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文化区之
季风典型习题(苏凤)

专题10 季风一、季风气候的成因①海陆热力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南亚和我国西南部的部分地区)。
东亚南亚形成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移动冬夏风向夏季:西北风冬季:东南风夏季:东北风冬季:西南风性质夏季: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季风性质夏季:暖、湿冬季:冷、干夏季:热、湿冬季:温、干三、季风与农业1、夏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⑴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生产条件(受季风影响,我国夏季是世界同纬度除了沙漠干旱地区以外最暖热地区。
我国北方的光热条件一般都能满足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的生长需求)⑵夏季风强弱变化是我国南北频繁发生旱涝灾害。
夏季风强:雨带滞留北方,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雨带滞留南方,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出现南涝北旱2、冬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强大的冬季风南下,常常给一些地区造成低温冷害。
在冬季风控制下,我国北方冬春季普遍少雨,干旱多风沙。
华北地区更是“春雨贵如雨”(在冬季风控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受到寒潮灾害。
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冷的国家。
)典型习题:一、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图。
判断理由是2、图中箭头C表示(方向)季风,它主要是由于南半球的_________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该地季风不仅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还与___________有关。
3、在乙图示季节,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被亚欧大陆上的________低压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其控制下的天气特点是4、受B季风的影响,上海的气候特征是。
此时期我国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枯水)期.5、季风气候为当地人们提供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其优越性的突出表现是___________.一、1、甲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此时大陆为高压,海洋为低压。
2、西南东南3、印度(亚洲)夏威夷高压 高温多雨4、高温多雨 丰水期5、雨热同期二、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读以上气候图,回答下列字母对应的气候类型:C :E :H :2、 F 代表的气候大致位于纬度约30°-40°大陆的(东或西岸)E 代表的气候大致位于纬度约25°-35°大陆的(东或西岸)3、 分析C 、E 、H 三种气候的降水特点和特点的形成原因:C :E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2、西岸 东岸3、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暖热少雨。
关于华北地区的知识

关于华北地区的知识
1. 地理位置
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省区。
地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是中国大陆腹地。
2. 气候特征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形成了东湿西干的格局。
3. 自然资源
华北地区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巨大,被誉为"能源大省"。
此外,还拥有丰富的黄金、钨、铁等矿产资源。
4. 农业生产
华北平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尤其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而著称。
5. 工业发展
华北地区工业基础雄厚,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发达。
北京、天津作为直辖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 文化遗产
华北地区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曲阜孔庙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7. 交通枢纽
华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高铁、公路、航空网络发达,与全国各地联系紧密。
以上是关于华北地区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概括了该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源、农业、工业、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1、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又可分为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
2、中国文化区:文化区服饰饮食民居习俗或艺术自然环境条件东北黑土文化区棉袄杂粮泥草房、火炕、火墙二人转气候寒冷、温带森林草原广布华北平原文化区棉袄面食四合院、平房京剧、评剧温带季风气候、平原黄土高原文化区面食、肉食窑洞秦腔、信天游温带季风气候、地表沟壑纵横内蒙古草原文化区蒙古袍肉食、奶食蒙古包那达慕节、马头琴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广布荒漠-绿洲文化区艳丽的服饰肉食、奶食阿以旺民族歌舞具有西域特色温带荒漠,以雪山、戈壁、绿洲为主江南水乡文化区丝绸大米、鱼类白墙黑檐楼房江南丝竹、越剧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平原丘陵为主,水乡泽国四川盆地文化区麻辣口味吊脚楼川剧、摆龙门阵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山地,所以湿度大云雾多。
紫色土较肥沃。
青藏高原文化区藏袍青稞、酥油茶石砌碉房五体投地的宗教礼拜海拔高气温低、辐射强温差大。
华南马祖文化区米饭、热带水果崇拜海神,华侨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沿海。
云贵高原文化区酒、茶傣族竹楼、侗族鼓楼多样化的民族服饰和歌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崎岖,自然环境复杂多样3、世界文化圈文化圈宗教饮食宗教建筑艺术西欧文化圈基督教、天主教面包、牛奶(刀叉)基督教堂/东欧文化圈东正教面包东正教堂芭蕾舞东亚文化圈佛教大米(筷子)寺庙/东南亚文化圈多元文化吴哥窟、婆罗浮屠/南亚文化圈多种宗教混杂泰姬陵印度舞蹈、纱丽非洲文化圈原始宗教//粗犷的歌舞拉丁美洲文化圈天主教/墨西哥金字塔拉丁舞、狂欢节伊斯兰文化圈伊斯兰教/清真寺/太平洋文化圈原始宗教、基督教鱼/热情奔放土风歌舞高一地理学习四大要点(1)要明确学习的内容。
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代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代地理的综合情况?(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中国历史文化地图的地域与文化特征

中国历史文化地图的地域与文化特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度,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图为世人所瞩目。
从北京的紫禁城到西安的兵马俑,从苏州的园林到杭州的西湖,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无所不在,充斥着丰富的地域与文化特征。
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着美丽的风景和雄奇的山水,更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等,这些特征展现着中国人民的历史底蕴、思想智慧、艺术品味、信仰意识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
华北平原文化华北平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在这里孕育了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华北平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中央政治和文化中心,这里有漫长的黄河流域、碧波荡漾的晋冀鲁冀大运河、著名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壮阔的太行山等。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着华北平原文化。
华北平原文化植根于华夏文化,主要依赖于中原地区,由于其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和文艺的特殊性,华北平原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华北平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代表性建筑包括:北京故宫、山西的木塔、太原的悬空寺、河南的白马寺等。
这些代表性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华北平原文化的展示。
江南水乡文化江南水乡是指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区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
江南水乡被称为中国最具文化气息的地区之一,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这里的大运河连接了长江和黄河,交通十分便利,因而水运舟跡、民俗艺术、舞蹈歌曲等多样的文化艺术品质在此得以保留和发展。
江南水乡文化种类繁多,有建筑文化、园林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乐器文化、戏曲文化等等,这些文化都有同样的特点,那就是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水乡文化特色,远离浮躁的城市喧嚣,江南水乡的人们沉浸在自己的文化之中,并愉快地享受其中。
西北文化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它占据着广阔的地理区域,包括了宁夏、甘肃、陕西和青海等省,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势力悬殊、彼此交涉的地区,因而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西北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它具有民族特色和生态环保特色,此外还有多种不同的生态游览资源和文化艺术资源。
华北平原文化

文化类
汉族文明
汉族在中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 西疏,据1990年的统计,中国 10.39亿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 的91.92%,其中汉族人口占当地总 人口的比例,江苏、浙江分别为 99.77%、99.49%,而新疆、西藏则 分别为37.58%和2.05%。汉族的文 化丰富多彩,形成了齐鲁、中原、 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 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 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 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的图腾是由一只龙与一只 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 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 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 国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 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 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
பைடு நூலகம்
传统建筑——四合院
•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 是中国汉族的一种传 统合院式建筑,其格 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 有房屋,从四面将庭 院合围在中间,故名 四合院。四合院至少 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 型,其中以北京四合 院为典型。
•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 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 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 人皆知。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 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 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 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传统艺 术—— 京剧
文化信仰
•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 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 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 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 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 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 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 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文化区的划分方案

中国文化区的划分方案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拥有多样化的地域和文化特点。
在中国的地域上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文化区,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以下是一个中国文化区的划分方案,用以对中国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行全面理解。
1.华北文化区: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古老、最繁荣的农业区之一,这里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华北文化区的代表城市有北京和天津,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例如故宫、天坛和长城。
华北文化区的文化特点包括汉族文化、宫廷文化和北方饮食等。
2.华东文化区:华东地区是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代表城市是上海。
华东文化区的特点是商贸繁荣、文化多元和海派文化的代表。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商业和文化交流。
华东文化区还包括了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份,这些地方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3.华南文化区:华南地区是中国最繁荣的经济区之一,代表城市是广州。
华南文化区的特点是地理上的接触和影响,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华南文化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包括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闽南文化等。
4.西南文化区:西南地区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代表城市是成都。
西南文化区地处青藏高原和巴蜀平原之间,这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文化特点。
西南文化区包括川渝地区,以及云南、贵州和西藏等省份。
这些地方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如藏族、彝族和侗族等。
5.西北文化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内陆地区之一,代表城市是西安。
西北文化区的特点是历史悠久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曾是多个帝国的都城所在地。
西北文化区包括陕西、宁夏、青海和甘肃等省份,这些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秦始皇兵马俑和莫高窟等。
6.东北文化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的工业和资源重镇,代表城市是沈阳。
东北文化区的特点是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方的辽东文化、满族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区域地理华北平原

工业发展
工业基础
华北平原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涵盖能源、化工 、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华北平原地区正积极推动产 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经济。
企业改革与创新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推 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城市发展
01
城市分布
华北平原地区城市分布较为密集,形成了一些大城市和城市群。
0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能
力。
03
城市化进程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华北平原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
THANKS
感谢观看
水资源配置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政府和企 业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兴修水库 、南水北调等,以优化水资源配 置,缓解用水压力。
矿产资源
矿产种类丰富
华北平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 铁矿等。
矿产开采历史悠久
华北平原的矿产开采历史悠久,尤其是煤炭和石油资源的开采,为 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同时,注重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04
华北平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 施
水土流失问题
总结词
华北平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详细描述
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华北平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水土 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还会淤积河道、加剧洪涝灾害 。
中国地域文化

温和湿润的气候
热带沿海丘陵和平原
蒙古包
思考:蒙古包有什么优点?适合怎样的生产生活特点?
窑洞
思考:窑洞是利用了当地黄土的哪些性质建造的? 它作为民居有什么优点?
四合院
思考: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四合院这种民居的优点?
石库门
竹楼
思考: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竹楼的优点?
二人转
京剧
越剧
那达慕
川剧
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区
专题27
一、中国地域文化区区划
中国地域文化区
专题27
一、中国地域文化区区划
中国地域文化区
专题27
一、中国地域文化区区划
中国地域文化区
二、中国地域文化之民居
三、中国地域文化之文艺(风俗)
四、中国地域文化之居民、服饰、饮食
地域文化区
东北黑土文化 主要居民 汉族、满族、朝鲜族等 汉族 汉族、回族等 蒙古族 汉族、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等等 藏族 汉族 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 汉族 汉族、壮族 少数民族服饰 多姿多彩 棉装、丝绸等 蒙古袍 民族服饰鲜艳 掉袖藏袍 服饰 棉、皮服装 棉装 饮食 多杂粮
华北平原文化
黄土高原文化
多面食
面食肉食为主, 喜酸 肉食、奶食、 面食为主 肉食、奶食、 面食为主 酥油茶、青稞 酒、牦牛肉等 以麻辣著称
内蒙古草原文化 新疆—荒漠绿洲文化
青藏高原文化 四川盆地文化 云贵高原文化 江南水乡文化 华南妈祖文化
烟酒茶在全国享 有盛名 大米、蔬菜、 鱼类等 米食为主
地域文化区 东北黑土文化 华北平原文化 黄土高原文化 内蒙古草原文化 新疆—荒漠绿洲文化 青藏高原文化 四川盆地文化 云贵高原文化 江南水乡文化 华南妈祖文化
Hale Waihona Puke 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气候寒冷 温带平原 半干旱气候和黄土地貌 干旱、半干旱草原 雪山——荒漠——绿洲 高寒高原 湿热的盆地、山地 高山峡谷和喀斯特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 分 特 性
发育于黄土母质上,土层深厚,具有良好的渗水保水性能。在地 势平坦和一般降水强度下,大部分雨水均可渗入土中,湿润土层 可达1.5—2.om以上。由于地下水位深,渗入的水分均以悬着水 状态存在,又因土层深厚,2m深的土层内最大储水量可达 540mm。褐土的另一水分特点是季节性变化明显,春旱频繁,只 有雨季后才可补充水分,这是褐土利用改良上的主要问题之一
• 华北平原地下水 • 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补给空间分布极为不均 地下水补给在山前平原最高,为 200-350 mm/yr,在 中东部平原减小到 50-100 mm。地下水补给与降水的 空间分布的不一致,表明具有陆面特征 近年来出现华北地区出现严重缺水 • 原因: 华北平原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 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 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随着人口的增长、 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水污染的加重,华北 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华北平原缺水严重 的原因有:1.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和 年际变化较大.2.水资源南多北少,而土地资源是 北多南少.3.人口稠密,工农业发展迅速,用水量 较大.4.水浪费、污染严重.I:\1.flv
华北平原文化区之
我的土地我的水
测绘1201姚杰鹏
华北平原的土壤简介
要点 • 成土过程 • 华北平原简介 • 华北平原主要的土壤类型和性质
成土过程:褐土过程→浅色草甸土过程→沼泽过程→盐土过程
华北平原土壤成土过程各土壤过程比较
褐土 地下水位 盐渍化 ph 发育于 假菌系列 有机质 较多 4-----6米 不发生 中或微碱性 山麓、冲积扇 有 少 浅色草甸土 2--3/4--5m 发生 中或微碱性 冲积平原 无 沼泽 很高 不发生 多为酸中、少 碱 盐土 1.5--2.0m 发生 一般不超过8.5
4.恶化土壤物理性质及生物学性质。盐渍土壤中Na+含 量高,对土壤胶体起分散作用,破坏土壤的团聚状 态,使土粒高度分散,干硬湿黏,通气透水不良, 耕性恶化,耕作困难,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发育。 在强碱性环境中,抑制大多数微生物活动,氨化细 菌受抑制,氨化作用不能进行,影响土壤氮素转化 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 影响盐渍土形成的因素 • 气候条件。华北地区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其 特点是a.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b.降水集中。c.明显 的干湿交替气候条件决定了本区盐渍土季节性积盐 和脱盐过程。 •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势影响地表径流、地下径 流再分配过程,土壤中的盐分也随之发生分异与积 累。
褐土又称立黄土、黄垆土、山东棕壤、石灰性棕色土等 分 在华北乎原,褐土发育于太行山麓、燕山冲积扇上部及 布 山麓平原上的第四纪洪积—冲积母质上 主 要 性 质 地下水埋深4—6m,属钙质碳酸盐土,它是华北平原面 积最大的地带性土类,亦属粮棉油作物生产基地。褐土 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地下水埋深较深, 不参与成土过程。
• 陆地上水系包括地上水、 地下水。 • 地上水以河流、湖泊等形 式出现。
华北平原 流域
黄河流域
淮河流域
海滦流 域
淮河流域
海滦河流域
山东沿海 诸河
南四湖水 系
沂沭河水 系
淮河水系
海河流域
滦河流域
黄河流域
滦河流域
黄河水系
黄河下游
滦河水系
金堤河 天然文岩 渠 大汶河
陡河水系
海河 流域
北水 系
• 华北平原系指北起燕山南麓,西止太行山东麓,东至渤海, 南至淮河以北,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的平原,总面积约 30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在华 北平原,分布着潮土、褐土、沙姜黑土、盐碱土和风沙土 等主要土壤类型。 • 从总体上看,华北平原是以冲积—洪积平原为主体、兼有 中低山地和缓坡丘陵相问的多元结构的地貌类型,其地势 走向自山地向渤海倾斜,但由于支流交互沉积,平原不平 整,均有一定的起伏,属于微度起伏的平原。全区的地貌 分为冲积扇—山麓平原和冲积—滨海平原两部分。 • 华北平原的成土母质有洪积物、冲积物、湖相沉积物和风 积物四类,其中以冲积物的覆盖面最大,从而形成了以潮 土为主的各种土壤类型。
理 化 性 质
黄潮土有机质含量较低,一般在o.5:一1.0%范围内, 因而颜色较浅。碳酸钙含量高,达8%一12%,属强石灰反 应的土壤,pH值约为8.o。由于母质为河相冲积体,故质 地层次分明土壤钾含量丰富,一般可达2.0%一2.6%, 含磷量中等,0.12%一0.1%。盐基代换量因土壤质地而 异,土壤水分状况较好,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可借毛管作用 上升至根层以供植物利用。
地下水位较高、 山前交接洼地、 洼地、湖泊 地上河流两侧
不一致,水浅 处
多
无 有:变化的
盐土区域又分为海滨和内陆
海滨和内陆盐土的区别
盐类成分 地下水位 矿化度
内陆 海滨
氯化物硫酸 盐土
1.5--2m 1.0--1.5m
1---3g/L >10g/L
氯化物盐土
过渡带:盐渍土多属硫酸盐氯化物盐土
华北平原的土地简介
• 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 • 土壤质地的影响。土壤质地和结构状况影响土壤水盐动态的 再分配。沙质土壤毛管作用弱,毛管水上升速率快但高度低; 黏质土毛管水上升慢且高,但因细毛管多管壁阻力,或吸水 膨胀,使毛管水实际上升不高;壤质土壤,毛管孔径中等而 分布均匀,毛管作用强,水分上升快且最高。 • 河流的影响。北方的河流大多属于地上河,因河水侧渗对沿 河两岸地下水的补给,引起两岸土地地下水位抬高,加速了 土壤积盐过程。
• 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总称。 成土过程 • 盐渍土中的盐分积累是地壳表层发生的地球化学过程 的结果,其盐分来源于矿物风化、降雨、盐岩、灌溉 水、地下水以及人为活动,盐类成分主要有钠、钙、 镁的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土壤盐渍化过程可分 为盐化和碱化两种过程。 盐渍土对农作物的危害 1. 高浓度可溶性盐分引起作物“生理干旱”。 2. 盐分的毒性效应。土壤中碱性盐(NazCO。、 NaHCO真)含量高,可使pH达9—10以上,直接腐蚀 作物根系的纤维组织。 3. (16)高浓度的盐分干扰作物正常吸收养分。土壤中一 些离子含量过多,一是干扰了溶液中养分乎衡;二是 影响作物对其他离子吸收而产生“拮抗作用”。
华北平原——盐渍土
• • • • 分布状况 理化性质 形成的因素 对农作物的危害及原因
分布状况
• 盐渍土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分布的一种隐域性水成 土壤。一般分布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 埋深浅和矿化度高的地形部位。我国盐渍土广泛分 布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内陆地区和沿海岸线的滨海地 带,台湾、海南岛的沿海地带也有零星分布。在北 方内陆地区,盐渍土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西北及 青藏高原等地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冲积平原、 盆地和湖泊沼泽地区。如东北的嫩江平原、松辽平 原,华北的黄淮海平原、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宁夏 的银川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山西盆地以及新疆 各河流沿岸陆地、山前平原,吐鲁番盆地、塔里木 盆地、准噶尔盆地、哈密倾斜平原,青藏高原的柴 达木盆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流域等地都有盐渍土 的分布。
农 艺 性 状
黄潮土有长达数千年的耕作历史。由于长期频繁的耕种, 土壤有机质遭到强烈的分解,腐殖质的积累不多,但土体 的水热和通气状况有明显的改善。水、肥、气、热比较稳 定和协调,成为华北平原生产性状较好的土壤,这种较好 的肥力状态并非全是其自然属性,也有人类生产活动赋予 的结果
华北平原——褐土
• • • • 褐土简介 褐土的分布 褐土的性质 褐土的理化性质
• 怎样解决缺水的问题, 要解决缺水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扩大植被覆盖率, 增强地表涵养水源的能力.其次需要发动全民节 水运动,减少水资源不必要的利用.对于用水量 较大的单位应限制其用水量.第三需要进行污水 的净化与治理,加大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生成 污水较多的单位,需责令其净化污水,以达到节 水的目的.
养 一是土壤吸收能力较强。 分 二是有机质含量低,氮磷储备不足。 状 况 三是肥效反应快,稳肥性较差。
耕 褐土因黏化现象明显,心土层质地较黏重,在有机质含 性 量少的情况下,表现耕性较差,适耕期短,易板结
剖 面 形 态 理 化 性 质
褐土的形成过程主要是黏化过程和碳酸钙的淋溶与聚集过程。由 于褐土处于暖温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高温高湿同时出现,故土 壤原生矿物的化学风化和次生黏土矿物的形成在一段时间里较强; 又因干湿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表土温度虽高,但湿度变化较大, 表层水热状况不稳定。但在土体内(20一70cm)湿度与温度条件相 对适宜,土壤中原生矿物分解强烈,形成大量次生黏土矿物,为 残积黏化过程提供了条件。在淋溶、淀积、黏化过程中,出现了 褐土的层次分明的剖面特征
华北平原——潮土
• 潮土的分布 • 潮土的主要性质 • 潮土的理化性质
潮土属半水成土壤,广泛分布于华北平原的是黄潮土。
分布
黄潮土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平原等地的河谷盆地,属半 湿润、半干旱气候地区。
该区域地势平坦,排水欠畅,地下水1.0—3.0m,矿 化度一般为2—5g/l,高者可达10g/L左右。因地下 水参与成土过程,故具有潮土化过程的特征,这就是 由于地下水季节性的频繁升降,氧化还原作用交替发 主要性 生,致使土壤中物质的溶解、移动和淀积,从而在剖 面中形成黄色或暗褐色的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石 质 灰结核。黄潮土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它既不 同于沼泽化过程也不同于褐土的淋溶过程,部分黄潮 土还有盐化过程。
南水 系
其他
蓟运 河水 系
潮白 河水 系
北运 河水 系
永定 河水 系
大清 河水 系
子牙 河水 系
漳卫 南运 水系
黑龙 港水 系
马颊 徒骇 水系
• 水系分维做为反映流域地貌系统河道分布特征的 一个参量,它与流域内地理环境要素及其它地貌 特征量间必有某种联系。基于水系分维是反映流 域内河道分布的复杂程度或河流发育程度的这一 认识。水系分维必然与流域内的降雨(P)、蒸发 (V)、气温(T)等气象、气候特征水文(H)、坡度(S)、 植被覆盖度(G)等地理要素以及构造(F)、岩性(R) 等地质特征间有一定联系或者说依赖关系。此外 与其相关的就是流域地貌发育历史也就是时间(t), 故而水系分维是上述因子的一个函数 D= f(P,V,T,H,S,G,F,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