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地理(人口)练习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3)(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3)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省份+直辖市发展潜力。
其中气泡大小表示近一年的人口增量,气泡越大,增量越大,空心气泡表示人口减少。
灰色气泡表示人口规模较大居全国前列,但老龄化现象却较突出,城镇化率并不高(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水平)的省份。
(1)分析灰色气泡表示的省市老龄化现象突出的主要原因。
(2)推测空心气泡表示的省区2017年人口转为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3)说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量上升显著的原因。
2.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数据称,欧洲将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
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
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1)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3.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
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⑴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厉害。
⑵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⑶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争雄之时,蜀丞相诸葛亮挥师南下擒孟获后,见攀枝花悬崖峭壁,草木不生,仰天叹曰:此地粮草无补,屯兵险矣!急忙撤兵而返。
如今,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面积七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二十余万人。
2017年高考地理-人口(讲)-专题练习

2017年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讲)考向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问题【例1】(2016·天津卷)读下图,回答第1题。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例2】(2015•福建卷)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例3】(2015•广东卷)4.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离,死亡率大幅下降【趁热打铁】(【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1951~2010年,该地区()A.人口自然增长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B.是人口净迁入地区C.人口增长了17.6% D.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15.据图示资料显示,该地区()A.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B.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C.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D.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考向二人口空间变化【例1】(2016•新课标Ⅲ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例2】(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2017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数量的变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数量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2题。
1.由图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看,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A )A.③B.②C.①D.④2.下列国家中,与图①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似的国家有可能是( B )A.中国B.尼日利亚C.英国D.澳大利亚下图为四种人口再生产模式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模式分别是( B )A.甲和丁B.乙和丁C.丁和甲D.甲和丙4.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C )①社会保障制度完善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
5.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D )A.① B.②C.③ D.④6.下列各国人口发展状况与图④相类似的是( C )A.埃及B.中国C.德国D.巴西7.以下是菲律宾、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据此完成问题。
(1)按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小于4%者,属年轻型人口,图中属于年轻型的国家是菲律宾、墨西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大于7%者,为老年型人口,图中属于老年型的国家是澳大利亚、美国。
(2)菲律宾和墨西哥两国,15岁以下人口比重接近20%,这反映了这两个国家出生率率很高,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到4%,这反映了两个国家人均寿命较低。
(3)一个国家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或人口过于老化,都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问题?答案: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会造成家庭和社会抚养的人口过多,负担过重,影响家庭、社会财富的积累,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当青少年进入生育年龄后,又会因育龄人口过多而出现生育高峰,使人口出生率上升。
人口过于老化,老年人过多,会造成青壮年人群的社会、家庭负担加重,并会造成社会经济发展中青壮年劳动力相对缺乏而影响经济发展等。
2。
2017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模拟试题(必修一+必修二人口城市)

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周考地理试题(11.4)某兴趣小组每天在国际标准时间为17点钟时,测得一年中该树正午影子顶端在AB之间来回移动,树高为4米,OP为4米,P点为AB中点。
读图完成1~2题。
1.该树位于A.黑海沿岸 B.日本海沿岸C.维多利亚湖沿岸 D.五大湖沿岸2.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A.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非洲斑马迀往赞比亚C.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孟买盛行风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科考人员在此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7~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3-4题。
3.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4.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岩形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岩形成-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沉积岩形成-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沉积岩形成-地壳抬升-外力侵蚀下图中实线为锋线,正在向a地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天气晴朗 B.可能带来寒潮天气C.出现连续性降水 D.一定会带来降水6.若该锋线两侧a、b、c三点的气压对比是a=b>c,则下列气压对比正确的是A.e < d B.b > eC.e = d D.e > d读我国某地区等温线图,回答7—8题。
7.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对四区域温度及其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低于28℃,受冬季风影响B.乙地气温低于28℃,受地形影响C.丙地气温低于28℃,受纬度影响D.丁地气温高于28℃,受海洋影响8.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径流量丰富②汛期短③流速缓慢④落差较大⑤结冰期短⑥含沙量较小A. 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2016年1月我国出现强冷空气,多地气温降到史上最低,被誉为“世纪寒潮”。
(新课标)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人口与城市同步测试卷课件

A.内圈
B.第二圈
C.第三圈
D.第四圈
【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用各圈的面积乘 以人口密度,计算出人口总数,第三圈约是 4 744 110 人,人数最多,C 对。
9.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 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A )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11.甲图中所示国家和我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 B)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速度快 C.再城市化速度快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甲图所示国家是墨西哥,与中国同属于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城市化速度快;而 城市化水平高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再城市化是 发达国家城市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逆城市化是发达 国家城市化的一个阶段。故选 B。
【解析】从图甲中各曲线的变化可知,a 为人口 机械增长率、b 为出生率、c 为死亡率、d 为人口自然 增长率。
2.2010 年该省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D ) A.总人口增长快 B.人口自然增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快 C.迁移人口少 D.人口老龄化严重
【解析】从图乙中可知,2010 年该省 65 岁及以 上人口所占比重超过 7%,说明该省已出现人口老龄 化。
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 1982 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
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 8~
9 题。
面积 各圈范围
人口密度(人/km2)
(km2) 1982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10 年
内圈(0~6 km)
113 21 764 21 206 19 554 20 416
2014 年 12 月,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
专题06人口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汇编

【2017年高考题】(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
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A.京→冀B.闽→川C.桂→黔D.粤→湘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答案】1.D 2.C【解析】考点:人口流动和红包流向的关系。
【点睛】该题关键是明白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与人口流动量是呈正相关关系。
(2017•江苏卷)图7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14.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答案】13.A 14.B【解析】考点:人口问题和人口流动。
【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网【2017年高考模拟题】(【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 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升降交替变化趋势B. 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集中在20-49岁C. 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波动上升趋势D. 15-1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逐年呈上升趋势2.我国为应对劳动参与率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 放开二胎生育政策B. 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C. 适当延长退休年龄D. 取消养老金【答案】1.B2.C【解析】【点睛】 (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
2017高考地理(人教全国)精练—第七单元 人口的变化 含答案

高三单元滚动检测卷·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七、人口的变化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
5分,共50分)(2016·仙游华侨中学月考)浙江省是2014年全国率先放开“单独二孩”政策的省份。
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孩”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图完成1~2题。
1.在不考虑“单独二孩”实施的情况下,2013年~2020年() A.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C.人口总抚养比先降后升D.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2.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A.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图”,回答3~4题.3.关于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未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大B.35~40岁女性人口迁移最多C.儿童不迁移D.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4.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 )A.城市化水平降低B.粮食商品率降低C.生态环境恶化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2016·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模拟)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2002年~2014年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A.2014年B.2012年C.2008年D.2006年6.2007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C.政策限制外来人口进入D.房价升高,城市居住用地紧张(2015·天津河西区质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
2017年高三地理模拟试题专题汇编之人口与城市

2017年高三模拟试题专题汇编之人口与城市一、综合题(本大题共60小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栉风沐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发达、初具现代城市规模、人口过500万的滨海城市。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日益提高,图甲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
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20世纪80年代后,深圳经济迅猛发展的最关键区位因素是。
(2)至2006年,我国处于城市化的阶段。
(3)根据图甲、图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4)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图为某城市现状图。
在河流水文站50年的观测记录中,两次大洪水水位分别达到96m、93m。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若规划合理,则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
(2)M地作为商业中心的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乙、丙、丁四地中,应优先选择________进行房地产开发,理由是_______。
3.【加试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山东省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三,其“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被誉为“群象经济”。
图1示意山东省部分地区示意图,图2为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示意图。
图1 图2材料二烟台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8.1mm,但烟台市又是全国重点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87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三地理(人口)练习1 黄自涛2016、11、26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
根据此图回答1-2题。
1.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是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B.②=出生率;③=人口变化数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2.此统计图说明()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缓慢B.工业期人口死亡率最低C.工业后期的出生率最低D.人口死亡率一直持续降低图1示意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的情况。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A.2003年 B.2006年C.2009年D.2012年4.该城市人口变动导致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B.平均预期寿命缩短C.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读四川省和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完成5~6题。
图5. 2000年至2010 A.人口显著增加,城市化进程较快B.C.65 D.15~65岁人口比例增速最快,0—14 6.广东省大于65 A .广东省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B C .广东省老年人口大量迁出D图2是某国1960~20107-8题。
7.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A .1963年~1972年B .1975年~1986年C .1990年D .2000年~2010年 8.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 .人口就业压力大B .城市人口比重大C .国内人口迁移量大D .人口老龄化严重下图为吉林市9月26日17时左右的百度热力地图(利用手机定位获取人流量制作成地图,值越大,人口越密集)读图回答9—10题 9.此时数值最高出现在甲区域可能的原因是A .位于商业区B .路口C .医院D .火车站10.百度热力地图数据可应用于 A .火车站选址B .医院选址C .住宅区规划D .肯德基选址下图是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制作而成的省级人口迁移按年龄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的人口迁移原因可能是A .务工经商B .随迁家属C .学习培训D .婚姻嫁娶12.若该图与迁入某重工业城市人口年龄统计图相似,则人口迁移中男女性别比最可能的是A.男:女=100:120 B.男:女=100:100C.男:女=120:100 D.男:女=101:100下图为我国某市2010年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A.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 B.老龄人口比重较大C.女性人口比重较大 D.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14.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 )A.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B.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C.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D.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迁徙人数占国内迁徙人数比重日统计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2014年1月16日至31日,该市人口迁徙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16.据图中所示信息可以推断,图示期间该市人口数量最少的一天是( )A.1月28日B.2月1日C.2月6日 D.2月12日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7.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A.①B.②C.③D.④18.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A.东亚 B.南美 C.西欧D.北非13.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
(5分)(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8分)(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7分)14.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25分)(1)与2000年相比,200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有(4分)()A.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北京市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C.外来人口大量迁入D.每年新增大量人口就业(2)人口性别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为什么?(8分)(4)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北京市现在面临着哪两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良策?(9分)2017高三地理(人口)练习11-18:DCDAC;ACDBD;ACCDD;BBC13.答案:(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
(3)积极影响: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带来的问题: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14.答案:(1)C(2)102(或103)(3)否。
15~64岁的人口比例达到79%,劳动力充足。
(4)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
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养老院,关心老年人等。
(回答合理即可)2017高三地理(人口)练习11-18:DCDAC;ACDBD;ACCDD;BBC13.答案:(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
(3)积极影响: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带来的问题: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14.答案:(1)C(2)102(或103)(3)否。
15~64岁的人口比例达到79%,劳动力充足。
(4)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
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养老院,关心老年人等。
(回答合理即可)150170 190 210 230 250美国(百2017高三地理(人口)练习2 黄自涛2016、11、26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为美国的4.3倍,预计2050年中美两国人口总量分别为14.17亿、4.03亿。
图7为中国和美国适龄劳动人口(15~64岁)数量变化预测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8为我国某中等城市零售业、工业或批发业、减模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表示农业付租能力曲线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 一般情况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图中甲、乙两点将发生的变化是 A .甲点向上移,乙点向左移B .甲点向上移,乙点向右移C .甲点向下移,乙点向左移D .甲点向下移,乙点向右移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
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
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读图,回答5~7题。
5.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图8付租能力是A.1950—1960B.1960—1970C.2000—2010D.2040—20506.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D.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7.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2015年12月21日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提出,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全面二孩政策。
但有专家指出即使立刻放开全面二孩政策,未来几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断崖式下跌。
回答8~9题。
8.据统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二孩的意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并不强烈,而在滨州这样的中小城市反而更高,其最直接的原因是A.大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更健全 B.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C.中小城市抚养孩子压力小 D.中小城市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充足9.未来几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跌,最可能的原因是A.养育孩子负担过重 B.育龄妇女人数减少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 D.政策的不稳定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假设下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状态下的增长模式变化图,M表示增长初期,N表示末期,则从M到N转变的轨迹一般是A.① B.② C.③ D.④1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由M型向N型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生产力水平②国家政策③社会福利④自然环境⑤文化观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行普遍二孩政策,政策规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根据材料,回答12题。
12.出台普遍二孩政策的意义,有利于()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③放弃计划生育政策④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2013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13-15题。
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人口死亡率低最低的是西藏B.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D.出生率、死亡率均高的是宁夏14.从图中可以看出()A.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较高的出生率、较低的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B.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D.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15.江苏承载的人口远远高于西藏,主要原因是江苏比西藏()A.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高C.地域辽阔 D.交通运输更便捷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材料一人口净迁移率是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平均人口数之比,其中正值反映人口净迁入,负值反映人口净迁出。
材料二图18为中国2005~2010年省域人口净迁移率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