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

合集下载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课题申请表
申请人姓名:
申请课题名称:
课题起止时间:
申请人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e-mail地址:
申请时间: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编印
年月日
一、申请人
1.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2.大学以上学历与工作经历
3.发表括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1)原材料/试剂/药品购置费
(2)其它
3、仪器设备费用
(1)购置
(2)试制
4、协作费
二、劳务费
三、管理费
合计:
七、课题申请人(签字)
年月日
八、申请人所在单位意见
申请人单位:(盖章)
年月日
九、实验室评审专家组评审意见
评审人(签字)
年月日
十、实验室意见
负责人:(签字)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盖章)
年月日
(可附页)
三、研究目标、内容和预期成果
(可附页)
四、采取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五、课题参加人员(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六、申请经费及预算
科目
申请经费
备注(计算依据与说明)
一、研究经费:
1、科研业务费
(1)测试/计算/分析费
(2)能源/动力费
(3)会议费/差旅费
(4)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费
(5)其它
2、实验材料费

结构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

结构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

江苏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课题申请书
实验室名称: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课落款称:曲折开孔板在钢-混凝土组合梁柱中
连接性能的实验研究
申请者:
工作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通信地址:江苏苏州新区滨河路1701号邮编:215011
电话:
E-mail:
传真:
申请日期:2020年11月10号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制
研究课题简表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本课题拟先通过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对波折开孔板连接件的连接性能进行初步的分析,再通过试验的研究和数值分析来深入研究其承载力、破坏机制及荷载-滑移等内容,并与其他形式连接件进行对比,从而为波折板连接件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研究部分
●试验目的:
本课题通过对四根配有波折开孔板连接件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梁式试验,其中两根分别改变了开孔板的波高、贯穿钢筋直径两参数,研究这种波折开孔板剪力连接件的受力性能及机理,为该种剪力键在我国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试件形式:。

动态测试技术_测试基本特性

动态测试技术_测试基本特性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18
动态测试技术: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4.2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
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传递函数,频响 函数,脉冲响应函数。 传递函数——动态特性的复频域描述; 频率响应函数——动态特性的频域描述; 脉冲响应函数——动态特性的时域描述。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态测试技术: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4.1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静态特性指标:线性度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动态测试技术: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4.1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静态特性指标:迟滞(回程误差)
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中输出 与输入曲线不重合时称为迟滞(回程误差)。描述输出同输 入变化方向有关的特性。 迟滞大小一般由实验方法测得。迟滞误差一般以满量 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
nm
r
an s a0 an ( s 2 ini s ) s p
2 ni
i 1 i

qi H ( s) i 1 s pi
r
nr

i 1
2
ai s i 2 s 2 2 ini s ni
即任何阶次可以分解为数个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组合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16
动态测试技术: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4.1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静态特性指标
量程:一个测试系统可测量的变量的范围称测量范围。
重复性:在测试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测试系统按同一方向 做全量程的多次重复的测量,静态特性曲线不一 致,用重复性表示。
R
R max

写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的技巧

写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的技巧

写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的技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实力的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科研人员,如何写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巧。

本文将从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预期成果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写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首先,选题是申请书的基础。

选题要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战略需求,同时也要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契合。

在选择选题时,要注意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避免与已有研究成果雷同。

此外,选题还要具备一定的实施可行性,包括研究条件和资源的保障等。

在申请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选题的背景分析、研究现状综述和研究意义的阐述,来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其次,研究内容是申请书的核心。

在申请书中,我们应该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并合理划分研究的阶段和任务。

研究内容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要关注基础理论研究,又要注重应用性研究。

此外,研究内容还应该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相契合,能够为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在申请书中,我们可以通过详细的研究方案和实施步骤,来展示我们对研究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合理安排。

第三,研究方法是申请书的关键。

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与研究内容相匹配,能够有效解决研究问题。

在申请书中,我们应该详细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并说明其优势和适用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

在申请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研究方法的详细描述和论证,来展示我们对研究方法的熟悉和掌握。

最后,研究预期成果是申请书的亮点。

在申请书中,我们应该明确研究的预期成果,并说明其在学术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研究预期成果可以包括学术论文、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化等。

在申请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研究预期成果的详细描述和论证,来展示我们对研究成果的合理预期和实现路径。

综上所述,写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需要我们在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预期成果等方面下功夫。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2019年度)项目名称:高速铁路运行控制与动态智能调度优化一体化申请者:_____工作单位:_______通讯地址:_____邮政编码:_______邮箱:_______电话:_______申请日期:_______**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二〇一九年制填表说明一、填写申请书前,请认真查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及有关规定。

申请书各项内容,要求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外来语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二、申请书各项内容,务必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

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辨。

表内栏目不能空缺,无此项内容时填“/”或“0”。

三、封面右上角“项目编号”由实验室填写。

四、申请书为A4开本,于左侧装订成册。

申请书各栏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

申请书一式两份,由所在单位盖章后,按规定时间报实验室。

一、简表二、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3.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有关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1500字以内)针对小范围的突发事件,研究成网条件下,多列车智能协同抗扰调度与控制。

针对大范围的突发事件研究突发条件下基于预测反馈列车群动态调度优化理论及智能求解。

针对客流异动,基于大数据客流分布,提出了追求客户满意度的列车群动态调度方法。

对于硬件设备类和环境类的危险因素,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分析危险因素关联关系,并将其分类。

利用极大似然法,选取了截尾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分别计算出各类危险因素发生频率所适合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进而通过零点截尾的多参数负二项分布将晚点列车数和危险因素的发生频率联系在一起,分析得出各危险因素对晚点列车影响的危害程度。

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计算确定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

根据运行图实际与基本运行图的偏差,来提出调度与控制系统优化指标,将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作为外部扰动,来研究协同调度以控制的抗扰设计与稳定性分析,通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技术来协同调度以控制智能快速求解,从而恢复按图运行。

用奋斗回报祖国 用坚持成就初心——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教授

用奋斗回报祖国 用坚持成就初心——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教授

08 用奋斗回报祖国 用坚持成就初心——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教授大家讲坛GREAT MASTER LECTURE追踪理论前沿 探索技术变革 展现大家风采编者按:追踪理论前沿,探索技术变革,是杂志打造的展示大家深邃思想和先进成果的重要栏目,通过分享网信领域院士、专家最新观点、最前沿研究成果,增强读者知识的宽度、思维的深度和视野的广度。

REAT MASTER LECTURE大家讲坛8FEBRUARY 2021用奋斗回报祖国 用坚持成就初心——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电动式激振器的科学家,也是我国超声电机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已研发出60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电机及驱动器,为共和国航天和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网信军民融合》杂志对赵淳生院士进行了专访,他的爱国情怀、呕心沥血的奋斗历程和推动超声电机产业化的决心让人感动和钦佩。

振动方面的研究。

当时国内用的激振器全是进口货。

我就下定决心,要制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激振器!我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5个系列的国产激振器,进入了国际市场,并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后来,这些激振器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火箭、飞机等高端装备的振动实验中。

我与超声电机的结缘要追溯到1992年,当时应邀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其间,参加了一场有关超声电机的专题报告会,从这次报告会上得知,美国当时正在研制一种基于振动原理发展起来的新型微特电机——超声电机,小到只有“米粒”大,既可以用于火星探测车,又可以进入人的血管中,响应快、控制精度高、无噪音……当时我就想,超声电机未来在我们国问:您是中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开拓者,当年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而回到祖国,矢志研发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赵淳生:我出生于1938年,从小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农村。

1岁多时,父亲就参加革命了,后来牺牲了,9岁时母亲也生病过世了,家里只剩下我和祖母。

南航简介

南航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10月获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重点实验室定位是面向国家航空航天等战略需求,以先进飞行器为主要载体,针对结构动力学与控制、轻质结构强度和结构智能化等问题,以力学与控制、信息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特色,发展机械结构强度和振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提升我国先进飞行器,以及复杂机械系统的研究水平。

实验室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结构力学与控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机构,并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

光纤传感测试技术一直是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并已经取得了多项成果和专利。

近年来本实验室不仅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航产学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任务,还分别与德国宇航院、印度宇航院、加拿大航空航天研究院、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芝加哥分校光纤智能传感实验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航空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的单位,南航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专门从事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研究的部级重点实验室,是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陶宝祺教授为实验室的创建者和第一任主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德教授。

实验室具有鲜明的航空航天特色,研究方向是飞行器智能结构系统关键技术和新概念,相关材料和元件的制备与集成技术。

主要内容是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结构减振降噪、新型自适应机翼和旋翼结构、传感驱动元件和集成方法,上述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适当的实用技术开发。

“九五”期间,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11项;实验室针对飞行器智能结构系统的研究代表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在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具备了很好的综合基础。

梁大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6-1986.4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其间从事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研究。

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

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

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1. 引言1.1 概述本文是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的撰写,旨在提供一个详尽的指导手册,以帮助潜在申请者了解该基金的背景、目的和要求,并明确申请所需材料以及审核流程。

通过本指南,申请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成功申请该基金,从而获取研究资金支持。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若干子标题:(1)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目的、结构和重要性。

(2)申请指南概述:介绍了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的背景和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目的,以及本指南对于申请者的意义。

(3)申请条件与要求:详细说明了参与该基金项目所需满足的资格条件,并列举了需要准备提交的相关材料,并介绍了审核标准与流程。

(4)经费使用说明:阐述了基金经费分配原则以及开放课题基金范围,并具体规定了经费使用事项。

(5)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的未来发展,并提出鼓励申请者思考的问题。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有意参与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的研究者提供全面、清晰的指导。

通过明确介绍申请条件、要求和审核流程,希望申请者能够更好地把握申请机会以及成功获取资助的方法。

同时,本文也希望通过对基金背景、经费使用规定等方面内容的介绍,引起申请者对该领域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并为其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启示和引导。

2. 申请指南概述2.1 重点实验室背景介绍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专注于协同控制领域的研究机构。

该实验室由一群致力于推动协同控制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

通过集中资源和专业知识,重点实验室旨在促进协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进步和工程创新。

2.2 基金申请目的开放课题基金旨在支持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协同控制研究项目。

该基金为有志于在协同控制领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技术进步以及促进行业应用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资助平台。

通过其经费支持,开放课题基金为申请者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来推动他们的科学事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优先资助研究领域)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使命是以先进飞行器为主要研究载体,以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结构强度、结构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科学问题研究为核心,发展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航空航天等战略需求。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面向境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要企业,用于支持上述单位中从事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研究的科研人员,在开放基金课题指南范围内选择研究主题,合作开展创新性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分为重点课题、面上课题、青年课题三类,执行时间一般为2年。

开放课题资助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依靠专家、择优资助、鼓励创新、支持重点的方针。

申请和审批程序为自由申请、专家评审、学术委员会审批、重点实验室主任组织实施。

针对重点实验室结构动力学与控制、机械结构强度、振动利用与精密驱动、微纳系统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等五个研究方向,2019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具体内容如下:
1.结构动力学与控制方向
1.1 飞行器结构动力学
研究先进飞行器结构和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分析、计算、实验等方法,以满足复杂动力学环境下的可靠性设计与控制的要求。

1.2 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
发展先进机械结构和系统中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分析、计算、实验等方法,揭示非线性动力学现象,为航空、航天、机械产品适应动力学与控制的苛刻要求提供重要指导和科学依据。

1.3 振动控制与运动稳定性
研究先进结构和系统的振动控制及运动稳定性问题,发展基于现代智能技术的结构系统振动和运动控制,以及非线性振动抑制的理论和方法。

1.4 随机动力学
发展航空航天领域中随机系统动力学行为、分岔、混沌及混沌控制与同步的研究,开展随机时滞系统、复动力系统、逼近方法、数值等方法的研究。

2.机械结构强度方向
2.1先进材料(轻质结构材料,智能材料,复合材料等)的力学行为及其强度理论研究
研究先进材料的力学特性、破坏行为、宏-细-微观本构关系、失效模式与强度理论、损伤演变与破坏准则等,探索先进材料失效机理,发展多尺度失效理论、建立强度失效准则。

2.2 复杂条件下机械结构强度问题研究
研究机械结构/材料在复杂环境下(高温、腐蚀、潮湿等)、复杂载荷(如动态载荷、多场耦合载荷)条件下的强度问题,发展复杂条件下机械结构强度的新理论。

2.3 轻质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理论与技术
研究轻质整体结构的材料-铺层(或微结构)-结构的协同优化设计,解决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和长寿命高可靠性设计等难题,实现复合材料结构的长寿命、高可靠性、重量最轻以及多功能一体化的设计目标。

2.4 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与评定
研究三维疲劳断裂损伤理论、长寿命超大尺寸壁板耐久性/损伤容限评定、增材制造整体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评定、飞机结构强度实时损伤监测技术等。

3.振动利用和精密驱动方向
3.1超声电机的高性能化及关键技术
有效提高各类超声电机性能的方法;超常环境下工作的超声电机的工作特性、摩擦磨损规律、设计方法、相关功能材料等;非共振型压电马达的结构设计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3.2 压电作动器与换能器
各种压电作动器以及高性能超声换能器,具体包括但可不局限于下列方面:微纳操控装置及声学钳、声处理装置、医学应用超声换能器以及用于机械加工、3D打印、能量回收的换能器以及超声纳米加
工等。

3.3 压电作动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结合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应用环境的特点,研究提高压电作动器的环境适应性的设计方法与制造工艺;压电作动器环境适应性的实验方法和评价准则;典型故障的分类分析与解决方案等。

3.4 驱动与换能技术中的基础科学问题
换能过程中的非线性及耦合场;高性能新颖换能材料;高性能换能与振动能量回收方法;换能器多维输出振动的控制等。

4.微纳系统力学方向
4.1 微纳功能材料和结构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发展研究微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技术,尤其是标准加载环境下的材料试验技术;开展功能材料和器件受力后的性能改变和调控实验研究;开展结构材料原位力-电-光多场耦合实验研究。

4.2多尺度建模、计算和理论探索
开展低维微纳米功能材料的力-电-磁-光-热耦合理论研究;功能材料多尺度建模和计算分析;开展微纳米结构-生物结构复合体系的计算和模拟研究;发展跨空间、时间和物理尺度的分析方法和大规模计算技术。

4.3 新型微纳器件的原理设计、制备和表征
开展面向工程应用的新型微纳器件原理探索;开展新型微纳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器件构筑及测控技术研究;纳米功能材料构筑器件时基底、电极和几何构型等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基于新型
微纳功能材料的传感、探测和驱动器件研究。

4.4 复杂环境下微纳米结构破坏力学和先进材料设计分析
针对重要工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在高温等复杂环境或多物理场作用下的微纳观破坏机理、多尺度损伤演化规律等进行多尺度建模、大规模计算分析或实验探索。

优先支持将微纳米力学理论和技术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的研究。

鼓励利用本实验室先进的实验、计算和测试等研究条件开展双方都感兴趣的研究工作,鼓励通过实验室开放基金支持开展实质性合作。

5.智能材料与结构方向
5.1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的减振降噪技术
针对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的主动、半主动减振降噪的理论、方法与实现技术开展研究;开展大型航空飞行器结构的振动控制、舱内噪声控制等研究。

5.2 飞行器自适应结构技术的研究
研究飞行器自适应结构的理论、分析方法、设计技术,智能蒙皮技术,自适应结构的驱动技术等;开展智能传热与流动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等研究。

5.3 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与无损检测
研究基于光纤的健康监测技术、基于压电的健康监测技术、健康监测中的传感技术、基于波动理论和电磁涡流的无损检测方法、健康监测和无损检测中的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结构的寿命预测理论与方法等。

5.4 功能材料与器件
研究用于智能结构传感器和驱动器的功能材料与器件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