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分春秋与冬夏
关于冬夏的诗句

何如饱霜雪,冬夏森寒玉。
——《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梅尧臣噫号无冬夏,岁祷无嗟吁。
——《汝州》梅尧臣海南无冬夏,安知岁将穷。
——《和陶戴主簿》苏轼天道昼夜回转不曾住,春秋冬夏忙。
——《人道短》元稹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元稹峨眉多积雪,冬夏不曾消。
——《铜陵执热书怀十首,时苦旱·其三》邓云霄寝坐逾冬夏,始知山态繁。
——《楼居看西山》陈弘绪岩留冬夏霜。
——《旦发青林诗》孔稚圭春秋冬夏营农作。
——《悉昙颂·其五·俗流悉昙章八首》释寰中冬夏递互用,长年只这是。
——《诗三百三首》寒山冬夏恶风日,侵薄曾无缘。
——《西冈僦居》文同桃源渺何所,不知有冬夏。
——《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桃源渺何所》郭印一水东南碧,四榕冬夏青。
——《瑞光亭》丘葵土室宜冬夏,柴门玩岁时。
——《春日村居·土室宜冬夏》章甫且不可见那可言,春秋冬夏无非教。
——《偶书·世上纷纷竞奇巧》钱时命义俯仰间,谁复论冬夏。
——《和张无垢胡澹庵二先生清江亭记》刘黻冬夏有盈缩,古今无断续。
——《臣龙瀑布》陈文蔚裘葛顺冬夏,饮食弃渴饥。
——《寄题吴子似所居二首·经德堂》陈文蔚曾知有贫者,冬夏皆皮裂。
——《又省衣》张继先无冬夏、钩阑侧畔。
——《惜时芳·虚心劲节争萧散》张继先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
——《大哉》杨简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胡为自古学者恁莫晓。
——《偶书·无声之乐闻四方》杨简曹胥乡首冬夏临,催科差役星火急。
——《田父吟》方逢辰泓然山巅池,冬夏常若此。
——《和蛩栗斋丰翠蛟亭》赵汝谠尝闻圣人在上冬夏无愆伏,亭毒二气不相剥。
——《雹》戴埴天门冬夏鸢尾翔,香芸台阁龙骨蜕。
——《夜梦与罗子和论药名诗》朱翌三衣了冬夏,一钵饱山林。
——《赠僧足庵》顾逢浴水无冬夏,逢人少语言。
——《赠不食姑》顾逢长虹出浪无冬夏,老蜃浮空半是非。
地球概论-第8节-四季和五带

34′
图4--14 大气折光有“抬升”天体的作用
五、 晨昏蒙影
P105 概念:
1、按晨光始和昏影终的太阳“低度”标准分三级: ⑴、民用:6;⑵、航海:12;⑶、天文:18。 2、纬度愈高,持续时间愈长 3、高纬度(高于48.5 即:66.5°-18°)夏至日,昏影未终,晨光已始,叫“白夜”
3、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按“五· 一”节的昼长,将下 列各地排列次序(从长到短): 北京(40°N)、上海(31°N)、哈尔滨(45°N)、新 加坡(1°N)、雅加达(1°S)、墨尔本(37°S)和开普敦 (34°S)。 答:哈尔滨-北京-上海-新加坡-雅加达-开普敦-墨尔 本 4、根据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把各月1日按北京的昼长排列 序次(从长到短):1/1,1/2,……1/12。 答: 1/7,1/6,1/8,1/5,1/9,1/4,1/10,1/3,1/11,1/2, 1/12,1/1。(7、6、8、5、9、4、10、3、11、2、12、1月)
H = ( 90 + ) -
( 90 + )为赤道上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他各地 随纬度递减,是对( 90 + )的纬度订正。
太阳高度变化:北回归线北,南回归线南,回归线间,二 至二分
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P110
H = ( 90 - ) + ( 90 - )
半昼弧公式
地平圈分太阳周日圈(赤纬圈)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cost=-tg· tg (半昼弧公式)
(式中的和皆以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此公式表明, 决定昼夜长短有两个因素: 当地地理纬度和当时的太阳赤纬(即太阳直射点纬度)。 前者是空间因素,即地理因素;后者是时间因素,即季节因素。
二十四节气与道教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道教的关系二十四节气与道教的关系[导读]这种按恒星方位以二十四气来计月计日的历法,研究者称之为“二十四气历”。
它是一种太阳历,不同于官方的阴阳合历。
文/董恺忱范楚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学指时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图)一、《淮南子·天文训》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系统记载《淮南子·天文训》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系统记载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学指时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了秦汉时期而臻于完备。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就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系统记载。
为醒目见,兹列表如下:《淮南子·天文训》所载二十四节气比之前代有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二十四节气名称与顺序的定型。
上篇谈到,关于二十四节气名称的系统记载,始见于《逸周书·时则训》。
但据卢文弨的考证,《时则训》中“雨水”和“惊蛰”、“清明”和“谷雨”的前后次序,原来应是相互调换的。
也就是说,先秦时代虽然已经具备产生二十四节气的条件,但当时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与后世不完全一样,今本《时则训》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可能经过汉代人的整理和修改。
但《淮南子》所载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已经与后世完全相同,历二千多年而没有改变。
这标志着二十四节气的定型。
其次是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定位。
《淮南子·天文训》是按“斗转星移”的原则,根据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来定二十四节气的。
正北的子辰与正南的午辰相连(经),正东的卯辰和正西的酉辰相连(纬),形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线(“二绳”)。
斗柄“中绳”分别为冬夏二“至”和春秋二“分”,与《鹖冠子》“斗柄东向,天下皆春;斗柄南向,天下皆夏;斗柄西向,天下皆秋;斗柄北向,天下皆冬”的记载一致。
“二绳”把天穹划分为四区,即分别由丑寅、辰巳、未辛、戌亥组成的四钩。
每一方的中心处叫“维”。
“东北为报德之维,西南为背阴之维,东南为常阳之维”。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原文及译文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原文及译文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
人之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
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
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
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
故曰:受禄于天,定爵于天,成名于天。
唯人独能偶天地。
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
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
物旁折取天之阴阳以生活耳,而人乃烂然有其文理。
是故凡物之形,莫不伏从旁折天地而行,人独题直立端尚,正正当当。
是故所取天地少者,旁折之;所取天地多者,正当之。
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
是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秋者天之所以收也,义者君之所以罚也;冬者天之所以藏也,刑者君之所以禁也。
天之副在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
天人所同有也。
人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人之所以成为人是由于天的作用。
人作为人,其根源在于天,天可以说是人的曾祖父。
这就是人之所以与天相似的原因。
人的形体,是依照天的运行规律而形成的;人的血气,是由天的意志转化为仁爱之情;人的德行,是根据天理而形成正义之感;人的好恶,是由天的温暖清凉之气转化而来;人的喜怒,是由天的寒暑变化转化而成;人所禀受的天命,就如同天的四季更替。
人生中存在喜怒哀乐的反应,就如同春秋冬夏四季一样。
喜悦,是对春天的回应;愤怒,是对秋天的回应;快乐,是对夏天的回应;悲哀,是对冬天的回应。
天的特征在人身上有所体现,人的情性有来源于天的因素。
【临沂市中考专项复习】专题九:仿写与修辞单元检测

九年级中考复习第九专题:仿写与修辞检测题班级:姓名:(满分:100分)1.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4分)A.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B.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要懂得感恩。
D.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2.下面四副对联中,有不符合对联格式要求的一项是()(4分)A.喜有两眼泪,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B.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C.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D.临水开轩,四面云山一幅画;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
3.“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
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4分)A.远交近攻顺手牵羊反客为主B.围魏救赵以逸待劳偷梁换柱C.打草惊蛇浑水摸鱼调虎离山D.暗度陈仓金蝉脱壳欲擒故纵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赞美之情。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②他总是微笑起来,并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③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包鑫《卖雪球的人》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卖雪球的人包鑫直到天明,人们才发现碧瓦上撒了一层薄雪。
曲阜的初雪是在夜晚悄悄下的。
金黄的银杏叶有如马耳,将雪抖得簌簌扑落,未及落地,就在风中化了。
路面的雪同样待不到鞋印与车辙,就干净地消失,消失得干干净净。
雪客是老友,久别未相逢,这不免让人失望。
在太阳尚未高挂之前,我走进明故城,见行人寂寂,游人稀疏,青石板上也已无清脆的马蹄声。
这期间,一些导游不时问我要不要参观,一些蹬三轮载客的问我要不要转转。
几个月来,他们的营生不太可观,这自然是疫情闹的。
我走着走着,在这老城里寻找雪客的辞别之迹,就有路旁红枫树上洒落的雪粒扑面而来。
拐进阙里街,红墙内的翠柏顶上托着一捧雪,太阳照着亮眼,似乎就要消失。
从牌坊上、墙檐上融化的雪水滴在石板路上,卖古玩的老人正躬身蘸着雪水写大字。
我绕着字走过,转到孔庙南面的“万仞宫墙”下,阳光正照着城关与古钟,照着旌旗与大鼓,也照着蹲靠在城墙根的一位老人。
我走过去时,他掀高帽檐,拉低口罩,热气腾腾地说:“买吗小伙子?一块一个,不论大小。
”我看到在他面前摆着一堆大小不一的雪球,五五二十五个,大的如黄梨,小的如青杏。
我说:“您是艺术家啊大爷。
”“什么艺术家,这是正经营生,”他说,“买的那才叫艺术家。
”从他一身的蓝灰衣装来看,的确和所谓的艺术家无关。
他也许是在夏天卖冰棍的。
“要买得趁早啊,雪球能等人吗?”他袖着手说。
我就挑了一个最大的扫码买了。
拿在手里掂量了掂量,在耳边晃晃,在鼻前闻闻,又对着太阳瞧了瞧。
“真结实啊。
”我说。
“那是。
”他说,“这是昨晚下的雪,下得薄小,但是纷纷扬扬,一片是一片。
像孔子说的,‘君子无所争’,不争不抢,不紧不慢,不急不怠,不追不赶,该什么时候下就什么时候下,该落到哪儿就是哪儿。
天还没亮我就起来,净了手,从磨台、案板和树枝上揩下来,一点一点地团成球按结实,这样不容易化。
”围上来了几个人,有的对着他拍照,有的像买瓜一般,挑挑拣拣,挨个掂量。
从此家乡再无春秋只有冬夏句子

从此家乡再无春秋只有冬夏句子家乡是我成长的地方,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乡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以前的四季分明,春暖花开,秋风送爽,如今却只有冬夏两季。
冬季来临的时候,家乡的天空变得阴沉沉的,寒冷的空气让人不禁打起了寒颤。
以前的冬天是冷而干燥的,寒风刺骨,但阳光明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而如今的冬天却是湿冷而阴暗的,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让人心情沮丧。
家乡的冬天变得越来越长,温度也越来越低,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寒冷的冬季。
与此同时,夏天的到来也给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的夏天是炎热而潮湿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微风拂过脸庞,让人感受到一丝凉意。
而如今的夏天却变得异常炎热,高温持续不退,酷热的气息笼罩着整个家乡。
白天的阳光炙烤大地,夜晚的闷热让人无法入眠。
家乡的夏天变得越来越长,温度也越来越高,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炙热的夏季。
这种气候的变化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扰。
以前的家乡农田肥沃,四季有水,农民们可以种植各种作物,生活富足。
而如今的家乡却面临着干旱和水灾的威胁,农作物歉收,农民们的生活变得艰难。
冬季的寒冷和夏季的酷热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人们不得不在室内寻求避暑或取暖,不能像以前一样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家乡的气候变化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
以前的家乡有着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各种鸟类在树林中欢快地歌唱,各种昆虫在花丛中飞舞。
而如今的家乡却面临着植被减少和动物减少的问题,很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冬季的严寒和夏季的酷热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它们无法适应这种极端的气候,只能选择迁徙或灭绝。
面对家乡气候的变化,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和破坏。
同时,要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
古诗词四季飞花令春夏秋冬

古诗词四季飞花令-春夏秋冬下面是有关“四季”的飞花令诗句。
飞花令“春”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一一王安石《元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一贺知章《咏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一杜甫《春望》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一一孟浩然《春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一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一一杜甫《春夜喜雨》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一一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一朱熹《春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一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一一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一一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一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一王安石《泊船瓜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一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一一白居易《琵琶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一一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一一王维《鸟鸣涧》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一叶绍翁《游园不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一杜牧《赤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一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一一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一一高鼎《村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一孟郊《游子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一一韩翔《寒食》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一一李白《清平调•其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一崔护《题都城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分春秋与冬夏
传说很早以前的一年冬季。
皇帝带领一班大臣巡视天下。
这天他们走出城外,只见大地白雪覆盖,冰封千里,树木枝枯叶落,百花凋零。
没有半点春色绿意。
有位大臣匍匐在地恳请皇帝降旨说:“百树泛绿四季青,
何分春秋与冬夏,
没花绽放万里冰,
严寒雪霜春无踪。
”
皇帝听着大臣的话,看看眼前景象也觉得寒冷十分,没有一点儿春色,实在不妥。
并答应了这位大臣的恳求说:“那就依照你说的办吧!让柏树泛绿,四季常青。
让梅花绽放,香飘万里。
”
“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位大臣呼喊后,抬头观看,顿时柏树枝生绿叶,郁郁苍苍。
悬崖之上腊梅绽放,朵朵含笑。
这位大臣又跪倒在地对皇帝陈说:“臣请求的是百树,指所有的
树木不单单是柏树。
没有花朵绽放不行,不是梅花是指所有的花儿。
”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说:“是朕听错了。
”皇帝思量片刻又说:“朕为一国之主,话以说出,不便改正。
也只能如此了!”从此以后,每年四季柏树碧绿,永葆青春。
每到冬雪之时腊梅盛开,朵朵微笑,香飘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