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急救常识]户外急救小常识
野外急救措施知识大全

野外急救措施知识大全以下是一些野外急救措施的知识大全:1. 确保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措施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评估现场是否有危险,如火灾、电击、毒气等,必要时进行紧急撤离。
2. 拨打急救电话:在急需医疗援助时,立即拨打本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向急救人员提供准确的位置和伤者的状况。
3. 行动CPR:如果伤者停止呼吸或心跳,进行心肺复苏(CPR)。
按照所学的方法,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血液循环。
4. 控制出血:如果伤者有大量出血,立即尝试控制出血。
使用清洁的绷带或手帕直接在出血部位上进行压迫,并提高伤者的受伤部位。
5. 创伤处理:对于骨折、扭伤、切伤等创伤,尽量保持伤者的稳定状态,并寻求医疗援助。
如果伤者需要经过担架抬走,使用坚固的材料制作担架,并保持伤者的颈部和背部的稳定。
6. 处理烧伤:对于轻度烧伤,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对于严重烧伤,不要触摸烧伤区域,用湿润的清洁布覆盖烧伤区域,并向伤者提供鼓励和安慰。
7. 处理中毒:如果怀疑伤者中毒,立即将伤者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点。
清除伤者的嘴巴中的任何物质,并尽快将伤者送往医疗机构。
8. 处理虫咬伤:如果伤者被昆虫叮咬或蛇咬,迅速将伤者远离咬伤者。
如果有毒蛇咬伤,将伤者咬伤的部位固定在心脏水平以上,并尽快将伤者送往医疗机构。
9. 应对中暑和低温病:对于中暑者,将伤者转移到阴凉处,并给予冷却的湿毛巾。
对于低温病,迅速将伤者移至温暖的地方,并尽量保持伤者保暖。
10. 急救箱的准备:在户外活动中,始终携带一个急救箱,内含必备的急救用品,如绷带、消毒剂、止血带、敷料、创可贴、止痛药等。
11. 接受急救培训:了解野外急救措施之前,最好接受急救培训。
这将让你了解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知识,以便在危险的情况下提供适当的援助。
请记住,以上提及的是一些常见的野外急救措施,但在实际情况中,每个紧急情况可能都需要特定的操作。
重要的是在紧急情况中保持冷静,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援助。
急救基本常识内容有哪些(8篇)

急救基本常识内容有哪些(8篇)急救基本常识内容篇1踩踏1.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头部。
2.不慎倒地时,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重要脏器,侧躺在地。
3.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肯定空间保证呼吸。
地震1.冷静。
千万不会乱喊乱跑,那样即消耗体力,也简单受伤。
2.关火。
特殊是煤气炉一类的,地震时许多人都是由于着火而面临逆境的。
3.躲在桌下。
躲在牢固的家具下面,如桌下、床下或者、床下及紧挨墙根下面。
4.捂住口鼻。
防止大量灰尘堵住口鼻,造成呼吸不顺畅。
5.护住头部,跑到户外。
留意要跑到相对空旷处,千万不要到大型建筑物四周。
电梯1.马上用电梯内的警铃、对讲机等与管理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
2.如报警无效,可以间歇性呼救或拍打电梯门,以保持体力。
3.最好靠在墙壁上,并时不时调整呼吸。
4.切勿实行过激行为(如乱蹦乱跳),或强行扒门爬出,不要仰卧(会导致呼吸困难)。
触电1.使触电者快速脱离电源。
若无法准时找到或断开电源时,可用枯燥的竹竿、木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
2.将脱离电源的触电者快速移至通风枯燥处仰卧,将其上衣和裤带放松,观看触电者有无呼吸。
3.施行急救。
若触电者呼吸及心跳均停止时,应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即实施心肺复苏法抢救。
4.尽快送往医院,途中应连续施救。
以上几段文字内容就为我们很好地介绍了急救基本的一些常识,盼望广阔伴侣们都要仔细的学习,并且牢牢得把握从而娴熟地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这些常识都是特别重要的,更有甚者可以挽救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和敷衍了事,并且还要将它们告知给身边的亲人和四周的伴侣。
急救基本常识内容篇21、创伤的急救处理创伤主要分闭合性创伤(挫伤、扭伤等)、开放性创伤(擦伤、刺伤、切割伤、裂伤等)。
处理:闭合性挫伤、扭伤可用云南白药喷剂等,进行热敷、理疗、推拿、按摩,还可内服或外搽跌打筋骨药水、药酒、药粉、药丸。
较大的开放性创伤必需请医生进行外科清创术和全面检查。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引言概述:户外活动的流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然而在户外活动中,突发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了解一些户外急救常识非常重要,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本文将介绍一些户外急救常识,希望能帮助读者在户外活动中保持安全。
一、紧急呼救1.1 紧急呼救的意义在户外活动中,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及时呼救是非常重要的。
紧急呼救可以迅速引入专业急救人员,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风险。
1.2 如何紧急呼救在户外活动中,紧急呼救的方式有多种选择。
首先,可以拨打当地的紧急救援电话,如120。
其次,可以使用手机发送短信或通过互联网呼叫急救中心。
此外,一些户外活动场所也会设置紧急呼救设备,例如呼叫按钮或紧急电话。
1.3 紧急呼救时需要提供的信息在紧急呼救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对于救援人员非常重要。
因此,当呼叫急救中心时,应尽量提供以下信息:事发地点的具体描述、发生的紧急情况、受伤人数和情况、自己的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将帮助急救人员更好地了解情况并做出适当的应对。
二、创伤处理2.1 创伤处理的基本原则在户外活动中,创伤是最常见的伤害类型之一。
处理创伤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保持冷静,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其次,止血是最重要的一步,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或提升伤肢等方法;最后,应尽快清洁伤口,并进行适当的包扎和消毒。
2.2 处理骨折和关节脱位在户外活动中,骨折和关节脱位是常见的创伤。
处理骨折时,应尽量保持伤者的固定,避免移动受伤部位,并使用夹板或其他固定物进行固定。
处理关节脱位时,应轻轻按压关节,使其复位,并使用绷带固定。
2.3 处理烧伤和蛇咬伤在户外活动中,烧伤和蛇咬伤也可能发生。
处理烧伤时,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并覆盖干净的湿纱布。
处理蛇咬伤时,应尽量保持伤者静止,避免剧烈运动,并尽快就近寻找医疗救助。
三、中暑和脱水预防3.1 中暑和脱水的危害在户外活动中,中暑和脱水是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一、引言户外活动是一种健康、有趣的方式,但在户外活动中,意外伤害是无法预测的。
因此,了解户外急救常识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户外急救常识,包括心肺复苏(CPR)、止血、骨折固定等。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并挽救生命。
二、心肺复苏(CPR)1. CPR的定义和原理心肺复苏(CPR)是一种应急措施,用于在心脏骤停时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它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旨在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2. CPR的步骤(1)检查环境安全: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判断意识和呼吸:轻轻摇晃患者并询问是否好吗,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正常的呼吸。
(3)呼救:拨打当地的紧急救援电话,告知患者的状况和位置。
(4)开始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手重叠放在胸骨中部,用身体重量施加压力,每分钟100-120次。
(5)进行人工呼吸:将患者的头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钟。
(6)持续CPR: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三、止血1. 止血的原则止血是在户外活动中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
在进行止血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保护自己:佩戴手套或用干净的布包裹手指,以避免感染。
(2)压迫: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在出血部位上,用手掌或手指施加适当的压力。
(3)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4)不要拆除血块:如果血块已经形成,不要拆除,以免重新引起出血。
2. 不同部位的止血方法(1)皮肤浅表出血:用干净的纱布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保持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2)动脉出血:用手指或手掌直接压在出血动脉上方,并保持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3)静脉出血:用手指或手掌直接压在出血静脉下方,并保持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四、骨折固定1. 骨折的判断在户外活动中,骨折是常见的伤害之一。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一、引言户外活动是一种健康、有趣的方式,但在户外活动中,意外伤害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了解一些基本的户外急救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户外急救的基本原则、常见的户外急救技巧以及急救包的携带和使用方法。
二、户外急救的基本原则1. 保护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在进行急救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
评估现场是否有危险因素,如火灾、高处坠落等,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后再进行急救操作。
2. 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在进行急救时,需要根据受伤者的症状和伤势来判断其严重程度。
轻微的伤势可以通过简单的处理方法进行急救,但对于严重的伤势,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3. 快速行动:在户外急救中,时间非常关键。
尽快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可以减轻伤者的痛苦,并提高治疗效果。
4. 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在进行急救后,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即使伤势看似轻微,也应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延误治疗。
三、常见的户外急救技巧1. 创口处理:在户外活动中,创伤是最常见的伤害之一。
处理创口时,首先要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消毒棉球涂抹适量的碘酒。
对于较大的创口,可以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2. 骨折处理:如果怀疑有骨折,应尽量保持受伤部位的稳定,避免移动。
可以用软垫或衣物垫住骨折部位,并用绷带固定。
然后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3. 烧伤处理:在户外活动中,烧伤是常见的伤害之一。
处理烧伤时,可以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覆盖。
对于较大的烧伤,应立即就医。
4. 中暑处理:在户外活动中,中暑是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
如果遇到中暑的情况,应立即将受影响者移到阴凉处,并给予足够的水分。
可以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帮助降低体温。
如果症状严重,应尽快就医。
5. 虫咬处理:在户外活动中,虫咬是常见的不适之一。
处理虫咬时,可以用清水冲洗受咬部位,并用消毒药膏涂抹。
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四、急救包的携带和使用方法1. 急救包的携带:在户外活动中,携带急救包是非常重要的。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引言:户外活动虽然充满挑战与乐趣,但也可能带来一些突发状况。
掌握一些基础的户外急救常识,对于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七个方面的户外急救知识,帮助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应对。
一、伤口处理清洁伤口:使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污垢和细菌。
止血: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压迫伤口,达到止血目的。
如出血严重,应抬高受伤部位,减缓血液流速。
包扎:选用清洁的纱布或绷带,轻轻包扎伤口,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观察症状:如伤口红肿、疼痛加剧或出现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
二、骨折与扭伤固定受伤部位:避免加重伤势,可用夹板或硬纸板临时固定受伤部位。
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使用冰块或冷毛巾敷于受伤处。
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部位,以减少出血和肿胀。
抬高受伤部位: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及时就医:如有疑虑或症状严重,请及时就医。
三、中暑与晒伤补充水分:中暑时需大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降低体温:用冷水擦拭身体,降低体温,避免高热引发并发症。
遮阳防护:户外活动时,涂抹防晒霜、戴帽子、穿长袖衣物等措施防止晒伤。
晒伤处理:轻度晒伤可使用冷敷、保湿霜缓解症状;重度晒伤需就医治疗。
注意环境变化:高温环境下需警惕中暑,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四、食物中毒与过敏避免食用不洁或未知食物,尤其是野外的植物和果实。
食物过敏者应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避免食用过敏食物。
如有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记录食物摄入:协助医生诊断食物中毒或过敏源。
五、迷路与失温保持冷静:迷路时保持冷静,避免盲目行动。
寻找标志物:寻找熟悉的标志物,如山峰、河流等,以确定方向。
保持体温:失温时,应立即寻找避风处,减少身体暴露,保持体温。
制作SOS标识:在明显位置设置SOS标识,提高被救援几率。
保持通讯畅通:如有通讯设备,应保持电量充足,及时发出求救信号。
急救小常识十四种急救方法

急救小常识十四种急救方法一、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用来挽救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急救方法。
当发现有人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术,要求受训者在30:2的频率下进行循环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为止。
二、止血当有人出现大量出血时,要及时进行急救。
首先要尽快压迫出血处,同时可以使用绷带、纱布等物品进行包扎,以减少出血。
如果是出血严重,可以扎紧止血带。
但是要注意不要过于扎紧,以免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三、急救烧伤当有人被烫伤或者烧伤时,必须及时进行急救。
首先要将烫伤的部位放入冷水中冷却,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以免继续受伤口感染。
四、急救中暑当有人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将患者移到阴凉处,并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和腋窝等处,同时给患者适量的清凉水或者盐水。
五、急救失忆当有人突然出现失忆症状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刺激患者,同时让患者躺下休息,给予患者适量的糖水或者盐水。
六、急救晕厥当有人出现晕厥症状时,要将患者抬高脚部,并给患者松解领口,保持通风。
如果患者恢复意识后,要给予患者适量的水或者盐水。
七、急救窒息当有人出现窒息症状时,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急救。
可以采用背部拍打,人工呼吸或者胸部按压等方式,来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
八、急救骨折当有人出现骨折时,要将患者固定好,并在固定的同时进行急救处理。
可以采用绷带和夹板等物品进行固定,并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九、急救溺水当有人溺水时,要迅速将患者救上岸,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急救处理,同时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十、急救昏迷当有人出现昏迷症状时,要迅速将患者放在侧卧位,并保持呼吸道畅通,不要给患者口服液体或者药物。
并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十一、急救鼻衄当有人出现鼻衄时,要让患者坐起并前倾,用纸巾捂住鼻孔,同时用手指按压鼻梁,持续压迫10至15分钟,即可止住鼻衄。
十二、急救昏食当有人误吃了有毒食品时,要迅速让患者吐出误食的食物,或者给患者大量喝水,帮助患者将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户外运动急救常识 户外运动急救知识

户外运动急救常识户外运动急救知识户外运动有时难免发生一些小意外,在缺少器械和药品的情况下,要预先认识急救常识。
下面是一些户外运动急救小常识,希望对你有用。
户外运动急救常识一、扭伤处理扭伤:别名拉伤,崴,是由于某些肌肉纤维、轫带断裂或损伤引起的疼痛。
扭伤可以由外伤引起,或者源于肌肉的不适当使用或过度疲劳。
成因:1、过度的运动;2、运动前没有进行合理的热身;3、身体适应性太差。
病症:使用扭伤肌肉会产生疼痛并无法运动到位,皮肤产生淤血、擦伤肿胀。
禁止:不可忽略持续的疼痛,应让疼痛的肌肉得到休息。
请勿在48小时内使用膏药贴,因为那样有可能加重病症。
具体使用实际可以根据严重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酌情掌握。
急性期:首先要区分伤势轻重。
一般来讲,如果自已活动时扭伤部位虽然疼痛,但并不剧烈,大多是软组织损伤,可以自已医治。
如果时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抬高、冷敷:踝扭伤后48小时内,应用冰敷抬高压迫予以警急处理。
病患可先用弹性绷带或充气式固定器加以压迫防止进一步肿胀,同时将下肢抬高增加静脉血回流以防肿胀。
此时更是冰敷的最正确时机,将冰块包上毛巾或者在夏季可以用冰凉的山泉水沾湿毛巾就是最简单的冰敷用具。
冰敷目的在防止内出血持续。
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冷敷频率,登山活动可以按照每小时敷二十分钟进行,但需防止冻伤。
要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
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
血遇热而活,遇寒那么凝,所以在受伤早期宜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肿;在出血停止以后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
一般而言,受伤24到48小时后始用热敷。
也可以在关节周围包一层厚棉花,外用绷带包扎,这样可以减轻肿胀。
如果是踝关节扭伤而无医务人员在场处理,可以不脱鞋袜,在鞋上直接扎一8字形绷带。
急救:1. 当天,每3到4小时进行15分钟冷敷(可以缓解肿胀)。
请注意不能直接用冰块接触皮肤。
2. 至少让受损肌肉休息一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外急救常识]户外急救小常识
户外急救小常识
一、人工呼吸
病人呼停止时要确保呼吸道畅通,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要有节奏地进行。
1. 作者坐在病人一侧,张开病人嘴巴。
2. 为防止吹入气向外漏,要掐住病人鼻孔。
3. 深吸气,张大嘴,作者与病人口对口地像吹气球似地给病人送气。
4. 一边吹气,一边要观察病人胸部是否随着鼓动。
5. 吹一口气,将口松开,检查病人是否自主呼气,每隔5秒钟一次,反复进行。
比起空气中的含氧率,呼出气中的氧气要低,但已足以维持生命。
这种不用任何器具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十分有效、简单。
碰到嘴张不开的病人时可以掐住病人嘴巴,从鼻腔送气作人工呼吸。
1. 将下巴突出,开通鼻腔及咽喉部。
2. 将下巴托起,闭紧嘴唇,以防漏气。
3. 深深吸气,对着鼻腔送气。
4. 松开嘴,用脸颊体察病人有否自主呼气。
二、心脏挤压
发现意识消失、心跳停止时,要立即施行心脏挤压。
其方法是:取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术者用右手(善使左手也可用左手)手掌压在该手手背上,保持肘臂垂直向脊柱方向进行挤压。
用力不宜过大,以每次挤压使胸骨下陷3~5厘米为度。
压后应立即放松。
如此反复进行。
频率为70-80次/分左右。
注意手掌始终不要脱离胸骨。
三、水与电解质平衡
水和电解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的组成部分。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而且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这些反应过程都离不开水。
体内水的容量和分布以及溶解于水中的电解质浓度都由人体的调节功能加以控制,使细胞内和细胞外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等能够经常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就是水与电解质的平衡。
这种平衡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条件,是维持人体生命、维持各脏器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条件。
但是这种平衡可能由于手术、创伤、感染等侵袭或错误的治疗措施而遭到破坏;如果机体无能力进行调节或超过了机体可能代偿的程度,便会发生水与电解质紊乱。
当然,水与电解质紊乱不等于疾病本身,它是疾病引起的后果或同时伴有的现象。
讨论和处理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问题,不能脱离原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不过,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可以成为威胁生命的主要因素。
脱水与中暑
在户外运动时运动量一般较大,会排出很多汗水,特别是在
夏天,体内的水分、盐分和维生素消耗得很多,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补充,就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或者虚脱。
失水早期会出现口渴、尿少的症状。
这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及时喝一些水,症状很快就能缓解。
如果对这些警报视而不见,则会继续发展以致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低、尿液发黄、精力不集中,并出现“脱水热”。
中暑是人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中,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体温调节障碍。
或因大量出汗造成失水失盐,血液浓缩,皮肤肌肉血管扩张而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轻者数小时可恢复,重者可以致死。
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过量饮酒常是诱因。
中暑的先兆症状是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慌、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
大部分中暑其实都是因为饮水不科学造成的。
有的人在大量出汗后只喝蒸馏水或是纯净水,最后导致体内盐分大量损失后无法及时补充,引发虚脱和昏迷。
纯净水、蒸馏水中电解质,特别是钠的含量偏低,轻度缺水时能解决问题,但在中重度缺水时如果只是一味饮用纯净水、蒸馏水,水分虽然补充了不少,可是体液也被“冲淡”了,脱水症状并不能缓解。
正确的做法是隔一段时间就喝一些水,不要等到出现脱水的症状才喝。
以饮用盐水、富含矿物质的饮料为主。
酒精、咖啡会加速虚脱,应避免。
中暑的急救:
发生中暑时,应尽快将中暑病人送医院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
但在送医院之前,仍需作一些急救处理:迅速将病人立即停止运动,移至阴凉、通风处,垫高头部,解开
衣裤,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可喝些冷饮、盐糖水,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解暑成药,取十滴水2到3滴,加适量温水灌服,或内服仁丹两三粒。
并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将病人置于4℃到18℃的水中,并用毛巾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一般按摩15到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到38℃。
待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最好不用这种水中降温法。
如在有先兆症状时不采取措施而继续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运动,患者可能发展到中度或重度中暑,出现体温上升,皮肤灼热、呼吸急促、呕吐、烦躁、抽搐、昏迷。
可用冰袋敷患者头、颈、腋、腹股沟部位,并迅速送医院抢救。
四、摔伤
摔伤是户外运动常见的损伤,摔伤轻者会擦伤皮肤或软组织挫伤,重者会韧带及肌肉拉伤,以及骨折、颅脑创伤、脊椎损伤等。
摔伤的救护:
1.扭伤及肌肉拉伤时,要使受伤处休息,可用冷敷减轻痛楚,在承托受伤部位的同时可用绷节扎紧。
2.骨折:骨折部位一般都有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还有大出血。
骨折或疑为骨折时,要避免移动伤者或伤肢,对伤肢加以固定与承托(有出血者要先止血后固定),使伤员在运送中不因搬运、颠簸而使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加重病情。
3.颅脑创伤:轻者为脑震荡,一般无颅骨骨折,有轻度头痛头晕,有昏迷也不超过30分钟。
重者颅骨骨折,脑挫伤、脑出血、昏迷不醒。
对。
颅脑刨伤病人,要分秒必争,通知医院前来及时抢救,要保持安静卧床,不作不必要的搬动和检查,保持呼吸道通畅。
4.颈椎损伤:跌倒时可引起腰椎、胸椎、颈椎损伤,以后者最为严重、如:跌倒时头部着地可造成颈椎脱位、骨折,多伴有脊髓损伤,四肢瘫痪。
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医院从速前来抢救。
现场急救时,应让伤者就地平躺或将伤员放置在硬质木板上,颈部两侧填充沙袋,使颈椎处于稳定状态,保持颈椎与胸椎轴线一致,切勿过伸过屈或旋转。
五、出血
户外运动损伤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轻或重的损伤,使血液由体表伤口流出,造成外出血。
物体撞击或挤压身体时使体内深部组织、内脏损伤,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造成内出血。
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涌出鲜红色血者是动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暗红色的血者是静脉出血。
止血包扎的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布带扎紧。
但疑有骨折或伤口有异物时不宜用此法。
2、指压止血: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压住动脉,可临时止血,多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
3、止血带止血:用橡皮或布条缠绕扎紧伤口上方肌肉多的
部位,其松紧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伤口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损害神经,造成肢体坏死。
要在明显邯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者,每隔一小时放松l一3分钟,改为指压止血。
此法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
(1)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一条长1米的橡皮管,先用绷带或布块垫平上止血带的部位,两手将止血带中段适当拉长,绕出血伤口上端肢体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2) 布条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缠绕在加有布垫的肢体上,拉紧或用“木棒、筷子、笔杆”等拧紧固定。
4、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病人,要使病人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应迅速将病人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六、水泡的临时处理
穿着不舒适的鞋及长途徒步和爬山,容易使足底起水泡,水泡引起疼痛影响行程,水泡破损后还可能会引起继发感染。
可以用创可贴将其中间剪一个比水泡稍大的小孔,然后将小孔对准水泡贴上,再在上方贴一块贴可贴。
这样会使疼痛明显减轻,也不容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