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测温记录
混凝土同条件试件测温记录

工程名称:3#楼部位:垫层强度等级:
记录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工程名称:部位:垫层强度等级:
工程名称:3#楼部位:带基强度等级:
记录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工程名称:部位:带基强度等级:
工程名称:3#楼部位:地下室强度等级:
记录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工程名称:部位:地下室强度等级:
工程名称:3#楼部位:一层强度等级:
工程名称:部位:一层强度等级:
工程名称:部位:二层强度等级:
工程名称:部位:二层强度等级:
工程名称:部位:三层强度等级:
工程名称:部位:三层强度等级:
工程名称:部位:四层强度等级:
工程名称:部位:四层强度等级:
工程名称:部位:五层强度等级:。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由于其体积较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较快,若不加以控制,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并做好记录,是施工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为了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温度异常,以便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二是为了验证所采取的温控措施是否有效,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经验数据。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根据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和结构特点,确定测温点的布置位置和数量。
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混凝土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情况。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应布置表面、中部和底部测温点;在平面上,应在混凝土的边缘和中心部位布置测温点。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测温仪器。
目前常用的测温仪器有热电偶测温仪和电子测温仪等,这些仪器具有精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
在使用测温仪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就应开始进行测温工作。
测温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混凝土的温升情况和施工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天,每隔 2 小时测温一次;在 3 至 7 天期间,每隔 4 小时测温一次;7 天后,可每隔 8 小时测温一次。
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小于 25℃,且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 20℃时,可以停止测温。
测温时,要将测温仪器的传感器插入预先埋设好的测温点中,确保传感器与混凝土紧密接触。
读取并记录测温数据时,要认真仔细,避免出现错误。
同时,要对测温数据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分析。
通过分析测温数据,可以绘制出混凝土内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直观地反映混凝土的温升情况。
在测温过程中,如果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温度变化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常见的温控措施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泥用量、采用低热水泥、埋设冷却水管、加强保温保湿养护等。
混凝土结构实体混凝土测温记录

混凝土结构实体混凝土测温记录一、测温的目的和意义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散发出去,内部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从而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通过对混凝土结构实体进行测温,可以实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温度,防止裂缝的产生。
二、测温设备和工具常用的混凝土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电子测温仪等。
这些设备能够准确地测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此外,还需要配备测温探头、测温线、数据记录仪等工具。
三、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混凝土结构不同部位的温度情况。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厚度方向,应布置在表面、中部和底部;在平面位置上,应布置在边角、中部等部位。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6 米。
四、测温时间和频率测温时间应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始,直到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5℃为止。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3 天,测温频率应较高,一般每2 小时测一次;之后可适当降低测温频率,每4 6 小时测一次。
五、测温数据的记录每次测温时,应将测量的温度数据准确记录下来。
记录内容包括测温时间、测温点位置、混凝土内部温度、表面温度、环境温度等。
数据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六、测温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通过对测温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存在温度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温差过大,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加强保温、通水降温等,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七、注意事项在进行混凝土测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温探头应与混凝土紧密接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测温线应妥善固定,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损坏。
3、数据记录仪应放置在安全、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和损坏。
4、测温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测温设备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八、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混凝土结构实体测温的实际案例。
某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量约为 2000 立方米。
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测温记录的目的是记录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了解其发展过程和温度变化规律。
这些记录对于制定养护计划、掌握混凝土强度发展情况以及评估养护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下面是一份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的样例:-----------------------------------------------------------------------------------------------------------------------------------工程名称:xxx工程浇筑日期:xxxx年xx月xx日养护周期:xx天测温地点:xxxx测温仪器:xxxx序号测量时间温度(摄氏度)备注1 xx:xx xx xxx2 xx:xx xx xxx3 xx:xx xx xxx............-----------------------------------------------------------------------------------------------------------------------------------根据测量情况,我们可以对混凝土的温度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般来说,测温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序号:每次测量的序号,用于记录和参考。
2.测量时间:每次测量的具体时间,以小时和分钟为单位。
3.温度:每次测量所得到的温度值,以摄氏度为单位。
4.备注:对每次测量进行简要的说明和备注,如测量地点、测温仪器、外界环境等。
测温记录可以采用人工记录或者自动记录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根据混凝土养护周期的长短,可以增加测量的次数,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温度数据。
1.温度变化规律:根据测温记录,可以了解混凝土温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如温度的升降速率、峰值温度出现的时间等。
2.养护效果评估:通过测温记录,可以评估养护措施的效果。
如果温度变化平稳,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说明养护措施有效;如果温度变化波动较大,温度超过了适宜范围,说明养护措施不足或不合理。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记录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过程。
通过测温记录,可以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并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增加或减少冷却措施、调整混凝土配比等,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在浇筑前,需要对混凝土的材料进行温度监测。
测量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的温度,以及水泥的温度。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计算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并作为后续温度监测的基准。
在浇筑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通常使用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中。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趋势,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例如,在混凝土温度过高时可以采取冷却措施,如喷水降温或覆盖保温材料等。
在混凝土温度过低时,可以采取加热措施,如增加保温措施或使用加热设备等。
在浇筑后,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持续监测。
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数天或数周内进行温度监测,以了解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和温度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确定混凝土的硬化时间和温度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可以采取保温措施,以防止温度过低或过高对混凝土的影响。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记录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测温前,需要确保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常需要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并在测温过程中定期检查和校准传感器。
2.在实时监测和记录温度数据时,需要确保数据采集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传输和存储功能,并能生成相应的数据报告和图表,以供后续分析和决策。
3.在分析温度数据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和配比,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对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和硬化过程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
总结起来,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记录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帮助监测和调控混凝土的温度,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对温度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温度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长期稳定性。
(新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

22.0
9
8
22
1
上
22.5
12.7
11.2
-14.5
中
35.2
下
24.0
1
4
13
13
20
1
上
18.5
13.5
11.5
-5.5
中
32.0
下
20.5
17
12
22
1
上
18.5
12.5
12
-6.5
中
31.0
下
19.0
22
10
20
1
上
18.0
10
8
-8
中
28.0
下
20.0
1
5
2
2
22
1
上
14.5
12.5
11.5
20
1
上
18.5
13.5
11.5
-15.5
中
32.0
下
20.5
审核意见:测试合格。
施工单位
洛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负责人
专业工长
测温员
说明: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并保存。2、附测温点布置图,t气表示大气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
工程名称
凌宇犀地B-4#楼
施工单位
洛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测温部位
基础筏板
t气- t上(℃)
内外最大温差记录(℃)
裂缝
宽度(mm)
月
日
时
22
5
20
1
上
13.0
9
8
-8
-9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新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新版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重要性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较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度升高较快。
如果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异过大,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可以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如调整养护方式、控制浇筑速度等,预防裂缝的产生。
二、新版测温记录表的表头设计新版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表头应包含以下基本信息:1、工程名称:明确测温所对应的具体工程项目。
2、施工部位:详细记录混凝土浇筑的具体位置,如基础底板、桥墩等。
3、混凝土强度等级:标注所使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4、混凝土浇筑日期:记录混凝土开始浇筑的时间。
5、测温日期:每次进行温度测量的具体日期。
6、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阴晴、风力等,这些因素会对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三、测温点的布置与编号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合理布置测温点是准确测量温度的前提。
测温点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代表性:测温点应能代表混凝土不同部位的温度情况,如中心、边缘、表面等。
2、均匀性:在混凝土结构的平面和立面上,测温点应均匀分布,以全面反映温度场的变化。
3、重点部位:对于结构复杂、厚度较大或容易产生温度裂缝的部位,应适当增加测温点的数量。
每个测温点都应进行编号,编号应清晰、唯一,便于记录和分析数据。
四、测温设备与测量方法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设备有电子测温仪、热电偶等。
在测量时,应将测温探头或热电偶按照预定位置插入混凝土中,并确保接触良好。
测量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温度变化情况等因素确定,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几天,测量间隔时间较短,随着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稳定,测量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五、温度测量数据的记录在新版测温记录表中,应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数据,包括每个测温点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表面温度和大气温度。
同时,还应记录测量时的时间。
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

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C2—6—12)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并记录。
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
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
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
“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13.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C2—6—13)(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l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
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
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1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PART2:5、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测温工作5.1 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5.1.1 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
5.1.2 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5.1.3 结构测孔的设置(1)梁(包括简支撑与连接梁):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1/3至1/2处。