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总复习课件48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离子反应课件

超级能力
1下表是某铬酸(H2CrO4)溶液中离子浓度 (mol·L-1)与pH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pH c(CrO42-) c(HCrO4-) c(Cr2O72-)
4 0.0003
0.1040
0.4480
6 0.0319
0.0999
0.4370
7 0.2745
0.0860
0.3195
9 0.9960 0.0031 0.0004
2Fe3+ + Cu = 2Fe2+ + Cu2+
Fe3+ + SCN - = [Fe(SCN)]2+
离子反应知识准备1:
(1)强酸、强碱、可溶盐在水溶液中一般可以拆成离子形 式。 *醋酸铅(CH3COO)2Pb(可溶)弱电解质
(2)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
Cu+2H2SO4 (浓) = CuSO4+SO2 ↑ +2H2O 2NH4Cl(固)+Ca(OH)2(固) △= CaCl2+2NH3↑+2H2O
3 、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 ①Ba(OH)2溶液与CuSO4溶液: ②注意第二步的氧化还原反应: Ca(ClO)2溶液中通SO2;FeO溶于稀HNO3溶液;Fe2O3 溶于HI溶液等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 FeS + 2H+ = Fe2+ + H2S↑
4 看是否该拆
5 看比例是否失调。 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 H++OH-+SO42-+Ba2+= BaSO4↓+H2O
由CaCO3(s)
Ca2+(aq) + CO32-(aq)能否得
201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导管口有气体生成, 酸性KMnO4溶液的 颜色不褪尽(或不褪 色,或不褪成无色)
C中加入的试剂是 足量酸性 KMnO4 溶液 ,作用是 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 。 D中加入的试剂是 澄清石灰水 ,作用是 检验 CO2 。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紫色逐渐变浅。 。
△
CaCl2+2NH3↑+2H2O
NH3· 2O+CaO=Ca(OH)2+NH3↑ H CaCO3+2HCl=CaCl2+CO2↑+H2O
确定实验方案
仪器、药品
CaCO3、HCl
饱和NaCl
浓氨水、生石灰
CaCO3、HCl
饱和碳酸氢钠
饱和NaCl
浓氨水、生石灰
CaCl2或P2O5
2-+2NH + === 2NH ↑+H SiO ↓ Si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 2 3 _________
[即时应用]2.(2012· 安阳高三综合检测)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四个实 验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
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证明 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 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 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装置应加在 F 与 G 之间
(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 淀粉KI溶液或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3)从乙处均匀通入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Ⅰ处 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先加热V2O5后缓缓滴入浓硫酸 。 (4)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无色晶体(或固体)生成 。 (5)在Ⅰ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2的转化率会 减小 (填“增 大”“不变”或“减小”)。
C中加入的试剂是 足量酸性 KMnO4 溶液 ,作用是 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 。 D中加入的试剂是 澄清石灰水 ,作用是 检验 CO2 。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紫色逐渐变浅。 。
△
CaCl2+2NH3↑+2H2O
NH3· 2O+CaO=Ca(OH)2+NH3↑ H CaCO3+2HCl=CaCl2+CO2↑+H2O
确定实验方案
仪器、药品
CaCO3、HCl
饱和NaCl
浓氨水、生石灰
CaCO3、HCl
饱和碳酸氢钠
饱和NaCl
浓氨水、生石灰
CaCl2或P2O5
2-+2NH + === 2NH ↑+H SiO ↓ Si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 2 3 _________
[即时应用]2.(2012· 安阳高三综合检测)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四个实 验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
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证明 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 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 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装置应加在 F 与 G 之间
(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 淀粉KI溶液或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3)从乙处均匀通入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Ⅰ处 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先加热V2O5后缓缓滴入浓硫酸 。 (4)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无色晶体(或固体)生成 。 (5)在Ⅰ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2的转化率会 减小 (填“增 大”“不变”或“减小”)。
第48讲 烃(烷烃、烯烃、芳香烃)-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装置】
①为避免反应速率过快,常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②硫酸铜溶液可除去乙炔中 混有的H2S、PH3等杂质气体。
四、芳香烃
• 苯的物理性质: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小于 水,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苯的化学性质:能氧化,难加成,易氧化
• 苯可以燃烧,火焰明亮,产生黑 烟,放出大量热
三、炔烃(以乙炔为例)
•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化学性质: • 氧化 • 加成(注意与水加成) • 加聚(聚乙炔)——导电高分子材料
【乙炔的制备】
【实验原理】 CaC2+2H2O
能否依据乙炔的电子式类 推碳化钙的电子式?
C2H2↑+Ca(OH)2
【实验试剂】 电石(CaC2)、饱和食盐水、硫酸铜溶液
• 傅克烷基化 • 傅克酰基化
五、化石燃料
• 煤的相关变化: • 干馏: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 • 气化: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生成水煤气) • 液化: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C+H2O(g)=高==温==CO+H2
均为化学变化
• 石油的相关变化: • 分馏: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 裂化:目的为提高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 裂解:目的为获得更多的气态短链烃(乙烯、丙烯)
8.之后得到的液体应如何进一步提纯 得到硝基苯?
芳香烃 苯的同系物
CnH2n-6
Ω=4
芳香烃
Ω≥4
邻甲基乙苯
间甲基乙苯
对甲基异丙苯
连三甲苯 1,2,3-三甲苯
偏三甲苯 1,2,4-三甲苯
均三甲苯 1,3,5-三甲苯
苯环对甲基的影响 甲基对苯环的影响
苯的同系物中,如果与苯环直接相 连接的碳原子上连接有氢原子,该 苯的同系物就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与苯环相连的烷基
①为避免反应速率过快,常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②硫酸铜溶液可除去乙炔中 混有的H2S、PH3等杂质气体。
四、芳香烃
• 苯的物理性质: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小于 水,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苯的化学性质:能氧化,难加成,易氧化
• 苯可以燃烧,火焰明亮,产生黑 烟,放出大量热
三、炔烃(以乙炔为例)
•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化学性质: • 氧化 • 加成(注意与水加成) • 加聚(聚乙炔)——导电高分子材料
【乙炔的制备】
【实验原理】 CaC2+2H2O
能否依据乙炔的电子式类 推碳化钙的电子式?
C2H2↑+Ca(OH)2
【实验试剂】 电石(CaC2)、饱和食盐水、硫酸铜溶液
• 傅克烷基化 • 傅克酰基化
五、化石燃料
• 煤的相关变化: • 干馏: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 • 气化: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生成水煤气) • 液化: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C+H2O(g)=高==温==CO+H2
均为化学变化
• 石油的相关变化: • 分馏: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 裂化:目的为提高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 裂解:目的为获得更多的气态短链烃(乙烯、丙烯)
8.之后得到的液体应如何进一步提纯 得到硝基苯?
芳香烃 苯的同系物
CnH2n-6
Ω=4
芳香烃
Ω≥4
邻甲基乙苯
间甲基乙苯
对甲基异丙苯
连三甲苯 1,2,3-三甲苯
偏三甲苯 1,2,4-三甲苯
均三甲苯 1,3,5-三甲苯
苯环对甲基的影响 甲基对苯环的影响
苯的同系物中,如果与苯环直接相 连接的碳原子上连接有氢原子,该 苯的同系物就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与苯环相连的烷基
2013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轮)第02讲_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解析】
方法1:推理法。
m m 已知 ,则M(A)∶M(B)=m∶n,A项正确; M ( A) M ( B)
等质量时n(A)∶n(B)=M(A)∶M(B)=n∶m,B项正确;
同T、p时,r(A)∶r(B)=M(A)∶M(B)=m∶n,C项正确;
同T、p、V时,n必然相同,m(A)∶m(B)=M(A)∶M(B) =m∶n,D项错误。 方法2:具体法。 化抽象为具体,化字母为数据,将题中条件变为16 g O2与1 g H2,也容易得出答案。 【点评】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熟 练运用基本公式。
③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粒 子(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离子等),常涉及稀 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 、N2 、O2 、H2 等双原 子分子及O3 、 18O2 、D2O、Na2O2 等特殊物质,也会考查 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O2、CH4、P4、CO2等。 ④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电子转移数目方面的陷阱, 如Na2O2与水的反应,Cl2与NaOH的反应,电解AgNO3溶 液等。 ⑤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 粒子数目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 NH 4 )<c(Cl-)。 离平衡及盐类的水解平衡,如NH4Cl溶液中c(
- -
根据定义式: n c=V= VL 22.4 L· mol
-1
VL - mol 1+1000 g -1×17 g· 22.4 L· mol ρ g/mL×1000 mL/L 1000Vρ = ,D 项正确。 17V+22400
4.(2011· 深圳市宝安区高三调研) NA 代表阿伏加德 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235 235 A. 92 U是核电站的主要原料,2.35 g 92 U 的中子数 为0.92NA B. 131 I 具有放射性,1.31 g 131 I 具有的中子数为0.78 53 53 NA C.标准状况下,11.2 L氦气中约含有NA个氦原子 2 D.0.1 mol· -1Na2CO3溶液中含有0.1 NA个 CO3 L
第48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025年高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配套课件

2c(CH3COOH) 衡正向移动。
规律总结:(1)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 电离程度_越__大___。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__越__大__。 (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可使电离 平衡向__结__合__成__弱__电__解__质__分__子____的方向移动。 (4)化学反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电 离平衡向___电__离___的方向移动。
大单元四 化学反应原理 第十二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48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考点2 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度 考点3 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比较 探究真题 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 因素
掌握必备知识 筑牢应试根基 一、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特征
2.25 ℃时不断将水滴入0.1 mol·L-1的氨水中,下列图像变化合理的是 (C )
3.已知人体体液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HCO,以 维持体液pH的相对稳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当强酸性物质进入体液后,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以维持体液pH的相 对稳定 B.当强碱性物质进入体液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以维持体液pH的相 对稳定 C.若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则体液pH减小 D.进行呼吸活动时,如果CO2进入血液,会使体液的pH减小
若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则血液被稀释,虽然平衡向右移动,但根据 勒夏特列原理可知,c(H+)减小,体液pH增大,C项错误。
特别提醒:(1)稀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中不一定所有的离子浓度都减 小。因为温度不变,Kw=c平(H+)·c平(OH-)是定值,稀醋酸加水稀释 时,溶液中的c平(H+)减小,故c平(OH-)增大。 (2) 电 离 平 衡 右 移 , 电 解 质 分 子 的 浓 度 不 一 定 减 小 , 如 对 于 CH3COOH⥫⥬CH3COO-+H+,平衡后,加入冰醋酸,c平(CH3COOH) 增大,平衡右移,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只能“减弱”而不能消除这种改 变,再次平衡时,c平(CH3COOH)比原平衡时大。
规律总结:(1)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 电离程度_越__大___。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__越__大__。 (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可使电离 平衡向__结__合__成__弱__电__解__质__分__子____的方向移动。 (4)化学反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电 离平衡向___电__离___的方向移动。
大单元四 化学反应原理 第十二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48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考点2 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度 考点3 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比较 探究真题 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 因素
掌握必备知识 筑牢应试根基 一、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特征
2.25 ℃时不断将水滴入0.1 mol·L-1的氨水中,下列图像变化合理的是 (C )
3.已知人体体液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HCO,以 维持体液pH的相对稳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当强酸性物质进入体液后,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以维持体液pH的相 对稳定 B.当强碱性物质进入体液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以维持体液pH的相 对稳定 C.若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则体液pH减小 D.进行呼吸活动时,如果CO2进入血液,会使体液的pH减小
若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则血液被稀释,虽然平衡向右移动,但根据 勒夏特列原理可知,c(H+)减小,体液pH增大,C项错误。
特别提醒:(1)稀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中不一定所有的离子浓度都减 小。因为温度不变,Kw=c平(H+)·c平(OH-)是定值,稀醋酸加水稀释 时,溶液中的c平(H+)减小,故c平(OH-)增大。 (2) 电 离 平 衡 右 移 , 电 解 质 分 子 的 浓 度 不 一 定 减 小 , 如 对 于 CH3COOH⥫⥬CH3COO-+H+,平衡后,加入冰醋酸,c平(CH3COOH) 增大,平衡右移,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只能“减弱”而不能消除这种改 变,再次平衡时,c平(CH3COOH)比原平衡时大。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烃的含氧衍生物课件(共82张PPT)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 发生反应的离子
+H2O+CO2―→2
+
2 0 2 0 届高考 化学一 轮总复 习烃的 含氧衍 生物课 件(共 82张 PPT)
教材对接高考 1.(RJ 选修 5·P55T4、T70T7 改编)下列关于酚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D ) A.酚类是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化合物 B.酚类都具有弱酸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 NaOH 溶液 反应 C.酚类可以和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利用该反应可 以检验酚 D.分子中含有羟基和苯环的含氧衍生物都属于酚类
4.浓硫酸加热,分子内脱水
_C_H__3_C_H__2C__H_2_O_H__浓―__硫 ― △__→酸__C__H_3_C_H__=_=_=_C_H__2_↑__+__H_2_O________, _______②__⑤______________。
C5_. _H_3_与C__乙 H_2_酸C_H_的_2O_酯_H_化_+_反_C_应H__3C__O_O__H_浓__硫 △__酸___C_H__3C__O_O__C_H__2C__H_2_C_H_ 3 _+ __H__2_O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
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性 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 2.密度 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 1 g·cm-3。 3.沸点 (1)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 逐渐_升__高___。 (2)醇分子间存在_氢__键___,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 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_高__于烷烃。
四、由断键方式理解醇的化学性质 如果将醇分子中的化学键进行标号如图所示,那么醇发生 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如下所示:
以 1 丙醇为例,完成下列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 断键部位。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

-2
第二步:列得失, H2 S +
+5
HNO3
失去 2e-
得到(5-2)e-
0
+2
S
NO↑
第三步:求总数,从而确定氧化剂(或还原产物)和还原剂(或氧化产物)的化学计
量数。
-2
H2 S
失去2e-×3
0
S
+5
+
HNO3
得到3e-×2
+2
NO↑
故H2S的化学计量数为3,HNO3的化学计量数为2。 第四步:配系数,先配平变价元素,再利用原子守恒配平其他元素。
第2步
—
按“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写出方程式,根据 得失电子守恒配平上述四种物质
第3步
—
根据电荷守恒和反应物的酸碱性,在方程式左边或右边补充H+、 OH-或H2O等
第4步 — 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反应方程式
[示例] 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酸化的 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该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2S+2HNO3===3S↓+2NO↑+4H2O 第五步:查守恒,其他原子在配平时相等,最后利用O原子守恒来进行验证。
1.正向配平类 (1)__4__HCl(浓)+__1__MnO2==△===__1__Cl2↑+__1__MnCl2+__2__H2O (2)__5__KI+_1___KIO3+__3__H2SO4===__3__I2+__3__K2SO4+___3_H2O (3)__2__MnO4-+_1_6__H++_1_0__Cl-===__2__Mn2++__5__Cl2↑+__8__ H2O 2.逆向配平类 (1)__3__S+__6__KOH==△===__2__K2S+__1__K2SO3+__3__H2O (2)__2__P4+__9__KOH+__3__H2O===__3__K3PO4+__5__PH3 (3)__2__Cl2+__2__Ca(OH)2===__1__CaCl2+__1__Ca(ClO)2+__2__H2O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现象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无色。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钠和水。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
实验步骤
分别向盛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再分别加热两种固体,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较慢,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较快;加热碳酸钠无明显变化,加热碳酸氢钠有气体产生。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汇报人:XX
20XX-01-12
• 钠元素及其性质 • 钠的重要化合物 •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 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探究 • 高考真题解析与备考策略 • 知识拓展与前沿动态
01
钠元素及其性质
钠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原子结构
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1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IA族。其原子结构为2-8-1,最 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形成+1价的阳离子。
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熟悉与钠及其 重要化合物相关的实验操作和规范, 提高实验能力。
做题技巧指导
提供做题技巧指导,如选择题答题技 巧、填空题答题规范等,帮助学生提 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易错点与难点剖析
易错知识点归纳
总结学生在学习钠及其重 要化合物时容易出错的知 识点,进行归纳和分类。
典型错题分析
选取典型的错题进行分析 ,找出错误原因和解题思 路上的误区,帮助学生避 免类似错误。
实验结论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反应速率不同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05
高考真题解析与备考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官能团有醇羟基(— OH)、卤原子(—X)、羧基(—COOH)、酯 基(—COO—),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 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羰基(醛、酮) 等,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官能团:醇羟基、 卤素原子,能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和官能 团:烯(碳碳双键)、炔、醇、酚、苯的同 系物、含醛基的物质等。 3.能发生加成聚合反应的官能团有碳碳双 键、叁键,加聚反应有自聚和共聚两种类 型,缩聚反应的单体一般具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官能团。
第 元
五
单
有机化学
第 26 讲
有机反应的类型
热点知识剖析 有机反应类型是每年高考试题中都涉及的 内容,通过有机反应类型的复习可以更好 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复 习中,一要注意理解结构特征与反应类型 之间的关系,理解各种反应类型的机理 (断键和成键的位置),并能将知识进行 迁移。二要通过全面归纳有机反应类型, 掌握各种有机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形成 整体知识网络。
浓H2SO4140℃
(4)水解反应: ①卤代烃的水解如 CH3CH2Br+H2O △ ②酯水解反应:如:
NaOH
CH3CH2OH+HBr
稀H2SO4
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水
(5)酯化反应如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浓H2SO4 CH3COOH+H—18OC2H5 △
CH3CO18OC2H5+H2O
8.水解反应有机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取代反应 称为水解反应,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卤代 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等。
(C6H10O5)n+nH2O 淀粉或纤维素
nC6H12O6 葡萄糖
C12H22O11+H2O 蔗糖
由消耗1 mol NaHCO3,可知该 化合物分子含有一个羧基:—COOH;由消 耗2mol NaOH,可知该化合物分子还含有一 个酚羟基:—OH;由消耗3molNa,可知该 化合物分子还含有一个醇羟基:—OH。
(考查反应类型原理)(1)在 有机化合物 OH ,②CH2 = CH2, ③CH3CH(CH3)CH2OH, CH3 ,⑤CH3COOCH2CH3,⑥CHCH,
浓H2SO4
170℃
CH2CH2↑+H2O
(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如:
NaOH的 CH3CH2Cl CH2CH2+HCl 醇溶液,△
醇或卤代烃在消去反应时,要求在结构 上满足“—OH或—X(卤原子)所在的C相 邻的C原子上连有H原子”的条件。
4.聚合反应 是指小分子互相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反 应。 (1)加聚反应:由不饱和的单体加成聚 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反应是通过 单体的自聚或共聚完成的。如: [ CH—CH2 ]n CH = CH2 n
(4)裂化反应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 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 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分为 热裂化和催化裂化两类。如: C16H34 十六烷 △ C8H18 + C8H16 辛烷 辛烯
C8H18
辛烷
△ C4H10 + C4H8 催化剂 丁烷 丁烯
10.对有机反应的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并掌握各类有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机 理 (2)正确表示有机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有机反 应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②反应条件 不同,反应类型和反应产物也有可能不同。 (3)准确书写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有机化合物可用结构简式表示; ②标明反应必须的条件; ③不漏写其他生成物; ④将方程式进行配平。
催化剂△
C2CH3HO+2H2O
②醛被氧化:醛基的C—H键断裂,醛基被 氧化成羧基。如:
催化剂
O R C
③乙烯氧化: 催化剂 2CH2CH2+O2 2CH3CHO △、加压 ④有机化合物的燃烧、不饱和烃和苯的 同系物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等。如: 点燃 CH4+2O2 CO2+2H2O CH3 KMnO4 H+ COOH
(2)缩聚反应:指单体间互相反应,在 生成高分子的同时还生成小分子的反应。 该类反应的单体一般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官能团和活性氢。
如nHO—CH2—CH2—COOH O
[ O—CH2—CH2—C ]n
浓H2SO4
+nH2O
5.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指的是有机化合物加氧 或去氢的反应。①醇被氧化:羟基的O—H 键断裂,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C—H键断 裂,去掉氢原子形成CO键。叔醇(羟基所 在碳原子上无H)不能被氧化。如:
OH
⑤醛类及含醛基的化合物与新制Cu(OH)2 或银氨溶液的反应。如: 水浴 CH3CHO+2[Ag(NH3)2]OH 2Ag↓ △ +CH3COONH4+3NH3+H2O △ CH3CHO+2Cu(OH)2 Cu2O↓ +CH3COOH+2H2O
⑥苯酚在空气中放置变成粉红色物质(醌)
(2)还原反应:指的是有机化合物加氢 或去氧的反应。 ①醛、烯、炔、苯及同系物、酚、不饱和 油脂等的催化加氢。如: Ni CH3CHO+H2 CH3CH2OH △ OH Ni CH3 CH3 +H2 CH3 CH CH3 △ Ni CH2=CH2+H2 CH3—CH3 △ NH2 NO2 +3Fe+6HCl ② +3FeCl2+2H2O
催化剂
C6H12O6+C6H12O6 果糖 葡萄糖
9.其他有机反应类型除上述八类有机反应 外,还应掌握如下重要反应: (1)醇、酚、羧酸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金 属钠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 (2)酚、羧酸能与NaOH溶液等发生中和 反应。 (3)酚、羧酸都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但酚与Na2CO3溶液反应不产生气体,羧酸 与Na2CO3溶液反应能产生CO2气体,酚不 与NaHCO3溶液反应。
(考查反应类型判断)(2011· 新课标全国卷)下列 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为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②为乙 醇的消去反应,③为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是 取代反应,④为苯的硝化反应,是取代反应。
方法指导:弄清楚常见反应类型与常见有 机物转化之间的联系,对掌握有机物性质有重 要作用。
(考查根据反应类型推断有机化 合物结构问题)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8H8O4,已知1 mol该化合物分别与Na、 NaOH、NaHCO3反应,消耗三种物质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3∶2∶1,而且该化合物苯环上不 存在邻位基团,试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浓H2SO4
2.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 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 的反应。不饱和碳原子主要存在于 C = C、 C≡C C 、 及碳氧双键中 。
(1)与氢气的加成反应(还原):在催 化剂的作用下,含有不饱和碳原子的有机化合 物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①烯、二烯、炔的催 化加氢;②苯、苯的同系物、苯乙烯催化加氢; ③醛、酮催化加氢;④油脂的加氢硬化。
重点知识归纳 1.取代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 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发生取代反 应的典型物质有:CH4、苯、甲苯、卤代 烃、醇、羧酸、苯酚、酯等。 (1)卤代反应:如 Br +HBr Fe +Br2
CH4+Cl2
光
HCl+CH3Cl
(2)硝化反应: 如
(3)分子间脱水反应:如 CH3CH2OH+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6.显色反应 (1)某些有机化合物跟某些试剂作用而 产生特征颜色的反应叫显色反应。 (2)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淀粉遇碘 单质显蓝色,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 等都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显色反应。显色反 应常用于物质的检验。
①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 6C6H5OH+Fe3+ [Fe(C6H5O)6]3-+6H+
基础知识回顾 1.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反应
有机化合物类别 烷烃 烯烃和炔烃 苯和苯的同系物 卤代烃
醇
特征反应 取代、裂解 加成、氧化、加聚 取代、加成、氧化 消去、取代、水解 脱水、消去、取代、 酯化、氧化、置换
有机化合物类别 特征反应 酚 取代、氧化、缩聚、显色、中和 醛 氧化、还原、加成、缩聚 羧酸 酯化、中和 酯 水解 单糖 还原 二糖、多糖 水解 蛋白质 水解
①
④
⑦CH3CH(CH3)CH2Br中,属于芳香烃的是 (用数字编号表示,下同) ④ ;能与溴水 反应的是 ①②⑥ ;能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 应的是 ①⑤⑦ 。
(2)某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5H10,与溴 反应得到化合物B(C5H10Br2),B与氢氧 化钠醇溶液反应后得到化合物C(C5H8), C的聚合物与天然橡胶具有相同的结构单 元。试回答:①结构简式: CH3—C = CH—CH3 CH3 A , Br Br
(2)含有不饱和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很 容易与 卤素、卤代烃、水、HCN等发生 加成反应。 (3)醛、酮 的可加氢,羧酸、 酯中 的一般很难加氢。
3.消去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从一个分子脱 去一个小分子(如水、HX等)而生成不饱 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 (1)醇的消去反应如: CH3CH2OH
②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这是一个特征反应, 常用于淀粉与碘单质的相互检验。 ③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含有苯环的 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这是由于蛋白质 变性而引起的特征颜色反应,通常用于蛋 白质的检验。
7.酯化反应酸与醇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 化反应,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要注 意酯化反应中羧酸和醇的脱水方式是“酸 脱羟基醇脱氢”,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 基跟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 其余部分结合成酯。这种反应的机理可通 过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进行测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