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任务一
【自学识记】识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文明 遗址名称、种姓制度的内容、佛教创立的时间、人 物、教义等基本史实。
地理环境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 识,描述古代印度的 地理位置,分析那里 的自然条件(气候、 河流)。
充足的水源、肥沃的 土壤、丰沛的降水
2.在图中找出古代印 度的重要城市。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这
劳动人民的 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民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具有一
精神寄托: 定的吸引力。(麻痹作用)
统治者拥 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它所宣扬的“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
护:
奴隶主的统治,因此被统治者所接受,并大力提倡。
佛教传播路线
古代印度 (公元前3 世纪)
◆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首陀罗
◆
刹帝利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佛教产 生背景
任务四
【合作探究】从佛教产生的 背景、教义等方面,分析佛 教迅速发展和传播的原因。
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P13
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因此得到刹帝利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社会基础: ,也符合印度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导入
10.某班级排练课本剧,涉及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时,有一
句台词是错误的。它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 步入婚姻殿堂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 的影响; 4、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过程。 。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___亚___次__大___陆__。 2.起源: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___度___河___流域。 3.遗址: _哈__拉___帕___遗址和__摩___亨___佐__·_达___罗遗址。 4.建国:公元前 1500 年左右, _雅___利__安___人在印度北部建立许多小国家。 5.强盛: _孔___雀___王__朝统治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首都__华___氏__城__是当 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A.佛教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 B.佛教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 C.佛教提倡“众生平等” D.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素养解读 历史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作为证据对史实进行直接推理和论证。 下题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为主题,渗透了史料实证的素养观念,目 标是培养借助史料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的能力。 10.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文明以其丰富、玄奥和神奇深 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问题思考】 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1)实质:根据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下一 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从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中不难看出,它维护的是奴隶主 阶级的利益。所以,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 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 (2)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给后来印度社会 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一制度的消极影响在今天的印 度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 的影响; 4、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过程。 。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___亚___次__大___陆__。 2.起源: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___度___河___流域。 3.遗址: _哈__拉___帕___遗址和__摩___亨___佐__·_达___罗遗址。 4.建国:公元前 1500 年左右, _雅___利__安___人在印度北部建立许多小国家。 5.强盛: _孔___雀___王__朝统治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首都__华___氏__城__是当 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A.佛教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 B.佛教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 C.佛教提倡“众生平等” D.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素养解读 历史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作为证据对史实进行直接推理和论证。 下题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为主题,渗透了史料实证的素养观念,目 标是培养借助史料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的能力。 10.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文明以其丰富、玄奥和神奇深 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问题思考】 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1)实质:根据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下一 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从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中不难看出,它维护的是奴隶主 阶级的利益。所以,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 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 (2)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给后来印度社会 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一制度的消极影响在今天的印 度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习题课一等奖课件

25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该城市是( B
) • A.底比斯 B.华氏城 • C.孟菲斯 D.哈拉帕 • 5.【辽宁阜新中考】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掌握军事和B行
政权力的是( ) • A.婆罗门 B.刹帝利 • C.吠舍 D.首陀罗
13
• 6.【广东深圳中考】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 活。根据古印度D 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 时农民身份的是( )
古代印度
1.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
2.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3.掌握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重难突
• 1.印度种姓制度的破特点和影响
• (1)特点:
• ①界限森严,不同种姓的职业和地位不可逾 越。
•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 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 7.公元前6世纪,印D度和中国均产生了对本 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 在中国是孔子,在印度则是( )
• A.汉谟拉比 B.图特摩斯三世 • C.哈佛拉 D.乔达摩·悉达多
14
• 8.古印度文明是世界中最迷人、同时又是最 神秘的D 文明之一。下列能验证这一观点的有( )
• CA.神化种姓制度 B.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 C.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麻痹人们的斗志
• 3.古印度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 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哪一句台词是 不正确的( )
• A.“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C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该城市是( B
) • A.底比斯 B.华氏城 • C.孟菲斯 D.哈拉帕 • 5.【辽宁阜新中考】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掌握军事和B行
政权力的是( ) • A.婆罗门 B.刹帝利 • C.吠舍 D.首陀罗
13
• 6.【广东深圳中考】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 活。根据古印度D 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 时农民身份的是( )
古代印度
1.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
2.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3.掌握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重难突
• 1.印度种姓制度的破特点和影响
• (1)特点:
• ①界限森严,不同种姓的职业和地位不可逾 越。
•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 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 7.公元前6世纪,印D度和中国均产生了对本 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 在中国是孔子,在印度则是( )
• A.汉谟拉比 B.图特摩斯三世 • C.哈佛拉 D.乔达摩·悉达多
14
• 8.古印度文明是世界中最迷人、同时又是最 神秘的D 文明之一。下列能验证这一观点的有( )
• CA.神化种姓制度 B.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 C.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麻痹人们的斗志
• 3.古印度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 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哪一句台词是 不正确的( )
• A.“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C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制度森严
B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13.某班级准备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代印度历 史,涉及“种姓制度”时,下面台词中不正确
的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A,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 级。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你认为 它对印度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实质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 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 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位置:
最早文明:国家
国家:鼎盛(最大城市) 古
印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A
11.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
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
A.婆罗门
C 的等级是( )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2.如果你生活在古代的印度,下列情况中,你最有可能 碰到的是( )
A.那里的人们最早开始种植粟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3、创立佛教的目的:
获得解脱生、老、病、死 等苦难的办法
4、佛教的教义: 宣扬“众生平等”(政治目的:)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 姓制度。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
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达到“极乐世界”。
如何评价佛教“众生平等”?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背景: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目为的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实质(性质 ): 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不平等的阶级制度。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归纳:
种姓制度(:社会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特点 :
制度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社会发展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①宣扬“众生平等
:
”,反对婆罗门的
种姓制度,不拒绝
低②种宣姓传的忍人耐入顺教从。
佛教的传 播:
中 亚
中 国
朝鲜半 岛、日 本
印
度
傣族地区以及斯
里兰卡、缅甸和
泰国等
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基本统一,宣
高种姓男 人
顺婚
你是一个好人,只是我们种姓 不和。
低种姓女 人
高种姓女人
逆婚
低种姓男人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料二: 婆罗门贵族给种姓制度披上一层神圣的 色彩。他们编造说:造物主“原人”用自己的嘴 变成了婆罗门,用手变成了刹帝利,用腿变成了 吠舍,用脚变成了首陀罗。
思考: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贱民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5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特料点一::在1.实种际姓生界活限动中森,严瓦尔那地位较高的男子娶地位较低的女子为妾
是被允许的,但严格禁止瓦尔那地位较低的男子娶地位较高的女子为妻。
2.种姓职业世袭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
3.种姓实行内婚
只要我们相爱,种姓不是问题!
目为的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实质(性质 ): 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不平等的阶级制度。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归纳:
种姓制度(:社会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特点 :
制度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社会发展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①宣扬“众生平等
:
”,反对婆罗门的
种姓制度,不拒绝
低②种宣姓传的忍人耐入顺教从。
佛教的传 播:
中 亚
中 国
朝鲜半 岛、日 本
印
度
傣族地区以及斯
里兰卡、缅甸和
泰国等
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基本统一,宣
高种姓男 人
顺婚
你是一个好人,只是我们种姓 不和。
低种姓女 人
高种姓女人
逆婚
低种姓男人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料二: 婆罗门贵族给种姓制度披上一层神圣的 色彩。他们编造说:造物主“原人”用自己的嘴 变成了婆罗门,用手变成了刹帝利,用腿变成了 吠舍,用脚变成了首陀罗。
思考: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贱民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5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特料点一::在1.实种际姓生界活限动中森,严瓦尔那地位较高的男子娶地位较低的女子为妾
是被允许的,但严格禁止瓦尔那地位较低的男子娶地位较高的女子为妻。
2.种姓职业世袭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
3.种姓实行内婚
只要我们相爱,种姓不是问题!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 古代印度》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种姓制度
梵 天 婆罗门
掌管祭祀
(第一等级) 掌握神权
贱民—— “不可接
刹帝利 国王、武士、 (第二等级掌)官管吏军事和行
政权力 吠 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 (第三等级和向)商国业家纳税,向神庙上
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 (第四等级)被征服居民
从事农业、构畜成牧业、捕 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 三个等级服务。
• (1)古代文明大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图中学 史
• (1)请分别写出这三幅图片的名称,并说出它们分别代表 了哪三个文明古国.这些地区进入文明古国分别是在什 么时候?
• (2)有人说,这三幅图代表的文明是奴隶社会奴 隶主阶级残酷压迫奴隶阶级的有力见证,你是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 (2)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 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 亚次大陆。 2.河流:印度河、恒河。 3.出现国家时间:公元 前1500年左右。 4.鼎盛时期:孔雀王朝 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 端外,印度基本上实 现 了统一。首都是华氏城。
森严的种姓制度 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 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 度”。 6.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婆 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 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 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 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 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 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
个等级?他们分别由什么人组成? • (2)婆罗门——祭司贵族 、 • 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
• 材料二: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 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 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 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 母牛和1头公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这是一位著名的苦行僧,
苦行僧是一种的修练方式,
他曾将右手举向天空近40年, 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
几十年都没有放下手来。
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
1973年他就开始了这种极端 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
的修行,虽然长时间举手最 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
终导致右手变形萎缩,失去 耐力和离欲。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 的影响; 4、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过程。 。
导入新 课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功能。但很多教徒视他为榜
样、神明。
你知道这些苦行 僧来自哪个文明吗? 关于这个文明你还知 道些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文明历程;了 解印度种姓制度;认识佛 教兴起和传播的过程。
2. 通过阅读有关印度的种 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 材料,培养辨证看问题和 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 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材料探 究
材料一:《摩奴法典》规定,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 并三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 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 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 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1头母 牛。
人教版市级公开课一等奖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完美版课件)

代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印
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 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
度
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
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
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
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出现小国
公元前1500年 左右,来自中 亚雅利安人, 陆续在印度河 流域和恒河流 域定居下来, 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逐渐 出现了许多小 国家。
古
代
印
古印度
现今印度
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包括今天今天的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
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发祥地域
摩亨佐达罗城市与浴池复原示意图
印度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于青藏
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
古
境内,入阿拉伯海,水
量丰沛。在那里发现的
代
3.鼎盛时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发展
古 印 度 佛 教 艺 术
古印度佛教绘画图片
古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古印度洞窟坐佛
舞王湿婆雕像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 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人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 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 柬埔寨等国。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鼎盛时期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古印度南亚古代摩揭陀国的奴隶制王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
◆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 猜他是那个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吠 舍 ◆ 从事宗教事务 婆罗门
◆ 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首陀罗 ◆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刹帝利
思考:材料中的年轻人为什么会被吊死?
因为两人在种姓制度中的社会等级不同,而遭到歧视和凌辱。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形成、内容及影响
形成: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社会逐渐产生不同的等级,
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被称为种姓制度。
内容: 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
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 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印度河恒河流域 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 政治、文化的中心, 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 源地。
文明历程
公元前 2500年左右, 印度河流域出 现了城市国家。 其中,以哈拉 帕和摩亨佐·达 罗最著名。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哈拉帕残留的土墙
哈拉帕的内城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4、为何收到欢迎?
有心灵慰籍的作用
1、四谛说
受到下层人
2、主张“众生平等”。民的欢迎。
3、引导人们抛弃现实世界,把希望 寄托于虚无缥缈的来世。
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B.C.3世纪,阿育王,成为古印度的国教。
并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苦谛
分别是 件多么 痛苦的 事啊!
你不必难过, 人生痛苦多得 很,生、老、 病、死,得不 到自己想要的 东西,和自己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这一主张表面上是要 反对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下层人民的要求,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而不是 现实世界的平等,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 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她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 生不幸的人;它要求人们服从统治阶级的压迫 和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要反抗。佛教成了统 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文 明 历 程
自然 环境
位置 气候
古代印度
河流
文明 成就
城市国家: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种姓制度 佛教
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阿拉伯数字)
计数法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位置:
最早文明:国家
国家:鼎盛(最大城市) 古
印
阿拉伯数字
度
成就 种姓制度:等级、特点
佛教:时间、创始人、教义、传播
爱的人分 离……都是苦
啊。
集谛
人为什 么会有 痛苦呢?
因为你心中有 欲望。就像今 天你不想和朋
友分别。
灭谛
怎样才 能消灭 痛苦?
消灭你心 中的欲望
道谛
我怎样才能 做得到呢?
你要做到生活正、 思想正……不多不
多只有八条。
5. 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规阿阿前
刻 在 上 面 。
育 王 将 他 的 命 令 和 法
种姓制度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 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国武王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业者、商人 供; 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贫困破产失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去土地的人 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育 王 命 令 下 建 造 的 ,
3
世 纪 在 信 奉 佛 教 的
这 根 沙 柱 岩 是 公 元
蓝毗尼
佛教的传播
印 中亚
中 国 朝鲜
日本
度 东南亚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 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这 里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 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 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 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 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佛教
种姓制度激化 了社会矛盾。 产生
背景
四、佛教
自主学习思考: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2.释迦牟尼为什么要创立佛教? 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3.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弘扬? 4. 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
为什么身为统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传播 佛教?
1. 佛教的产生
目的: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 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 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 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 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 “儿子,你不耍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 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 (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 (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 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 郁而死。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三、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材料:据新德里媒体报道,印度北方邦日前发 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人吊死。 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 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等级的种姓。据当 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 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 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 认为这是大逆不道。
古代印度
1. 了解古代印度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 2. 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传播路
线。(重点) 3. 明白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
的历史见证。(重难点) 4. 总结学习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难点)
一、地理环境自然条件 Nhomakorabea气候 河流 土壤
温暖湿润 定期泛滥 肥沃
产生背景: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 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 始 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的故事
2. 佛教的教义
①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婆罗门的特 种姓制度。 ②提倡消灭欲望以解脱苦难, 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
3、如何理解佛教教义?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
◆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 猜他是那个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吠 舍 ◆ 从事宗教事务 婆罗门
◆ 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首陀罗 ◆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刹帝利
思考:材料中的年轻人为什么会被吊死?
因为两人在种姓制度中的社会等级不同,而遭到歧视和凌辱。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形成、内容及影响
形成: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社会逐渐产生不同的等级,
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被称为种姓制度。
内容: 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
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 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印度河恒河流域 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 政治、文化的中心, 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 源地。
文明历程
公元前 2500年左右, 印度河流域出 现了城市国家。 其中,以哈拉 帕和摩亨佐·达 罗最著名。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哈拉帕残留的土墙
哈拉帕的内城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4、为何收到欢迎?
有心灵慰籍的作用
1、四谛说
受到下层人
2、主张“众生平等”。民的欢迎。
3、引导人们抛弃现实世界,把希望 寄托于虚无缥缈的来世。
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B.C.3世纪,阿育王,成为古印度的国教。
并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苦谛
分别是 件多么 痛苦的 事啊!
你不必难过, 人生痛苦多得 很,生、老、 病、死,得不 到自己想要的 东西,和自己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这一主张表面上是要 反对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下层人民的要求,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而不是 现实世界的平等,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 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她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 生不幸的人;它要求人们服从统治阶级的压迫 和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要反抗。佛教成了统 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文 明 历 程
自然 环境
位置 气候
古代印度
河流
文明 成就
城市国家: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种姓制度 佛教
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阿拉伯数字)
计数法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位置:
最早文明:国家
国家:鼎盛(最大城市) 古
印
阿拉伯数字
度
成就 种姓制度:等级、特点
佛教:时间、创始人、教义、传播
爱的人分 离……都是苦
啊。
集谛
人为什 么会有 痛苦呢?
因为你心中有 欲望。就像今 天你不想和朋
友分别。
灭谛
怎样才 能消灭 痛苦?
消灭你心 中的欲望
道谛
我怎样才能 做得到呢?
你要做到生活正、 思想正……不多不
多只有八条。
5. 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规阿阿前
刻 在 上 面 。
育 王 将 他 的 命 令 和 法
种姓制度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 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国武王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业者、商人 供; 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贫困破产失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去土地的人 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育 王 命 令 下 建 造 的 ,
3
世 纪 在 信 奉 佛 教 的
这 根 沙 柱 岩 是 公 元
蓝毗尼
佛教的传播
印 中亚
中 国 朝鲜
日本
度 东南亚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 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这 里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 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 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 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 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佛教
种姓制度激化 了社会矛盾。 产生
背景
四、佛教
自主学习思考: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2.释迦牟尼为什么要创立佛教? 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3.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弘扬? 4. 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
为什么身为统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传播 佛教?
1. 佛教的产生
目的: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 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 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 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 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 “儿子,你不耍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 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 (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 (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 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 郁而死。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三、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材料:据新德里媒体报道,印度北方邦日前发 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人吊死。 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 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等级的种姓。据当 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 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 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 认为这是大逆不道。
古代印度
1. 了解古代印度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 2. 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传播路
线。(重点) 3. 明白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
的历史见证。(重难点) 4. 总结学习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难点)
一、地理环境自然条件 Nhomakorabea气候 河流 土壤
温暖湿润 定期泛滥 肥沃
产生背景: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 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 始 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的故事
2. 佛教的教义
①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婆罗门的特 种姓制度。 ②提倡消灭欲望以解脱苦难, 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
3、如何理解佛教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