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典型农区农地细碎化对村级农田林网的影响——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土地细碎化影响研究综述及其启示

土地细碎化影响研究综述及其启示
宋亚蒙;刘冉;任思源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年(卷),期】2024(36)2
【摘要】【目的】通过梳理土地细碎化相关文献,提出可推广的耕地细碎化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农地可持续发展。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土地细碎化的内涵表征、起因以及衡量方法,着重分析农地细碎化的影响脉络。
【结果】(1)土地细碎化的内涵界定、衡量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2)耕地细碎化的起因既有内生因素又有外生因素;(3)耕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粮食产量的影响存在辩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种植结构多元化、增加农户的收入,但更多的研究侧重于解释细碎化造成的负向影响。
【结论】要从逐步提高农户非农收入、发挥农地流转对规模经营的联动效应、健全供需平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来降低土地细碎化的负向效应,从而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6页(P30-35)
【作者】宋亚蒙;刘冉;任思源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土地细碎化的起因及其影响的研究综述
2.耕地细碎化的影响:国外研究综述与启示
3.土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影响研究——以象山定塘镇为例
4.农户组织化、土地细碎化对粮农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决策影响研究
5.土地细碎化、耕地地力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江汉平原354个水稻种植户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71—2015年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曲周县为例

PLANTING STRUCTURE CHANGES AND THE DRIVING FORCES IN NORTH CHINA PLAIN FORM 1971 TO 2015——TAKING QUZHOU COUNTY AS AN
EXAMPLE
作者: 杨晓彤[1];薛晓亮[1];张艺[1];任思洋[1];张朝春[1]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出版物刊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页码: 90-9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曲周县;种植面积;种植结构调整;Logistic;模型驱动力
摘要:[目的]分析过去45年曲周县种植结构变化特点,研究种植结构变化的驱动力,为该区域
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收集了1971—2015年曲周县统计年鉴记录的作物播种
面积,结合曲周县开展的关于种植结构变化驱动力的农户调研,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户自身特征、家庭特征两个方面实证分析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客观因素;同时运用数量统计法分析影响
农户种植决策的主观因素.[结果]近45年来,曲周县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基本稳定;棉花播种面积变化较大,蔬菜瓜果的播种面积迅速增加,增长率达1189%;
而高粱、谷物、大豆、薯类、油菜、花生和芝麻等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比持续减少.年龄和教育水
平对种植结构调整有显著影响,引起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经济利益、机械化和省力技术、年龄.[结论]近45年来,曲周县作物种植种类减少,小麦和玉米占主导地位,棉花次之,瓜果蔬菜
呈稳步增加趋势;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导致种植结构变化.。
解决土地细碎化典型案例

解决土地细碎化典型案例1. 城市扩张导致土地细碎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大量农村土地被城市吞噬,导致原本连片的农田逐渐变得细碎化。
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土地经营面积减小,效益也大幅下降。
2. 农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土地细碎化:一些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农田的细碎化。
比如,在某些地区,农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某一种作物,导致其他农田被闲置或改为非农用地,使得农田面积变得细碎化。
3. 土地继承问题导致土地细碎化:在农村地区,土地继承问题也是导致土地细碎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农地继承制度的存在,一块农田在一代代人手中分割,导致土地面积变小,农田也变得细碎化。
4. 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土地细碎化:一些地区由于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使得农民的土地流转困难,导致农田细碎化。
农民难以集中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影响了农田的利用效益。
5. 城市规划不合理导致土地细碎化:城市规划不合理也是导致土地细碎化的一个原因。
一些城市规划中没有考虑到农田的连片性,导致农田被分割成小块,影响了农田的规模经营。
6. 农村宅基地分割导致土地细碎化:农村宅基地分割也是导致土地细碎化的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宅基地的继承和分割,使得土地面积逐渐减小,农田也变得细碎化。
7. 土地征收和拆迁导致土地细碎化:一些地区由于城市建设需要,进行土地征收和拆迁,导致农田被拆分成小块。
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土地经营面积减小,农田利用效益下降。
8. 农民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导致土地细碎化:一些农民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不合理的选择,导致农田细碎化。
比如,农民更倾向于将土地分割为小块种植蔬菜,而不是进行规模经营。
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导致土地细碎化: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导致农田细碎化。
农民难以将土地流转给有意愿进行规模经营的农户,使得农田被分割成小块。
10.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割导致土地细碎化:在一些农村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分割也是导致土地细碎化的原因之一。
浅谈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颖(河南省平舆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463400)针对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田林网;存在问题;对策一是观念淡薄,林木管护措施不到位,致使乱砍滥伐林木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存在重栽轻管,林木产权落实不到位,存在“栽时一阵风,栽后没人管”问题;三是由于生产路常年蚕食,道路变宽,夏秋庄稼收割、拉运以及焚烧秸秆对树木尤其新植幼树损坏严重;四是高大乔木胁地,有个别群众故意毁坏林木现象。
2加强农田林网建设的对策2.1坚持标准,确保林业用地把农田林网建设与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相结合。
疏通沟渠,新修、扩宽道路,解决农田的排水除涝和大型机械田间作业以及群众农业生产等问题。
为了确保林木栽得上,保得住,全县农田林网建设规划新开沟修路或原有生产路面拓宽要达到7m 以上,主干道路路面要达到10m 以上,隔离沟坡度为1︰1,隔离沟要埋涵管留生产路口。
既有利于农业生产,农忙时大型机械通过不损坏树木,又可以排水除涝,也保证了农田林网建设用地,维护了承包者的合法权益。
2.2做好规划,严把造林质量县林业技术工作组逐村逐路段进行林网大普查,对林网空档、死角的地块逐块进行登记造册,填充林网空档,弥补缺行断带,切实提高农田林网控制率。
严把挖穴关、苗木关、栽植关,浇透水、高培土、踏结实。
挖穴要80cm 见方,苗高在4m 以上,要栽植优质楸树、杨树、七叶树等大规格绿化苗木,既解决了小网格栽植杨树等高大乔木胁地的问题,又改变了长期以来造林树种单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压力大的现状,并为城市绿化提供了苗源,实现了造林树种上的突破。
2.3多策并举,加强林木管护尤其是“三夏”、“三秋”收割机作业、秸秆焚烧等,都将严重影响新植幼树的成活和保存,要建立组织,完善队伍,及时督导检查。
林业和森林公安等执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加强有关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毁林、砍伐、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对毁坏林木行为要严管重罚,起到震慑作用。
7513509_曲周县优质小麦标准粮田建设情况及其效益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11):67-69,88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 杜晓东曲周县优质小麦标准粮田建设情况及其效益分析牛建国,李清亮(曲周县农牧局土肥站,河北曲周 057250)摘要:介绍了曲周县优质小麦标准粮田的建设现状;从田间工程和地力墒情监测系统2个方面,简述了该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对该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测算。
关键词:曲周县;优质小麦;标准粮田建设;效益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2)11⁃0067⁃03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of High Quality Wheat Standard Grainfield and the Benefit in Quzhou CountyNIU Jian⁃guo ,LI Qing⁃liang(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of Quzhou County Agriculture and Pasture Bureau ,Quzhou 057250,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high quality wheat standard grainfield in Quzhou County was introduced ,themain cont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grainfield were simply described from the aspects of field engineering and fertility moisture monitoring system ,then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project wereestimated after implementation.Key words :Quzhou County ;High quality wheat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grainfield ;Benefit 收稿日期:2012⁃10⁃10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邯郸市循环农业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12227507)作者简介:牛建国(1965-),男,河北曲周人,农技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及土、肥、水监测服务工作。
华北平原潮质土壤协同实现有机碳提升,粮食增产稳产的途径——以曲周县为例

中国土壤与月酮2021(1)doi:10.11838/sfsc.l673-6257.19558华北平原潮质土壤协同实现有机碳提升,粮食增产稳产的途径一以曲周县为例任其然,邓丽娟,焦小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摘要:土壤有机碳(SOC)的提升和持续的粮食增产和稳产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然而,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协调SOC提升,粮食增产及稳产的机制尚不明确。
通过收集不同历史时期(1980s、1990s、2000s和2010s)曲周县粮食产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施用量等数据,以及对曲周若干个田间定位试验的整合,分析不同时期曲周县的碳投入量和作物产量差异。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曲周县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空间上呈显著区域特征,临近县城范围内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较高;(2)从1980s到2010s曲周县粮食产量从2.9t•hm-2提高到7.7t•hmH产量变异系数从22.9%降低到3.3%,土壤有机质含量从8.5g•kg'1提高到13.8g•kg'1,全县农田平均碳投入从1.4t•hm-2提高到9.3t•hmB(3)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结果分析,与空白对照相比,优化处理的SOC显著提升,平均每年提高5.9%,粮食产量10年平均增加84.1%。
同时变异系数降低了3.9%。
通过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等优化管理措施可以提高SOC含量,促进粮食增产和稳产。
随着产量增加,秸秆数量进一步提高,将更多的碳投入到土壤中。
产生了地上-地下的良性循环,协同实现土壤有机质提升、作物增产及稳产。
关键词:有机碳;秸秆还田;时空变异;粮食产量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保持粮食持续有效供给的同时,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
土壤有机碳(SOC)对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实现农田系统粮食可持续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3诸多因素影响了SOC的提升,比如农田管理措施的演变。
集约化农区耕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_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孔祥斌等: 集约化农区耕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 制分析
59
前后出现 1 次明显的波峰。 蔬菜播种面积从 1981 年1 180 hm2一直呈上
升趋势, 上升到 2000 年的 4 818 hm2, 比 1981 年 增加3 638 hm2, 增加幅度 为 308% , 同期蔬 菜种 植面积年增加达到 182 hm2。
Abstract: The Quzhou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intensive agricultural regions in China. Based on statistics data and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f arable- land use informat ion collected from 1973 to 200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ntity change and land use pattern change of arable-l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arableland is decreasing at the rate of 01026% a year, at the same time, the high production area, the irrigated area and the yield in 2000 are as much as 4191 times, 2115 times, and 7126 times in 1973, respectively. While the wheat sown area is stable, the sown area of maize and cotton fluctuated greatly and the area of vegetable has increased constantly. The decrease of arable- land resulted directly from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The increase of arable- land quality and increase of crop yield is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the reform policies related to arable land utilizat ion. Key words: Quzhou county ; Arable- land change ; Driving force
18327362_华北地区小农户小麦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1978~2014年粮食产量从30476万t 增加到60702万t ,年均增长率为2.76%。
而耕地面积在1996~2014年减少了5.90%[1]。
耕地面积减少,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必须生产资料,在粮食生产中一直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2]。
优质的种子是摘要:种子是粮食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科学技术发挥作用的载体。
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农民在选择购买种子品种的类型、渠道,种子生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产量不好、肥药浪费。
以河北曲周县王庄村小麦/玉米轮作生产为例,调查了小农户的种子使用现状,并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表明:小农户在从事小麦/玉米生产时,在品种购买方面会因为其遗传差异性等各方面的因素选择差异较大,选择购买的玉米品种相对集中,小麦品种相对分散且多为自留种;购买时所考虑的重要指标是产量,施肥和灌溉等管理也是考虑的必要因素之一;在获取选择品种信息渠道较为单一,以自身经验和亲朋好友推荐为主。
提出了重视引导小农民树立正确的种子选择观念、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建立新品种示范方田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农户;华北地区;种子;状况调查中图分类号:S512.1;S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8)06-0085-04收稿日期:2018-09-14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8zh002;2018QC019)作者简介:刘小锐(1996-),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肥料产品评价。
E-mail :****************。
通讯作者:陈广锋(1988-),男,山东泰山人,博士,主要从事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研究。
E-mail :xiaofengsdau@ 。
Investigation on Seeds Used in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Production by Small Farmers in North China Plain———A Case of Wangzhuang Village ,Quzhou County ,Hebei Province LIU Xiao-rui 1,CHEN Guang-feng 1,2*,ZHANG Yu 1,ZHANG Hong-yan 1,HUANG Cheng-dong 1,JIANG Rong-feng 1(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China ;2.Nation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Beijing 100125,China )Abstract :Seed is the most basic production factor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and the carriers of variou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terials.However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selec-tion and purchase channels of small farmers ,as well as the seeds production ,resulting in poor yield and low fertilizer efficiency.Therefore ,taking the wheat/maize rotation production in Wangzhuang Village ,Quzhou County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d the status of seed use of small farmers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armers still have more problems in seed selection.The maize varieties selected were more concentrated ,however the wheat varieties were diversified and most of them were retained by farmers them-selves.Yield was the important index considered by farmers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such as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Farmers obtained the varieties information mainly depending on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The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paying attention on guiding small farmers to establish correct concepts on seeds selection ,making efforts to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building model field of new varieties.Key words :Small farmers ;North China ;Seed ;Status and investigation刘小锐1,陈广锋1,2*,章余1,张宏彦1,黄成东1,江荣风1(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DOI :10.16318/ki.hbnykx.2018.06.021河北农业科学,2018,22(6):85-88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华北地区小农户小麦/玉米种子使用状况调查———以河北省曲周县王庄村为例编辑蔡海燕河北农业科学2018年保证粮食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此,关注种子问题关系到粮食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Xingyuan, Xiwei and Dongliuzhuang Villages of Quzhou County, Hebei Province, in a case study to confirm the effects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on farmland shelterbelt network at village level. While Xingyuan and Xiwei Villages have arable land fragmentation, Dongliuzhuang Village has arable land with scale management. The study used field measurement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to clarify the main causes of effects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on farmland shelterbelt network.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rable land fragmentation destroyed the structure and configuration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at village scale. The magnitude of grids of forests network increased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main forest belts was averagely 2.70 times the recommended value for the North China Plain. Trees of the same species were generally used under agricultural land fragmentation management. About 53.8% of the main lines had no woods planted on the northern flank and the number of trees planted on the northern flank of the main lin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bout 60.8%) compared with the number of trees on the southern flank in Xingyuan and Xiwei Villages. In these villages, the density of trees in the first row from the fields was 026 plants per 50 m.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row, this decreased by 25.8% (P < 0.05) in the second row from the fields. It further decreased by 47.3% compared with that in Dongliuzhuang Village. The maximum tree density in Dongliuzhuang Village was 23.2 plants per 100 m2, based on the curve of best fit between tree-belt area and tree number. Maximum tree density in Dongliuzhuang Village increased by 56.5% compared with that in Xingyuan and Xiwei Villages. Most farmers were strongly opposed to forest belt construction near fields and favored forest managements they owned.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onflict was the huge population and scarce land. Farmland shelter network under arable land fragmentation also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crops near trees. Furthermore, long-term
NIU Xinsheng1, WANG Shaolei1, LYU Zhenyu1, SHEN Guangcheng1, HAO Jinmin2, NIU Ling’an1, YANG Hefa1, YAN Yong1
(1. Quzhou Experimental Statio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uzhou 057250,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3, China)
量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 探明农地细碎化对村级农田防护林的影响及其根源。 结果表明 , 农地细碎化对村级农田 林网结构和配置造成破坏。农地细碎化的林网网格增大 , 主带距是华北平原区推荐值的 2.70 倍。农地细碎化 林网树种单一 , 配置不合理。杏园村和西魏村约 53.8%的干道北侧无林木 , 干道北侧林带林木数量平均比南侧 显著减少 60.8%; 其紧邻农田行树木密度为 0~26 株 ·50m1, 比次邻行的数量显著减少 25.8%(P<0.05), 比东刘 庄减少 47.3%。据林带面积与林木数量关系的拟合曲线 , 东刘庄村林木最高密度为 23.2 株 ·100m2, 比其余两 村高 56.5%。多数农户反对田边地头栽树 , 经营林网技术匮乏。人多地少矛盾是林网毁坏的深层原因 , 林木胁 地是其直接原因 , 农地细碎化激化了这些矛盾。 土地整理规划是解决现状的根本途径 , 同时不可忽视社会教育 和管理。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农田防护林 文献标识码 : A 村级农林网 农田景观 华北平原 中图分类号 : S19 文章编号 : 1671-3990(2014)04-0447-09
[3,9] [4] [5] [3] [2] [1]
类具有随意性 , 这必将导致农林网的服务功能与作 物种类难以匹配而产生矛盾。可见, 农地细碎化与农 田防护林网, 特别是与村级网格建设密切相连。 但是, 农地细碎化对村级林网影响的报道却很少见 , 农地 整理过程中的村级农田景观规划则显得缺乏依据。 本研究以典型村为代表 , 通过田间实地测量和 农户问卷调查 , 了解农地细碎化下村级农田防护林 体系小网格结构特征的现状 , 以探明农地细碎化对 农田林网的影响以及造成该现状的原因 , 为华北平 原典型农区土地整理中科学构造现代农田防护林网 提供依据。
牛新胜 1 王绍雷 1 吕振宇 1 沈广城 1 郝晋珉 2 牛灵安 1** 杨合法 1 闫 勇 1
(1.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 曲周 057250;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93)
摘
要
本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农地细碎化的杏园村、西魏村和农地规模经营的东刘庄村为例 , 采用实地测
农地细碎化 , 就是一个农户经营一块以上的农 田 , 这些田块分布在居住地周围 , 相互不连土地利用呈插花、分散、无序的状态 。除 了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70 年代后期特殊的政治原 因导致的农地集中化形成规模经营以外 , 中国的农 地一直处于细碎化状态 。农地细碎化的成因可归 为地形条件 、农地资源稀缺、农地质量 等自然原 因以及传统的平均主义与诸子继承、农地产权制度 而人多地少的人地关系现状 等经济社会因素 [34,69]。 成为农地细碎化的根本原因 [6,8]。 20 世纪 70 年代末 开始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国家土地均分制是我国 土地细碎化再次出现的直接原因 [9] 。中国农地细碎 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相关研究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 农地细碎化问题的凸显而逐渐丰富的 [3]。 综观我国农地细碎化研究 , 大都集中在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方面 , 主要是多样化生产经营、农业生 产率、作物产量、耕地资源、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 技术利用的正负效应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1BAD04B02)资助 ** 通讯作者 : 牛灵安 ,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和土壤培肥研究。 E-mail: niulingan@ 牛新胜 , 主要从事可持性农业生产研究。 E-mail: xinshengniu@ 收稿日期 : 20130922 接受日期 : 2014-02-16
1
1.1
材料与方法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选择河北省曲周县的杏园村、西魏村和
东刘庄村为代表。地处冀南的曲周县地理坐标为 1145030E~1151330E, 363545N~365757N。 根据 2010 年曲周县统计年鉴 , 总人口 39.4 万 , 农业 人口占 94.3%, 行政面积 66 700 hm2, 耕地面积占 71.6%, 是华北平原一个典型的农区。 曲周县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 年平 均气温 13.1 ℃ , 7 月份最热 , 平均气温 26.8 ℃ , 1 月 份最冷 , 平均气温 2.9 ℃ , 无霜期 201 d。该县多年 平均降水量 542.8 mm, 集中分布于 7—9 月份 , 占全 年降水量的 2/3, 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 3.3 倍。县域 内盛行南风 , 风向频率 11%, 其次为南南东风 , 风 向频率 10%, 北风及北北东风向频率为 9%。这里地 处太行山前冲积平原 , 地面海拔 45.4~32.7 m[25], 地 面坡降自南西向北东方向倾斜 , 地势平缓 , 径流不 畅。其特殊的气候和地形地势及较低的浅层地下水 发育是曲周北部盐碱地的成因 , 在 “ 七五 ” 综合治理 之前 , 曲周北部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在 3~7 g·L1[26]。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始 , 为治理盐碱地 , 在曲周县 城北部设计和规划了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 , 开挖多 级排、蓄、灌渠系。除有南北纵穿的滏阳河、支漳 河外 , 还开挖了纵横南北的一、二、三、四和五分 干以及辛集排干等蓄灌渠道 (图 1), 设计了纵横交错 的标准农田道路 , 形成了 300 m×300 m 的大方田 , 沿沟、渠、路旁营造可降低任何方向害风的农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