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交换机生成树协议

合集下载

2024版三层交换机配置MSTP协议详解华为eNSP实验[1]

2024版三层交换机配置MSTP协议详解华为eNSP实验[1]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实验环境搭建
成功搭建华为eNSP实验环境,包括三层交换机、PC等网络设备,并正确连接物理链路。
MSTP协议配置
在三层交换机上完成MSTP协议的配置,实现VLAN的划分和跨交换机的通信。
实验结果验证
通过PC机的互通测试,验证MSTP协议配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实验总结
03
02
01
MSTP是IEEE 802.1s标准中定义的一种协议,是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的扩展,支持多实例生成树,可以实现不同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之间的负载均衡和快速收敛。
MSTP协议特点
多实例生成树
兼容性
VLAN感知
为每个VLAN配置一个三层接口,并分配IP地址,以便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路由。
配置三层接口
01
02
03
配置VLAN和接口
配置MSTP域和实例
在交换机上创建一个MSTP域,并为该域分配一个唯一的域名。
配置MSTP实例
在MSTP域中创建多个MSTP实例,每个实例对应一个生成树拓扑。根据网络需求,为每个实例分配相应的VLAN。
配置MSTP优先级
设置交换机的MSTP优先级,以确定交换机在生成树拓扑中的角色(如根桥、备份根桥等)。
配置MSTP域
配置MSTP端口
将交换机上的端口配置为MSTP端口,并设置端口的路径开销、端口优先级等参数。
配置MSTP链路
在交换机之间建立MSTP链路,实现生成树拓扑的连接。根据网络需求,可以配置链路的带宽、延迟等参数。
快速收敛
MSTP协议工作原理

实验九三层交换机与二层交换机的连接

实验九三层交换机与二层交换机的连接

实验九三层交换机与二层交换机的连接一、实验目的(1)理解生成树协议(2)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连接。

二、应用环境假设一个公司内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设置不同的网段,要实现网络的互通,必须使用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三层交换机是其中的一种。

三、实验设备Packet Tracer 5.1虚拟软件四、实验拓扑五、实验要求(1)按照拓扑图连接网络,终端计算机的IP地址如图所示进行设置;(2)PC和交换机的24口用网线相连。

六、实验步骤1、不同网段间的PC 无法互相PING 通。

设备PC4 PC5IP地址192.168.10.10 192.168.20.20子网掩码255.255.255.0 255.255.255.0网关192.168.10.1 192.168.20.12、交换机相关配置三层交换机Switch#config tSwitch (config)#hostname 3switch !重命名3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mode pvst !配置生成树协议3switch(config)#vlan 10 !创建vlan3switch(config-vlan)#name ss3switch(config-vlan)#exit3switch(config)#vlan 203switch(config-vlan)#name kk3switch(config-vlan)#exit3switch(config)#^Z3switch#show vlan !显示vlan信息,若看到vlan10和20,则表示正确3switch#config t3switch(config)#int vlan 10 !设置虚拟接口IP地址3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10.1 255.255.255.03switch(config-if)#no shut3switch(config-if)#exit3switch(config)#int vlan 203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20.1 255.255.255.03switch(config-if)#no shut3switch(config-if)#exit3switch(config)#int f0/1 !设置中继协议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3switch(config-if)#int f0/2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二层交换机Switch>enSwitch#config tSwitch(config)#hostname 2switch !重命名2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mode pvst !设置生成树协议2switch(config)#vlan 10 !创建vlan2switch(config-vlan)#name ss2switch(config-vlan)#exit2switch(config)#vlan 202switch(config-vlan)#name kk2switch(config-vlan)#exit2switch(config)#int f0/1 !设置中继协议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2switch(config-if)#int f0/2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2switch(config-if)#int f0/3 !将接口划到vlan中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2switch(config-if)#int f0/4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2switch(config-if)#3、再进行PING时,PC4与PC5可ping通,则表示配置成功!。

三层交换(L3交换)的发展及应用简述

三层交换(L3交换)的发展及应用简述

三层交换(L3交换)的发展及应用简述一、L3交换原理和分类最早的第三层交换,是基于A TM技术的MPOA和IP Switch,分别基于ATMF 和IETF标准(RFC1953和RFC1987)。

其基本原理相近,把路由功能分为第三层路径选择(智能路由选择)和第三层交换(快速转发)。

趋势是把第三层交换放到骨干网ATM交换机中去,把路由器和A TM骨干网融为一体。

MPOA方式的前提是一定要由ATM网络事先建立一条端到端的连接,再采用“Short Cut”方式对IP包进行路由。

IP Switch方式中的RFC1953解决了“多跳”数量增长的问题,通过软件提供一种“直通”(Cut-through)来满足多IP业务要求,它与RFC1987共同构成IP Switch基础。

IP Switch对数据包的处理多采用以ATM交换机跨接路由器直通(CUT-THROUGH)处理的方式,即第一个包通过路由器进行检查、鉴别和处理,以后相同的包由ATM交换机跨接直通传输,不再通过路由器。

无论是IP Switch还是MPOA,这个IP数据流都是在虚电路里传输,所有IP 包都在一个已经选定的路由中传输,不存在不同的IP包经过不同的路由。

只是IP Switch方式每个ATM交换机可独立处理IP交换,以直通IP数据流。

但MPOA 一定要所有ATM交换机统一动作,所以MPOA方式实施前一定要先建立一条端到端的SVC。

除了以上两种L3交换之外,在其他领域也相继产生了第三层交换技术。

如思科公司的专有技术CEF(思科快速转发)、普遍被所有第三层交换机厂家采用的多层交换技术MLS以及当前被广泛推广的基于IETF标准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二、L3交换的起源和发展基于L2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多层交换最早起源于校园网络,后来在IDC中也有较多应用。

早期互联网业务流量模型符合20:80规则,即80%的流量为本地,20%的流量出网。

后来此流量模型发生逆转,80%流量来自网段外部,内部通信只有20%。

cisco switch 配置(vlan划分,生成树和高级生成树,高级特性,vlan路由)

cisco switch 配置(vlan划分,生成树和高级生成树,高级特性,vlan路由)

将根据下图整理一下交换机的大部分配置。

一、基本设置switch A(config)# hostmane SA //配置名字为SASA(config)# interface vlan 1SA(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配置管理ip SA(config-if)# no shutdownSA(config)#enable secrect //设置密码SA(config)#line vty 0 15 //设置telnet密码SA(config)# password elitekSA(config)#loginSA(config)#line console 0 //设置控制口的密码SA(config-line)#password elitekSA(config-line)#loginSA(config)#aaa new-model //启用AAA认证SA(config)# username khp password honyi //设置用户名和密码SA(config)#crypto key generate rsa modulus 2048 //启用ssh会话,产生ssh会话所需要的密钥。

此处用rsa类型的密钥,不同的IOS用不同的密钥。

SA(config)#ip name-server 192.168.1.8 //设置DNS服务器SA(config)# ip domain-name elitek //设置所属域名SA(config)# ip domain-lookup //启用DNS解析二、VLAN的划分(一)vlan划分要明白几个主要知识点:1、vlan的作用及vlan种类:VLAN的作用:划分广播域,不同VLAN之间不相互广播,不能直接通信。

需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才能让各VLAN之间通信。

VLAN的种类:分为静态VLAN和动态VLAN。

交换技术知识

交换技术知识
交换技术知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您能够:


了解中小企业网络中,交换网络部分面临的 问题及解决方法 掌握构建中小企业网络中的各种交换技术
交换网络中的问题

在交换机组成的网络里,所有主机都在同一个广播域中 一台主机发出的广播,其余所有主机都能够收到
广播域
解决方法——VLAN

通过VLAN技术可以分割广播域
VLAN的Trunk协议
不同的交换机之间
交换机要传输多个VLAN的通信,需要用专门 的协议封装或者加上VLAN ID,以便接收设备 能够区分数据帧所属的VLAN。 Trunk协议可以使交换机识别来自于不同VLAN 的帧,允许VLAN帧使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占用 Trunk链路,跨越交换机通信。
IEEE802.1Q数据帧
目的,源MAC地址 2字节标记协议标识 2字节标记控制信息 类型,数据 重新计算帧检测序列

标记协议标识(TPID):

固定值0x8100,表示该帧载有802.1Q标记信息

标记控制信息(TCI):

Priority:3比特,表示优先级 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1比特,表示总线型以太网、FDDI、令牌环网 VlanID:12比特,表示VID,范围1-4094
交换机
1 2 3 4
广播帧 广播帧
交换机收到广 播帧后,只转 发到属于同一 VLAN 的 其 他 端口。
广播域
广播域
相同VLAN之间的通讯
(1)在单交换机上配置VLAN
VLAN(虚拟局域网)
• 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是一种得到较快发展的技术 。 • 此种技术的核心是通过路由和交换设备,在网络的物 理拓扑结构基础上建立一个逻辑网络,以使得网络中 任意几个LAN段或单站能够组合成一个逻辑上的局域 网。 • 支持VLAN的交换设备给用户提供了非常好的网络分段 能力,极低的报文转发延迟以及很高的传输带宽。 • 这种交换设备通常是第三层交换机或路由交换机。

H3C网络设备生成树配置最佳实践V1.1

H3C网络设备生成树配置最佳实践V1.1

5
IRF构架STP配置建议
STP部署说明:
汇聚/核心交换机 (IRF)
LACP链路聚合
G1/`0/1 G1/0/2
G1/0/1
G1/0/2
` 接入交换机( IRF )
BPDU保护+边缘端口 BPDU保护+边缘端口
接入交换机(IRF)
G1/0/23 G1/0/24
G1/0/23
G1/0/24
汇聚交换机关闭STP
2
STP生成树防护功能说明
TC保护:根据IEEE 802.1w和IEEE 802.1s协议,交换机监测到拓扑变化或者接收到TC报文后会清 空MAC/ARP表。如果收到TC攻击(连续不断收到TC报文)交换机就会一直进行MAC/ARP删除操 作,影响正常的转发业务。使能TC PROTECTION功能后,一段时间(随设备不同有所调整, 约10秒)内只处理指定数量(TC-Threshold)的TC报文。
全局启用STP协议 配置STP从根 配置STP TC保护 下连接入交换机端口配置根保护
[Sysname-GigabitEthernet2/0/1] stp disable/undo stp eanble 关闭上行接口的STP
4
传统以太组网STP配置建议
接PC机的接入交换机1 STP协议配置建议
[Sysname] stp enable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undo stp enable 上接汇聚交换机的聚合端口及成员端口关闭STP
[Sysname-GigabitEthernet1/0/1] undo stp enable

锐捷交换机路由器---生成树协议

锐捷交换机路由器---生成树协议

生成树协议:(三层交换机与二层交换机下配置)1、Switch(config)#spanning-tree2、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mode rstp3、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pri 0 根协议注:第3步在二层交换机中不用做,只需在三层交换机上做就可以了。

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路由功能:1、Switch(config)#ip routing 开启路由功能2、Switch(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56.1 设置默认网关安全地址绑定: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 0017.816D.AF10 ip-address 192.168.2.3 IP与MAC地址绑定(手工配置)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启动网络诊断程序来诊断本地网络:1、开始运行cmd 输入“netsh”,按“Enter”键,进入“netsh >”提示符状态中。

在“netsh >”提示符状态后输入“diag”,按“Eneter”键,进入“netsh diag >”提示符状态中。

2、接着在“netsh diag > ”提示符状态后输入“gui”,按“Enetsh”键,即可启用网络诊断。

3、先单击“设置扫描选项”选项,展开网络诊断设置选项。

4、用户在下面的选项中选中要进行网络诊断的选项,点击“保存选项”按钮,即可将设置选项保存。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区别在哪里?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区别在哪里?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区别在哪里?很多朋友问到, 路由器与三层交换机有什么区别?这是个好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当交换机收到数据时, 它会检查它的目的MAC地址, 然后把数据从目的主机所在的接口转发出去。

交换机之所以能实现这一功能, 是因为交换机内部有一个MAC地址表, MAC地址表记录了网络中所有MAC 地址与该交换机各端口的对应信息。

某一数据帧需要转发时, 交换机根据该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来查找MAC地址表, 从而得到该地址对应的端口, 即知道具有该MAC地址的设备是连接在交换机的哪个端口上, 然后交换机把数据帧从该端口转发出去。

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 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

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 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

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 则向所有端口转发。

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

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例: 某网络如图1所示。

图1 交换机地址表表1端口/MAC地址映射表假设主机pc1向主机pc7发送一个数据帧, 该数据帧被送到交换机后, 交换机首先查MAC地址表, 发现主机pc7连接在E0/24接口上, 就将数据帧从E0/24接口转发出去。

交换机的三个基本功能1.学习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一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 并将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2.转发/过滤当一个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 它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该数据帧为广播/组播帧则转发至所有端口)3.消除回路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 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回路的产生, 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

二、二、三层交换机对比1.二层交换技术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 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 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 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 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三层交换机生成树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层交换机生成树协议
篇一:网络工程技术生成树协议
1. 生成树stp的计算推导
(1) 手工计算推导出下图中的根交换机、根端口、指
定端口和阻塞端口 (假设每条链路带宽均为100mbps),最后
在packettracer6.0 模拟器上进行验证,通过抓包路径跟踪
的方法演示当主链路出现故障后的收敛过程和结果。

(2) 若使收敛时间更快速,可以采用哪种该进协议,
该方法的优势是什么?
优势:
a、stp没有明确区分端口状态与端口角色,收敛时主要
依赖于端口状态的切换。

Rstp比较明确的区分了端口状态与端口角色,且其收敛时更多的是依赖于端口角色的切换。

b、stp端口状态的切换必须被动的等待时间的超时。


Rstp
端口状态的切换却是一种主动的协商。

c、stp中的非根网桥只能被动的中继bpdu。

而Rstp中的非根网桥对bpdu的中继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1、为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设置了快速切换用的替换端口(alternateport) 和备
份端口(backupport) 两种角色,在根
端口/指定端口失效的情况下,替换端口/备份端口就会无
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而无需等待两倍的转发时延(Forwarddelay)时间。

2、在只连接了两个交换端口的点对点链路中,指定端口只需与下游网桥进行一次握手就可以无时延地进入转发
状态。

如果是连接了三个以上网桥的共享链路,下游网桥是不会响应上游指定端口发出的握手请求的,只能等待两倍Forwarddelay 时间进入转发状态。

3、将直接与终端相连而不是与其他网桥相连的端口定义为边缘端口(edgeport)。

边缘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任何延时。

由于网桥无法知道端口是否直接与终端相连,因此需要人工配置。

(3) 交换机端口的颜色灯和闪烁频率,分别代表哪些含义?若要求交换机的端口直接接用户的pc机而不参与stp 运算,应如何进行设置?
颜色灯:
绿色灯表示可以发出
而黄色灯表示阻塞,不能发出闪烁频率:灯光闪烁说明有数据在传输,闪的快就说明比较频繁,也就是连续在端口上酉己置spanning-treeportfast 或
spanning-treeportfastoruplinkfast 二、根据现有进度学
习,分析实现接入二层交换机设备的安全,具体有哪些主要
的技术?结合packettracer6.0 依次进行验证阐述
1:12-14 层过滤
2:802.1x 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
3:流虽控制
4:snmpv3及ssh安全网管
5:syslog 和watchdog
6:双映像文件
三、案例配置
某业务公司由销售部(28人)、研发部(22人)、人事
部(6人)、网管员(1人)等4个部门组成,公司的内部交
换网络采用扁平化的二层架构组网(接入层+核心层),如下
图所示,红色文字给出了公司内部网络的部分需求和功能
(根据学习进度,其他功能配置待续)。

首先,是对核心层即三层交换机进行配置,划分Vlan ,
还有就是配置dhcp地址池以及网关,可以使下面的用户pc
机自动获取到相应的Vlan下的ip地址。

对三层,二层交换机进行配置管理ip 地址,方便管理员进行远程管理配置。

最后通过手动配置管理员的pc机的ip地址。

再者就是为了安全进行配置ssh还有将mac地址与端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