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家训

合集下载

著名的家规家训有哪些?

著名的家规家训有哪些?

著名的家规家训有哪些?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家教的传统,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家训,从治学持家、为人处世,都有规矩可循。

一、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出处:安徽绩溪《章氏家训》释义:“耕”“读”两字是传家之宝,“俭”“勤”两字是发家之道,“让”“忍”两字是安家之本。

二、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出处:王阳明家书《示宪儿》释义:能够放低自己身份,这是有志气的表现;能够容纳别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

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朱子家训》释义:人吃的每一粒米饭,应当想到它来之不易;人穿的每一件衣服,要时常想到它在制作时的艰难。

四、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出处:《颜氏家训》释义: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芝草兰花的屋子中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芬芳起来;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腥臭起来。

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

五、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诸葛亮《诫子书》释义:一个德才兼备者的操行,以静心来修炼性情,以恭俭来涵养品德。

做不到恬静超脱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六、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出处:福建龙岩客家家训释义:要振作精神,从少年到老年,每时每刻都要为远大的志向奋发努力;建功立业是不容易的事,必须毕生振作努力,时时刻刻关切身边的、周围的、天下的事。

简而言之,就是要从小立志,努力成才,胸怀天下。

七、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wú)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wú)贻(yí)后悔。

中华家训名篇

中华家训名篇

中华家训名篇
中华家训名篇是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华家训文献作品。

以下列举几篇代表性的中华家训名篇:
1.《弟子规》:《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文学经典之一,是
对儿童行为规范的家训,强调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师重道等美德。

2.《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教材之一,从儿童
的身心特点出发,以三字一句的形式,概括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知识点,旨在培养刚正不阿、勤学好问的品格。

3.《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是我国古代家训文化的重
要代表之一。

它主要讲述了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尊敬、孝敬父母,同时也强调了礼节和道德规范等。

4.《家规》:《家规》是古代家族的规章制度,几乎每个家族
都有自己的家规,用以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和处事方式。

家规内容丰富,涵盖了敬老尊贤、爱亲友、教子等方面。

5.《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中不少诗歌以家训为主题,反映了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训的内容。

这些中华家训名篇不仅在古代被广泛传抄,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现代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好家训好家规经典格言

好家训好家规经典格言

好家训好家规经典格言好家训好家规经典格言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名言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

那什么样的名言才是经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好家训好家规经典格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家训好家规经典格言11、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2、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3、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4、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5、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6、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8、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0、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11、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12、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13、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14、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15、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7、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

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8、甘苦自得。

19、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

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20、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1、处事宜决断。

22、好谈己长只是浅。

23、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24、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5、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26、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27、侍亲以得欢为本。

28、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9、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30、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31、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32、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3、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34、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

经典家风家训名言大全

经典家风家训名言大全

经典家风家训名言大全
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3、刻薄成家、骄奢淫逸,就是败家相。

4、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
5、廉洁始于一言一行,文明在于一点一滴。

6、心手相连共享美好生活,风雨同舟共创平安之家。

7、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8、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9、夫不嫌妻丑,妻莫嫌夫贫。

10、洒向人间都是爱,春暖花开家安泰。

11、夫妻以爱为根,相互补漏,互不埋怨。

12、为人父母要涵养天性,懂得必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13、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14、上要尊老,下要爱幼。

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15、上尊老,下爱幼,和邻里,亲家人。

16、勉学立家,明德养家,文明治家,孝悌传家,勤俭持家,赌毒败家。

17、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18、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19、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20、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

21、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2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23、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4、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25、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家训家规

家训家规

23、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24、孝父母,友兄弟,爱儿女,友邻里。

25、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

26、须知男女终有别,坚守道德莫超越。

27、做了好事莫夸耀,做了错事敢担当。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9、一日“三省”好处多,来日不唱悔恨歌。

3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31、钱可亏,办可亏,心不可亏,心安是福。

32、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

33、友善宾朋,和睦邻里,养老爱幼,帮亲助戚。

34、刻苦拼搏,自强不息,信誉至上,质量第一。

35、瓜田李下,各别嫌疑,不爱小财,不占便宜。

36、肩担道义,胸怀天下,诚实劳动,四海为家。

37、修身养性,崇德重义,自爱自重,自尊自律。

38、重孝重道,互敬互爱,不贪不懒,健康平安。

39、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40、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邻里和睦,尊道重义。

41、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先公后私,自有幸福。

42、子孝孙贤,夫尊妻荣,勤劳节俭,家和业兴。

43、攒钱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处之有方。

44、以德交友,以友为邻,诚信为上,帮困扶贫。

45、尊师重道,谦恭礼让,忠孝并举,励志自强。

46、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薄财重义,为国为民。

47、以德为根,以诚为本,童叟无欺,买卖公平。

48、团结友善,同心同德,勤俭治家,艰苦创业。

49、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50、夫妻相敬,举案齐眉,婆媳相让,一家和气。

51、恪尽职守,敬老奉献,诚信第一,团结友善。

52、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浩气长存。

53、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劳为本,节俭家荣。

54、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55、家庭和睦,邻里相亲,以德交友,以诚服人。

56、尊老敬贤,爱幼乐施,举止稳重,语言文明。

57、行要好伴,居要好邻,屋要好住,人要好心。

58、破除迷信,牌博禁尽,优生优育,争创五星。

59、团结邻里,与人为善,明理处世,诚信为先。

中国十大经典家规家训

中国十大经典家规家训

中国十大经典家规家训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

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 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二、《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前110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20则经典家训,跟古人学修身齐家

20则经典家训,跟古人学修身齐家

20则经典家训,跟古人学修身齐家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以孝敬父母为首要之事,孝道是家庭的根本。

3. 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4. 谦虚谨慎,不傲慢自大。

5. 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

6.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7. 有恒心和毅力,不轻易放弃。

8. 学习知识,不断进取。

9. 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

10. 公平公正,不偏袒不公。

11. 爱护家庭财产,不贪图不义之财。

12. 以和为贵,避免争吵和冲突。

1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整洁的环境。

14. 勤奋工作,不推卸责任。

15. 亲密关怀家人,关心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感受。

16. 不纵容不良行为,正确引导家庭成员。

17. 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每一天。

18.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侵犯他人权益。

19. 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20. 倡导善良和友善,以和谐的心态与人相处。

历代著名的家训

历代著名的家训

1.《论语》: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录,主要关注道德修养、人际关系、为政之道等方面。

孔子强调仁爱和礼仪,对于家长来说,这些观念对于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道德经》:这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是老子的著作,主要讨论宇宙、人生、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对于家长来说,这些观念有助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弟子规》: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家训,被誉为家训之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对“仁”、“礼”、“信”、“敬”、“慈”等道德规范的学习,让孩子学会做人,懂得与人和睦相处。

4.《三字经》:这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包括了古代文化、历史、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家长来说,通过与孩子一起学习《三字经》,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5.《颜氏家训》: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些理念和方法对于家长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6.《温公家范》: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来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感的人。

7.《袁氏世范》:这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袁采的家训,与《温公家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通过对自己家族历史和文化的回顾和总结,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识、有能力的人。

8.《曾国藩家训》:这是清朝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自己和家族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感的人。

9.《朱子家训》:这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自己和家族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识、有能力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经典家训:朱柏庐《劝言》四则教人之切
【朱柏庐简介】
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

着名理学家、教育家。

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辍 独怪今人,财宝本是身外之物,强欲求之,不得为耻。

孝悌是身内固有,不得如何不耻。

又怪今人。

功名本如旅舍。

一过便去。

得而复失。

则又深耻。

孝悌乃是不可复失者,放而不求。

如何不耻?不必言古圣贤孝悌之行,如大舜、武、周、泰伯、伯夷,各造其极。

只如晨省昏定,推梨让枣,有何难事?而今人甘心不为。


而至于生不能养,死不能葬,大不孝于父母。

有无不通,长短相竞,大不友于兄弟。

噫,是即孩提时,顷刻不见父母,则哭泣不止。

兄弟同床共席,则相怜相爱之孝子悌弟也。

人皆望长而进德,奈何反至于此。

且就人所易能者,立一榜样。

昔老莱子行年七十,身着五色斑斓之衣,作婴儿戏,欲亲之喜。

司马温公兄伯康,年将八十。

公奉如严父,保如婴儿。

每食少顷,则问曰:“得无饥乎?”
仓忙失措,鲜不耗费。

第二要晏眠早起,侵晨而起,夜分而卧,则一日而复得半日之功。

若早眠晏起,则一日仅得半日之功,无论天道必酬勤而罚惰,即人事赢诎,亦已悬殊。

第三要耐烦吃苦。

若不耐烦吃苦。

一处不周密,一处便有损失耗坏。

事须亲自为者,必亲自为之。

须一日为者,必一日为之。

人皆以身习劳苦为自戕
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求生也。

俭之为道,第一要平心忍气。

一朝之忿,不自度量。

与人口角斗力,构讼经官。

事过之后,不惟破家,或且辱身。

第二要量力举事,土木之功,婚嫁之事,宾客酒席之费,切不可好高求胜。

一时兴会,所费不支。

后来补苴,或行称贷。

偿则无力,逋则丧德。

第三要节衣缩食,绮罗之美,不过供人之叹羡而已。

若煖其躯体,布素与绮罗何异。

肥甘之美,
今人不会读书。

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此教人读书识义理之道也。

要知圣贤之书,不为后世中举人进士而设,是教千万世做好人,直至于大圣大贤。

所以读一句书,便要反之于身,我能如是否?做一件事,便要合之于书,古人是如何。

此才是读书。

若只浮浮泛泛,胸中记得几句
古书,出口说得几句雅话,未足为佳也。

所以又要论所读之书。

尝见人家几案间摆列小说杂剧,此最自误,并误子弟,亟宜焚弃。

人家有此等书,便为不祥。

即诗词歌赋,亦属缓事。

若能兼通《六经》及《性理》、《纲目》、《大学》、《衍义》诸书,固为上等学者。

不然者,亦只是朴朴实实。

将《孝经》、《小学》、《四书本注》,置在案头。

尝自读,教子弟读,即身体而力行之。

难道不成就好人,
孤苦者,量力周给。

尝见人广行施与,而不肯以一丝一粟,援手穷亲,亦倒行而逆施矣。

次及于交与,与凡穷厄之人,朋友有通财之义,固不必言。

其穷厄之人,虽与我素无往来。

要知本吾一体。

生则赈给,死则埋骨。

惟力是视,以全我恻隐之心。

次及于物类,今人多好放生,究竟末务,有不须费财者。

如任奔走,效
口舌,解人厄,急人病,周旋人患难,不过劳己之力,更何容吝。

又有不费财并不劳力者,如隐人之过,成人之善。

又如启蛰不杀,方长不折。

步步是德,步步可积。

但存一积德之心,则无往而不积矣。

不存一积德之心,则无往而为德矣。

要知吾辈今日,不富不贵,无力无财,可以行大善事。

积大阴德,正赖此恻隐之心,就日用常行之中,所见所闻之事,日积月累,成就一个好人。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