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历史优质课评比课件:慕尼黑1938(人教版选修3)
浙江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课件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共27页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浙江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 课件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
版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人民版选修三专题一第一节《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评优课优秀教学案例(5页)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对人类的危害,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一战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可贵,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2.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认识历史教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认识历史教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战争历史的教学,教师成功培养了学生的和平意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可贵,从而更加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人民版选修三专题一第一节《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评优课优秀教学案例(5页)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的第一节《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旨在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导火线和主要参战国家,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战的爆发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历史素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历史故事的引入,成功创设了一战前夕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氛围。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战争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2010年浙江省历史优质课评比课件:3.2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人教版选修3)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为什么 这不是和平,这不过是20 说:这不是和平,这不过是20 年的休战? 年的休战?
历史真相
1、贪婪分赃酝酿着新的杀机 (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 2、野蛮瓜分孕育着新的危机 (战胜国与殖民地矛盾) 战胜国与殖民地矛盾) 3、暂时妥协滋生着新的冲突 (战胜国与战胜国矛盾) 战胜国与战胜国矛盾) (P31页第一段) P31页第一段) 页第一段
凡尔赛 和 约 主要 战胜国与 战败国 战胜国与 战胜国 战胜国与
和
国 国
矛盾 激化
一 战
矛盾 凡尔赛 对奥匈 保土和 约
瓦 解
国 约
约战
谢谢大家!
国际联盟的弱点: 国际联盟的弱点:桥梁中的缺口
威尔逊 美國沒 有加入
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的弱点
兔子说: 兔子说:“我没 有实际的进攻装 备,我只能以我 双眼的力量来震 慑它。 慑它。”
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读史时空1 读史时空1
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在闹剧中产生
威尔逊的巴黎和会印象
48
问题1: 问题 :威尔逊看到的 口角”指什么? “口角”指什么? 问题2: 问题 : 威尔逊为什么 会对英法妥协? 会对英法妥协? 问题3:说说你对巴黎 问题 : 和会的印象。 和会的印象。 1楼:搏弈 你的跟帖? 你的跟帖? 2楼:分赃 3楼:掠夺 理由: 理由: 理由: 理由: 理由:
法国寻求的安全保障 法国认为自己没有完全得到满足, 法国认为自己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克里孟梭在 随后的大选中下台。 随后的大选中下台。
读史时空3 读史时空3
凡尔赛体系: 国联也无能为力 凡尔赛体系:
威尔逊的美好愿望
04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3.3走向世界大战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课件(15张)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全面认识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右图中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 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 知道?”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材料二 下图中英国首相张伯伦自慕尼黑回国,声称已赢得“我 们时代的和平”。
第 3课
走向世界大战
自主预习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合作探究
课程 标准 学习 目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 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1.了解绥靖政策的含义,知道其具体表现 2.简述慕尼黑会议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3.分析集体安全的落空与世界大战爆发的关系 4.比较苏联避战自保与西方绥靖政策的异同
自主预习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合作探究
三
三、集体安全的落空 1.英、法、苏三国谈判的破裂 (1)面对法西斯带来的严重的战争威胁,1939年4月起,英、法、苏 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 (2)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 失败。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原因:德国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出现东西两线作战的 局面;苏联寻求避战自保,以赢得备战时间;英法与苏联社会制度不 同,互不信任,被德国利用。 (2)签署:1939年8月,苏德两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双 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 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 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1)材料一中的“狗”代表哪一个国家?这只“狗”为何向希特勒和墨 索里尼吠叫?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那只“狗”不会咬人的 证据。 (3)请你对这只“狗”的行为作一评述。
浙江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课件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共27页文档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历史选修ⅲ人民版专题三第3课课件(精)

【思维升华】 “柏林—罗马—东京”三国 轴心是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标志着法
西斯轴心国侵略集团的形成,加强了法西
斯国家在对外侵略扩张中的合作,严重威
胁了世界和平。
二、苏德战争爆发和日本偷袭珍珠港 1.苏德战争爆发 (1)爆发 1941 年6 月 22 日,德国按照“巴巴罗萨计划 ”向苏联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二战进 一步扩大。 (2)战况 列宁格勒 ①德军分三路发起进攻:北路攻打苏联波罗 莫斯科 的海沿岸和__________;中路沿明斯克、 斯摩棱斯克一线进攻_________;南路夺 取乌克兰。苏军在战争初期遭到了严重损
度支那,占领了向东南亚进一步扩张的桥头 堡。②日本的侵略加剧了日本与美、英等 石油 国之间的矛盾,美国采取了对日禁运钢铁 、______等战略物资和冻结日本在美资产 等措施,英国紧随其后采取了一致行动。 ③遭受沉重打击的日本决定与美国开战,日 山本五十六 本联合舰队司令 ____________提出了偷袭 珍珠港的方案。1941年11月,日本御前会 议决定12月初对美开战。
2.特点 (1) 由不同制度不同性质的国家组成,是特 殊的军事政治联盟。 (2) 由于联盟的参加国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 和意识形态,在反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之外 还追求不同的利益,因而联盟内部也充满 着矛盾和冲突,大战中期主要围绕着开辟 第二战场的问题,大战后期主要围绕着战 后世界安排问题。 (3)然而,打败法西斯毕竟是共同的主要目 标,因此,协调行动、互相支援的联合趋
②德国在对英空战失利后,感觉到美国对大 战的态度日益明朗,为了顺利实施进攻苏 远东地区 联的计划,德国希望日本在 ___________ 扩大战争,借此牵制英国的兵力,同时使 美国的注意力转向亚洲。 军事 (2)概况: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署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由政治同盟扩 展成为______同盟。 (3)影响: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一步步扩展, 相继爆发了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_图说历史:慕尼黑阴谋

图说历史: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不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
德国对它早就垂涎三尺。
捷克境内有300万日耳曼人,大多居住在苏台德区。
1938年4月,以汉伦为首领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党举行代表大会,提出把苏台德区从捷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
希特勒以此为由,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酿成所谓“五月危机”。
英、法政府决意把苏台德区“赠送”给希特勒,推动德国东进反苏。
两国经过磋商后分别表示,它们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而战。
英、法的纵容使希特勒更加强硬。
德国制订了进攻捷克的“绿色方案”,预定9月16日下动员令,lO月1日进军。
9月15日,年近70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匆匆飞往德国。
经过3小时的会谈,他只从希特勒那里得到一项“保证”,即在几天内两人再次会晤之前,德国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英、法两国经过紧急磋商,决定满足希特勒的要求,压捷克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
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在戈德斯堡与希特勒会谈。
不料希特勒并不买帐,又提出将捷境内其他操德语的地区统统划归德国,并对归并领土实行军事占领,限定10月1日以前解决问题。
紧接着,希特勒宣布从9月28日起实行德军总动员,命令部队在9月30日以前作好战争准备。
1938年9月15日,被希特勒的战争叫嚣吓破了胆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匆匆赶到伯希特斯加登去见希特勒,乞求德国不要立即采取军事行动。
9月22日,带着英、法决定压捷克割让苏台德给德国的见面礼,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在戈德斯堡与希特勒会谈。
不料希特勒得寸进尺,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给了一心求和的张伯伦当头一棒。
图为神情黯淡的张伯伦与希特勒会谈后合影。
英、法政府被希特勒的战争叫器吓破了胆。
9月29日,张伯伦在半个月内第三次飞往德国,同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举行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
会议从29日12时45分开始,至次日凌晨1时半正式签署了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课件(26张)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5)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 固有蔑视。 (6)希特勒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 迷惑了英、 法统治集团。 2.消极影响 (1)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增强了其实力。 (2)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3)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4)使得局部战争逐步升级为世界大战。
实质性 结果,建立 (2)1939 年 8 月,三国谈判没有取得任何________
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归于失败。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后果: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德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避战自保 ,答应与德国改 (2)苏联与英法不能结盟,转而寻求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第二次实行的原因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1)英、法受战争的影响,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下降,这使英、 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 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 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奥地利 ,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 3 月,德国出兵吞并了________
要求。 (2)英法等国要捷克斯洛伐克屈从于德国的要求, 它们惧怕战争, 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和平,并把德
苏联 。 国的侵略矛头引向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2.慕尼黑会议:1938 年 9 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背景: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
绥靖 政策。 国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推行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特别高兴,因为没有采取军事行动„„我们一直认为 我们要用来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边境工事的装备是不够的, 从纯军事观点看,我们缺少能突破边境工事的手段。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上一次,我曾目睹大战来临,对自己本国同胞和全 世界大声疾呼,但是人们都听不进。 „„我们肯定地必须不让那种事重演。 ——1946年 丘吉尔 “铁幕”演说
9月27日
【下午】张伯伦和他的核心内阁宣布了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之后,张
伯伦马上给捷克总统发出一份电报:
“如果明天(28日)下午2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还没有接 受德国的条件的话,德国军队就会越过边界,波西米亚(捷 克地区)将受到德国军队的蹂躏,另外一个或几个国家不论做 什么,都不能挽救你的国家和你的人民免于这种命运。” 【晚上】(教材“资料回放”)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 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 场战争。 ——晚上8点30分张伯伦全国广播演讲
走向“慕尼黑”1
1938年9月12日,希特勒公开表示要出兵苏台德保护侨民。 9月15日张伯伦飞往德国,同希特勒达成苏台德自治的协议。 9月15日至21日,张伯伦说服本国及法、捷通过自治案。 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但希特勒提出:苏台德必 须由德军在9月28日前占领。在张伯伦的“压力”下,希特 勒作出“妥协”:可延迟到10月1日。 张伯伦回国后,英法捷三国否决了希特勒的新要求。
□1935、36年,英法“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39年,英法美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和“中 立”政策。
□1938年3月,英法等国“平静接受”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 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1939年8月,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走出“慕尼黑”
张伯伦回到伦敦,人民热情欢 迎他的胜利,呼喊着他的小名 “好样的!尼维尔!” 张伯伦笑逐颜开:
“我的好朋友们,在我国历史 上,这是„„把光荣的和平从 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
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的索姆河战役中,前往法国参 战的英国军队,第一天就阵亡6万余人„„
9月28日下午英国下院会议
在张伯伦演讲到1小时20分钟时,坐在前排的财政大臣打断了张伯伦的演 讲,递给刚刚由助手送来的一份文件。张伯伦停下来,看了一下文件, 然后笑了。
“我还有几句话要告诉下院。我现在得到希特勒先生的通 知,他请我明天早晨到慕尼黑去同他会面。他也邀请墨索 里尼先生和达拉第先生。”
在那一瞬间——在英国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英国国 会失去了控制。议员们跳将起来,喊叫着,拍着手,大厅里 响彻了欢笑声。多少年来,在那庄严的大厅里,还从未像当 时那样爆发出如此欢乐的情绪。
根据汤因比《国际事务概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资料整理
走向“慕尼黑 ”3
□9月27日下午,威尔逊爵士带着谈判破裂的结果回到伦敦„„ □9月27日晚上8:30,张伯伦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 □9月27日晚10:30,张伯伦收到希特勒来信,希特勒表示愿 意看到英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制止捷克的“不理智行 为”。 张伯伦随即回复希特勒,建议马上召开包括德、捷、英、法、 意在内的多方会晤。 □9月28日下午2点钟,张伯伦仍未收到希特勒的答复。英 国下院举行会议,张伯伦发表演说。
慕尼黑1938
温州二中
绥靖政策
(以慕尼黑会议为例)
□什么是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具体表现为哪些特点? □为什么西方大国会坚持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带来哪些影响? □绥靖政策给后人提供哪些教训?
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 害国的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
□1931年9.18后,以英国为首的国联“迁就”日本侵略中国。
根据汤因比《国际事务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资料整理
走向“慕尼黑”2
□ 9月26日张伯伦派特使威尔逊爵士送亲笔信给希 特勒,劝说德捷谈判,避免战争,而且英国可做调 停人。
□ 9月26日晚,威尔逊特使向希特勒递交信件。希 特勒表示捷克必须先答应条件才能谈判,并限定44 小时内,也就是9月28日下午2点之前。
1933年,牛津大学学生通过一项决议,宣称,不论 在什么情况之下,他们绝不为自己的国家拿起武器。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 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 ——丘吉尔
The unnecessary war !
纽伦堡审判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
慕尼黑事件的证词
【德国最高统帅部长官 凯特尔1946年4月4日纽伦堡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