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作业管理和存储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储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储管理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存储资源的一种机制。
它负责分配和回收内存,以及保护和管理进程的内存访问权限。
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存储管理技术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和系统状态。
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将物理内存划分为多个逻辑区域,每个区域被分配给不同的程序或进程使用。
操作系统维护一个内存分配表,记录每个逻辑区域的使用情况,并根据请求进行内存分配与回收。
当进程创建时,操作系统将为其分配一定大小的内存,当进程终止时,操作系统会回收这些内存资源。
同时,存储管理还负责处理内存碎片问题,通过内存的动态分配与合并来最大化利用内存资源。
二、常见的存储管理技术1. 基于固定分区的存储管理技术基于固定分区的存储管理技术是最早的一种存储管理方法。
它将物理内存划分为若干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只能分配给一个进程使用。
该方法简单直观,但由于分区的固定大小,会产生很多内存碎片,不利于内存的高效利用。
2. 基于可变分区的存储管理技术为了解决内存碎片问题,出现了基于可变分区的存储管理技术。
这种技术允许每个进程动态地申请和释放内存空间,分区的大小可以根据进程的需要进行调整。
它相对于固定分区的方法更加灵活,能够提高内存利用率,但也存在内存碎片问题。
3. 页式存储管理技术页式存储管理技术将物理内存和逻辑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块,进程的地址空间也被划分为相同大小的页。
通过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实现了逻辑内存与物理内存的映射。
该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内存碎片问题,并且方便创建和销毁进程,但需要额外的地址转换开销。
4. 段式存储管理技术段式存储管理技术将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若干段,每个段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属性。
计算机基础知识之操作系统与存储管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之操作系统与存储管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用户资源。
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和磁盘空间。
本文将介绍操作系统与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一、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界面,使用户可以通过命令或图形界面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操作系统负责协调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硬件设备、文件系统、网络通信等。
1.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系统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进程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运行在计算机上的各个进程,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和通信等。
(2)内存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的分配、回收和地址映射等。
(3)文件系统: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包括文件的存储、访问和保护等。
(4)设备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包括设备的驱动、分配和调度等。
(5)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了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交互的接口,包括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界面等。
2.常见的操作系统目前,常见的操作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1)Windows操作系统:由微软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和服务器领域。
(2)Linux操作系统: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扩展性,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领域。
(3)Mac OS操作系统: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苹果的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
(4)Android操作系统:由谷歌和开放手机联盟共同开发的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移动设备领域。
二、存储管理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模块,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和磁盘空间。
存储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内存和磁盘的利用率,保证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良好的系统性能。
1.内存管理内存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操作系统需要有效地管理内存资源,以满足不同进程的内存需求。
存储管理

存储管理存储管理是一种关键的信息技术领域,涉及到有效和有序地管理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和访问。
随着信息和数据的快速增长,存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必须采取相应的存储管理策略。
存储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合理利用存储资源,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取服务。
对于大型组织和企业来说,存储管理不仅仅是存储和访问数据的问题,还涉及到备份和恢复、安全性和保密性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存储管理需要系统地规划、组织和实施,以确保数据始终可靠可用。
为了实现高效的存储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存储管理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组织。
不同类型和重要性的数据可能需要不同的存储策略和处理方式。
通过将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记,可以更好地控制存储资源的使用和访问权限。
比如,可以将关键数据存储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存储设备上,而将较不重要的数据存储在低成本的设备上。
其次,存储管理需要考虑数据备份和恢复。
数据的备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仅可以防止因为硬件故障、自然灾害或者人为错误导致的数据丢失,还可以提供数据恢复的能力。
备份策略需要根据数据的重要性、访问频率和恢复时间的要求进行制定。
同时,还需要定期测试备份的可用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可靠性。
此外,存储管理需要关注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数据的安全性是指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而数据的保密性是指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为了实现数据的安全保护,可以通过加密、访问控制和审计等手段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另外,存储管理还需要关注存储资源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使用缓存技术、数据压缩和去重技术等手段,可以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利用率。
此外,存储管理还可以通过数据归档、数据迁移和容量规划等方式来优化存储资源的使用和管理。
最后,存储管理需要持续监控和维护存储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的问题。
通过使用存储管理软件和工具,可以获取存储系统的性能指标和状态信息,以及进行容量规划和性能优化。
第3章 存储管理

第3章存储管理3.1 存储管理的功能及目的是什么?答:在多道程序环境中,存储管理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满足多个用户对内存的要求;二是能方便用户使用内存,使用户不必考虑作业具体放在内存哪块区域,是如何实现正确运行等复杂问题。
为此,存储管理一般应能实现如下所述的基本功能:①按作业要求进行内存分配并进行适时回收。
②实现程序中的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③对操作系统及用户信息提供存储保护。
④实现内存的逻辑扩充,提供给用户更大的存储空间。
3.2 什么是物理地址?什么是逻辑地址?答:内存是由若干个存储单元组成的,每个存储单元有一个编号,这种编号可惟一标识一个存储单元,称为内存地址(或物理地址)。
源程序经过汇编或编译后,形成目标程序,每个目标程序都是以0为基址顺序进行编址的,原来用符号名访问的单元用具体的数据——单元号取代。
这样生成的目标程序占据一定的地址空间,称为作业的逻辑地址空间,简称逻辑空间。
在逻辑空间中每条指令的地址和指令中要访问的操作数地址统称为逻辑地址。
3.3 什么是地址重定位?为什么要进行地址重定位?答:为了实现静态或动态存储分配策略,必须考虑地址的重定位问题。
我们把用户程序装入内存时,对有关指令的逻辑地址部分的修改称为地址重定位,即地址重定位是建立用户程序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按实现地址重定位的时机不同,地址重定位又分为两种:静态地址重定位和动态地址重定位。
3.4 什么是动态地址重定位?试举例说明实现动态地址重定位的过程。
答:动态地址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期间进行的。
一般说来,这种转换由专门的硬件机构来完成,通常采用一个重定位寄存器,在每次进行存储访问时,对取出的逻辑地址加上重定位寄存器的内容,形成正确的物理地址,重定位寄存器的内容是程序装入内存的起始地址。
举例说明??????????????????????????????3.5 什么是存储保护?举例说明常用的硬件存储保护措施是如何实现的?答: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中,要保证各道程序只能在自己的存储区中活动,不能对别的程序产生干扰和破坏,尤其是不能破坏操作系统的内存区。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操作系统就像是一位有条不紊的大管家,而存储管理则是它手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存储管理的职责是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的内存和外存资源,以确保程序能够顺利运行,数据能够安全存储和快速访问。
想象一下,如果计算机的存储系统是一个杂乱无章的仓库,程序和数据随意堆放,那么计算机的运行效率将会变得极其低下,甚至可能会出现错误。
因此,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内存管理。
内存是计算机中程序运行时直接使用的存储空间,它的速度快但容量相对较小。
内存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合理地分配内存给各个程序,确保它们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避免内存的浪费和冲突。
当一个程序需要运行时,操作系统会为它分配一块足够的连续内存空间。
这就像是在一个有限的房间里为客人安排合适的座位一样。
为了实现高效的内存分配,操作系统采用了多种策略,比如分区分配法、分页存储管理和分段存储管理等。
分区分配法是将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或可变大小的分区,然后将程序分配到合适的分区中。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容易产生内存碎片,即一些无法被利用的小空闲区域。
分页存储管理则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程序也被分成同样大小的页。
这样,操作系统可以更灵活地分配内存,减少了内存碎片的产生。
但它也有缺点,比如页表的维护会带来一定的开销。
分段存储管理则是根据程序的逻辑结构将其分成不同的段,比如代码段、数据段等。
这种方式更符合程序的逻辑,但也需要更复杂的管理机制。
除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也是内存管理的重要任务。
操作系统要确保一个程序只能访问自己被分配的内存区域,不能越界访问其他程序的内存,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说说外存管理。
外存,比如硬盘,具有大容量但速度较慢的特点。
外存管理主要涉及文件系统和存储设备的管理。
文件系统就像是一个图书馆的分类系统,它将外存中的数据组织成文件和目录的形式,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
文件系统需要考虑文件的命名、存储位置、访问权限等诸多方面,以提供高效、可靠的文件存储和访问服务。
第三章作业管理

第三章作业管理3. 1 学习指导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个接口,一个是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各种命令接口,用户利用这些操作命令来组织和控制作业的执行或管理计算机系统一个是程序接口,编程人员使用它们来请求操作系统服务。
按命令方式对作业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将命令接口分为联机命令接口和脱机命令接口。
联机命令接口又称交互式命令接口,它由一组键盘操作命令组成。
用户通过控制台或终端键入操作命令,向系统提出各种服务要求。
在微机系统中,通常把键盘命令分为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两大类。
脱机命令接口也称批处理命令接口,它是一组作业控制命令(或称作业控制语言)组成。
脱机用户是指不能直接干预作业运行的用户,他们事先用相应的作业控制命令写成一份作业操作说明书,连同作业一起提交给系统,当系统调度到该作业时,由系统中的命令解释程序对作业说明书上的命令或作业控制语句逐条解释执行。
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
用户通过在程序中使用这些系统调用来请求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所谓系统调用就是用户在程序中调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一些子功能。
具体地讲,系统调用就是通过系统调用命令中断现行程序,而转去执行相应的子程序,以完成特定的系统功能。
对操作系统而言,其所提供的系统调用命令条数、格式以及所执行的功能等都不尽相同。
系统调用命令是为了扩充机器指令、增强系统功能、方便用户使用而提供的。
因此,在一些计算机系统中,把系统调用命令称为广义指令。
广义指令与机器指令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机器指令是用硬件线路直接实现的,而广义指令则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子程序模块实现的。
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作业处理。
一个作业进入系统到运行结束,一般需经历收容、运行、完成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对应的作业处于后备、运行和完成三种状态。
作业调度的主要功能是按照某种原则从后备作业队列中选取作业进入主存,并为作业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和作业完成后的善后处理工作。
常用的作业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响应比高者优先、优先数优先等调度算法。
操作系统_存储管理

操作系统_存储管理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它就像是一个精明的管家,负责合理地安排和管理计算机的存储空间,以确保各个程序和数据能够高效、安全地存储和访问。
想象一下,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仓库,而存储管理的任务就是决定哪些货物(数据和程序)应该放在哪个货架(存储区域)上,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它们。
如果没有有效的存储管理,这个仓库就会变得混乱不堪,导致程序运行缓慢、数据丢失甚至系统崩溃。
存储管理主要包括内存管理和外存管理两个方面。
内存管理是存储管理的核心,因为内存是计算机运行程序时直接使用的存储区域,其速度快但容量有限。
外存管理则主要负责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如硬盘、U盘等,其容量大但速度相对较慢。
内存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分配内存。
当一个程序需要运行时,操作系统必须为其分配足够的内存空间。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内存空间是有限的,而且不同的程序对内存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操作系统采用了多种内存分配策略,如连续分配和离散分配。
连续分配就像是把一块完整的土地分给一个家庭,这种方式简单直观,但容易造成内存碎片,降低内存的利用率。
离散分配则更加灵活,它将内存分成小块,根据程序的需求进行分配,就像把一个大房子分成多个小房间出租一样。
离散分配又分为分页存储管理和分段存储管理。
分页存储管理将内存空间划分成固定大小的页,程序也被分成同样大小的页。
这样,操作系统可以根据页的使用情况来分配和回收内存,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
但分页管理可能会导致一个程序的页分散在不同的物理内存位置,增加了访问的时间。
分段存储管理则是根据程序的逻辑结构将其分成不同的段,如代码段、数据段等。
每个段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和存储特点,这样更符合程序的逻辑结构,方便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除了分配内存,内存管理还需要进行内存保护。
这就像是给每个房间都安装了门锁,只有拥有合法权限的程序才能访问相应的内存区域,防止一个程序误操作或恶意修改其他程序的内存数据,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存储管理一、引言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资源。
存储管理的任务包括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内存回收等,通过有效的存储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存储资源,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二、内存层次结构1、主存储器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主要的存储器,它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主存储器一般被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块,每个块被称为一页,每一页可以存放一个进程的一部分或全部。
2、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是主存储器的扩展,主要用于存储大容量的数据和程序。
辅助存储器包括硬盘、磁带等设备,其访问速度比主存储器慢,但容量较大。
三、内存管理1、内存分配方式a:静态分配静态分配是指在程序运行之前,就确定了程序在内存中的位置。
静态分配的优点是简单高效,但是会浪费存储资源。
b:动态分配动态分配是指程序在运行时,根据需要动态分配内存。
动态分配的优点是灵活高效,但是需要额外的内存管理开销。
2、内存管理算法a:首次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是按照内存块的起始地质逐一查找,找到第一个大小大于等于要求的空闲的内存块进行分配。
b: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是在所有满足要求的内存块中选择大小最小的内存块进行分配。
c:最差适应算法最差适应算法是在所有满足要求的内存块中选择大小最大的内存块进行分配。
3、内存保护内存保护是指通过访问权限控制,确保每个进程只能访问自己分配的内存空间,防止进程之间的干扰。
4、内存回收内存回收是指当进程不再使用某些内存空间时,将其释放给系统以便后续的内存分配。
内存回收可以通过标记清除算法、引用计数算法等方式实现。
四、虚拟内存管理1、虚拟内存机制虚拟内存是一种扩展的内存管理技术,它通过将部分程序或数据装入主存储器,并实现从辅助存储器到主存储器的动态迁移,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性能。
2、页面置换算法页面置换算法是指当主存储器已满时,需要置换出某些页面到辅助存储器中,以便为新的页面腾出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存储管理
3.1
存储管理的功能 3.2 分区存储管理 3.3 虚拟存储器管理
3.2 分区存储管理
分区存储管理是实现多道程序的内存 储器管理最简单的存储管理方案。 基本思想是: – 把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等的连 续区域 – 每个作业可占有一个或多个分区 – 按照不同的内存分配方式,又分为:
固定分区 可变分区
固定分区(Fixed Partitions)
固定分区法是将内存区划分为若干个 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区域。 分区划分的原则一般由系统操作员或 操作系统确定。 系统设置一张内存分配表(见图 2.24 ),记录每个分区的区号、起始 地址、大小及占用情况。 当作业申请内存资源时,系统为该作 业选择一个或多个大小适当的分区, 并将其装入内存运行。
3.3.1 分页存储管理
页式存储管理通常是由页表实现逻辑地址到物 理地址的转换,其基本思想是:
– 将每个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按固定大小分成若干个 相等的页面,并用0、 1、 2、 · · · 序号表示,叫做虚 页面。 – 把内存空间也按同样大小分为若干个相等的页面, 也用0、1、2、· · · 序号表示,叫做实页面。 – 在对进程进行存储分配时,将进程的虚页面映射到 内存的实页面上,这些实页面可以是不连续的。 – 用户程序的虚页数可以大大超过内存的总页数,正 在使用的虚页面在内存中,暂时不用的页则放在磁 盘中。
作业控制块
– 一个作业由作业控制块JCB(Job Control Block) 来描述 – JCB 是记录类型的数据结构,用于记录作业的有 关信息,包括:作业名、优先级、作业建立时间、 作业状态等
JCB和作业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作业状态及其转换
作业状态
– 进入状态 – 后备状态 – 运行状态 – 完成状态
当作业申请分配大小为 X(K) 的存储空间时, 系统在未分配分区表中查看内存是否有足够 的空闲区域。 若空闲区比需要的大,则将其分为两部分, 并修改两个分配表的信息。
– 一部分等于作业所需空间大小 – 一部分则为空闲区
当回收一个被作业释放的分区时,要将其与 邻接的空闲区合并为一个大的空闲区(见图 2.25)。 优点:提高了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缺点:也会产生一些不能利用的小空闲区 (外零头)。 解决办法:拼接、紧缩
地址映射
静态重定位是在程序运行之前由编译、 连接、装配程序一次完成。地址映射 方法是将程序中的所有逻辑地址,包 括指令本身地址和操作数的地址逐个 变换成物理地址。 一般地,静态重定位由连接装配程序 完成;动态重定位由硬件提供的地址 映射机构再加上软件的配合来实现。
内存空间的扩充——虚拟存储
固定分区(Fixed Partitions)
固定分配的内存划分和占用情况及对 应的内存分配表如图所示:
0
操作系统 进程A 1区空闲区 进程B
2区 1区
区号 1
分区长度 8K
起始地址 20K
状态 已分配
20K
28K
2 3
32K 132K
28K 124K
已分配 未分配
60K
2区空闲区
内存分配表
内存状态
分页式管理技术通过地址转换机制,能明显消 除内、外存之间的差别,将外存看作内存的扩 充和延伸,并能很好解决“外零头”的问题。
分页存储管理的具体内容
页面地址转换 缺页中断处理 页面淘汰算法
(1) 页面地址转换
以页为单位分配存储块。 要实现作业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实际 内存地址,需建立以下数据结构:
1.
2.
3.
4.
5.
6.
处理机管理 作业管理 存储管理 设备管理 文件管理 习题
3 存储管理
3.1
存储管理的功能 3.2 分区存储管理 3.3 虚拟存储器管理
3.1 存储管理的功能
存储管理的目的是尽可能方便用户 和提高主存储器的效率。 存储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 内存分配和回收 – 内存空间的共享 – 存储保护 – 地址映射 – 内存空间的扩充(虚拟存储)
1表示该页面在内存
– 块号 —— 表示该页面 所对应的存储块
标 志 0 1 1 1 2 0 3 1 · · · · · · m 1
块 号 2 1 8 · · · 17
作业状态及其转换过程
作业和进程
作业和进程的区别和联系
– 进程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单位,而作 业则是用户请求系统服务的最大单位。 – 与进程一样,作业也有从提交到完成的生 命期。 – 作业管理就是对其生命历程进行宏观控制, 具体任务是对作业的控制和调度;进程管 理是通过原语实现,对用户是不透明的。
最坏适应算法WF (Worst Fit)
– 每次分配时按空间大小从大到小顺序查找空闲 区分配表,每次分配时总是挑选一个最大的空 闲区进行分配,这样该区的剩余空间可能用来 装入新的信息。
3 存储管理
3.1
存储管理的功能 3.2 分区存储管理 3.3 虚拟存储器管理
3.3 虚拟存储器管理
作业调度算法
三个基本目标:尽量提高系统作业的 吞吐量;尽量使 CPU 和外设处于“忙” 状态;对所有作业的服务公平合理。 作业调度算法
– 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 最高优先级算法(HPS) – 最短作业优先算法(SF) – 最高响应时间算法(HRN) – 资源搭配法
第二部分 操作系统
第二部分 操作系统
1.
2.
3.
4.
5.
6.
处理机管理 作业管理 存储管理 设备管理 文件管理 习题
作业的概念
作业的概念
– 一个作业就是用户请求计算机系统执行的一次独 立的上机任务,是能共享公用资源区域的一族有 关进程(进程家族) – 作业步:完成作业的每个步骤,进程执行的结果 – 作业流:批处理系统中的一批作业
固定分区(Fixed Partitions)
优点:
–分区方法简单、可靠。
缺点:
–由于固定分区的大小是预先确定 的,当用户作业的地址空间小于 分区大小时,会产生许多不可使 用的存储碎片,即“内零头”, 造成存储区间的浪费。
为了克服固定分区造成的存储空间的浪 费,引入了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 在存储分配的过程中按作业的大小来划 分分区,使分区大小可以随作业对内存 的要求而改变。 分区的个数也可改变。 这就改变了固定分区中那种即使是小作 业也可能占据大分区的情况,从而提高 了内存的利用率。
地址映射
地址映射
–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程序装入内存前通 常为逻辑地址,为保证程序的执行, 操作系统需要为它分配一个合适的存 储空间,并将程序执行时要访问的地 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成内存空间 中相应的物理地址。 – 这种地址的变换过程称为地址映射或 重定位。
地址映射
重定位可以分为两种:
– 静态重定位 —— 也称静态地址映射,是 在用户程序运行前,在程序装入内存的 过程中一次完成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 的转换,且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地址不再 改变。 – 动态重定位 —— 也称动态地址映射,动 态重定位的时间发生在程序执行过程中, 在访问指令或数据时,才进行地址变换, 把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见图2.23
部分装入
– 大型作业运行时,不是将它的全部信息 装入内存,而是将其一部分先装入内存, 另一部分暂时存放在外存(磁盘)上, 在作业运行过程中交换
– 当内存已占满而又需将外存上的信息装 入时,则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内外存的 交换。
虚拟存储器管理的具体实现
3.3.1
分页存储管理 3.3.2 分段存储管理 3.3.3 段页式存储管理
作业管理方式
联机控制方式 —— 分时系统一般
采用
– 命令驱动方式 – 菜单驱动方式 – 窗口环境
脱机控制方式 —— 批处理系统一
般采用
– JCL
作业调度
作业从提交到执行需经过多级调度, 进程调度是 CPU 的低级调度,作业调 度是高级调度(宏调度),关键是调 度算法。 作业调度功能:按照某种调度算法, 从作业后备队伍中挑选一批合理搭配 的任务,实现作业从后备状态到运行 状态,同时分配相关系统资源,建立 相关进程。作业结束,回收资源。
当作业或进程因完成或阻塞而主动或被 动地释放内存资源时,存储管理应执行 一系列操作回收所释放的内存空间,使 它们成为有可供分配的空闲区域。
内存空间的共享
共享主存资源
– 多道程序系统中,若干个程序同时进入 内存,各自占有一定数量的存储空间, 实现多道程序的并发执行。
共享内存的某些区域的信息
– 将若干公用的子程序、编译程序及数据 等放在某个内存区域中,各道程序在执 行时都可以访问。
内存分配和回收 内存空间分配是多道程序共 享的基础,当作业或进程要求使 用内存资源时,系统根据内存资 源的当前状态,按照分配策略, 为申请者分配足够的空闲区域, 若无法满足申请者的要求,则让 其处于等待内存资源的状态,直 到有足够的内存空间时再分配给 它。
内存分配和回收
内存分配的功能涉及到以下问题: – 管理内存分配表(分配情况、空闲情况、 其他) – 制定分配策略:放置策略(选择空闲区域 的原则)、调入策略(请调和预调)、淘 汰策略) – 内存区域的划分方式(大小不等和大小相 等的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