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综合10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简评
2010年评卷札记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分析2010年理科综合(全国卷)总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占40%。
物理试题中客观选择题48分,占物理试题的40%,非选择题72分,占物理试题的60%。
根据多方反映和非选择题(第二卷)阅卷情况,2010年理科综合试题物理试题难度略低于往年。
理科综合试题仍坚持各科相对独立,注重学科内综合,各科间无横向交叉综合,注重考生实验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符合中学物理的教学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我们认为今年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具有以下特点:1. 各部分内容比重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
全卷中物理120分,其中力学63分,占52.5%;电学45分,占37.5%;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各占6分,均占5%。
今年物理试题减少了电学内容的比例,加大了力学内容的比例,仍坚持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的原则。
2. 题目的难度比例控制适度,比例恰当。
物理题中容易、中等、难(较难)的比例恰当,约为3:5:2,与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说明相一致。
3. 坚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22题是激光测转盘转速实验题。
有基本的测量和运算,要求考生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理解原理方法,进行数据计算。
题目具有新意,突出了实验能力的考察。
23题是关于电流表实际量程测量的实验,从实际接线、实验操作、仪表读数,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数据计算等多方面,考察考生的实验能力。
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也考察了综合分析能力。
实验内容基本,形式具备一定的开放性。
其内容和形式得到普遍肯定,这对高中物理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有指导意义。
4. 注重学生物理基本知识的考查。
24题是力学中的基本题,给定物体的a—t 曲线要求画出v—t曲线,并计算路程,涉及运动学中基本物理量的理解及计算,符合考纲要求。
5. 试题注重运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25题是关于天体双星周期的计算及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定律及圆周运动规律,并能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应用。
2010全国理综解析

2010高考真题精品解析—理综(全国1)本试卷共14页,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名师简评】本套试卷的试题结构和题型稳定、难度适中、能力为重、立意新颖。
生物部分对细胞、光合作用、生命活动调节、遗传、进化、生态和发酵工程进行了考查,与往年相比,考查的覆盖面更大,考查的知识点更多。
总体看来选择题的难度有所降低,非选择题部分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也有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所考知识点虽看似在教材之外,但落脚点都在教材之中。
化学部分较好地考查了中学阶段的重点知识,特别强调实验技能和开放性思维的考查,如第28、29题;创新思维的考查,如第10题;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如第11、27题。
物理部分的命题突出了物理的两大灵魂——实验和建模能力,强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侧重于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卷类型B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 12 O 16 P 31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1.答案C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广东卷)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0页,36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
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图2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 、B 点等高,O 为结点,轻绳AO 、BO 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 A 、F B ,灯笼受到的重力为 G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F A 一定小于G B .F A 与F B 大小相等 C .F A 与F B 是一对平衡力 D .F A 与F B 大小之和等于G 【答案】B【解析】由等高等长知,左右力对称,选项B 正确。
选项A 错误,有可能大于;选项D 错误,不是大小之和而是矢量之和。
选项C 错误,这两个力的矢量和与重力是平衡力。
14.图3是密闭的气缸,外力推动活塞P 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J ,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J ,缸内气体的A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JB .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JC .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JD .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J 【答案】A【解析】由能量守恒,200800600E Q W ∆=+=-+=J ,内能增加600J ,则温度一定升高。
2010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评析

1. 3物体受力分 析与 1 . 力 学 1 . 体 的 等 l. 磁 感 应 定 律 4热 5气 6电 导 选 平衡 问题 第 定律 温变化过程 ( 体 棒切 割 磁 感线 题 的图像问题)
一
双 1 . 点 运 动 1 核 衰变类 型与 1. 7质 8 9交流 电 2 . 0力学 中一 2. 1 静电场 中 选 的图像 应用问 核反应 方程式 的基 本 知 概 念 的判 电场与电势 些 题 题 识 断 的基 本知识
理 科 综合 物 理 试题 谈 谈 自己的 看 法 .
一
、
试题 结构 及 考查 内容
试 题有单 项选择 题 4道 ,分 值 1 6分 ;双项 选择题 5道 ,分值 3 0分 ;非选择题 3道 ,分值 5 4分 ,其 中第 3 题 为考查实验能力 的 4
实验题 ,第 3 、3 题 为两道计算 题 ;物理部 分为 10分 . 5 6 0 下表列 出 试题所考 知识点 的分 布情 况 :
C 与 是一对平衡力 . D 与 大小之和等于 G .
解 析 :本 题 将 节 日 中挂 灯
个 知识点 ,而 不是常见 的 A、B ( C、D 或 )是 同 知识点相反 的两个选项 ,这样大大增加了试题对知 再如实验题也一改往年 的命题风格 ,直接考查学
一
笼实际生 活中实例 与物体 的平
衡 问 题 结 合 起 来 ,要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可 用 最 常 用 到 的正 交 分 解
图3
识点考查 的容量. 生对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的掌握情况 ,如 :
例 2 ( 0 0年 广 东 理 综 ,3 ) ( ) 图 2是 某 。 21 4 1
法 ,设 厶4 B= 0 O 2 ,0点 受 到 、 、G三 力作 用 ,
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I含详解、点评)

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I含详解、点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全解全析1.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B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 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C3植物和C4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根据C3植物和C4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过程[C3植物:C5+14CO2→2C3(只有两个14C)→C5+(14CH2O);和C4植C4植物的光合作用:C3+14CO2→C4(只有一个14C)→C3+14CO2,C5+14CO2→2C3(只有两个14C)→C5+(14CH2O)]和呼吸作用的过程[C6H12O6+6O2+6H2O→6H2O+12CO2]可知,A、B和D三项均正确;C4途径中的C4为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
【答案】C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010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评析

物理通 报
竞赛 、 试与 评价研 究 考
21 0 0年 高 考 山东卷 理 科 综 合 物 理试 题 评 析
刘 林
( 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 山东 青 岛 2 62 ) 6 0 3
1 总体 评 价
2 试 题特 点 2 1 知识点 覆盖 面大 立足 基础 着 重 考查 基础 知 . 识及 其 灵活运 用能 力 体 现素质 教育 的理 念
明》的吻合较 好 ; 题涵 盖 了《 试 说 明》中 的所 有 试 考 二 级知识 点 , 级 知 识 点 考 查 了 5 %. 理 全 卷 难 一 0 物 度合 理 , 总体 难 度 系 数 为 05 . 中学 物 理 教 学 有 .5 对 较好 的导 向作 用 , 有利 于高校 选拔 人才.
2 3选 2
试卷结构仍保持稳定 , 各题型所 占分值基本不
变. 实验题 的设 计上 沿用 了 2 0 在 0 9年试题 的模 式 以
考查 考生 的实验 探究 能力 , 即一个 力学 实验 、 一个 电
学实验 的组 合模 式. 题 涉及 的物 理 过程 和背 景材 试
分 值 /分
2 8
( 1 主题 )另 有 5部分 的知 识点 未 涉及 , 共 2个 . 分别 是: 传感 器 、 子 动理论 、 分 相对 论 、 子核 、 原 单位 制. 必 考 内容 中涉及 到 4 知识 点 , 中 Ⅱ级 知识 点 ( 8个 其 共
2 )考查 了 2 6个 6个 , I级 知识 点 ( 3 个 ) 查 了 共 3 考
一
的半 径是第 一 次 的二 倍 , 三次 是第 一次 的三倍 , 第 以
此类 推. : 求
( )粒子 第一次 经过 电场 的过程 中电场 力所 做 1
2010年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试卷物理试题简析

2010年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试卷物理试卷分析
试题特点:
1、覆盖面全、突出主干知识:试卷中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占分比重较大。
2、试题体现能力立意,信息新颖:试题贯彻了“以知识为依托,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试题中的情景创设、文字表述等方面注重贴近生活实际,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大多是典型、常见并为学生所熟悉的,但却不乏新颖
3、实验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同时渗透探究能力的考查:实验试题注重考查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学中典型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的相关器材选择、实验误差的分析;电学实验中根据电路图作实物连线图,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问题,尤其是有效数字的确定,这些都肯定了教学和学习中对夯实实验基本功的要求。
4、试卷难度适中,难点向后偏移:试题难度整体适中,起点较低,层次分明,梯度明显。
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北京卷试题分析

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北京卷试题分析2010年高考已经结束,从北京卷考题来看,试题比较简单,体现了新课标的内容,更加重视了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应用。
下面对试题逐一分析。
首先是选择题。
13题考察了新课标的内容,考到了狭义相对论。
这个试题应该说是让考生顺利从化学选择题到物理选择题过渡的,知识对基本概念加以考察,难度很低,只要对狭义相对论有个基本了解,此题都可以快速选出答案。
14题考察了光学的基本概念,只要注意到光学的基本内容,频率与波长的关系,就不难选出答案了,难度低。
15题考察了近年来北京高考的热点问题,估算。
但本题的题干已经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了。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这句话已经把估算所用的公式都告诉我们了,只要别出现计算上的失误,还是能选出答案的,难度低。
16题考察出乎了我的意料,因为本题考察了关于近地条件下卫星的周期和中心天体密度的关系。
这类问题在03年、06年的北京高考中都出现了,10年再次重复考察。
当然,这类问题属于天体运动的基本问题,而且,今年的朝阳二模16题、宣武二模15题也考察了这个知识点。
只要记住了天体运动的基本公式,解决此题也不难。
17题考察了振动与波结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重点我反复强调过,注意两个图象与时间的关系。
此题与10年东城一模18题和朝阳一模15题极为相似,认真做过模拟试卷的同学解答本题会游刃有余。
18题属于旧题型新考法。
乍一看是控制变量的问题,但实际考察了电容器的基本问题,此题在96年全国卷就已经考过,我在课堂上讲过96年的这道考题,并且此题要更简单些。
教材上也有这类问题的基本实验图,做过的同学做此题一定非常顺手。
19题考察了自感的有关问题,此题我在课堂上讲过原题,相信很多学生也做过很多类似的问题。
唯一的新颖之处在于把实物图变成电路图,这些都属于学生练的很熟的部分,难度也不高。
作为压轴选择的20题,沿用了以往常考的探索性问题。
但此题考的明显比以往要简单,不需要量纲分析,极限分析,只要了解直线方程的斜率、截距,了解题中选项所涉及的基本物理公式,就可以选定答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简评
蔺立昌2010/9/19
选择题第14题属物理学史方面的题目,涉及到中学阶段学习的主要科学家及科学发现。
建议能否以一些简单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为背景涉猎题目。
选择题第15题以弹簧为情景命题,第16、19、20题以图像为情景命题,是高考最常见的命题方式之一,试题基础又不失对基本分析能力的考查。
其中第20题以对数的形式建立坐标轴,将开普勒第三定律隐含其中,在立意上有创新,不失为一道好题。
选择题第17题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方式之一,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选择题第18题是通过对物块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再联立求解的体现基本分析和基本运算能力的题目,该题再次强调了对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选择题第21题着重考查了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解决问题的题目,试题的立意和设计是好的,只是情景稍显陈旧。
今年的实验题出的非常好,既有基本仪器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又有数据分析处理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22题比较基础,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所需基本器材的了解和实验误差的分析能力。
第23题比较综合,重点考查学生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用描点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等方面的能力。
运用了电学实验中的经典方法即伏安法,全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思想。
第24题设计新颖灵活,物理情景有趣,过程清晰,使考生能在解答物理问题的同时,体验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既提高了能力,又培养了兴趣,一举两得。
考查的力学主干知识运动学,注重考查了双基和根据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体现了考查身体建模、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该题同时也考查了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题设计上的不足之处是解方程的数学运算较繁,尤其是理科综合考试时间
紧的情况下,考生不可能去解这样繁杂的方程。
本题的难度并不在物理模型上,而是情境过于复杂。
考生不仅要建立运动模型,还要在两种运动过程中权衡比较,再加上又是联系实际情况,考生很难从题设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来建立两个相互关联的运动模型。
这一点从宁夏卷07年23题,2010年24题得分情况就可说明。
该题满分14分,抽样统计平均得分3.14分,难度系数为0.22,零分率41%,说明除学生双基掌握不扎实外,主要还是繁琐的数学运算造成的。
建议专家考虑到学生实际,在设计24题时,不要让学生陷于复杂的数学运算中,影响整卷得分。
第25题属于比较典型的电磁学综合试题,综合考查了带点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以受力分析为基础,着重考查了匀速圆周运动、左手定则、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临界条件等物理知识,同时在方法上再次体现了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尤其是作图能力的要求,题目情景学生较熟悉,本题综合能力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美中不足的是试题情境不够新颖,若能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就更好了。
另外,自新课标以来,就一直以带电粒子设计该题。
能否另辟蹊径,从科学、技术、社会、航空航天等角度来设计这一道选拔功能与导向性极强的试题,也是一种创新吧!
本题满分18分,全区平均分3.34分,零分率34.29%,满分率为0,难度系数为0.183,成绩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时间作答所致。
[物理——选修3-3]在全区36085名考生中,有3613人选做了该题,约占总人数的10%,该题通过两种题型考查了学生对选修3-3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选择题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特性了解;计算题考查了通过玻璃管在液体中密封气体的体积的变化应用气体实验定律求解。
本题难度适中,设计合理,只是选做的考生太少,能否达到选考的目的还有待研究。
[物理——选修3-4]在全区36085名考生中,有19089人选做了该题,约占总人数的53%,该题通过两种题型考查了学生对选修3-4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选择题考查了折射率的求解及光路分析和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计算题考查了波的叠加产生振动减弱点的原理及波的多解问题。
本题难度适中,设计合理,其中计算题的设计有创新,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物理——选修3-5] 在全区36085名考生中,有12111人选做了该题,约占总人数的34%,该题通过两种题型考查了学生对选修3-5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选择题考查了原子物理知识;计算题考查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应用。
本题的计算题部分过程复杂,加之动量守恒要求较高,因此在难度上还是略高于3-3和3-4,后续命题还是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