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重点知识点

第一部分非选择题考点1:现代管理的特点(1)系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制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系统、科学、民主、法制、人、效率)考点2:波特-竞争战略提出的企业的基本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
(2)差异化战略。
(3)专一化战略考点3:追踪决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回溯分析。
第二,非零起点。
第三,双重优化。
考点4:决策与预测的关系一、决策与预测的联系:1.预测服务于决策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二、决策与预测的区别: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突出领导艺术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考点5: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1.确认决策问题决策问题是公共决策的逻辑起点。
2.明确决策目标3.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4.选择决策方案考点6:实施头脑风暴法的原则第一,“庭外判决”原则。
第二,自由畅想原则。
第三,追求数量原则。
第四,取长补短和改进原则。
考点7:员工招聘的优缺点:员工招聘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内部招聘,二是外部招聘。
1.内部招聘内部招聘是指组织的岗位空缺由企业内那些已经被确认为接近提升线的人员或平级调动的人员来补充。
(1)内部招聘的优势。
第一,被选聘人员能迅速开展工作。
第二,保证被选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
第四,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第五,手续简便,成本低廉。
(2)内部招聘的局限性第一,造成“近亲繁殖”现象。
第二,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原因造成内部矛盾。
第三,人员选择的有限性。
2.外部招聘外部招聘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从组织外部选择符合组织要求的人员。
(1)外部招聘的优势。
第一,可以发挥“外来优势”。
第二,利于缓和组织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三,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第四,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
(2)外部招聘的局限性。
第一,外部招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情况,进入角色较慢。
《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

《现代管理学》复习提纲(1)第一章导论一. 单选1.管理必须做好人的工作,这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书P9倒数第5行。
)2.有组织就有管理,因为组织的存在需要协调内部成员的活动。
(书P10第三段第2行。
)3.科学管理是充分发挥生产力作用的前提。
(书P11倒数第6行。
)二.多选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有五点。
(书P4)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的表现---有两点。
(书P4第三段第2行。
)3.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的国家管理特点---有四点。
(书P5倒数第3行。
)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有六点。
(书P8倒数第二段开始。
)5.现代管理学具有的新的特点---有四点。
(书P17)6.现代管理学的内容---有五点。
(书P18倒数第6行。
)7.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有五种。
(书P26)三.简答1.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有六点。
(书P8倒数第二段开始。
)2.法制化管理的表现---有四点。
(书P9第三段。
)3.管理贯穿于生产力的具体结构中,是社会生产力实现不可缺少的要素。
(书P11倒数第12行。
)4.管理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书P12第11行。
)5.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书P15第二段。
)6.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
(书P20)四.论述1.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有六点。
(书P8倒数第二段开始。
)2.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书P10)3.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书P22)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多选1.早期行为时期的主要变化---四点。
(书P48第三段第3行。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书P49第二段。
)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大的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人群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决策理论学派,数量学派。
(书P51倒数第11行。
)4.权变理论可从六方面加以考察:组织规模,组织中人员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组织成员的技巧、能力、志向、兴趣及个人性格,目标的一致性,决策层次的高低,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整理重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1、管理定义先河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主要依赖于传统习俗来实现、3、部落联盟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即联盟议事会4、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5、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简答1)系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制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6、现代管理分公共的、私人的公共管理主体必须以公共需求为导向,以公共需求的实际满足为绩效衡量标准,切实履行公共责任、7、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简答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1、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经历了个体生产协作阶段、作坊手工业协作阶段、大工业人一机协作阶段和现代化大生产协作阶段2、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故也称生产力属性(填空)3、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故也称生产关系属性(填空)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1、思想家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以人为本、集富于国”2、荀子提出“上下俱富”的经济管理思想3、汉穆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4、《政事论》成为印度公共行政管理的奠基之作5、《国富论》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6、罗伯特.欧文被誉为:人际关第之父7、尤尔的管理思想主要强调三项原则1)机械原则2)道德原则3)商业原则8、亨利.普尔归纳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信息原则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并提出以“经济人”为假设。
2、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3、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亨利4、经营是指引导或指导一个组织趋向目标,由六项活动组成,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现代管理学重点学习内容复习」

现代管理学重点学习内容复习第一章导论本章是全书内容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介绍了有关管理、管理学、现代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和学习的基本方法。
ﻫ管理是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组织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管理活动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经历了四不同的发展阶段,并最终使管理活动趋向于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从四个方面得以体现。
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五方面的特征;现代管理学是在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进行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并具有变革性、开放性、实用性等新特点。
现代管理学主要包含五方面的研究内容。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意义体现于三个方面,学习现代管理学有四条主要途径,同时还有五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即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等。
〖本章练习〗ﻫ1、简述管理的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ﻫ答:(一)、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其社会组织形态是从氏族发展到胞族再到部落,其特点如下:(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二)、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
国家管理是管理的最为基本的形式。
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有:(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管理思想的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ﻫ(三)、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征。
(1)科学管理。
(2)分权管理。
(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ﻫ(四)、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化管理。
(2)民主化管理。
(3)科学化管理。
(4)法制化管理。
(5)以人为本。
(6)追求效率。
现代管理学重点

4、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5、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6、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的特点:1、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权力分化3、管理制度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经验管理占主导地位8、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的特点: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9、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1)系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20、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2、定性和定量相统一3、是一门软科学4、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三、现代管理学的特征: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四、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实际的方法3、安德鲁·尤尔三项原则:机械原则、道德原则、商业原则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科学管理理论以“经济人”为假设。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定义: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极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历史发展: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⑴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⑵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⑶简单的管理机构;⑷人格化的管理权力;⑸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⑴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⑶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⑷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近代社会管理的特点(有称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⑴科学管理;⑵分权管理;⑶法制管理;⑷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⑴系统化管理⑵民主化管理⑶科学化管理⑷法制化管理⑸以人为本⑹追求效率。
三、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的管理。
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⑴管理宗旨不同。
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宗旨,公共管理主体必须以公共需求为导向,以公共需求的实际满足为绩效衡量标准,切实履行公共责任。
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
私人管理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利润是私人管理的底线。
⑵管理主体不同。
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
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厂长、经理、董事长)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公司、企业)。
⑶管理依据不同。
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它是在国家民主宪法框架下进行的,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
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在遵循契约自由的条件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裁量权,其活动完全由个人权个人意志支配。
自考现代管理学学习重点

自考《现代管理学》学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管"、“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力的范围内,对事或物的管束处理过程.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职工在共同劳动过程中,由于共同爱好、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其他原因而自发形成的群体.4、所谓反馈,是指一个系统输出的信息反作用于输入信息,并影响信息的再输出,发挥控制和调节作用。
5、企业再造的目标不是渐进改变或局部改善,不是简单的产值、利润的增加,而是要实现企业性能和绩效的飞跃,故企业再造被称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6、所谓“红海”:是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
7、所谓“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8、决策: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9、所谓战略决策,是指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
10、所谓战术决策,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11、所谓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
12、所谓决策规则,是指决策者在选择决策方案时遵循的决策程序和方法。
13、决策体制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14、决策中枢系统是公共决策的核心,是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的。
15、决策信息系统是指由专业信息人员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等活动,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决策信息的组织体系。
16、职位是依据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具体工作岗位.17、所谓协作性理解,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客观全面地理解组织共同目标.18、所谓个人性理解,是指组织成员从个人利益出发,主观片面地理解组织共同目标.19、所谓自我超越,是指组织成员要不断学习,克服成见,勇于接受新观念和新方法。
现代管理学重点

绪论1、什么叫管理学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
2、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就应该是两大方面:一是组织本身包括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组织的构造及运行等等;一是组织内依靠行政机制运作的各种管理方式方法,包括对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的各种职能性方法。
3、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经营”在“管理”的外延之中。
通常按照企业管理工作的性质,将营销生产称作“经营”,之外的管理内容称为“管理”。
�经营是对外的,追求从企业外部获取资源和建立影响;管理是对内的,强调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建立秩序。
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开源,要赚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节流,要控制成本。
经营是扩张性的,要积极进取,抓住机会,胆子要大;管理是收敛性的,要谨慎稳妥,要评估和控制风险。
�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
企业要做大作强,必须首先关注经营,研究市场和客户,并为目标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基础管理必须跟上。
4、管理的发展方向�夯实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形成管理学的方法论。
�管理学研究内容深化。
这一深化有两个层面:一为沿管理学在20世纪已经形成的三大板块即组织理论、管理方法、经营理论方面的发展路径继续成长。
二为管理学将在更大程度上吸纳经济学在本世纪或下世纪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研究方法,从而使管理学与经济学在企业组织这一点上发生真正的沟通。
第一章管理的概念1、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2、管理具有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和经济性这五个特性。
3、管理的基本手段: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4、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1.管理客体的不确定性。
2.管理运行的时空不确定性。
3.管理工具、手段的不确定性。
4.管理实施结果的不确定性。
5、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新教徒伦理》、《经济史》 组织理论之父
梅奥 早期行为科学代表人 霍桑实验(1924-1932)
赫茨伯格 双因素理论M=V•E激励力量=个人预期价格*概率P49
麦格雷戈“X-Y”理论
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P5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大的学派有六个:
1、管理过程学派2、经验主义学派3、人群行为学派4、社会系统学派
5、决策理论学派6、数量学派等。
西蒙认为,现实中的决策,一般是在“有限度理性”条件下进行的,只有“令人满意”的标准, 才是更合理、更可行的准则,而并非最优化。
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思想是: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最好的方法,只有针对不同情况从而灵活变 通才最好。
管理科学是从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开始出现的,至今历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 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
1、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
4、 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管理道德的形成可以大致概括为
1、 管理道德评价:自我评价、社会评价;
2、 管理道德教育
3、 管理者的自我完善
一切不是由管理者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所作的道德评价都被看成是社会评价。
由集体舆论对管理者及其行为做出的评价,表达了一种客观的道德意向。
美国学者孔茨首先注意到了学派林立的状况(管理的丛林时管理就是决策” “有限度理性” ;2、马奇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伍德沃德(英)、菲德勒(美)
第一章导论 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 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3、 人类利益的趋同性决定了管理必须以效益为主导。
管理道德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规范对象的特殊性;2、 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管理道德的出发点是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
管理关系中会出现的人际冲突
1、 管理者之间由于认识不同造成的冲突;2、 利益上的冲突;
3、 管理中的结构缺陷造成的冲突;4、 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冲突。
效果是一项活动的成效与结果,是人们通过某种行为、力量、方式或因素而产生出的合目的性 结果;
效率是指特定的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与所取得的效果之间的比率;
效益是一种有益的效果,具体地说,它反映了人们的投入与所带来的利益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管理必须重视效益?
1、 自然资源的匮乏决定了管理必须注重效益;
2、 国际竞争的加剧决定了管理必须以效益取胜;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世界性会议上,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
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指企业职工在共同劳动过程中,由于共同爱好、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其 他原因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双因素理论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包括
1、 成就2、上级赏识3、 工作责任4、 个人进步等。
麦格雷戈“X-Y”理论的X理论代表,采取强制、惩罚和监督的方法,而Y则反之。
5、 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6、 对组织机构的管理制实行例外原则; (单)
7、 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统一指挥、统一领导、跳板原则(法约尔桥)P44
韦伯认为,组织赖以建立的权威有三:
1、 传统权威
2、 超凡权威
3、 合理—合法的权威(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组织,才是理想的组织) 。
管理道德的内容
1、 有道德的管理者:每个管理者都应当努力完善自我,自学地去做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
2、 管理道德规范
a、 忠于职守b、遵纪守法c、实事求是d、 团结协作e、 尊重人才
3、 管理人格:也就是管理者的人格,是管理道德的最高实现,是管理规范在管理者心灵中的 内化,表现为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总和。管理者的道德品质则是他道德 心理和道德意志的统一。
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
人本主义思想:孔子《为政》中提出君子不器
专制管理思想:韩非子
荀子“上下俱富”
西汉司马迁“善因论”
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的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首推埃及的胡夫金字塔。
亚当•斯密(英)《国富论》提出劳动分工
罗伯特•欧文(英) 人际关系之父
查乐斯•巴贝奇《论机器和制造业的节约》提出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在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系统化管理
民主化管理
科学化管理
法制化管理
以人为本
追求效率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2、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
3、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分析和借鉴国外有关管理理论
4、 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注意和行政管理学中的方法做区分)
1、 比较研究法2、 定量分析法3、 历史研究法4、 案例研究法
5、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根本)
行政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则
人本原则、系统原则和效益原则是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人是目的”的观点是现代管理者的共识。
为什么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1、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件的根本保障;
2、 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3、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一种充分新生人的权利的管理,它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 关系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
重视人的需要是一切成功管理的钥匙。
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基本成份之一,要素和系统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系统具有下列特性:
1、 整体性2、层次性3、 动态性4、 开放性
任何有机系统者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系统正是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交流,才得以维持其生命。 (系统的开放性)
管理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组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