匀浆液在 4 o 110 mi 0 0r n离心 1 i, C、 / 5m n 取上清液即酶粗 提 取液 , 4 保存 , 0~ 所有样 品在 2 4h内分析完毕 。 12 3 酶 活性测定 淀粉酶活性 、 .. 总蛋 白含量测定均使用 南 京建 成 试 剂 盒 , 中淀 粉 酶 活 性 测定 使 用 碘 淀 粉 比色法 , 蛋 其 总
das ” 、 in) 菲律宾蛤仔 ( uips hlpn rm) 和马 氏珠母 R dt e p i i u a i a p
i) 中华绒螯 蟹 ( r ce nni 等 虾蟹 中也有报 道 , s、 E ohis es ) i ri s 但有
关贝类消化生理的报道并不多 。黄勃等报道 了杂色鲍 ( a — H l i oid e i l ) t i rc o 与九孔鲍( aii d e i lr消化酶 活力 。 s v so r H l t i rc o) os v so 李太武等研究了皱纹盘鲍 ( aii d cs a n i 的消化酶 活 H l t i u na) os s h 力 。而在壳色选 育中 , 将消化 酶与 生长 、 壳色进 行研 究分 析 的报道 , 仅见 于马氏珠母贝 ( i td at s ) 、 Pn a am r ni J华贵栉 c e i
3d 后测定 消化酶 活性 。

18一 9
方 法
江苏农 业科 学 2 1 0 2年第 4 0卷第 3期
12 .Leabharlann 12 1 生长性状 . .
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各取样个体的壳长 、
壳高和壳宽( 精确到 00 m) 电子天平称 量每个个体 的体 . 1m ,
重( 精确 到 0 0 ) . 1g 。
美著称 , 已成为重要的 出口创 汇品种 。海洋双壳类 普遍具 现
有壳色多态性现象 , 文蛤 以其多变的图案和背景颜色 , 形成 了 各种各样 的复杂壳色 。研究 表明 , 贝类 壳色与生长 等表型性
状存在显著相 关性 , 同种 贝类 不 同壳 色群体 ( 或家 系) 长、 生 存活和遗传结构存在 明显差异。在海湾扇贝 ( roet r- Agpc nia e r
t n 0 1 3 e m。 a 61 @ 6 . o
见方底质 , 用塑料纱 窗筛取获得红壳色文蛤 5 5粒 , 4 黄壳色文
蛤 1 1 ; 于孔 径 0 5c 的 吊 篮 内 暂养 吐沙 1d后 测 定 生 8粒 置 . m
物学数据。从 中挑选 5种不 同规格 ( 2 的红 、 表 ) 黄壳 色文蛤
成 1 g 萄 糖 所 需 的 酶量 为一 个 单 位 U( 葡 mn 。 i)
试验组 图1 各规格红 、黄壳色文蛤淀粉酶活性
3 . 1 7 . 1 / g和 2 .0~ 7 1 / g 由图 2可 见 , 6 8 — 24 m U 9 5 5 .8U m 。 随
着壳 长增大 , 红壳 色文蛤纤维 素酶 活性 增强 ; 而在 同一壳长 下, 红壳 色文蛤纤维素酶活性均高 于黄壳色文蛤 , 且两者差异 显著 ( 0 0 ) P< .5 。因此 , 可认为纤维素酶活性也 与壳色 、 个体 大小存在着一定 的联 系。
蓑 纂

N2
N3
N4
N5
白含量测定使用考马斯亮蓝法 。
纤 维素酶活性测定 : 使用 C MC法… 并改进 , 分别取 1 mL 酶液和 2m L底物羧 甲基纤维 素钠在 4 0℃水浴 预热 3m n后 i 混匀 ,0℃水 浴 1 n后立 即加入 2 m N , 4 0mi LD S 摇匀 沸水 浴 5rn 流水冷却后加 入 1 L蒸馏水 , i, a 5m 使用 7 2型分光光 度 2 计 5 0n 2 m处测量吸光度 。 纤维素酶活定义 : 指定条件下 , 每分钟催化纤维素水解生
壳色群 体的生长速度 与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有关 。
关键词 : 文蛤 ; 壳色 ;生长 ; 淀粉酶 ; 维素酶 纤
中图分 类号 : 9 7 s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0 2 0 0 9 0 10 3 2 2 1 )3— 17— 3
酶是生物赖以生存 的基础 , 机体的新 陈代谢 包括所有化 学反应几乎都是在 酶的催 化下进行的 ; 机体 的生 长和发育都 离不开酶。消化 酶活力是反映生物 消化生理机能的一项重要 指标 , 其高低决定着生物对 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能力 , 从而决 定生物生长发 育的速度 。有关 消化酶 活性 的研究在 真鲷 ( a r o u a r 、 脂 鱼 ( xcpiu s tu ) 黄 鳝 P go m sm j ) 胭 s o Myoyr sai i s 、 n ac ( npeu lu) Moot sabs 等鱼类 中报道较多 , r 在三疣 梭子蟹 ( o u Pn -
江苏农业科学
21 02年第 4 | D卷第 3期
一 17一 9
张 雨 , 陈爱华, 姚国兴, 等.文蛤 红壳色选育子代 2种壳色群体 生长 与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 J .江苏农业科 学,0 2 4 ( ) 17—19 2 1 ,0 3 :9 9
文蛤红壳色选育子代 2种壳色群体生长 与消化酶活性 的 比较
数据均 以平均值 ±标准差表示 , 使用 S S 7 0软件进 P S1 .
行统计分析 , 采用单因素及 多因素方差分析 , E cl 0 3软 用 xe 20
件作图。
2 结果 与 分 析
蓑 萎
N1 Nz N3 N4 N5
试验组 图2 各规格红 、黄壳色文蛤纤维素酶活性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文蛤(  ̄ r e txLn au ) Me txm r r ines 是我 国沿海常见 的一种 i ei 重要 的经济贝类 , 隶属于软体动物 门双壳纲异齿 亚纲帘蛤 目
所用材料 为江苏省海 洋水 产研究 所江 苏省文 蛤 良种场 20 09年 8月选 留的红 壳色文蛤 个体为 亲本 自交 繁育 的子一 代 ( 个体 , F) 其壳色可明显分 为红壳色和黄 壳色 2种。采用 常规方法培育成试验幼贝 , 壳长 (5 5 2 .4±29 ) i。2 1 .9 ml 0 1年 3 l 月从红壳色文蛤子一代 ( 培育池 中随机抽Io 5m× . F) R . 0 5m
通信作者 : 沈和定 , 博士 , , 教授 主要从事贝类学、 贝类增养殖学 、 贝类
生理 生态 学研 究。T l ( 2 ) 104 6 E—m i h se @ so . e 0 1 6 9 04 ; : a : dhn hu l
e u. n。 d c
各3 0个个体 带 回上海 海洋大学 海洋 贝类 实验室 , 投饵 暂养
孔 扇 贝 ( ha y oi ev ) 等 贝类 中 。 C lm s bi R ee n l s

等贝类中利用 壳色性 状作 为遗传标 记对 生长抗 逆等
经济数量性状进行定 向选育育种已取得 了显著进展 。本研究
比较了不同壳 色群体文蛤的生长性状 , 分析了红 、 黄壳色文蛤 5种规格 淀粉 酶、 纤维素酶活性 的差异 , 以期为文蛤壳色选育 提供依据。
(15 ± .6 m 、42 17 ) , 色文蛤群体 分别为 (46 28 ) m、1.7± .6 m 、 2.2± .7 2 .8 25 ) m (.0± .0 g黄壳 2.5± .2 m ( 18 14 ) m (04 22 )
mm和( . 1 .8 g 红壳 色文蛤群体 的生长速度 明显快 于黄壳色文 蛤群体 ( 36 ±1 3 ) , P< 0 0 ) 2 红壳色文蛤 的淀粉酶 .5 。( ) 活性变化范 围是 19 3 3 / g 黄壳色文蛤是 13 .0~ .0U m , . 8—30 / ; .0U mg 红壳色文 蛤纤维 素酶活性 变化范 围是 3 . 1— 68 7 .1U r , 2 4 / g 黄壳色文蛤是 2 .0~ 7 1 / g a 9 5 5 . 8U m 。消化酶活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 红壳色文蛤淀粉 酶和纤维素酶活 性 均显 著高于黄壳色文蛤 ( P<00 ) 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 表 明, .5 , 壳色 和壳长对文 蛤淀粉酶 、 纤维 素酶活性 有极显著 影 响( 0 0 ) 而两 者的交互作用对纤维素酶影 响不显著 ( 0 0 ) 对淀粉酶 的影 响显著 ( 0 0 ) P< . 1 , P> .5 , P< .5 。因此 , 同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