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第一艘航母的前生
中国航母发展历程以及百年屈辱 的作文

中国航母发展历程以及百年屈辱的作文从2012年中国改装自苏联未完工的航母“辽宁号”下水服役开始,再到18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首国产航母下水试航,中国人期盼了将近上百年的航母梦终于实现。
我们都知道航母自从出现以来,就作为大国象征的标配。
要是一国海军中看不到航母的身影,那它就不算是真正的海军大国。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为了航母期盼了几十年。
从民国时期,海军的前辈们就开始期盼自己国家的航母可以徜徉在祖国领海中,保卫整个中华大地。
但是因为民国时期连年征战,国力衰弱,别说航空母舰,就连5000吨以上的战舰都没有一条。
海军前辈的梦想只能一次又一次停留在纸上。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除了继续加强陆军和空军的建设外,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
研制航空母舰的提议再一次被提上海军装备发展会议上。
当时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发展远洋海军的船舶工业8年建设计划。
这个计划分为两步:第一步,以导弹为主,潜艇为重点,同时发展中小型水面舰艇;第二步,建造航空母舰。
后来因为当时中国的国力,技术储备以及又要发展“两弹一星”和核潜艇,所以航母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直到十年动乱结束,邓小平上台以后,航母发展计划才又被提出来。
在被称为中国海军航母之父的刘华清上将的支持下,中国全面开始了航母之路,可惜直到他老人家去世都没有见到自己期盼了一生的航母服役。
中美建交以后,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中国开始有机会接触西方国家的航母。
1980年5月15日至6月6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率中国军事技术代表团访问美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军委秘书长耿飚访美预作准备。
在圣迭戈海军基地,刘华清先后参观了“CV-63小鹰”号和“CV-61突击者”号航空母舰。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首次登上美国航空母舰。
1984年澳大利亚将”墨尔本“号航母作为废船卖给中国。
中国航空母舰简介50字

中国航空母舰简介50字
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首艘航空母舰,是中国第一艘自主改建的航空母舰,也被称为001舰。
该舰最早为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于1998年被中国购买,并于2012年正式交付并进入中国海军服役。
辽宁舰的总长约为304.5米,排水量约为6.5万吨。
它装备有舰载航空兵力、防空导弹、反舰导弹、近程防空炮等武器系统,具备空中、水面和水下综合作战能力。
辽宁舰可搭载各种舰载机,包括歼-15舰载机、直-9舰载直升机等,以执行多种任务,如空中巡逻、攻击敌方舰艇和地面目标,执行救援行动等。
该舰的改装工程涉及船体结构、动力系统、舰载机起降系统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的航空母舰研究和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辽宁舰的服役,不仅增强了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
辽宁舰的建造和发展是中国航母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显示了中国在军事技术和国防能力方面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这艘航母的建造和运用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地区安全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中国的航空母舰发展史

《中国的航空母舰发展史》今天咱来唠唠中国航空母舰的发展,那可真是一部超酷的传奇。
我有个朋友是个军事迷,有次我们一起看航母的纪录片。
他那眼睛瞪得像铜铃,兴奋得不行,边看边给我讲:“你知道吗?咱中国对航母那可是梦寐以求了好久呢!”早年间啊,咱们国家还没有航母的时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国家的航母在海上威风。
我听我爷爷说,那时候他们看到国外航母的图片,就觉得这海上的“大铁家伙” 太厉害了,就像海上的巨无霸,能装好多飞机呢。
爷爷那语气里满是羡慕,他说:“咱要是也有一个就好了。
”后来啊,机会来了。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买了一艘航母的躯壳,那就是“瓦良格” 号。
这可把大家激动坏了。
我有个在造船厂工作的叔叔,他参与了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
他跟我说:“刚看到‘瓦良格’号的时候,它就像个生病的巨兽,破破烂烂的,但我们知道,它有潜力。
” 那时候,好多专家和工人聚在一起,围着这个大家伙,就像看着一个巨大的宝藏,但也知道改造它是个超级大的挑战。
叔叔说,刚开始改造的时候,那里面就像个迷宫。
各种管道、线路乱七八糟的,有的地方还生锈了。
有个年轻的工程师皱着眉头说:“这可咋整啊?感觉无从下手。
” 旁边一个老专家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慌,咱们一点点来,就像解开一团乱麻一样。
” 于是,大家就开始分组,一组人负责清理和检查管道,一组人研究电路。
那些工人拿着工具,在航母的各个角落里忙活,敲敲打打,检测修复。
在改造过程中,还有个小插曲呢。
有个外国专家来参观,他看着我们的改造工程,有点不屑地说:“你们能行吗?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
” 我们的一个负责人笑着回应:“我们中国人有信心,一定能让它焕然一新。
” 那外国专家耸耸肩走了,可我们可没受他影响,继续埋头苦干。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瓦良格” 号慢慢有了新的模样。
飞行甲板被修复得平平整整,舰岛上也安装了各种先进的设备。
有一天,我去看望叔叔,他带我在航母上走了走。
他指着那些新安装的雷达说:“看,这些可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厉害吧!” 我兴奋地问:“叔叔,这航母什么时候能下海啊?” 叔叔笑着说:“快了,就等着它正式亮相的那一天了。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通讯 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和消息一样,通讯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咆哮:(猛兽)怒吼;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①-④):开端,导语。写歼-15舰载机做好了首次着舰飞行的准备工作。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80%
1000
700
运用具体数字举例说明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危险性。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一句蕴着人物怎样的情感?
读一读,说说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国产首艘航母背后的建造故事

国产首艘航母 背后的建造故事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列装服役,标志着我国航母力量正式跨入了新篇章。
从设计理念、建造材料到重要系统,都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完全没有依赖进口。
◎ 编辑|陈之涵|腾飞之路|. All Rights Reserved.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列装服役,标志着我国航母力量正式跨入了新篇章。
山东舰一直被称为“国产首艘航母”,不仅因为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更因为山东舰从设计理念、建造材料到重要系统,都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完全没有依赖进口。
从几乎一无所有到百分百国产,个中艰难,只有亲身参与航母设计制造的人员才能体会……—————————————————从头开始,艰难攻关—————————————————辽宁舰的服役,实现了我国的航母梦。
但辽宁舰是我国在瓦良格号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虽然许多理念、技术都是独创,但并不能算是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航母。
而且,航母是一国海军实力的综合体现,是我国海军走向深蓝的保障,如果其关键技术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依赖进口,势必对我国未来海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他国家也会对我国的航母建造能力产生怀疑。
因而,在山东舰建造之初,我国就确定了建设方针:完全自主设计研制,不依赖进口。
在这种方针下,科学家们开始了对国产航母的攻关。
由于大部分工作完全靠自己摸索,山东舰的研制在初期困难重重。
山东舰副总设计师孙光甦回忆当时的建造情形,感慨道:“刚开始国家批了航母的时候,我们欢呼,我们高兴。
但是真正开始去做的时候,才知道它有多难。
因为我们没有做过,我们也没有资料,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所以说非常非常之难。
”孙光甦动情地回忆了当时的场景:设计师们不分昼夜地琢磨研究,废寝忘食。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感召、他们的表率,团队最终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国产航母的设计研制工作,用首艘国产航母打下了非常完美的基础。
航母建造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主甲板下10多公里长的通道,3600多个专业舱室连接在一起,内部安装着1.2万多台设备,30多级管2020年9月1日,辽宁大连,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从大连造船厂启航,赴渤海展开舰机融合训练。
2011中国航母元年

2011:中国航母元年作者:若然来源:《科学24小时》2011年第10期拥有航母是我国几代海军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就论证过建造航母,如今梦想终将实现。
不过从短期看,我国航母的象征性意义还是大于实际意义。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瓦良格”号(最早叫“里加”号)建造工作开始,但到1992年已无力继续建造,当时这艘航母才完成了近70%的建造量。
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这艘“烂尾”航母。
在此后的许多年里,“瓦良格”号一直被搁置一旁。
1998年,“瓦良格”号经过舰内设备的大肆拆除,成了一艘无动力的舰壳后,最终出售给了我国,并于2002年到达我国大连港。
此后,我国开始了稳健的再造工程: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号由大批拖轮拖进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的30万吨船坞。
看似沉寂了数年后,“瓦良格”号终于到了外部结构建造阶段。
2009年5月底,苏联海军航空兵徽章开始拆除,舷侧的俄文舰名“瓦良格”也被铲去。
2009年10月,相控阵雷达安装基座出现在舰岛上。
2010年5月30日,汽轮机组锅炉点火吹管。
2010年10月,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舰载干扰弹火箭发射炮。
2010年12月24日,制冷机和动力舱蒸汽发电机组启动运转成功,低频段雷达信号干扰机安装完毕。
2011年2月,“瓦良格”号舰岛一前一后安装了两座364雷达,舰岛侧面安装了多套电子战系统天线。
2011年5月11日,“瓦良格”号舰岛后方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
2011年7月19日,“瓦良格”号两艘工作艇到位,“瓦良格”号改装进入收尾阶段。
2011年7月22日,“瓦良格”号飞行甲板开始多处同时涂装。
2011年7月27日,国防部证实正在利用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2011年8月10日,“瓦良格”号首次试航。
2011年8月14日,“瓦良格”号胜利凯旋,在拖船的牵引下回到大连造船厂的停泊处。
2011年8月31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说,中国航母平台的试航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现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
为什么选择“瓦良格”号历数中国买过的航母

为什么选择館瓦良格”号历数中国买过的航母文I 周明/口 多人都知道中国海军的第 彳 总>一艘航母"辽宁"号前身是I苏联的“瓦良格”号,但很多人不知道在“瓦良格”号之前,中国 就曾买过三艘航母,第一艘就是早在1985年以废钢铁名义购买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号。
第一艘:恶名远扬的撞船大王"墨 尔本”号“墨尔本”号原来是英国海军的 “尊严”号(HMS Majestic ),舷号R77。
是英国海军“巨人”级轻型航母的第 十一艘。
从"尊严”号开始的6艘航母和“巨人”级前10艘航母相比,有了一些改进,增加了飞行甲板面积和机库装甲厚度,所以有人也将这6艘航母单独列为“尊严”级。
“尊严”级建造的1943年正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刻,因此这6艘航母都是急就之章,为了78 I 国家人文B5史/2018年4月中下旬,“辽宁”舰编队开展远海实兵对抗演练,庆祝人民海军69岁生日。
图为4月20日,数架歼T5舰载战斗机先后前出,与1•辽宁”舰航母编队属舰密切协同,对“蓝方”舰艇实施精确打击缩短建造周期尽快建成服役,英国人竟然采用商船标准使用普通钢板,因为他们完全是为了战争的急需而建造,所以本来也不打算用多久,准备战争结束就报废拆解。
不过战争的进程比英国人估计得更快,“尊严”号下水时已经是1945年2月,胜利已经在望,他们对航母的需求也不是那么急迫了,所以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6艘“尊严”级(六号舰于1945年9月下水)全部停止月西装。
不久就准备按计划拆解,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海军对“尊严”级航母表达出了引进意向,因此又有3艘陆续重新开工。
“尊严”号于1947年重新幵工,此时喷气式战机已经逐渐取代螺旋桨飞机,考虑到了搭载喷气式飞机的需要,特地增加了斜角甲板和蒸汽弹射器。
1955年“尊严号”建成后和“可怕”号一起以83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澳大利亚,改名为“墨尔本”号。
中国最早的“航空母舰”:镇海舰

中国最早的“航空母舰”:镇海舰作者手绘“镇海”舰在1920年代,中国就有着一艘当时被类分为“飞机母舰”的舰艇,虽然该舰只是一艘由商船改装的旧舰,舰载机也不过是区区一两架水上飞机,然而在当时世界上,舰载航空力量也刚刚处于萌芽时期,虽说无法与世界列强比肩,但当时分裂对峙,根本谈不上具备什么力量的中国海军,不仅没有落后于世界潮流,而且还早早地在实战中投入了这艘军舰,从这个意义而言,称其为中国最早的“航空母舰”也并不为过。
东北海军的基础这艘军舰就是“镇海”号,若要提起她,还必须从东北海军讲起。
东北海军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中,可以说是一支独树一帜的力量。
1922年8月,张作霖开始组建“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事实上就是东北的海军部队。
他委任了曾留学日本江田岛士官学校的沈鸿烈为航警处少将处长。
沈鸿烈深知当时仅有的吉黑江防舰队实力单薄,根本无法于其他军阀相抗衡。
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海防舰队”。
虽然当时沈鸿烈积极筹备购买军舰,然而外购军舰需要大笔款项,这对于地方军阀而言绝非易事,况且当时正值华盛顿会议以后,各国限制出售军舰。
因此,沈鸿烈提议购买旧的商船,以此改造成军舰。
1923年7月,沈鸿烈从烟台政记轮船公司购买了一艘2708吨的商船“祥利”号,该船原为德国海军的运输船,航速为12节,在当时世界上的海军运输船中算是比较先进的。
随着德国的战败,其残存舰船就流落到山东沿海被当作商船使用,“祥利”号就是其中之一。
沈鸿烈首先就将“祥利”号进行了改造,不过当时奉系势力之下根本没有造船厂,非要到旅顺口日本海军基地改装不可,该舰在改装完毕以后驶回东北,停靠在葫芦岛作为当时航警学校的练习舰,并由航警学校校长凌霄充任舰长,盛建勋少校任副长,轮机长则由张振舣少校担任。
次年他又购买了一艘日制废商船“广利”号,因张作霖被北洋政府授予“镇威上将军”的称号,为人乖巧的沈鸿烈为了取悦张作霖,特意将“祥利”和“广利”号分别改名为“镇海”和“威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中国第一艘航母的“前生”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库兹涅佐夫级的二号舰“定单106”(1143.6),同样由当时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承建。
该舰最初名为“里加”号,1990年更名为“瓦良格”号。
1985年12月4日开工,1988年11月下水,由于苏联解体,其后期的建造工程被迫中断,并且被划归为乌克兰所拥有。
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号。
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首次证实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半途而废的航母建造工程1985年12月6日,1143.6型“里加”号正式在黑海造船厂动工。
1988年11月25日下水,此时舰体主要结构已经完成。
按苏联国防部最初的计划,“里加”号本应为1143.5型的2号舰。
但苏联海军认为此时舰载电子设备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应当对原有设计进行改进。
1986年6月,1143.6型改进计划获得批准,主要内容是改进雷达系统:以最新型“福鲁姆”对空警戒雷达取代“库兹涅佐夫”号的“火星—贸易风”相控阵雷达,同时1143.6型对其它电子设备也进行了大幅度改进,相比1143.5型各项改进累计超过150处。
但正因为更新计划而使建造比预定工期拖延了9个月。
1990年7月,“里加”号正式更名为“瓦良格”号。
到1991年11月,该舰的总体工程进度达到68%,由于苏联的解体,使1143.6型“瓦良格”号原定于1993年装备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计划成为了泡影。
1991年苏联解体后,原苏联黑海造船厂归属了乌克兰共和国。
对于“瓦良格”号,最初乌克兰政府希望俄罗斯能全价购买该舰,而俄罗斯只同意支付苏联政府时期未付的30%工程款。
双方僵持不下,最终谈判破裂。
1995年乌克兰政府将“瓦良格”号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理。
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乌克兰获得(在最初的几年之内名义上仍归属俄黑海舰队)。
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于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废。
瓦良格成为乌克兰的“鸡肋”乌克兰前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在1991年竞选第一届总统时,曾面对黑海造船厂的工人们满怀信心地说:“乌克兰需要…瓦良格‟号,我们一定能建成它!”在场的所有人谁也不愿意将倾注了成千上万人心血的航母从此废弃。
然而,即使克拉夫丘克连任了两届总统,“瓦良格”号航母依旧在舾装码头上任凭风吹日晒,没有得到拨款。
1993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司令格鲁莫夫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罗斯的可能性。
这条航母本来是苏联政府拨款建造的,乌克兰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价,即以一条完整的军舰出售,而不是俄方认为的未付的30%。
厂长马卡罗夫此时报告道:“…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大家问道:“为了将舰完工,工厂究竟需要什么?”马卡罗夫回答道:“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
”马卡罗夫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所有在场的人终于明白了:在国家解体的情况下,再要将“瓦良格”号建成已经没有可能。
此后俄乌之间对此船仍有协商,但都是无果而终。
1995年,乌克兰总统决定将“瓦良格”号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
1995年12月,已经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访问了北京。
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引述随总统出访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他表示“瓦良格”号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瓦良格艰难的“中国之路”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InternationalTransport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
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
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金斯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
据说,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船厂厂长马卡罗夫曾泪流满面,在位于海边的造船厂疗养院目送了"瓦良格"号的“最后一程”。
不料,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
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拦阻。
“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
西方媒体也借机纷纷大肆炒作“中国航母威胁论”。
中国与土耳其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还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缴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
ITC的拖船船员因为长期无法脱身而深为不满,徐增平总裁更是因此损失惨重。
徐总后来回忆说,当时可谓是内外交困,屋漏偏逢连夜雨。
因为恰好当时是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困难重重,内地的东西还得维持住,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以降低成本和费用。
”当时,土国总理府和外交部都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务的国务部长米尔札欧鲁(RamazanMirzaoglu)坚决反对。
1999年12月19日,美国由幕后转到台前,驻土耳其大使皮尔森会见了米尔札欧鲁,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瓦良格”号的关切。
2000年3月3日,米尔扎欧鲁应美国政府的邀请访美两周。
临行前,他向总理艾西费特呈交报告,详述“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可能发生的技术问题,建议拒绝中国的要求,禁止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
ITC公司的JoopTimmermans先生据理力争,他说将“瓦良格”号拖过海峡其实比驾驶一艘15万吨油轮穿越海峡更容易也更安全。
但米尔扎欧鲁则说,要么你让这艘船自身拥有动力,要么你把它拆成碎块运走,否则别想通过海峡。
Timmermans先生还说,2001年3月发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国籍的直升机降落在“瓦良格”号的飞行甲板上,三个人跳出来进行了一番测绘后又驾机飞走了,临走前还用粉笔在甲板上写下“法国人到此一游”("TheFrenchwashere.")。
在此前后,中国与土耳其之间一直进行外交接触。
中国承诺,将完全负担“瓦良格”号通过海峡的安全保险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并且将从中国派遣几艘大马力的拖船,协助拖行“瓦良格”号,以保证通过海峡的航行安全。
不菲的过路费和苛刻的过路条件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尔扎欧鲁一边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
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军方立场改变(众所周知的军火出口),并在8月初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
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可为土耳其创造20亿美元的外汇。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
土耳其国务部长兼政府发言人居瑞勒代表总理艾西费特,当天启程前往北京,向中国政府告知这项结果。
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国提出“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时必须具备20项苛刻的安全条件:1.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2.中国官方提供书面保证;3.必须委由国际认可的保险公司担保;4.护航“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拖船数量必须增加一倍;5.通行海峡时,全舰四周必须灯火通明;6.舰上必须配置锚链及拖缆收放机械组及人力组以备必要;7.舰上因此必须安置发电机以启动机械及照明;8.舰上必须成立无线电通讯网以保持安全联系;9.在通行海峡之前,土方得派技术监督小组至舰上检查安全条件是否齐备;10.中国安排之拖船须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卫队专家指挥;11.为防范未然,舰上及陆上均须配备消防队应变;12.通行海峡时,如海面起雾必须停航;13.通行海峡时,如海峡遇大风必须停航;14.通行海峡时,如遇水流汹涌突变时,必须停航;15.海峡视线不及五公里时,必须停航;16.舰上必须有领港员;17.通行时,海峡两端禁止其它船舶通行;18.舰上不得装载油料或爆炸物;19.通行时,有关航行安全、装备、技术及人员调度指挥均须听从土耳其方面指挥;20.通行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时必须在白昼进行,通行宽广的马尔马拉海峡得在夜间进行。
2001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一个由交通部官员和航运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就“瓦良格”号通过海峡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并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诺。
在极短期间,中国备妥了土耳其当局要求的多项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马力的希腊籍拖船;同意给予“国家担保”,负责可能涉及的赔偿问题。
中国在“瓦良格”号上装设了小型雷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VHF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罗盘及发电机等航行安全设施,土耳其政府对此表示满意。
“瓦良格”号原定10月25日启航通过土耳其海峡,不料风浪突起,拖带“瓦良格”号的拖船缆绳也因风浪太大而断裂。
“瓦良格”号通过土耳其海峡的第一关——博斯普鲁斯海峡,自24日起也阵雨不断,视野狭窄的坎德里弯角,弯度80度,暗流汹涌,不适庞大且无动力的“瓦良格”号通行。
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气好时再说。
为了确保“瓦良格”号在“最低危险程度”下通过海峡,中方多次组织拖船在黑海口演习拖带“瓦良格”号的作业。
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
土有关当局从凌晨起暂时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以便让中国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通过。
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难、消防船的前呼后拥、护航拖带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瓦良格”号以4节航速缓缓前进,到下午2时30分,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湾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
船队继续在夜晚时间通过,2日早晨进入狭长但曲折较少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航母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
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
“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漂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
不过,希腊商业海运部表示,这艘航母并无沉没或搁浅的危险。
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船只。
一架希腊救援直升机在航母甲板上着陆,把船上的七名船员,包括三名俄罗斯船员、三名乌克兰船员和一名菲律宾船员送到雅典以西的一个军用机场。
经体检,医生证明他们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