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朋自远方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 (1)

七年级语文上册《有朋自远方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体会主题的深刻含义,认知友情内涵,理解交友之道。
;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归纳、运用资料的能力。
锻炼学生各方面的综合性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各自收集好与主题活动相关的资料,并及时归纳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说心得、谈体会展未来重行动等形式参与完成课堂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择友观,学会与身边的人交朋友。
通过发生在古往今来的有成就有大作为的人身上的故事,感悟他们从小对时光的利用,让同学们从内心深处受到启发,从现在起珍惜少年时光,发奋读书。
学会与人很好地沟通、交流合作,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练习用语准确生动、文明得体地在学习生活中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
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友观。
课前准备:1、引导学生从不同渠道收集、整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各种相关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做好知识方面的储备工作,各组从报纸、图书互联网等渠道中搜集有关广交益友的诗歌、散文、格言、俗语和与活动主题有关的成语故事、体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主题的真实故事、歌曲等,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汇编、归类,并在班内做好广交益友的宣传、鼓励。
2、资料可以是课内各学科包含的相关资料,还可以是报刊、影视、广播、网络、课外书籍、风俗民情等等,这其中网络和书籍查找又是最便捷的,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活动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完成资料的收集。
3、资料收集后,教师要教学生根据活动需要,认真筛选资料,并按一定的特点、性质以卡片或笔记等方式进行归类整理,以方便资料的灵活使用。
4、合理安排好实践活动的时间5、做好活动的各种紧急情况预案6、可以提前邀请本班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参加此次活动,针对不同的老师写好不同颜色的邀请卡,注意运用书面礼貌用语,表意正确。
教学过程:一、自我简单介绍通过谈谈自己经历过的关于友情的事,在此时真诚地讲给大家听,并聊聊自己的心理感受,无论是喜欢的、高兴的、快乐的、幸福的还是讨厌的,悲伤的、沮丧的、痛苦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有朋自远方来》【学习内容】教材:《有朋自远方来》【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资料。
2.能独立思考网络交友的利弊,坦诚地与同学交流看法。
3.结合阅读图书中的选文,写好自我介绍发言稿。
4.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策划并组织实施小型的班级活动。
【学习重点】1.学会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资料。
2.能独立思考网络交友的利弊,坦诚地与同学交流看法。
【学习难点】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策划并组织实施小型的班级活动。
【学习过程】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朋友,在我们的一生中就像家人一样,占有重要的位置。
又有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朋友,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我们的人格。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我们交什么样的朋友,就意味着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曾国藩曾说过:“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要保持积极、健康、正面的思维,要取得事业的成功,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就需要我们检验自己的交友原则,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朋友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是打扰时,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升时,不用改变称呼的人;是天涯海角,都彼此持念的人。
朋友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牵挂。
一、活动准备(一)分组任务1.一、二小组负责搜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
2.三、四小组负责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
3.五、六小组负责搜集有关交友的成语典故及其他相关资料。
(二)集体任务1.各小组制作邀请卡各小组邀请任课老师,并合力完成邀请卡的设计、制作、发放。
2.准备自我介绍发言稿(1)阅读图书选文《我的母亲》(丰子恺)《父母是最朴素的人文》《温馨》《怀念母亲》《母亲和书》《花脸》,借助选文旁批和文后阅读提示中有关写作技法的分析,自主归纳学习写人记事的方法。
(2)结合阅读图书选文与写作课上学到的方法,抓住自己的特点,写一篇生动的自我介绍发言稿。
(3)准备照片或视频辅助介绍。
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义结金兰……交友名句: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2019年秋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1.让学生主动与人交流、结为朋友。
2.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加油站。
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目标导学一交友之道,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搜集交友的诗词(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欧阳修)(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
(唐·张籍)(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
(唐·李端)(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5)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
(唐·张谓)(6)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唐·李贺)(7)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
(晋·傅玄)2.学生展示搜集的名言警句(1)友谊应当是不朽的。
——蒂特·李维(2)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难。
——爱比克泰德(3)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下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就意味着死亡;你在人间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了友情。
——威·莫里斯(4)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
——哥尔顿(5)友谊!你是灵魂的神秘胶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会性的连接物!——罗·布莱尔(6)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
——莫洛亚3.学生展示搜集的真诚的友谊(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感,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终使他免遭祸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展示自我,与人建立纯真的友谊。
2.引导学生掌握积累知识、资料搜集的方法,试着从中受到启发。
3.联系交友经历,独立思考网络交友的利弊,并能坦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交友之道”的内涵,明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2.学会按照主题要求,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资料。
3.学会整理和研读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交友之道”的内涵师:进入初中,我们来到了新校园、新环境,遇到了新老师,结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该如何与他们交往,与他们建立友谊成为朋友呢?在交往过程中,我们该遵循怎样的“交友之道”呢?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吧!(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那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1.了解“朋”字内涵课件出示:猜一猜图片中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预设朋。
甲骨文的“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课件出示:猜一猜图片中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预设友。
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示亲密友好。
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师小结:通过对“朋友”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
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友善。
2.从《伯牙绝弦》的故事理解“朋友”课件出示:伯牙是有名的琴师,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
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
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
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打柴人,名叫锺子期。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学目标】1.学会与人合作,能用文字、语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培养友情,理解交友之道。
【教学重难点】掌握交友之道,勇于展示自我,培养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朋友是我们的镜子,交什么样的朋友,有时候会左右甚至决定着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要保持积极、健康、阳光、正面的思维,要取得事业的成功,要活出生命的精彩,交什么样的朋友很重要。
为了同学们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二、解读“朋友”内涵1.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交流点拨】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
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
(2)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交流点拨】“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
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去伤害,带去痛苦,而是给他人带去快乐和益处。
三、探讨交友之道1.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交友的诗词。
(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欧阳修(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
——唐·张籍(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
——唐·李端(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2.朋友故事汇。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请两组同学讲述所搜集的故事典故。
示例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且生活上有失检点,喜欢赌博。
他的好友诗人张籍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播,就对他姑息迁就。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朋自远方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有朋自远方来》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有朋自远方来》是一种与阅读和写作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
它在“亲情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是关于母爱、亲情、家族等话题的散文阅读课和文言文阅读课以及学会记事的写作课之后。
而且,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
学情分析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一定会使用图书馆的资料来检索材料;刚升入七年级的他们对于周围的同学还有一些
生疏,在讨论时可能会因羞涩而不好意思先开口;对于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方式他们了解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了解到亲情重要性后的迈向“青年”行列的孩子们当务之急是要更加能够分辨出什么叫
做友情,以及了解友情的产生和维护会经历哪些过程。
教学目标1.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
其他材料并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弊。
2.借助整理的材料联系自身经历讨论各自对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认识与看法。
教学重点
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
他材料并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弊。
教学难点联系自身经历讨论各自对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认识与看法。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先掌握利用图书馆来检索文字信息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学目标1.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
2.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活动准备1.课前每位学生收集几个有关友谊的小故事,以便交流。
2.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导语设计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
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再如:甲骨文的“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志同道合为“朋”,情趣相投为“友”。
活动过程活动一:交流收获,解读“朋友”1.交流收获。
搜集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
明确:(1)交友名句: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交友故事:①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②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③俞伯牙摔琴谢知音……2.讲述交友的故事同学们还听说过哪些古人的这交友故事呢?看完下面这些故事,你对“朋友”的内涵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管鲍之交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同去齐国谋生。
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王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
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当了他们两人的老师。
齐国发生内乱,齐襄王被杀死,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
结果公子小白当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
为了治理好国家,齐桓公问鲍叔牙有什么高见。
鲍叔牙说:“您需要一个才智过人的贤人来帮助。
”齐桓公说:“难道还有比您更能干的人吗?”鲍叔牙肯定地说:“有,就是管仲。
”“管仲?!”提起管仲,齐桓公便咬牙切齿,原来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王位的时候,为保公子纠做国君,有一次,管仲躲在树林中向公子小白暗射了一箭,幸好射在衣带的铜钩上才没受伤,所以结下了一箭之仇。
鲍叔牙说:“管仲的才能超过我十倍,您要是不记前仇,真心实意请他来,不但能治理好国家,恐怕其它各国也得听您指挥呢!他说服了齐桓公,设法把管仲请来。
2019秋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含作文和综合性学习)统编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含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第二单元目录初一上语文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母亲逝世后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中讲述了自己双腿瘫痪后,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是身患重病的母亲用体贴入微、深沉无私的爱,使自己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
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该单元以“挚爱亲情”为中心话题,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内敛,情感真挚细腻。
本文被选入单元第一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感悟亲情的美好,更有利于后面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2课时,我今天的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主要是体会母亲深切的爱。
二、学情分析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初一学生在语文方面不论是朗读、品味还是情感表达能力都明显不足对于这篇课文学生受阅历影响容易浅层次的阅读母爱,无法深刻理解文本中母爱的内涵。
但我们正好可以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自己母亲在平时生活中对自己的关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在理解积累生字词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和小组合作学习,抓住文章的细节,从中品味出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母子亲情,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朗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方法,依据学情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1、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和小组合作学习,抓住文章的细节,从中品味出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一定会使用图书馆的资料来检索材料;刚升入七年级的他们对于周围的同学还有一些生疏,在讨论时可能会因羞涩而不好意思先开口;对于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方式他们了解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了解到亲情重要性后的迈向“青年”行列的孩子们当务之急是要更加能够分辨出什么叫做友情,以及了解友情的产生和维护会经历哪些过程。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有朋自远方来》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有朋自远方来》是一种与阅读和写作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它在“亲情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是关于母爱、亲情、家族等话题的散文阅读课和文言文阅读课以及学会记事的写作课之后。而且,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
(六)任务布置。
请学生组织者宣布下节课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分工并提要求。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先掌握利用图书馆来检索文字信息的方法,然后通过在图书馆的检索和利用网络的搜索找到有关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等的各类文字材料,分类汇总,阅读产生感悟,为讨论做好准备。
2.自愿组合成4-6人小组,在搜集材料讨论时作为相同类型材料的讨论小组,在展示活动时作为相同任务的工作小组。
2.小小辩论赛。
“网络交友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每方派三名辩手阐述自己组的观点,由老师来判断哪方获胜。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准备和讨论中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希望我们以后在检索文字材料时先明确查询目标,兵能够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完成任务;在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同学的发言非常精彩,但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明确交友之道的同时是否思考过我们应该用哪些品质来对待我们的朋友呢?宽容,热情,大度,诚信?哪些是必备的要素呢?希望我们在讨论之余把自己得到的启示运用在行动之上,每个人都能收获纯洁的友谊!。
二、课堂导入
读《伯牙绝弦》和《割席断交》两个故事,说一说文段中的主人公的交友原则都是什么,并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三、小组交流
1.就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交友之道”相关的感悟和启示。
2.小组探讨关于网络及其他渠道交友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四、小组展示
1.代表发言。
小组派代表对自己组的讨论进行总结发言,展示自己组对交友观的理解,并展示本组的交友之道。
教学目标
1.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材料并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弊。
2.借助整理的材料联系自身经历讨论各自对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认识与看法。
教学重点
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材料并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弊。
教学难点
联系自身经历讨论各自对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认识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