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语文基础】文言文实词150个词义例句

合集下载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一、概述
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实际意义的词语,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要熟悉的基础词汇。

中考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相当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以应对考试的要求。

二、150个文言实词
下面列出了中考中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1.即:就是,表示依附,相当于“就”、“便”
2.乃:表示转折、因果关系
3.皆:都,表示全体
4.且:表示不定的意思,相当于“还”
5.与:和,表示共同性
6.并:和,表示并列
7.不及:不如
8.亦:也
9.匪:不
10.非:不是
11.而:和,表示递进关系
12.见:认识到,知道
13.乃:表示因果关系
14.为:充当
15.何:什么
16.而已:表示事情的结束
17.不胜:不能
18.称:叫做
…(以下省略)
三、使用方法
掌握这150个文言实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读文言文: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多接触文
言实词的使用场景,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2.背诵文言文诗词:背诵文言文诗词是学习文言实词
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背诵,可以加深对文言实词的
理解和记忆。

3.制作闪卡:将这些文言实词制作成闪卡,反复复习,
帮助记忆。

四、总结
掌握150个文言实词对于中考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


过多读文言文、背诵文言文诗词以及使用闪卡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

希望大家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能够重视文言实词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文言文已经不再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学习文言文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常用实词,这些实词在古代汉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150个常用实词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释义。

一、时间与空间1. 昔:从前,以前在《史记·刘敬叔孙通传》中,“昔者,致孝以事亲也。

”意为“以前的时候,通过尽孝道来侍奉亲人”。

2. 今:现在在《左传·哀公十二年》中,“今王不王。

”意为“现在的国王不称职”。

3. 古:古代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故自古圣贤皆显而世传之。

”意为“所以,自古以来,圣人和贤人的事迹都为人们所称颂和传述”。

4. 天地:宇宙在《庄子·天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意为“宇宙间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但它们不会说话”。

5. 先后:顺序在《左传·昭公十三年》中,“乃更形立宪,君臣父子之义,无得失于先后。

”意为“于是,更加明确了各种先后次序的规定,君臣、父子之间的义务要求不能颠倒顺序”。

...总结:通过对文言文中150个常用实词的现代释义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实词在古代汉语中的丰富含义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延续和演变。

了解这些实词的释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对文言文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对古代汉语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爱护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舍不得,吝惜,爱惜例: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会吝惜一条牛?爱慕,欣赏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译文:我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恩惠例: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隐蔽,躲藏例: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怜惜,同情例:爱其二毛(怜惜,同情)《左传》译文: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2、安安全,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安抚,抚慰例: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安置、安放例: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使安例: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养生例:衣食所安(养生) 《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读音一:bèi被子(名词)例: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覆盖(动词)例: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遭受,遇到,蒙受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例句简表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例句简表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依靠您的力量把他杀了
现在南方已经安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
屠夫正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正在咬东西
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你们说该用什么办法呢?
16

①背,以背载物
(覆盖)
②辜负,对不起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向我征询当时天下大事
陈胜、吴广都被编谪戍的队伍里面
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
像门坎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他天门
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就应该鼓励士气,率领全军
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立为皇帝
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充抵他应该缴纳的税收
有一次正好赶上有人在大宴宾客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27

恩惠,(给人以)好处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8

①赶得上
②到,至
③趁着,等到……时
④如,比得上
⑤以及,和,与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
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这就是岳阳楼上见到的雄伟景象
22

①归来,返回
②归还
③归属,归依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云归而岩穴瞑
朝而往,暮而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1. 实词:安例句:今者大王安坐而观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现在大王您安静地坐着观看。

2. 实词:良例句:良久,乃闻有哭泣声。

(《史记·陈涉世家》)翻译:过了很久,才听到有哭泣的声音。

3. 实词:善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4. 实词:惧例句:吾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翻译:我担心美丽的女子会慢慢老去。

5. 实词:怨例句:世人皆谓我何求,我但求怨言休。

(《白头吟》)翻译:世人皆说我追求什么,我只希望别人的怨恨停止。

6. 实词:绝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望庐山瀑布》)翻译:登上高山,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壮观景象,浩瀚的大江一去不复返。

7. 实词:顾例句:顾我何言,天意怜幽草。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看我有什么话说,天意怜惜这幽静的草木。

8. 实词:尽例句:临别赠言,尽此一杯。

(李白《将进酒》)翻译:在分别之际,用这杯酒作为临别的赠言。

9. 实词:临例句:临风而立,心旷神怡。

(陶渊明《饮酒·其五》)翻译:站在风中,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10. 实词:去例句:去国怀乡,忧思难忘。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离开国家,怀念家乡,忧愁思念难以忘怀。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实词的丰富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例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文言文基础词语翻译例句

文言文基础词语翻译例句

夫文言文者,古之汉语也。

其言简意赅,韵味悠长,然于今之人,多感晦涩难懂。

为使今人易于理解,特举文言文基础词语之翻译例句如下:一、名词1. 君子:君子者,有德之人也。

例:《论语·为政》云:“君子不器。

”翻译:君子指的是有道德的人。

2. 父母:父母者,人之根本也。

例:《孝经》曰:“父母之恩,昊天罔极。

”翻译:父母指的是人的根本,即生养自己的人。

3. 山河:山河者,国家之屏障也。

例:《诗经·小雅·北山》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翻译:山河指的是国家的屏障,即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动词1. 行:行,走也。

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云:“子路行,见长沮、桀溺。

”翻译:行指的是走。

2. 读:读,学习也。

例:《荀子·劝学》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读指的是学习。

3. 求:求,寻求也。

例:《庄子·逍遥游》云:“吾欲观其所由,而求其所待。

”翻译:求指的是寻求。

三、形容词1. 善:善,好也。

例:《周易·乾》云:“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善指的是好。

2. 美丽:美丽,美好之貌也。

例:《诗经·周南·关雎》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美丽指的是美好之貌。

3. 悲:悲,哀伤也。

例:《楚辞·离骚》云:“吾令帝阍开关,倚阊阖而望予。

”翻译:悲指的是哀伤。

四、副词1. 竟:竟,终也。

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云:“公将如齐,竟不果行。

”翻译:竟指的是终。

2. 忽:忽,突然也。

例:《诗经·邶风·击鼓》云:“忽奔忽走,忽往忽来。

”翻译:忽指的是突然。

3. 乃:乃,于是也。

例:《论语·为政》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乃指的是于是。

五、连词1. 而:而,并且也。

例:《论语·学而》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而指的是并且。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一、天解释:指天空或上天。

例句:陈蕃对魏世子说:“世子不修短所以长君,自以为亡国之灾必坐视之,故志在高天,两全上下。

”(《史记·陈丞相世家》)二、地解释:指地面或下地。

例句:作为农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追求丰收的目标。

三、人解释:指人类,人的名词。

例句:与人为善,互相帮助,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四、心解释:指内心、思绪或情感。

例句:他的心里充满了愉快和满足的感觉。

五、身解释:指人的身体。

例句:我感到疲劳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变得无力。

六、面解释:指物体表面或人的脸。

例句:在初升的太阳下,海面上波光粼粼。

七、手解释:指人的手,也指用手操作的工具。

例句:他用手指仔细摸索了一下,找到了隐藏的按钮。

八、足解释:指人的腿和脚。

例句:病好之后,他终于能够自己走路了,心情格外愉快。

九、目解释:指眼睛。

例句:她目光深邃,透露出内心的聪慧和睿智。

十、耳解释:指耳朵。

例句:他一耳朵听进去,马上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十一、口解释:指嘴巴。

例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信口开河,毫无根据。

十二、舌解释:指舌头。

例句:她舌灿莲花,口齿清晰,是一位演讲高手。

十三、齿解释:指牙齿。

例句:她笑起来露出了整齐洁白的牙齿。

十四、毛解释:指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细小而密集的毛发。

例句:冬天来了,他穿上厚厚的毛衣,不怕寒冷。

十五、燥解释:指环境或人的心情干燥、焦躁。

例句:夏天的时候,湿度太低,空气显得很燥热。

十六、湿解释:指物体或环境潮湿。

例句:下雨后,地面变得湿滑,小心走。

十七、冷解释:指低温或寒冷。

例句:冬天的时候,外面非常冷,你一定要穿厚一点。

十八、热解释:指高温或炎热。

例句:夏天的时候,阳光晒得大地异常热烈。

十九、分解释:指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

例句:他将食物分成了五份,每个人吃得都很饱。

二十、后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前面的人或物之后。

例句:老师进来后,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二十一、前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后面的人或物之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基础】文言实词
序号
例词
词义
例句
1

①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比较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③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2

①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②目光短浅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①武器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军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③士兵
行收兵
4

①生病
未果,寻病终。
②困苦不堪
8

①跟从
战则请从
②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9

①在……时候(地方)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②占着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9

③判罪
失期当斩
④应当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⑤面对着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dmg)当作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10

①道路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②道理
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23

喜欢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24

①呼啸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②大声哭
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
③命令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
⑤称号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25

①返回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归还
郑人买其犊而还其珠
26

①聚会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会面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26
②冒着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15

①方形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②方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③地方
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④方法
多方以捕之,弗获
16

①背
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辜负
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17

①赋税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②征收
岁赋其二
③一种文体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8

交换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⑤知道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54

①名字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名称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③命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④名声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⑤著名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55

①命令
徒属皆曰:“敬受命。”
②教导
夫子何命焉为
56

①谋议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商量
陈胜、吴广乃谋曰
57

①不容易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③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④秘密的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5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6

①看见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拜见
曹刿请见
③表示被动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④通“现”出现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⑤对我……
冀君实或见恕也
37

①竭尽
殚其地之岀,竭其庐之入
②枯竭、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8

完,没有了
42

/、
①具有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详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③器具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④通“俱”都,全部
问所从来,具答之
43

①在一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全,都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4

征集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45

①急速
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②就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46

①解决
舍问,其奚决焉?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③谋划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计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31

有利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32

虚夸,以少报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3

①借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②假,与“真”相对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4

①中间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②间隔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质问
所谓交相问难(n cn),审问而明辨之也
③批驳
辟邪说,难壬(r6)人,不为拒谏
58

①平坦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使……平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③平常
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59

悲伤
言之,貌若甚戚者
60

①打开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②陈述
某启:昨日蒙教
61

①刚强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②强悍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③弊端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④羞辱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

①明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识别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6

穿透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7

①坐车
公与之乘。
②趁着引申为“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③量词(sh eng)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③恰巧(遇到)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7

给人以好处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8

①赶得上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②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③等到……时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④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9

①尽头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②直达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30

①计算
通计一舟,为人五
②盘算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39

①前进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②到朝廷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
③进献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0

①停留
以其境过清,不பைடு நூலகம்久居
②处在……地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③居住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41

①举起
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②推举
傅说举于版筑之中
③提出
举先王之政
④发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③道义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④谈论
故今具道所以
⑤说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

①得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能够
虽鸡狗不得宁焉
12

①安定
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②平定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13

①砍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②征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
③刺杀
拢龙伐蛟,登龟狩麟
14

①侵害
并皆暴犯百姓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③勉强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62

私下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19

①旧、原来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原因,缘故
既克,公问其故
③故意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④所以
故克之
20

①回头看
庄子持竿不顾
②看
王顾左右而言他
21

①观赏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考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③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2

①归来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②归还
而其归书也必速
③归属、归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0

①议论
曹刿论战
②观点
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51

①弥漫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②不可辨认
其远古刻尽漫失
③随意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
52

①熄灭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②暗,看不见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3

①明亮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②透明
庭下如积水空明,
③清楚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④明确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②判定
孔子不能决也
③一定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47

①类推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②类似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③像
佛印绝类弥勒
48

①靠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面对着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将要
临行,诸僧进曰
49

①考虑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②思想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担心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