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自我总结的战术
从宁边三战看唐太宗的军事思想

从宁边三战看唐太宗的军事思想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期,创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更是令人钦佩。
本文将从宁边三战三个角度,详细阐述唐太宗的军事思想。
一、背景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他的祖父李虎,在隋朝末期因反隋起义,但未能成功。
而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唐朝建立时,出任关内侯,封建一代名将。
李世民自幼跟随父亲李渊修炼骑射、兵书等武艺,并在随父亲李渊举行的靖难之役、征伐李密等军事行动中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
二、宁边三战唐太宗李世民曾先后三次征讨宁边。
这是唐朝开国皇帝在统一全国后对深入边疆一次连续的、反复的及苦战胜利的战争。
宁边战争的胜利对于唐朝的巩固与进一步扩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唐太宗的军事思想在此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唐太宗的军事思想1. 战争目标确定在宁边战争之前,唐朝周边各国与唐朝频繁发生战争,不断侵扰唐朝边疆。
而唐太宗的统治初期,先以外交手段、婚姻联姻的方式,争取周边国家的支持和诚信,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
而当周边各国的侵害行为继续不断时,唐太宗根据当前的国际局势、自身国家力量以及目标及时确定,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和兵力部署。
2. 军事合理部署在宁边战争中,因为唐朝的兵力数量有限,就采取了防御和进攻并用的策略,并对自己的兵力进行了合理的部署。
具体来说,唐军将主力部署在深山大峡谷附近,对周边重要战术地位进行整体控制和占领,而次要的战役地已在密切配合下逐步击败敌军的单个据点。
3. 地形利用唐太宗的军事思想提倡利用地形来进行作战,而在宁边战争中,唐朝兵力不足,为充分利用高山与峡谷等地形进行伏击和避敌,唐军将部分兵力深入大山深处,对大片地形进行奇袭,免去了对敌的主力冲突。
4. 强调兵员素质唐太宗注重兵士的素质,其治下推行选将任使之制,引进管家式细心训练办法,提高了唐军的素质,并促进了唐军在宁边战争等战争中的有效作战。
四、结论总体来说,唐太宗的军事思想虽然不同于国家其他朝代的战争思维,但在实战中体现出了其合理性和高效性。
李世民军事总结

李世民军事总结引言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军事战略和政策,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军事胜利,大大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地位。
本文将对李世民的军事总结进行详细的回顾和分析。
一、思想政策李世民注重军队的思想建设和军事政策的制定,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战略思想和政治措施。
他强调军队要统一思想,遵守纪律,加强练兵,从而保证战斗力的提高。
此外,他还重视对士兵的关心和照顾,提高士兵的生活待遇,增强士气,提高忠诚度。
二、军事战略李世民的军事战略主要包括攻势战略和守势战略两种。
在攻势战略方面,他采取了积极进攻的方式,先后对东突厥、高句丽等敌人进行了多次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注重兵力的集中,统一指挥,灵活运用骑兵等优势兵种,打破了敌人的防线,迅速击溃敌军。
在守势战略方面,他注重城防的建设和军队的巡逻,使国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防止了外敌入侵。
三、兵种搭配李世民充分发挥了各种兵种的特长,合理搭配兵种,提高了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他注重骑兵的运用,在战争中骑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迅速机动的特点使其成为了李世民攻势战略的核心力量。
此外,他还注重步兵和弓弩兵的培养和运用,形成了军队协同作战的优势。
四、情报战李世民注重情报收集和利用,在战争中密切关注敌方的动向和弱点,并根据情报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他注重派遣间谍搜集敌情,培养间谍将领对内外敌人进行渗透和破坏。
这种情报战的运用,使得李世民能够及时掌握敌情,制定作战计划,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五、战术运用李世民注重战术运用,在战争中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手段,取得了许多战略性的胜利。
他注重掌握战场的地形和环境,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战术策略。
他灵活运用兵力,采取奇袭、包围等战术手段,在战场上始终保持主动权,迅速击溃敌人。
结论李世民的军事总结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军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军事思想和战略运用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对我们今天的军队建设和战争打击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历史趣谈:怎样玩转权力控制游戏: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之术

怎样玩转权力控制游戏: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之术导语:有人曾经把管理学称为“权力控制的游戏”。
如果从人与人之间利益博弈的角度来看,此言可谓确论。
作为大唐贞观朝的CEO,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有人曾经把管理学称为“权力控制的游戏”。
如果从人与人之间利益博弈的角度来看,此言可谓确论。
作为大唐贞观朝的CEO,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在短短20年间打造出一个彪炳千秋的皇皇盛世,成就冠绝百代的一世伟业,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拥有一套极其高明的管理手段。
也就是说,李世民在权力控制的过程中,非常善于运用一些驾驭臣下的帝王术。
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论是古代的帝王,还是今天的一个组织领袖,在“权力控制的游戏”中,除了善于制订一些明面上的规则之外,还要善于运用一些不便明说的“隐性手段”。
这种隐性手段在古代称为“恩威并施”;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而用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话来讲,则是-慈母的手中紧握钟馗的利剑!那么,李世民到底是如何运用他的“慈母之手”,又是如何挥舞这把“钟馗利剑”的呢?看看李世民如何处理与李靖、尉迟敬德、李绩、房玄龄等元勋功臣的关系,其中的微妙,颇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慈母之手”与“钟馗利剑”贞观四年(630年)春天,名将李靖一举平灭了东突厥,为大唐帝国立下了不世之功。
但是凯旋之日,本来满腔豪情准备接受嘉奖的李靖突然被人狠狠参了一本。
参他的人是时任御史大夫的温彦博,弹劾的理由是“(李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
听到自己被弹劾的消息,李靖就像从三伏天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里。
得胜凯旋的喜悦还没退去,功高不赏的忧惧已经袭来。
“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李靖一边硬着头皮入宫觐见皇帝,一边回味着这个让人莫名其妙的弹劾理由。
天知道温彦博人在朝中,他是用哪一只眼睛看见数千里外的乱兵哄抢突厥宝物的。
就算他所说属实,可自古以来,在外征战的将士一旦打了胜仗,随手拿几件战利品也是常有的事,犯得着上纲上线吗?更何况,相对于“平灭突厥”这样的不世之功,那几件所谓的“虏中奇宝”又算得了什么?李靖摇头苦笑。
李世民用兵之道

唐朝开国君主是高祖李渊,不过打天下的头号功臣是他的次子唐太宗李世民。
毛泽东点评历代兵家时,曾对他盛赞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隋末时李渊贵为太原留守(驻守军事重镇的高级官员),且是隋炀帝表亲,李世民从小却无纨绔子弟习气而志于习武从军,18岁便促其父举兵反隋并自任前线指挥。
在扫平群雄时,年轻的李世民显示出高超的战场指挥才能,擒获了敌手窦建德、王世充等,为一统江山建立了头功。
后人曾指责李世民精于家庭内斗,有杀兄灭弟、逼父让权的不良记录。
不过在古代封建专制条件下,帝位交接只能靠血缘承袭或暴力争夺。
626年,李世民在长安皇宫外的玄武门以流血政变夺得皇位,这在古代是不值得惊诧的常例,评价帝王是非的标准只能是看谁当政有益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唐初内地因战乱凋零,突厥屡屡越过长城劫掠。
617年李渊起兵之初,曾被迫向突厥称臣,定都长安后依然受其军事威胁,一度想烧毁都城南迁。
当时还是二皇子的李世民力阻此等怯懦之举,亲率百骑到阵前向突厥军示威。
李世民登基后,随即向朝臣宣布,突厥利在掳掠,专靠防守不能阻止,须将其消灭。
他在位23年间不修长城,由之前的防御转为进攻。
利用漠北突厥各部分裂之机,唐军先直捣东突厥腹心,再击溃和收降西突厥各部。
战略战术的确立与实施,需要相应的物质基础做保障。
唐初百废待兴,官营牧场只剩母马3000匹,李世民日日率身边的卫队和御林军练习骑射,皇家禁苑也成马场,有史料称,当时的才人武媚娘(即后来的武则天)都成了驯马高手。
唐初40年间,官马繁殖到70万匹,史称“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630年,唐将李靖曾率3000精骑在寒冬中千里夜袭,直捣突厥老巢,以自身千人的损失斩敌骑万名,并生擒颉利可汗,几十万突厥人马就此崩溃。
这一中国古代战史上罕见的战例,显示出唐军越野、耐寒和骑射能力都不弱于在北方游牧中成长的突厥兵。
大唐这一雄风不下于强汉,引后世无数英雄敬佩。
千古兴衰,百年轮回。
李世民虽创立了炫目的文治武功,历史的周期率却注定其子孙会在养尊处优中走向腐败。
李世民的自我评价

李世民的自我评价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
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
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
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
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
登基以后可以说我是手不释卷,了解了教化的根本,政治的基础。
行之数年,天下大治,移风易俗,子孝臣忠,所以说在文治的方面我也超过了古人。
从周朝秦朝,周边民族时有入侵。
如今周边民族都已经臣服,就是说从怀柔远人的方面看,我又超越古人了。
这三项成就,我个人的品德哪里配得上呢?既然成就了这样的功业,怎么能不谨慎从事有始有终呢?”这三方面的自我肯定,实际上也定下了自唐以来对贞观和李世民高度评价的基调。
还有一段是在贞观二十一年(647),李世民说:“古来帝王虽然平定华夏,但不能征服周边民族。
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我成就的功业却超越前人,这其中的道理我不明白,你们根据你们各自的理解随便说说看?”虽然启发大家来夸赞皇上,在场的人还是不得要领,李世民只好自己来总结:“我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成就,主要因为五个原因。
第一,自古以来帝王多嫉恨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而我看到臣下的优点,就像自己也具有这些优点。
第二,人的品行、能力,很难兼备,我能舍弃其短处,而取其所长。
第三,身为君主的,经常见到贤者就想拉拢为心腹,见到品格较差的就想彻底摒弃,而我则是见到品德优良的就敬重之,见到差一些的就爱怜他们的不幸,这就让贤与不贤,都能各得其所。
第四,古来君主大多厌恶正直人士,或公开杀戮,或暗中陷害,没有一个朝代没有这种事。
我登基以来,朝廷上站的一个挨一个的都是正直之士,从没有罢黜斥责过一位正直的人。
第五,自古都是看重中原人士,而贬低周边民族人士的,而我对各族的爱护是一样的,所以各民族依附我都像子女对父母一样有深厚情感。
这五条,就是朕成就今日功绩的理由。
唐太宗李世民的战略才能

唐太宗李世民的战略才能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与将领。
他凭借自己卓越的战略才能,带领唐朝赢得了多次重要的战役与战争,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战略才能进行全面的探讨与分析。
一、灵活运用各种战略唐太宗李世民在战争中展现了出色的战略才能,他能够根据不同的战场环境和敌我双方的情况,运用灵活多变的战略思想来制定作战计划。
例如,在征服东突厥的战争中,李世民一方面采取了防守策略,稳固自己的阵地;另一方面也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术,主动进攻敌人的弱点。
这样的战略实施既保证了自身的安全,又能有效地消灭敌人。
二、善于运用间谍情报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重视情报的收集和利用,他深知情报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他设立了专门的情报机构,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间谍,密切跟踪敌军情报。
通过掌握准确的敌情,李世民能够根据敌人的行动来做出及时的应对,从而获得了在战争中的优势。
三、善于结合外交手段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善于运用外交手段的统治者。
他在对外战争中,不仅仅依靠武力,还注重运用外交手腕。
他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外交手段减少了对外战争的发生。
同时,他也善于利用外交手段来分化敌对国家的势力,使之内部分裂,从而更容易争取胜利。
四、崇尚轻装突击战术唐太宗李世民崇尚轻装突击战术,认为突然袭击敌人的某个关键点是一项有效的战略手段。
他注重战斗力的机动性,鼓励士兵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斗方式,使得战场上的作战更加灵活多样,更具攻击性。
这种轻装突击战术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五、善于选才用人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使用,他明白一个强大的国家离不开优秀的将领。
他注重发掘和培养后起之秀,选拔了一批有战略眼光、善于指挥的将领。
这些将领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于唐朝的军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的战略才能令人钦佩。
他不仅善于运用各种战略,灵活应对战争中的各种情况,还能善于收集和利用情报,结合外交手段,以及崇尚轻装突击等战术手段。
唐太宗李世民:盛唐时期的伟大皇帝

02
唐太宗李世民的政 绩
THEME TEMPLATE
政治改革
确立三省六部制度,提高 中央集权
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
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推行均田制,提高农民生 产积极性
经济繁荣
商业繁荣:开放市场,促进 贸易,加强货币流通
唐太宗李世民鼓励民族间的通婚, 促进了民族间的血缘融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大力推 广儒家文化,加强了对少数民族 地区的文化影响力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成功平 定了东突厥、西突厥、高昌、焉 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为民 族融合创造了和平环境
03
唐太宗李世民的军 事才能
抗击薛延陀: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军队抗击薛延陀汗国的入侵,成功保卫了唐朝的疆域。
防御策略
建立完善边疆防御体系,巩固边疆安全 制定因地制宜的防御战术,应对不同敌人 重视防御工事建设,提高防御能力 选拔优秀将领,加强军队建设
军事制度改革
创立府兵制,提高军队战斗力 推行均田制,保障军人生活 重视军事教育,提高将领素质 改革兵制,加强中央集权
唐太宗李世民 善于从不同意 见中吸取有益 的建议,不断 完善自己的统
治策略。
他的纳谏如流 的品质,使得 臣子们敢于直 言进谏,促进 了政治的清明 和国家的繁荣。
法制建设
制定《唐律疏议》,完善 法律体系
强调司法公正,确保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
推行严格执法,打击贪污 腐败
重视法律宣传和教育,提 高民众法律意识
开创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成为后世中国皇帝的治国典范。
【成语故事】兵不厌诈

【成语故事】兵不厌诈在古代战争中,每个将领都需要智勇双全才能取得胜利。
有一位将领名叫李世民,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儿子,也是唐太宗李世民。
他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军事才能。
李世民的军队经常和敌人进行周旋,每次都能打败敌人。
敌人都说这是因为李世民的军队猾太多,总是用诡计和谋略来取胜。
也有一些人嫉妒李世民的才能,故意给他贴上诡计猾多的标签。
一次,李世民派军队攻打一座敌人坚固的城池。
敌军一开始不以为然,认为他们的城池坚固,不可能被攻破。
但李世民派出的先遣军以少胜多,神出鬼没,一时间取得了许多胜利。
敌军开始恐慌起来,他们不明白李世民的军队怎么会如此强大。
于是,他们派出一个间谍去探听情况。
这个间谍潜入李世民的营地,一路上都觉得自己非常小心,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他看到李世民在军营中悠然自得地喝茶,与将士们交谈愉快。
间谍觉得这是他占领城池的良好机会。
他打算把这一切告诉他的主人,以便敌军能够采取应对措施。
回到营地外,间谍发现胸前的剑被李世民挂在树枝上。
心生一计,他发现了一条身强力壮、带有大胡子的农夫,于是他带着这个农夫一起回到了敌军的营地。
间谍对敌军说:“我派出去的间谍被发现了,但他成功获得了李世民的军队的信息。
我注意到,李世民根本不把你们放在眼里。
他坐在军营中轻松愉快地喝茶,还一边赏玩着我的剑。
他根本没有把你们当做对手。
”敌军闻言一片愤怒,认为李世民太狂妄了。
于是他们决定立即攻打李世民的军队,以给他一个教训。
当他们进入李世民的营地后,发现根本没有一个士兵在那里。
李世民早就明白敌人会派出间谍,故意将他们引诱出来,然后趁机发起袭击。
敌军大为惊愕,内心对李世民的智谋甚为敬佩。
他们明白了,原来李世民的兵不厌诈,并不是因为他们用诡计,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利用智谋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战争往往不仅仅是力量的对抗,更是智谋和谋略的较量。
只有智勇兼备的将领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兵不厌诈并不是指军队要使用诡计猾多的战术,而是要运用智慧和谋略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唐僧向李世民汇报工作,年终总结值得借鉴唐僧向李世民汇报工作,年终总结值得借鉴我叫唐三藏,又名唐僧。
根据大唐工作安排,我奉命到西天拜佛求经。
贫僧率4名徒弟历时14年,行程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我佛大乘真经,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取经任务。
取经过程中,我们师徒4人严格按照佛祖指示,牢记职责使命,明确任务分工,跋山涉水,斩妖除魔,涌现出了大量好人好事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一路上降魔无数,转移解救被困群众4万余人,捣毁妖怪聚点48处,感化、转化各路魔王128人次,除八戒同志外其余3人先后拒绝各类美女诱惑240余次(其中,当面拒绝200余次)。
回顾整个历程,我们深刻感觉到之所以能取得真经,主要得益于我佛如来的精心策划,得益于观音菩萨的具体指导,得益于唐王陛下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悟空、悟能、悟净三位徒弟的精心保护,得益于各路神仙的积极配合。
下面,我将取经工作开展情况向陛下作以汇报。
一.思想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得力。
首先,佛祖英明。
佛祖经过反复论证,认为取经是拯救苍生的最基本、最正确的道路,专门派观音菩萨到实地考察寻求合适取经人,经过严格筛选、考察、考评,最终选定合适人选(也就是我),体现了严谨、扎实的领导作风。
其次,唐王支持。
唐王任人唯贤,不拘一格,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思路和英明领导;善于从长远发展观出发,大胆启用新人,并且认我为“御弟”,充分表现出了对取经事业的大力支持。
再次,本人重视。
自从和唐王一别,我就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降妖除魔为人民、取得真经报佛恩的思想观念,高度重视这次任务。
当初只身一人,就先后经历了强盗、野兽、重病、天气恶劣等困难,其中滋味是不可言喻的。
但我在思想上从未放弃,因为只有取得了真经才可以拯救苍生,只有取得了真经才可以成佛。
为确保此次取经任务圆满完成,专门成立了由我挂帅,大徒弟孙悟空任组长,二徒弟猪八戒任副组长,三徒弟沙僧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过程注重转变,结果力求实效。
受领取经任务的最初,我就开始了从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小僧到一个取经人的转变。
不但自己转变,也要让徒弟们、妖魔鬼怪转变。
大徒弟孙行者,生性刁蛮,出身荒山野岭,不识大体,有前科,曾大闹天宫,使玉帝不得安宁,也曾在佛祖手上小便,严重影响佛门声誉,要使他转变是十分困难的。
在观音菩萨的直接领导下,我救他于五指山下,给他念我佛的经文,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经过我的耐心说服教育和每天三十遍紧箍咒之后,就服服帖帖地留在了我的身边,并成为我的得力助手。
二徒弟猪八戒,曾为天篷元帅,生活作风有过问题,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
我在高老庄收他为徒,给他讲空即色、色即空的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有了很大转变。
虽然在途中对个别女同志还存在言语冲动等过激行为,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剖析问题根源,也只是因为他六根未净,外界影响太深所致,况且都是背着我干的,我并不知情。
三徒弟沙悟净,本是天上卷帘大将,因工作标准不高,摔坏玉帝酒杯,被贬流沙河,心中充满怨气。
看在他把前边取经人都吃掉的份上收他为徒,使他从吃取经人的妖怪转变成一个取经人。
我也常给他讲别和领导过不去的道理,加速他转变。
三.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多措并举。
抱着未成佛要先有佛心的态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佛的行为来约束自己。
我们杀死的妖怪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妖魔在我的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将我送回。
我主要给他们讲道理,使他们明是非,知罪过。
(具体事例太多,从略)只有那些顽固不化或者是有背景后台比较硬的还一时执迷不悟,但结果那些执迷不悟的已被我所铲除,有背景的均已遣返给原主人。
声明一点,我工作中注重讲求方式方法,本人不曾动他们半根毫毛。
四、奖惩实施严格,统一标准要求。
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会有内部的团结,奖惩不分明就不能服众。
取经路上我注重建章立制,明确奖惩,该奖的就奖,该罚的就一定要罚!奖的时候可以让多吃点、多喝点、少值个夜班。
罚的时候决不能心慈手软,在三打白骨精时,取消了孙悟空的取经资格,只因他平时太居功,有越俎代庖之嫌。
八戒闹分家的时候,及时叫悟空给他一点教训,让他认识到危害团结,有害健康,使他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共同取经上来。
五.做到遵纪守法,积极争取民心。
在取经的路上所受到的钱、权、色的诱惑具体事例太多,不胜枚举。
我能够牢记大唐党委、首长的指示要求,做到不为金钱、权力、女色所动。
一共拒金银十五万八千六百五十四两七钱,拒权七十六次,拒女色前面讲过了是两百四十余次,其中当面拒绝(个别在床边拒绝)的就有两百次之多。
那些都是过眼云烟,不是我所需要之物,虽然说在取经的路上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可我仍坚持靠化来的斋饭度日。
后来又听说有人以我的名义擅自收受财物,可都是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并不知情。
如果让我发现是谁,我会从严处理。
尤其是在女儿国,国王陛下执意要嫁给我,并用让出皇位的高官厚禄诱惑我,但我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从严要求自己,推辞了她。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回顾几年来的取经历程,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思想上太单纯,领导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好几次因听信妖怪谗言,险些失身,尤其是冤枉误会悟空,导致六尔猕猴趁机而入,险些酿成重大事故。
我感到失身事小,取经事大,这种单纯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
深究根源,主要责任在我,有时候不讲究领导艺术,领导方法简单粗暴,官僚思想严重,不能采纳群众的正确意见。
二是管理不够严格,精细化管理程度亟待加强。
3名徒弟都有一些本事,经常一溜就是几千公里,管控难度比较大。
尤其是悟空,八小时以外经常跑到天上、水里找朋友聊天、叙旧,有时还酗酒。
3名徒弟,途中还偷了金蝉子家的人参果,悟空不讲大局,不讲政治,把人参果树给拔了,严重影响了僧民关系,破坏了取经人的良好形象。
八戒背着我去调戏民女,居然还被菩萨当场捉住。
三是记性不够好,个人修养仍需要长期锻炼。
我们把经都取了,却忘了给河里的千年老龟询问寿命,渡河时被老龟忽悠到水里,导致部分真经受损。
以上是我在取经途中的几个方面,不能代表全部。
我的成绩远远不止这一点。
顺便说一点,在贫僧的指挥下,我们师徒4人广泛开展了为民办实事活动,一路上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汇报完毕,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汇报人:唐三藏六二六年十二月一十六日篇二:唐僧向李世民汇报提纲唐僧向李世民汇报提纲(堪称范文中的典范)尊敬的唐王陛下:我叫唐三藏,又名唐僧。
根据大唐工作安排,我奉命到西天拜佛求经。
贫僧率4名徒弟历时14年,行程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我佛大乘真经,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取经任务。
取经过程中,我们师徒4人严格按照佛祖指示,牢记职责使命,明确任务分工,爬山涉水,斩妖除魔,涌现出了大量好人好事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一路上降魔无数,转移解救被困群众4万余人,捣毁妖怪聚点48处,感化、转化各路魔王128人次,除八戒同志外其余3人先后拒绝各类美女诱惑240余次(其中,当面拒绝200余次)。
回顾整个历程,我们深刻感觉到之所以能取得真经,主要得益于我佛如来的精心策划,得益于观音菩萨的具体指导,得益于唐王陛下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悟空、悟能、悟净三位徒弟的精心保护,得益于各路神仙的积极配合。
下面,我将取经工作开展情况向陛下作以汇报。
一、思想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得力。
首先,佛祖英明。
佛祖经过反复论证,认为取经是拯救苍生的最基本、最正确的道路,专门派观音菩萨到实地考察寻求合适取经人,经过严格筛选、考察、考评,最终选定合适人选(也就是我),体现了严谨、扎实的领导作风。
其次,唐王支持。
唐王任人唯贤,不拘一格,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思路和英明领导;善于从长远发展观出发,大胆启用新人,并且认我为“御弟”,充分表现出了对取经事业的大力支持。
再次,本人重视。
自从和唐王一别,我就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降妖除魔为人民、取得真经报佛恩的思想观念,高度重视这次任务。
当初只身一人,就先后经历了强盗、野兽、重病、天气恶劣等困难,其中滋味是不可言喻的。
但我在思想上从未放弃,因为只有取得了真经才可以拯救苍生,只有取得了真经才可以成佛。
为确保此次取经任务圆满完成,专门成立了由我挂帅,大徒弟孙悟空任组长,二徒弟猪八戒任副组长,三徒弟沙僧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过程注重转变,结果力求实效。
受领取经任务的最初,我就开始了从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小僧到一个取经人的转变。
不但自己转变,也要让徒弟们、妖魔鬼怪转变。
大徒弟孙行者,生性刁蛮,出身荒山野岭,不识大体,有前科,曾大闹天宫,使玉帝不得安宁,也曾在佛祖手上小便,严重影响佛门声誉,要使他转变是十分困难的。
在观音菩萨的直接领导下,我救他于五指山下,给他念我佛的经文,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经过我的耐心说服教育和每天三十遍紧箍咒之后,就服服帖帖地留在了我的身边,并成为我的得力助手。
二徒弟猪八戒,曾为天篷元帅,生活作风有过问题,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
我在高老庄收他为徒,给他讲空即色、色即空的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有了很大转变。
虽然在途中对个别女同志还存在言语冲动等过激行为,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剖析问题根源,也只是因为他六根未净,外界影响太深所致,况且都是背着我干的,我并不知情。
三徒弟沙悟净,本是天上卷帘大将,因工作标准不高,摔坏玉帝酒杯,被贬流沙河,心中充满怨气。
看在他把前边取经人都吃掉的份上收他为徒,使他从吃取经人的妖怪转变成一个取经人。
我也常给他讲别和领导过不去的道理,加速他转变。
三、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多措并举。
抱着未成佛要先有佛心的态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佛的行为来约束自己。
我们杀死的妖怪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妖魔在我的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将我送回。
我主要给他们讲道理,使他们明是非,知罪过。
(具体事例太多,从略)只有那些顽固不化或者是有背景后台比较硬的还一时执迷不悟,但结果那些执迷不悟的已被我所铲除,有背景的均已遣返给原主人。
声明一点,我工作中注重讲求方式方法,本人不曾动他们半根毫毛。
四、奖惩实施严格,统一标准要求。
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会有内部的团结,奖惩不分明就不能服众。
取经路上我注重建章立制,明确奖惩,该奖的就奖,该罚的就一定要罚!奖的时候可以让多吃点、多喝点、少值个夜班。
罚的时候决不能心慈手软,在三打白骨精时,取消了孙悟空的取经资格,只因他平时太居功,有越俎代庖之嫌。
八戒闹分家的时候,及时叫悟空给他一点教训,让他认识到危害团结,有害健康,使他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共同取经上来。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回顾几年来的取经历程,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思想上太单纯,领导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好几次因听信妖怪谗言,险些失身,尤其是冤枉误会悟空,导致六尔猕猴趁机而入,险些酿成重大事故。
我感到失身事小,取经事大,这种单纯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