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五年级音乐下册 第三单元《看大戏》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音乐下册看大戏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看大戏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看大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戏曲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看大戏》,使学生感受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看大戏》,感受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

2. 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

3. 学习戏曲唱腔和表演技巧,如念白、唱词、做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歌曲《看大戏》,了解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

2. 难点:掌握戏曲唱腔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戏曲音乐,引导学生谈论对戏曲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歌曲《看大戏》:教师教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注意体会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

3. 了解戏曲基本知识:教师讲解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学生了解并掌握。

4. 学习戏曲唱腔和表演技巧:教师示范念白、唱词、做功等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选择一段戏曲唱腔进行表演,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看大戏》,了解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学生掌握戏曲的基本知识,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

3. 学生能够运用戏曲唱腔和表演技巧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戏曲演员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

2. 组织学生参观戏曲演出,亲身体验现场氛围,加深对戏曲文化的认识。

3. 开展“我是小戏迷”主题活动,鼓励学生收集戏曲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七、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通过课堂问答、演唱、表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戏曲音乐和表演的掌握情况。

2.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发现和学习对方的优点,提高自身水平。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发展。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看大戏》教案03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看大戏》教案03

——Keep pushing——
《看大戏》教案
教学内容:
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

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豫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看大戏》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哪种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二、介绍豫剧的特点:
(1)发展历史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流行于以河南省为中心的黄河中游地区。

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小三弦、笛子等,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2)艺术特点
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话。

表现时生活气息浓郁,具有亲切的民间风味。

它的形式也相当活泼、自由,极其擅长于表现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3)音乐特点
音乐唱腔,初具板腔体样式。

有了慢板、二六板、小悲调、锁板等;伴奏,以板胡为主,兼用唢呐、笛子;表演上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秧歌舞蹈动作外,不受严格的程式规范束缚,动作较为自由。

念白以唐山地方语言为基础稍加韵化而成。

三、学生演唱《看大戏》
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唱腔特点的歌曲,演唱时可以模仿戏曲风格加以表现。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1 / 1。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看大戏》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看大戏》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看大戏》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看大戏》教学内容1、唱歌曲《看大戏》。

2、初步了解豫剧相关知识。

3、用打击乐器和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

2、能力目标:在聆听、感受、模唱得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歌片、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随着歌曲《唱脸谱》音乐~进入教室。

,课件,2、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熟吗,这首歌曲具有哪种戏曲的风格,,京剧,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戏曲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看大戏》.说到看大戏~你感觉什么是看大戏呢,,生回答,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歌曲《看大戏》~大家仔细听~这首歌曲又表现了怎样一个看戏场景呢,二、学唱歌曲,(学生听录音范唱。

师:谁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呢,歌曲表现了怎样一个看戏场景,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祖孙三代都是戏迷~小戏迷长大后要唱大戏, ,( 再听歌曲范唱音乐。

,教师指曲谱,师:我想请大家再欣赏一遍歌曲~观察一下旋律有哪些特点,?(学唱曲谱。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首歌曲的曲谱旋律有什么特点,,#4、四分、八分休止符、间奏、旋律跳跃大。

前奏间奏戏曲中叫“过门”,。

现在我们一起把歌曲的曲谱演唱一遍~请大家认真听好老师的琴声~注意音准,强调坐姿、声音位置、解决重点、难点,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师:下面我们完整地演唱一遍旋律~一边唱一遍体会旋律的特点~注意运用气息、声音位置要高一些。

,(学生随音乐模唱歌曲。

师:老师弹旋律~请同学们小声把歌词加进去~有困难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根据学生的演唱随时纠正不足,,(学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看大戏》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看大戏》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看大戏》教案一. 教材分析《看大戏》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童趣,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演唱歌曲《看大戏》,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和歌词的童趣。

3.能够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看大戏》,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2.难点: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看大戏》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教学视频:介绍戏曲文化的相关视频。

3.教学道具:头饰、扇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歌曲《看大戏》的旋律、歌词,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和童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引导学生关注戏曲的特点,如唱腔、服饰、道具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看大戏》,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在学唱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腔和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水平。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拓展(5分钟)邀请学生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歌词,体验创作的乐趣。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看大戏》的特点以及戏曲文化的魅力。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看大戏》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看大戏》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看大戏》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看大戏》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五线谱歌曲,这首歌曲以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元素为基础,通过生动活泼的旋律和富有特色的歌词,展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戏曲的散板为基础,节奏自由,旋律富有弹性;第二乐段采用戏曲中的流水板,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这首歌曲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基本音乐要素有所了解。

但戏曲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戏曲音乐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有所欠缺,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五线谱的识谱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戏曲音乐的特点,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2.学会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看大戏》。

3.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戏曲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2.五线谱的识谱能力。

3.歌曲《看大戏》的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戏曲音乐的特点、五线谱的识谱方法等。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演唱歌曲,提高演唱技巧。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歌曲《看大戏》的旋律、歌词、五线谱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看大戏》。

3.乐谱:分发给学生,方便练习演唱。

4.视频资料:介绍戏曲艺术的视频片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简要介绍戏曲艺术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歌曲《看大戏》的五线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看大戏》教案 (3)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看大戏》教案 (3)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看大戏》教案 (3)一. 教材分析《看大戏》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五线谱歌曲,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童趣,体现了我国民间戏曲文化的魅力。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第二乐段节奏缓慢,富有变化。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兴趣,他们喜欢唱歌,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阅读和民间戏曲文化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戏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演唱歌曲《看大戏》。

3.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阅读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演唱、协调一致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阅读与演唱。

2.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把握。

3.了解民间戏曲文化,体会歌曲韵味。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五线谱知识和民间戏曲文化。

3.练习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教师指导。

4.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戏曲表演,感受戏曲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五线谱、歌曲歌词、戏曲文化介绍等。

2.音响设备:播放戏曲表演视频。

3.乐谱:五线谱《看大戏》。

4.挂图:五线谱谱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表演吗?它有什么特点?通过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看大戏》的五线谱,讲解五线谱的读法和唱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五线谱。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看大戏》,注意讲解歌曲的节奏变化。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看大戏》,互相纠正,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看大戏》教学设计(3)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看大戏》教学设计(3)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看大戏》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看大戏》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五线谱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为素材,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展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

歌曲共有四个乐句,旋律优美,节奏变化丰富,富有特色。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符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可能较为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戏曲文化素养的培养。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戏曲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看大戏》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感受戏曲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戏曲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歌曲《看大戏》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戏曲音乐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和演唱技巧。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实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唱、演奏和舞蹈表演,体验戏曲音乐的魅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戏曲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看大戏》的曲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戏曲音乐。

3.教学道具:如戏服、道具等,用于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戏曲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然后简要介绍戏曲艺术的特点和魅力,以及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看大戏》。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看大戏》的曲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讲解歌曲的结构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关注戏曲音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看大戏》,学生跟随模仿。

在模仿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看大戏》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看大戏》人教新课标

《看大戏》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学内容分析歌曲《看大戏》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唱腔特点的创作歌曲。

歌曲的音调吸收了流传于河南的主要地方剧种──豫剧的唱腔风格,大跳音程以及语言与旋律的紧密结合给歌曲增加了浓浓的豫剧风格特点。

韵律十足的念白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1.学会感受和演唱戏曲歌曲,丰富情感体验,保持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2.参与聆听、感受、模唱等音乐活动,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掌握豫剧唱腔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豫剧风格,唱好歌曲。

难点:了解豫剧的特点,唱出风格。

四、教学过程(一)聆听豫剧,引出歌曲内容教师导语:我们一起听一听,你对这个剧种熟悉这个吗?学生活动:看视频-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师讲解:豫剧起源于河南,以河南方言作为演唱的主要语言,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全国广为流传。

它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二)新授歌曲1.初听歌曲教师导语:河南的小朋友们,正在跟爷爷奶奶一起听豫剧呢,你听!你喜欢这首歌吗?学生活动:看视频-看大戏.mp42.学习歌曲念白教师导语:这是一首结合了豫剧风格的歌曲,你喜欢吗?我们先来学一学念白部分。

学生活动:听音频,学歌曲念白教师指导:注意歌曲念白节奏。

3.学习演唱部分教师导语:我们听一听演唱的部分,一起来学习一下。

学生活动:听音频,学歌曲4.逐句学习歌曲跟音频逐句学习歌曲。

5.注意歌曲风格讲解歌曲风格表现部分。

(三)拓展及小结1.我们跟着视频再来唱唱这首歌。

学生活动:跟视频演唱歌曲。

2.你了解了这首歌曲的豫剧风格了吗?你喜欢这首歌吗?请你回去唱给爸爸妈妈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实践活动──查找相关资料、欣赏、模唱、模奏等方式,感受我国戏曲文化的CD;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豫剧《花木兰》、越剧《桔(1前身,是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浙江嵊县一带的小型演唱班子,它以山歌小调为基础,歌班”。

在这一阶段全由男演员扮演。

后来,“小歌班”吸收了余姚滩簧、是女子演出。

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2)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3)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设问的问题:▲这是哪出戏中的唱段?演员扮演的是哪个行当?▲简单了解《屈原》的剧情。

▲此段唱腔在音乐旋律上、演唱技巧上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欣赏范曾的作品《屈子行吟图》:画家运用怎样的绘画技巧表现屈原▲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4)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分析:两个角色分别是谁?属于哪个行当?(5)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提问:“屈原”这个角色是谁扮演的?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

尹派艺术,在演唱上特点鲜明。

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观众认为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40剧界,经久不衰,在越剧小生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有“十生九尹”之称。

妻索妻》《沙漠王子》《浪荡子》等。

4、拓展性作业从几个方面入手:发展历史、音乐风格、主要剧目、优秀演员等。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

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3、小组介绍:评剧(1)发展历史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广泛流行,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内外都有。

评剧产生于河北东部的滦县农村,于1910年左右形成。

1935正式使用评剧名称。

(2)艺术特点群众所喜闻乐见。

(3)音乐特点范束缚,动作较为自由。

念白以唐山地方语言为基础稍加韵化而成。

(4)代表剧目《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秦香莲》《刘巧儿》等。

(5)优秀演员白玉霜,评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07年,卒于1942又名李慧敏,是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

她11岁从刘某学京韵大鼓,14凤鸣为师改学评剧,30年代与刘翠霞、李金顺、爱莲君并称评剧“四大名旦”。

及电影《海棠红》等。

4、欣赏《报花名》设问的问题:▲这是哪出戏中的唱段?▲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此段唱腔中都唱了哪些花名?▲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介绍演唱者:新凤霞。

4、师生总结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教学目标: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

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3、小组介绍:豫剧(1)发展历史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至80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2)艺术特点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3)音乐特点真假声。

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代表剧目《拷红》《花木兰》《朝阳沟》《好队长》《打金枝》等。

(5)优秀演员表五大风格流派。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原名张妙玲。

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

1941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

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艺人”之誉。

1952《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1994年6终身成就艺术奖”。

l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设问的问题:▲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设问的问题:▲揭示曲名:《花木兰》▲这首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猜一猜:这首乐曲采用哪个戏种的基本音调?6、小组介绍:河北梆子(1)发展历史道光年间(182─1850子这一新剧种的形成。

(2)艺术特点之感。

(3)音乐特点(尤其是弦乐曲牌)主要用来渲染剧中的环境气氛以及为人物舞蹈动作伴奏。

7、背诵古诗《木兰辞》8、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习歌曲《看大戏》(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戏曲的音乐?(3)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5)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学生提供的音响材料可以用听赏判断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附送:2019年(春)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让我们荡起双桨》说课稿新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影视音乐中的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首歌曲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

从结构上看,歌曲由前奏及两个乐段构成。

前奏的音乐素材来自第一乐段,弱起的节奏具有较强的动感,既表现了水波荡漾的北海公园景象,又展示了新中国少年儿童游园时愉快喜悦的心情。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前两个乐句是歌曲的基础,建立在小调上,后两句转入大调。

第二乐段是副歌,为二部合唱。

可以分成两个乐句。

第一乐句从强拍开始,令人耳目一新,音乐变得宽广、爽朗。

第二乐句保留弱起节奏的形式,与第一乐段形成呼应,并且使得整首歌曲具有起承转合之意。

合唱的两声部之间以三度音程为主,间插六度、五度等音程。

《让我们荡起双桨》由于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歌词创作上以北京北海公园的湖面为背景,为人们所熟知;旋律优美抒情,具有很强的描绘性,几十年来深受人们喜爱。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编写要求,教材的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预设如下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并能哼唱几部熟悉的影视的主题曲或插曲。

2、声情并茂地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

3、用统一、和谐的声音进行二声部合唱。

(二)教学重点:能声情并茂地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

(三)教学难点:用统一、和谐的声音进行二声部演唱。

教学过程: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预设1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我打算把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整个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通过欣赏初步接触影视音乐上课刚开始,我就让同学们听几段影视音乐,听完让他们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我告诉同学们影视音乐可以分成歌曲和器乐曲。

其中歌曲又可以分成主题曲、插曲、片头曲、片尾曲;器乐曲又可以分为情节音乐、情景音乐、配乐等。

我们刚才听到的这些电影音乐与电影所描绘的剧情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再次播放有关音乐,请同学们复听。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步接触影视音乐了解影视音乐是影视与音乐两种艺术的完美结合;对影视歌曲产生兴趣;也为下面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作了良好的铺垫。

2、巩固练习我再次播放录音,请同学们把听到的音响与歌曲、词曲作者一一对应起来。

学生们了解了这些影视歌曲的词曲作者,同时也加深了对这些影视歌曲的记忆。

3、拓展练习接下来我又问同学们还了解哪些影视音乐,可不可以唱给我们听一听。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考察一下学生们对影视音乐所了解的知识面有多少。

4、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歌名<<让我们荡起双桨>>;向同学们介绍这首歌曲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

并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由于这部电影拍摄的年代比较久远,很多人不太了解,所以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接下来我让同学们对照书上的乐谱,听一听这首歌曲的录音。

(我播放多媒体:音乐结合电影画面。

)学生边看电影边听音乐,视觉听觉都得到了充分的享受。

欣赏完之后我开始范唱歌曲,学生注意聆听。

教唱歌曲的第一声部时,我在范唱的时候就很注意歌曲第一小节的弱起节奏,告诉学生前八分休止符要想把握好节奏就紧抿双唇或做点头状,学生根据我的要求前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卡的比较好。

接下来我采用听唱、模唱等几种教唱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唱歌曲的效果很好。

学唱完第一声部之后,我让学生初步接触第二声部,进行二声部的学唱。

首先我让学生多听几遍录音机上第二声部的范唱,听觉上留下初步的印象,然后我采用模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第二声部的演唱。

我在让学生进行二声部的合唱时对学生提出两个声部唱出来的声音要和谐、默契的要求;并找一个唱得较好的学生和自己配合示范。

学生有了好的示范,心领神会,两个声部再次配合时效果就比较好。

我还要求每个声部的同学在合唱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

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了解二声部歌曲合唱的训练目的。

最后再次播放多媒体,学生跟着伴奏声情并茂地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