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疗法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疗法 药液抽吸法(护理学基础课件)

护理学基础
第十一章 药物疗法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
药液抽吸法
学习目标
知识 目标
掌握药液抽吸的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技能 目标
能正确实施自安瓿内抽吸药液和自密封瓶内抽吸药液。
素质 目标
具有慎独精神。
内容
01 目的 02 操作流程 03 注意事项
一、目的
正确抽吸药液, 为各种注射做准备。
二、操作流程
(一)评估
1.药液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批号,确保安瓿完 整、药液质量完好
2.注射器及针头,型号合适,在有效期内,包装无漏气
(二)计划 1.护士准备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
二、操作流程
二、操作流程
(三)实施-自安瓿瓶内抽吸药液
消 →弹 →锯 →消 → 掰→ 抽
注射器刻度向上,针头斜面向下 做到不余、不漏、不污染
核对
打开安瓿
连接注射器
抽吸药液
先回抽再轻推
排尽空气
看挤撕取,一紧一松
妥瓿
大安瓿
二、操作流程
(三)实施-自密封瓶内抽吸药液
启瓶器开启,常规消毒,待干
注入与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
核对
打开药液
连接注射器
注入空气
抽吸药液
排尽空气
妥善放置,保持无菌
自密封瓶内抽吸药液
1.向密封瓶内注入与所需药 液等量的空气
2.倒转药瓶,使针头在液面 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
3.示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二、操作流程
(四)评价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原则 2.排尽空气 3.未浪费药液,剂量准确,操作规范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药液要现用现抽,避免药液污染及药效降低 3.药液抽吸时手不可触及活塞,避免污染药液 4.排气时不可浪费药液,要确保药量准确
第十一章 药物疗法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
药液抽吸法
学习目标
知识 目标
掌握药液抽吸的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技能 目标
能正确实施自安瓿内抽吸药液和自密封瓶内抽吸药液。
素质 目标
具有慎独精神。
内容
01 目的 02 操作流程 03 注意事项
一、目的
正确抽吸药液, 为各种注射做准备。
二、操作流程
(一)评估
1.药液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批号,确保安瓿完 整、药液质量完好
2.注射器及针头,型号合适,在有效期内,包装无漏气
(二)计划 1.护士准备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
二、操作流程
二、操作流程
(三)实施-自安瓿瓶内抽吸药液
消 →弹 →锯 →消 → 掰→ 抽
注射器刻度向上,针头斜面向下 做到不余、不漏、不污染
核对
打开安瓿
连接注射器
抽吸药液
先回抽再轻推
排尽空气
看挤撕取,一紧一松
妥瓿
大安瓿
二、操作流程
(三)实施-自密封瓶内抽吸药液
启瓶器开启,常规消毒,待干
注入与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
核对
打开药液
连接注射器
注入空气
抽吸药液
排尽空气
妥善放置,保持无菌
自密封瓶内抽吸药液
1.向密封瓶内注入与所需药 液等量的空气
2.倒转药瓶,使针头在液面 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
3.示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二、操作流程
(四)评价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原则 2.排尽空气 3.未浪费药液,剂量准确,操作规范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药液要现用现抽,避免药液污染及药效降低 3.药液抽吸时手不可触及活塞,避免污染药液 4.排气时不可浪费药液,要确保药量准确
第15节-药物疗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法PPT课件

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型变态反应发生率约为510个1万特点是危险性大一般呈闪电样发生5患者于给药后分钟内出现症状10出现于半小时以后既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初次注射时也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的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其它过敏反应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所引起表现为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因脑组织缺氧所致表现为头晕眼花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等一般在用药后14天发生这种反应比较温和有发热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严重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一旦引起脑水肿或喉头水肿也可致死血清病型反应一般于用药后14天内发生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寻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4 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给药。阳性者禁止使用 青霉素,同时报告医生,在医嘱单、体温单、 病历本、床头卡、注射卡醒目的注明青霉素 过敏使用阳性反应,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应观察30分钟, 以防迟缓反应的发生。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 倾听病人主诉。
6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并于 注射青霉素或做过敏试验前均应做好急救的 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吸 氧装置等)
7、青霉素过敏引起呼吸道阻塞症状的原因:C A.循环衰竭 B.血压降低 C.喉头水肿和肺水肿 D.脑组织缺氧 E.鼻塞
8、青霉素过敏引起的消化道症状主要是:A A.腹痛,便血 B.恶心, 呕吐 C.腹胀,腹泻 D.腹胀, 便秘 E.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取上液0.25ml 0.75ml 500U/ml 摇匀
皮试液配制方法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4 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给药。阳性者禁止使用 青霉素,同时报告医生,在医嘱单、体温单、 病历本、床头卡、注射卡醒目的注明青霉素 过敏使用阳性反应,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应观察30分钟, 以防迟缓反应的发生。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 倾听病人主诉。
6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并于 注射青霉素或做过敏试验前均应做好急救的 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吸 氧装置等)
7、青霉素过敏引起呼吸道阻塞症状的原因:C A.循环衰竭 B.血压降低 C.喉头水肿和肺水肿 D.脑组织缺氧 E.鼻塞
8、青霉素过敏引起的消化道症状主要是:A A.腹痛,便血 B.恶心, 呕吐 C.腹胀,腹泻 D.腹胀, 便秘 E.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取上液0.25ml 0.75ml 500U/ml 摇匀
皮试液配制方法
临床药理学--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物药物治疗 ppt课件

④促进钾离子内流 提高细胞内K+浓度
ppt课件
10
临床用途 用于以胰岛素缺乏为主的各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I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
未得到控制者 糖尿病合并感染、妊娠、分娩、手术等应激情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伴严重并发症 纠正细胞内缺钾: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静滴,
ppt课件
14
药理作用
本类药产生降血糖作用是通过:
①与胰岛β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阻滞ATP敏
感的K+外流→细胞膜去极化增强电压依赖性Ca++通
道胞外Ca++内流→胰岛β细胞分泌和释放胰岛素
②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③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
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或胰腺切除者无效
(CTI) 静脉 立即 1/2 2
急救时
中性胰岛素 皮下 1/4 2~4 6~8 (novo actrapid)
中效 无定型胰岛素 皮下
锌悬液[IZS(A)]
低精蛋白锌
皮下
胰岛素(NPH)
胰岛素锌悬液 皮下
长效 鱼精蛋白锌 皮下 胰岛素(PZI) 结晶胰岛素锌 皮下 悬液[IZS(C)]
1 2~3 1~2 3~6 4~6
4~6 12~16 餐前15~30 min,3~4次/d
8~12 18~24 早或晚餐前 30~60 min, 1~2次/d
8~14 18~24 早或晚餐前 30~60 min, 1~2次/d
16~18 24~36 早餐前30~60 min
16~18 30~36 早餐前30~60 min,
ppt课件
第三节药物疗法与过敏实验法-PPT

7、掌握合适得进针深度,不 可完全刺入针梗
8、减轻病人得不适与疼痛
(1)做好解释与安慰,消除病 人得不安与害怕心理
(2)指导并协助病人采取适当 得体位与姿势,以利肌肉 放松
(3)做到“二快一慢”即:注射 进针、拔针快,推注药液慢
(4)需同时注射几种药液时,应先注 刺激性弱得,后注刺激性强得。
(5)注射刺激性较强得药物时,宜选 长针,且进针较深。
自理者 见病人服药 取回药杯
不能自理者
协助喂药或鼻饲
备药
备药
查对
发药
2、 健康教育: 宣传用药常识
(1) 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需在血液内保持 有效浓度,应准时给药。
(2) 健胃药宜饭前服;助消化及对胃黏膜有 刺激得药宜饭后服。
(3) 服安抚呼吸道黏膜得药后不宜立即饮水。
(4)某些磺胺类药物服药后要多饮水或服 5%碳酸氢钠碱化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给药方法得影响
给药途径、时间、次数及药物得联合应用等均对 药物有重要影响。
饮食得影响
1、促进药物吸收与增强疗效 2、干扰药物吸收与降低疗效 3、改变尿液PH,影响疗效
八、 给药程序
评估
1、评估患者对药物得要求 2、评估患者得生理状况 3、评估患者得心理社会因素 4、评估患者得特殊需要
使用于: 需迅速发生药效作用时 各种原因不能口服药物 药物易受消化液影响 不能经胃肠黏膜吸收得药物
一、注射给药得基本知识
(一)注射用物
1、注射盘:内放消毒液、消毒棉签、消毒镊子、消毒治疗 巾、砂轮、启瓶器、弯盘等。
2、注射器与针头
各种型号射器
各种针头及注射器得用途
1与-2
5-6
第16章 药物疗法(1.2.3节)

15-24
15-25
二、给药的原则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查: 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七对:(八对) 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 用法、时间、 (有效期) 一注意:
检查药物的作用(疗效)与不良反应。 五准确:药物、剂量、途径、时间、病人
15-26
三查:
操作前查
操作中查
操作后查
15-27
15-32
三、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3、给药的途径:
AV>吸入>舌下含服>直肠>肌内>皮下>口服>皮肤
4、给药时间:取决于药物的血浆半衰期 (t1/2)
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T1/2表示。
15-33
三、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5、联合用药: 药物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药物拮抗作用,减少药物副作用
15-34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体重与年龄
1.生理因素
2)性别(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
3)遗传异常
四环素牙
15-35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2.病理状态 :肝肾功能↓----中毒
3.心理因素:(如情绪、语言、暗示) 高敏性
4.个体差异
耐受性
习惯性
15-36
(三)饮食方面
1.促进吸收、增加疗效:酸性食物—铁剂 脂溶性维生素—高脂饮食
❖熟练掌握给药方法和技术,能与病人有 效沟通并给予用药指导。
❖注意配伍禁忌。
❖防止过敏反应发生。
15-18
二、安全给药的原则
(一)根据医嘱给药(最主要原则)
1.必须严格执行医嘱,不得擅自更改; 2.对有疑问的医嘱,应立即提出,询问清楚; (病情、剂量、给药时间、次数、方法、剂型)
15-25
二、给药的原则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查: 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七对:(八对) 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 用法、时间、 (有效期) 一注意:
检查药物的作用(疗效)与不良反应。 五准确:药物、剂量、途径、时间、病人
15-26
三查:
操作前查
操作中查
操作后查
15-27
15-32
三、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3、给药的途径:
AV>吸入>舌下含服>直肠>肌内>皮下>口服>皮肤
4、给药时间:取决于药物的血浆半衰期 (t1/2)
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T1/2表示。
15-33
三、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5、联合用药: 药物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药物拮抗作用,减少药物副作用
15-34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体重与年龄
1.生理因素
2)性别(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
3)遗传异常
四环素牙
15-35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2.病理状态 :肝肾功能↓----中毒
3.心理因素:(如情绪、语言、暗示) 高敏性
4.个体差异
耐受性
习惯性
15-36
(三)饮食方面
1.促进吸收、增加疗效:酸性食物—铁剂 脂溶性维生素—高脂饮食
❖熟练掌握给药方法和技术,能与病人有 效沟通并给予用药指导。
❖注意配伍禁忌。
❖防止过敏反应发生。
15-18
二、安全给药的原则
(一)根据医嘱给药(最主要原则)
1.必须严格执行医嘱,不得擅自更改; 2.对有疑问的医嘱,应立即提出,询问清楚; (病情、剂量、给药时间、次数、方法、剂型)
药物疗法 口服给药法(护理学基础课件)

• 准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护士准备 患者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 步骤 备药 严格查对 →正确取药 → 再次查对 固体药用药匙取;粉剂、含化片用纸包好 水剂用量杯取 油剂、滴剂、药量不足1ml,在药杯内倒少量温开水,用滴管吸 取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发药 准备分发→核对解释→协助服药→消毒整理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5.配伍禁忌药物不能同时或在短时间内服用 6.服用强心苷类药物应监测患者脉率、心率、节律,脉率<60次/ 分或节律异常应暂停服药并报告医生 7. 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不可嚼碎或掰开 8.对危重及不能自行服药者应喂服,鼻饲者应将药物研碎溶解后, 从胃管注入,再用温水冲净胃管 9.舌下含片应放舌下,颊粘膜含服片放两颊黏膜与牙齿之间待其 溶化
护理学基础
第十一章 药物疗法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学习目标
知识 目标
掌握口服给药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技能 目标
能为患者正确实施口服给药
素质 目标
逐渐形成较强的责任心,培养人文关怀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 口服给药法
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局部 或全身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 优点 -最常用、最方便、比较安全 -药品生产成本较低,价格相对 低廉,故能口服给药者一般不首选注射给药
• 缺点 -吸收慢且不规律,不适用于急救 -易被消化液破坏失效,胃肠道刺激 -对意识不清、呕吐不止、禁食等患者不宜用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 目的 减轻症状、治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协助诊断和预防疾病。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2
双胍类
• 抑制肝糖的产生和输出; • 增加基础状态下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增
加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葡萄糖氧化和代谢; • 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 改善周围组织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
作用,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 降糖外作用: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降低血 小板聚集和血液高凝状态。——能降低大血管 并发症及死亡率
• 首选
精选PPT课件
13
双胍类
临床常用二甲双胍(降糖片,格华止, 美迪康) 1.二甲双胍:0.25mg/片,每日剂量0.5-1.5mg。 2.格华止:0.85mg/片,0.5mg/片,每日剂量
0.5-2.5mg。 3.二甲双胍缓释片: 0.5mg/片
精选PPT课件
14
噻唑烷二酮类
——胰岛素增敏剂
精选PPT课件
10
磺脲类
• 格列喹酮(糖适平):30mg/片,每日剂量30240mg,分3次餐前30分钟——肝肾功能轻度不全可 用
• 格列美脲(亚莫利,万苏平):2mg/片,每日剂 量1-8mg,分1-2次口服——与受体结合快、解离也 快,而且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受血糖调节,低血 糖发生率低而且轻微。还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精选PPT课件
1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的宣传教育
精选PPT课件
2
口服降糖药物
非口服降糖药:胰岛素 GLP-1
精选PPT课件
3
口服降糖药的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不能代替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也不能代替胰岛素的使用 必须建立在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即饮食、运动疗法与控 制体重
药物疗法PPT课件

.
基础护理技术
第三节 雾化吸入法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三、手压式雾化吸入法
四、压缩式雾化吸入法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超声波雾化
器是由超声波
发生器、水槽 基
、晶体换能器 本
、雾化罐、透 声膜、螺纹管
结 构
和口含嘴或面
罩组成
.
基础护理技术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
基础护理技术
通电
输出
高频电能
知识 链接
.
基础护理技术
二、口服给药法
.
基础护理技术
目的 告知
准备
操作规程
注意事项
口服给药法
二、口服给药法
目的
是指药物口服后经 胃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血液 循环,从而发挥局部或全 身的治疗作用。
.
基础护理技术
告知
口服药物的作用及服用方 法
服用药物时应注意的饮食、 饮水情况
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 事项
.
基础护理技术
一、安全有效用药指 按导时用药:抗生素特、磺殊胺药类物药物用药指导
分时用药: 健胃及刺激食欲的药物宜饭前服 助消化药及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
密切观察:服用强心甙类药物前应监测脉率及心率 服药方式:
对牙齿有腐蚀作用和使牙齿染色的药物,服用时应 避免与牙齿接触 饮水限制:
(禁饮水)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有安抚作用 (多饮水)磺胺类药和退热药
二、口服给药法—准备
护士 准备
患者 准备
用物 准备
.
基础护理技术
环境 准备
着装整 洁、修 剪指甲、
洗手
了解所 用药物 的性状、 作用及 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因素
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分布 药物的代谢 药物的排泄
给药方法
给药途径 给药时间 给药剂量 联合用药
机体因素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 心理因素 个体差异
饮食因素
促进药物吸收而 增加疗效
干扰药物吸收而 降低疗效
改变尿液pH从而 影响疗效
17
课后小结
1. 下列药物如何保管?
▪ 疫苗、维生素C、胰岛素、抗毒血清、盐酸肾上腺素、 胎盘球蛋白、血液制品、氨茶碱等酵母片、糖衣片、乙 醇。
2. 给药原则有哪些? 3. 三查七对是什么?
18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一、安全给药指导 二ຫໍສະໝຸດ 口服给药法19一、安全给药指导
1.抗生素及磺胺类药---准时给药。
2.健胃药---饭前服。
▪ 助消化药和对胃黏膜有刺激性 的药---饭后服。
3.磺胺类药物--多饮水。
4.止咳糖浆
▪ 服后不宜立即饮水。 ▪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应最后
▪ 注明药品名称、剂量、浓度。
12
(三)药物的保管 4.定期检查
发现药品如有沉淀、浑浊、异味、变色、变性、潮解 等,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停止使用。
13
(三)药物的保管 5.妥善保存 (1)易被热破坏的药物---放置冰箱内保存(冷藏于2~10℃)。
如疫苗、胰岛素、抗毒血清、胎盘球蛋白、血液制品和青霉 素皮试液等。 (2)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需装瓶、密闭盖紧。
1.护士指导该病人服药。 2. 正确实施超声波雾化吸入技术。 3.对临床易发生过敏的药物,正确执行药物过敏试验法。 4.用药过程中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给予及时、正确的抢救。
4
重点难点
重点 ❖ 药疗原则 ❖ 安全用药指导 ❖ 注射原则与注射技术 ❖ 口服和雾化给药 ❖ 药物过敏试验
难点
❖ 药物抽吸和各种注射技巧 ❖ 皮试液的配制 ❖ 常用外文缩写 ❖ 遵循查对制度、无菌原则
病人 了解口服给药的目的和用药的注意事项。
用物
服药本、小药卡、药盘、药杯、量杯、药匙、滴管、 研钵、湿纱布、治疗巾、水壶(备温开水),另备
纸、吸管。
环境 整洁、安静、安全
23
二、口服给药法—实施
◆备药
❖ 严格查对
正确取药
再次查对
▪ 固体药:水剂:油剂、滴剂、药量不足1ml;
◆发药
❖ 准备分发
核对解释
协助服药
消毒整理
24
【注意事项】 1.严格查对,一次不能取出两位病人的药物。 2.发药前应了解病人的有关情况。 3.病人提出疑问,护士应重新核对,耐心解释。 4.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25
课后小结
1.下列药物如何保管?
磺胺类药,健胃药,止咳糖浆,强心甙类药物,稀盐酸。
2.下列药品,护士如何备药?
护理学基础
第十六章 药物疗法
西安市卫生学校 蒙雅萍
护理学基础
学习目标
1.具有慎独、严谨的工作作风;动作轻稳,关爱 病人,运用沟通技巧,取得合作;做好查对,防 止差错,保证给药安全有效。
2.掌握药物保管原则,给药原则,注射原则;医 嘱中常用外文缩写,常用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和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5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第三节 雾化吸入法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法 第六节 局部给药法
6
第一节 给药基本知识
一、概述 二、给药原则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7
一、概述
(一)药物的种类
1.内服药 2.注射药 3.外用药 4.新剂型
❖片剂、溶液、合剂、胶囊、 丸剂、酊剂、散剂等。 ❖溶液、粉剂、油剂、结晶及 混悬液等。 ❖溶液、酊剂、软膏、粉剂、 搽剂、滴剂、栓剂、洗剂及涂 膜❖粘剂贴等敷。片、植入慢溶药片、 胰岛素泵等。
固体药,水剂,油剂、滴剂、药量不足1ml。
26
第三节 吸入给药法
吸入给药法
氧气雾化吸入 手压式雾化吸入
超声雾化吸入
27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
目的
8
(一)药物种类
内服药 外用药 注射药 新剂型
9
(二)药物的领取
❖ 1.病区
❖ 设有药柜,一定基数的常用药物, 专人负责。 ❖ 贵重药、特殊药物、剧毒药、麻醉 药凭医生处方领取。 ❖ 2.中心药房 ❖ 病区病人的日间用药,病区护士负 责核对领回。 ❖ 3. 电子计算机联网管理
10
(三)药物的保管
20
二、口服给药法
【目的】 【操作程序】 【注意事项】
❖评估 ❖计划 ❖实施 ❖评价
21
二、口服给药法
目的
✓ 经胃肠道吸收利 用,以达到防治 和诊断疾病的作 用。
评估
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是 否有鼻饲管、有无呕吐等。
病人对服药的认识、心理反应 及合作程度。
22
二、口服给药法—计划
护士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3.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和局部给药法。 4.熟练掌握口服给药法、药液抽吸法、各种注射
法、雾化吸入法和常用药物皮试液的配制。
3
工作情景与任务
导入情景: 张女士,55岁,以“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房颤)”
入院,病人主诉:心悸、气短、咳嗽、咳痰一周。入院后测体 温39℃,心率112次/分,脉率86次/分,遵医嘱给予地高辛、止 咳糖浆口服;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超声波雾化吸入;青霉素640 万u+0.9%氯化钠溶液250ml,皮试,ivgtt qd。 工作任务:
服。
5.服用强心甙类药物
▪ 先测量病人脉率(心率)及节 律。
▪ 成人脉率<60次/min或节律异常 ---暂停服药并报告医生。
6.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 色的药物
▪ 用吸水管吸入,服后及时漱 口。
7. 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 不可嚼碎
8.对危重及不能自行服药者应喂 服
▪ 鼻饲者--研碎溶解后,从胃 管注入,再温水冲净胃管。
如酵母片、糖衣片、乙醇等。
14
(三)药物的保管 (3)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
装有色密盖瓶中,置于阴凉处, 针剂应放在黑纸遮光的药盒内。
如维生素C、氨茶碱,盐酸肾上腺素等。
15
二、给药原则
(一)根据医嘱给药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安全正确给药 (四)密切观察
16
五、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1.药柜管理 ▪ 通风干燥、光线充足,专人负责。
2.分类保管 ▪ 按内服、外用、注射、剧毒药等分 类保管。 ▪ 按有效期的先后顺序使用。 ▪ 剧毒药和麻醉药,加锁保管,每班 交接。 ▪ 个人专用的特种药物,单独存放。
11
(三)药物的保管 3.标签明确
▪ 内服药用蓝色边,外用药用红色边,剧毒药和麻醉药 用黑色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