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厂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

合集下载

XX建筑石料破碎加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石料加工项目)环评报告书

XX建筑石料破碎加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石料加工项目)环评报告书

XX 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 表(适用于工业型建设项目)项 目 名建设单位(法 定 代 表 (盖章或签字)联 系 联 系 电 邮 政 编X X 省 环 境 保 护 局 制XX县XX建材有限公司XX建筑石料破碎加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人员名单表目录(适用于工业型建设项目) 0一、项目基本情况 (1)二、项目由来 (2)三、项目区域环境概述 (2)3.1地理位置 (2)3.2自然环境概况 (4)3.3环境功能区划及排放标准 (7)3.4环境质量现状 (8)3.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8)四、工程分析 (10)4.1工程概况 (10)4.3工程平面布置 (10)4.3工程生产工艺分析 (12)4.3水平衡 (13)4.4工程污染源强分析 (14)4.5产业政策及选址符合性分析 (18)五、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9)六、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9)6.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9)6.2水环境影响分析 (23)6.3声环境影响分析 (23)6.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24)七、退役期环境影响分析 (24)八、环境保护措施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4)8.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4)8.2水污染防治措施 (24)8.3噪声防治措施 (25)8.4固体废物处置 (25)8.5环保投资 (25)8.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6)九、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26)9.1环境管理 (26)9.2环境监测计划 (28)9.3污染物排放清单 (28)十、结论与要求 (32)10.1结论 (32)10.2要求 (32)一、项目基本情况二、项目由来XX县XX建材有限公司位于XX县XX镇XX村下坪,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

因项目位置附近筑房修路等基建工程较多,对于碎石料需求量较大,所以,企业拟租用XX县XX镇XX村下坪海和钢铁厂(目前该钢铁厂已停产)现有厂址内空地(见附件5,租赁合同),承包XX省永安市宏盛矿业有限公司废石(见附件3,协议书),新建两条破碎废石生产线,共分两期建设,每期1条生产线,1条生产线年破碎废石15万吨,总年破碎废石30万吨。

碎石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写作案例

碎石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写作案例

碎石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写作案例【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碎石生产项目报告单位:XXX环保研究所报告时间:2024年X月X日一、项目概况碎石生产项目计划位于XXX地区,项目总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建设规模XXX吨/年。

项目主要生产碎石及砂石用于工程施工,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评估该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影响评价2.1大气环境影响2.1.1项目操作阶段可能产生一定数量的粉尘,并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为减少粉尘污染,项目将采取封闭式输送和运输装置,并进行定期的尘埃抑制措施。

2.1.2碎石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气,如煤烟和石粉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采用高效过滤装置进行废气处理,并严格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和燃料供应,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2.2水体环境影响2.2.1项目运营期间将使用一定量的水资源,主要用于设备冷却和生产过程。

为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项目将建设专用水处理设施,并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2.2.2项目运营期间可能产生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为减少废水对水体环境的影响,项目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严格控制废水排放的水质达标。

2.3土壤环境影响2.3.1项目运营期间可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固体废弃物,如碎石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为避免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项目将采取合理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措施,并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

2.3.2项目选址过程中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

在项目运营期间,将定期监测土壤质量,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土壤污染的发生。

三、环境保护措施3.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3.1.1严格控制粉尘污染,采取封闭式输送和运输装置,并进行定期的尘埃抑制措施。

3.1.2安装高效过滤装置进行废气处理,严格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和燃料供应,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碎石场环评报告

碎石场环评报告

碎石场环评报告1. 环评背景碎石场是一种矿业开采或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设施,其主要功能是将岩石或矿石进行碾磨、粉碎,以得到所需的碎石或骨料。

然而,碎石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粉尘、噪音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为确保碎石场的环境友好型建设和运营,确保环境影响得到最小化,并达到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需要进行碎石场环境评价(EIA)。

本环评报告旨在对某碎石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以便于制定适当的环境管理和对策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2. 碎石场概况碎石场位于某地的郊区,占地面积约100亩,距离最近的居民区约500米。

该碎石场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进行矿石粉碎和骨料生产。

主要采用的设备包括破碎机、筛选机和输送带等。

产生的主要废弃物包括碎石渣、粉尘、废水和废矿石等。

粉尘和排放的废气主要来自破碎机操作和物料输送过程,废水主要来自洗料过程。

为减少废气、粉尘和废水对环境的影响,碎石场将采用粉尘控制设备和废水处理系统。

3. 环境评价方法针对碎石场环境影响的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3.1. 环境基线调查对碎石场周边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气象、水质、土壤、生物多样性和人口分布等。

通过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评估其潜在影响,为环境管理和环保措施的制定提供建议。

3.2. 环境影响预测基于碎石场的规模、设备和运营计划等因素,采用模型和计算方法预测排放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的影响。

通过模拟不同工况和操作条件下的排放情况,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3.3. 环境风险评估对碎石场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和事故进行评估,包括粉尘爆炸、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通过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和事故概率,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以最小化潜在风险。

4. 环境管理和对策措施基于对碎石场环境影响的评估和预测,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和对策措施,以确保环境影响得到最小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粉尘控制措施在破碎和输送过程中,采用湿式除尘设备和覆盖物料的方法,降低粉尘排放。

碎石来料加工项目环评报告

碎石来料加工项目环评报告

目录1 总论1-11.1项目提出的背景...................................................................................................... 1-1 1.2评价任务由来 .......................................................................................................... 1-1 1.3评价依据................................................................................................................... 1-2 1.4评价原则................................................................................................................... 1-5 1.5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 1-6 1.6评价内容和重点....................................................................................................... 1-9 1.7评价因子筛选........................................................................................................... 1-9 1.8环境功能区划......................................................................................................... 1-10 1.9评价标准 ................................................................................................................. 1-111.10环境保护目标....................................................................................................... 1-142 项目所在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2-12.1项目地理位置 .......................................................................................................... 2-1 2.2自然环境................................................................................................................... 2-1 2.3自然生态环境 .......................................................................................................... 2-4 2.4社会经济环境 .......................................................................................................... 2-5 2.5阳曲县城市总体规划 ............................................................................................. 2-72.6太原工业新区总体规划.......................................................................................... 2-73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3-13.1项目概况................................................................................................................... 3-1 3.2处理对象................................................................................................................... 3-4 3.3工艺流程及系统组成 ............................................................................................. 3-83.4资源及能源消耗..................................................................................................... 3-21 3.5储运工程 ................................................................................................................. 3-21 3.6辅助工程................................................................................................................. 3-22 3.7依托工程................................................................................................................. 3-26 3.8物料及水平衡分析................................................................................................ 3-28 3.9施工期环境影响.................................................................................................... 3-32 3.10运营期污染产生、处理及防治情况 ................................................................ 3-33 3.11非正常工况分析 .................................................................................................. 3-65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4-14.1评价因子.................................................... 4-1 4.2评价标准 ................................................... 4-1 4.3评价等级和范围.............................................. 4-1 4.4污染源调查.................................................. 4-3 4.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3 4.6气象观测资料分析............................................4-11 4.7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84.8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455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5-15.1区域地质条件与水文条件...................................................................................... 5-1 5.2厂址水文地质特征................................................................................................ 5-12 5.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5-21 5.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31 5.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 5-445.6小结与建议 ............................................................................................................. 5-516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6-16.1地表水环境概况....................................................................................................... 6-16.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6-47 声环境影响评价7-17.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 ........................................... 7-1 7.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7-2 7.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37.4噪声防治措施................................................ 7-68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8-18.1土壤现状监测............................................. 8-18.2固体废物排放概述......................................... 8-28.3固体废物处置方案 ........................................ 8-28.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8-48.5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 8-58.6小结 .................................................... 8-69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9-19.1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 9-19.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9-29.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9-49.4小结 .................................................................................................................... 9-510 环境风险评价10-110.1评价对象和目的......................................... 10-110.2环境风险识别.......................................... 10-110.3风险源项分析............................................................................................... 10-310.4事故影响分析 ............................................................................................... 10-410.5环境风险管理.......................................... 10-610.6小结.................................................. 10-1611 水土保持方案11-111.1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 .....................................11-111.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11-111.3水土流失预测 ...........................................11-211.4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11-411.5水土保持监测 ...........................................11-511.6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 ...................................11-612 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经济技术论证12-112.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2-112.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2-212.3各项环保措施一览表及投资...............................12-1912.4针对环境质量现状超标采取的削减措施.....................12-2213 清洁生产分析13-113.1清洁生产原则 ...................................................................................................... 13-1 13.2原材料及产品——变垃圾为清洁能源 ........................................................... 13-1 13.3先进的工艺 .......................................................................................................... 13-1 13.4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控制..................................................................................... 13-3 13.5节能措施............................................................................................................... 13-5 13.6同类项目比较 ...................................................................................................... 13-613.7小结 ....................................................................................................................... 13-814 总量控制14-114.1总量控制指标....................................................................................................... 14-1 14.2污染物排放总量 .................................................................................................. 14-1 14.3总量指标分析及来源落实 ................................................................................. 14-214.4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变化情况......................................................................... 14-215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5-115.1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15-1 15.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5-2 15.3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 15-615.4小结........................................................................................................................ 15-616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6-116.1环境管理................................................... 16-1 16.2环境管理制度与管理计划..................................... 16-516.3环境监测计划.............................................. 16-816.4竣工验收监测方案.......................................... 16-1017 厂址可行性分析 17-117.1厂址概况 .................................................. 17-1 17.2厂址可行性分析 ............................................ 17-117.3小结 ...................................................... 17-618 结论与建议18-118.1项目概况............................................................................................................... 18-1 18.2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预测结果 ........................................................................ 18-1 18.3清洁生产............................................................................................................... 18-5 18.4总量控制 ............................................................................................................... 18-5 18.5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18-5 18.6厂址可行性分析.................................................................................................. 18-6 18.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 18-6 18.8公众参与............................................................................................................... 18-6 18.9环境风险 ............................................................................................................... 18-7 18.10评价总结论 ........................................................................................................ 18-7 18.11建议 ................................................................................................................... 18-11附表:审批登记表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项目前期工作函附件3:提供生活垃圾的承诺函附件4:土地使用证附件5:污水纳管协议附件6:供水征询表附件7:天然气供气征询表附件8:石灰采购协议附件9:废弃物处置协议附件10:炉渣综合利用协议附件11:阳曲县污水处理工程环保竣工验收意见附件12:本项目水保方案批复附件13:生活垃圾检测报告附件14:本项目现状监测报告附件15:本项目地下水现状监测报告附件16:总量指标的复函附件17:区域削减方案附件18:土壤监测报告附件19:太原工业新区规划批复一、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图示)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本项目租用xxx的山坡地进行生产,主要新建一些低层建筑物的修建及设备安装。

碎石加工环评报告表

碎石加工环评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有限公司碎石加工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一二年九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⒈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汉字(两个英文段作一个汉字)。

⒉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⒊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⒋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⒍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⒎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⒏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项目背景 (2)工程概况 (3)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5)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8)自然环境简况 (8)社会环境简况 (10)环境质量状况 (12)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1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3)评价适用标准 (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5)污染物排放标准 (15)总量控制指标 (16)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7)工艺流程简述 (17)工艺排污节点分析 (17)污染源强分析 (17)清洁生产 (20)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1)环境影响分析 (22)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2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23)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27)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27)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29)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31)其它 (3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32)选址合理性分析 (32)结论与建议 (3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图5 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图0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其它。

砂石加工环境评估报告范本

砂石加工环境评估报告范本

砂石加工环境评估报告范本评估报告:砂石加工环境评估一、背景介绍砂石加工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活动,主要包括破碎、筛分、洗涤等过程,用于生产建筑材料。

然而,砂石加工活动可能产生噪音、粉尘、振动等环境问题,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因此,本评估报告旨在对砂石加工环境进行评估,了解其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

二、评估方法本评估采用了以下方法:1. 实地考察:对砂石加工厂的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包括观察生产过程、设备情况、废物处理等。

2. 环境监测:采集并分析空气质量、噪音、振动等数据,评估砂石加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

3. 调查问卷:针对周边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砂石加工活动的感受和健康状况。

三、评估结果1. 噪音影响: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砂石加工活动产生的噪音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对周边居民造成一定的干扰。

主要噪音源包括破碎设备、运输车辆等。

同时,调查问卷显示,相当一部分居民对噪音感到困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休息。

2. 粉尘排放:砂石加工活动产生的粉尘主要来自破碎过程和堆放场。

环境监测数据显示,部分粉尘颗粒大小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此外,粉尘还可能通过沉降污染土壤和水体。

3. 振动影响:砂石加工活动产生的振动主要来自破碎设备。

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振动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对周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四、建议措施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以下管理建议:1. 噪音治理:加强砂石加工设备的隔音措施,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此外,合理调整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减少噪音扰动。

2. 粉尘控制:加强粉尘的喷洒降尘处理,保持现场的清洁。

并对破碎设备周边进行封闭处理,减少粉尘散发。

定期清理堆放场地,防止粉尘扬散。

3. 振动治理:优化破碎设备的工作方式,减少振动产生。

对设备进行维护和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振动幅度。

4. 定期检测和评估:定期对砂石加工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石子厂环评报告

石子厂环评报告

石子厂环评报告1. 背景介绍石子厂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石子、沙子等建筑用材料。

然而,石子厂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粉尘、噪音、废水和废气的排放,给环境和周边居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石子厂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2. 环境评价方法2.1 数据采集为了全面了解石子厂的生产工艺和环境排放情况,我们采集了以下数据:•石子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石子厂的产能和生产能力;•石子厂的废水排放量和排放标准;•石子厂的废气排放量和排放标准;•石子厂的噪音排放情况。

2.2 环境影响评价基于采集到的数据,我们使用了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石子厂进行了定量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对石子厂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噪音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价。

3. 环境影响评价结果3.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根据石子厂的废气排放量和排放标准以及周边环境的敏感性,我们评估了石子厂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结果显示,石子厂的废气排放量超过了环保标准,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3.2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石子厂的废水排放量以及排放标准也是我们评估的重点对象。

经过评估,我们发现石子厂的废水排放量在允许范围内,但排放标准超过了环保要求,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3 噪音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石子厂的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干扰。

我们根据噪音的级别和居民的接触程度,评估了石子厂对噪音环境的影响。

评估结果显示,石子厂的噪音对周边居民产生了一定的不适感。

4. 环境治理建议4.1 废气排放治理建议针对石子厂的废气排放问题,我们建议石子厂采取以下治理措施:•安装高效的废气处理设备,减少废气排放量;•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气产生;•定期维护和检查废气处理设备,确保治理效果。

4.2 废水排放治理建议对于石子厂的废水排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治理建议:•安装废水处理设备,达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定期对废水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排放稳定。

碎石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写作案例

碎石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写作案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碎石生产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xx县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7年5月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1. 工艺流程图及排污节点
本项目为矿石破碎、筛分加工工艺,工艺流程图及排污节点见图1。

工艺介绍:
⑴将原料加入颚式破碎机进行一级破碎;
⑵通过一级破碎的石料进入锤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
⑶通过二级破碎的石料进入锥式破碎机进行三级破碎;
⑷通过三级破碎的石料输送至振动筛进行筛分;
⑸通过筛分的石料由皮带机直接送至成品料堆,外运销售,筛上大颗粒石料再次返回锥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形成闭路。

主要污染工序:
1.施工期
粉尘:地基开挖产生的堆土扬尘。

噪声:设备安装噪声。

2. 营运期:
噪声:营运期噪声主要为破碎机、振动筛等设备噪声。

大气: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原料堆放、破碎、筛分、皮带传输等工序产生的粉尘。

固废: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
污水: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某某县##镇镇@@@@@@碎石厂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某某县##镇镇@@@@@@碎石厂编制日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路建设和农村集镇建设的加快,对石灰石等建筑石料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本区的产品将呈供不应求的状况。

@@@@@@碎石厂开采石灰石,主要用于生产碎石和石粉,碎石主要用于建筑、铺路等,石粉是建筑业最基本的建筑骨料之一,石灰岩也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

正是鉴于石灰岩的广泛用途和某某县的丰富资源,某某县##镇镇@@@@@@碎石厂在某某县##镇镇@@@@村八组进行石灰岩开采,年开采量为5.0万m3/a, 并于2010年1月19日在某某县国土资源局竞拍取得该建筑石料用灰岩的采矿权,2010年2月1日与某某县国土资源局签订了陕西省采矿权出让合同(合同见附件)。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当地富余的劳动力,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此,某某县##镇镇@@@@@@碎石厂特委托陕西省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石灰岩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单位即派有关人员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陕西省环保局的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待审批后作为工程设计的相关依据。

我单位在接受此环评任务进行现场勘探时,项目已经建成并开始生产。

因此,本环评属于补评性质。

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本项目为开采及建材类,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本项目不属于其中的鼓励类,也不属于其中的限制类和淘汰类。

本项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此根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中第十三条相关规定,本项目属于产业政策允许类。

因此,本项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三、工程位置及选址的合理性1、选址合理性五、项目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分为开采区和加工区两部分,项目矿区已有矿山公路通至采场下部。

本项目的运输公路为沿用原有的路基,宽约4米左右,项目方仅对此道路进行修整和维护,并不再加宽和新建道路。

开采区矿山位于##镇镇@@@@村8组,场地内有电动机、破碎机、石粉机、空压机以及铲车等,建有原料堆场、成品堆场、堆土场,以及高位蓄水池、配电房、办公室等辅助生产设施。

这些设施建设简易,主要是搭棚建筑,加工区位于矿山西面,靠近开采区,便于生产,避免长途运输,造成尘土飞扬和资源浪费,开采区和加工区之间由铲车运输;堆土场位于加工区西北面,项目的加工区也位于##镇镇@@@@村8组,由项目加工区的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可以看出,厂区设有1个主入口,设于场区东北面,与竹周公路相接。

生产车间和开采区之间隔有原料堆场;办公室与食堂合建,砖混结构;项目西北面还有一个配电房,砖混结构。

场区现未进行绿化,因此本环评建议项目方在场区进行环境美化,广植树木,利用树木来削减生产时机械噪声以及粉尘、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项目所在区域基本为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西基本为林地,北面低洼处为农田,项目东面开采区矿山背面下有约户住户居住;因此项目方须对项目设备采取一定的降声、防噪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项目生产时对周围环境及东面农户的影响。

综上分析,项目方只要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进行场区总平布置,使各功能分区明确、间距合理,则厂房布局时满足工艺流程,也满足功能分区要求及运输作业要求。

因此,评价认为:本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合理。

六、开拓方案1、开采方式本项目的开采方式采取地面露天梯形台阶式开采,根据地形和岩层特征,为减少因矿层的层间滑动发生滑坡事故,采矿推进方向应沿矿层的走向方向推进。

2、开拓运输方案项目拟设开拓运输方案有两种:一是公路运输方案,二是缆索起重机开拓运0.32m3/d,全年约为76.8m3/a。

生活污水通过旱厕收集后用于附近坡地上的菜地和林木的农肥;食堂废水桶装收集后由农户用来喂猪。

雨水等经过蒸发、损耗后流入排洪沟。

2、用电本项目用电由某某县电网供应,年用电量为3.6×104Kwh。

3、柴油加工生产中机器使用的燃油(0#柴油),年用量为4t/a。

十、生产制度及投资投资:项目总投资100万元,由企业自筹。

劳动定员:共8人,加工区人员3人,开采区员工5人。

工作制度:年生产240天,每天工作8小时。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的开采地点和加工地点均在某某县##镇镇@@@@村八组内新建,建设地点以前为荒林地,未曾进行过工业加工项目的建设,不存在原有污染问题。

本项目土建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基本公辅设施也已建成,建设期基本没有环境遗留问题,目前已投入生产,因此本环评为补评。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表二)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某某县位于陕西东部,南部,东邻,地跨东经106°59′~107°32′,北纬30°20′~31°58′。

现辖50个乡(镇)、577个村。

面积20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14万亩;全县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

项目区位于某某县##镇镇@@@@村八组,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7°19′20″,北纬30°39′35″。

矿山有简易公路与县级公路相接,西至某某县城约18km ,东至##镇镇约5km,交通较为方便。

二、地形地貌某某县位于陕西东平行岭谷区中段。

地形俗称“三山两槽”,三山即山(俗称西山)、山(俗称中山)、山(俗称东山),由西至东近似“”字形依次排列,平行绵亘,北东—南西向斜贯县境。

三山之间为宽阔的浅丘地带,铜锣山(中山)之西为“西槽”,也称山前;之东为“东槽”,也称后山。

三山海拔一般在900—1000m,以低山为主,零星低中山和山原地貌,其总面积约775Km2,占全县幅员总面积的37%。

三山宜林面积广,发展林业潜力大,地下蕴藏有丰富矿产资源,煤、天然气较丰富。

两槽宽12—18Km不等,海拔一般300—500米之间,以丘陵为主,间有少量平坝,总面积约1298Km2,占幅员总面积的63%左右。

其浅丘区土壤深厚肥沃,水源条件好,是西部富庶的农业区。

深丘区为农林过渡地带。

“三山两槽”层峦叠嶂,丘陵起伏,山河秀丽,物华天宝。

境内地形以华蓥山万里坪最高,海拔1196m,北部柏林乡大河坝最低,海拔253m。

三山地形往往为砂页岩山岭与石灰岩岩溶槽谷相间,形成一山二岭夹一槽或一山三岭夹二槽的岭谷地貌。

境内三山皆源于大巴山,斜贯县境,向西南延伸至广安、邻水、江北等县境。

华莹山(西山)是界山。

境内长61Km,主要山峰牛奶尖、青山、万里坪、中华山、九盘山、云雾山、钟家梁子、四方山、叶家梁子等。

海拔都在1000m以上,峰峦叠嶂,秀丽多姿,其中民主乡西北境的云雾山海拔1190m,山势雄浑,常有云雾缭绕,所产云雾茶远近闻名。

铜锣山(中山)贯穿西部腹地,长58Km,其中的旋顶山、马鞍山、蒲包山、五峰山、黄泥扁,青杠垭、四方山、牛心山、五顶山、插香坪等主要山峰连绵逶迤,竹木葱茏,郁郁苍苍。

明月山(东山)是西部与梁平、垫江的界山,境内长44Km,山势陡峻,雄峰屹立。

主要山峰有佛立山、插旗山、天池铺山、猫鼻梁山、三华山、峰顶山、牛头寨山等。

三、地质构造及矿层特征矿区蜀陕西盆地弱活动断裂构造区,断裂活动性与地震活动性均较弱。

据陕西省地震局1965年至1974年观测资料,震中位于达县境内的地震7次,最大震级3.1级。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分图》(GB18306-2001),本区域蜀Ⅳ度地震区,区域稳定性好。

矿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三段及少量第四系表土。

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三段(T1J3)灰色、浅灰色及浅棕色薄中厚层状石灰岩,结晶程度为粉细晶,局部泥晶。

夹薄层紫灰、紫灰色灰质泥岩和泥岩灰岩,矿层出露完好,厚度平均为90-100米,矿山拟开采的岩层全为该层。

第四系(Q)为坡、残积层,以褐黄色粉土为主,夹少量灰岩碎块,矿区分布较少,厚0~0.5米,但周围低洼处较厚,一般厚度约0.5~1.0米,最厚处可达2~3米。

由于采石场未来主要石粉或碎石等用作混凝土辅料,应属全岩利用的矿产。

矿山地表为荒坡,覆盖层极薄,利于露天开采。

四、气候、气象某某县属陕西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适宜、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无霜期长,气候立体差异明显,水平差异不明显。

西部多年平均气温16.6℃。

最热月(七、八月)平均气温27.3℃,最冷月平均气温5.5℃。

极端最高气温40.2℃(1972年),极端最低气温-4℃(1975年)。

气温因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三山气温比槽内低。

某某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84.0mm。

垂直差异较明显,降水量山上多于山下。

平均月降水量以5月最多,为173.4mm,1月最少,为19.6mm。

4—9月月降雨量均在100mm以上。

降水量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型,5月、9月是峰顶。

三山每年降雪2—3次,积雪时间7天左右。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29.4小时。

年总太阳辐射90.2千卡/cm2,属低值区。

多年平均无霜期284天。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4%,月平均在78—89%间,年内9月至次年1月湿度偏大。

五、水文矿区内水系不发育,矿区地段仅发育次级小冲沟,在洪水期有地表水径流。

地表水经自然斜坡汇入溪沟后,自矿区北侧由西向东排出区外。

由于矿山采石场最低开采标高高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一般情况下,大气降雨形成的地表水不会给矿山开采带来大的危害,但大气降雨易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六、生态自然环境状况某某县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野生植物有乔、灌木62科127种,草本、藤本植物700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