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三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4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C )
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 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
轴突-树突型 轴突-细胞体型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A神经元兴奋
电信号
突触小体的 突触小泡
与前膜融合
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 受体
化学信号 电信号
释放神经递质(胞吐)
突触间隙 扩散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与受 体结合,引发 膜电位变化
B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神经递质-----你了解多少?
(1)释放: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是一个 胞吐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 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
膝跳反射:2个神经元 缩手反射:3个神经元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 2个神经元。
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缩手反射
效应器 传出神经
膝跳反射
(2)反射的过程: ①特点: 单向传输 ②要求: 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适宜强度的刺激 ③意义: 对外界刺激做出快速反馈,保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题型一、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3. 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机制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Na+、K+分布不均 [Na+]:膜外>膜内 [K+]:膜内>膜外
状态 电位 离子 运输方式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K+外流
协助扩散
Na+ Na+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兴奋的产生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 激后,由_相_对_静_止状态变为显_著_活_跃_状态的过程。(教材P16 )
(1)静息电位 ①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外_正_内_负; ②产生原因:_K+_外_流_,使膜外阳离子浓度_高_于_膜内。
内 负 外 正
(2)动作电位 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_负__内_正; ②产生原因:_Na_+内_流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 _高_于_膜外侧。
(3)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 _外_负_内__正____。
(4)现切断Ⅰ处,在Ⅱ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 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_D_、__E__。
【典例】(2016·全国卷Ⅱ改编)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 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突触前膜所在位置是突触前神经元的_轴__突____末梢;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Ⅱ
人脑的高级功能
Ⅰ
夯实基础(基础抽检)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_神_经_元_(神经细胞) 2.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反_射_弧_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反_射____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_双_向__的;
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 __单_向_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_单_向_的;
对位训练
5、一个人的手掌触到了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 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
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C ]
A、两种反射的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前者是条件反射,后者是非条件反射 C、前者反射中枢在脊髓,后者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者反射中枢在大脑,后者反射中枢在脊髓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x

提示: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要完成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11-
核心考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信息提取(提炼题干信息,搜索知识记忆)。
回顾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步,找准题眼(明确作答方向)。
反射弧及反射。
第三步,规范作答(易错、易混提示)。
相同。
(4)兴奋传导的途径:一般是沿着“树突→细胞体→轴突”方向传导。
3.膜电位测量
(1)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
连接(如图甲)。
(2)动作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
-19-
核心考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时,效应器产生了相应反应,但由于没有感受器参与,所以这不属于反射。
-12-
核心考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对应训练 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
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③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1.反射的种类及区别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先天的
通过学习而建立,后天的
具体事物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
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应
不经过大脑皮层
一般经过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是终生的、固定的
高三一轮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
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
的时间,这段时间叫突触延搁。
精品医学ppt
11
考点3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大脑
脑 小脑
中枢神
脑干
经系统 脊髓
神
经
脑神经
系
按解剖分
统 周围神
脊神经
经系统
感觉(传入)神经
精品医学ppt
3
2、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特别提醒: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 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将 不能完成。
精品医学ppt
4
深化拓展:下列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1)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错。反射发生必须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条件刺激 。
(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稍,效应器就是指运动神经末稍。 错。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稍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
精品医学ppt
5
考点2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1、神经元的基本结 构
细胞体:其中含有细胞核
轴突:一条、长,分枝少
突起 树突:数条、短,分枝多
( 1)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 突以及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神 经纤维。
(2)反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错。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故
不能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
(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伤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 传出神经受损伤。
错。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 能产生感觉 ;而无运动功能,则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不能产生运动功 能。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堂PPT)

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
是
A
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
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
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
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D.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
高级中枢的调控
10
三、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的产生过程,c 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
24
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①图示:(09年安徽理综题图)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 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 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 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 侧电位差的变化。
(3)cd 段——静息电位的恢复:c 点到 d 点,由于在细胞 膜上存在钠钾泵,在其作用下,将外流的 K+运输进膜内,将 内流的 Na+运出膜外,从而造成膜电位又慢慢恢复到静息状 态,此时 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
16
跟踪训练 1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
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C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17
神经元的结构
( 神经末梢) ( 细胞体)
( 树突)
必修3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
周
围 脑神经
神
经 脊神经
系 统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
脑枢
神 经
脊髓 系
统
(注意区别神 经中枢和中 枢神经)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其次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学问点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1)结构(如下图所示)神经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起{树突:短儿多。
将兴奋传向细胞轴突:长而少。
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其中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称为髓鞘。
髓鞘与这些突起共同组成了神经纤维;很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了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就像是细铜丝与导线的关系。
2.神经调整的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更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提示】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但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分(如下表)获得刺激参加反射的中枢反射弧是否需强化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刺激(干脆刺激)脑干和脊髓固定不变不须要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性的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不固定,可变需不断强化叫干脆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详细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有干脆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没有干脆的关系,而必需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1)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考点规范练25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器指的就是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B.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效应器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C.位于脊髓的某些中枢一般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调控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的2.(2020广西南宁适应性测试)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安静时肢体表现出有规律的抖动)、运动迟缓、精神障碍等病症。
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多巴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减少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巴胺经过突触前膜释放出来时不会消耗能量B.多巴胺能够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外正内负C.静止性震颤是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的结果D.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可以缓解帕金森症状3.下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③的内容物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②上的特定受体有关C.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①和②处实现相同的信号转换D.结构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4.(2021广西南宁二模)神经调节在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需要线粒体供能B.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导致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增大D.神经递质的受体都位于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5.(2021山东沂源月考)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后膜电位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后膜就是指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发挥作用后,受体立即被灭活C.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可能是K+大量内流导致的D.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作用,是Na+大量内流导致的6.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排出;当尿液流经尿道,刺激尿道中感受器兴奋,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
2022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022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单选题1.(2022·北京通州·一模)辣椒素与人体感觉神经元上的TRPV1受体(可被辣椒素活化的离子通道蛋白)结合后,能引起Ca2+等阳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而产生兴奋,进而引起机体产生痛觉。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Ca2+内流是通过TRPV1受体进行的主动运输B.上述辣椒素引起机体产生痛觉发生在大脑皮层C.辣椒素与人体感觉神经元上的TRPV1受体结合,导致感觉神经元产生局部电流D.人吃辣椒后大汗淋漓、面部发红的原因是汗腺分泌增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2.(2022·北京密云·一模)篮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投篮。
下列有关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奔跑所需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B.大量出汗,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上手投篮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间相互配合3.(2022·北京延庆·一模)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静息电位维持主要与Na+的外流有关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4.(2022·北京西城·一模)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
过度摄食会促进瘦素基因的表达,饥饿反之。
瘦素调控体重的过程如图所示,叙述错误..的是()A.瘦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B.体重调节过程包括神经和体液调节C.下丘脑神经元细胞膜上有瘦素受体D.下丘脑能有意识控制交感神经兴奋5.(2022·北京东城·一模)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用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如图1),引起如图2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光刺激引起CRH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B.兴奋在中间神经元与脾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C.图2中激活B细胞的是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D.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分泌信息分子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6.(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①突触小体 ④突触后膜 A.①②③④⑤ ②递质 ⑤轴突
C
③突触间隙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④③①
5.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的转变 B.1中内容物释放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 性有关 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 识别的物质 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 布着正电荷
去路
来源
胰岛A 细胞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 (降血糖)合成糖元,转化为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
胰高血糖素:抑制糖类的氧化分解,促进糖元分解, (升血糖) 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总结
• 血糖平衡的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 降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促三去路抑二来源) • 升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促二来源) 肾上腺素
刺激
兴奋传导的详细过程分析
外正内负 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__________ 外负内正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_______ 电位差 3.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这样就形
成了___________ 局部电流
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4.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在膜内由_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 双向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
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线粒体?
线粒体可提供合成新递质所需要的ATP。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突触
① 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 突触后膜有两种: ② 树突膜
突 触
3、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4、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C
) D、骨骼肌
C、肝脏
7、现有体重相似、品种相同的四只雄性幼狗A、B、 C、D,其中A、B、C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D不做 任何处理。几个月后,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单 位:mg/100ml血液),请分析回答:
甲状腺激素 雄性激素
生长激素
A 2.8 3.6 0.1
B 3 0.8 5.5
C 0.1 3.8 5.8
C
6、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报刊时,需 要参与的神经中枢有( ) A 语言区 B 躯体运动中枢
C
躯体感觉中枢
D
以上全部参与
D
7、止痛药(如“度冷丁”)并不损伤神经 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 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协同作用: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拮抗作用: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由高到低有 三个层次:下丘脑、垂体、被管理的某些内
分泌腺。它们分泌的激素是如何调节的呢?
寒冷等刺激
大脑皮层
下丘脑
促进
抑制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反 馈 垂 体 抑制 调 促甲状腺激素(TSH) 节 促进 甲状腺
2、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
如传出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C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3、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 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 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是: C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A
8.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 途径是
A.神经系统 C.反射弧
C
B.感受器→神经中枢 D.神经中枢→效应器
9.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 么传递的 A.突触 C.突触前膜
A
B.突触小体 D.突触后膜
A.蝌蚪不能发育成蛙 B.蝌蚪发育成甲状腺肿大的蛙 C.蝌蚪发育成正常的蛙 D.蝌蚪很容易死亡
2.对婴幼儿脑发育有重要作用的激素是 (
D
)
A.生长素
C.性激素 是(
B.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3.既有外分泌功能又有内分泌功能的腺体
A
C.胃腺
)
A.胰腺
B.肠腺
D.肝脏
4.下列关于胰岛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胰岛素刺激脂类转化为葡萄糖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弧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内负 外正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3)传导与恢复
恢复 传导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2、传导特点: 可以是双向的
D 3 4 6
(1)切除的内分泌腺分别是: A、垂体,B、睾丸,C、甲状腺 _____________ 对照 (2)D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 (3)假设A、B、C、D分别代表四位婴儿,则最 C 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是__.A、C将 侏儒症、呆小症 进一步出现的典型病症分别是_______.
(突触)
2、传递过程:
A神经元 轴突兴奋 B神经元 兴奋或抑 制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电信号
化 突学 触信 号
电信号
3、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
单向 传递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 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 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 突触后膜
甲状腺激素 促进 新陈代谢、产生更多能量,抵御寒冷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 靶细胞。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分解、失 活,因此体内需不断的产生激素。
1.在无碘的水中用无碘食物饲养蝌蚪,最
可能的结果是(
A
)。
D
②体内胰岛素过量会引起昏迷
③胰岛素增加肝脏内糖元贮存
④胰岛素增加血糖水平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体液发
挥作用的腺体是(
D
)
A.唾液腺 B.汗腺
C.肝脏
D.性腺
6、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仅能维持正常 生理活动几分钟的需要。那么,在一定时 间内,能使血糖基本维持在80~120mg/dL 左右的器官是( A、大肠 B、胃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体 神经元 轴突
神经元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 奋、传导兴奋。
突起
树突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 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 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规 律性反应。
•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发育
协同作用
甲状腺激素 促进生长发育
协同作用
调节体温
促进细胞代谢 促进细胞代谢 升高血糖
肾上腺素 胰岛素
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
降低血糖
协同作用
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
哪些激素是蛋白质?口服是否有效?
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意义: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不能保持动态平衡, 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主要) 氧化分解 血糖含量就不能维持相对稳定。 合成肌糖元、肝糖原 肝糖元分解 (1)血糖含量过低时,会引起头昏、心 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变 转变成脂肪、某些 慌、四肢无力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氨基酸 80-120mg/dl 为葡萄糖 (2)血糖含量过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 血糖含量降低 血糖含量升高 脏排出,形成糖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 同样有损健康。
4、传递方式:化学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来自电信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突触 传递的区别
神经纤维 1、方向: 可以双向传导 突 触
只能单向传递
化学信号 慢
2、方式: 局部电流(电信号)
3、速度: 快
1、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 下( D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