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考语文诗文名句默写

合集下载

万唯2024年中考语文诗文默写专题知识点

万唯2024年中考语文诗文默写专题知识点

万唯2024年中考语文诗文默写专题知识点《论语》中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性善论”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行路难》中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观沧海》中表现曹操博大胸襟和伟大抱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望岳》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莺歌燕舞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真挚淳朴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建议阅读原书获取更多内容。

1。

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1.曹操的《观沧海》,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2.曹操的《观沧海》,虽已到秋季,但岛上草木繁茂,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曹操的《观沧海》,逼真地展现出秋风中,大海那波澜壮阔的气势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曹操的《观沧海》,描写山海景象,萧瑟的秋风中,大海充满不息的活力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曹操的《观沧海》,动静结合,具体真实地描写了山岛与海水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6.曹操的《观沧海》,以夸张手法写日月,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宏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7.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8.《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0.《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4.杜甫的《望岳》,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5.杜甫的《望岳》,由望岳而生登岳豪情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杜甫的《望岳》,表达了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名句默写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名句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二)(一)孔子语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2021·鄂州)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2021·襄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当有远方朋友到来时,我们常借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喜悦心情。

11.?〈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句子是: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12.对别人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

这正如孔子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2021·东营)正如孔子所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即使是普通人也应坚守信念,坚决意志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14.(2021·丽水)九(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决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15.(2021·江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6.(2021·南京)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兴趣对学习重要性句子是“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2021·齐齐哈尔)?〈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慨叹,劝人珍惜时光语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鱼我所欲也??孟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

1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用了一个典故,希望朝廷重用自己,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15.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自己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

1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烘托出豪迈热烈的气氛:,。

1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了战斗的激烈和顺利,表现了惊险万分的战斗场面:,。

18.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作者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最高理想,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19.《论语》中,感叹时光易逝,勉励人要珍惜时间:,。

20、《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21.刘禹锡《陋室铭》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

22.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

23.周敦颐《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高度赞扬莲高洁质朴的句子:,。

24.周敦颐《爱莲说》中,从体态方面写莲的正直、刚正、威武不屈的句子是:,。

25.周敦颐《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句子:,。

26.《爱莲说》中,慨叹知音甚少,无人理解的句子:,。

27.杜甫《望岳》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泰山神奇秀美、巍峨高大的形象:,。

28.杜甫《望岳》中,表现了诗人勇于藐视一切困难、追求理想的凌云壮志:,。

29.陆游《游山西村》中,揭示“在茫然之中,如果继续锲而不舍,终会茅塞顿开,发现一片新天地”这一哲理的句子:,。

30.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

3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景色,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32.崔颢《黄鹤楼》中,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出缠绵的乡愁:?。

3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鸟的动态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新意:,。

初三古诗文默写

初三古诗文默写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点明重修岳阳楼项目的句子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空间角度极言水波壮阔的句子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浩渺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象的千变万化,概说阴晴变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全文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由景入情的句子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7.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写太阳和星星藏起光辉,山岭隐没了形体的句子是: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8.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9.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迁客骚人晴好天气登楼时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0.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写春风和畅、景色明丽,风平浪静的的句子是: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1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写洞庭湖水天一碧,浩淼无边的景象句子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绘鸟欢鱼跃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写水草、兰花充满活力的两句是: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4.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写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句子是: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1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写波光闪闪,静静的月影倒影在水中像玉璧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6.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动静结合地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写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从而感到乐趣无穷的句子是:渔歌互答,此乐何极!18.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默写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默写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默写中考古诗词背默汇总一、课内诗词背默:1、七上《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8年考)(1)“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表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构图精美,意境开阔。

(2)“XXX生残夜,XXX入旧年”一句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的自然规律中,蕴含“新旧更替,新事物蕴于旧事物中”的生活哲理,透露出诗人乐观积极的感情。

2、七上《钱塘湖春行》(XXX)“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09年考)(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选取早春富有代表性景物动态地表现初春的钱塘湖美景。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借XXX的活动来转达春天降临的信息并表达本人的喜悦之情。

(3)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乐不思蜀的心情。

3、七上《观沧海》(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虚写,运用想像,展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色,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4、七上《天净沙秋思》(X XX)“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旧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海角。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海角。

”逼真施展阐发出海角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5、八上《石壕吏》XXX:“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XXX。

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经典句子

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经典句子

初中语文古诗词默写经典句子1、《观沧海》作者(曹操)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也有两句诗采用了叙事的表达方式,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中:“萧瑟秋风今又是。

”《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贬降官职)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蕴涵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江水浩淼平阔,轻风柔和,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1.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李商隐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写今日相思)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考点(五)

[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考点(五)

[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考点(五)本站为您整理“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考点(五)”,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国古代诗文笔录考点(5)《观沧海》(曹操)1.在《观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怀的一句话是:如果你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旅行,你就能看到它。

这位明星先生很聪明,如果他不在的话。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在《观海》这首诗中,写着海浪汹涌,群山岛屿巍峨。

这句话是:为什么水是丹丹,山和岛屿挺立。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在《观海》这首诗中,详细描述诗人所见情景的句子是:树生草茂。

秋风萧瑟;巨浪汹涌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海》这首诗的主要表达是描写,但也有两首诗是叙事诗。

这两首诗分别是:面向东方的界石观海。

《饮酒》(陶渊明)1.陶渊明的《饮》表达了一首知足、宁静、悠闲、热爱自然、心胸开阔的诗:在东篱下采菊花,悠闲地看南山。

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

3.在陶渊明的《饮酒》中,作者想说清楚但无法用语言解释的一首诗是:这首诗有真正的意义,如果你想分辨,你已经忘记说话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王波的《送少夫到蜀州》在告别时气势恢宏,这意味着没有必要伤害他人。

这首诗为下面的抒情诗奠定了基调:城市阙与秦朝相得益彰,风与烟注视着五个天津。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在王波的《送少夫去蜀州》中,他安慰朋友不要悲伤,表达了诗人心胸开阔、心胸开阔的诗句:他是想离开你的官方旅行者。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中考语文古诗文名句默写
【摘要】:古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是中考语文必考在中考试题中主要表现为默写。

默写题虽然较简单易做,但仍有不少考生因此丢分,拿不到满分。

针对此情况,本文以2009年江苏各市中考语文古诗文名句默写题为例,就古诗文名句考查的主要内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命题方式、中考失误点及强化办法做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以此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考古诗文名句内容命题方式办法
【正文】:
中考《考试说明》指出,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内容之一为“初中阶段语文学习必须厚积的诗文名句(含《课程标准》‘附录一’所规定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语言文化底蕴。

诗文名句所谓“名”是指“著名”,具体地讲,就是写景生动、说理深刻、抒情真切、情景交融、理景交融、引用较多、值得品味、富于启迪、脍炙人口的诗句和文句。

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在中考试题中主要表现为默写。

试题中古诗、词、曲和古文的比例一般是7比3或7比2,因为古诗中的名句比古文中的名句引用频率更高。

大多数试卷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选择的是依然活在现在语言中名句。

一、古诗文名句考查的主要内容
纵观2009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文名句考查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种情况:
1、古诗词曲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如:
(2009年江苏苏州)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2009年江苏扬州)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2009年江苏无锡),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句子。

如:
(2009年江苏南京)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
零丁洋》)
(2009年江苏无锡)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009年江苏淮安)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3、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

如:
(2009年江苏徐州)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009年江苏淮安)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009年江苏扬州),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4、古文中富有文采或体现主旨的句子。

如:
(2009年江苏苏州)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2009年江苏南京)《岳阳楼记》中的“;”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都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5、古代的名言警句。

如:
(2009年江苏徐州)子日:“岁寒,。

” (《论语·子罕》)
(2009年江苏淮安)桃李不言,。

(《史记》)
(2009年江苏扬州)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此外,除了默写古诗文名句外,有时还要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如:
(2009年江苏苏州),长河落日圆。

( 《使至塞上》)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2009年江苏连云港)受任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诸葛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古诗文名句默写的命题方式
中考试卷一般会注意试题难度的层次性,从上下句填空到理解指定式、开放式,由易到难。

其常见题型主要有四种:
1、提示式
这是一种最传统的题型。

中考题中多半采用这种题型,一般要占到默写部分分值的80%以上。

它的出题形式是提供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填写下句或上句。

这类试题相对来说难度不大,主要是要做到准确识记,不写错别字。

如:
(2009年江苏常州)但愿人长久,。

(2009年江苏徐州),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2、指定式
指定式就是题干提出某种非常明晰的主旨、意象或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默写规定,要求考生不仅背诵诗文,而且对诗文内容有所理解。

这类题型在默写考查中所占比例也较多。

如:
(2009年江苏扬州)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

(请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填写)(2009年江苏盐城)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3、情境式
情境式就是题干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要求在理解、推断的基础上填写所要考查的内容,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并运用古代诗文中那些在现代生活的特定环境中仍具有相当活力的名言名句。

答好这类题,要注意所设计的“情境”究竟怎样,据此调动记忆仓库中的积累来填写句子。

情境式默写试题,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情况,将积累与运用结合,督促考生对学过的名言名句进行整理、思考、总结,考试的过程也就成了一个学习的过程,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命题形式,近年来不少地区的中考卷中都有涉及。

如:(2009年江苏盐城)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的大陆访问团时,引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期望双方再接再厉,努力发展两岸关系新局面。

(2009年江苏无锡)流落缅甸67年而始终不肯加入缅甸国籍的抗战老兵赵雷,在异国他乡,看到孤舟漂泊于河湖之中,孤雁飞翔在天空之际,含泪咏起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的名句来。

(2009年江苏徐州)“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已亥杂诗》中“,”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4、开放式
开放式就是设定一个较大的内容范围,要求填写符合题意的古诗文名言名句。

这类题答案不是惟一的,要求默写的句子也不限课内,解题的关键是平时在大脑中多贮存古今诗文名篇名句。

如:(2009年江苏常州)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两个名句:
三、中考失误点及强化办法
诗文名句积累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书写水平,因而中考中考生的失分点也相应表现为识字不准确,错位搭配,答非所问,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无法判别,书写不规范。

如:
(2009年江苏徐州)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下句“弓如霹雳弦惊”中的“霹雳”二字,很多考生写错。

(2009年江苏连云港),思而不学则怠。

(《论语》)上句“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很多考生笔画含混不清。

一字之错,全句失分。

为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必须强化如下几个环节:
1. 领悟含义
对每一条诗文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词,老师尤应适当点拨。

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中的“行”很多考生写成了“形”,如果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行”应该是“行为”的“行”,就不会写错了。

2. 圈点强记
对诗文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

如:“赢得生前身后名”中的两个“生”和“身”。

3. 边记边写
学生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人背诵,而且还要抽人板演或默写,以防止“口是心非”。

4. 规范书写
学生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此外,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要保持一种兴趣,以之为享受,以之为需要,以求得思维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一旦面临试题,使能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地写下来。

5. 看清要求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要求一般为必答,但也有例外,如2009年江苏淮安卷的要求为:“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所以考生要看清要求,斟酌作答,否则将劳而无功。

还有,阅卷操作时,如果答,是只依次从前看,所以考生答题时要选最有把握的几处答,要求选几句,就答几句。

参考文献:《2009年中考考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
《2009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文名句汇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