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外感发热病人甲皱微循环的改变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高热3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高热 3 O例疗效观察
周 燕 红
摘 要: 目的 : 观 察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外感 高热 的疗效 。 方法 : 将3 0 例 患者 随机分 为治 疗组与 对照组 。 对照组 1 5 例 予西 医常规 治疗 , 治疗 组
l 5 例在 对 照组的 基础 上加 用 中成药热毒 宁, 观察 两组退 热效 果 。 结果: 治疗组 总有 效率 为9 3 - 3 %, 对 照组 总有效 率 为8 0 . 0 %, 两组 比较 有 显著 性 差异 。结论 : 中西 医结合 方法 治疗 外感 高热 疗效 可靠 。
2 4
内蒙古 中医药
瘀、 泄毒 清浊 。 现代 药理 研究 表明 , 大黄 能凉血 解毒 、 泻热 祛浊 、 化 心痛苦 , 促进 患者 的康 复率 , 提 高患者 的生 活质 量 。综 上 所述 , 中 瘀 通经 , 具 有 泻下 、 止血 、 抗菌 、 利尿 、 纠 正脂 质代 谢 的作 用 , 可 以 西 医结 合治 疗慢 性 肾衰 竭可 明显 提高 C R F的疗 效 ,延缓 慢性 肾 抑 制 肾小球 系膜 细胞增 殖及 细胞外 基质 的合 成 , 延缓。 肾间质 纤 维 衰 竭 的进展 , 值得 临床推 广应用 。 化, 抑 制高 代谢 状 态 , 调 节免 疫及 抗 炎 , 减少 蛋 白尿 , 延 缓慢 性 肾 参 考文 献 衰进展 , 具 有双 向调节 免疫 的功 能日 。 中药灌肠 运用 大黄 、 黄芪 、 丹 f 1 ] 王 海燕 , 等. 原发 性 肾 小球 疾病 分 型与 治 疗及 诊 断标 准 专题 座 参、 当归等 能使浊 、 毒、 瘀 从 大便祛 除 , 黄 芪 能抑制 系膜 细胞 、 细 胞 谈 会 纪要[ J 1 _ 中华 内科 杂 志 , 1 9 9 3 , 3 2 ( 2 ) : 1 3 2 . 外 基 质 的增生 , 减轻 T G F — B 的表达 , 从 而减 轻 间质 纤 维化 , 增 加 【 2 ] Y - 海 燕. 肾脏 病 学【 M ] . 第 2版 . 北京 : 人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1 : 肾血流 量 , 延 缓 肾功能 恶化 。 l 3 8 6 —1 3 8 7.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慢性 肾衰竭 , 中药 和西 药各 尽 其用 , 既可 缓 【 3 】 徐峰 .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糖 尿病 肾病合 并慢 性 肾 衰临床 疗效观 察 解 西药 不 良反 应 , 又 可运 用 中 医辨证 论 治 , 有利 于 减轻 患者 的身 【 J ] . 内蒙古 中医药 , 2 0 1 2 , 1 7 .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80例外感发热患者的临床观察

6 8岁 ,平 均 f 3 7 . 2 4±1 0 . 7 8 ) 岁 。病 程 3 ~ 5 d 。体 温 3 9 . 1 ~ 4 1 . 3 3 ℃ ,平 均 ( 3 9 . 6 0± O . 2 1 )  ̄ C。病情程度 :轻度 4 3 例 ,中度 2 4 例 ,重度 1 3 例 ;疾病类 型 :上呼吸道感 染4 0 例 ,急性扁桃体炎 2 3 例 ,急性支气 管炎 1 4例 ,肺 部 感 染 3 例 。 血 常规 检 查 :白细胞 正常者 2 0 例 ,白细胞减少者 2 9 例 ,白细胞增加且 中性粒 细胞 比例上 升者 3 1 例 。肺 部 x线摄 片 :正 常者 l 7
滴 , 对重度发热者均配合物理 降温 。治 疗组给予 清开灵注射 液f 神 威 药 业 生
产) 3 0 4 0 m L加 入 1 0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2 0 0 mL中静 滴 ,1 次/ d ;对 照组 给予 清 热解 毒 口服液 , 2 0 m L / 次 , 3次/ d 。疗
而 致 邪 热 内炽 而 发 。其 病 变 和
闷 ,舌苦 薄 白或 薄黄 ,脉浮 。入 里 证 :
症 见 壮 热 , 日晡 热 甚 ,咳 嗽 或 喘 促 , 痰 黄 稠 或 痰 中 带 血 ,胸 痛 ,面 赤 心 烦 , 口渴 , 口苦 口臭 ,腹 胀 满 ,大 便 秘 结 或 热 结旁 流 ,烦躁 谵 语 ,舌红 苔 黄 ,脉滑数 。 入 选标准 符合 上述诊 断标 准 ,临
热为病 ,其性黏滞 ,病 变 多留
恋中下焦 ;风寒 为病 ,则有郁
而化 热的过程 ;疫毒 为病 ,起 病 更 急 ,传 变更 快 ,热 势很 甚 。又如病位影响发 病 ,随病
邪 作 用 的 肺 脾 肝 胆 、 胃肠 膀 胱
小柴胡汤治疗外感发热32例临床观察

舌 质淡或紫黯 、 或有瘀 斑 , 苔薄 白或 厚腻 , 舌 脉象无 力等 ; 或是 痰郁化 热 、 阻滞经络 , 肝火 内炽炼液成痰 、 火热均能横窜经络 而 致病; 或是情志所伤 、 肝阳暴动 , 素体 阴虚 、 阳上亢 , 肝 皆可使气 血并逆于上 。 络破血溢阻塞经脉为患等。 本组患者 经辨证 , 皆属于血瘀 证 , 或有夹 痰 、 或有 阳亢 、 或 有阴虚 、 或有气 虚 、 或有 血虚 、 或有兼挟 者 , 以 自拟通络汤 治 予 疗。 组方 以《 医宗金鉴》 之桃红 四物汤为基础方 , 随证加减 , 中 其 选 择1 桃仁 、 3 ] , 红花 、 当归 、 白芍 、 芎 、 川 熟地 黄养血 、 活血 、 逐瘀 ; 桑枝祛风利关节 ;续断补肝 肾强筋骨 以增治下 肢不 用之力 ; 白
本组结果表 明 , 使用通络汤治疗脑血管偏瘫有显著 的临床
治疗效果 。因此 , 该疗法一定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方药 中. 1 】 实用 中医 内科学 【 】 M. 上海 :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9 5 上 18 :
41 - 3 4 42 .
术健脾益气 ; 沥味辛性寒 , 竹 善祛经 络之痰 ; 地龙 味咸性寒 , 利
( 收稿 日 :0 2 0 — 0 期 2 1- 2 1 )
发热恶寒 , 头痛鼻塞 流涕 , 咽痒 , 喉痛 咳嗽咳痰 , 曾就诊 于街道
诊所 , 感 冒给予服速效 感 冒胶 囊 、 按 抗病毒痒 、 咳痰症状不减反重 。 本次就诊 : 咳
水、 通经络并制约诸药 之温燥 ; 甘草调 和诸 药 , 全方合具逐瘀 通
[ 王维治. 2 ] 神经病学[ 第 5 北京 :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04 14 10 20 : — 5. 3 [ 焦树德 . 心得 十讲【 ] 2 . 3 】 用药 M . 版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 社 ,9 0 第 人 18 :
急诊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报告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陈述之答禄夫天创作洪湖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张艳一、基本情况外感发热是洪湖市中医院急诊科确定的三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月至6月,我科应用“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护理门急诊患者共39例,患者平均观察日3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9例:风寒束表证18例,风热犯表证10例,暑湿袭表证8例,卫气同病3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温监测、疼痛评估、口腔护理、情志护理、音乐疗法、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刮痧疗法、穴位推拿、拧挤疗法、艾条灸、擦浴、针刺疗法、耳穴埋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刮痧疗法和穴位推拿,其次是拧挤疗法、艾条灸、擦浴、针刺疗法、耳穴埋豆。
分析其原因:1.刮痧疗法和穴位推拿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纵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刮痧疗法、穴位推拿。
分析其原因:1.操纵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刮痧疗法和穴位推拿。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外感发热患者发热、恶寒、头痛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针刺疗法、艾条灸、拧挤疗法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条理:①满意:35人(90%)②一般:4人(10%);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急性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中药912液的作用

急性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中药912液的作用舒平;张淑文;王宝恩;梁琪【期刊名称】《微循环学杂志》【年(卷),期】2001(011)003【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及中药912液对其影响。
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服中药912液200 ml/日,对照组服温开水200 ml/日,共7天。
用XTW-Ⅲ微循环检测仪观察其治疗前、后第1、3、7天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结果:急性感染患者的甲襞微循环89.1%异常,其轻、中、重分别为39.1%、29,7%、20.3%。
治疗前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流态积分明显增加,且与APACHE-Ⅲ值呈明显相关,其值大于30分时,形态与袢周积分也增高。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流态积分明显降低,其APACHE-Ⅲ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急性感染性患者末梢微循环以血流速度减慢和流态积分增高异常为主,且随病情加重而加重;中药912液能明显改善急性感染患者微循环,改善患者病情。
【总页数】4页(P24-27)【作者】舒平;张淑文;王宝恩;梁琪【作者单位】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深圳市中心医院,;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急性重症感染时血流动力学,氧传输的变化及中药912液防治作用的研究 [J], 李昂;张淑文2.中药912液对急性肺损伤大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J], 王颖;张淑文;王宝恩3.中药912胶囊及其不同组分对急性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影响作用的临床研究 [J], 薄世宁;梁琪;张淑文;王宝恩4.急性感染时微循环的改变及中药912液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 [J], 舒平;张淑文;王宝恩;梁琪5.急性重症感染时血流动力学、氧传输的变化及中药912液防治作用的研究 [J], 李昂;张淑文;张丽霞;任爱民;毕铭华;王宝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感发热病人的辨证护理体会

外感发热病人的辨证护理体会
汤丽红;张翠贤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3(28)6
【摘要】通过对68例外感发热病人(外感发热表热证25例半表半里证21例里热证18例,)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辨证施护,退热效果显著而不伤正气,缩短治疗周期,对促进预后恢复起到满意的疗效.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总页数】2页(P1260-1261)
【作者】汤丽红;张翠贤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中医院,大庆,163111;黑龙江大庆市中医院,大
庆,1631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30例外感发热病人甲皱微循环的改变
2.中医刮痧应用于外感发热病人的退热效果观察
3.基于脏腑经络理论及证素辨证学统一中医外感病辨证方法的思考
4.发热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5.浅谈发热病人的辨证施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姜德友治疗外感发热验案四则

姜德友治疗外感发热验案四则
庞作为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4(049)002
【摘要】姜德友教授系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每起沉疴,对外感发热诊治尤有心得。
现择老师诊治外感发热验案四则,以飨读者。
【总页数】2页(P135-136)
【作者】庞作为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姜德友治疗疑难杂症验案3则
2.姜建国辨治顽固性皮肤病验案四则
3.姜德友治疗内伤发热验案三则
4.姜德友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经验
5.姜德友辨治消渴重症验案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3.其他:_应用次数:__次,应用时间:__天
好□较好□一般□差□
咳嗽□咳痰□
1•病情观察口
2.体位护理□
3.有效咳嗽咳痰□
4.翻身拍背□
5.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
2.其他: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一般□差口
鼻塞口流涕□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医护理技术
刮痴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泡洗
穴位按摩
耳穴贴压
健康指导
/
签名
责任护士签名: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中医
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不实用口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联系电话: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
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卫气同病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恶寒□发热□
1•监测体温□
1.病情观察□
2.有效揖涕□
3.其他护理措施:
L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
2.耳穴贴压□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
3.其他: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一般□差□
其他:
□(请注明)
1.
2.
3.
好□较好□一般□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誊
出
出
血
0
o
o
0
0
O
0
O
血证 病变时常 有显 著 的血 瘀现 象,一般认 为是
热 灼血臻 及阴伤 血瘀, 卫气分的血 瘀研究 尚不
多 见 。张 学 文 氏认 为 , 温 热 病 毒 邪入 卫 分 。 治
分 值 , 总 分 值 为2 6 . 5 分 。
上 者仅1 倒。 1 . 1 . 1 发热 组
证 诊疗 规 范 。
3 检测结 果 ( 见表 )
本组 3 0 例, 均符 合 “ 外 感 高 热 如袁 所 示 . 发 热 组 的分 项 指 标 中 的 形 状 、 管 数 、 管 径 、 管 长、 袢 顶 瘀 血 和 红细 胞 聚 集 率
报告 如下。
室 内空 调 保 持 恒 温 2 2 。 C, 检 测 前 休 息 1 5  ̄2 0 分 钟 , 不 吸 烟 , 不饮 水 , 由 专 人 负 责检 测 。
2 . 2 参 照 《人 体微循环观 察 的设 备,指标 及 操 作常规 》0, 及 《实用临床微 循环 学 》0’ 的
较差 ,做 为诊断性指标价值 有 限,但 在一定 程
・3‘
维普资讯
_’’
.
河北 中医1 9 0 睥 第1 4 謇 第B 期
表:
项目
微 循 环 检 测 平 均 分值
盅 热 蛆 对 照 蛆
总 数
0 . 1 8 6 7 ’ I . t 3
慢性 痪患 。
O 。 0 5) , 红 细 聚集率 略低于对照组 ( P >o . 0 5
卫 分 组 与 气 分 组 阀 的 流速 ,红 细 胞 聚 集 率 有 显 著 差异 , 而 卫 分 组 与 气 分 组 阔 的 总 积 分 及 其 它
分项指 标无 显 著 性 差 异 (P >o . 0 5 )。
方 法进 行 。 2 . 3 参 照《 实 用雌床 微 稚珂 学》 的加 枉 积 分 法 对 积 分 法 有 所 变 动 。其 中 轮 廓 0 . 4 分 , 排列 O . 3 分 ,微 血 管 形 态 1 . 2 分 ,徽 血 管管 征O . 4 分 , 微
血管 长度 2 . 0 分,微 血 管管袢数6 . 0 分,乳头 下
管 袢 长 度
乳 * 下 V 丛
0. 4 3 3 3・
0
D . 4 t 1 i △
0
0. 4 2 △
O
0・ 1 8 6
0
袢嘎 瘀血
0 . 5 S  ̄ 3 A 0. 5 b 5 6 △ o. 5 4 △
O. 8 e6 7 t. 23 33 1- 0 86 %
有 气 血怫郁 ”的认识 。从统 计学 角度 来看 ,
卫 分 证 组 的 血 流速 度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P<
0 . 0 5 )气分证 组的流速显著 减慢 ,与卫分组 有 显著 差异 ( P<O . 0 5 ) , 卫分组 的流速较 快 可 目 B 与 病邪初 起, 血液循 环 加 快 有 关 , 也 可 能 与 本 组 病 例 较 少 有 关, 尚 有 待 进 一步 探 讨 。 气分证部分指 标积分 和总积分与对照组 有显 著
结台 、相得益 彰, 当飞胶 囊的组方是 严谨又科
学 的
6 . 5 通 过 临 床 观 察 , 当 飞 胶 囊 不 但 疗 效 可
靠, 且使 用安全,无 毒,除个别患 者服后有 口 苦 帼干、尿 黄, 但停药后很 快消失外,未 具其
炎 的 总有 效率 为8 6 , 并 已收 载于1 9 7 7 年版 《 中
是细菌 、病 毒感染所 致 。最 近的资 料表明, 在
急 性 感 染 的急 性 期 , 凝 血 被 激 活 是 一 个常 见 现 象, 即使 在 没 有 出血 倾 向和 轻 症 感 染 时 也 存 在 。 发 热 本 身 也 可 直 接 激 活 血 小 板 表 现 为 消 耗 性 凝
) ,在统 计学 上有极显 著差异 。提示常见病 的
静脉丛0 . . 1 : 9 - ,袢 顶 瘀 血 1 . 0 : 9 - ,血 流 速度 6 . 0
1 资料 与 结 果 1 . 1 观 察 对 象 与 分 组 分 为 发热 组 和 健 康 人 对
照组 。发热 组 尽量 选 择5 O 岁 以下 病 人 , 5 O 岁 以
分, 红细胞 聚集率3 . 0 : 9 - , 微 血管脉动0 . 2 分,管 袢周 围渗 出3 . 6 分, 出血2 . O 分; 以上均 为最 高
国药典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t世界公认的保
・
他哥 4 作用 。
4・
文
外感 发 热 是 内科 急 诊 的 主要 病 神 之 一 ,也 是 中医 内科 急 症 中 研 究 的较 为广 泛深 入 的 病证 之 一 。但 目前 的研 究 多 在 筛 选 有 披 方 剂 、 剂 型 改革 等 方 面 , 而 对 外感 发 热 的 病 机 研 究 尚不 充 分 , 从 而 不 利 于 开 拓 新 的 治疗 思 路 。为 了 探 讨 常 见 病 高 热 期 卫 分 、气 分 阶 段 的微 循 环 改 变 , 以进 一 步 探 讨 活 血 化 瘀 药物 在 外 感 发 热 早 期 的应 用 , 我 们 对 o 例 外感 发 热 病 人 进 行 了微 循 环 检 查 , 并 与 正 常 凡做 了 对 照 分 析 , 现 将 结 果
血 。这符 合中医传统 的外感 邪毒导致 “ 气血怫
郁 的认识. 卫气分证在没 有斑 疹的情 况下 出 现 的微 搪环 积分升 高 与此 有一定关系 。
肝植物 药—— 水 飞蓟 与 “ 当药 合用,能 产 生协 同作用,增 强其抗肝 炎效果 。对四氯 化 碳 等毒物引起 的肝损伤有明显 的对抗作用, 有 保 护 肝 细胞 膜 、 防止 肝 细胞 坏死 , 促 进 肝 细 胞
4 讨 论
均 为 本 院 实 习 学 生 ,共 3 0 例,
其 中男 1 5 例,女1 5 例 }年龄1 9  ̄2 2 岁 , 均 无 急 2 检 测 方 法 硬指 标 2 . 1 采 用 徐 州 产 W X- -? s 3 B ̄ 微 循 环 显 微 镜 ,
微 循 环 是 直 接参 与 细 胞 、组 织物 质 交换 的 血 液 循 环 动 态 , 虽 然 外 周 微 循 环 改 变 的 特 异 性
差 异 , 说 明邪 毒 深 入 导 致 了 “ 毒 滞 血 凝 ” , 而 且 热 毒 伤 阴 , 更 加 重 了 血 凝 , 提 示 在 清 热 解 毒
卫 分 蛆
轮 排 瘀 刊 0 . 0 0 . 1 7 5
气 分 龃
n . 2 4 4 4 0 . 1 8 3 3
0. 2 6 6 7 0 . i 8
总
3 . 0 o e 3 △ 5 1 3 B 口・ △与对 照组 比较
4 . 6 4 6 7・ s ・ 0 5 6 T
P<o. 0 5
不及 可导致 卫分臻 证, 邪传气分 毒 热郁滞也 可 形 成气分 瘀证, 但 其瘀的指征 往往 与疼痛 、血 痰 、 胸 痛 等有 关 。
管 袢形态 ・ 管拌 数
蕾 径
0 . s ? 0 . 4 6 6 7・
0. 2 5 △
0 . 5 5 6 / ' , 0 ・ 4 8 △ 0 . 8 8 9・
0. 7 7 8 / X
o ・ 2 5 0. t 4 6 7
0・ t 6
0 . 4 6 ・
O. 2 6 6 7 / k
卫、 气 分 证 即有 微 循 环 障 碍 , 与徐 氏报 道 相 似 。 基 本 符 台 中 医 传 统 的 外 感 热 病 初 起 即 (上 接 6 页 ) 阳性患者4 8 例 , 用药 一 个疗 程后 , 阴 转 l 3 侧, 滴度 下 降1 8 例 , 总 有效 率6 4 . 9 , 这一优势值
0・ 3 2
1・ 1 1 3 5
护阴的 同时应 早期应 用活 血类 药物, 活 血类药 物 在 卫 分 证时 即 可 应 用 。
叶天士认 为,风 温之邪入于 血分 时须凉血
虹细 胞聚集 车
体 动
0. 4 6 8 7
一
1 . 1 6 6 7・
一
0・ 8 B 盯△
一
O・ 5 s 3
再 生 的作 用 。 将 当 药 与 水 飞 蓟 合 理 配 伍 、 攻 朴
得推 广, 其机 理有待进 一步探讨 。 6 . 4 当药 学 名 獐 牙菜 , 又 名 肝 炎 草 。 中 医理 论
认 为 ; 肝 炎 草 昧 苦 、性 寒 , 有 清 热 、 利 湿 、 健 胃 的 功能 。适 用 于 湿热 黄 疽, 急 慢 性 肝 炎 , 尤 其 对 急性 肝 炎 的疗 效好 , 民 间 广 泛 应 用 。 用此 单 味药 制成 的 “ 肝 复 灵 糖 衣片 ”, 对 急慢 性 肝
1 . 1 . 1 . 1 卫 分 证 组 : 以发 热 伴 恶寒 为 主 证 。 本 组共1 2 例 , 其 中男 8 侧, 女4 侧}年龄 ; 最小9 岁,
最大 3 6 岁 。平均2 4 .1 6 岁 西 医 诊 断 上 呼 吸
的平均分值均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P (O . 0 5 或 P <0 . O 1 ) , 发热 组 的徽 循环平均 积分明显 较 对照组 高 (P <O . 0 1 )。卫分组 和气分组 分 别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管 数 、 管 径 、 管 长 、 袢 顶 瘀 血
从 现代 医 学 的角 度 来 认 识 , 外感 发 热 常 常
・与对 照组 比较
P <o . O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