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方协商民主与我国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
协商民主 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及其特点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三、协商民主与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四、协商民主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五、结论篇1正文一、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及其特点协商民主是一种民主理论和实践形式,起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协商民主强调各方利益的协调与共识的达成,通过多方参与、平等协商、充分表达和民主决策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其主要特点包括:人民主体性、平等协商、民主决策和多元参与。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包括政治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和基层协商等;二是加强协商民主的程序建设和规范,确保协商民主的实施;三是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决策、监督、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协商民主与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政协的组织体系、政治协商的程序和方式、协商民主的实践应用等。
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人民民主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四、协商民主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协商民主是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也是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内容。
通过协商民主,各政党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同时,协商民主也有助于完善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提高政治协商的实际效果。
五、结论总之,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理论和实践形式,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篇2 目录一、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及其特点二、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的研究四、协商民主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五、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实践与挑战篇2正文一、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及其特点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理论,起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词“democracy”,由“demos”和“kratos”两个短语组成,分别表示人民和权力。
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政党制度建设探究

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政党制度建设探究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民主理论,其涉及政党和政党制度研究。
我国的政党制度虽然不能按照西方协商民主的路径发展,但是我们可以从协商民主理论中获得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协商民主政党制度协商民主理论于上世纪80年代兴起,是当代世界民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视角。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我国学者通过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进行探究,为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提供了新的借鉴。
一、协商民主理论概述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理论,是对20世纪后期西方社会分化、社会主体日益多元化促使社会利益分歧日益扩大并针对此问题做出的回应。
加之,伴随着市场经济和普选制的发展而可能出现多数暴政加剧社会分裂等,为解决选举民主的困境,20世纪80年代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开始兴起。
“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中自由、平等公民通过参与立法和决策等政治过程,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治理形式。
其核心概念是协商或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和共识。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范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但在实际运行中都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1)协商主体。
从协商参与者的角度看,协商主体包括以下几类:作为公共权威机构的政府、多元利益格局中的个体,以及治理过程中的机构或团体。
(2)公共政策。
在协商民主实施的实践中,协商主体的主要目标是利益公理性寻求能最大限度满足所有公民愿望的公共政策。
(3)协商机制。
公民参与协商是在制度规范中进行的,因此完善协商过程必然要求构建协商制度、组织和规范协商过程,做出权威性决策等。
(4)政治共识。
在协商理论中,共识是协商的结果,是合法决策的基础。
为了寻求公共挑战的路径,协商主体必然会在恰当的行为路径上达成一致,即形成政治共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协商形式的发展及其价值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协商形式的发展及其价值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协商形式的发展及其价值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协商形式的发展及其价值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着协商民主的作用,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政协协商形式经历了许多历史变迁。
从最初的以政治协商为主,到后来逐渐完善起协商制度,政协的作用不断得到提升。
政协协商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我国民主制度的重要补充。
政协协商在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保障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正文2.1 政协协商形式的历史变迁政协协商形式的历史变迁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开始运行。
此时的政协协商主要是为了团结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
政协协商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各级政协的会议和座谈会等形式上,通过协商来凝聚共识,推动国家事务的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和国家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协协商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改革开放以后,政协协商的范围和参与主体进一步扩大,包括了更多的非党派人士和社会阶层代表。
政协协商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例如通过专题研讨会、调研访问等方式,促进各方面的合作和共识达成。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提升,政协协商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网络协商、智慧政协等新形式逐渐兴起,为政协协商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途径。
这些新形式的出现不仅拓展了政协协商的广度和深度,也推动了政协制度的健康发展和民主决策的完善。
政协协商形式的历史变迁展现了我国政治体制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政协协商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2.2 政协协商制度的完善政协协商制度的完善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发展的重要方面。
协商民主与民主协商

协商民主与民主协商一般人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但是对我们社工、对我们从事社区治理、推进协商民主工作的人来讲,理应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工作。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民主协商与协商民主。
一、什么是民主协商?民主协商即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重要的问题在决策前和执行中的协商,是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二、什么是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20世纪末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民主理论。
表达了其主张公民参与而反对精英政治的宪政民主观念。
是平等的主体,自由、公开、平等地参与对话、沟通和协商或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通过理性、负责的思考,审议各种理由的合理性,或者改变自身的观点,或者说服别人改变自身的立场,积极参与国家大事或公共事务的决策,通过自由平等对话来取得共识,保证公共和普遍利益的实现,使决策合法化、科学化。
三、民主协商与协商民主的区别与联系1、相同点:无论是民主协商还是协商民主都强调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进行对话、沟通、协商,通过协商取得共识,然后进行决策,使所作出的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
民主协商在中国特指政治协商,而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形式,协商民主包含着政治协商。
2、不同点:(1)二个协商的意思不尽相同。
协商民主,更侧重于“审议的,审慎的”的意思,民主协商中的“协商”意为“咨询的”的意思;是中国共产党向外就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要问题反复商量,交换意见的过程。
可见,“咨询”中所含有的参与的特点与西方“协商”中的参与的特点是不同的。
民主协商是决策主体向置身事外的人征询意见,而协商民主则是决策者中拥有共同决定权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商。
(2)协商参与主体与参与者地位不同。
“民主协商”参与者主要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各民主党派是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掌握决策权;而源于西方的“协商民主”,其协商主体更为宽泛,它不仅仅局限于党派之间的协商,还包括政府与全体公民或公民代表。
正确认识和借鉴西方的“协商民主”

(P C ) C P C。这里 的 “ 商 ” (o slt e 协 C nu a v )意 为咨询 , ti
是 中国共产党 与各 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 以及各族 、
各界代表人 士就党和 国家 的大政方针 、重要 问题反复 商量 ,交换意见的过程 。“ 咨询”之意很符合 中国政治 协商会 议在 中国政治安排 中的实际角色和作用 ,但这
一
“ 讨论 ”(i us n ds s o )两方 面的含 义 ,dl ea v 的过 c i ei rte b i 程实际上是一个在适 当讨论之后 ,个人依据 学识和 良 知在对相关证据和辩论进行充分思考的情况 下决定支 持某 一集体 行动的过程 。【它主张公 民理性地 、 自由 - 】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的 “ 政治协商 ”相混淆 ,并被用来 论证 中 国特 色 的政党 制度 中存在 的普适 性价值 。那 么 ,两个 “ 协商 ” 内涵 是否 相 同?西方 的 “ 商 民 协
主”多大程 度上可与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相契合 ,并 基于 中国的政治实践加 以创造性地转换?本文试 围绕
D l e t e e orc 是一个外来词 ,在英语语 e br i m cay i avD
境 中 ,D l eav 包含着 “ e brt e i i 慎思 ”(o s e t n cni r i )和 d ao
与西方 “ 协商 ” 民主所要求 的 “ 平等 、 自由地讨论 ”
理念明显不同。另外 ,西方 的 “ 商”民主更多的是 协
的 “ 协商民主”存在着很大 的差别 ,两者不能混 为一
谈。
( )基本 概 念 不 同 一
“ 国人 民政 治 协商 会 议 ”标 准 的翻 译 一直 是 中
Chn s Pe pe’ S Poi c l Co s l t e Co fr n e ie e ol L ia t n ut i a v n ee c
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区别

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区别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区别一、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的一种政治活动和制度安排。
作为政治活动,它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途径;作为政治制度安排,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系列具体制度和程序所组成。
政治协商包括两个层面的协商。
一是执政党同各参政党的政治协商。
协商的内容包括: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关系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通报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并听取意见,以及其他需要同参政党协商的重要问题等。
主要采取民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等形式。
除会议协商外,参政党中央可向执政党中央提出书面建议。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
二是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
人民政协中的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协商主要采取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形式。
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可根据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提议,举行有各党派、团体的负责人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协商,亦可建议上列单位将有关重要问题提交协商。
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和西方特色的“协商民主”是不同的。
人民政协中的政治协商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协各界别拥有参与讨论决策方案的权利,可以有效地影响决策,但并不具有决定政策的权力。
二、参政议政参政议政这一概念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把“参政议政”分为“参政”和“议政”两方面的含义,对应的是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制度中参政的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西方协商民主与我国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

协商 民主是 2 0世 纪 8 0年代 在 西方 兴起 的 一 公 共政策 进行 公开 的 、具有 平 等机会 的讨 论 与协 种新 的民 主理论 范式 与民 主治理 方式 ,是 对 传统 商 。 这种 广泛 的 、 动 的 、 主 直接 的政 治参 与 , 不但 可 代议 民主 的某种 超越 。有人 认 为这 种 民主理 论 实 以提升决 策 的质量 , 而且 , 立在 公共 审议 基 础上 建
直 接参 与 。协 商 民主 的基本 概念 是 “ 接参 直 与 ” 主 张具 有 共 同关 系 的公 民 , 过 直 接 参 与讨 . 通 论 与 决策 , 对相关 利益 的政 策发 表 自己 的主张 。 协 商 民主理论 认 为 , 民是 自身命 运 的主 宰者 , 公 他们 不仅 仅是选 民 , 更是 管理者 , 们有 管理 公共 事 务 他 的资格 和能力 。 以在掌 握充 分信 息 的基础 上 , 可 对 论 、 商 、 协 中得 到最好 的 、 协 妥 最合 理 的保 护 , 能 更
契合 , 在发 展 的道 路 上 两 者 可 以相 互 学 习。 鉴 西 方协 商 民主 直 接 参 与 、 借 自由平 等 、 性 妥 协 等 基 本 理念 , 对 理 针
人 民政 协 政 治协 商 中 的 某 些制 度 性 缺 陷 , 文 就 完 善 人 民政 协 政 治 协 商 制 度 提 出 了政 治 协 商 法制 化 、 商 参 本 协
、
利 益最 大 化 为 目标 。 自由 、 等 、 以 平 理性 讨 论 为 原 则, 以公 民平等 参与 为条件 。 商 民主从形 式上 说 协 是公 民发 表意 见建议 的一 种协 商会 议 ,从 内容 上 说 是政府 实现 公共 利益 的一种 管理 方 式 ,从本 质 上 说 是 执 政 党 促 进 民众 政 治 参 与 的 一 种 民 主 制
协商民主: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协商民主: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2013-05-30 09:56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这一精辟论述,对于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政协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对于我们国家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的科学论断。
这两种民主形式,前一种一般称为“选举民主”,后一种一般称为“协商民主”,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所在。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这就旗帜鲜明地向世人昭示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为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制度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和实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追流溯源,协商民主的基础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以及各种进步力量的政治协商和民主协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西方协商民主与我国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
作者:肖春艳, XIAO Chun-yan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政协,重庆,北碚,400711
刊名: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年,卷(期):2009,11(6)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0条)
1.王洪树协商民主的复兴:民主政治的现代反思[期刊论文]-民主与法制 2007(03)
2.卢瑾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现状与启示[期刊论文]-政治学研究 2008(05)
3.邓小平文选 1994
4.毛泽东文集 1999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 2006
6.毛泽东选集 1991
7.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期刊论文]-政治发展研究 2007(02)
8.杨勇关于人民政协法制化问题的探讨 2009(01)
9.毛泽东选集 1991
10.王金红协商政治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期刊论文]-唯实 2004(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肖春艳西方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期刊论文]-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2.石兆文.Shi Zhao-wen协商民主若干问题探讨[期刊论文]-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
3.乐正.谢志岿.Le Zheng.Xie Zhigui人民政协与中国特色的公共治理[期刊论文]-学术研究2009(6)
4.彭航试论协商民主视野中人民政协对人类民主事业的贡献[期刊论文]-传承2007(7)
5.张汉为.陈勇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及其实践特征[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8(2)
6.丁保河.DING Bao-he人民政协运行机制的软法视角[期刊论文]-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29(1)
7.马宁.Ma Ning试论推进政协制度建设对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性[期刊论文]-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8.袁峰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成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学分析[学位论文]2006
9.刘勇论政治协商制度与政治稳定[期刊论文]-理论导刊2005(11)
10.张献生.吴茜坚持、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期刊论文]-新视野2007(5)
引证文献(1条)
1.李朝林试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协商民主[期刊论文]-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qshzyxyxb20090600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