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文概
儒林外史第8回概括详细

儒林外史第8回:千金夫人调停争端
儒林外史第8回讲述了千金夫人调停争端的故事。
故事中,范文正的妻子老夫人与范文的小妾文花发生争端,导致
范文不能集中精力处理家中的事务。
千金夫人得知此事后,主动前来
调解。
千金夫人首先听取了各方的意见,然后指出了双方存在的问题和
错误。
她提出,老夫人应该尽量包容小妾,而小妾也应该尽量避免与
老夫人发生冲突。
此外,范文也应该对家庭中的事务进行更好的管理
和调节。
通过千金夫人的调解,老夫人和小妾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解,范
文也重新振作起来,处理家庭事务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此次调解不
仅解决了家中的争端,也使千金夫人在范家的地位和关系得到了提高,为之后她的更多事业崛起奠定了基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家庭中,妇女的调解能力和智慧也是非常
重要的。
对于家庭中的矛盾和争端,妇女应该能够以温和的方式调解,而不是一味冷漠或者粗暴的放任和处理。
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男女
双方应该平等,尊重彼此的意见和权利,才能建立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文概名词解释

文概(二)名词解释(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名词解释1、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2、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来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3、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4、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
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5、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6、隐含读者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7、流派风格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情趣、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8、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0、伦理批评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板块8 散文阅读 学案60 概括提炼内容要点—钩玄提要,删繁就简

学案60概括提炼内容要点——钩玄提要,删繁就简课堂学案复习任务 1.掌握散文局部、全文归纳概括的方法。
2.提升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整篇中心的能力,能够应对主要概括题型。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考查角度命题特点2021全国甲《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局部筛选概括①从概括范围看,考查分局部与全文两个角度。
②从概括类型看,主要有内容概括和特定概括两种。
以后者为主,后者主要有原因概括和作用概括两种小题型。
2020北京《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6分)局部筛选概括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全文筛选概括天津《线条之美》综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4分)全文筛选概括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并参照“知识图要”导图思考其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1.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节选自2017年北京卷《根河之恋》)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2)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解析答此题主要采用摘录关键词语法。
文概

1。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
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期待视野。
2.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法国的温耐特将其分为三个聚焦点:A零聚焦: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B内聚焦;从某个单一角度讲述故事。
C外聚焦: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知道的少。
3.意境:是我国古代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
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4.情感评价即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它是善与美的统一。
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5.艺术真实: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中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得真实,它既不是生活真实也不是科学真实,而是一种本质的真实。
6.文本:英文TEST。
是原文正文的意思。
这里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或者说语言结合体。
“言象意”是文本的构成要素。
7.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隐含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即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者应该出现的读者。
二判断题1.文学的基本体裁之间可否交叉: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
A诗是一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而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B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C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体裁。
D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多样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E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可以交叉。
文学体裁是由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的,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
文概

一、解释概念:什么是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形象,景物(包含什么内容)1.文艺学:是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2.文学理论:以一切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3.文学形象:1)修辞学意义上:语言具有鲜明生动的表现力2)文学理论意义上: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审美感性形态,是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经过选择提炼加工而创造出来的渗透作家思想感情的具体生动真实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情境4.景物: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描写二、回答问题:1.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七种)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2.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四点)来源检验发展影响能动作用3.文学艺术的根本特征(一句话)用审美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4.文学形象具有哪些特征(5个)1)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2)具体性与概括性的统一3)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4)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5)思想性与娱乐性的统一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化(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概念+解释)1)莎:作家在创作中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者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2)席:像席勒有些创作那样:将个人变成时代精神单纯的传声筒,也就是作家在创作中缺少对情节的具体描写和刻画,直接的概念化的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把文学形象变成了作家自己思想观念的图解和传声筒6.什么是形象大于思想是指具有丰富审美价值的文学形象,其内涵远远超过包括作者本身在内的人们对于他的理解认识和阐释,因而成为一座用不枯竭的审美富矿7.文学创作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再现以表现为旨归)再现反应社会生活是手段,表现表达思想感情是目的,再现以表现为旨归,表现寓于再现之中8.文学形象的主观倾向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作家直接抒发的思想感情和议论2)情节的发展与场面的对比所显示出来的倾向9.怎样理解文学形象的合理与合情合理:常理,符合人们积极健康的理想和信念;(理想)只要有一颗星,黑夜就被战胜了,因为他照出了夜的原型合情:文学形象表现了人们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意愿,人生常常是有天堂无道路情和理发生冲突时,文学创作原型,牵理就情;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10.理解文学形象的思想1)文学形象既要表达出作家的情感又要表达出作家思想感情的深度是衡量文学形象价值的重要内容2)文学形象的思想不是理性状态的的思想而是感性状态注入情感的思想具有审美直观性3)为了追求文学思想性而降低和损坏了审美直观性是文学的自杀11.理解文学艺术本质、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娱乐审美功能)文学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审美是文学艺术的核心与灵魂。
高三政治专题高效升级卷八__文化概论与文化发展

2011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高效升级卷八文化概论与文化发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安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早春”消融了经济的寒冬。
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0亿元,连续4年保持30%以上增幅,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
这表明()A.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由经济所决定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推动实践发展D.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答案:B2.“……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D3.下表是截至2009年纽约、东京、北京、上海的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数量,对比图表中的数①文化的发展水平完全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②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公益性文化事业③我国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还不突出④公共文化设施影响人们对文化的享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4.近来,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孩子和年轻白领中迅速走红。
有人喜欢聪明机智、临危不乱的懒羊羊,说做人要做懒羊羊;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的精神。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答案:C5.“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温暖世间真情。
”这朗朗上口的公益广告语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变化。
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深远持久的特点B.相对稳定性的特点C.潜移默化的特点D.鲜明民族性的特点答案:C6.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红星照耀中国第8篇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8篇概括说起《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特别是第八篇,那叫一个精彩纷呈,就像咱们平时看大戏,高潮迭起,让人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一篇,就像是突然间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平日里只在课本上、故事里听说过的红军战士,他们活生生的样子,他们的喜怒哀乐,还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开头啊,就像是咱们走进了一个大院子,院子里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这可不是普通的院子,这是红军的根据地,是那些英雄好汉们用智慧和勇气筑起的堡垒。
你瞧,那些红军战士们,一个个身板硬朗,眼神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他们可不是吃素的,一个个都是能文能武的好手。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些战士里头,有的原本是教书先生,有的则是田间的农夫,还有的甚至是城里的学生娃。
可一旦穿上了那身红军装,他们就变了个人似的,拿起枪杆子就能上战场,拿起笔杆子就能写文章,那叫一个全能。
第八篇里头,还特别讲了几个红军小战士的故事,听得我是热泪盈眶。
这些小家伙,年纪轻轻的,却已经历了太多的风雨。
他们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家破人亡,可他们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更加坚强。
他们跟着红军走南闯北,学文化,学打仗,一步步成长为真正的战士。
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啊,书中还提到了红军和老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
那时候啊,红军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的种子播撒到哪里。
他们帮老百姓干活,教他们识字,还给他们讲革命的道理。
老百姓呢,也把这些红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有的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他们,有的则自愿加入红军的队伍,一起为革命事业奋斗。
这种鱼水情深的关系,真是让人感动不已。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红军的纪律严明。
他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从来不搞特殊化。
无论是谁犯了错误,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种公正无私的精神,让红军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同时啊,他们也非常注重团结协作,无论是打仗还是做其他事情,都是齐心协力、共同进退。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概要梳理(人教版)解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概要梳理一、课文理解1、《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2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习一直关心、一直惦记,既热情,又诚恳。
(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文中还有白描的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
2、《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写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从全文来看,课文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写母亲作为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他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3写母亲受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因此在为人方面,母亲具有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的优秀品质。
3、《我的第一本书》文章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自然引出话题,既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
这人生中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 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 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 • 英国批评家克莱夫· 贝尔提出 “有 意味的形式”,指出作品的各部分、 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 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 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 美情感
克莱夫· 贝尔 Clive Bell 1881—196464
生活原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一个贵 族青年提出同一个女囚犯结婚,得到同意。举 行婚礼时,女囚犯却突然死亡。托尔斯泰把 《复活》的艺术形象上升为典型,使艺术概括 的力度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达到了顶峰。
பைடு நூலகம்
《 复 活 》 插 图
第二节
情感评价
•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 1809-1852
文学形式的升华
• 文学的精神价值的理想: 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文 体升华三者之间保持张力 和平衡。 • 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是两个 实体,活在一起,如钱谷 融所言
钱谷融
我们接触到一篇作品的形式, 自然也就接触到了它的内容,而 我们要知道一篇作品的全盘内容, 也非接受它的整个形式不可。
• 艺术形式
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 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 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 曹操的白脸脸谱是奸诈的象征 • 关云长的红脸脸谱是忠义的象征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 教材缺憾剖析:
• 内容浅薄,缺乏学理性;而且 存在割裂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 及其它简单化、绝对化的缺憾。
——黑格尔:《美学》
别林斯基
对文学作品而言,它的形式 对它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它自己 所特有的那种内容的发展。 ——别林斯基
王汶石
……当我们一旦明白了它(指素材)的 内在意义,获得一个深刻而新颖的思想,找 到了主题,情况立刻就不同了。思想的火光 一旦燃起,所有的生活事实、细节,都被通 统照亮,活动了起来,向主题思想的光点聚 集,各找各的位置,各显各的面目;一个作 品的轮廓就明显起来,形成起来。
审美理想的功能
• ������ 在文学创作中,审美理想是作家进行审 美评价的最高标准。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一切美 或丑、崇高或卑下、悲或喜,都需要接受审美 理想的观照;也不管是否自觉,作家创作总离 不开审美理想的引导和调节。 • 果戈理论审丑
• • • • • • • • •
“难道喜剧和悲剧不能够表现 同样高尚的思想吗������ 难道对卑 鄙无耻的人的入木三分的刻画������ 不也就在描绘诚实的人的形象 吗������ ……在一个天才的手中������ 一切都可以成为达到美的工具������ 如果有善于驾驭服从美的高尚 思想的话。” ——《果戈理与戏剧》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一节
• • •
艺术真实
认识与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艺术概括
认识与艺术真实
•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
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
界的认识活动,旨在其蕴藉中创 造认识与审美相统一的形象体系 作品 “真实性”的品格:历史理 性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 现的基础,巴尔扎克论真实、别 林斯基论真实
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 认识与情感
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
情感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情感是渗透着 认识的情感 文学创造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和情感评 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
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 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 属性
文学创造以情感评价发挥着审美意识
塞万提斯
• 形式创造是建立在形式与内容关系基础 上的互动过程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 内容形式化
• 作品:内容与形式完全融合,如黑格尔所说
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体 形式创造是内容形式化的过程,如别林斯基
所说 内容的形式化以审美价值追求为催化剂,如 我国作家王汶石所说
黑格尔
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 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 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 就是艺术的中心。
审美理想的烛照
• 审美理想:也称为美的理想,指审美主 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 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 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 想观念或范型。
审美理想的特征
• 首先������ 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 鉴赏的原型和最高典范。 • 其次������ 审美理想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 念的结合。 • 第三������ 审美理想是个体性与群体的统 一。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 与生活真实不同
内蕴的真实
假定的真实
• 与科学真实不同
主观的真实 诗艺性
内蕴的真实
• 何谓内蕴的真实
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
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 的揭示和表现 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
真相事理层
历史文化层
哲学意味层
文本赏析
礁石
——王汶石:《漫谈艺术构思》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 形式内容化
• 形式创造具有塑造内容或者 帮助其生成的作用
文学创造之初,形式创造已经
开始。匈牙利现代艺术理论家 巴拉兹曾说 形式的生成作用使内容能得到 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 质
莎士比亚
巴拉兹
(作家)“观察整个生活现实,
不过只是从他们的那种艺术形式的观 点来观察,这种艺术形式已成为他们 表现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基本理论拓展
• 内容与形式:仅是理 论分割,实际是不可 分割的。 • 创造法则:兼容律与 背弃律,模仿律与叙 事律
费尔巴哈 巴尔扎克
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 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 “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 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 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 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鲁迅语)
——刘白羽:《平明小札》
作家刘白羽
诗艺性
• 含义
诗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 作用
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
体世界,必然要讲究“诗艺” 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 生成 没有“诗艺”运用便没有艺 术真实
<巴黎圣母院>电影剧照
文本赏析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文学提供的“真实”
都被主观化、心灵化 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 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 识与感悟、情感与意 志的对象物
文本赏析
当太阳破晓时光,它呐喊着, 打开了黑沉沉宇宙的大门。那时, 它红得那样发亮、发烫,然后把红 光普照大地。于是大地苏醒了,树 叶从沉睡中扬起头,水波从凝静中 张开眼,一切曾经被黑夜掩盖了的, 都露出了鲜红的笑靥,花朵带着珍 珠般的露珠,在第一线战颤的阳光 中,显得那样的鲜艳可爱。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 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
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 人文主义是文学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据
• 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
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
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第三节
形式创造
• 审美理想的烛照 • 文学形式的升华 • 形式美问题
三、艺术概括
• 含义
作家根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以主体的审
堂吉诃德
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 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 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具有鲜明的独 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 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比
• 作用
如《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位费克 拉· 安德烈耶夫娜、某一位彼得、 某一位伊凡,……我仔细观察他, 他或她使我产生了特殊的印象; 我反复思索,后来这个费克拉、 这个彼得、这个伊凡离远了,不 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但是他们所 造成的印象,却深印下来,逐渐 成熟。
屠格涅夫
列夫· 托尔斯泰的《复活》
• 现实型作品
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
《雷雨》
• 假定与“真” :真事理/真情感,
如《牡丹亭》
《西游记》、《变形记》
• 唐僧(现实形象)与 孙悟空、猪八戒以及 神仙、妖魔(非现实 形象)的结合 • 《变形记》主人公格 里高里变成甲壳虫 (非现实形象)与周 围其他人(现实形象) 的结合
《雷雨》
形态作用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从形象性问题 上得到印证。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 鸿的马
齐白石的虾
徐悲鸿的马
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 “诗意的裁判”
善与美的统一,对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和价
值品格内容的规定
•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的内涵
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 高尚的品格 功利的取向 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诚挚的情态 艺术的呈示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诗人艾青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假定的真实
•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 活的内蕴 • 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
会,如《西游记》、《变形记》 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
• 形式之所以有意味不是生而有之,与人 们的认识与它所蓄积的社会历史内容有 关: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作为自然规 律的形式不断地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 们也在不断地认识它们的过程中把它们 主观化、情感化;久而久之,形式就成 了人类情感意识的较固定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