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初探

合集下载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世界上广泛饮用的饮品之一。

在中国,茶树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叶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在现代社会,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使得有机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有机茶树栽培技术进行思考。

一、土壤肥力的调理有机茶树栽培技术中,土壤肥力的调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茶树生长的土壤应该具备疏松、透气、保水和保肥的特点。

在土壤的调理中,首先要保证土壤的疏松和透气性,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翻耕、深松等手段。

还需要加入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

还可以利用生物科技手段,如微生物菌肥等,来调理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的生态环境。

二、有机农药的应用在有机茶树栽培技术中,农药的使用是需要谨慎的。

传统的农药使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并且会在茶叶中残留农药残留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有机茶树栽培技术中,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利用天敌、天敌捕食等方式,来控制茶树害虫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植物药剂和微生物制剂,来防治茶树病害,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有机茶树栽培技术中,农药的使用需要极为谨慎,要选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有机农药,并且要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

三、科学的灌溉管理在有机茶树栽培技术中,科学的灌溉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茶树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是过量的水分会导致茶树的根系窒息,影响茶树的生长。

要根据茶树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含水量,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管理。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

还可以利用雨水集中系统,收集雨水用于灌溉,节约水资源的也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的肥力。

四、有机茶树的优良品种选育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推广需要有机茶树的优良品种作为基础。

目前,我国茶树的种质资源丰富,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生长环境,选育适应性强、抗病性好、产量高的有机茶树品种。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一、土壤改良1. 合理施肥:建设生态茶园首先要根据土壤的类型和茶树品种的生长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使茶树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

2. 生物有机肥: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并通过堆肥、发酵等工艺制成生物有机肥,在保障植物生长的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 灌溉管理: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使水分均匀地分布在茶园内的土壤中,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水资源利用1. 蓄水设施:建设生态茶园时,应合理规划蓄水设施,包括水库、水塘、水窖等,将雨水进行集中蓄存,以应对干旱期间的水源不足问题。

2. 捕集和利用雨水: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和生活用水,在节水的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3. 水质保护:对生态茶园周边的水源进行保护,杜绝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对水源的污染,保障生态茶园周边的水质安全。

三、有害生物防治1. 生物防控: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鼓励益虫,对害虫进行天敌防治,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物理防治:如利用黄板捕虫、覆盖网等物理手段,对茶园内的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生态防治:通过植物间作物与生境、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种生物多样性,降低害虫的发生、传播和侵害。

四、茶叶采摘技术1. 采摘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湿度较高的时候采摘,这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比较丰富,质量更好。

2. 采摘方法:采用手工采摘的方式,避免机械采摘对茶树的伤害和茶叶的损坏,保证采摘质量和茶叶的完整度。

3. 采摘标准:严格执行采摘标准,采摘时只采撷嫩芽及嫩叶,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是茶叶种植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其中的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土壤改良、水资源利用、有害生物防治和茶叶采摘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保障生态茶园的高质量茶叶生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机茶的市场分析及茶园建设技术的探讨

有机茶的市场分析及茶园建设技术的探讨
a l s e t o p r i o r e t e . h r f r , t l o d b r n r o s m e s a d t ema k t a r a o e ta. l a p cs f u e v s n a ec ri d T e e o e i swe c me y mo ea dmo ec n u r, s i i f ' n r e sg e t t n i 1 h h p
茶出 口 数量 占 全年产量的 6%, 内销为 4%, 0 而 0 但从产值情
况来看 ,目前有机茶产值约为 1 亿元 ,占全国茶叶产值 的 1 利润丰厚 。出口有机茶产值 占有机茶产值 2 %, 内 %, 5 而
③茶树种植 , 选择在秋季或早春 , 降前后或惊蛰至 即霜 春分 。 时施 足底肥 , 亩施 1020g 种植 每 5 ̄0k 的磷肥和 10g 0k
关键词: 有机茶 市场销售 建设 方案 中图分类号 : 301 F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8 2 (0 8 0 .1 0 10 .3 02 0 )50 3 -2 l
O n t em a ke a e n id n o r m m e o r a i e h r ts l sa d bu l i g pr g a sf r o g n ct a
茶在生产 、 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严格 控制 , 其品质是
有 保障的, 是安全的天然食品 , 满足 了当今广大消费者追求 健康安全 的消费需求 , 因此 , 越来越受到消费者 的欢迎 , 市 场潜力 巨大 。目前, 国际市场对有 机茶需求 量稳步增长 , 而 国内市场对有机茶的需求 正在启 动并呈 迅猛发展之势 。 目前 , 世界茶叶总产量约为 2 6 吨, 9万 而有 机茶销售量 约为 6 0 T, 0 0 且主要是红茶 。有机茶在 国际市 场以 2 %的 0 增长率增长 。 因此 , 有机 茶市场还有相 当大的发展空间 , 呈 供不应求之势 , 有机茶 的销售价格较一般常规茶 叶销售 价 要高 3  ̄ 0 利润相当丰厚 , 0 5 %, 市场空间相 当巨大 。 从我 国的情况来看 , 我国有机茶发展经过近 十年发展 , 已取得 了一定的可喜成绩 。 然而 , 目前 为止 , 国有机茶 到 我 园面积仅 l 2万亩 , 占全国茶园面积的 07 年产有机茶仅 .%, 40 , 0 0吨 占全国茶 叶产量 的 05 我 国的有机茶主要分外 . %。 销和内销两条渠道 , 为主。 目前情况来看 , 国有机 外销 从 我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料,也是世界上广泛消费的饮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有机茶叶由于其无污染、无公害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有机茶叶的栽培技术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下面就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土壤选择与改良有机茶树的栽培离不开土壤,而土壤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有机茶树的栽培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土壤作为栽培基地,通常来说,深厚、土层肥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

有机茶树栽培还需要进行土壤改良,通过施入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等方式,改良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为茶树的生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科学施肥有机茶树栽培技术中,施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有机栽培中,应该尽量避免化学肥料的使用,而是通过施入有机肥料和绿肥等方式,达到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有机肥料应该选择好品质的有机肥料,比如畜禽粪肥、秸秆腐熟堆肥等,这样可以保证土壤和茶叶不受化学物质的污染,保证有机茶叶的安全性。

三、生态防治病虫害有机茶树栽培技术中,防治病虫害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与传统栽培方式不同,有机茶树栽培技术更注重生态防治病虫害,主要通过增强茶树自身的抵抗力和生态平衡来防治病虫害。

可以适量保留一些天敌和天敌性动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种植等方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确保有机茶叶的安全性。

四、科学管理茶园有机茶树栽培技术中,科学管理茶园也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管理茶园可以保证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在管理茶园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修剪、除草、松土等工作,保持茶园的整洁和透风性。

还要注意及时浇灌、排水和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五、采摘和加工有机茶树栽培技术中,采摘和加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茶叶的采摘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法,避免对茶树的生长造成伤害,保证采摘的茶叶质量。

怎么管理有机茶园

怎么管理有机茶园

怎么管理有机茶园有机茶园是为了提供更健康和环保的茶叶而建立的。

有机茶园可以提供更高品质的茶叶,同时也可以为环境和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管理有机茶园,以保护环境及生态系统,同时确保茶叶质量和产量。

选择合适的土地选择合适的土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机茶园需要一块土地,它没有受到过化学药剂和化学肥料的污染。

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应该选择与茶树相匹配的土壤类型。

在选择土地时,还要考虑土地的排水性和采光程度等因素。

保持土壤健康保持土壤健康对于有机茶园非常重要。

每年秋天,在收获季节结束后,建议将茶园的残余物覆盖在土壤表面,这有助于土壤保水和保持养分。

此外,还可以在春天和秋天时进行有系数的翻耕,这有助于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改善土壤质地。

同时,应该使用有机肥料进行土壤改良和有机物质增加。

选择使用自制有机肥料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管理土壤水分有机茶园需要适量的水分,以满足茶树生长所需的养分。

但太多或太少的水分都会对土地造成损害。

在水分管理方面,可以建立灌溉系统来监测土壤湿度,并在需要时进行排水来避免过分积水。

合理使用灌溉技术和工具,可以减少水分损失,并确保茶叶生长良好。

控制病虫害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其他化学药品。

因此,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变得至关重要。

应通过增加土壤的养分和保持土壤健康来提高茶树的抵抗力。

另外,还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在茶园内放置有益昆虫,防止有害昆虫寄生。

实行采摘和加工有机茶叶的采摘和加工过程应该严格控制。

茶叶一旦超过了采摘的最佳时机,其品质和口感就会受到影响。

收割技术对于有机茶园来说非常重要,应该选择有经验和技能的工人进行采摘。

在加工方面,应选择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避免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

结论有机茶园的管理需要致力于保护生态系统,同时确保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土地,保持土壤健康,管理土壤水分和控制病虫害,以及实行合适的采摘和加工技术。

通过实施这些管理策略,您可以保证拥有一个有机茶园,提供出色的茶叶,同时也能为环境和生态系统做出积极贡献。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适量的矿质肥料,改善茶园的土壤结构和肥力,
提高土壤的水持力和通透性,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

2. 合理灌溉:根据茶树的需水量和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合理的灌溉方法,例如滴灌
或喷灌,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和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3. 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例如合理选择防治药剂,定期巡视和清理茶园
内的杂草和病虫害源,提高茶树的自然抗病虫害能力。

4. 种植技术:通过合理的茶树品种选择和种植密度安排,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采取合理的修剪和摘心措施,保持茶树的良好形态和生长状态。

5. 茶叶采摘和加工:采用科学的采摘方法和加工工艺,尽量减少茶叶的损伤和营养
成分的流失。

要确保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保证茶叶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6. 绿化保护:在茶园周围种植适宜的绿化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茶园免
受大气污染和粉尘侵害。

并且要合理设置通风和遮阳设施,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7. 农药和化肥使用控制: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选择环保低毒的农药和有
机肥料,合理使用施肥和农药时间,防止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8. 天然生物控制:引入天敌和益虫,促进生态平衡,通过天然的生物控制方式,减
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9. 可持续发展:在茶园经营管理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推广节能
减排的技术和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我们可以建设出标准化生态茶园,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也能增加茶农收入,改善茶农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也是具有丰富营养和药用价值的天然植物。

随着人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有机茶叶也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品种之一。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茶叶的品质,也保护了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对有机茶树栽培技术做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土壤管理有机茶树栽培的第一步是土壤管理。

良好的土壤质量是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基础。

有机茶树栽培需要选择自然肥沃、排水良好、土壤 pH 值适宜的土地。

对于已经过度耕作的土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比如添加有机物质、酸碱平衡调节等。

在土地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远离化工厂、工业区和交通干扰的地方,以避免污染对茶叶质量的影响。

在日常的土壤管理中,可以采取有机肥料和生物菌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菌肥和有机肥料的施用,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保持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的抗病能力。

有机茶园还可以采用辅助植物种植、轮作休耕等方法,来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质量的老化速度。

二、灌溉管理有机茶树栽培中的灌溉管理需要注意水资源的节约和科学利用。

在干旱地区,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减少人工灌溉。

对于水资源充足的区域,可以在雨季采取蓄水的方式储存雨水,然后在旱季通过灌溉系统进行补充灌溉。

有机茶树栽培中还可以运用生态灌溉技术,即在茶园周围栽种一些有益的植物,如竹子、草本植物等,利用它们的根系来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合理的灌溉管理还能够减少水分过多或者不足对茶树的影响,保证茶叶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三、病虫害防治有机茶树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传统的农药和化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和人类健康,而有机茶叶的栽培要求尽量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这就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和绿色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可以通过合理的茶树品种选择和密植种植,提高茶树群体的免疫力和自然调节能力。

茶园管理措施

茶园管理措施

茶园管理措施1.生态茶园的管理方法有哪些有机茶园生态环境的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有机方式进行。

首先,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

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自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道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缓冲区域隔离带宽度应达到100米左右。

其次,在隔离带上种植植物,必须按照有机方式培植。

对于基地四周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

如果基地四周原有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

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存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或遮阴树。

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或遮阴树。

新康有机铁观音我。

最后,在山坡上种植茶树,山顶、山谷、溪边必须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

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着等高线修梯田进行栽种,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带代锄,或在梯壁上种植绿肥、保护植物。

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度,一般不采用平地发展茶园。

2.茶园管理的主要工作有哪些茶园管理的一般要求一、茶园耕整茶园耕整有浅耕、深耕和深翻改土等几种方式。

浅耕的次数和时间,虽然各地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在春茶前、春茶后和夏茶后浅锄3次。

春茶前浅耕时间是惊蛰至清明,春茶后浅耕一般是要在小满至芒种,夏茶后浅耕一般是在7月上句。

浅耕的深度,幼龄茶树47厘米,成龄茶树8~12厘米。

深耕的次数和时间,对不采秋茶的茶园宜在8月份深耕。

而采秋茶、管理又较好的茶园应在秋茶结束后的10°11月进行。

深耕的深度为20~35厘米。

二、茶园施肥1、基肥:基肥一般施用迟效性肥料,以有机肥料为主,基肥宜在10月中句至11月中句施入。

施肥的用量,幼年茶园的基肥每年每亩可施厩肥堆肥1000-1500千克或饼肥100-150千克,并配施过磷酸钙15-25千克。

成年采摘茶园基肥的施用量一般亩施有机肥1500一2500千克,碡肥25-50千克,钾肥17.5-25千克。

2、追肥:追肥一般施用速效性肥料,以化肥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初探
摘要:为积极寻找和探索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梁河县茶技站在大面积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推广成功的基础上,加大了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力度。

文章主要介绍了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有机茶园建设;技术管理;以草代肥;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2-0132-03
1 概述
有机茶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利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措施,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及相关产品。

随着茶叶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茶叶产量的不断增加,常规普通的中低档茶叶产品已相对过剩,价格相对下跌,传统种植茶叶产品的效益下降,茶农增产而不增收的现象十分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消费产品的需求日趋向优质、营养、生态、保健、自然合成方向发展,将来对有机茶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认识将会越来越高。

所以,有机茶产品的价格将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强,产品将会供不应求,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2 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
2.1 茶园补苗
用3~5年生优质无性系茶苗于每年6~7月雨季进行茶园缺株断行补植,通过茶园补苗每亩有效茶树达到了1500~1600株,为有机茶园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茶园施肥
茶园施肥春茶、夏茶结束时,在有机茶园施有机专用肥100公斤/亩,全年共施有机专用肥200公斤/亩;同时,春茶结束时,茶园开挖肥槽沟深×宽为:40×30cm,施入腐熟有机农家肥1500~2000公斤/亩或沼液(肥)2000~2500公斤/亩。

2.3 茶园覆盖
茶园覆盖是有机茶园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茶园覆盖就是利用本地各种落叶、杂草、作物秸秆等代替部分有机肥进行施肥作业。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绿色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必将导致对生物有机肥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呈逐步递增趋势。

以草代肥是梁河茶区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个茶园肥源短缺的解决途径。

2.3.1 茶园覆盖以草代肥的可行性。

一是原料来源种类多,资源丰富,田间、野外所有杂草、落叶、作物秸秆等均可做草肥;二是草肥富含有机质:各种落叶、杂草、作物秸秆腐烂后形成较好的腐殖质,是茶树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化肥代替不了的。

近几年,各地茶区出现了“茶叶无味”、“产量难提”、“品质下降”等现象,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退化,土
质下降,
其根本原因就是大量施用化肥所致。

2.3.2 施用效果显著:目前,梁河茶区多数农民在有机茶园利用以草代肥方法取得了增产提质和改土培肥的效果。

2.3.3 茶园覆盖以草代肥的必要性。

一是节本增效的需要:由于国际煤炭、石油价格快速上涨已成事实,化肥价格的不断上涨在所难免,而落叶、杂草无需购买,可就地取材,用低成本甚至不花成本的“草”代替相对高价的商品肥料是一种明智选择;二是改土培肥的需要:梁河茶区在未施草肥以前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下,而连续多年施用草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2.0%以上;三是绿色有机食品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草肥因无公害、无污染的特性必将成为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所选择的最佳肥料之一;四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各级部门都在大力提倡节能、环保、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以草代肥技术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及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3.4 茶园覆盖以草代肥技术。

(1)草肥选择:茶园土壤覆盖草肥可选择山草、麦秸、稻草、豆秸、玉米秸杆、木屑等。

(2)铺草时期:为防旱,可在旱季来临之前进行铺草;若作为保暖防冻,应在土壤冻结之前进行铺草;如果以防止水土流失为目的,可在雨水来临之前进行铺草;抑制杂草生长,应在杂草萌芽之
前进行铺草;新植茶园,应在移栽结束后立即铺草。

(3)铺草方法:厚度要求12cm以上,以铺草后不露土为宜。

(4)茶园以草代肥的效果分析。

茶园杂草覆盖为有机茶园茶树创造一个“吃饱、喝足、住得舒服”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制作的茶叶产品品质自然优异。

茶园杂草覆盖,可就地取材,用木屑、鲜叶、作物秸秆、枯枝、落叶等覆盖物进行覆盖,茶园覆盖杂草具有防止土壤流失、减少杂草生长、保蓄土壤水分、调控土壤温度、改良土壤、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降低成本和提质增效的明显效果。

茶园杂草覆盖,增施有机肥料,不但春茶芽叶肥壮,发芽整齐,高级茶比例高,而且所制茶叶产品茶内质优,比施化肥茶园的茶叶香气高、味美、鲜爽、醇厚。

外在感官品质特征:鲜叶:芽叶肥壮、匀净齐整、叶色黄绿、芽毫浓密显露、叶质柔软、持嫩性强。

针形茶:外观呈针形挺直,光滑匀齐,白毫显露。

曲条形茶:外观条索紧实、卷曲、色泽油润、芽毫突显。

内在品质特征及理化指标:茶园杂草覆盖及梁河县独特的宜茶区域自然生态资源环境,加之茶区优质的品种资源、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独特的加工制作工艺,从而,形成了茶叶独具特色的内在品质特征。

茶叶的主要突出内在品质特征是:鲜叶芽叶肥壮,内含营养物质积累较为丰富,茶叶开汤鉴评,口感滋味醇厚,浓酽而不烈、回甘而不涩,浓香爽口,回味突出,余味悠长,而且特别耐冲泡;
理化检测,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等内含营养物质含量均相对较高。

回龙茶样品的检测结果为:水浸出物49.5%、茶多酚23.2%、氨基酸3.2%和咖啡碱2.8%,其具体检测理化指标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指标实际检测值
水分(%)≤7.0 3.0
总灰分(%)≤7.0 5.3
碎末茶(%)≤5.0 0.1
水浸出物(%)40~48 49.5
茶多酚(%) 18~35 23.2
氨基酸(%) 3~5 3.2
咖啡碱(%)≤3 2.8
(5)茶园杂草覆盖形成生态环境。

一是茶园海拔1500~2200m,年均气温17.8℃,年均降雨量为1500mm;二是茶园覆盖杂草,即使雨水直下,也不至于造成茶园地表径流,而是逐渐流到地面上,缓慢渗透到茶园土层中,保持了土壤湿度;三是茶园周围空气悬浮大量雾气,冬天早晨均有“寒雾”密布于茶园中,大大提高了空气湿度,空气湿度5~10月为85%~95%,11~4月为75%~85%;四是茶园昼夜温差大,当地茶农有“白天穿短衣,夜间穿棉袄”的习惯,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特别有利于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的形成;五是种植遮荫树及多雾的生态茶园环境,空气中
存在大量的散射质点,使太阳光线中的波长变短,增加了漫射光,特别是蓝紫成分,有利茶树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六是茶园土壤多为高山黄壤区的酸性土,从土壤物理环境、土壤化学环境,土壤生物环境三方面来分析:从土壤物理环境看,由于茶树根系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1.0m以上,以壤土为主,土壤表土层结构为粒状和团块状,心土为块状,这样质地和结构均良好的土壤,既能保水、保肥、保温,仅能及时供水、供肥、供温,使茶树吸收,根系发育良好,生长活跃;从土壤化学环境看,茶树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是土壤酸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无机养分。

根据云南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08年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检测结果,土壤ph4.5~6.5;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2.0%以上,是高产优质茶园的理想之地;从土壤生物环境分析,茶园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丰富而协调。

生物与茶园之间构成了平衡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有机茶园茶树的生长发育。

(6)有机茶园远离城市,远离工厂,没有污染,茶叶自然品质好。

据梁河县茶技站2011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茶园铺草土壤水分比未铺草的增加10.76%,全年土壤平均温度(20cm处)提高0.3℃,鲜叶产量提高64.1公斤/亩,干茶产量提高14.3kg,春茶提前10~15天采摘上市,产量提高15%以上。

2.4 茶园沼液施用
结合梁河县实施国家沼气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沼液(肥)能源优势,在有机茶园地区实施了“茶—沼液(肥)”工程,为有机茶
园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源。

2.5 有机茶园有害生物(病虫草害)无害化治理技术及茶园无害化有机药物防治
2.5.1 病害防治:主要病害种类:茶饼病、白星病;发生时间:8~9月;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方法主要是及时采摘鲜叶、按时进行修剪、保持茶园通风透光,非采茶期,喷0.6%~0.7%石灰半量式波尓多液进行预防。

2.5.2 主要虫害种类:小绿叶蝉、蓟马类;发生时间:6~9月;防治方法:一是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黄、蓝板防治;二是用生物农药1%印楝素或0.5%苦参碱,1000~1200陪液喷施。

冬季封园分别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尓多液和0.5%硫酸铜,可以有效防治虫害。

2.5.3 茶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将茶园修剪的废弃枝叶、自然落叶和其他植物经无害化处理,形成优质有机肥,再返回茶园,实现资源的再
利用。

(责任编辑:刘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