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探讨

合集下载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策略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策略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6卷第3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1牞Vol.26牞No.3 ·综述·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策略及其临床价值分析王燕1,黄晓俊1,2 【提要】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CC),是一类缺乏分化或未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

研究表明,GIST具有恶性潜能,但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病变多位于黏膜下,诊断相对困难。

因此,GIST的早期识别及诊断显得尤其重要。

近年来学者们研究了多种关于GIST的诊断策略,本文就目前GIST的诊断策略及其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危险度评估中图分类号:R735;R57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21.03.026作者单位:1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2730030甘肃省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甘肃省医学工程研发中心通信作者:黄晓俊,E mail:huangxj@lzu.edu.cn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30360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壁内包绕肌丛的间质细胞,是一种缺乏分化或未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1]。

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命名了GIST,并给予了具体的概念描述[2],直到1998年,人们才发现GIST向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分化,在免疫表型上与ICC有极大的相似[3]。

既往由于医学技术的限制,GIST与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及神经鞘瘤常被混淆。

现在公认的定义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上从良性至恶性不等,免疫组化检测通常表达CD117和DOG1阳性,显示ICC细胞分化,大多数GIST基因突变类型为c 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receptoralpha,PDGFRA)突变[4],少数病例存在其他突变类型,如SDHX、BRAF、NF1、K/N RAS及PIK3CA等基因突变[5]。

多层螺旋CT在诊断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在诊断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在诊断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通过对49例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螺旋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3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胃肠道肿瘤进行诊断。

结果⑴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胃癌13例,结肠癌21例,直肠癌15例;中低分化腺癌39例,粘液腺癌6例,类癌4例;⑵CT表现:胃壁及肠壁增厚34例、胃腔及肠腔内肿块22例、肠腔变窄伴不同程度梗阻25例、浆膜面模糊33例、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器官转移22例、腹水9例。

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不仅能显示肿瘤的大小,而且能显示胃肠腔内外情况。

【关键词】肿瘤;消化道;多层螺旋CT消化道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可以使消化道肿瘤的治愈率大幅度提高,进而降低其死亡率。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消化道肿瘤的影像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在消化道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27-86岁(平均50岁)。

临床表现:4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便秘;粘液血便28例,大便隐血阳性16例,呕血9例。

29例同期行胃结肠气钡双对造影,42例行胃结肠镜检查。

1.2检查方法采用GE公司 optima CT520 16层螺旋CT,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行平扫及增强扫描。

扫描参数:层厚5mm,250mA,电压110KV,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60-100ml碘佛醇,流速3-5ml/s,采用造影团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触发层面为腹主动脉肾动脉平面,阈值90Hu;延迟20-30s、150s扫描获得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

本组除8例有禁忌症未做增强检查外,其余均做增强检查,有6例梗阻的病例向结肠内注入泛影葡胺。

将原始数据经3D工作站处理,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模拟内镜等多种方法观察。

低张水充盈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肿瘤诊断的价值

低张水充盈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肿瘤诊断的价值
20 0 9年 3月 第 4 第 7期 7卷

医学 影像 ・
图 34 -。
围、 大小及 周 围侵犯 和远处 转移等诸 多 因素 , 料显示 , 资 进展期 胃癌 的术前 C T检查 能够较 准确地对 胃癌进行 T M分期 ,避免 N
了盲 目手术探查。 这一点在临床工作 中已得到共识。 本组资料对 胃癌术前可切 除I评估 正确性为 9 %, 中高估者 1例 , 生 5 其 与胰腺 紧贴 , 围脂 肪层消失 ,T误诊为胰腺受 侵犯 , 中发现为 非癌 周 C 术 性粘 连。低估 者 2例 , 中 1 其 例术 中发现肝脏有约 05m大小的 . c
转移 灶 , 例大网膜表面有 约 08 . m大小 的种植结节 ,T未 1 .—1 c 0 C
能显示 。改变体位 、 薄层后重建或多层 螺旋 C MP T R重建等可有
图 3 多平面重建冠状位显示病 灶呈“ 环提 征” 肝内转移灶 。 图 4 脾动脉 旁见肿大淋巴结
助于显示 肿瘤 与邻 近脏器 的关 系。
化 ( 5 6) 其 他 类 型 的 胃癌 本 组 无 相关 资料 , 待 进 一 步 图 - ; 有
研究 。
胃周还有浸润 改变 , 藉此 与 良性肿瘤不难作 出鉴 别。然而 , 对于
分 图 5 增强扫描显 示少许索条状物 图 6 低 分 化 腺 癌 , 层 及 不 均 突入 脂 肪 间 隙
匀性 强化 , 并见胃周淋巴结
慢性肥厚性 胃炎及 溃疡 病所致的 胃壁增厚 ,单凭 C T较难鉴别 , 还需依靠钡餐和纤维 胃镜检查 。 C T检查作 为 胃癌术后 随访 的常规检查 ,可提高早期复发的 检出率。术后复发的主要形式为淋巴结和脾脏转 移 , 而吻合 口复 发较少 ,因此对术后复发钡餐及 内镜 检查 的局 限性很大 ,而 C T 检查在 胃癌术后随访 中的意义也就显得 更为重 大了 。本组 有 5 例为 胃癌 手术半年 以后 复查 ,T检查见腹腔淋 巴结肿大 , C 虽残 胃 未见明显肿块 , 但均诊断为 胃癌术后复 发。对这类复 发病 人 , 外 科手术治疗 的效果较差 , 可考虑选择保守疗法。 总之 , 使用低 张水 充盈 螺旋 C T平扫加增强扫描技术有助 于 对进 展期 胃癌患者进行分期 ,帮助临床 医师选 择手术方式及对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胃肠病变的诊断效果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胃肠病变的诊断效果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胃肠病变的诊断效果【摘要】摘要:本文探讨了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技术结合三维重建术在胃肠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通过介绍技术原理及方法,分析了其在病变诊断中的优势,并通过临床研究案例分析和影响诊断效果的因素探讨,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结论部分展望了该技术在胃肠病变诊断中的潜在应用,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胃肠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有望成为未来胃肠病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

【关键词】胃肠病变、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诊断效果、技术介绍、优势、临床研究、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前景展望、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胃肠病变的诊断意义胃肠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肠道息肉、胰腺疾病等。

及时准确地进行胃肠病变的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胃肠病变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患者就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而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对胃肠病变的诊断水平,其高分辨率、准确性和无创性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准确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和性质,并且可以及时发现小的病变,提高了胃肠病变的检出率。

通过该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胃肠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估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概述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是一种通过连续旋转X射线源和检测器进行扫描,实现对胃肠道结构及病变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单层螺旋CT扫描技术,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显著降低造影剂的使用量,减少放射线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及诊断灵敏度。

螺旋CT与钡餐、胃镜对胃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螺旋CT与钡餐、胃镜对胃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两位诊断者 (两位放射科阅片者及胃镜医师) 盲法阅片, 分别评价 @*? 、 伪影情况、 A=B 及 9= 录像的图像质量、 病变的诊断可信度、 病变检出 D800E/33 分型, @*? 同时行 ? F G 分期。根据手术和病理结果计算不同检查方法的 D800E/33 分型、 的敏感性并进行比较, 将 @*? 的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对比。结果 , 影响诊断的严重 (! H " I "J) @*? 的图像质量与 A=B、 9= 类似 伪影 (占 J I %K ) 来源于多量储留液及患者的呼吸运动。 @*? 和 A=B、 (诊断可信度 ! L) 的敏感性方面无显著统计学 9= 在病变检出 差异 (! H " I "J) 。C 例早期胃癌在 @*? 上均被发现。 @*? 对胃癌 D800E/33 分型的敏感性高于 A=B (! M " I "J) , 与 9= 类似 (! H " I 。结论 @*? 对胃癌的检出与 A=B、 还有发现早期胃癌的潜能。对胃癌的 D800E/33 分型能力优于 A=B, 与 9= 类似。 "J) 9= 相仿, @*? 对胃癌的 ? F G 分期也有价值。 关键词: 体层摄影, 三维重建; 胃癌; 钡餐检查; 胃镜 N 线计算机 ; 中图分类号: +%&$ I $!; +(LJ I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C(& "’ # "(C( # "$
・ (C( ・

螺旋 * ? 与钡餐、 胃镜对 胃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居胜红& , 陈 峰& , 郑凯尔& , 孙 军& , 欧希龙! , 徐曼华!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医学信息 2 1 0 0年 1 1月第 2 3卷第 1 期 Me ia If ma o . o 0 0 V 12 . o1 1 dcl no t n N v2 1 . o. 3 N .1 r i
疗评定标准。痊愈 : 乳房疼痛 、 肿块经治疗完全消失 ; 效 : 显 乳房疼痛
消失或偶有轻度疼痛 , 肿块缩小 大不 12 有效 : /: 乳房疼痛 有所减轻 , 肿块缩小小于 12无效 : /; 乳房疼痛 、 肿块经治疗无明显变化。
中度至 明显不均匀强化 , 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 。 例 良性肿瘤 5 中最大直径为 4 c ( . m 3 c )实性部分密度较均匀 , 强后肿 . m 45 x . m , 5 c 7 增 瘤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 ; 恶性肿瘤 1 例 , 9 直径 5 4 c 其 中 1 例 ~ 3 m, 6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可以看到 , 凋瘤丸与乳僻消治疗的有效率无 明显差异 , 但治愈率凋瘤丸 明显高于乳僻消。因此 , 药是一种值得 该
推广使用 的疗效较好药物 。 编辑/ 杜苏利
郁 时肿块 多宣浮且胀 痛 ; 痰凝时肿块质地多韧 , 多为隐痛或不痛 ; 血 糠 时肿块则 多硬 , 多为刺痛或钝痛 。其实气 、 、 血 痰三者常夹杂 同时 致病 , 只是有所偏重之不同 , 故遣方用药 时应随证施用 。方中香附香
C 表现的认识 , 胃肠道 间质瘤 的螺旋 C 诊断价值 。 T 探讨 T
1资料 与方 法
1 一般资料 . 1
我 院 20 0 6年 1 2 0 年 1 入院行 C 检查 的 胃 月~ 0 8 月 T
肿块密度不均匀 , 部分呈囊实性改变 , 增强后实性部分呈轻中度至明 显不均匀强化 , 性低密度 区无 明显强化 , 中 3 囊 其 例肿块 内伴有溃疡 形成并 有对 比剂充盈 , 例肿块 内可见点状钙化 , 3 伴有大量腹水形成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影像诊断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影像诊断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影像诊断摘要目的:探讨ct及胃肠钡餐检查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瘤(4例)和平滑肌肉瘤(11例)作回顾性分析。

15例均行ct检查,8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

结果: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多好发于胃,除直接浸润和远处转移提示为恶性外,肿瘤不规则或分叶状、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溃疡形成以及临近胃肠壁不均匀性增厚提示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大。

结论:ct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明显的应用价值,优于胃肠道钡餐检查。

关键词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胃肠道平滑肌肿瘤是胃肠道最为常见的间质性肿瘤,其中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是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者。

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是我们临床工作需要尽可能解决的问题。

现就我院搜集的15例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ct及胃肠道钡餐检查的影像征象作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胃肠道平滑肌瘤4例平滑肌肉瘤11例,共计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2~86岁,平均573岁。

病变位于胃9例(胃底贲门处2例,胃体部5例,胃窦大弯侧1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3例,回肠2例。

临床表现为腹痛8例(533%),腹胀4例(26 7%),腹部包块9例(600%),呕血3例(200%),黑便10例(66 7%)。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ge highspeed fx/i螺旋ct扫描仪检查。

ct均行了平扫加增强扫描。

方法是空腹4~6小时,扫描前10分钟静脉推注654-2 20mg,并口服清水1000ml,充盈胃和十二指肠,采用仰卧位,扫描层厚3~10mm,pitch =1。

造影剂采用omnipaque 100ml,注射速率为2~3ml/秒。

8例进行了胃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采用岛津ex-ii500ma遥控胃肠检查仪。

结果大小:该组肿瘤中胃部肿瘤最大径线27~321cm,平均104cm;十二指肠肿瘤最大径线50cm;空肠肿瘤最大径线25~4 8cm,平均34cm;回肠肿瘤最大径线约37~59cm,平均48cm。

螺旋CT三维重建在检测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螺旋CT三维重建在检测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螺旋CT三维重建在检测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检测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45例疑有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其诊断情况。

结果:入选的45例疑似患者中,共发现胃癌患者12例,直结肠癌患者33例。

结论: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胃肠道肿瘤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标签:螺旋CT;三维重建;胃肠道肿瘤;诊断;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简称MSCT)是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的方式,使病灶在不同层面上显示出来,在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预防手术中并发症及预测病变的可切除率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研究为了提高对胃肠道肿瘤的临床诊断,笔者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45例临床疑有胃肠道疾病、病理证实为胃肠道肿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图像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临床疑有胃肠道疾病、病理证实为胃肠道肿瘤的患者,共45例。

其中,男性36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为4∶1,年龄41~66岁,平均(50.50±10.25)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包块,进食吞咽困难,反复血便及大便性状改变,乏力等。

1.2 方法对45例疑有胃肠道肿瘤的患者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其诊断情况。

操作方法参照临床肿瘤内科手册[1]。

2 结果入选的45例疑似患者中,共发现胃癌患者12例,直、结肠癌患者33例。

均得到合理的诊断。

3 讨论资料表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肿瘤发病的60%~70%,位居第一,在死亡率“排行榜”上也是“名列前茅”,且呈年轻化趋势。

这是“国际消化系统肿瘤研讨会”披露的最新情况。

天津地区发病率增长前5位的肿瘤中,女性胰腺癌增长速度最快,男性次之。

数据显示,本市男、女胰腺癌发病率分别以3.48%和4.99%的速度增长。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就诊时只有20%的患者会获得手术机会,所以,早期的肿瘤诊断对治疗结果影响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 折 畸 行 愈 合 , 股 骨 头 坏 死 。 : 部 疼 痛 , 能 行 走 , 线 无 差 髋 不 x 片 示 骨 不 连 或 股 骨 头 坏 死 。随 访 1 2例 中 : 6例 、 5例 、 优 良 可
1例 。
6 45 .
2 王 鸿 飞 , 维 钧 , .带 旋 髂 深 血 管 髂 骨 植 入 治 疗 成 人 股 骨 头 无 陈 等
诊 断 水平 。 1 材料 与 方法


治 疗 、 察疗 效 、 无 复发 而 作 C 检 查 的 为 2 观 有 T 7例 。 肿 瘤 发 按 生 的 部位 分 : 自 胃的 3 来 8例 , 肠 的 6例 , 肠 的 2 小 结 4例 。 按 病 理 良恶 性 分 : 于 癌 的 6 属 1例 ( 癌 3 胃 6例 , 癌 2 肠 5例 ) 属 ,
上 , 骨 折 端 愈 合 , 免 了 股 骨 头 坏 死 。但 必 须 有 一 先 决 条 使 避 件 : 好 的 对 位 , 固 的 固 定 , 保 股 骨 颈 的 愈 合 , 止 头 坏 良 牢 确 防 死 , 鸿 飞 。 等 运 用 该 骨 瓣 治 疗 股 骨 头 坏 死 得 到 了 满 意 疗 王 效 , 强 调 了植 入 骨块血 供 的重 要 性 。 也
1 陆 裕 朴 .实 用 骨 科 学 .第 1版 , 京 t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9 1 6 3 北 人 1 9 , 4
— —
稍受限 , 线片示 : 折愈 合, 骨颈短缩 , 股 骨头坏死 。 x 骨 股 无
可 : 部 有 间 歇 性 疼 痛 , 肢 短 缩 约 2m , 跛 行 , 线 片 示 : 髋 患 c 有 x
维普资讯

10 ・
哈 尔 滨 医药 2 0 0 2年 第 2 卷 第 3期 2 液 供 应 。 被 植 入 骨 折 端 及 头 内 的 髂 骨 具 有 良 好 的 血 供 , 起 能
此 血管 柬 为 中 心 , 计取 骨 范 围 , 膜下 显 露外 板 , 般 取骨 设 骨 一 6 0 ・ X 1 5m 全层 骨 块 , 留血管 柬 周 围 的髂 肌 和骨 膜 ・ X 1 5 . c 保 防止损 伤进 入 髂 骨 的血 全 层骨 块 , 留血管 柬 周 围 的髂肌 和 保 骨膜 , 防止 损 伤进 入髂 骨 的 血管 支 。切 取 的带 血管 蒂 骨块 应
2 结果 。
3 2 该 骨瓣 有 以 下优 点 : 骨 本 身就 具 备 良好 的皮 质 骨 和 . 髂 松质 骨 , 于愈 合 , 骨 移植 的最佳 材 料 。 利 是 而带 旋髂 深血 管 的 髂 骨瓣 , 有 知 名血 管 柬 , 部 位 置 恒 定 , 对 容 易 寻 找 , 具 解 相 旋
3 侯 春 林 .带 血 管 蒂 组 织 瓣 移 位 手 术 图 解 .第 二 版 , 海 t 学 技 上 科
术 出 版 社 ,9 8 3 1 1 . 1 9 , 1 —3 4
螺 旋 C 对 胃肠 道肿 瘤 的诊 断探 讨 T
吴 玉纯
现就我院 自 19 9 8年 购 进 螺 旋 CT 至 2 0 0 1年 6月 , 胃 对 肠 道 肿 瘤 而 作 C 检 查 的 病 人 以 作 一 回顾 性 分 析 , 期 提 高 T 以
髂 深 血 管 口径 粗 , 管 蒂 长 6 8m 左 右 , 任 意 转 位 , 需 血 ~ c 可 无 吻 合 血 管 , 良好 的 血 运 , 骨 折 愈 合 提 供 了 血 供 保 证 , 而 有 为 从 缩 短 了 爬 行 替 代 了 生 理 愈 合 过 程 , 证 了 骨 愈 合 , 利 于 肢 保 有 体 功 能恢 复 。
侧 , 其 长轴 , 股 骨 颈 凿 一 骨 槽 , 取 骨 瓣 , 过 缝 匠肌 深 沿 在 所 通
面 移至 受 区 , 嵌入 骨 槽 内 。 折处 加 用多 针或 2 3 拉力 螺 骨 ~ 枚 钉 因定 , 中 1枚 贯穿 植 入 的髂 骨 进入 股 骨头 。术 后 穿横 板 其
鞋 , 床 4 6周 , 扶 拐 伤 肢 不 负 重 活 动 。一 般 术 后 3 4个 卧 ~ 可 ~ 月逐 渐 负 重 , 折 愈 合 时 间 4 1 骨 ~ 年 平 8个 月 。 其 疗 效 标 准 主 要 依 自 觉 症 状 、 能 情 况 、 线 片 。 为 : 、 、 、 四级 。 : 不 功 x 分 优 良 可 差 优 髋
痛 , 弃 拐行 走 下 蹲 , 立 功 能 良好 , 可 起 x线 片 示骨 折 于解 剖 位
有 鲜 血 渗 出 , 盐 水 纱 布 包 盖 待 用 。暴 露 股 骨 颈 切 除 股 骨 颈 用 骨 折 间 隙 内的纤 维 痛 疤 痕 组 织 , 进 行 骨 折 复 位 , 颈 的前 并 在
诱 导成 骨 , 促进 骨折 修 复 过 程 , 植 入 的有 血 供 的活 骨 及 多 因 种 成骨 因子 , 合 成新 骨 , 重 新 建 立起 来 的供 血 系 统 基 础 并 在
愈 合 , 股 骨 头 坏 死 。良 : 不 痛 , 弃 拐 行 走 下 蹲 , 立 功 能 无 髋 可 起
总之 , 用 带旋 髂 深血 管 的髂 骨瓣 植 入加 用 合 理 的 内固 采
定 治 疗 股 骨 颈 骨 折 愈 率 高 , 治 疗 青 壮 年 陈 旧 性 股 骨 颈 骨 折 是 的 良好方法 。 参 考文 献
菌 坏 死 .中 国 矫 形 外 科 杂 志 ,9 9,. O . 1 9 7 5 1
3 讨论 3 1 术 式 的 优 越 性 : 骨 颈 骨 折 后 , 骨 头 血 液 供 应 严 重 受 . 股 股 损带 血管 髂 骨瓣 植 骨 术 , 目的 就 在 于 提 供 骨 折 处 及 头 内 的 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