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第二章 集散控制系统构成PPT课件

4)递阶控制结构的特点
采用递阶控制结构,具有经典控制结构所不具有的优点:
①系统结构灵活,容易更改,系统容量可伸缩,能适应工业生产不同规模应用 要求;②控制功能增强。除了直接控制外,还有优化控制、自学习、自适应和 自组织等功能;
③降低了信息存储量、计算量,减少了计算时间;
④可设置备用子系统,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⑤各级的智能化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3)通信系统:是实现集散控制系统各级之间数据通信的桥梁。根据系统 的不同,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和通信方式可不同,其目的是实现各有关级之 间的数据通信。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章 集散控制系统构成
二、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 1.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特征
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特征:递阶控制结构、分散控制结构、冗余化结构。 (1)递阶控制: 集散控制系统是金字塔结构,同一级的各决策子系统可同时 对其下级系统施加作用,同时又受到上级的干预,子系统可通过上级相互交 换信息。因此,集散控制系统是递阶控制结构。
这类总线有基金会现场总线(FF)、Profibus-PA总线、world-FIP现场总线、 HART总线和LON总线等。其中,HART总线是过渡性的现场总线。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章 集散控制系统构成
三、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构成 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集散控制系统向现场级分散的结果。因此,它具有集 散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即它是:递阶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具有冗余 化结构 (2)现场总线的特点
1)执行器传感器现场总线(Actuator Sensor Bus)
化学工业出版社
执行器传感器现场总线是用于现场设备的底层现场总线。 适用于简单的开关装置和输入输出位的这类通信,数据宽度仅限于“位”。 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数据信息短,需快速和有预知的响应时间。它具有简化 现场接线、不支持本安回路、不支持总线供电、传输距离在500m以下等特点。 典型的执行器传感器现场总线有:Seriplex总线、AS-i 总线。 连接到执行器传感器现场总线的设备主要是接近开关、液位开关、开关式控 制阀、电磁阀、电动机和其他两位式操作的设备。 2)设备现场总线(Device Bus) 设备现场总线是中间层的现场总线。 适用于以字节为单位的设备和装置的通信,例如,用于分析器、编码器、流 程参数传感器、电机启动器、接触器、电磁阀等的信息传输。其特点是成本适 中,数据信息包括离散量和模拟量,要求有快速通信和预知的响应时间,它支 持总线供电,不支持本安回路。可采用双绞线作为通信媒体。 典型的设备现场总线有Interbus—S总线、DeviceNet 总线、Profibus DP总线、 ControlNet 总线、SDS总线和CAN总线等。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1.主机由中央处理器、时钟电路、内存等构成的计算机主机是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
它通过接口电路对被控对象进行巡回检测并向系统发出各种控制指令,通过操作台、通用外部设备接收各种指令与参数并输出操作人员所需的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与其他主机相互交换信息与命令,使控制系统有条不紊地完成数据采集与处理、逻辑判断、控制量计算、超限报警、故障诊断等任务。
2.通用外部设备通用外部设备包括打印机、记录仪、显示器、软盘、硬盘等,主要完成数据与状态的打印、记录、显示与储存等功能。
3.I/O 接口与通道I/O 接口包括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
I/O 通道包括模拟量、数字量以及开关量通道,其中模拟量通道含有A-D、D-A 转换电路。
I/O 接口和通道是计算机主机与被控对象系统之间连接的桥梁。
4.操作台操作台是人机对话的联系纽带。
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台可向计算机输入或修改控制参数,发出各种操作指令,也可观察被控对象的状态。
5.数据通信网络现代计算机控制系统通常包含数据通信网络,如含有RS-232、RS-485 等常规通信接口,CANBUS、PROFIBUS 等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
6.检测装置为了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必须先对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等)进行检测。
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将被检测的非电量参数转换成电量信号,如热电偶可以把温度转换成电压信号、压力传感器可以把压力转换成电信号等。
变送器的作用是将传感器得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统一的标准信号(0~5V 或4~20mA)。
7.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一种能提供直线或旋转运动的驱动装置。
它有电动、气动、液压传动等几种类型。
例如,在水位控制系统中,阀门就是一种执行机构,通过控制阀门就能控制进入容器的水的流量。
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

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可包含分散过程控制装置部分、集中操作和管理系统部分以及通信网络部分三大部分。
(1)分散过程控制装置
分散过程控制装置是集散控制系统与生产过程间的界面,生产过程的各种过程变量通过分散过程控制装置转化为操作监视的数据,而操作的各种信息也通过分散过程控制装置送到执行机构。
在分散过程控制装置内,进行模拟量与数字量的相互转换,完成控制算法的各种运算,对输入与输出量进行有关的软件滤波及其他的一些运算。
(2)集中操作、管理装置
操作管理装置是操作人员与集散控制系统间的界面。
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管理装置了解生产过程的运行状况,并通过它发出操作指令给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的各种参数在操作管理装置上显示,以便于操作人员监视和操作。
(3)通信网络
分散过程控制装置与操作管理装置之间需要有一个桥梁来完成数拟之间的传递和交换,这就是通信网络。
有些集散控制系统产品在分散过程控制装置内又增加了现场装置级的控制装置和现场总线的通信系统;有些集散控制系统产
品则在操作管理装置内增加厂综合管理级的控制装置和相应的通信系统。
这些集散控制系统使系统的分级增加,系统的通信系统对不同的装置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从系统总的结构来看,还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
虽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总的来说,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正在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
简述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各层次的主要功能

一、简述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各层次的主要功能(画出通用结构图、各部分硬件组成和实现的功能)答:按照DCS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分布,所有设备分别处于四个不同的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现场控制级、过程控制级、过程管理级和经营管理级。
与这四层结构相对应的四层局部网络分别是现场网络、控制网络、监控网络和管理网络。
1)现场控制级设备的任务主要完成过程数据采集与处理;直接输出操作命令、实现分散控制;完成与上级设备的数据通信,实现网络数据库共享;完成对现场控制级智能设备的监测、诊断和组态等。
2)过程控制级的主要功能是采集过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与处理;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输出控制信号,实现反馈控制、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和批量控制功能;现场设备及I/O 卡件的自诊断;与过程操作管理级进行数据通信。
3)过程管理级的主要设备有操作站、工程师站和监控计算机等。
操作站是操作人员与DCS相互交换信息的人机接口设备,是DCS的核心显示、操作和管理装置。
工程师站是为了控制工程师对DCS进行配置、组态、调试、维护所设置的工作站。
工程师站的另一个作用是对各种设计文件进行归类和管理,形成各种设计、组态文件,如各种图样、表格等。
监控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控制,如机组运行优化和性能计算,先进控制策略的实现等。
根据产品、原材料库存以及能源的使用情况,以优化准则来协调装置间的相互关系,以实现全企业的优化管理。
4)经营管理级是全厂自动化系统的最高一层。
主要功能是监视企业各部门的运行情况,利用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从企业全局利益出发,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其计划目标。
它从系统观念出发,从原料进厂到产品的销售,市场和用户分析、定货、库存到交货,生产计划等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协调,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产量,保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图)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控制站,进行数据采集及处理,对被控对象实施闭环反馈控制、顺序控制和批量控制。
第2章集散测控系统组成

度、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② 产生综合性报表 ③ 进行长期性的趋势分析 ④ 审查最优化 ⑤ 协调和调度各车间生产计划和各部门的关系
二、集散系统三大基本构成的特征
“三大块”与四层的关系:
1、分散过程控制装置对应于现场控制级和 过程控制装置级; 2、集中操作和管理系统对应于车间操作管 理级和全厂优化调度管理级; 3、通信系统完成各层之间的通信。
基本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
控制流程图
◆
典型控制回 路
◆
标准算法
— 管理程序
— 输入/输出处理程序
— 运算处理程序
— 控制处理程序
— 控制算法程序
◆
控制软件包的结构
基本控制器的可靠性
◆ 冗余手段 — 每若干台基本控制器有一个备用控制器,再加上一个备 用切换指挥器构成无中断控制系统 ◆ 自诊断措施 — 启动时的初始化检查,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在线的周期性 检查。
SO通道
开关量输出通道,用于控制电磁阀门、继电器、指 示灯、声报警器等只具有开、关两种状态的设备, 它是由端子板、SO板及机柜内电缆构成。
3、车间操作管理级的功能
中央控制室操作站、打印机、拷贝机、工程师站、计算站 ★ 显示工作站 — 主要由键盘、CRT显示器和打印机构成 — 主要是实现和操作员以及工程师有关的系统的功能: 操作员在运转整个系统时必要的操作功能; 工程师为了进行系统的生成和维护时必要的工程师功能 MMI—Man Machine Interface;OI—Operator Interface
1、分散过程控制装置部分 适应恶劣是生产环境; 分散控制; 实时性; 独立性。
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试题习题及答案

本答案仅供参考。
第1章绪论1.1 什么是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通过具体示例说明。
答:它是指由被控对象、测量变送装置、计算机和执行装置构成,以实现生产过程闭环控制的系统,它综合了计算机过程控制和生产工艺过程。
例如温度控制系统。
1.2 计算机控制工业生产过程有哪些种类型?答:计算机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一般有五种类型: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一般有哪几大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是怎样互相联系的?其中过程通道有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一般包括:主机、外部设备、过程输入输出设备。
两个过程通道,一个是输入通道,另一个为输出过程通道。
输入过程通道包括:A/D通道----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再输入;DI通道-----直接输入开关量信号或数字量信号。
输出过程通道包括:D/A通道----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后再输出;DO通道-----直接输出开关量信号或数字量信号。
1.4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答: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硬件主要有计算机(主机)、过程输入输出通道、操作台和计算机辅助设备组成。
如下图所示。
1.5 数字PID 控制算法有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答:数字PID 控制算法有位置式、增量式、速度式三种形式。
PID 位置式根据偏差计算阀门的位置,PID 增量式根据偏差计算阀门的变化;PID 速度式根据偏差变化程度计算阀门的变化。
1.6 试推导计算机控制系统PI 控制算法的位置式、增量式和速度式。
答:模拟PI 控制算法为])(1)([)(0⎰+=tI p dt t e T t e k t u 其中,p k ----比例增益I T ----积分时间常数在采样周期相当短暂时,用矩形法近似代替积分项∑⎰=≈ki ti Te dt t e 00)()(,其中T 为采样周期,k 为采样序号。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

机柜示例 :浙大中控JX系统
柜顶风扇 控制站插件箱
接线端子 I/O插件箱
交流电源: 交流电源经过集散系统的电盘的断路器给系统 供电,保证现场控制站供电系统高效、稳定、无 干扰。
每一现场控制站场均用双相交流电源供电,两相 互为冗余。
如果附近有经常开关的大功率用电设备,应采用 超级隔离变压器,将其初级、次级线圈间的屏蔽 层可靠接地。这样能很好的隔离共模干扰。
• 同步运转方式;
• 待机运转方式;
• 后退运转方式;
• 多级操作方式。
(1)同步运转方式
• 让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装置以相同的方式同步运转, 输入相同的信号,进行相同的处理,然后对输出
进行比较,如果输出保持一致则系统是正常运行
的。
• 双重冗余、“三中取二”(连锁)
• 应用于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场合
(2)待机运转方式
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尤其适用于有大量逻辑顺序控制的
过程。 (4)智能前端+通信系统+工业级微机
智能前端指用于生产现场的智能控制设备,作为分散控制 装置;用于小型集散控制系统。
第二节 DCS的结构特点
1、分级递阶控制体系结构
集散控制系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分级
(层、块)的。
垂直分级:是指功能方面不同的分级,至 少有两个分级,即监控级和控制级。
SBUS 总线
JX-300X典型的通信网络
SBUS总线
SBUS总线是控制站内部各卡件之间进行信息
交换的通道。主控制卡就是通过SBUS总线来管理 分散于各个机笼的I/O卡件的。
第一层为双重化总线SBUS-S2,位于控制站所管 辖的I/O机笼之间,连接主控制卡和数据转发卡。
第2章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2)报警处理
①报警类型 ②报警限值 ③报警优先级 ● 报警优先级参数 ● 报警链中断参数 ● 最高报警选择参数
(3)控制运算
常用算法
●常规 PID ●微分先行PID ●积分分离 ●开关控制 ●时间比例式开关控制 ●信号选择 ●比率设定
●时间程序设定 ● Smith 预估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 ●一阶滞后运算 ●超前-滞后运算 ●其他运算等
输入处理
报警处理
控制运算
回路组态
输出处理
反馈控制功能分布图
38
(1)输入信号处理 ➢模拟输入信号处理
●合理性检验 ●零偏修正 ●规格化 ●工程量变换 ●非线性处理 ●开方运算 ●补偿运算 ●脉冲序列的瞬时值变换及累计
➢对于数字信号
●状态报警及输出方式处理。
➢对于脉冲序列
●瞬时值变换及累积计算。
39
40
23
2.2.2 操作站
信息报警站
桌面型 操作站
嵌入型台式 操作站
工程师站 主机
控制站 显示器 标准键盘
工作台
操作站 主机柜
中央控制室设备
24
4
☞ DCS 操作站一般分为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两种。 ●工程师站主要是技术人员与控制系统的人机接口,可以
对应用系统进行监视。 ●工程师站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功能齐全的工作平
逻辑控制功能
●与 ( AND ) ●或 ( OR ) ●非 ( NO ) ●异或 ( XOR ) ●连接 ( LINK )
●进行延时 ( ON DELAY ) ●停止延时 ( OFF DELAY ) ●触发器 ( FLIP - FLOP) ●脉冲 ( PULSE )
45
3.顺序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 DCS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 DCS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1
第一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
工作站
通信网络 I/O卡 卡 控制器
2
(集散控制系统 DCS)集中操作监控级
3
4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 第一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 一、集散控制系统的各层功能 功能分层是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特征, 反映了集散控制系统的“分散控制、集 中管理”的特点。 四个层次
32
通信系统+操作管理机 (1)工业级微机 通信系统 操作管理机 )工业级微机+通信系统 工业级微机用作多功能、多回路的分散控制装置; 工业级微机用作多功能、多回路的分散控制装置;操 作管理机使用PC机 相应软件由软件厂商开发。 作管理机使用 机,相应软件由软件厂商开发。
通信系统+工业级微机 (2)单回路控制器 通信系统 工业级微机 )单回路控制器+通信系统 单回路控制器作为分散控制装置; 单回路控制器作为分散控制装置;工业级微机作为操 作管理站,通用性强、自行开发软件。 作管理站,通用性强、自行开发软件。适用于中小型 企业(集散控制系统)。 企业(集散控制系统)。
22
1、递阶控制结构 、
(4)递阶控制结构的特点 ) 系统结构灵活,容易改变,系统的容量可以扩大或缩小; 系统结构灵活,容易改变,系统的容量可以扩大或缩小; 控制功能增强,除了直接控制外,还有优化控制、自学习、 控制功能增强,除了直接控制外,还有优化控制、自学习、自适 应和自组织等功能; 应和自组织等功能; 降低了信息存储量、计算量,减少了计算时间; 降低了信息存储量、计算量,减少了计算时间; 可以设置备用自系统,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可以设置备用自系统,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各级的智能化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各级的智能化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39
交流电源: 交流电源: 交流电源经过集散系统的电盘的断路器给系统供 电,保证现场控制站供电系统高效、稳定、无干扰。 保证现场控制站供电系统高效、稳定、无干扰。 每一现场控制站场均用双相交流电源供电, 每一现场控制站场均用双相交流电源供电, 两相互为冗余。 两相互为冗余。 如果附近有经常开关的大功率用电设备, 如果附近有经常开关的大功率用电设备,应 采用超级隔离变压器,将其初级、 采用超级隔离变压器,将其初级、次级线圈 间的屏蔽层可靠接地。 间的屏蔽层可靠接地。这样能很好的隔离共 模干扰。 模干扰。 对控制连续性要求特别高的场合, 对控制连续性要求特别高的场合,应装设不 间断供电电源UPS 间断供电电源UPS 。
26
3、冗余控制结构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集散控制系统重要设备、对 全局系统有影响的公共设备上常采用冗余结构。 经常采用的冗余方式有: 同步运转方式; 待机运转方式; 后退运转方式; 多级操作方式。
27
(1)同步运转方式 )
让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装置以相同的方式同步运转, 输入相同的信号,进行相同的处理,然后对输出进 行比较,如果输出保持一致则系统是正常运行的。 双重冗余、“三中取二”(连锁) 应用于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场合
前提: 现场级实现控制的前提 微处理器进入现场变送器、 现场级实现控制的前提:微处理器进入现场变送器、传感 器和执行器;现场总线的应用。 器和执行器;现场总线的应用。部分或完全完成过程控制 级的功能。 级的功能。
7
一、集散控制系统的各层功能
四个层次
8
2、过程控制级的功能
下位机)+I/O卡件 结构:过程控制设备 下位机 结构:过程控制设备(下位机 卡件 功能: 功能:
11
一、集散控制系统的各层功能
四个层次
12
4、全厂优化和调度管理级的功能
从系统的观点: 销售; 从系统的观点:原料 销售;优化协调 功能: 功能:
优化控制; 优化控制; 协调和调度各车间生产计划和各部门的联系; 协调和调度各车间生产计划和各部门的联系; 主要数据的显示、存储和打印; 主要数据的显示、存储和打印;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
36
系统硬件
I/O 单 元 机 笼
I/O 单 元 机 笼
37
机柜结构
机柜内部装有多层机架,安装电源及多种模件 外壳采用金属材料以提供电磁屏蔽。 为保证散热降温,柜内装有风扇。 柜内大多设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38
浙大中控JX-300系统 机柜示例 :浙大中控 系统
柜顶风扇
控制站插件箱
接线端子 I/O插件箱 I/O插件箱
13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 第一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 二、集散系统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三大块” 基本结构:“三大块” (1)分散过程控制装置 ) (2)操作管理装置 ) (3)通信系统 )
14
二、集散系统的基本结构
(1)分散过程控制装置 下位机 )分散过程控制装置-下位机 是集散控制系统与生产过程间
DDC直接数 DDC直接数 字控制站 数据 采集站 多功能 控制站 可编程逻辑 控制站 单回路调节 控制站
管理计算机
中央操作台 LAN局域网 LAN局域网
网间连接器
操 作 员 站
监控计算机
网间连接器
高速数据公路
现场级
生产过程
35
过程控制级(Process Control Unit )
系统硬件 控制站( 简称CS CS, AS) 控制站(CONTROL STATION, 简称CS,或AS) 由主控制卡、通信卡件、I/O卡件 卡件、 由主控制卡、通信卡件、I/O卡件、供电单元组成 通过不同的硬件配置和软件设置可构成不同功能的控制站 过程控制站PCS 过程控制站PCS 逻辑控制站LCS 逻辑控制站LCS 数据采集站DAS 数据采集站DAS 核心部件是主控制卡, 核心部件是主控制卡,它能进行多种过程控制运算和数字 逻辑运算,并能通过下一级通信总线(SBUS)获得各种 逻辑运算,并能通过下一级通信总线(SBUS)获得各种 I/O卡件的信息 卡件的信息。 I/O卡件的信息。
信息量大; 信息量大; 易操作性; 易操作性; 容错性好; 容错性好;
3、通信系统部分
开放性: 开放性:上层与其他厂商产品间 互操作性:下层与其他厂商变送器、 互操作性:下层与其他厂商变送器、执行器间 传输速率 误码率
18
DCS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 DCS的结构特点
一、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特征
1、递阶控制 结构 2、分散控制 结构 3、冗余控制 结构
20
1、递阶控制结构 、
(2)多级结构 ) 为了减少同一级的各子系统 之间信息的交换和决策的冲 突,在分散的各决策子系统 添加一级协调级。 添加一级协调级。
21
1、递阶控制结构 、
(3)多重结构 ) 第一重:按一定物理规律变化的物理现象; 第一重:按一定物理规律变化的物理现象; 第二重:受控系统(从信息处理和控制角度); 第二重:受控系统(从信息处理和控制角度); 第三重:经济实体,评价其效益和利润(经济学角度) 第三重:经济实体,评价其效益和利润(经济学角度) 比较: 比较: 多重结构:主要从建模考虑; 多重结构:主要从建模考虑; 多级结构:子系统关联、横向分解、纵向分级; 多级结构:子系统关联、横向分解、纵向分级; 多层结构: 多层结构:复杂控制规律
上位机)、打印机、 中央控制室:操作站、工程师站 上位机 中央控制室:操作站、工程师站(上位机 、打印机、计算站 功能: 功能:
数据显示与记录; 数据显示与记录; 过程操作(含组态操作、维护操作); 过程操作(含组态操作、维护操作);警、事件的诊断和处理; 系统组态、维护和优化处理; 系统组态、维护和优化处理;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 报表打印和画面硬拷贝。 报表打印和画面硬拷贝。
通信系统+工业级微机 (5)智能前端 通信系统 工业级微机 )智能前端+通信系统 智能前端指用于生产现场的智能控制设备, 智能前端指用于生产现场的智能控制设备,作为分散控制装 置;用于小型集散控制系统。 用于小型集散控制系统。
34
二、按四层分析: 按四层分析:
生产管理级 监控级 工程师操作站 过程控制级
5
一、集散控制系统的各层功能
四个层次
6
1、现场级的功能 、
采集过程数据,对数据进行数据转换; 采集过程数据,对数据进行数据转换; 输出过程操作命令; 输出过程操作命令; 进行直接数字控制; 进行直接数字控制; 完成与过程装置控制级的数据通信; 完成与过程装置控制级的数据通信; 对现场控制级的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 对现场控制级的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
进行数据转换和处理; 进行数据转换和处理; 数据的监视和存储; 数据的监视和存储; 实施连续、批量或顺序控制的运算和输出控制作用; 实施连续、批量或顺序控制的运算和输出控制作用; 数据和设备的自诊断; 数据和设备的自诊断;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
9
一、集散控制系统的各层功能
四个层次
10
3、监控级的功能
30
(4)多级操作方式 )
纵向冗余的方法。正常操作是从上一层进行的, 如该层故障则由下一层完成,这样逐步向下形成 对最终元件执行器的控制。 例如:功能模块设有手动、自动切换开关
31
第三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一、按三大块分析: 按三大块分析: 分散控制装置+通信系统 集中操作和管理装置 分散控制装置 通信系统+集中操作和管理装置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操作管理机 (1)工业级微机 )工业级微机IPC+通信系统 操作管理机 通信系统 操作管理机PC (2)单回路控制器 通信系统 工业级微机 通信系统+工业级微机 )单回路控制器+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工业级微机 (3)PLC+通信系统 工业级微机 )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工业级微机 (4)工业级微机 通信系统 工业级微机 )工业级微机+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工业级微机 (5)智能前端 通信系统 工业级微机 )智能前端+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