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 2
2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还在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就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着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2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2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第一次革命的时候有着很多的不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特点,第一在第一次革命的时候很多技术都是从工匠们的实践中得到的经验,那个时候科学和技术还没有结合在一起。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是一直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在促进生产力进步这一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还在于这一次的革命不同于第一次的时候是首先在英国最先爆发的,其他国家则相对来说是比较缓慢的。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差不多同时在几个国家进行的,技术也不仅仅是在一个国家单独发展,所以说规模是十分广泛的,整体来说发展要比之前迅速很多。
除此之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有些国家还没有完成第一次革命,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他们可以一起吸收两次革命的成果,而且还可以直接利用到国家之中,所以他们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比其他国家更快。
2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说明,首先还是要从政治方面来进行一些分析,当时资产阶级进行了许多的改革,各个国家的制度都得到了全新的确立,这为工业革命技术方面的改革奠定了政治基础。
而经济方面则在于第一次革命的成功让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飞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国力和国情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生产力也有了新的要求,这就为技术革命奠定了非常雄厚的资金基础。
另外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还在于在那个世纪中晚期的时候世界市场已经定型,对新式商品的需要也大幅度增加,这就要求更为边便捷的运输工具,而当时流行的还是前一次革命的时候留下的蒸汽机等机器,这已经不能够满足新的需求了。
而且当时电磁学等科技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也为电气的实现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方面的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一系列经济、技术、社
会变革,它是由新型科学技术基础下发展形成的工业新结构、经济新格局和社会新局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末80年代初,在石油出现、旅游工业兴起以及机器和
金属成为流行原料基础等诸多要素的带动下,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进步催化剂,并不
断改变着社会的基本架构。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期,主要依靠新兴的科学技术,使得铁路、汽车、电影等成为可能,使城市经济有了更迅速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大大提高,高效的交通运输和技
术进步等都对城市经济社会有着重大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新机器技术、自动化设备大量投入生产,同时,由国家法律保
障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普及,使工作更具有社会保障。
经济的社会化和货币化的拓展,让工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可能性,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正轨。
此外,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实践还引发了其他诸多事件,例如,世界贸易惯例,国家
机构和技术文明的转变,世界石油供应以及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等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在工业生产、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国
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也是现代文明的根本,为下一个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
了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条件下,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上又一次新技术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在这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俄、日等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阶段,发生于1870年前后,到20世纪初基本完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总的特征是科学技术成就迅速地应用到工业上。
这时起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局部变化,垄断应运而生,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②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迅速被应用于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时间:1870年—20世纪初2、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西门子:发电机70年代,格拉姆:电动机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使用。
内燃机: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新交通工具: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发明夫妻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并相应地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拍无线电报成功,从而、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科学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特点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4、影响:推动生产力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动,出现垄断组织*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指资本主义企业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中国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中国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即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至关重要。
这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和工业化模式让中国一度陷入了危机和挑战,也起到了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作用。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750-1900)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
英国的纺织业和煤炭工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其影响迅速传播到欧洲大陆和全球。
这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上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许多先进技术,如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电报、化学工业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改变,人们开始利用机器取代人力生产,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这对中国的农民经济有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化学化进程逐渐加快,许多传统农业工艺也逐渐消失,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
2.对经济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在贸易、制造业、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经济依赖于纺织、茶叶、丝绸等传统手工业的中国,受到了英国商品制造和贸易的挑战。
西方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造成了中国的贸易逆差。
与此同时,中国的纺织业逐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商品质量低下,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了经济落后,失去了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对社会的影响经济变化导致了社会的变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因此开始。
由于农民的财富被剥夺,大量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使得城市生活环境和卫生形势急剧恶化,社会压力增加,也引发了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890-1939)主要以电力、石油化学工业和制造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为代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中国的改变也十分显著。
1.技术上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许多骨干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如钢铁、汽车、飞机、轮船、无线电和电视广播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分类

工业革命的分类
工业革命有三次,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开始的工业变革。
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变革。
1. 时间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760年至1840年。
这一时期正值英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这段时间内,英国经历了农业革命、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革命的重要发展。
2. 关键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化生产:利用蒸汽机、纺织机械、矿山机械等机械设备,实现了农业、制造业和矿业的机械化生产。
•能源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从传统的水力和风力驱动向燃煤供能的能源转变。
•工厂体制:工厂体制的出现,将劳动者聚集在一起,实现了劳动力的大规模集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催生了大量的工业城市,吸引了农村地区的劳动者涌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中心的工业革命。
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1. 时间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871年至1914年。
这一时期正值美国和西欧国家在科技、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兴起和发展。
2. 关键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键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力和化学工业: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以及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工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改善和创新。
•大规模制造业: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企业,如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标志着工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交通和通信革命: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如蒸汽火车和汽车的广泛应用,以及电报和电话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和人员的流动。
•城市化和国际贸易: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5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1.生产生活领域: 电力成为新能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显著成果
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 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法拉第,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对电磁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出电磁感应 定律;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机和发电机; 提出了电场,磁场等重要概念。
第二次工业革命
22002105
第二次工业革命 温故知新: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最早的国家: 英国 最早的行业: 棉纺织业 开始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 主要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影响: 极大提高了生产力,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1.背景
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 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 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思德《世界近代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1.背景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②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③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 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 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电影摄影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 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电气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业革命。
其中西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低地国家和丹麦)和美国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紧跟着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从英国向西欧和北美蔓延。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电灯的发明为标志。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电的广泛应用。
1821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lO年后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为电机(电动机和发电机)及一切有线电器设备的创新奠定了科学基础。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电磁波的发现,则成为无线通信的科学基础。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7O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从此电力开始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强电能够提供绝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的能源,而弱电能够提供主要的通信手段(电报、电话等)。
其次,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了四冲程理论,成为内燃机发明的科学基础。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蒸汽机,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同时,科学家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推动了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
[编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l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而且引起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以及国际关系等各领域的变化:一、经济领域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垄断资本
资本输出
进一步 发展
起点(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初步 形成(19世纪中后期)——最终形成(19世纪末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税与贸 易总协定》的签署)——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 现和加强。
2.如何认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提示:(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 发电机 成功;不久实际可用的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________
发电机、电动机问世。
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 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②电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研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 汽车和飞机 。 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___________
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其范围、
规模更加广泛,速度更快。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 叉进行(如日本、德国)。
2.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提示:(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 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 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 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
【拓展延伸】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材料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解读:(1)这句话指出了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给人
类社会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2)负面影响:蒸汽机和内燃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快了全
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
垄断 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资本 (4)生产组织:_____ 主义发展的重要特征。 国际分工 日益明显。 (5)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_________ (6)世界体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最终建立。 导的_________________
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
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 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 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 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 工作)。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 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电气时代 (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__________”。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 等新兴工 (2)工业部门:诞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业。
重化工业 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 (3)工业结构变化:_________ 成分。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为远距 离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4)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 人造纤维 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_________ 制造业和建筑业 中钢铁大量使用。 (5)钢铁工业的进步:________________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
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
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1870年以后,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 工业革命相比各自所具有的特点。 提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 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
进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和科技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更加空
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成为将局部性的国际交流推进到 全球性的沟通,将分散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 界的根本动力。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西方殖民者经济上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狂 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在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之下,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 ②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同时中国的民族工 业继续服务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要。 ③科技: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思想和文明,促
第2讲
考纲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课标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考 点 搜 索
考试大纲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 ①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影响 ②工
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③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和发展 过程、影响④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 1.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2)消极影响 ①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 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 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一种很不公正、
很不公平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资本主 义制度 社会结构 殖民扩张
【知识导图】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
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资本、市场
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19世纪 初步 中后期 形成
新 航 路 开 辟
西 欧 国 家 的 殖 民 扩 张
雏形出现
世界市场
19世纪末 最终 20世纪初 形成
亚 非 拉 从属于 国 家 或 地 区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生产力 经济格局 经济思想 巨大 影响
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 的迅猛发展,进入电气 发展,进入 “蒸汽时代 ” 时代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 欧美其它工业国崛起, 经济霸权 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思 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 想 条 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 善,进入成熟阶段,垄 的统治,即资本主义制度 断资产阶级干涉国家政 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治经济生活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 盾日益突出 国家政权 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 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 球扩张 界
阶段特征。 提示: 阶段 工场手工业时期 (15、16~18世 纪中期) 自由资本主义时 期(18世纪中 期~19世纪中期 ) 垄断资本主义时 期(19世纪中后 期以后) 推动因素 新航路开 辟和殖民 争夺 工业革命 主要资本 显著特点 形成进程
商业资本
暴力掠夺
雏形阶段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
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 业革命
(3)表现。 ①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 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 国际分工 日益明显。 家之间的_________
3.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 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世 ①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 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交通工具 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 ②交通通讯:新型__________ 商业信息 的交流和传播。 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_________ (2)主要途径。 瓜分 势力范围 ,掀起____ ①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__________ 世界 的狂潮。 _____ ②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
源的无节制开采利用,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塑料、电池、 机器的噪音、工厂的粉尘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3)启示: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
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提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 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②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 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③思想: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
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 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 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 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