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五年级【三篇】
读三国演义感悟350字[精选12篇]
![读三国演义感悟350字[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592b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5.png)
读三国演义感悟350字[精选12篇]读三国演义感悟350字篇1在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
魏国的首领是曹操,蜀国的首领是刘备,吴国的首领是孙权。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刘备耳大,双手过膝,家里贫穷,靠砍柴为生,武器是雌雄双股剑。
关羽红枣脸,长胡子,武器是青龙偃月刀。
张飞黑脸,大胡子,靠杀猪、买酒为生,武器是丈八蛇矛。
我最喜欢蜀国名将赵云赵子龙。
他使用一把长枪,武功高强、非常忠诚。
在“长坂坡之战”显示出了他的威武。
他单枪匹马杀了好多曹兵。
曹操见乱兵中有一名虎将,就问:“你是谁?”赵云道:“我乃常山赵子龙!”曹操便想收服他,命令手下不许放冷箭伤害他,赵云趁机把曹操杀了个大败,救出了刘备的二夫人和阿斗。
这本书很好看,建议大家看一看。
读三国演义感悟350字篇2前段时间,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精彩的小说。
我很喜欢它。
《三国演义》是元末民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写的。
讲的是东汉至西晋时期魏蜀吴三国的战争故事。
里面有神勇无比的猛将,足智多谋的谋士,奸计狡诈的奸臣。
其中我最喜欢蜀国丞相诸葛亮,因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个博学多才的智多星。
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体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故事讲的是当蜀、吴两国合力攻打曹操军队的时候,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使得吴国的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于是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的眼中钉,就要找借口害他。
有一天,他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弓箭。
在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诸葛亮。
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多才、聪明能干的人。
读三国演义感悟350字篇3《三国演义》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书籍,书里描绘得令人心潮起伏的战争,无数的豪杰英雄,血洒疆场的将军美人无不让人怦然心动。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通用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通用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1这个暑假,我又重温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这本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曹操等。
这些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诸葛亮。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还精通兵法。
可谓是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
正是因为有他,蜀国才能在战争中多次获胜。
而他的计谋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现代战争中,比如:空城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
而且,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他的智慧和忠诚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而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赵云。
当时曹操几十万军马突然来袭,他为了就还没来得及逃跑的刘备的两位夫人和儿子,单枪匹马,杀死曹操数十位大将和数千名士兵,冒死救出了刘备的儿子。
赵云那样的勇猛,那种可以为主子随时奉献自己的生命的忠诚深刻我心。
我想,可能这正是刘备能在战争中获胜的原因,何等贤德的军师,何等勇猛的将士,何尝不能取天下。
我认为,如若刘备死的晚一点,刘备的儿子能有志气一点,天下就一定是刘备的了。
《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很多经典形象,使我们从中领悟了人生哲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2《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的史实与民间传说为依据,编写出来的优秀历史小说,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
在其中也有许多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人物形象。
如“刘关张桃园结义”,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刘关张三人的相貌,突出人物性格。
为了更加激进情节,又运用了动作手法,如“刘关张大战吕布”,一步步写出它们的每招每式,让情节更加激烈,更加引起读者兴趣。
在人物描写中更有心理描写,如“曹操煮酒论英雄”,写出了曹操与刘备的心理活动,烘托的刘备的英明和曹操的雄心。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语言描写,写人物交流,以达到突出效果。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精选6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精选6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1《三国演义》讲的是三个英雄好汉灭黄巾从而创立蜀国,又出现三国鼎立而又归西晋的故事,细致生动的写出了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
而且,以曹操、刘备、张飞、关羽、孙权、诸葛亮等艺术典型的数百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决然不同的方式写下了自己独特的一页,并由此将三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读完这本书你会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要想读第二遍。
读时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你就生在那个时代,你就在和他们一起杀敌,你就在感受着他们的英雄情怀。
不光如此,在你读第一遍时有一种感受,读第二遍是由有另一种感受,在读又有新感受。
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三国演义》几百年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巨作之一,所以我建议大家找来读一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2《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首,这里的故事也是最精彩的。
在东汉末年,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领导黄金起义,官方发下榜文城招天下义士从军,刘、关、张三人相遇,在桃园结拜为异性兄弟。
这之后才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黄忠计夺天荡山、刘备三顾茅庐等一线经典故事。
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三气周瑜这章。
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是在周瑜乘胜追击曹兵时,让赵云攻下南郡、张飞夺荆州、关羽占领襄阳,因为周瑜箭伤未愈,昏死过去;二气是周瑜用美人计,被诸葛亮识破了,周瑜追击,中了诸葛亮的埋伏,逃走时,刘备的士兵齐声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又气昏过去;三气是周瑜用声东击西之计,被诸葛亮识破了,大败。
最后死于巴丘。
这个故事告诉告诉我们做人要大方、宽容。
小学生三国演义350字读后感【六篇】

【导语】《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名著之⼀。
它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蜀、魏、吴三国⿍⽴的故事。
⽆忧考为⼤家提供《⼩学⽣三国演义350字读后感【六篇】》,欢迎阅读。
⼩学⽣三国演义350字读后感篇⼀ 这本书的主要⼈物有;刘备、关⽻、张飞。
这本书主要写了刘备、关⽻和张飞在桃花园⾥结拜为兄弟。
⽽且他们每⼈都打制了⼀把兵器,并招了五百多名乡兵,⼀起踏上了投军之路。
公元189年4⽉,董卓⼿握重兵,眼看曹操的刺杀⾏动没有成功,董卓更是嚣张,这时,⼤司徒王允想出了⼀个办法,利⽤⾃⼰府上的歌妓貂蝉,接近董卓,寻找机会下⼿,⼏天之后,王允的美⼈计成功了,刺杀董卓的⾏动圆满结束。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刘备、关⽻和张飞都是⼗分善良、正直之⼈。
虽然没能把董卓杀掉,但也让他们的敌军⼤败,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的感悟是,做⼈⼀定要知⾜,⼀定要像⾜智多谋的王允,和⼀⾝正胆的刘备、关⽻和张飞,不能像吕布那样有勇⽆谋,也不能像曹操那样有谋⽆勇,更不能像董卓那样贪得⽆厌。
真喜欢《三国演义》。
⼩学⽣三国演义350字读后感篇⼆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最佩服的三国英雄是黄盖。
黄盖是周瑜的军师,他总是帮周瑜出主意,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壁之战,黄盖在⼀天晚上潜⼊周瑜的军营,偷偷的告诉了周瑜。
第⼆天,他们按计划⾏事,在开会议的时候,黄盖故意顶撞周瑜,周瑜把他军法处置,打了50军杖,把他打的⽪开⾁绽,⾎⾁模糊,这其实是苦⾁计,这⼀切都被曹操派来的*细看见了,这就是⼀句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个愿挨。
然后黄盖再假装去投靠曹操,曹操信以为真,黄盖说到时要⽤船载粮草来投靠曹操,曹操满⼝答应。
因为曹操的军队不善于⽔上作战,于是曹操把战船都⼀艘艘的⽤铁锁链起来,停靠在江边。
约定的⽇⼦到了,黄盖乘着东风前进,船上装的是芦苇,黄盖把芦苇点着,船乘着东风向曹操的船队冲去,曹操的船连在⼀起,⼀时半会⼉⽆法逃脱,⽕势从⼀艘船蔓延到另⼀艘。
曹军⼤败,曹操败⾛华容道。
⼩学⽣三国演义350字读后感篇三 “滚滚长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你知道这是哪本书中的诗句吗?它是我国古代四⼤名着之⼀《三国演义》中的诗句。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5篇《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它是一本历史长篇小说,描绘了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到三国归一西晋期间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用那如椽的大笔,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故事的情节妙趣横生。
下面是有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欢迎参阅。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篇一:今日,我又读完了《三国演义》。
这已经是我第9次合上这本书了。
但我不管看若干遍,都看不厌烦,都有很深的感觉。
特别是对诸葛亮这位大智大贤的化身,更是敬佩有加。
他洞晓三韬六略,胸中藏战将,腹内藏雄宾,神机妙算,只令人惋惜他没有一统中华,复兴简称蜀。
这当初他一辈子最大的憾事。
有一句话,不知大家听没听说过:“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红楼’”我答应;但“老不看‘三国’我却反对。
《三国演义》这本书不是像有点人说的那样子,叫服老奸巨猾。
有人说,小说着意描画了简称蜀,而最终,简称蜀却打出了投降旗,这样没劲的故事物节,有啥子艺术可言?我们本想看见确乎实没有看见,但这是一种“撕碎的世术”,他的悲剧结末比大团圆的结末深长不是吗?《三国演义》奉告我们一个道理:“不可以因小事大”。
“一失脚成千古恨”嘛!书中刘备因东吴杀了自个儿的二弟关羽和三弟张飞,就一负气率领七十五万蜀军进击东吴,最后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且烧得片甲不留。
那一仗,就关系到蜀国的命数。
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挣到气而殒命泉下。
令人惋惜啊!压根儿,蜀国食粮丰足,兵多将广,五有五兔,文有卧龙凤雏,但自打那一场仗后,就起步了下坡路。
做人就应当能屈能伸,刘备就是为了二弟和三弟得死而赔上了更多的昆季。
这真的不值当。
能屈能伸,还得小心;否则你便会错过众多众多!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篇二:我读了《三国演义》之后,那是感叹万千啊!特别是对人物,各种人物有各种不同性格,有的会引人发笑,有的会让人忍不住破口大骂,有的会让人不得不打心底佩服。
好了,不多说了。
我们就直接飞奔进入主题!看看,我对这些人物有什么不同的感想吧!首先,我就先讲最喜欢的人吧,他是诸葛亮,字孔明,全称诸葛孔明。
《三国演义》读后感五年级推荐作文【12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五年级推荐作文【12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五年级推荐作文【篇1】《三国演义》为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争斗,叱咤风云的人物英雄演绎了三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
忠义与奸佞的冲突、豪杰与奸雄的较量,谋略与武力的斗争。
一场刀光剑影的生死悲欢,一副副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留下多少品位不尽的美谈佳话! 清朝人毛宗岗将《三国演义》中刻画出的三个典型人物,称为“三绝”即“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
《三国演义》主要说的是吴、蜀、魏三国的战争。
他们都想统一政权,可他们没想到被西晋建立了统一政权,司马昭灭蜀以后,要求魏主曹奂封自己为晋王,曹奂不敢不从,司马昭受封不久,中风而死,其子司马炎继位晋王,公元265年十二月,司马炎仿效曹丕篡汉之举,逼迫曹奂退位,改国号为大晋,定都洛阳,就这样,在蜀国灭亡两年后,魏国也灭亡了,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拜杜预为大将军,令他领水陆大军二十余万,战船万只,大举伐吴,杜预大军所到之处,吴兵闻风而逃,毫无招架之力,晋军顺利拿下江陵重镇,直逼吴国首都建业,吴军守将张象知道自己抵挡不住晋军的攻势,赶紧投降了晋军,晋军如潮一般冲进城去,守城的吴军毫无斗志,纷纷放下武器,四散逃命,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了,西晋建立了统一的政权,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面。
我喜欢读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五年级推荐作文【篇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听到这耳熟能详的字句以后,你的脑海中会展开怎样的一幅画卷?画卷上描绘的,是心中物是人非的感叹,是朝代更迭的必然命运,还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其实对我来讲,它展开的则只有四个字,在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四个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产生于元末明初,是由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以及民间流传故事,经过高度熔炼创作而成。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作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作文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作文(10篇)《三国演义》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如何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作文篇1这个寒假我决定把《三国演义》这本书看完,现在我已经看到第106回了,诸葛亮升天.司马氏掌权魏国的时候了。
我坐观三国,看着三国众多豪杰的生生死死.三国的兴亡,总结了我对三国重点人物的感想:孙权的命太长了,居然在位24年!刘备与他的儿子头脑不怎么好,还好诸葛亮全心全意辅助他们。
诸葛亮太神机妙算了。
曹芳太无能了,竟然为司马懿下跪,唉!曹操心胸太狭窄了,和周瑜简直一个样。
张飞.关羽以及他们的子孙武艺都十分高强。
诸葛谨十分没用,第一次出征就战死沙场,但舌辩十分厉害。
吾以为,曹芳只要有诸葛亮半个头脑,就可以杀了司马懿,让阿斗称霸天下了,也不至于三国被司马氏消灭了。
那魏延乃不忠不义之士,不小心把诸葛丞相祈禳用的主灯扑灭了,等丞相病故后还起兵造反,真是贼性难改.本性难移。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演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作文篇2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讲述了在三国时期发生的事,里面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主要描述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三兄弟开始打天下,以及当中发生的事。
诸葛亮的出现使三国变得更有意义,真是进入白热化阶段。
火烧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汉中,七擒孟获,智取三城等都是诸葛亮的杰作,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机关算尽。
我总是想,若无诸葛亮,刘备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巧用天时,利用大雾天气,让曹兵看不见虚实,上当中计,圆满地完成任务。
他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他机智勇敢,才华横溢,正是因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这一位先生。
《三国演义》的350字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的350字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的350字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通俗演义是以历史为依据进行改编而创作的小说,在《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中,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了。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的350字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的350字读后感(精选篇1)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在三国演义中我认识了神机妙算,忠君爱民的诸葛亮;仁慈善良,怀抱大志的刘备和奸诈狡猾的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刘备,因为他知人善用,礼贤下士而且还很仁慈。
三国演义中对有关刘备的故事有很多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和三顾茅庐等。
多读书,读好书,对我们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三国演义》的350字读后感(精选篇2)我曾佩服过一代英雄刘备。
他虽然不是最后成功的人,但他确实是最聪明的人。
为求一贤士,他不顾兄弟劝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脱离曹操,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更显出他的聪明才智,为了让赵云留在自己身边,他摔儿子以表自己对他的珍惜。
刘备确确实实是一个圣明聪颖的君主,只可惜他没有好好地教育自己的后代。
《三国演义》是一本神奇的书,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像是活起来似的——他们的人物性格太过鲜明,也太过典型。
或许《三国演义》所承载的,并不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特点与精髓。
我们生活中也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可能会有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聪慧,关羽的义气,张飞的豪爽,周瑜的小肚鸡肠……但不管怎样,这些明快突出的性格特点也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哪一种元素都必不可少。
读一本好书,不仅仅是要读透它,更重要的是要尽自己所能去参透作者藏在这本书背后的,那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或许有一天你放下书本,闭上双眼细细琢磨的时候,你就会惊异地发现,一个栩栩如生的社会,正诞生在你的眼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五年级【三篇】
【导语】《三国演义》是明代的一本名著,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我最喜欢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下面是我们收集
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五年级【三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暑假里,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三国演义》。
里面的
内容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
五大部份,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的军事斗争。
我就讲讲三国鼎立中的“火烧赤壁”吧。
曹操的前锋部队在长江
南岸遇到了孙刘联军。
曹操的士兵由于水土不服,很多人都生了病。
双方交锋后,颇通水性的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
曹操被打败后,派了
两位奸细前去诈降,然后便呆在军营里静候消息。
几天后,曹操的探
子来报说,有人送了投降信来,还是东吴的黄盖。
曹操大喜,让黄盖
三天之后乘船到北岸来。
后来黄盖率领十艘大船,装满干柴和枯草,在上面浇了油,盖了
麻布,驶向了北岸的乌林。
在距离曹操的军营不远时,黄盖让各艘船
的人点火,冲向了曹操的军营。
当时的曹营被攻成成一片火海,曹操
的士兵被烧的死的死,逃的逃。
曹操只好带着亲信逃走了。
这场战役,败在了曹操轻信了黄盖的苦肉计,又因士兵是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