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3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案简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部适合小学生学习的音乐剧。

此教案适用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课,并将音乐教学与戏剧舞台艺术相结合,呈现出一场轻松愉悦的音乐剧。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 理解音乐剧的基本概念; - 了解经典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 学习并掌握一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 经过表演,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1.音乐剧的介绍•什么是音乐剧?•音乐剧的发展历程•音乐剧的主要元素2.剧情介绍•《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故事概述•该剧的角色介绍3.学习歌曲《渔夫之歌》•学习歌曲的歌词•学习歌曲的旋律4.多种形式的表达•分组排练歌曲及表演•模拟舞台表演•制作简单的道具和服装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群体演唱•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教学过程1.音乐剧的介绍•讲师简述音乐剧的基本概念,并且展示经典音乐剧的片段,以便学生理解和把握音乐剧的风格和要素。

•谈论音乐剧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年代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国家对音乐剧的定义和要求等。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剧主要元素,包括音乐、歌词、舞蹈、角色、剧情等,并解释它们在音乐剧中的重要性。

2.剧情介绍•针对故事情节做简单的介绍,并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分析剧情中,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及形象特点,以便后续角色扮演表演时可以准确把握角色性格。

3.学习歌曲《渔夫之歌》•学习并熟练掌握歌曲《渔夫之歌》的歌词和旋律,并逐步引导学生跟唱。

•教师适当分组指导学生排练和表演该歌曲。

4.多种形式的表达•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剧本对白练习和角色分配,并在组内安排比较合适的角色表演者。

•针对舞蹈和音乐等方面的表演,教师考虑简单制作一些适合舞台表演的道具和服装。

•为保证好的演出效果,老师适度控制时间,并指导学生在制作和表演上注意协调、相互配合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评估及反思•在学生表演之后,教师和学生进行反思,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内容活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2.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说、演、唱、创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1.准确演唱歌曲,并能够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音乐剧"中规定的情景。

2.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创编"音乐剧"中不同场景的对话、表演,根据剧情设计服装、道具、布景、化妆等。

3.表演者怎样能够准确地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我们曾经演过哪部寓言故事?1.猜一猜请大家看一幅画,谁能猜出这个故事的名字?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讲一讲谁能够为大家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二、介绍新知1.分析故事并分组这个故事可分成5场:序幕、放鱼归海、贪婪的老太婆、愤怒的大海、尾声2.组织学生分组利用乐器自学各段的音乐:口琴、口风琴、竖笛3.教师巡视,并针对排练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4.各组汇报学习情况(1)序幕音乐表现了老渔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静生活。

音乐速度不要太快,每个乐句的尾音要拖够拍子。

(2)放鱼归海表现了日日辛苦却毫无收获的老渔夫的惊喜心情以及小金鱼慌张的神情、祈求放生的心理状态。

音乐速度稍快些,可以设计领唱和齐唱来演唱歌曲。

(3)贪婪的老太婆选用序幕的音乐,运用不同的速度和乐器进行演奏。

为了表现老太婆的贪婪,演奏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力度会越来越强,最后所有乐器齐奏,表现了老太婆希望实现自己想当女皇的愿望。

(4)愤怒的大海选用序幕的音乐,中等速度表现了老渔夫的无奈。

当小金鱼无奈地游回大海,大海愤怒了,用打击乐齐奏表示。

并把尾声的第一段放在这里演唱,表现大海的愤怒。

(5)尾声尾声的音乐有两段歌词,第一段表现大海的愤怒,用强的力度和快的速度表现。

第二段表现一切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老渔夫无奈地继续自己的劳作,音乐速度稍慢,力度稍弱。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范文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范文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情节。

2.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要贪得无厌。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育学生要珍惜现有的生活。

三、教学难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2. 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3. 故事讲解:讲解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渔夫和金鱼,以及他们的生活。

5. 总结:总结故事的主题,教育学生要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要贪得无厌。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并讨论故事的主题。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故事主题的认识。

3.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家长的参与度。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动画形式呈现故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2.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写作活动,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推荐相关的童话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童话文学。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学质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 (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 (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音乐作品,歌曲以寓言故事为题材,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了解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理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理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故事课件,介绍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3.准备歌词和旋律图,方便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讲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3.操练(10分钟)教授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唱。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如旋律的转折、节奏的变化等。

4.巩固(5分钟)分小组进行演唱,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5.拓展(5分钟)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并演唱歌曲。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范文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范文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描述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

(3)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改编等活动,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提高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和物质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渔夫捕获了一条能实现愿望的金鱼。

渔夫的妻子却不断贪得无厌,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愿望。

最终,金鱼愤怒离去,渔夫和妻子失去了所有的财富,生活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和运用。

(3)主题寓意的研究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准备相关词汇和语法点的学习资料。

(3)准备讨论和活动所需的道具和素材。

2. 课堂导入:通过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注意理解词汇和语法点。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5. 讨论交流: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6. 活动拓展:进行角色扮演、故事改编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3. 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逻辑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

教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

2.通过角色扮演和绘画活动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故事书《渔夫和金鱼》2.渔夫和金鱼的图片3.色彩笔、纸张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1.教师出示渔夫和金鱼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兴趣。

2.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尝试引导学生回答出渔夫和金鱼的角色以及故事背景。

Step 2 阅读故事 (15分钟)1.教师给学生读《渔夫和金鱼》故事,并带领学生在读后进行简单讨论。

2.提问:“渔夫为什么不相信金鱼?”“金鱼为什么要帮助渔夫?”“故事最后金鱼的愿望实现了吗?”3.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Step 3 角色扮演 (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并准备表演。

2.请一些学生扮演渔夫,一些扮演金鱼,其他学生可以扮演其他角色或者观众。

3.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演故事情节,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改编。

4.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建议,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演绎角色。

Step 4 绘画活动 (20分钟)1.给学生分发纸张和色彩笔,要求他们画出自己对渔夫和金鱼的想象。

2.引导学生思考并绘制金鱼的颜色、渔夫的外貌、故事中的场景等元素。

3.学生完成绘画后,可以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4.教师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Step 5 总结 (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和角色,并总结道德意义。

2.提问:“你觉得渔夫应该相信金鱼吗?”“你在故事中学到了什么?”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尝试重新编写故事的结局,分享给其他同学听。

2.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渔夫和金鱼的形象,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3.教师可以出示其他关于海洋和动物的故事,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渔夫和金鱼的故事3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渔夫和金鱼的故事3教案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具体作业布置如下:
a.完成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童话故事情节和语法点的掌握情况。
b.写一篇短文:以“如果我有一条金鱼”为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写一篇小故事,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语法点和词汇。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童话故事和语法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本周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课堂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过于活跃,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纪律,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此外,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讲解童话故事情节和语法点时,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6.文化拓展:向学生介绍俄罗斯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普希金及其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能力:通过课文朗读、词汇学习和语法点讲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2.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剧中的几段歌曲及教会学生初步的表演技巧及了解音乐剧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唱、欣赏、创编台词与设计表演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说、演、唱、创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的音乐表演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多样性的艺术能力,促进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懂得不劳而获及贪婪的人是不会获得快乐和幸福的。

教学过程:一、了解剧情、划分剧幕。

1.师:同学们,我们上次课已经了解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老师这里有五张图画,看看谁能按照故事的剧情把它们按顺序排列出来?2.学生到台前将画贴在黑板上。

3.师:今天我们来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小音乐剧,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我们需要把它划分出几幕来演,你们觉得把它编成几幕比较合适?4.生:五幕,一幅图就是一幕。

5.师将五幅图略做介绍。

二、复习剧中的主题歌曲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这部剧中的主题歌曲,我们一起来唱唱,好吗?1.唱主题歌曲。

师:谁能感受到这段主题音乐具有哪个民族的音调特征?2.简介主题歌曲。

师:这个故事是俄国诗人、作家普希金创作的,这段小调式的主题曲也确实具有俄罗斯民族音调特征。

3.再唱一遍主题歌。

师: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这段小调音乐在这部剧中要多次出现,但在每一次出现时都应该做出一些变化来,做出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变化?我们排练过程中请同学们自己去体会、去思考。

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音乐剧。

三、了解音乐剧的表现手段。

1.请同学们看音乐剧《猫》录像片段思考:出自哪一部剧?在上演音乐剧时,除了音乐和演员的表演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或方法来增强表现的效果?2.生答:音乐剧可以通过变化的场景、道具、灯光、服装、音效等手段推动剧情的发展。

师加以总结:音乐剧是把音乐、舞蹈、文学、朗诵、绘画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呈现在舞台上,展示给观众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情节。

2.学生知道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生平简介及代表作。

3.学生在演唱中能区分各段音乐旋律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学习演唱表演剧中的三首歌曲。

2.学生能区分和掌握不同段落的情绪。

教学用具
歌曲音频、故事画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放音乐。

二、过程
1.导入:
看画面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我们曾经演过哪部寓言故事?
学生:小拇指的故事等。

2.感受与鉴赏
1)简介故事内容
老师出示课件中“渔夫和金鱼”故事的画面。

师:请大家看一幅画,谁能猜出这个故事的名字?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学生欣赏画面。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做个故事简介?
学生能说出故事的题目和主人公的名字。

知道的同学做个故事简介。

老师第一次放第一段音乐:听这段音乐的感受?
这一段在演唱的速度,声音的表现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第一次听赏,表达自己的感受。

3)第二次放音乐:
这一段在演唱的速度,声音的表现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欣赏后说一说:柔美,平静,叙述性的……,是故事的开始。

4)第三次放音乐:
学生了解用中速,平缓的语气,流畅中弱的声音叙述事情的起因。

3.学生学唱《序幕》歌曲
老师用较轻的声音弹旋律,学生用“lu ”演唱感受旋律的柔美与叙述性的旋律线。

老师弹琴,学生学唱歌曲,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填唱歌词。

老师指导学生歌词的演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声音平静的演唱本段歌词。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朗诵序幕的解说词,学生在解说词后接唱本段歌曲,同时练习背唱歌词,学生听这段音乐叙述的什,。

学生听后说一说。

老师播放“金鱼的祈求”。

学生仍用“lu”熟悉旋律。

歌曲中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恳切地。

老师弹琴。

师生讨论:这段歌曲演唱时用怎样的语气?
学生用恳切的语气学唱歌曲。

老师仍用中速弹琴。

说一说这一段歌曲在演唱形式上可以做怎样的处理?
学生:齐唱:前面叙述部分;领唱:小金鱼的恳求;学生按照处理的结果分领唱与齐唱进行音乐表现。

4.学唱“金鱼的祈求”和尾声“大海的愤怒”段落。

老师请学生加上解说词唱一唱。

找同学加上前面的解说词,学生唱一唱。

用同样的方式进入第三段的歌曲学习。

学唱与声音表现第三乐段的内容。

5.对比、区分三段歌曲的旋律:
老师请同学对比三段歌曲的不同:旋律、速度、语气、力度。

学生进行三段歌曲的对比。

6.歌曲表现:
找同学领唱部分表现,其余按照歌曲的发展,学生把握正确的音乐要素进行歌曲表达。

学生加入每段的解说词和每段歌曲的简单动作,进行歌曲发展的音乐表现。

三、小结:
老师请学生回去看看书,找一找搜集可供表演使用的道具,或者音乐背景的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