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六)(2017)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小测)(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拉拽.(zhuài)羸.弱(yíng)怏.怏不乐(yāng)B.告罄.(qìng) 炽.热(zhì) 养精蓄.锐(xù)C.迟钝.(dùn) 鲁莽.(mǎng) 心有灵犀.(xī)D.毡.鞋(zhān) 凛.冽(lǐn) 风餐露.宿(lòu)【答案】C【解析】A项“羸”应读léi,“怏”应读yàng;B项“炽”应读chì;D项“风餐露宿”中的“露”应读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厄运遨游耀武扬威不其而至B.搂抱炽热猎猎作响掬躬尽瘁C.保佑拍摄惊心动魄天崖海角D.轮廓迟钝五脏六腑心有灵犀【答案】D【解析】A项“其”应写为“期”;B项“掬”应写为“鞠”;C项“崖”应写为“涯”。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
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C.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多年。
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答案】B【解析】A项,句中顿号应为逗号,前后是短句,而不是并列短语。
C项,第一个句号应为逗号,“其间”紧承其前句。
D项,把“句号”移至“引号”后。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了三十三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
B.这桌饭菜非常丰盛,耐人寻味....,让人满口生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20 分钟总分:120 分〕学校班级姓名座号一、积存与运用(25 分)1.依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出色人物而光辉cànlàn 。
他们中有chìzhàfēngyūn 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贵重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喚起我们对抱负的憧.(A.tóng B.chōng)憬与追求。
2.以下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马革裹尸妇儒皆知心会神凝鲜为人知B.人才济济燕然勒功锋铓必露潜心贯注C.可歌可泣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锲而不舍D.鞠躬尽瘁深恶痛绝一返既往群蚁排衙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他性格豪爽、敢做敢当,所以应当说他还是个相.当.不错的人。
B.根.据.统计资料说明,中学生抽烟已成了一个不小的社会问题。
C.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面成长。
D.今日我大老远跑到了你们这儿,没想到来就遇上了刚.刚.的倒霉事儿。
4.古诗文名句默写。
(14 分)(1)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 ,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3)卿今者才略,!(司马光《孙权劝学》)(4)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5)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咏物言志诗,它们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思想感情,请你默写出连续的两句:,。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有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老马》等。
B.萧红是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和散文集《牛车上》等。
C.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进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奉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告罄(qìng)点缀(zhuì)炽热(zhì)忧心忡忡(zhōnɡ)....B.凸现(tóu) 吞噬(shì) 烧灼(sháo) 屏息凝神(bǐnɡ)....C.销蚀(shí) 轮廓(kuò) 啮沙(liè) 怏怏不乐(yànɡ)....D.俯瞰(kàn) 步履(lǚ) 迟钝(dùn) 心有灵犀(xī)....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B.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C.丢失了这本心爱的书,他一整天心事重重,若无其事的样子。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XXX 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②“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③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贯串传扬B.拯救贯串传扬C.拯救贯穿弘扬D.挽救贯穿弘扬4.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这天XXX一行人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B.飞船舱体经过改进,内壁上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
C.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先秦时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首到了汉代叫作《诗》或《诗三百》B.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C.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D. 老生传统戏曲行当之一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旦主要扮演年轻女子【答案】A【解析】A项选项表述有误《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B.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卷十作者魏学洢本文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儒家经典著作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D.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宋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答案】D【解析】D项“宋代的文学家柳宗元”有误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3.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B.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C. “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 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古代女子十五岁称之为“及笄”D. 《社戏》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答案】D【解析】D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①阅十余岁阅 __________②竟不可得竟 __________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4.(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中“其一”“其二”各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语言结合文本分析【答案】(1)①经过经历, ②终了最后【解析】(1)①句意经过十多年阅经过经历②句意最后也没找到竟终了最后【答案】(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解析】(2)重点词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答案】(3)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的坚硬沉重和沙子的疏松漂浮等性质其二是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使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解析】(3)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其一根据讲学家所分析的内容“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进行概括其二根据老河兵的分析“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进行概括即可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用“/”划分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5.(2)这首元曲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5.(3)这首元曲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心情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把它描述出来【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解析】(1)根据意象断句即可应划分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答案】(2)断肠人在天涯【解析】(2)本曲前三句写景“断肠人在天涯”抒情抒发了一个漂泊的游子凄苦愁楚之情所以“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元曲的中心句【答案】(3)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村落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袅袅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的走在古道上这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处呢?【解析】(3)认真阅读诗句结合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即可示例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个行人牵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纵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章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6.(2)第④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3)第⑦段中画线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6.(4)章鱼既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 又被渔民们称为“海底恶魔” 这两种反差强烈的角色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1)章鱼是一种善于变色(会施展“变色术”)、聪明警觉、有一定的攻击性又充满人性(母爱、有人情味)的动物【解析】(1)细读文本可知章鱼从本质来讲是一种动物它的特征有会变色术聪明警觉既是慈母又是恶魔充满了人性综合表述即可【答案】(2)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章鱼除了使用“变色术”以外是如何应对敌人的【解析】(2)细读第④段画线句可知这句话把章鱼喷射的液体比作是墨汁状的“烟雾弹” 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一般是为了生动形象地介绍说明对象的某种特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即可【答案】(3)不能去掉“一般”表明章鱼妈妈通常情况下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不排除有其他特殊情况去掉“一般”则表明章鱼妈妈一定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没有其他情况表述不准确用“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3)首先回答“不能去掉” “一般”表示这只是在通常的情况下不排除特殊的情况如果去掉则语气过于肯定与实际情况不符“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案】(4)不矛盾说雌章鱼是“慈母”是因为雌章鱼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当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甚至会因饥饿和劳累死在子女身旁说章鱼是“海底恶魔”则是因为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解析】(4)细读最后两段可知雌章鱼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这体现了它慈母的一面但同时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又是异常凶猛而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所以说它是“海底恶魔” 两者不是一个方面所以并不矛盾7.(1)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7.(2)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7.(3)画线句“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一句中“大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7.(4)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7.(5)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答案】(1)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的【解析】(1)从第二段“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第三段“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第六段“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进行概括即可【答案】(2)举自己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一观点【解析】(2)根据“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可知应往前寻找论点作者举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前一段中的“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一观点【答案】(3)不能删掉“大都”表示范围指多数学生并非全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也有个别的除外【解析】(3)解答此题先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分析词语“大都”的作用联系整个句子、整个段落的内容“大都”是限制范围的词语表示大多数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但并不是全部都这样去掉后意思表达过于绝对不实事求是与原意不符而这些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严密地论证论点因此不能删掉【答案】(4)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解析】(4)通读选文找到问题对应的段落即可从中筛选出答案首先在最后一段找到“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句话和题目“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结合起来然后紧接着在文章后面可找到两点答案【答案】(5)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言之有理即可)【解析】(5)解答时可根据文中提到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培养方法如根据“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现状可知我们要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根据“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可知我们要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言之有理即可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观点论述】去年10月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引发全民关注早期网络有消息称公交车是为避让逆行小轿车而坠江的小轿车司机因此背负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不堪其扰几近崩溃真相澄清后网络上的叫骂声才终于止息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全民自媒体时代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传言?请围绕话题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8.(2)【故事链接】下图与教材中的一则古代寓言有关请将这一寓言故事简要叙写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8.(3)【对联续写】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上联投杼逾墙真真假假不轻信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网络传言有很多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以审慎的态度来对待它如果传播不当会给相关责任人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对待网络传言应做到尊重事实不轻易相信不在事实不清楚前轻易传播【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没有根据的网络传言是不可信的所以我们应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网络传言不要轻易相信、传播【答案】(2)宋国的丁氏穿井省下一个人的劳力于是就说穿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可是人们越传越悬最后成了穿井穿出一个人来国君知道后派人调查还原了真相【解析】(2)题目要求结合寓言故事简要叙写应该抓住主要事件来叙述不超过60字【答案】(3)穿井得人虚虚实实要看清【解析】(3)题目要求续写下联应符合对联要求“穿井得人”对“投杼逾墙” “虚虚实实要看清”对“真真假假不轻信”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以上三个选段均出自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的著作《_______________》曾译作《_______________》9.(2)上面选段中作者眼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A)—()(B)—()(C)一()9.(3)美国第三十九届总统卡特说“我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毛泽东”美国第四十二位总统克林顿评价说“毛主席无愧于世界级领袖” 结合书中的情节内容写出你最欣赏毛泽东的三点领袖品质【答案】(1)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解析】(1)阅读上述语段由“红军”等语句可知语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文学作品【答案】(2)周恩来, 徐海东, 邓发【解析】(2)作答此题需熟练掌握名著内容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根据第一段中“背弃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等内容可知(A)是周恩来根据第二段中“打仗十年负伤八次”“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农村青年的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等内容可知(B)是徐海东根据第三段中“一头黑油油的浓发”“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青铜色的脸上露出了恶作剧的笑容”“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度”“硬邦邦的制服”等内容可知(C)是邓发【答案】(3)①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的书迷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功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苏维埃掌权人物》)②有远见卓识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毛泽东说)没有国民党的合作我们目前的力量是不足以在战争中抵抗日本的南京必须参加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中国两大政治力量……(《别了红色中国》)(毛泽东说)……因为中国打败帝国主义意味着摧毁帝国主义最强大的一个根据地如果中国赢得了独立世界革命就会非常迅速地发展(第十二篇之《蒋、张和共产党》)③天生精明与智慧的经济学者与预言家(毛泽东说)当中国真正获得了独立时那末外国正当贸易利益就可享有比从前更多的机会四亿五千万人民生产和消费的力量不是一件能完全由中国人来管的事情而必须要许多国家来参加我们几万万的人民一旦获得真正的解放把他们巨大的潜在生产力用在各方面创造性的活动上能够帮助改善全世界经济和提高全世界文化……(第三篇之《苏维埃掌权人物》)④感情深邃、与人民同甘共苦的长者我记得有一、二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的在六千英里的长征途中除了几个星期生病以外毛泽东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步行的(第三篇之《苏维埃掌权人物》)⑤当机立断果敢的当家人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第三篇之《苏维埃掌权人物》)【解析】(3)作答此题需熟练掌握名著内容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毛主席的天资特别是他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磨练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形成的自己特有的气质对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特殊作用也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毛主席具有英雄气质毛主席的英雄气质可以说是他特征最为鲜明的气质他胸怀天下忧乐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是一位天生的领导者毛主席具有求真、善事、自信气质“求真”就是追求事物的本源就是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善事包括善学、善思、善谋、善断、善处(处理实际问题)等多个方面它反映的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超越于“自发”的“大自觉” 自信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一种坚定的自我价值体现毛主席具有风雅气质毛主席一生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毛主席具有平民气质毛主席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一生保持平民本色同时他也是一位感情深邃、与人民同甘共苦的长者可据此结合名著情节进行作答任选三点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卷温馨提示: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③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⑤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共6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根据提示写相应的名句。
①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共4分,每小题2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lǚ。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
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
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蓬。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羸.弱(léi)蹒.跚(pán)步lǚ(履)(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帐蓬”,正确写法是“帐篷”。
(2分)(3)“羸弱”在文中的意思是:瘦弱。
“羸”的意思是:瘦。
(2分)(4)上述语段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屏障(píngzhàng)。
B.XXX(háo míng)。
C.祈祷(qí dǎo)。
D.山巅(shān diān)。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懊恼(ào nǎo)字帖回环曲折。
B.斑驳(bān bó)戎装尺九曲连环。
C.田笼(tián lǒng)镐头扑朔迷离。
D.摩擦(mó cā)体魄一泻万丈。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B.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C.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美德更深层的思考。
D.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没有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
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而且也是全球首次。
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④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句子①删去“大约”。
B.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
C.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D.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推进”。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流出了漫无边际的黄土地,流出了黄皮肤人的群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5分)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细腻.(nì)悲怆.(chàng)瞬.(shùn)间B.剽.(piāo)悍抽搐.(chù)不羁.(jī)C.窥.(guī)伺对峙.(zhì)遒.(qiú)劲D.畸.(qí)形苫.(shuàn)蔽假寐.(mèi)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班班驳驳生意葱茏稚气未脱慷慨以赴B.迥然不同神情恍惚相得益彰秩序井然C.眼花撩乱叽叽喳喳苍苍莽莽一尘不染D.进退维谷解除羁拌团结御侮略胜一筹3.下面语句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____________。
②有一个不羁的灵魂/__________我的头顶/腾空而去③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_________条生存的道路。
④我伏案写作时,它__________落到我的肩上。
A.慷慨飞过铺设居然B.犷野掠过开辟享受C.犷野掠过开辟居然D.伟大飞过铺设竟然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3分)A.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
B.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C.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
D.目似膜,意暇甚。
5.下列句子没有用词不当毛病的一项是()(3分)A、大伙儿搞卫生很起劲,不一会儿,就擦洗了地板,明亮了门窗,整洁了桌椅。
B、李敏很勤奋,也很智慧,他的数学成绩在班里遥遥领先。
C、在保护学生健康方面,学校以前曾经提出过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
D、随着船桨发出的哗哗声,小艇贴着水面飞快地前进。
6.仿照示例,发挥想象,分别在横线上写几句话。
(3分)树上10只鸟,用枪打死一只,树上还剩几只?示例:还剩10只,死鸟挂在树上,其它9只是小鸟,还在窝里。
人教版七年级下Unit6I‘mwatchingTV.单元测试卷(分课时)

Unit 6 I’m watching TV. 检测试题第1课时(Section A 1a—2d)测试卷(测试时间:10—15 分钟)I. 根据句意和汉语提示写出所缺的单词1. There is a ________(报纸) on the table.2. Could I ________(使用) your car, Daddy?3. The ________(汤) tastes good.4. I often help my mother ________(洗) the dishes.5. We like the ______(电影) called Zootopia.II. 从方框中选出合适的短语,并用其适当形式填空listen to, read a newspaper, make soup, go to the movies, eat out1. Now my mother is _______ in the kitchen.2. Lisa enjoys ______ music very much.with his friends.3. He can’t cook, so he often ______4. —Let’s _______ tonight.—Good idea. The cinema is not far from here.5. —What is your father doing?—He is _______ in the living room. He often learns about the news from newspapers. III. 单项选择_. —OK. Here you are.1. —I’m thirsty. Please give me some _____A. breadB. teaC. riceD. bananas2. She often goes to the library because she likes to ______ books and magazines.A. lookB. seeC. watchD. read3. (2018 吉林长春大学区第三次月考) Listen! Someone _______ for help! Let’s go to see it.A. callsB. callingC. is callingD. call4. (2018 河北石家庄复兴中学五月月考) — _____ you______ a book?—Yes, I am.A. Do; readB. Are; readC. Are; readingD. Are; looking5. —_______ are you doing over there? —I’m waiting for Mary.A. WhoB. WhenC. WhatD. WhereIV. 根据汉语意思和所给的提示词翻译句子1. 我妈妈正在房间里看电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试(六)一、积累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拽.(zhuài)吞噬.(shì) 凛冽..(lǐnliè) 海市蜃.楼(shèng)B.拯.救(zhěn) 钦.佩(qīn)鲁莽.(mǎng) 忧心忡.忡(chōng)C.炽.热(zhì) 遨.游(áo) 俯瞰.(kàn) 屏.息凝神(bǐn g)D.严谨.(jǐn) 稠.密(chóu) 无虞.(yú) 心有灵犀.(x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闲瑕蔚蓝合拢耐人寻味B.告罄吟唱辜负不期而至C.迟钝点缀蒙眬天崖海角D.烧灼概率赢弱惊心动魄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B.如果你在沙漠中行走,由于高温的天气,有时候你会看到周围有海市蜃楼....的景象。
C.当得知重建家园还遥遥无期时,人们开始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D.我已经语无伦次....了,这是那种人们将在赛季结束后回味价值的比赛,我们做出完美反应,我们必须捍卫榜首。
4.(黔东南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一些地方出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原因是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而引起的。
B.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C.在新的千年里,黔东南人民一定会齐心协力,创造出令人惊异的奇迹来。
D.谁能否定学习传统文化对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是没有用的呢?5.名著阅读。
(4分)《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凡尔纳,被誉为“”。
《海底两万里》讲述的是( )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6.诗句默写。
(4分)(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2),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3)莫言下岭便无难,。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4),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7.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3分)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叫两遍不成?”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8.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7分)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越退化,针对汉字手写危机,2013年,央视强势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电视节目,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也相继热播。
汉字书写的问题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股“汉字热”在中国悄然兴起。
(1)汉字不仅字形优美,还意蕴丰富。
请仿照实例,说说“舒”字的意蕴。
(3分)示例:“值”,“人”站得“直”,身价才高:告诉人们为人要正直。
舒:(2)你认为,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越退化的原因,除了上述材料中的( )外,还有。
(2分)(3)学校准备组织一次汉字书写大赛,请你为这次大赛拟写一幅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个字。
(2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
(14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出门圮于河()(2)求二石兽于水中()(3)尔辈不能究其物理()(4)可据理臆断欤()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3分)12.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作出推断,结果是错误的。
B.“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下定论。
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14分)永不再来(节选)阿普斯利·彻里①有人让我对这类探险活动作一个全面的评价。
但是很显然,当我身在其中的时候,这是不可能的。
而且,我只是一个24岁的助手,无法去评价那些年长的队员,而且也不知道我的评价是否有价值。
我现在的想法是我们经历了一场最可怕的悲剧,令人刻骨铭心,因为这场悲剧不是因我们的错误而引起的。
我用了整整10年时间去审视南极探险。
在比较了我们与阿蒙森的行动后,我感到非常吃惊。
一方面,阿蒙森的行进路线几乎是笔直的,他们抢先一步到达了极点,然后返回;他们没有牺牲一个队员,没有损失一匹牲畜,而且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极点考察本身上。
这可能是一次最完美的考察。
而另一方面,我们却经历了可怕的凶险,创造了超越人类耐力极限的奇迹,在庄严的教堂布道时被人们称颂或者被雕成塑像供公众纪念,但在到达极点的时候却发现这次可怕的冒险完全是多余的,而且我们最优秀的队员已永远地葬身南极。
无视两者之间的这种对比是非常可笑的——如果在写书的时候不考虑这些,那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②让我先来评价一下阿蒙森,我并不打算掩饰我们对他的看法。
他让我们相信他装备“弗莱姆”号是为了进行一次北极探险,然后他驾船向北驶去,但是却突然掉头向南急驶。
没有什么会比这种声东击西的做法更令人不快的了。
当斯科特到达极点,发现阿蒙森已经先他一个月到达那里的时候,他的沮丧可远非是小学生输了赛跑比赛可以比拟的。
我曾讲过,斯科特和4个伙伴为了到达极点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以及他们在返回途中曾经历了怎样的磨难,直到他们死去。
这些凶险和痛苦的经历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南极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在那里太阳不会落下去;在那里无论你转向哪个方向,你的脸都是朝着北方。
当斯科特看到挪威人的帐篷时,他已无话可说。
这次冒险是毫无意义的。
③现在所有的痛苦都已经过去了,将来的探险家也不会过多考虑这次经历。
他可能会问,阿蒙森成功的秘密是什么?我们精神上的痛苦和失落是什么?我会首先接受阿蒙森的成功。
毫无疑问,亲身经历过此次探险的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素质。
由于具有一个天才探险家的睿智,阿蒙森已事先预计到了鲸湾的土地会像罗斯岛的一样坚硬。
同时,他还具有非凡的领导才能——对原来的计划做出了重大调整。
实际上,当阿蒙森没有采用斯科特和沙克尔顿已经探明的路线,而是自己找出了第二条越过高山的路时,这确实是重大的调整。
当他这样做之后,他获得了成功,并且闯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路线。
实际上,在更好的路线被发现之前,这是最好的。
这种尝试可能会令他失败甚至丧生,因此他的动机和他敢于说服自己的勇气是值得钦佩的。
这些都给了他莫大的帮助。
一些保守的捕鲸船船长不同意斯科特尝试使用摩托车、马和人来拉雪橇,而始终坚持用狗来拉雪橇。
正是这些不起眼的选择让阿蒙森顺利地到达了极点并安全返回,而且他的队员和狗也没有感到特别疲劳。
他从始至终没有拉过一英里的雪橇。
13.结合文章第①段回答:为什么说阿蒙森队到南极是“一次最完美的考察”?(3分)14.文中第①②两段都说斯科特队这次可怕的冒险完全是多余的,“毫无意义”的,为什么?(2分)15.纵观全文,你认为阿蒙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3分)16.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上天赐给的机遇,你认为还有什么必要的条件呢?请结合阅读本文后的体验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简要地说一两点。
(3分)17.假如阿蒙森是按原计划进行北极探险,假如斯科特队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那么他们在返途上会不会牺牲?说说你的猜测,并简述理由。
(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
(13分)坐上鱼雷逃生钱星博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黄蜂号”的美国核动力潜水艇在波罗的海执行巡逻任务时,突然发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制的潜水艇急速下沉,艇内的23名船员被沉入海底43米处。
由于海水压力过大,他们根本就不能出去,即使能出去,强大的压力也会把人压成肉饼。
可是如果困守在艇内,用不了多久,人人都会因缺氧而死。
艇长米盖罗尼在启动通气盖时,被铁盖子猛地击中头部,立即倒在血泊中死去。
在紧要关头,失去了主帅,大家更是惊慌失措,乱成一团,感觉死神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忽然有人用高亢的嗓音说:“伙计们,大家不要乱,静下来动动脑筋,可能我们会绝处逢生的!”众人的眼光集中盯在这个说话人的身上,才发觉讲话者是炮手贝利,尽管他只有28岁,可是在艇内已经工作了8年,是个老练而出色的炮手,他的特点就是头脑灵敏,临危不乱。
“伙计们,我宣布,从现在开始,由我担任代理艇长,大家都要听我的指挥!”贝利的果断和冷静,使大家镇静了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大家一起开动脑筋,主意一个接着一个地提出来,但不是不切实际,就是不具备所需条件无法实现。
贝利也渐渐焦急起来,他心神不宁地在舱内来回徘徊,上牙咬着下唇,双眉紧锁着,眼光突然停留在一箱鱼雷上。
蓦地,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鱼雷可以从炮口发射出去,能不能把人当作鱼雷从炮口发射出去呢?贝利把自己的设想说了出来,伙伴们听后顿时吓得①,人当作“海底肉弹”从炮口发射出去,这在人类海军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贝利镇静地说:“人和鱼雷粗细差不多,所以肯定能从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出去,我可以把射程控制在43米左右,使人安全地到达海面。
”“可是这样做安全吗?”一位名叫杰森的船员②地问。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
”贝利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过杰森,③地说,“关键就要看我们的毅力和勇气了!胆小的在后面,胆大的先上!”几分钟后,大家不得不同意试试贝利的设想,因为舱内的氧气已用得差不多了,除了冒险执行这个方案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