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705
科目名称:英语阅读
一、大纲内容
本科目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考试范围包括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应具备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及阅读科技、社会科学、文学等题材英语文章的基本技能。
二、说明
本科目考察考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达到研究生学习要求。
1、基本要求
1)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文学作品和科技文章。
2)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平均阅读速度能达到每分钟150个单词左右。
4)掌握阅读词汇量在12000单词以上。
5)能正确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理解事实和细节。
2 、分值比例
1. 选择题 50分
此为单选题,要求考生能根据阅读材料理解内在的逻辑关系、中心论点和作者的观点等,试题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各层次所占比重约为20%、30%、30%、20%。
材料总篇幅2000字左右。
2.简答题 50分
阅读两段总长度100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每段后附有5个问题,要求考
生根据阅读内容做简要回答,共10题。
题材可为文学、科技或社会科学内容。
3.写作 50分
要求考生能根据100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写出3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
要求语言表述正确,能突出原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
3、题型分布
选择题、简答题、写作。
4、其他规定
本考试为闭卷笔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4科目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一部分:大纲内容一、基本概念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构成、基本功能、特点2、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发展趋势、前沿热点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理解地理空间及其表达2、了解GIS空间数据不同方式的分类,掌握空间数据主要数据源及其优缺点,理解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3、掌握栅格数据结构及表达、矢量数据结构及表达、两种数据结构中的主要结构类型的数据组织方式、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结构的不同点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4、了解空间数据结构建立的过程三、空间数据的处理1、掌握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矢量栅格数据转换、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空间数据的压缩2、理解源空间数据的融合、和空间拓扑关系的编辑四、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1、理解空间数据库的特点2、掌握关系数据模型3、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及其发展历程4、了解空间数据的元数据、空间数据库索引和空间数据库引擎5、了解常用的几种时空一体化数据模型五、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1、掌握空间叠合分析、邻近度分析、网络分析、数字地面模型分析的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2、掌握各种空间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1、掌握GIS应用模型的构建过程2、掌握GIS适宜性分析模型3、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气象领域中的各项应用,并且会使用GIS建模思想、综合应用GIS 各项功能构建气象GIS模型4、了解发展预测模型、区位选择模型、交通规划模型、地学模拟模型七、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评价1、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地理信息的标准化2、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八、地理信息系统的输出设计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形式2、掌握空间数据的共享;空间数据可视化与显示第二部分:说明1、基本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包括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及其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应用技术等基本内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T05科目名称:地图学第一部分:大纲内容一、导论1、了解地图的主要功能2、了解地图的成图方法3、了解国内外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4、了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5、理解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6、理解地图的分类方法7、掌握地图学的定义8、掌握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地球体与地图投影1、了解大地水准面的概念2、了解我国目前使用的大地坐标系统3、了解地球椭球体的概念及椭球体三要素4、了解地图投影的概念5、了解比例尺精度的概念6、理解地球自然表面、物理表面和数学表面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7、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及三种经纬度坐标的区别8、理解投影变形的相关概念,包括微分圆、变形椭圆、主方向、长度比、面积比、角度变形9、理解等角圆锥投影和等角圆柱投影公式的推导过程10、理解常用的地形图投影、区域图投影和世界地图投影11、理解地图投影变换的方法12、掌握地图投影的分类方法与选择依据13、掌握地图比例尺的概念及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三、地图概括1、了解地图概括的概念2、理解地图概括的影响因素3、理解地图概括的内容与方法四、地图符号设计1、了解地图符号的分类方法2、了解视觉变量的基本概念3、了解色彩的表示方法4、了解人对色彩几种具体的心理感受5、了解人对符号图形的感知特点与应该遵循的“构图法则”6、了解地图注记的种类7、理解属性数据的量表系统8、理解色彩的三属性9、理解注记字体与规格设计的基本要求10、掌握构成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应用11、掌握地图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12、掌握注记排列布置的基本方法五、地理信息的符号模型1、了解使用线状符号表示内在结构及其时空变化的方法(动线法)2、了解用定位符号表示内部结构及时空变化的方法(定位图表法)3、了解用线状符号表示质量信息的方法(线状符号法)4、了解用线状符号表示数量信息的方法(线状比率符号法)5、了解面状分布时空变化的表示方法6、理解用定位符号表示质量信息的方法(定位符号法)7、理解面状特征定性信息的表示方法(质底法、范围法)8、掌握用定位符号表示数量信息的方法(定位比率符号法)9、掌握面状特征定量信息的表示方法(点值法、分区统计图法、等值线法、分层设色法、等值区域法、网格法)六、地图编辑与制图1、了解普通地图的特征与类型2、了解专题地图的特征3、了解专题地图的编辑设计的基本过程4、理解专题地图的分类5、掌握普通地图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示方法6、掌握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带及分幅编号第二部分:说明1、基本要求:地图学包括地球体与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设计、地理信息的符号模型、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制图等基本内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T27科目名称:西方哲学史第一部分:大纲内容一、古希腊哲学1.古希腊神话世界观的特征;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
2.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中的本原说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思想。
3.智者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4.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德性思想。
5.柏拉图的理念论、灵魂学说、创世论及国家学说。
6.亚里士多德的本原说、因果论、运动论、实体论及实践科学。
7.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主义、新柏拉图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
二、中世纪哲学1.教父哲学的基本倾向。
2.奥古斯丁基督哲学的主要思想。
3.早期经院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及特征。
4.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观点及论证。
5.英国经院哲学罗吉尔⋅培根对经院哲学的批评及其实验科学的思想;司各脱主义、奥康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1.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主题。
2.库萨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基本思想。
3.宗教改革者路德、加尔文的主要思思及其局限性。
4.达芬奇、哥白尼、布鲁诺等人的基本观点。
四、早期近代哲学1.近代科学的哲学精神;近代哲学的科学、实践精神。
2.理性主义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3.理性主义者斯宾诺莎、莱布尼兹的主要哲学思想。
4.经验主义者培根、霍布斯的主要哲学思想。
5.经验主义者洛克、贝克莱的主要哲学思想。
6.经验主义者休谟的哲学思想。
7.启蒙主义者孟德斯鸠法的精神、伏尔泰理神论、卢梭自然与文明对立、自由与平等及良心论的基本思想。
8.百科全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
五、德国古典哲学1.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精神。
2.康德先天综合判断、先验感性论、知性论、理性论及实践哲学的主要思想。
3.费希特知识学、谢林绝对唯心论的基本思想。
4.黑格尔哲学体系特征,精神现象学基本思想及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主要内容。
5.青年黑格尔派、新黑格尔主义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
六、当代西方科学哲学1.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论题。
2.波普的证伪主义与知识增长模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50
科目名称: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第一部分:大纲内容
一、刑法总则
1.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2.犯罪构成
3.犯罪排除事由
4.犯罪未完成形态
5.共同犯罪
6.单位犯罪
7.罪数形态
8.刑罚种类
9.刑罚裁量
10.刑罚执行和消灭
二、刑法分则
1.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5.侵犯财产罪
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7.危害国防利益罪
8.贪污贿赂罪
9.渎职罪
三、刑事诉讼法总论
1.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3.管辖与回避
4.辩护与代理
5.刑事证据
6.强制措施
7.附带民事诉讼
8.期间、送达
四、刑事诉讼法分论
1.第一审程序
2.第二审程序
3.死刑复核程序
4.审判监督程序
5.执行
第二部分:说明
1、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并理解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熟悉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及制度,准确运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规范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思维习惯、法律方法和职业道德。
2、分值比例:刑法总则(30分),刑法分则(20分),刑事诉讼法总论(30分),刑事
诉讼法分论(20分)
3、题型分布:选择题(20分),简答题(20分),案例分析题(60分)
4、其他规定: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T30考试科目名称:《应用光学》第一部分:大纲内容一、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15%)1. 熟练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及推论(内容、表达式、现象解释)。
2. 理解光线与光程的概念,理解光传播的直线性、独立性和可逆性。
3. 理解和掌握完善成像条件的三种表述。
4. 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符号规则,能推导计算公式并掌握简化公式。
5. 掌握单个球面成像公式计算球面光学系统的成像问题。
6. 理解多个折射面(含两个)物像空间不变式二、理想光学系统(30%)1. 熟悉理想光学系统概念:高斯光学、共轭、共线成像2. 理解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3. 理解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掌握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4. 掌握并灵活应用图解法求像(正负光组)、解析法求像5. 理解两个光组组合分析,多光组理想光学系统的光路、组合公式的推导6. 了解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7. 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计算和物理意义8. 理解节点的概念,并熟悉掌握测量物镜焦距的原理和系统9. 了解各种透镜的性质,掌握透镜焦距和光焦度的计算公式、会应用三、平面与平面系统(15%)1. 理解掌握单平面镜、双平面镜和平行平板的成像性质2. 了解平行平板的等效光学系统的概念3. 掌握不同棱镜的成像性质4. 灵活掌握棱镜系统的成像方向的判断5. 理解反射棱镜的等效作用,了解反射棱镜的成像光路6. 掌握折射棱镜和光楔的成像特性和最小偏向角的应用7. 了解色散和相关概念、光学材料的分类、特性四、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15%)1. 理解各种光阑的概念和作用2. 深入理解孔径光阑、入瞳、出瞳;视场光阑、入射窗、出射窗的共轭关系3. 熟悉照相系统、望远镜、显微镜三种光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光学数据4. 熟练掌握光阑及孔径光阑在望远镜系统中的作用5. 了解显微镜系统的光路及远心光路、场镜的应用6. 理解景深的概念、掌握并会熟练应用景深的计算公式五、典型光学系统(15%)1. 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非正常眼的概念和矫正方法2. 掌握眼睛的最小分辨率和景深3. 理解双目立体视觉原理4. 理解并掌握放大镜的视觉放大率5.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照明方式和物镜构造6. 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性和相关参数7. 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特性六、光线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像质评价(10%)1. 理解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对成象的描述,像质评价的几种方法2. 理解几何像差的概念及曲线表示,波像差与几何像差的关系3. 了解轴外物点、共轴球面系统的初级像差计算公式,熟悉各类系统计算像差的特征光线4. 掌握单色像差及色差的性质;了解球差、正弦差为零的单个折射球面;了解棱镜的单色像差5. 熟悉不同作用的光学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如像差理论、MTF、PSF、点列图、波像差等6. 掌握不同象质评价指标的适用对象,并能够运用象质评价指标的经典判据,确定设计过程中的系统是否可用第二部分:说明1、基本要求:光学是我校“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有良好的光学理论基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T45考试科目名称:农学概论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农学概论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讲述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防治技术及原理,掌握作物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明确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技术推广。
二、基本要求掌握农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农业、农学、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作物种植制度、作物育种及种子产业、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以及作物生产现代化的概念,作物起源与分类、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作物种植制度、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的基本原理,以及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掌握农学、农业的概念,农学的性质及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了解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和途径。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掌握栽培作物的特点,主要作物的起源中心,狭义作物的概念,作物分类方法。
了解作物传播方式和我国种植业分区。
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作物生育期、生育时期、作物温光反应特性、顶端优势、种子的休眠等概念,掌握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掌握作物产量、品质、作物群体、群体结构、密度的概念,明确作物产量形成特点以及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群体结构的组成、分布,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作物品质的指标、类型以及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
掌握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掌握作物品质及评价指标。
理解环境因素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机理。
了解作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性,种子萌发过程及要求的环境条件,作物各器官的形态特征、组成、功能、变态及生长过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T63科目名称:流体力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象水、空气之类的流体。
人们需要来掌握它们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运动时对处于其中的其他物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所有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均属于流体力学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要研究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有关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例如,地球上的大气和海洋是最常见的自然流体,因而相应地形成了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研究大气和海洋运动规律的动力气象学、动力气候学和动力海洋学,都是流体力学领域中的不同分支,而流体力学是海洋科学的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流体力学的基础概念1.掌握流体的物理性质和宏观模型2.掌握流体的速度和加速度3.掌握迹线和流线4.了解速度分解5.掌握涡度、散度和形变率第二章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1.掌握流体的连续性方程2.掌握质量力、表面力、应力张量3.掌握运动方程4.掌握能量方程5.掌握简单物理问题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一些精确解第三章实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掌握流体力学模型实验和相似概念2.了解不可压缩黏性流体运动的动力相似判据3.掌握量纲和无量纲方程4.熟悉特征无量纲数5.掌握量纲分析法第四章流体涡旋动力学基础1.掌握流体有旋、无旋运动2.掌握速度势函数和流函数3.掌握环流定理4.熟悉涡度方程第五章流体波动1.掌握波动的基本概念2.掌握重力表面波和界面波第六章旋转流体动力学1.了解旋转参考系中的流体运动方程2.掌握旋转流体的无量纲方程和罗斯贝数3.掌握普鲁德曼—泰勒定理第七章湍流1.掌握湍流概述2.熟悉湍流平均运动方程和雷诺应力3.掌握湍流的半经验理论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63
科目名称:流体力学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象水、空气之类的流体。
人们需要来掌握它们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运动时对处于其中的其他物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所有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均属于流体力学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要研究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有关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例如,地球上的大气和海洋是最常见的自然流体,因而相应地形成了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研究大气和海洋运动规律的动力气象学、动力气候学和动力海洋学,都是流体力学领域中的不同分支,而流体力学是海洋科学的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流体力学的基础概念
1.掌握流体的物理性质和宏观模型
2.掌握流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3.掌握迹线和流线
4.了解速度分解
5.掌握涡度、散度和形变率
第二章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
1.掌握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2.掌握质量力、表面力、应力张量
3.掌握运动方程
4.掌握能量方程
5.掌握简单物理问题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一些精确解
第三章实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掌握流体力学模型实验和相似概念
2.了解不可压缩黏性流体运动的动力相似判据
3.掌握量纲和无量纲方程
4.熟悉特征无量纲数
5.掌握量纲分析法
第四章流体涡旋动力学基础
1.掌握流体有旋、无旋运动
2.掌握速度势函数和流函数
3.掌握环流定理
4.熟悉涡度方程
第五章流体波动
1.掌握波动的基本概念
2.掌握重力表面波和界面波
第六章旋转流体动力学
1.了解旋转参考系中的流体运动方程
2.掌握旋转流体的无量纲方程和罗斯贝数
3.掌握普鲁德曼—泰勒定理
第七章湍流
1.掌握湍流概述
2.熟悉湍流平均运动方程和雷诺应力
3.掌握湍流的半经验理论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
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2、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各种比例(每种比例规定可有5分以内的浮动幅度,来组配试卷,适当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
第一章:20%
第二章:25%
第三章:15%
第四章:10%
第五章:10%
第六章:10%
第七章:10%
(3)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4)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理解”占20%,“掌握”占80%。
(5)试题主要题型有是非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多种类型。
(6)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