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是指通过改变和优化技术来提高产品、服务或流程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开发,以解决问题并创造新价值。

技术创新的理论可以分为三方面:需要理论、创新能力理论和团队理论。

需求理论主要是假定全球化的过程中,消费需求的变化成为了技术创新的最主要驱动力。

因此,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市场对价格的考虑,以及对市场环境和潜在竞争者的了解。

根据需求理论,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的活动,其目的是创造符合市场需求的积极裨益,以满足消费者的愿望和需求。

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并不是旁门左道,而是为市场提供需要的服务和产品。

创新能力理论认为创新不是一种随机事件,而是由创新能力和机会结合而产生的结果。

创新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拓展知识来积累的能力,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应对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它包括具有高水平的研发能力、市场嗅觉敏锐、判断力强等。

创新能力理论指出,技术创新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团队,而这种团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不断创新都需要管理层的关键驱动力。

团队理论则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其中领导力、良好的人际沟通、共同的工作目标、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团队理论认为,一个成功的技术团队应该由多学科、多技能和多层次的人员组成,具有不同的经验和知识背景,能够在不同专业领域内提供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团队成员的不断互动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知识、发现新思路。

这种合作在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团队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且增强团队的声誉。

总体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意味着产品、服务和流程的改进,而且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需要理论、创新能力理论和团队理论是三个相互关连的理论框架,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是指解释技术创新过程、影响技术创新成功
与失败的理论体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创新理论:
1.技术扩散理论:描述了技术从创新者到其他用户的传播过程,包括创新者的采纳动机、传播渠道、传播速度等因素。

2.技术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技术从发展初期到成熟阶段会经历一个固定的生命周期,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
衰退期,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策略。

3.创新者理论:强调个体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认为创新成功与创新者的个人特质、背景以及创意产生过程密切相关。

4.技术演化理论:研究技术在长时间尺度上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探讨技术创新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5.资源依赖理论:强调技术创新的成功与组织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以及组织内部资源的配置和整合能力。

6.路径依赖理论:指出技术创新的路径取决于过去的选择和决策,难以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7.社会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社会与技术相互作用的产物,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社会背景对创新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理论提供了分析技术创新过程的框架和解释,对于指导实际的技术创新活动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是研究科技创新过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目的是解释科技创新的决定因素以及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

技术创新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探讨科技创新的来源和影响,并从社会变革的角度深入研究科技创新的作用。

技术创新理论的宏观层面从宏观层面上看,科技创新的决定因素是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形成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如科技水平、技术设备、研发财力、人力资源等。

社会环境是指科技创新有利的社会背景,如文化氛围、市场环境、政府政策和法律环境。

政策环境是指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如投资、税收优惠、创新奖励、工业培训制度等。

技术创新理论的微观层面从微观层面上看,科技创新的决定因素是研发财力、管理能力和创新文化。

研发财力是指企业投入研发的财政资金,包括人均研发经费、研发设备、技术服务和人力资源等,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资源。

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研发组织能力,包括项目管理、研发管理、财务管理与绩效考核等。

创新文化是指企业内部鼓励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包括鼓励创新活动、分享创新成果、和奖励创新者等。

技术创新的社会作用技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和拓展市场。

首先,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可以改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开发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技术创新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改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安全性,保护环境,改善体育、娱乐、文化和其他方面的设施。

第三,技术创新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企业可以招聘技术创新人才,为未就业者提供合适的岗位,从而减少失业率。

最后,技术创新可以拓展市场,新产品和新技术可以拓宽企业市场,扩大经营规模,企业可以把新技术用于新市场,实现全新的利润增长模式。

结论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理论聚焦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以及研发财力、管理能力和创新文化的影响,在研究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创新目标的有效途径。

技术创新理论发展综述

技术创新理论发展综述

技术创新理论发展综述1.线性创新模型线性创新模型是技术创新理论的最早形式,基于技术发展的线性观念。

该模型认为创新是线性的,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和市场推广等各阶段按照固定的顺序依次发生。

这种模型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外部环境对创新的影响和外部知识的作用。

2.扩散创新模型扩散创新模型由艾弗里·罗杰斯于1962年提出,强调创新的传播和采纳。

该模型认为创新经历了5个不同的采纳类别:先知、创新者、早期采纳者、早期多数以及后来者。

扩散创新模型比线性模型更全面地考虑了市场需求、社会影响和创新的传播过程。

3.技术扩展模型技术扩展模型主要由克里斯廷森于1997年提出,该模型反对线性创新模型,并强调创新是非线性的、动态的和复杂的过程。

技术扩展模型认为创新可以是渐进的(增量式创新)或突破性的(基于平台的创新),并探讨了技术创新的颠覆性后果。

4.开放创新模型开放创新模型是由亨利·切斯布罗和迈克尔·普拉达提出的。

该模型强调公司在创新过程中需要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知识交流和技术共享。

开放创新模型充分利用了外部知识和资源,提倡跨界交流和开放合作,有助于加快创新速度和提高创新效果。

5.人类中心创新模型人类中心创新模型是基于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创新理论。

该模型认为创新的目标应该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升用户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突破。

人类中心创新模型强调观察和理解用户行为和心理,将用户置于创新过程的中心地位。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线性模型到开放模型的演进过程,越来越多地将创新视为一个非线性和开放性的过程。

现代创新实践需要充分利用外部知识和资源,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将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放在创新优先级的核心位置。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掌握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创新能力和应对挑战至关重要。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Technical Innovation Theory)[编辑]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技术创新理论(Technical Innovation Theory)的首次由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的《经济发展理论》系统的提出。

”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the setting up of a new product in function),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结合。

并将其引入生产体系。

创新一般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1)制造新的产品:制造出尚未为消费者所知晓的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采用在该产业部门实际上尚未知晓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开辟国家和那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尚未进入过的市场:(4)获得新的供应商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创造或者打破原有垄断的新组织形式创新并不仅仅是某项单纯的技术或工艺发明.而是一种不停运转的机制.只有引入生产实际中的发现与发明.并对原有生产体系产生震荡效应。

才是创新。

[编辑]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后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被他的追随者发展成为当代西方众多经济学理论的两个分支一是新古典经济学家为将技术进步纳入到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成果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二是侧重研究技术创新的扩散和技术创新的轨道”和范式等理论问题。

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至今已有将近100年的时间.这期间有众多学者对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许多有特色的理论。

但是由于这些研究的出发点和前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再加上技术创新是一个设计面广。

影响很大十分复杂的过程.所以至今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机构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定义莫衷一是。

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于1956年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该经济使用两类投入(资本和劳动)生产一种均质产品.首先假定技术保持不便.集中考察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资本累计模型)。

技术创新方法之一TRIZ理论概述

技术创新方法之一TRIZ理论概述
在利用TRIZ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将待设计的产品表达成为TRIZ问题, 然后利用TRIZ中的工具,如发明原理、标准解等,求出该TRIZ问题的普适解或 称模拟解(Analogous solution);最后设计者在把该解转化为领域的解或特解。
1.4、TRIZ理论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 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 和模式。
创造是指第一次提出、造出的东西,是第一次产生崭新的物 质成果或精神成果的行为,它给人们带来新奇或方便。
创新是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事物的 过程。
创获取潜在的利润。
创新思维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
1.1何谓创新 当阿奇舒勒对250万个专利进行研究时,发现可以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将 这些专利技术解决方法分为5个“创新等级”。
1.1何谓创新
时时都是创造之时 处处都是创造之地 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阻碍创新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们头脑中的传统的、固定的观念和思维中形 成的习惯与定势,要创新就必须勇于突破思维的惯性和定势。
1.1何谓创新 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
式,也就是说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
第1级:技术系统的简单改进,所要求技术在系统相关的某行业范围内 (32%);
第2级:包括技术矛盾解决方法的发明,要求系统相关的不同行业知识 (45%);
第3级:包含物理矛盾解决方法的发明,要求系统相关行业以外的知识 (18%);
第4级:包含突破性解决方法的新技术,要求不同科学领域知识(4 %);
第5级:新现象的发现(1%)。(括号中的为占总专利比重。)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目录摘要 (1)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 (7)(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学生:指导老师: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Abstract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it gets revelational suggestion and arrangement to search the new way of their own that fit to ourcountry's companies.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corecompetitiveness 、Haier Group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21世纪是创新制胜的世纪,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Technical Innovation Theory)[编辑]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技术创新理论(Technical Innovation Theory)的首次由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的《经济发展理论》系统的提出。

”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the setting up of a new product in function),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结合。

并将其引入生产体系。

创新一般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1)制造新的产品:制造出尚未为消费者所知晓的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采用在该产业部门实际上尚未知晓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开辟国家和那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尚未进入过的市场:(4)获得新的供应商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创造或者打破原有垄断的新组织形式创新并不仅仅是某项单纯的技术或工艺发明.而是一种不停运转的机制.只有引入生产实际中的发现与发明.并对原有生产体系产生震荡效应。

才是创新。

[编辑]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后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被他的追随者发展成为当代西方众多经济学理论的两个分支一是新古典经济学家为将技术进步纳入到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成果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二是侧重研究技术创新的扩散和技术创新的轨道”和范式等理论问题。

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至今已有将近100年的时间.这期间有众多学者对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许多有特色的理论。

但是由于这些研究的出发点和前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再加上技术创新是一个设计面广。

影响很大十分复杂的过程.所以至今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机构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定义莫衷一是。

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于1956年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该经济使用两类投入(资本和劳动)生产一种均质产品.首先假定技术保持不便.集中考察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资本累计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7(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学生:指导老师: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Abstract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it gets revelational suggestion and arrangement to search the new way of their own that fit to our country's companie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Haier Group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21世纪是创新制胜的世纪,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而如今,“创新”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基础上,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高新技术更是当代企业抢占先进生产力制高点的关键因素。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如果不能持续创新,一个民族将难以兴盛、难以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

谁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

为此,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②毫无疑问,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缺乏创新意识的企业是不会有前途的,而技术创新首当其冲。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柯达是世界各地众人皆知的名牌产品,曾称雄世界摄影器材市场100多年。

它的年销售额曾经高达近200亿美元,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柯达王国,但曾几何时,柯达公司却开始①肖峰. 企业文化.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②葛新权,李静文,彭娟娟. 技术创新与管理.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陷入困境,步履维艰,呈日薄西山之势。

20世纪40年代前,柯达的发展道路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从50年代起,由于竞争的后起之秀的出现,对柯达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而此时的柯达公司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公司所面临的危机,不重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产品,而是仍然陶醉在往日巨大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中。

20世纪50年代,各种成像及摄影技术的兴起,使柯达公司受到很大的冲击,几经拼搏才度过这一难关。

但是好景不长,日本的富士公司不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

富士以柯达的同类产品上市,但其价格却较柯达低廉,性能也更为优越,于是,富士公司成了柯达公司的强劲对手。

在20年的较量中,柯达在竞争中屡屡居于下风,这个风靡全球的名牌不得不大量裁员,并被迫让出一部分市场,以缓解其入不敷出的局面①。

柯达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就在于它停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而忽视了创新,没有继续运用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至于企业失去了活力,让自己的竞争对手超过了自己。

柯达的兴衰史对于今天中国的每一个企业来说,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另一个例子是:在日本,位居熬头的“花王”化妆品公司针对化妆品市场高度饱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大胆提出了“依靠独创技术求生存”的经营战略。

“花王”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发奇想”、“闯新路”,千方百计创新,在不长的时间内,该公司便连续推出了“高效洗涤剂”、“生物技术洗衣粉”等前所未有的新产品,上市后很快被消费者接受,从而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与上一案例中的柯达公司相比,“花王”公司的规模要小得多,历史也不长,品牌也没有柯达响亮,但是“花王”公司能够重视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并致力①肖峰. 企业文化.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于培育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最终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长足发展,显示出强劲的成长势头。

实际上“不创新,就死亡”早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规律①。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企业核心能力的较量,而企业核心能力强弱的体现就在于它的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

技术创新之所以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因为唯技术创新,企业生产出成本低而质量高的产品,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低支付而高效用的服务,也才能留住老客户并拥有新客户,最终使自己有广大而深厚的市场基础。

同时技术创新必然使企业充满活力,具有活力的企业,可以克服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因而会在困难中持续推进自己的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的高效顺利发展。

事实证明,长寿企业和健康发展的企业除了都遵循公平竞争的市场游戏规则外,就是有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的共同追求。

中国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所在就是始终坚持科技第一、创新第一的发展理念。

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企业的灵魂与生命,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然要求。

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的那样:“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而张瑞敏所指的创新,其核心正是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技术创新理论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Joseph A.①李荣平,刘刚海. 技术创新能力与活力评价理论和实证研究.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6Schumpeter)1912年提出的创新理论。

从那时起,技术创新就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及实际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

几十年以来,国外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熊彼得创新理论得到分解研究及技术创新理论的建立阶段;70年代是当今技术创新理论开始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阶段;80年代是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形成和扩展阶段;80年代以后技术创新理论进入综合、实用在再拓展阶段。

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

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就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得,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理论,并运用创新理论解释了经济发展的问题。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①。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后来人们将他这一段话归纳为五个创新,即: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制度创新。

①CK rahalad,Gary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March-April虽然熊彼特界定了创新的概念,描述了创新的类型,给出了总体上的创新理论,但他并没有对以上所说的五方面创新做出专门的分析研究。

从20世纪70-80年代起,随着对有关创新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始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人们逐渐将“创新”的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并且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创新”的主导地位。

70年代下半期,“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厄特巴克(J.M.UMerback)在70年代的创新研究中独树一帜,他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

20世纪80年代,英国技术创新专家弗里曼(C.Freeman)等人把技术创新分成四类:渐进性创新,即产品或工艺连续的、显着的改进;根本性创新,即根本的突破,产生新的产品,如电视机、数控机车等;新技术体系,即具有普遍影响的创新,产生新的产业,如化学工业,家用电器等;技术革命,即带来技术示范式变化的创新,带动经济周期的变化,如蒸汽机、微电子设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