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廉颇蔺相如知识点归纳

介词) 被,受 (介词) 动词) 接见 (动词)
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吾念之 顾吾念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
只不过
因
由此, 由此,趁此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
二、一词多义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使动) 均之二策, 均之二策 承担( 承担 使动) •秦贪,负其强 秦贪, 秦贪 负
凭借(动词) 仗着 凭借(动词)
•相如度春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动词) 相如度春王虽斋, 相如度春王虽斋 违背(动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对不起 辜负(动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动词)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动词) 廉颇闻之, 廉颇闻之 背着(动词)
• 以勇气闻于诸侯 •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
凭借(介词) 凭借(介词) 用(介词) 介词)
•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用来,表目的(连词) 用来,表目的(连词) •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把(连词) 连词)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因为(连词) 因为(连词)
•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左右欲引相如去 引 •相如引车避匿 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 • • • • • • • • • 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向人敬酒或献礼(名作动) 向人敬酒或献礼(名作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掌握下列文言词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7、宜:宜可使(应该)8、曲:曲在赵(理亏)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21、靡:左右皆靡(退却)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二、出自本文的成语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三、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四、一词多义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五、词类活用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六、古今异义的词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七、句式归纳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相当丞相)。
3、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门客)4、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5、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
6、斧质: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质: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7、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8、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9、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列观:一般的宫殿,文中指章台)10、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管分职,各有专司。
11、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12、传:招待宾客的馆舍。
13、褐:粗布衣服。
14、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大锅)15、上大夫: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等。
16、瑟:乐器名,形状像琴。
17、缶:盛酒浆的瓦器。
18、寿:向人进酒或献礼,表示祝人长寿。
19、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2021:秦汉以前表示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
22、御史:战国时的史官。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21、出自本课的成语:(1)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2)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
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3)怒发冲冠——形容极端愤怒。
(4)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5)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将相和——二、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庭:拜送书于庭(通“廷”)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缪: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通“穆”)5、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三、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4、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声明5、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亲外戚,父母兄弟等;今义:有婚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篇列传,主要讲述了廉颇、蔺相
如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
以下是该篇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时间背景:本篇列传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中国,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国争霸,战争频繁。
2. 人物简介:
-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封为将军,为人刚直忠诚,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谋士,是蔺泽的儿子,为人聪明机智,善于策划谋略。
3.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 敌人韩国进攻赵国后,廉颇带领赵军进行了多次反击,战胜了韩军。
他以其忠诚和军事才能赢得了国君和民众的信任和尊重。
- 蔺相如在齐国出使期间,被齐国国君授予了能够拯救赵国的机会。
他趁机逃回赵国,提醒国君悬赏廉颇,使廉颇得以回国。
- 廉颇和蔺相如一起联手,击败了强大的韩军,保卫了赵国。
4. 故事的主题和教训:
-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忠诚、勇敢、智慧的人,他们的故事展示了忠诚和智慧的力量,强调了信任和合作的重要性。
- 故事中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的局势,以及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和外交手段的重要性。
以上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主要知识点归纳,该篇列传通过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
展示了忠诚、智慧和合作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斗争。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总结《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全文以两位春秋时期的大将军廉颇和蔺相如为主要人物,讲述了他们在历史上的事迹,展现了其英雄气概和卓越才干。
本文将结合《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总结关于文言的一些知识点。
1.文言的基本特征文言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字词较复杂,读音古怪。
如“箸”读为“zhù”,“犇”读为“bēn”。
(2)语法结构多为主谓宾,动宾结构。
如“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君子”为主语,“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为谓语,谓语中的动词“为”和“不为”为动宾结构。
(3)使用繁琐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夹叙夹议等。
如“进不得其门而疑其隙,退不得其墙而窥其穴”中的“疑其隙”和“窥其穴”就是比喻。
(4)常使用典故、典型人物等,以彰显文化底蕴。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七步成诗、燃灯替身等故事,都是使用典故来突出人物的才干和胆略。
2.文言中的修辞手法文言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其中常用的有比喻、夹叙夹议和对仗等。
(1)比喻:指用一个事物比较另一个事物,以便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吴起以长车鼓子之忧,诸侯莫敢当”就是比喻。
(2)夹叙夹议:指在论述某一事物时,在其中插入另一个事物的评论或议论,以达到强调效果。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从孙子、吴起多所称赞”的语句就是夹叙夹议的典型例子。
(3)对仗:指两个相邻的语句,在语音、词汇、意义等方面都有相对称的关系,以达到语言的美感和理论上的对称。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老矣,功不废;盖聚敛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对仗句。
3.文言中的典故和典型人物文言在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时,常使用典故和典型人物来表现,以达到情理并存、深入人心的的目的。
(1)典故:指在文言中使用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七步成诗”就是成为了一则典故。
(2)典型人物:指在文言中塑造出的一些特定的人物形象,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就是典型人物之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名将——
廉颇和蔺相如。
文中折射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风貌、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品德道德观念等方面
的内容。
在学习这篇文言文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古代武将的形象描写
文中对廉颇的描写重点在于他的武勇、忠诚;蔺相如则强调他的智慧、机智。
他们都
是战国时期历史上著名的将领,相互之间又因立场不同而互相抵制、厌恶,这种情节也为
这篇文章增添了不少的冲突与对比。
2. 君臣关系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忠诚的臣子,不论是面对强敌还是内部争斗,他们都表现出了绝对
的大公无私和忠诚,是值得敬佩的典范。
从他们与君王、官僚的互动关系中可以看出,当
时的政治风气非常险恶,权力斗争、排斥异己、訾议造谣等做法屡见不鲜,而好几次大家
都能表现出民主、宽容、公正的素质。
3. 社会生活
文中通过对蔺相如下车的描写、对锄禾日当午的描述等,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
上车下车的礼仪、耕种的田间劳作环境等,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古代社会景象。
4. 文化传承
文章中通过对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的讲述,告诉我们必须借鉴历史,明辨是非,从中
汲取教训,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同时,文中也很好地展示了儒家经典中“忠诚、谦让、敬上礼下”等伦理道德观念,提醒我们传承和坚守传统美德。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知识点一、通假字折叠⒈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予”通“与”给予。
⒉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⒊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⒋臣愿奉璧往使。
“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⒌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⒍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观察。
⒎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⒏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⒐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⒑为一击缶。
“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⒒详为予赵城。
“详”通“佯”假装。
二、一词多义折叠负①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犯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当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臣窃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那么幸得脱矣幸运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那么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②绝秦赵之欢交情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是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②王必无人假如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③不如因此厚遇之趁此由此④因跪请秦王趁机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孰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出名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三、古今异义折叠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

平民(借代) 指给...看
向人敬酒或献礼
上前,进献 扬言,到处说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今异义
(古义:尊重;今义:严格) 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窃计欲亡走燕 (古义:投奔;今义:行走
3、相如奉璧奏秦王 (古义:呈献;今义:演奏或取得)
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5、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 6、位在廉颇之右 (古义:上;今义:与左相对)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 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 “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 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 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
(趁机)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④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沿袭)
而
① 夫秦强而赵弱
(表并列)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表转折,但是)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表承接) (表转折,但是)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于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在) (被) (与) (对,向)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非常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
5、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 报秦者,未得。
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 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6、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 曰:‘君何以知燕王?’ 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 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 (会收留您)?
羞,以……为羞耻
后,以…为后
⑷意动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引申为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动,拉开弓)
幸:
①而君幸赦臣
(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
③则幸得脱 徒:
(侥幸)
①徒见欺
(白白地)
②徒以口舌为劳 于:
(只,只不过)
①君幸于赵王
(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连词,同)
④ 毕礼而归之
(归,使……回去)
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 (止,使……止;阻止)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
(完,使……完整)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耻)
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形作动,尊敬)
② 大王必欲急臣
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
(安置住宿)
② 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杀)
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
(衣,穿;怀,怀里藏着)
④ 乃前曰
(上前)
⑤ 怒发上冲冠
(向上竖起)
⑥ 臣乃敢上璧
(献上)
词类活用
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
(归,使……归)
② 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破碎)
③ 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6廉颇宣言曰 (古义:扬言;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亲戚
(古义: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
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8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而相如庭斥之 (在朝廷上)
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从小路 )
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 (向西)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急,逼迫)
实词
负:
①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使……承担) (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给)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古今异义
1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人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古义:遵守约定;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
4明年复攻赵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
见:
①徒见欺
(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 (动词,接见)
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②顾吾念之 ③顾野有麦场
(回头) (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
(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反而,竟然)
文言句式
• (一)倒装句 • 1状语后置句:① 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 • ② 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 ③ 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 • 2.宾语前置句:何以知之(以何) • 3.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中心词+
定语+者)
• (二)被动句: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被) • 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 • (三)固定句式 • 1.孰与 / 与……孰:跟……相比,哪一个(谁)更…… •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其 / 吾与徐公孰美 / 孰与君少长 • 2.独……哉:难道……吗,表反问 • 例:独畏廉将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