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闯考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课件

合集下载

21《伟大的悲剧》ppt课件教程文件

21《伟大的悲剧》ppt课件教程文件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 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 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 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 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 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 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 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5、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 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 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 悲剧。(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 起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品德的赞誉,意 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 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 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 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在全文 中可作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情感把握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为事业而献身的 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 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 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 仰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 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 的赞叹溢于言表。
问题探究一
1、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 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 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例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 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仍然坚 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岩石样 品!……
被威尔逊博士对探险的执著、对所 从事事业的无比热爱、为了科学事业无 私奉献、忘我的精神所感动。
关注细节
细节1: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 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 为他完成的业务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 务!

百分闯关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课件

百分闯关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课件

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
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②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 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 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 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 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 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 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 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 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 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③皮尔里驾驶着“罗斯福”号,谨慎地航行在格陵兰岛与埃尔斯米尔岛 之间塞满冰块的航道上。在连续不断冲入松散浮冰块563公里之后,9月5日,
“罗斯福”号被牢牢地冰封在离北极805公里处的谢里登角外。在返航时,
皮尔里让人用炸药进行爆破,使船脱离了冰封。
④1909年2月底,皮尔里在离北极665公里的哥伦比亚角配置他的雪橇队
【片段仿写】请你写一段文字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
(150字左右)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我待在家里很无聊,爸爸就带我 到少年宫广场去溜旱冰。爸爸给我租了一双溜冰鞋,让我穿上,随后,便
开始教我“走路”。我小心翼翼地挪动着双脚,刚想跨大一点就摔了一个
仰面朝天,我疼得差一点哭出来。这时,爸爸走过来,为我鼓掌,我生气 地说:“我摔得这么疼,您还取笑我。”可爸爸还是笑眯眯的,并对我说: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伟大的悲剧课件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伟大的悲剧课件

异:“毛骨悚然”形容害怕到了很深的程度。“胆战心惊”
形容非常害怕,程度要比“毛骨悚然”弱。 例:在这深山中,半夜听到凄厉的狼嚎,人们不禁毛骨悚然。 走在不到一米宽的悬崖边上,我感到胆战心惊。
部分来自《点拨》
5.闷闷不乐: 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6.怏怏不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闷闷不乐、怏怏不乐辨析 同:两者都有不开心的意思。 异:“闷闷不乐”指心里不快活。而“怏怏不乐”侧重指失望、 不满意的神情。 例:因为考试失利,他这几天都闷闷不乐。 这次升职他本来最有希望,但是经理还是选择了别人,他只能怏 怏不乐地接受了现实。
部分来自《点拨》
1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斯科特他们在与大自
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们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们的心灵经
受住了考验,从而变得无比高尚。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就是伟大 的悲剧。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照应了题目。
部分来自《点拨》
1.【难点探究】请你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本题可运用标题含义分析法和标题作用分析法进行分 析。“悲剧”前冠以“伟大的”,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失败、
3.精疲力竭: 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例句: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他背着女儿已经跑了五十多里
路,早就精疲力竭了。
部分来自《点拨》
4.毛骨悚然:
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例句:那部恐怖电影的宣传海报十分血腥,看得我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胆战心惊辨析:同:两者都有害怕的意思。
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有人
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 壮地死去。
部分来自《典中点》
2、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 哪些方面? 【答案】 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

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1

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1

qìng
毛骨悚然( sǒng 怏怏不乐( yàng
预习展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来自”国家级规划教材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坚持不懈: 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2)千辛万苦: 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3)风餐露宿: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 (4)闻所未闻: 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5)夜不成眠: 晚上睡不着觉。 (6)精疲力竭: 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第1课时
激趣导入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
利同样可歌可敬!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
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然而,一直以来, 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 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 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
预习展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南极的自然环境有如下世界之最:①是世界上最 寒冷的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 89.2摄氏度。②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
③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海拔最高的大陆,是地球上最
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④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 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着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 风、冰缝、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盲等。
再读课文
1.梳理脉络情节。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 灭。 2.复述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
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的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失望 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 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地死去。

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2

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2

从上面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在语言刻画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这也是茨威格传记文学的显著特点——细腻的刻画。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 研读文本,体会他传记文学的这一特点。
合作探究
1.“悲剧”之“悲”是指“悲哀”还是“悲壮”? 指悲壮。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毁灭给人看。”
2.既是“悲剧”又何来“伟大”呢?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勇士们的肉体悲壮地死去令人悲痛,但他们 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下了话。”
“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他在离开世界前回忆的美好往事,对祖国、亲 人和朋友的怀念。它们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样,突出了悲剧效果,
给人们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
研读课文
9.“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 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
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
剧。” 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 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有价 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研读课文
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
任务。 探险家诚实守信的 博大胸襟让人叹服、敬 佩。
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
弃科学观察。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 顽强进取的敬业精神让 我们感动。
研读课文
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探险家为事业自我献 身的崇高精神和以集体 为重的高尚人格令人心 灵震撼。
4.斯科特将日记记
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第2课时
前情回顾
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 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1)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 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 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 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2)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 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 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友都做到了。(4)无私的爱。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 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优秀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优秀课件(共23张PPT)

—茨威格
伟大的意义:
•是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也让
我们悟出了探险的意义:实现 生命价值,认识自我,挑战自 我,给人精神的鼓舞。
斯科特
威尔逊
奥茨
埃文斯
鲍尔斯
好书推荐:
•作品:
《人类群星闪耀时》
再见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用 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点我们还 在走。我们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过一次 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星期。按一天 三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天的粮食,到 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埃文斯的 手指头现在情况很糟,掉了两个指甲。是 冻伤……
提示:概括时可使用文中的 重点词。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找出课文直接引摘斯 科特日记的句子。
提示:文章中表示引用的 部分通常使用“引号”。
1、“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 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 想全完了。 2、“这里看不见任何东西,和前几天 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3、“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4、“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上帝保 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苦 了。”“我们的戏将要悲惨的结 束。”“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 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 5、“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妻子的手中!” 但他又随后悲伤地、坚决地划去“我的妻 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 “我的遗孀”。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埃文斯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 了。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走在原 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 离开雪橇。路面情况极为恶劣。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 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 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 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 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 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 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冻僵了。 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我们回来的时候, 埃文斯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 不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初中语文部编版( 2017 )七年级下册 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 46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 2017 )七年级下册 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 46张PPT)

癫狂(diān kuáng ) 羸弱( léi ) 凛冽( lǐn liè ) 销蚀( xiāo shí )
词语解释
毋宁: 不如。 吞噬: 吞食。 羸弱: 瘦弱。 告罄: 指财物用完。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 形容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毛骨悚然: 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伟大的悲剧》就记录了南极探险史上最为 悲壮的篇章 ,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 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不同凡响 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课堂小结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罗尔德·阿蒙森 征服了南极,一个月之后,他的英国对手, 罗伯特·斯科特到达南极点。然而不幸的是, 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 因为饥饿和严寒而牺牲。当时,他们离下一 个供给站仅仅几英里的距离。
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 坦然和勇敢让我们深受震撼。
例如: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大风雪天自 杀事件;威尔逊博士在生命无保障的情况下, 还拖着16公斤的珍重贵石样品;斯科特用冻伤 的手指给亲人写信……
3、我们怎么去理解作者所说的 “伟大”呢 ?
“伟大”是指在这个失败的探险中,队 员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意志。
能力拓展
在南极漫长的极昼或极夜,常会出现一种鲜艳 的光现象,这被称为极光。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 极光实际上是地球周围的一种巨大的放电现象。
南极冰山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巨大。冰 山大多在春夏两季内形成,每年仅从格陵兰西 部冰川产生的冰山就有约1万座之多 。
南极毛海狮,俗名海狼,海豹的一种。它的 体长两米左右,体重150—200公斤。主要食物为 南极磷虾。不喜群居,一般为3—5头在一起。
企鹅在地球上最恶劣的生存环境——南极 洲的冰山上繁衍生息。它们常常彼此紧紧地挤 在一起,背部向外,抵御时速超过160公里的 刺骨寒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太空,地球的垃圾已环绕太空;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今天的长江之源已受到污染„„如同哥伦布探出“新大陆”带来了殖民 主义的扩张,当今人类无所自律无所限制的“探险”,也反映了人类中心 主义的扩张。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探险也是如此。人类探险到哪里留下脚 印,也就在哪里留下了灰尘。
正方: 我们支持探险。通过探险可以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探险是一种超越自我, 探索自然,拼搏进取,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正是有了人类的探险, 才有了如今万紫千红的世界。麦哲伦率船队远航,最终证明了大地球形说。 我们去探险是为了研究大自然,现代意义上的探险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 境,人类走的每一步都是不断探索的历史,我们不能把这种探险与金钱对 等。
描写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文学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感动了所有的读者。
请你认真观察一位老师的神态,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例文】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同学,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 静静地伫立在讲台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 美妙的乐曲。倘若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 ,一边细声说:“别紧张,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
(2)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 到的种种苦难。 勇敢坚强,献身事业。
(1)【激烈辩论】班级组织了“探险的利与弊”辩论赛,下面是反方的观
点,假如你是正方辩手,请进行反驳。
反方:我们反对探险。因为探险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有 生命危险;人类探险的足迹所到之时,也就是那里的灾难发生之日:人类
步,是纸面上的计划化为现实的一步。他们对记者说:“山永远在,我们
还会来的。”
这实在是一句至理名言,对于未来,有目标和没有目标是很不一样的。有
一个奋斗方向、努力追求的结果,也许离那个目标尚远,但稍稍接近了一
点的事实,便有了落到实处的心理回馈。“山永远在”这句话很重要。有 这句话,意味着还有登攀;没有这句话,也就等于说放弃、终止,也就不
C.疲惫不堪
D.步履蹒跚
鲁莽大胆
白雪皑皑
语无伦次
海市蜃楼
踉踉跄跄
精打细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 A.他今年刚参加工作,毫无社会经验,工作起来常常是语无伦次 。 .... B.不攀比,按需消费,按质论价,精打细算 ,生活得踏踏实实,才是正 .... 确的生活态度。 C.工商干部刘春海进驻新场村以来,千辛万苦 为民忙。 .... D.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 的白色雪原上。 ....
12.攀登安第斯山对正常的登山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次体能的极限考验,
为什么这群盲人要攀登这座山呢?
因为他们活了一辈子,这座对他们来讲充满神圣意义的安第斯山,却从 来没有去接触,去实地感受过,心中有遗憾,希望实现登上安第斯山的梦
想。
13.你是怎样理解题目“山永远在”的? 示例:仅仅有“山永远在”这样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人生要有目标 ,要有一个奋斗方向,要不懈地去奋斗,争取实现梦想。“山永远在”意 味着还有登攀;没有这句话,也就等于说放弃、终止,也就不会再有奋斗 、争取了。
的高贵品质,值得歌颂;《山永远在》中的盲人,心中有梦想,并为实现 梦想不懈努力,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称颂。
16.本文中的细节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使用细节描写时,要抓住人物的
核心品质,用典型的行动、语言、肖像、心理描写来加以表现。如历尽艰险
到达南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 这位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这个细节
据电视台的报道,这支盲人登山队在短短的行程中,已经有好几位上了岁
数的盲人,在风雪弥漫的夜间宿营,一觉睡去,再也没有醒过来,不幸将 生命留在了安第斯山。于是,组织者便决定后撤,将登山计划放置到未来
更合适的机会,做更充分的准备以后再进行。一些走得兴起的盲人登山队
员不免有些失望,最后,他们还是想开了。无论如何,他们开始了行程, 尽管离峰巅还远,但是终究迈出了第一步,是结结实实在安第斯山上的一
C.战栗 (lì ) 胆怯 (què ) . .
风餐露 宿(loù ) 寒风凛冽 (liè ) . .
吞噬 (shì ) 羸 弱(lé i) 告罄 (qì nɡ) . . .
【解析】C 项“怯”应读“qiè ”, “露”应读“lù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不可思议 B.萎缩不前 徒劳无获 耀武扬威 夺眶而出 姗姗来迟 精疲力竭 念念有词
14.作者认为,在人的全部生命途程中要实现梦想,除了有“山永远在”
这样的信念外,还需要什么呢?
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决心,小处做起的耐性,水滴石穿的韧劲和沉着冷 静的精神”。
15.有人觉得和《伟大的悲剧》中的英雄人物相比,《山永远在》一文 中的盲人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你怎么看呢?
《伟大的悲剧》中的探险者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了无所畏惧,坦然面对
所有这些突如其来、措手不及、随时发生、无法预防的事故、变化,都 有很大的不可知性。因为,这个世界上能够完全把握自己未来的强者,几 乎是不存在的。所以,仅仅有“山永远在”这样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 人,需要远大的目标,宏伟的理想。有大志向,立大雄心,如果不能伴 之以脚踏实地的决心,小处做起的耐性,水滴石穿的韧劲和沉着冷静的精 神,山,当然永远在,那也恐怕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了。 如果委内瑞拉的盲人们就抱着“山永远在”的期望,坐在那里干等,而 不行动,我想,他们与安第斯山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4.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写下了许多游记。 ①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 游日”。②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不断增加 国民的生活质量。
(1)画线句①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将第一处引号改为书名号。
(2)画线句②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将“增加”改为“提高”或“提升”。
5.下列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1)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
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 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献身科学、坚毅执着。
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
日记。体现了他坚忍不拔的精神。
8.“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
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这句话写出了斯科特当时怎样的复杂感
情? 斯科特热爱生命;挚爱每一位亲友,当然也会非常爱自己的妻子。但自己
马上要死去,再也见不到亲爱的妻子。自己的死亡,也就意味着妻子将变成
(3)从事野外探险,发生意外与危险在所难免。根据你掌握的知识,说出 至少两种遇到危险时向外界求救的方法。 示例:制造烟火,发光信号、无线信号等。
阅读课文“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完成下列题目。
7.为什么斯科特上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还记日记?这体现了他的什 么精神?
11.“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 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结合文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 灵经受住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
山永远在
李国文
一群人穿着鲜艳的登山服,在皑皑积雪的安第斯山间艰难地行进着。很 少见到这样大规模的探险队伍,后来听解说,知道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盲
会再有奋斗、争取了。
在人的全部生命途程中,除先知先觉的大智慧者外,都类似这些盲人在安 第斯山的登攀,目标虽然明确,是那天穹里晶莹剔透的积雪笼罩着的最高
峰,像琼楼玉宇一样,茫茫然,杳杳然,吸引着你的目光。但是,一步一
步走到那里的途程,是平坦,还是崎岖;是幸运,还是灾难;是障碍重重 ,还是一路顺风;是迷失方向,还是峰回路转。
“遗孀”,这对斯科特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悲伤和无奈。
9.选文第二段中提到“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的细
节有什么作用? 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团结精神。
10.选文第③段“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 用? 从侧面表现出人们对斯科特上校勇于探险,敢于面对死亡的精神的无限 敬意。
21 伟大的悲剧Biblioteka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老子》
【译文】 战胜别人说明你有力量,战胜自己才能说明你强大。 【感悟】 一个人只有战胜和超越自己,才有应对一切内外挑战的力
量。我们要改变既定习惯,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己,做一个生活的强
者。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拽 出来(zhuà i) . B.威尔逊 (xù n) . D.厄 运(è ) . 毋 宁(wú ) 坚持不懈 (xiè ) . . 贮 藏(zhù ) . 毛骨悚 然(sǒnɡ) . 怏 怏不乐(yà nɡ) 广阔无垠 (yí n) . .
人们,希望实现登山的梦想,正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攀登。
那真是一次悲壮之旅,走出每一步路,度过每一分钟,完全以生命为代 价。任何人看到这个画面,都不由地肃然起敬。
因为,他们活了一辈子,这座对他们来讲充满神圣意义的安第斯山,却 从来没有去接触,去实地感受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于是,就有了这 次行程。盲人们每三个人结成一组,一个仍残存些许视力的盲人走在前面, 两个全盲的在后边,他们三人通过手里握着的长木棒,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通过脚和手,实实在在地感觉这座大山。 安第斯山脉平均海拔为3000米,最高峰海拔近7000米,对正常的登山运 动员来说,也是一次体能的极限考验。虽然有很多志愿者做后援,但即使 在可以使用驴子驮物的山路上,盲人们也是步履维艰,行进缓慢。那么, 他们要想攀上最高峰,该是比登天还要难的事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