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算量表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

1梁筋在钢筋的计算过程中,梁筋的计算是最为复杂的,因为它需要计算上部通长筋、支座钢筋、中部钢筋(腰筋、扭筋)、底筋、箍筋、拉筋、吊筋,当遇到有悬挑的时候还需要锚固长度还与非悬挑不一致,因此,需要详细了解03G-101,在此以上图为例进行说明。
1.1上部通长筋1)上部通长筋=通跨净长度+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当处于中间楼层)2φ25=(7.2*4-0.45*2+38*0.025*1.2*2+2*38*0.025)*2说明:搭接长度以12米为定尺长度,即12m一搭接。
该工程为一级抗震,混凝土的等级为C30,锚固长度按表1-1取38d,表1-1搭接长度按照下表1-2以1.2*锚固长度取值表1-22)上部通长筋=梁总长+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当处于基础层,该部分钢筋锚固到梁底)2φ25=(7.2*4-0.03*2+38*0.025*1.2*2+2*(0.7-0.03*2))*2保护层按照下表1-3取值:(在本工程中取30)表1-33)当然,有时候遇到悬挑钢筋的时候,如下图,还需要计算弯折部分的钢筋,详见国标。
1.2支座钢筋○1轴支座筋6Ф25 4/2其中2Ф25是通长的,所以上2Ф25=(1/3*(7.2-0.45-0.325) +38*0.025)*2下2Ф25=(1/4*(7.2-0.45-0.325) +38*0.025)*2○3轴支座筋8Ф25 4/4所以上2Ф25=(1/3*(7.2-0.325-0.325)*2+0.65)*2(相邻两跨净跨取大值)下4Ф25=(1/4*(7.2-0.325-0.325)*2+0.65)*4○4轴支座筋2Ф25/ 2Ф22所以下2Ф22=(1/4*(7.2-0.325-0.325) +0.325)*26Ф25 4/2上2Ф25=(2/3*(7.2-0.325-0.325) +0.65)*2下2Ф25=(2/4*(7.2-0.325-0.325) +0.325+1.2*38*0.025)*2 ○5轴支座钢筋同○3轴支座钢筋上2Ф25=1/3*(7.2-0.45-0.325)*2下2Ф25=1/4*(7.2-0.45-0.325)*2○6轴支座钢筋同○1轴支座钢筋8Ф25 4/4上2Ф25=(1/3*(7.2-0.45-0.325) +38*0.025)*2下4Ф25=(1/4*(7.2-0.45-0.325) +38*0.025)*48Ф10(2)指的是吊筋处的箍筋1.3架立钢筋○1~○34Ф12=(1/3*(7.2-0.45-0.325) +2*0.15)*4○3~○44Ф12=(1/3*(7.2-0.325-0.325) +2*0.15)*4○4~○54Ф12=(1/3*(7.2-0.325-0.325) +2*0.15)*4○5~○64Ф12=(1/3*(7.2-0.45-0.325) +2*0.15)*41.4腰筋腰筋=跨净长+搭接长度+2*15*d(当为抗扭筋时,+2*锚固长度)所以在本题目中,配G6Ф12=(7.2*4-0.45*2+2*15*0.012+1.2*34*0.012)*61.5底筋1)、当为通常筋=净跨长+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2)、当为本题中时,分别进行计算○1、每跨的5Ф25为通常的,所以5Ф25=(7.2*4-0.45*2+2*38*0.025*1.2+2*38*0.025)*5 ○2、○1~○33Ф25=(7.2-0.325-0.45+38*0.025+1.2*38*0.025)*3○3~○4(即不伸入支座的钢筋=净跨-2*0.1*ln1)8Ф25 3(-3)/5=3*(7.2-0.325*2-0.1*(7.2-0.325*2)*2)○4~○6其中的2Ф25=(7.2*2-0.325-0.45+1.2*38*0.025*2+38*0.025)*2 ○4~○5其中的1Ф25=7.2-0.325*2+1.2*38*0.025*21.6箍筋箍筋单长=(长+宽)*2-8*保护层+20*d(二肢箍)箍筋数量=加密区/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吊筋处增加数量箍筋单长φ10=(0.3+0.7)*2-8*0.03+20*0.01箍筋数量=(1.2+2*0.7*7)/0.1+(7.2*4+0.15*2-1.2-2*0.7*7-0.35)/0.2+8(○1~○3跨中次梁宽为250,则8φ10相当于间距为50)(1.2是图中注明的加密区范围,未注明按照规范进行计算)注:二肢箍是箍筋中最简单的类型,当出现多肢箍时,需要小心计算,多肢箍在柱箍筋中举例。
板的钢筋平法算量

温度筋计算表
钢筋部位 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温度筋 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
长度
150×2+弯钩×2
温度筋 温度筋根数=(净跨-负筋板内净长)÷温度
根数
筋间距-1
2、延伸悬挑板钢筋算量
(1)一端悬挑 板的环境描述:C30,非抗震,砼保护层厚度15mm
未注 注: 明 分 布 筋 间 距 为
一端延伸悬挑板平法原位标注 两端延伸悬挑板平法原位标注
支座单边平法原位标注
(3)悬挑板平法标注
延伸悬挑板 平法标注
YXB h=150/100 B:Xc&YcΦ8@200
纯悬挑板 平法标注
二、板的钢筋算量
各种板的钢筋算量
1、单跨、多跨板钢筋算量 2、延伸悬挑板钢筋算量 3、纯悬挑板钢筋算量 4、阳台钢筋算量 5、雨篷钢筋算量 6、挑檐钢筋算量
端支座负筋根数计算图 同板底钢筋根数计算公式
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的计算
负筋分布筋长度计算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两侧负筋标注长度+150×2(不需弯勾) =净跨-两侧负筋板内净长+150×2(不需弯勾)
负筋分布筋根数计算
负筋分布筋根数计算图 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50)÷分布筋间距+1
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的计算
同单跨板
同双跨板
⑧、③号筋
⑨号筋
⑤号筋
?
④号筋
⑧号筋(梁头负筋)计算图
长度=弯勾+锚固长度+挑板净宽-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5d) 长度=6.25d+24d+(1850-350)-15+(120-15*2+5d)=1928mm 根数=(300+50-15)/200(取整)*2=4根
钢筋算量表

400-20+15*d+2900+20020+300
2
2 3.94 7.88
400-20+15*d+2900+20020+15*d
2
2 3.94 7.88
2*((200-2*20)+(4002*20))+2*(11.9*d)
20
20 1.23 24.6
(2002*20)+2*(75+1.9*d)
8
8 0.333 2.664
18
2跨.下部 钢筋1
16
1跨.箍筋1
8
1跨.拉筋1
6
2跨.箍筋1
8
2跨.拉筋1
6
构件名称:KL10(1)[55]
1跨.上通 长筋1
14
1跨.下部 钢筋1
14
1跨.箍筋1
8
构件名称:KL1(1)[56]
1跨.左支 座筋1
16
1跨.右支 座筋1
16
1跨.架立 筋1
12
1跨.下部 钢筋1
16
1跨.箍筋1
2 6.515 13.03
400-20+15*d+5475+25020+15*d
2
2 6.625 13.25
2*((200-2*20)+(5002*20))+2*(11.9*d)
39
39 1.43 55.77
(2002*20)+2*(75+1.9*d)
15
15 0.333 4.995
构件数量:1
本构件钢筋重:142.901Kg
12
12 0.333 3.996
钢筋重量表汇总

钢的密度为: 7.85g/cm3钢材理论重量计算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 )。
其基本公式为:W(重量,kg )=F(断面积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各种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名称(单位)计算公式符号意义计算举例圆钢盘条(kg/m)W= 0.006165 ×d×dd = 直径mm直径100 mm 的圆钢,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螺纹钢(kg/m)W= 0.00617 ×d×dd= 断面直径mm断面直径为12 mm 的螺纹钢,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0.00617 ×12 2=0.89kg方钢(kg/m)W= 0.00785 ×a ×aa= 边宽mm边宽20 mm 的方钢,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785 ×202=3.14kg 扁钢(kg/m)W= 0.00785 ×b ×db= 边宽mmd= 厚mm边宽40 mm ,厚5mm 的扁钢,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785 ×40 ×5= 1.57kg六角钢(kg/m)W= 0.006798 ×s×ss= 对边距离mm对边距离50 mm 的六角钢,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6798 ×502=17kg八角钢(kg/m)W= 0.0065 ×s ×ss= 对边距离mm对边距离80 mm 的八角钢,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65 ×802=41.62kg等边角钢(kg/m)= 0.00785 ×[d (2b –d )+0.215 (R2 –2r 2 )]b= 边宽d= 边厚R= 内弧半径r= 端弧半径求20 mm ×4mm 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算法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1:梁钢筋类型:在工程中有地梁、框架梁、连系梁、悬挑梁、圈梁、过梁等等。
梁的平法分类与编号梁的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楼层框架梁KL XX (XX)\(XXA)或(XXB) 屋面框架梁WKL XX (XX)\(XXA)或(XXB) 框支梁KZL XX (XX)\(XXA)或(XXB) 非框架梁L XX (XX)\(XXA)或(XXB) 悬挑梁XL XX井字梁JZL XX (XX)\(XXA)或(XXB) 框架梁识读:11G101—1 25页KL平面注写表示方式实例集中标注:KL2(2A) 300×650A8@100/200(2) 2B25G4A10 (—0.100)解释:KL2(2A)表示2号框架梁,2跨,且有一端悬挑。
300×650表示该梁为矩形,截面宽为300mm,高为650mm。
A8@100/20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8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双肢箍,这里“/”表示箍筋加密区非加密区采用不同间距。
2B25,表示通长筋,G4A10 ,表示有4根直径为10mm的一级构造钢筋。
(—0.100)表明该梁顶面标高比其结构层标高低0.1m。
原位标注梁上部原位标注:2C25+2C22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同排设置,但有两种直径,其中2C25放在角部,为通长筋;2C22放在中部,为负筋。
“+”连接不同种钢筋直径。
6C25 4/2 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两排设置,上一排纵筋为4C25,下一排纵筋为2C25。
其中上一排纵筋中:两侧的两根钢筋为通长筋,中间的两根为负筋;下一排纵筋中2C25为负筋。
这里“/”表示钢筋分排。
4C25(第三个支座左侧)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同排设置。
其中两侧两根为通常筋,中间两根为负筋。
4C25(第三个支座右侧)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同排设置。
其中两侧两根为通常筋,中间两根为负筋。
梁下部原位标注:6C252/4表示:第一跨下部纵筋两排设置,上一排纵筋为2C25,下一排纵筋为4C25。
桩基础钢筋量算法

螺旋钢筋算法螺旋钢筋算法关于螺旋钢筋的长度的计算方法:我学的方法是:总长度L={1+【3.14(D-50)/b】平方}开根号*H嘿嘿D为桩直径b为螺距H钢筋笼高度是在工程概预算中学的具体信息如下:高等学校教材《建筑工程概预算》(第3版修订本)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见笑了螺旋箍筋长度计算在圆形截面的构件中,螺旋箍筋沿圆表面缠绕,其中螺距为p和直径为D,则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计算公式:L=2000*(Pai)*ap (1- e4 - 364 e2)式中L为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Pai)为圆周率,取为3.1416;p 为螺距;a(单位为mm)= p2+4D24 ;e=4a2-D24a2 。
在计算螺旋箍筋下料长度时,D可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箍筋直径。
2.5.3钢筋的重量计算计算钢筋的重量,必须先算出钢筋的体积,再乘以钢筋单位体积的重量。
而1m3的钢材重7.85t(即7850 kg),则1cm3的钢材重0.00785。
1米长钢筋的体积是0.785*d2*100=78.5*d2cm3;因此1米钢筋的重78.5*d2*0.0785=0.616*d2根据上面的公式得出下面的钢筋重量表,如表2-12表2-12钢筋重量表2.5.4钢筋计算实例例1已知1号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1(2),第一跨跨距为6900,距支座边为200,第二跨为4800,距支座边为200,截面尺寸为300*700,箍筋为A10@100/200,上部通长钢筋为2B25,下部为4B25,支座1为4B25,支座2为4B25/2B20,支座3为4B25,腰筋为2B12,次梁宽为200mm,吊筋为2B22,板厚200mm,如图2-36示,混凝土等级为C25,抗震等级为三级,求各种钢筋的下料长度?图2-36梁实例根据03G101-1和《建筑施工手册》的有关规定,得出:(1)纵向受力筋混凝土保护层为25mm;(2)锚固长度为35d(3)构造钢筋腰筋为B12,hw=700-200=500mm,根据已知条件和上述构造要求,绘制出下表,并进行编号钢筋编号简图规格与直径(mm) 根数下料长度(mm) 重量(kg)1 3001 B252 12700 97.792 2001 B25 2 2867 22.0763 1001 B25 2 4733 36.444 1001 B20 2 3650 18.0315 2001 B25 2 2167 16.6866 2001 B25 4 8075 124.3557 2001 B25 4 5975 92.0158、9、11 4209 A10@100/200 82 2070 104.7310 5010 B22 2 2974 17.5212 1001 B12 2 6860 12.1813 1001 B12 2 4760 8.4514 1202 A8@400 58 366 8.385下料长度计算(1)号上部通长钢筋下料长度为:伸长12050+弯折长度375+弯折长度375-2*2*25=12700 mm(2)号支座1的加强筋下料长度为:[伸长(6900-400)/3+400-25=2542]+弯折长度375-2*25=2867 mm(3)号支座2第一排负筋下料长度为:伸长=(6900-支座200*2)/3*2+400=4733 mm(4)号支座2第二排负筋下料长度为:伸长=(6900-200*2)/4*2+400=3650 mm(5)号支座3第一排负筋下料长度为:[伸长(4800-200*2)/3+375]+弯折长度375-2*25=2167 mm(6)号第一跨下部钢筋下料长度为:弯折长度375+伸长(6900-25+35*25)-2*25=8075 mm(7)号第二跨下部钢筋下料长度弯折长度375+伸长(4800-25+35*25)-25*2=5975 mm(8)箍筋下料长度为:270*2+670*2+250-3*2*10=2070 mm根据03G101-1第63页中框架梁箍筋加密区≥1.5hb≥500的规定,hb为梁截面高度,根数计算如下:根数=第一跨43+第二跨33+附加箍筋3*2=82根(9)、(11)号同(8)号钢筋(10)号吊筋的下料长度为:(次梁宽200+50*2)+斜长919*2+平直段20*22*2-4*0.5*22=2974 mm(12)第一跨腰筋下料长度为:(6900-200*2)+15*12*2=6860 mm(13)(12)号第二跨腰筋下料长度为:(4800-200*2)+15*12*2=4760 mm(14)号梁拉筋下料长度为:伸长(300-25*2+8*2)+6.25*2*8=366 mm钢筋算量基本方法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全套】各类楼梯钢筋算量表(带公式)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0.0来自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
↑↑↑
↓↓↓
·梯下纵
0
·梯上纵
下 上
0 0
·分布筋
0
↑↑↑
↓↓↓
·梯下纵
0
·梯上纵 下
0
·梯上纵 上
0
·分布筋
0
↑↑↑
↓↓↓
·梯下纵
0
·梯上纵
下 上
0 0
·分布筋
0
↑↑↑
↓↓↓
·梯下纵
0
·梯上纵
下 上
0 0
·分布筋
0
↑↑↑
↓↓↓
·梯下纵
0
·梯上纵
下 上
0 0
·分布筋
0
↑↑↑
模板
0.00 栏杆
0.00 天棚抹灰
梯井 锚固 间距 计算根
(mm)
(n倍/给 定值)
(mm)
数的分 布范围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梯上纵 上
0
·分布筋
0
↑↑↑
↓↓↓
·梯下纵
0
·梯上纵
下 上
0 0
·分布筋
0
↑↑↑
↓↓↓
·梯下纵
0
·梯上纵
下 上
0 0
·分布筋
189733_钢筋算量实用全集及手工抽筋的钢筋计算表(EXCEL)

3
18
100
A2
2
14
101
A3
2
12
102
A4
2
12
103
A7a
3
16
104
A5a
3
16
105
A6a
3
16
106
A7a构造筋(按 通长设置考虑)
1
10
107
A8
3
18
108
A9
3
16
0.4+7.947+3.28 0.4+10.75
2.65*39+4.7*14 5*(0.4+0.08*2)*50
24*2.5*2 3.5*2*18
序 构件名称 级别 直径
1
DQ-1
1
A部件(斜板及
2 斜板基础 C-C剖 1
面)
3
A1
3
18
4
A2
2
14
5
A3
2
12
6
A4
2
12
7
A7a
3
16
8
A5a
3
16
9
A6a
3
16
10
A7a构造筋(按 通长设置考虑)
1
10
11
A8
3
18
12
A9
3
16
13
A10
2
14
14
DL16
3
16
15
DL8
1
8
16
斜板拉筋
0
11270 100 114
11270 150 7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米钢筋质量表(单位分别是mm;cm2;kg)
注:1表中d指钢筋直径
2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中易受挠动(如滑模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3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4 HPB235钢筋为受拉时,其末端应做成180度弯钩。
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
当为受压时,可不做弯钩。
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 E
注:1四级抗震等级,La E=La,其值见表3-20a.
2当弯锚时,有些部位的锚固长度》0.4La E+15d,见各类构件的标准构造详图
3当HRB335、HRB400级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表3-20a和表3-20b中锚固长度的0.7倍。
机械锚固的形式及构造要求见有关详图。
4当钢筋在砼施工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5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 lE、L l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纵向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最小厚度
1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2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表3-22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保护层小于10mm,梁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3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4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箍筋每个弯钩增加长度计算表
算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X方向钢筋每根钢筋长度=轴线长+二个弯钩长(180°弯钩每个长=6.25d 90°弯钩每个长=3.5°135°弯钩每个长=4.9d)
X方向钢筋的根数=钢筋设置区域长/钢筋设置间距+1
支座负弯矩钢筋:支座负弯距钢筋每根长度=直长度+二个弯钩长度(板厚-板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
梁:上部贯通筋
1 每根上部贯通筋的长度=两端柱间净长度+[0.4La E(见表3-20b)+15d]*2
2柱边支座处负弯矩筋的长度=Ln/3+0.4La E+15d
3柱与柱之间轴支座负弯矩总长=( Ln/3*2+支座宽度)*根数(最大跨度计算)
下部贯通筋:
1柱边支座当钢筋不能直锚时,要伸至柱纵筋内侧且大于等于0.4La E,然后弯折15d。
2柱与柱之间支座处的锚固长度应大于等于La e且大于等于0.5hc+5d。
每根下部贯通筋的长度=本跨净长度+二端支座锚固长度
箍筋:
1双支箍筋的长度=梁周长-8*砼的保护层厚度+箍筋弯钩增加长度+8d
2四支箍长度=1个双支箍长度*2
=﹛[(构件宽度-两端保护层厚度)2/3+构件宽度-两端保护层厚度]*2+箍筋弯钩增加长
度+8d﹜*2
3螺旋箍的长度=√(螺旋)²+(3.14*螺旋直径)² *螺旋圈数
4框架梁中的箍筋有加密区,加密区长度应大于等1.5h b且≥500mm
5第一跨箍筋个数=箍筋配置区域长/箍筋间距+1
腰筋及拉筋:
1当梁腹板高>450mm时,应在梁两侧沿梁高配置间距≤200mm的腰筋,其锚固长度取15d。
2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的两倍,拉筋直径取8mm(梁宽大于350mm)或直径6mm(梁宽≤350mm),拉筋弯钩中取10d和75mm最大值。
腰筋长度=腰筋每根长度*腰筋根数
=(支座间净长+两端锚固长度)*腰筋根数
拉筋长度=拉筋每根长度*腰筋根数
=(梁宽-两端保护层+两个弯钩长)*腰筋根数
拉筋长度=拉筋每根长度*腰筋根数
=(梁宽-两端保护层+两个弯钩长)*(腰筋长度/拉筋间距+1)梁每侧腰筋根数
柱:
抗震框架角柱钢筋上部伸入基础锚固,其形式如图3-33a、b所示。
层与层之间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纵筋由图3-33a、表3-20b
柱外侧纵筋上侧锚固长度=1.5LaE
柱内纵筋在梁内直锚长度=梁高-保护层厚与La E比较谁大,就选谁。
柱内侧纵筋上端锚固长度=柱直锚长度+12d
柱筋插入基础板内长度=基础板厚-保护层厚-2*基础钢筋直径与0.5La E比较
按规定,当柱筋插入基础板内长度≥0.5La E时,图3-33b中的弯钩长度a应取12d且≥150mm
每根纵筋长度=基础板面至屋面框架梁底的距离+柱上、下二端锚固长度
柱外侧纵筋长度=柱外侧面每根纵筋长度*根数
柱内侧纵筋长度=柱内侧每根纵筋长度*根数
柱箍筋:设置箍筋设置为大箍套小箍
每根大箍筋长度=柱周长-8*砼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8d
箍筋的设置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其中,加密区长度规定为:
1自基础顶面,底层柱根加密≥H n(H n为基础顶面至一层梁底)
2其他层梁及上下均加密,上下加密区长度≥柱长边尺寸且≥H n/6且≥500mm
拉结筋;
分析为加强房屋的整体性,在砌体设置了拉结筋。
规范规定其设置情况为
1砖墙的纵横交接处
2隔墙与墙(柱)不能同时砌筑且也不能留斜槎时,可留直槎,但必须是阳槎,并设拉结筋。
要求拉结筋不能少于2根直径为6的钢筋,间距为500mm,且伸入墙内不少于500mm。
3设有钢筋砼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墙与柱沿高度每隔500mm设2根直径为6的钢筋,伸入墙内不少于1000mm。
砖基础大放脚折加高度和增加断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