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学生读《瓦尔登湖》有感:一个湖与一个人
《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二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是的,《瓦尔登湖就是这样一部超验主义美文的代表。
为了驱散生活中的阴影,梭罗来到瓦登湖。
他以四季轮回的方式布局成篇,用完整的形式结构突出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
在季节的变化中体验人生、体验理想、体验未来,从表现唱着夜曲的鸟雀与动物鸣叫的《声》到体验收获喜悦的《种豆》;从“躺在冰上看梭鱼”的《冬天的湖》到“很像混沌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的再现”的《春天的来临》,他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绿色和自己的人生坐标。
读着这本书我拥有了一份寂寞而恬淡的心境,完全融入进了这样一个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的世界。
梭罗并不是刻竟要过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只是进行着人生实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
目的呢,是为了更好地去运用生命热爱人生。
在这片优美的环境中,他的理想上的迷雾不知不觉地消散了,他的心也有了可以依托的地方。
避开城市的喧嚣,独自深入林中,与鸟兽为邻,听蟋蟀弹唱。
这一抹绿色,为梭罗疲倦的灵犀送上了温暖的怀抱;这一抹绿色,让都市的纷繁渐渐远离了梭罗的脑海;这一抹绿色,使梭罗更加迷恋自然,热爱生命。
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是离不开瓦尔登湖那幽静秀丽的景致的。
换句话说,是瓦尔登湖的美让梭罗找到了心中的绿色。
可是现在充斥在我们周围的只有金属的坚与冷。
日益膨胀的城市,马达隆隆替代了蛙声蝉鸣;当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拔地而起时,这里也许不会再有绿色的“共和国”。
不由地联想起余光中的散文《伐桂的前夕》,他说“在现代,只能感受月桂树最后的一缕芬芳……”如果人们不懂得保护环境,那么当他们试图从身边寻找精神的伊甸园来舒缓情绪时,看到的也评只有最后一抹绿色了。
梭罗是幸运的,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直至今日,“瓦尔登湖又有多少呢?”但令人高兴的是,随着上海世博的临近,这个问题越来越受政府和市民的重视,尽管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与此同时城市的绿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瓦尔登湖》读后感(通用1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通用15篇)《瓦尔登湖》读后感1一边读《瓦尔登湖》,会一边在脑海里刻画梭罗的样子:一双深邃的眸子,坚毅的面孔,沧桑的胡子。
不禁会好奇,生命中怎样的经历,造就了这样深刻的一个人……梭罗的一生是寂寞的,而自己似乎又对这寂寞乐在其中。
梭罗曾说:“我喜欢独处。
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1845年3月,他借了一把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
1847年回到康科德城。
1848年,住在爱默生家里。
此后他患了肺病,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5岁。
他笔下的《瓦尔登湖》正如他一般,也是寂寞而享受寂寞的。
自1854年出世,它不仅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甚至连一些本来应该亲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对之冷落甚或讥评。
它似乎永远不会引起轰动和喧嚣,它始终默然地等待了一个世纪,依然不倦怠的孤独的不紧不慢的对每一个读者叙说着一个男人在湖畔寂寞的光阴。
梭罗的一生是恬静的。
他安然的沉思在瓦尔登湖春日生机盎然的晨光中,漫步在夏天湖畔虫声嘤嘤的小道上,记录下秋日里的落英缤纷、天高气爽,描绘出冬季雪花坠落的轨迹和冰晶的形状……他就这样“活过每一个季节;呼吸空气,喝水,品尝水果,让自己感受它们对你的影响”。
《瓦尔登湖》记载着他在小木屋中度过的每一个恬淡、安详而简单的日子,文字如美梦中的呼吸一般轻盈,淡淡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似乎是在安慰那些失神于世俗中的人们:“我虽不富甲天下,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
梭罗的一生是智慧的。
隐逸的生活中,梭罗总沉心思索。
对现代科技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享受,梭罗并不排斥,只是批评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它,“弄巧成拙”,他这样评价。
“我们接通了越洋的电缆,却用它询问阿德莱德王妃是否得了咳喘,并未用它交流人类的思想。
佳作瓦尔登湖八年级阅读心得

佳作瓦尔登湖八年级阅读心得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作者两年半的隐居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人独自居住在瓦尔登湖旁边小屋里的故事。
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阅读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面是我对《瓦尔登湖》的阅读心得。
首先,我被书中所描绘的美丽自然景色触动了。
梭罗在书中对瓦尔登湖周围的自然景色描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如临其境。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湖面上的波纹,数万只鸟儿在天空中舞蹈的场景,让人仿佛看到了眼前的美景。
这些描写使我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同时,书中还反复强调了大自然的宁静和安宁,使我感受到了宁静的力量和内心的平静。
通过阅读《瓦尔登湖》,我对美丽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
其次,我被书中对自我思考和独立生活方式的探索所深深吸引。
在瓦尔登湖的小屋中,梭罗独自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在这段时间里,解放了自己,追求真正的自我的生活方式。
这种独立生活方式不仅让他找回了自己,还让他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和思考。
这种自我思考和独立生活方式对我来说是一种启示和鼓舞。
它提醒我要关注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的自我,并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去奋斗。
另外,我被书中对社会问题的探讨所震撼。
梭罗认为现代社会的忙碌和物质追求是导致人们迷失自我的主要原因。
他批判了社会上的金钱追求,崇拜成功和权力的现象,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和内心。
同时,他也关注了社会不公和奴役制度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变革的观点。
这些观点和思考让我深思。
通过阅读《瓦尔登湖》,我开始思考现代社会的问题,思考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关系,并以此为鞭策,积极探索自己的未来。
最后,我被书中对简朴生活和自由意志的倡导所感动。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小屋中,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
他力图摆脱物质束缚,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
他倡导人们远离物质欲望,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实现真正的自由意志。
八年级读《瓦尔登湖》有感作文500字

八年级读《瓦尔登湖》有感作文500字八年级读《瓦尔登湖》有感作文500字《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
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八年级读《瓦尔登湖》有感作文,一起来看看吧!八年级读《瓦尔登湖》有感1他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瓦尔登湖很美,梭罗乐此不疲重复着单一的事情,钓鱼、烘焙蛋糕、接受访客;一天虔诚劳动休憩、阅读。
瓦尔登湖很美,晨昏下变幻的树林,四季迥异的湖面,沼泽上低飞的鹰隼。
那是青春女神赫柏经过的伊甸园,即使经历凛冽、炎热,仍不变春天漫溯的蹁跹。
“若至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在纤尘不染的美中,我们开始“省察”文明人需要铅色冰冷的物质世界。
“文明人走过的足迹,只留下一片荒凉。
”原始与文明,隔了时间,隔了人本质的迁途。
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人们敬畏它,爱护它;但在这个日日笙歌的年代,人类挑衅它、剥削它!这是一张在私欲中暴露的人类狰狞的面孔!“你侮辱着大地,居然还敢议论天堂。
”梭罗愤懑地说,但尽管如此,瓦尔登湖仍在生长着,如同大自然宽恕了我们无节制的打击,以强者的姿态,漠视了我们可笑的癫狂。
大自然的美是一种本返璞归真后的自由。
李太白懂这个道理,仕途失意流连祖国山河,一壶酒饮尽蜀道庐山白帝城;陶潜懂这个道理,傲骨不为三斗米折腰,隐居“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的桃花源;周庄懂这个道理,论鱼梦蝶逍遥游,不争世俗与天共生与物为一。
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家中的长者说“靠山吃山,吃山养山。
”自然的馈赠,是古人珍惜的,乃我们践踏的,我们视如草芥的,将来人们视如珍宝。
大自然是贫匮而风雅的智者,安之若素走过颠沛流离的岁月,被战火、硝烟泯灭了模样,却依旧笑傲人间。
而我们,要做仁者,仁慈宽厚对待环境,才能永存。
八年级读《瓦尔登湖》有感2梭罗竭力描述了瓦尔登湖不同于世俗的美丽,歌颂那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
八年级《瓦尔登湖》读后感(3篇)

八年级《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_心得体会八年级《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瓦登尔湖》一书极具审美价值和阅读意义。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八年级《瓦尔登湖》读后感1世界上全部的遇见并非是偶然。
生活愿并没有如安排那样的美妙。
久转奔波的生活,有时候会点缀出一点小欣喜。
原先听闻的宏大,终有一天降落自己身上的时候,还没有做好预备,向前走,生活就在那里,不远不近。
早就听闻《瓦尔登湖》,原意特意跑去新华书店买来此书,是为了送给某个朋友看的。
可却,生活却偏偏转道而行,不去欣喜,不去感怀。
由于世界上全部的遇见并不是偶然。
没有送出去的书,也不将有圆满,我第一次泛泛而读。
再次翻读《瓦尔登湖》时窗外的绿叶已经淡淡泛出一点秋意,近段时间突然疯狂地喜爱上了大卫.梭罗,那距离康科德两公里的瓦尔登湖畔,那单独在自己建筑的小木屋里渔猎,耕耘,深思,写作的简朴生活。
从1845年到1847年,大卫.梭罗-瓦尔登湖畔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将思想和文字细心地打磨。
再次阅读我觉得有必要写几句话了。
与我再次如期邂逅的文字此刻正悄悄地躺在电脑桌旁,因了翻译家林志豪先生的生花妙笔,这本由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共同出品的著作方深深地吸引着我。
或许当生活简洁到一日三餐,简洁到最终的财产是光明的湖水和日月星辰,布满了才智的文字才能像潺潺流水清亮流淌,这些属于自己的经受,一段从生活必需品如何猎取作为起点,然后才开头启程前往梦中胜境的旅程。
而当这求索着的灵魂将家乡的牌位轻轻供奉在安静的瓦尔登湖畔,真正的精彩才幻化为迎风铺展的画布,一点一滴圆润饱满,最终造就了这部包括完毕语在内分为二十个篇章的自然随笔被后人赞誉为“能够塑造读者的书籍”。
当我在舒缓而纯洁的文字中渐渐行走,总会有一些花朵般绚烂的灵光突现迫使我停下来,假如说一篇美丽的文字是我们风沙苍茫的旅程上一处小小的绿洲。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本简明的书,由于它不晦涩,文字和文字间串联成水晶珠链一样的风铃,使得思想不得不化为早晨刮起的阵阵微风,她时刻在直面我们的经受,我们的阅读和思考。
《瓦尔登湖》读后感(优秀6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优秀6篇)《瓦尔登湖》读后感满分作文篇一当我合上《瓦尔登湖》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将心境洗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
它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
他的文字是朴素的,但他的思维却是独特的。
我确信那是一个睿智的老人写下来的。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
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
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这本书用了很大的篇幅谈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静静的扔掉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
看完这本书,心里很震撼。
他教会我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像瓦尔登湖一样干净。
他让我感到敬畏。
原来人的一生也可以是那样的。
他的生活对他的野心和平静漠不关心。
虽然短暂,但影响深远。
他的精神世界绚丽精致。
书中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去深入生命,品味人生。
梭罗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
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简朴的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远不会来临。
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黑暗。
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
虽然我们无法领略梭罗那样孤独的山居生活,虽然瓦尔登湖已经永远消失,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止我们心中有一个清澈的瓦尔登湖,它总能洗涤我们的心灵。
时至今日,在物欲横流的大千社会中,人们开始迷失和彷徨,梭罗精神变得更加珍贵和重要。
一部《瓦尔登湖》中凝结的感悟与体会,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参悟和实践。
读《瓦尔登湖》有感篇二1845年,拿了一柄斧头的亨利大卫梭罗,孤独地跑到瓦尔登湖畔,砍树伐木,盖起了小木屋。
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天地中,他默默地聆听、感受、思索一切,以自然为师而又非遗世独立,现实、向上的人生烈焰也时时在他心头交织升腾。
两年的独居时光给了他很多,付诸文字,便有了《瓦尔登湖》。
初中读瓦尔登湖的心得感悟5篇范文

初中读瓦尔登湖的心得感悟5篇范文《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
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当我静心下来的时候,我再次拿起这本书,去读这神的思想!下面是由带来的有关《瓦尔登湖》读书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1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
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
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
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
因此,斑斓的__x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
瓦尔登湖读后感【14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4篇】篇一: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一本散文集, 梭罗在这本书中不仅阐述了自己的思想, 而且还教导人们应该要如何去生活, 如何去感受大自然, 让自己的那浮躁的心, 能够静下来, 可以去享受一会大自然和深入地去思考, 思考这个世界, 思考人生。
我是在很大了之后, 才读过这本书, 当时一读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这本书在某些方面, 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动, 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一个孤独的人, 才能够有所作为, 只要能够忍受住孤独, 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更多来自于大自然的感召, 可以有更多的思考, 那么一个人才算是真正的活明白了, 不然也只能是一辈子, 那么碌碌无为。
梭罗为了逃离现实的生活, 一个人搬进了瓦尔登湖湖畔, 在那里一共生活了两年多一点, 也正是在这两年多一点里, 他写下这部闻名全世界的名著, 成为了一代一代孤独的人心中的至宝。
至少我个人是这么认为, 觉得这是一本让我念念不忘的书。
我在读完了这本书后, 在很长的时间里, 我有了一种冲动, 也想要和梭罗一样, 搬到某个偏僻的地方去生活, 也想要让自己彻底地孤独起来, 可是现实的生活还是不允许, 所以像我们这样的人, 也只能是注定了这一辈子, 也只能够是在这茫茫人世中, 也只能是当一个俗人。
读《瓦尔登湖》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其实说白了, 就是要告诉我们, 一个人要活得明白一些, 不要一辈子都活得懵懵懂懂, 永远也不明白, 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是由衷地佩服梭罗, 佩服他能够忍受住那一份孤独, 可以一个人可以在那么一个地方, 独自地呆上那么长的时间, 可能现在恐怕真没有几个人能够忍受住, 他的那一份孤独,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梭罗的思想,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形成, 把自己的所有对于现实的思考, 都写进了这本散文集里。
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也正是他的这一份感动, 才使得我认识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一个人孤独一些, 是一件好事, 至少它能够让人明白更多的道理, 明白如何更好地去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学生读《瓦尔登湖》有感:一个湖与一个人
这不只是本书。
当初一个正值青葱岁月的小伙只身一人,仅携了一柄斧头穿
过茫茫森林在瓦尔登湖边自己给自己造了座房子,用他自己的话说"防雨还是可以的"。
于是就这样,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
独自感悟,思考,欣赏。
他从都不喜欢夸夸其谈,所以这本书非
常直接地写出了他的体会。
他隐居山间,却从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的隐士。
隐士们对于现实的不满只会避而不见,消极应对。
而梭罗——那个给自己造房子的男士,他用自己的方法投身于当时的
政治斗争。
他把从大自然里获得的阅历转换成对人世间冷静有力
的批判——尤其是美国的蓄奴制度。
在混沌的世界里,这本书是
纯净的冰块,多篇幅的瓦尔登湖景也是一大看点。
淡蓝的湖面,
茂密的林木,动物的活泼有趣、生动自然,都越过这几张纸,仿
佛触手可及。
静下心,好似还能闻到淡淡的青草味和野雏菊的香味,置身于自然了。
瓦尔登湖的一年四季就在短短几日全部领略
完毕,却不觉得仓促慌张,反而美不胜收,纯洁透明。
这就是这
本书独到精辟之处。
我敢打保证,写景至今无一人超越梭罗。
因
为忙碌,白昼之时是很难体会到如此美景的,夜深人静时读此书
最佳,不由得让人心神向往,还有一种正能量在心中不断燃烧
——也可以说是纯洁的力量。
可以这么说,读完这本书整个人就
脱胎换骨了。
我一点都不夸张。
书的扉页上是这么写的,当我们
离自然越越远的时候,当我们的精神已经越越麻木的时候,这本
书就能带着我们回归心灵的纯净世界。
在这同时,我们还会感到
不可思议,一百多年前的瓦尔登湖就像我们还未污染的心智,是
那么美好,比九寨沟似乎还要更胜一筹。
在环境被严重污染的当下,这本书不顾时间的阻隔,既给予了美的享受,也带了警告。
于是乎,这本书在西方越越受重视,人们开始动手改变这个世界。
如果说这本书是西方的环卫功臣,也丝毫不为过。
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
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人性的深浅。
1862年5月6日,梭罗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人们永远
都无法忘记他反对蓄奴制度的努力执着和他的瓦尔登湖。
朋友,读读这本书吧,你不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