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对苹果设计的灵感来源
乔布斯用苹果公司logo纪念的图灵

乔布斯用苹果公司logo纪念的图灵乔布斯用苹果公司logo纪念的图灵2009年9月,英国首相布朗向天才的数学家、密码学家、计算机科学的创始人艾兰·图灵道歉。
当年图灵由于身为同性恋者,被强行"治疗",在被迫注射大量雌性激素后,不堪屈辱,吃沾染氰化钾的苹果自尽,他死去的桌边还剩下半个苹果,时年41。
图灵的粉丝乔布斯把公司取名为苹果,并且以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作为标志。
1954年6月8日,图灵去世的噩耗像晴天霹雳,不仅英国,乃至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那一年图灵不满42岁,春风得意,风华正茂,处于他生命中最富创造力的巅峰,计算机科学界唯图灵马首是瞻,仰望企盼他的科学灵感和新的发明。
最先发现图灵死亡的是清扫房间的女佣。
早就过了图灵通常起床的时间,他却仍然沉睡在床上,神态自若安详,枕边有个只吃了一小口的苹果。
书桌上灯亮着,有一封准备寄出的信。
医在图灵没有吃完的那只苹果里检验出了氰化钾,剧毒化学药品的残留物。
警方在多方搜集证据后,调查研判,并对外正式宣布:图灵服毒自杀。
图灵自杀的原因一时成为全世界的难解之谜,猜测纷纭。
他的母亲不相信、不接受警方"图灵服毒自杀"的判断,因为桌子上那封未寄出的信里提到"同意在几天后接受采访"云云。
她认为图灵是不小心接触到了他实验室里的剧毒化学药品,是死于意外事故。
警方则认为,那封信是图灵故布疑阵,令母亲相信儿子意外中毒而亡,心里会好受些。
困扰人们的问题是图灵为什么要自杀?事实上,图灵是个同性恋者,而且他公开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早在1942年布雷契莱园时期,图灵看中了一位同事,名叫朱安·克拉可的年轻姑娘,他们一度非常亲密,上了9个小时夜班之后两人还"恋战"下棋,图灵称之为下"困倦棋",实则"恋爱棋"。
朱安教会了图灵织毛线,成品是一副手套。
图灵终于向朱安正式求婚。
苹果的商标设计理念

美国苹果公司LOgO设计理念说法一:苹果在希腊神话中,是智慧的象征,当初亚当和夏娃就是吃了苹果才变得有思想,现在引申为科技的未知领域。
苹果公司的标志是咬了一口的苹果,表明了他们勇于向科学进军,探索未知领域的理想。
在决定采用"苹果"这一名字时,创始人注意到他们品牌不遵守习俗的自然特性。
这是一种水果的名称--它的视觉符号是被吃掉了一部分的苹果--没什么重要含义,然而这一选择证明了它的价值观--拒绝将计算机神化。
苹果是人机关系中离经判道的先行者,人们将不再崇拜或恐惧计算机,而是将之视为一种娱乐。
因此该品牌名称符合后来越变越明显的初始想法--一种新的标准已被确立。
说法二:苹果为什么要用残缺不全的苹果作为自己的logo呢?难道被咬的苹果真是为了纪念计算机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例如图灵曾写过一篇名为《机器会思考吗?》(Can Machine Think?)的论文,其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
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
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因为图灵的同性恋倾向而遭到的迫害使得他的职业生涯尽毁。
1952年,他的同性伴侣协同一名同谋一起闯进了图灵的房子实施盗窃。
图灵为此而报警。
但是警方的调查结果使得他被控以“明显的猥亵和性颠倒行为”。
他没有申辩,并被定罪。
在著名的公审后,他被给予了两个选择:坐牢或荷尔蒙疗法。
他选择了荷尔蒙注射,并持续了一年。
在这段时间里,药物产生了包括乳房不断发育的副作用。
1954年,图灵因食用浸过氰化物溶液的苹果死亡。
(说是咬了一口就死了~)很多人相信他的死是有意的,并判决他的死是自杀。
但是他的母亲极力争论他的死是意外,因为他在实验室里不小心堆放了很多化学物品.图灵图灵享年42岁,科学家为了纪念他,196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设立了“图灵奖”成为计算机科学家的最高奖项。
乔布斯获得灵感的故事

乔布斯获得灵感的故事
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以其创新、决心和对设计的独特追求而闻名。
有许多关于乔布斯获得灵感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1. 访问帕克公司的散步之旅:乔布斯曾经在1979年参观了施乐(Xerox PARC)公司,这是一家研究中心,他在那里看到了他后来用于Macintosh计算机的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GUI)的灵感。
帕克公司的工程师们展示了他们的创新技术,这深深地影响了乔布斯,使他认识到计算机可以更加用户友好。
2. 禅宗哲学的影响:乔布斯在年轻时曾经追求禅宗哲学,并在印度进行过寻找自我的旅行。
这段经历对他的思维和设计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将禅宗哲学的简洁、专注和直观的特点融入了苹果的产品设计中,从硬件到软件都体现了这一影响。
3. 与团队的合作:乔布斯擅长与团队合作,他与乔恩·伊夫、约翰·拉斯克因和其他苹果团队成员的合作,共同创造了许多划时代的产品。
通过与其他有才华的人合作,乔布斯能够将不同的观点和技能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创新。
4. 对美的执着:乔布斯对设计的极致追求和对美的执着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他注重产品的细节,追求简约和精致的外观,这一点在苹果的产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5. 个人经历的反思:乔布斯曾经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并讲述了关于生死和选择的故事。
这些反思性的时刻也帮助他在事业和生活中找到了灵感和动力。
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共同塑造了乔布斯作为创业家和设计师的独特风格和视角。
他的成就不仅在于技术创新,还在于对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的独到见解。
斯蒂夫乔布斯的创新

斯蒂夫乔布斯的创新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办人和前首席执行官,在科技界享有盛誉。
他对创新的追求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塑造了苹果品牌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本文将探讨斯蒂夫·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和其在科技领域的影响。
一、巧妙结合艺术与科技斯蒂夫·乔布斯的创新之处在于他将艺术与科技完美地结合起来。
他强调产品的美学和用户体验,在技术的基础上注入艺术元素,使得苹果的产品在外观和操作上具有出众的设计。
乔布斯坚持要求每个细节都达到完美,他自己有着挑剔的审美标准,并通过与设计师的密切合作,将这种理念融入到苹果的产品开发中。
二、打造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乔布斯提出了“简单就是美”的设计理念,他认为优秀的产品应该具备简单直观的用户界面。
苹果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采用了直观的设计,让用户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使用。
他的目标是让科技变得更加人性化,打破科技产品的障碍,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上手。
三、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斯蒂夫·乔布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
他相信只有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开发出具有广泛吸引力的产品。
在乔布斯的领导下,苹果推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产品,如iPod、iPhone和iPad等。
这些产品的成功,来源于乔布斯对消费者心理的洞察和对市场趋势的把握。
四、不断颠覆传统乔布斯崇尚创新和突破传统,他认为只有不断颠覆传统的思维方式,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
苹果不断引领潮流,将许多传统产业重新定义,并与之结合,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这种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使得苹果成为颠覆性创新的代表。
五、影响科技行业斯蒂夫·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和颠覆精神影响了整个科技行业。
他的成功经验激励着其他科技公司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
苹果的产品也引领了全球科技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六、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斯蒂夫·乔布斯不仅改变了科技行业,也对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乔布斯 集思广益的素材 -回复

乔布斯集思广益的素材-回复乔布斯是现代科技界的传奇人物,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塑造了苹果公司的成功。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业领袖和创新者,乔布斯总是善于从各种不同的素材中获取灵感,用于他的产品设计和业务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回答以“乔布斯集思广益的素材”为主题的问题。
第一步:素材来源乔布斯从各种不同的来源获得灵感和素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界:乔布斯喜欢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他从中获取了很多关于美学和设计的启示。
比如,他曾提到他从水滴和茶壶的设计中获得了灵感,这启发了他设计苹果产品的外形和曲线。
2. 人类体验:乔布斯相信人类体验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经常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以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他关注用户体验的细节,从而为用户提供无与伦比的产品。
3. 艺术和文化:乔布斯热爱艺术和文化,他常常从中汲取灵感。
他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使苹果产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他甚至曾邀请一些艺术家来为苹果设计特别版产品。
4. 历史和经典设计:乔布斯是一个对历史和经典设计感兴趣的人。
他研究过许多著名设计师和设计作品,从中学习和汲取灵感。
他将这些经典设计的元素和理念应用到苹果产品中,为它们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第二步:素材的应用乔布斯不仅仅是从以上素材中获取灵感,更重要的是他将这些灵感应用于他的产品设计和业务发展中。
他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1. 创造性思维:乔布斯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创新者,他始终保持着开放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他通过将不同的素材进行思维碰撞和组合,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2. 设计驱动:乔布斯相信产品的外观和用户体验同样重要,他将设计放在公司文化的核心。
他致力于打造出令人愉悦的产品外观,同时保持简约而有力的设计风格。
这使得苹果产品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并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3. 人性化设计:乔布斯关注人类需求和行为,他通过这些素材来实现产品的人性化设计。
乔布斯适当放松而有灵感的例子

乔布斯适当放松而有灵感的例子乔布斯是一位伟大的创业家和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以其创新的思维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而闻名于世。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乔布斯在工作之余也会适当放松自己,以获得灵感和创造力的提升。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乔布斯热爱禅宗和冥想。
他经常会在工作之前或之后花一些时间冥想,以平静自己的思绪和放松身心。
乔布斯相信,通过冥想可以清除杂念,提高专注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只有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思考和创新。
此外,乔布斯也喜欢长时间的散步。
他经常在加州的山区或海滩上漫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
这些散步不仅让他放松身心,还让他有机会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灵感和启示。
乔布斯相信,大自然是最好的创意源泉之一,通过与自然亲近,他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发现新的创新点。
此外,乔布斯还热衷于艺术和设计。
他经常参观艺术展览和设计展览,欣赏各种艺术品和设计作品。
他相信,艺术和设计是创造力的源泉,通过欣赏和学习艺术,他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中融入了很多艺术和设计的元素,使得苹果产品在外观和用户体验上都独具一格。
总的来说,乔布斯适当放松自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他通过冥想、散步和欣赏艺术等方式,让自己远离繁忙的工作和压力,进入一个平静和开放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他能够更好地思考问题、发现新的创意,并将其应用到苹果公司的产品和战略中。
乔
布斯的例子告诉我们,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乔布斯与苹果的故事

一山难容二虎
1985 年苹果公司的 CEO 并不是乔布斯,而是约 翰· 斯卡 (John Sculley) 。苹果在 1983 年从百事公司 (Pepsi) 把他挖来,负责整顿苹果公司 —— 以及乔布 斯。两年时间里乔布斯和斯利卡都是好朋友,直到他 们对麦金塔项目出现分歧。
2015-6-1
2015-6-1
1985年5月31日,乔布斯正式解除了苹果副总裁和 Mac部门经理的职位。随后乔布斯出售了85000股的苹果 股票,他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职责了。
乔 布 斯 的 离 职 书
2015-6-1
讨论:
为什么乔布斯会失败?
2015-6-1
苹果公司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 苹果公司的管理采用功能结构,
2015-6-1
乔布斯离职期间苹果的股市价格
2015-6-1
离开苹果后的乔布斯
1985年,乔布斯离开Apple 1986年,创建Next电脑公司,收购Pixar电脑动画 工作室 1995年,皮克斯( Pixar )股票上市
1995年,《玩具总动员》在全美上映乔布斯坐拥 10亿美金的身价
2015-6-1
苹果新的起点—乔布斯的回归
青年时期
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
2015-6-1
2015-6-1
2015-6-1
2015-6-1
2015-6-1
2015-6-1
蓝盒子(英语:Blue Box)是用来破解
电话系统的工具,内建电子零件,可模仿电 信营运商的拨话控制讯号。蓝盒子常被用来
拨打免费电话,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共同制
造蓝盒子并出售,差点被警察抓到。
苹果电脑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的技 术和外形方面的创新能力和产品品质, 是很多人无法实现的。苹果从不因循守 旧,总是用于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 断推出更时尚更具魅力的新产品。 在信息时代,苹果是炫、酷的代名词。
揭秘乔布斯的“苹果王国”成功十大秘籍

揭秘乔布斯的“苹果王国”成功十大秘籍独辟蹊径,不落窠臼不管竞争对手、行业观察者、分析师和媒体说什么,苹果总是超然外物,特立独行地设置自己的议程和步调。
乔布斯从不为科技行业的教条所累。
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乔布斯带领团队打造Mac的时候,就经常指导工程师们,电脑的外观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
“一次,他在梅西百货看到了一个外形不错的大蒜碾碎器,于是就要求设计师按照那种方法设计Ma c。
”苹果团队工程师、《硅谷革命:打造麦金塔的非凡岁月》一书作者Andy Hertzfeld回忆道。
还有一次,乔布斯还想要Mac看起来像保时捷。
计算机看起来更应该更像跑车和厨具。
苹果公司的目标客户就是高端主流人群,那些保时捷车主或者潜在购买者。
显然,跟随硅谷大流的设计无法吸引这些人。
苹果明白,亦步亦趋永远创造不了奇迹。
适当独裁2000年,作为刚被苹果收购的德国阿斯塔特业务分部的运营经理,Mike Evangelist负责研发日后为人所知的i DVD。
Evangelist说,为此自己与搭档精心准备了三个星期。
“这时乔布斯走了进来,” Evangelist回忆说,“他压根儿没看我们的展示,而是径直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方框,说:“这是这款新应用,有一个窗口,你把影片拖动到窗口里,点击一个按钮叫Burn。
就这样。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技术公司追求兼收并蓄、彻底、集合大众智慧的创新。
而苹果的工程师则要花费100%的时间去设计一小部分资深经理或乔布斯本人计划的产品。
由于只有一小部分人做决策,因此苹果一年仅能够推出一两款创新产品。
但是这个方法效果显著,因为乔布斯及其团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反观谷歌,也许他们每年推出十几款产品,结果更大部分的都失败了。
产品至上的哲学最近,有关“封闭”和“开放”之争愈演愈烈,苹果也饱受“封闭”指责。
但是,苹果还是决定以是否制造好的产品、能否盈利为准绳,就像一个结果导向的公司一样,而不是教条式的学院派哲学认知。
无论如何,App Store都大获成功,就连死对头也不得不承认其简洁与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