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回家路上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回家路上|北师大版(2014秋) (5)

数学二年级上北师大新课标第五单元第六课《回家路上》教学设计魏颖君教材分析《回家路上》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内容.这是一节练习课。
教材通过情境,提供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鼓励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再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独立解答,在组织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延伸。
本节设计在多媒体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改变了单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习惯于形象思维,且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能从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学生分析学生对以多媒体展示情景图引入的形式呈现图中的信息很感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他们用学过的2~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图中的问题,提高了解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培养了有条理地表明自己看法的能力。
学习内容: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回家路上》。
学习目标:1、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运用多种表示方法,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5、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投影仪、学习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一)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森林里的动物学校看一看,你们想去吗?小动物们放学了,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二)板书:回家路上。
二、仔细观察、提取信息。
(一)观察图片说一说,你们从这幅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二)同桌交流。
(师板书:数学信息)1.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有顺序地说)2.学生可能会说:(学生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关课件)(1)树上有组小鸟,每组有5只;(2)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3)教学楼左侧有9个窗户,右侧有9个窗户;(4)地上有两堆松果,每堆有7颗;………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5.6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5.6回家路上教学设计简介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中,第五单元的主题为“回家路上”,第六课时的主题为“回家路上故事”,本教学设计是针对这一课时展开的。
本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体验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回家路上”这个主题的背景和意义;•理解故事情节,领悟故事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内容教师讲述一则关于路上出现了不同突发情况,但借助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后最终回到家的故事,同时加入一些故事细节增加趣味性,如“小狗(猫)被困窄巷中,需要同学帮忙救下”、“在遇到同学的生日宴会时,大家一起猜灯谜”、“在回家的路上捡到钥匙,通过打电话联系到失主,并协助归还”等。
教学过程1.想象与预测(2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想象和预测与“回家路上”相关的事情。
学生在两分钟内谈论他们的想法和预测。
2.讲故事(20分钟)教师讲述关于路上出现不同情境,最终回到家的故事,并加入一些故事细节。
同时要求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认真听,注意情节的变化和故事的结局。
在故事讲解完成后,提醒学生记住故事的要点和人物名称,以方便进行后续的活动。
3.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提供文本,要求学生读一遍故事,并在纸上回答问题。
教师提供有关故事主题、情节、角色特性和感受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方便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以使用填写课本答案的方式进行回答。
4.同理心和情感体验(30分钟)教师提供了一个情境,学生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完成该情景的方式进行协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体验故事人物同样的情感,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信息。
5.总结反思(8分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8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反思。
提醒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你学到了什么,你喜欢教师子的方法吗,怎么样做可以更好?”教学评估•通过学生阅读理解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无提高;•通过讨论小组学生的表现来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输出想象丰富、逻辑性强的想法;•通过总结反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教师的是否喜欢课堂教学的方式,并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的程度。
5.6《回家路上》(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5.6《回家路上》(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五章第六节《回家路上》。
这是一节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的课。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在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包括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进行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尺子、绳子等,以及一些图片和卡片。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比如:“小明的家离学校100米,他每分钟可以走10分米,请问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回到家?”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通过尺子、绳子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等,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换算知识。
比如:“小华的家离学校200米,他每分钟可以走15分米,请问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回到家?”答案是:小华需要13分31秒才能回到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时,仍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课后,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6《回家路上》课件

4×4=16(元) 答:买4听果汁需要16元。
练一练
2.填一填。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练一练 3. 填一填。来自4 × 6 24 个 或6×4=24(个)
3 × 7 21 个 或7×3=21(个)
练一练 4.
3×5=15(米) 或5×3=15(米)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6课时 回家路上
探究新知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说一说,算式2×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探究新知
(1)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5=15(只)或5×3=15(只)
答:一共有15只小鸟。 (2)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 一共有多少朵花?
答:楼高大约15米。
2×7=14(人) 或7×2=14(人)
答:一共可以坐14人。
课堂总结
运用2,3,4,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在计算 中关键是要准确地背诵乘法口诀。根据已知条 件提出问题,学会收集、选择、整理信息,利 用已知条件去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2×5=10(朵)或5×2=10(朵) 答:一共有10朵花。
练一练
1.看图回答问题。
(1)每袋饼干5元,每瓶矿泉水2元... (2)2×7=14(元)或7×2=14(元)
答:需要14元。
练一练
1.看图回答问题。
(3)买3袋饼干需要多少元?(答案不唯一) (4)买4听果汁需要多少元?(答案不唯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回家路上|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回家路上|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五章第六节《回家路上》。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区分不同的长度单位,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与数学运算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尺子、绳子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在课堂的开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回家的路上,想知道家离学校有多远的情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计算长度。
”接着,我会向学生们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如:“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等。
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
”然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例如:“小明家离学校200米,小红家离学校150米,小明和小红家离学校的距离相差多少?”在学生们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我会逐一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以及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的题目。
例如:1. 小明家离学校300米,小红家离学校200米,小明和小红家离学校的距离相差多少?答案:100米2. 一本书的长度是25厘米,宽度是18厘米,这本书的面积是多少?答案:450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回家路上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6 回家路上北师大版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所漂亮的动物学校,里面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叮铃铃,动物学校放学了,小动物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走出校园,有的步行回家,有的骑车回家,有的坐船回家,天空中飞来一群小鸟,落在了树枝上,树下的花朵随着风儿摆动着,湖里的小鱼看到这些,也快活的游来游去。
动物学校可真热闹啊。
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在回家的路上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吗?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数学游戏
○1:你问我答:船上有多少只小猫?说一说,算一算。
生一:4+4+4+4=16(只)
生二:4x4=16(只)
生三:口诀:四四十六
○2:小组交流讨论,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3、说一说,算式2x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1、听音乐找信息
○1两只青蛙有四只眼,是如何计算的,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2三只青蛙有是条腿,是如何计算的,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2、我帮动物找朋友
○1计算出卡片上的得数
○2将卡片贴在对应有数字的小动物底下。
3、看视频读口诀
4、共有多少本书?
用乘法计算班级图书角共有多少本书。
5、拍手游戏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12 18 24 35
3x4 6x3 4x6 5x7
3+3+3+3 6+6+6 6+6+6+6 7+7+7+7+7 6x2 2x9 8x3 7x5。
5.6回家路上(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5.6回家路上(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5.6节《回家路上》。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在回家的路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运用“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使用一些实际的情景来引入课题,例如,小明和小华一起回家,小明走得快,小华走得慢,他们同时出发,问他们何时能相遇?这样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我会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用图示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这个关系。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小明和小华回家的路程,让他们计算他们何时能相遇。
答案可以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来计算得出。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回家的路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我也会进行课后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教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
学生们需要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这是本节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讲解这个概念时,我会用图示和实际的情景来帮助学生们理解。
我会强调,路程是指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时间是指完成一段路程所需的时间。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路程=速度×时间”来表示。
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讲解这个难点时,我会给出一些例题,并详细解释如何运用“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6回家路上》word教案 (5)

回家路上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二年级教科书第22~23页。
教学目标:1. 通过动物回家的画面展示数学信息,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2、3、4、5的乘法口诀。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自主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重点:回顾、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乘法口诀”的相关内容。
难点:面对繁杂的情境图,怎样提取信息并有序而全面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情景导入(做游戏)。
老师出一个数字,请学生说出想到的乘法口诀。
24 18 12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1. 收集信息,师:请同学们看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 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你都会解答吗?3. 你问我答。
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数学游戏”——你问我答。
教师注意调控游戏中的“全面有序”和“角色互换”。
4. 活动反馈。
通过抢问抢答的形式检验活动效果。
在反馈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表述的条理性。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哪一个小组解决的问题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以下几种:(1)关于小动物①背着书包的小动物一共有几只?3×3=9(只)②走在路上的小动物有几只?3×2=6(只)(2)关于花①一共有几朵花?6×2=12(朵)或4×3=12(朵)②红花(或黄花)有几朵?3×2=6(朵)(3)关于小鸟①一共有几只小鸟?3×5=15(只)②地上有几只小鸟?5×2=10(只)(4)一共几条鱼?3×4=12(只)……三、实践应用1. 比一比、算一算。
看书P23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集体订正。
2. 课件出示P23第2题的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
3. 找新家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